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鬲溪梅令賞析

鬲溪梅令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16:43

1. 姜夔的戀愛史

就是這樣。三年前,出差到合肥,以為能看到很多柳樹,實際上,並沒有。多柳的傳說,是從一個叫姜夔的人那裡知道的。他說:「合肥巷陌皆種柳,秋風夕起騷騷然」,又說:「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
我知道,這個地方,他曾居住過,戀愛過。有段時間,非常迷戀白石詞,想像中,合肥應該是個比較荒僻的地方,人很少,街上女子走過,步態悠然,神色清冷。
這自然是一廂情願的胡思亂想,合肥是個很普通的城市,熱鬧又擁擠,土氣,建築無特色。
那時候,在合肥我沒有朋友。直到年前,認識了一位合肥女子,她說,喜歡一座城,是因為城裡有著屬於自己的回憶,有過去和現在,有自己愛的人。她說,你再來的時候,我帶你去看赤闌橋。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 兩處沉吟各自知。」
這首《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作於1197年元夕之夜,當時姜夔已三十多歲,距初識他的戀人有了十餘年光景,這些年沉沉吟吟,念念不忘,一直到老。翻開白石詞,能確知為這段情感而寫的有十餘闕,而姜詞現存也只八十餘闕。
每一首都深情、寒冷。對,就是「寒冷」這個詞。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深情雖在,不作一句綺艷語、激烈語,一例的用冷色調,象寒潭中倒映的青綠山水。他只管一句一句,清清楚楚,淡淡定定地說。
但無片刻能忘。對他的這段戀愛史,一直非常好奇。看夏承燾先生的考證:姜夔二十餘歲時,客居合肥,在勾闌中認識了一對善彈箏琶的姐妹,相處甚歡,具體