卜運算元賞析
此詞通過對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形象的塑造,寄託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版人英勇無權畏,謙虛磊落,藐視各種困難的情懷,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同修正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作不屈不撓的斗爭,堅定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實現的信心。
詞中象徵、擬人、襯托、比喻、誇張、對仗、頂真等多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寫出了梅花富於挑戰性的個性和謙遜無私的高風亮節,較完美地實現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1)卜運算元賞析擴展閱讀:
原文:
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毛澤東【朝代】近代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風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1961年,最早發表於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下這首詞。
㈡ 《卜運算元》王觀賞析
《卜運算元》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回盈處。
才始送春歸,答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這是一首送別詞,感情真摯,語言淺易,以新巧的構思和輕快的筆調,表達了送別惜春這一主題。
上闋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水和山,靈動傳神: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盈盈綠水似少女眼波流動,簇簇青山象少女攢聚的眉峰。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敢問遠行的人到哪裡去?到山青水秀風景優美的地方去。
下闋送別惜春,寄予著對友人的深深祝福: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剛剛送走楊柳依依的春天,現在又要送您(鮑浩然)走了。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如果日夜兼程,到(浙東)還能追趕上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千萬不要辜負那大好時光,一定要把春天留住。
該詞送友惜春,構思新穎,比喻巧妙。水是橫著的脈脈含情的眼波,山是蹙皺著的眉峰。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顯得十分靈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惜春之情溢於言表,亦寓於對友人的祝福之意。語言俏皮,媚而不俗,在送別詞作中獨領風騷。
㈢ 賞析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這首詞中的意象。缺月、疏桐、寒枝,幽人獨往,孤鴻縹緲,寂寞沙洲。顯然這首詞中啊,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托物言志,表達了自己孤高自詡,蔑視流俗的心境。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這里蘇軾通過寫自己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營造出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
「漏」,漏斷的「漏」是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也就是指深夜,也就是說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他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輝,像是掛在枝丫之間。
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的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他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啊。
與《記承天寺夜遊》中寫到的閑人不同,蘇軾在這里鋪墊的是幽人與孤鴻的出場,這是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同時還有那飄渺的孤鴻。當這兩個意象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組重要的對應關系,讓我們不由得聯想到幽人那高冷的心境正與那飄渺若仙的孤鴻之影一般無二啊。
這兩句既是實寫景,又是通過人與孤鴻的對應,用象徵的手法表達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不融於世,也寫出了一種深刻的孤獨,尤其是心理的孤獨,是許多優秀的作品所要表達的終極關懷。
到了下闋蘇軾更是把鴻與人放置於同一情境之中來寫。「驚喜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一句「有恨無人省」,簡直直白至極地寫出自己的孤獨和寂寞啊。
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會茫然四顧,總要尋尋覓覓,但常常找到的最終不過是更多的孤獨,不論是「有恨無人省」,還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其實都是對世間知音的極度渴望啊!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最後兩句呢,繼續寫景寫孤鴻,描寫沒有同伴的孤鴻只能在寒枝之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卻不肯棲息,最後宿於寂寞荒涼的沙洲,獨自度過寒冷無比的夜晚。
這里雖然只寫了孤鴻,不再寫幽人,當我們卻仍能深深地感受到人的存在,感受到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詡,還有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在詞中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寫幽人與孤鴻惺惺相惜,在高超的藝術技巧之中蘊藏的是無比的深情。
(3)卜運算元賞析擴展閱讀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譯文: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人群開始安靜了。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彷彿那縹緲的孤雁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游定惠院記》一文。
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蘇軾因所謂的「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自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至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㈣ 卜運算元詠梅 賞析
賞析: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大量歌詠梅花的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
這首《卜運算元》,也是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上片首二句說梅花開在驛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屬達官貴人所有。後二句說梅花的遭遇:在凄風苦雨摧殘中開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
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說他不與群芳爭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如果結合詩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擊而報國之志不衰的情形來體會,真是「一樹梅花一放翁」了。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
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
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的詠懷之作。壓住一「愁」字,表現了梅花的寂寞與無人問津,滲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獨。
下闋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而最後一句更是寫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賞,陸游立志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陸游一生主張堅決抗金、收復中原,因此為統治集團中求和派所壓制。創作本詞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主戰派被排擠壓迫,士氣低落,這首詠梅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
(4)卜運算元賞析擴展閱讀:
1、原文:
卜運算元·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3、創作背景
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赴臨安應進士考試,因其出色的才華被取為第一,但因秦檜的孫子被排在陸游之後,觸怒了秦檜,第二年禮部考試時居然被黜免。秦檜黜免陸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挾私報復,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論恢復」,引起這一投降派首腦的嫉恨。
直到秦檜死後,陸遊方開始步入仕途。這之後,陸游的仕途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幾起幾落。他曾到過抗金前線,身著戎裝投身火熱的戰斗生活,從而體會到了「詩家三昧」。從此那壯懷激烈的戰斗場面和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成為其詩歌中最為動聽的主旋律。
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對眼前的剩水殘山頗為滿足,並不真正想要恢復。即使有時不得不作出些姿態,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陸游曾兩次被罷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盡管陸游的愛國熱情慘遭打擊,但其愛國志向始終不渝。
這在他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不難理解,其《卜運算元·詠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詩人一生對惡勢力不懈的抗爭精神和對理想堅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寫照。
㈤ 賞析《卜運算元》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則光景清艷。惟三者難以一時兼備,故今歲與去歲相較,不能無憾。此詞即景抒懷,貌似沖淡,卻蘊含無限今昔之感。前人謂張孝祥詞有「瀟散出塵之姿,自在如神之筆」,誠然。
㈥ 卜運算元王安石詩歌賞析
卜運算元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注釋
①卜運算元·詠梅:選自吳氏雙照樓影宋本《渭南詞》卷一。《詞律》以為調名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雙調,四十四字,仄韻。
②驛外:指荒僻之地驛:驛站,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③斷橋:殘破的橋。
④無主:無人過問
⑤著(zhuo):同「著」,這里是遭受的意思。
⑥苦:盡力,竭力
⑦一任:任憑
⑧零落:凋謝
⑨碾:軋碎。
選自《劍南詩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譯文
驛亭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斗艷,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背景
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斗艷。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著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陸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龍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賞析
這首《卜運算元》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彷彿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托。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托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拚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㈦ 蘇軾卜運算元具體賞析
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古今詞話》轉引的龍輔《女紅余志》里的一段話:"惠州溫氏女超超,年及笄,不肯字人。聞東坡至,喜曰:我婿也。日徘徊窗外,聽公吟詠,覺則亟去。東坡知之,乃曰:'吾將呼王郎與子為姻。'及東坡渡海歸,超超已卒,葬於沙際。公因作《卜運算元》詞。"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於東坡此詞下將語意相近的這一段情事附上,遂將這層意思推而廣之。然這種以俗情附會的說法受到了後人的大量質疑。
南宋王宗稷《東坡年譜》定此詞為壬戌年在黃州作,元本《東坡樂府》亦題:黃州定慧院寓居。
清代王文誥《蘇詩總案》也據王譜及元本定此詞壬戌年十二月作。因此《女紅余志》中這類近乎小說家言的記載確實有空穴來風的味道,是不應輕信的。
吳曾《能改齋漫錄》又別立黃州王氏女子一說,亦不可信。
今本《東坡樂府》皆沿元本之舊,題作: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定慧院一作定惠院。蘇軾另有《記游定惠院》一文以述其事。定慧院在黃岡縣東南,是蘇軾屢曾踏訪之地。《記游定惠院》雲:"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可見其心儀之甚。在蘇軾看來,定惠院不惟居處修潔,竹林花圃宜人眼目,而且其地海棠、枳木"香色皆不凡"。"醉卧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也。"他在定惠院飲酒、賞花、醉卧、聽琴,這種飄飄若仙的情境,使他的這首《卜運算元》詞也染上了"非人間"的"不凡"色彩。黃庭堅《山谷題跋》評論它:"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數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這首詞亦有題作"孤鴻"的,疑為後人所加。
此詞以孤鴻自喻。孤鴻是蘇軾喜愛的生命意象,他多次用來比況人生,如《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缺月喻示生命中的殘缺感;漏斷暗喻生命歷程之不暢。孤鴻喻幽人,而幽人正是蘇軾自指。"獨往來"、"縹緲",寫生命之孤獨、漂泊無依,然而卻堅守著高傲高潔的品格。
換頭兩句頓起波瀾。"驚起"是生命之震憾,是心靈的悸動。"有恨無人省"是無奈的清高。"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是高貴的孤獨,是自覺的選擇。
這首詞寓意高遠空靈,"極虛極活,極沉極郁,若遠若近,可喻不可喻"(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㈧ 求《卜運算元》的詩詞及鑒賞
蘇軾詩詞鑒賞《卜運算元》寂寞沙洲冷
卜運算元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托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前兩句營造了一個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為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這兩名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個意象產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嗎?這兩句,既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
下闋專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這里,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確如黃庭堅所說:「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這種高曠灑脫、絕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高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托物寓人;在對孤鴻和月夜環境
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敘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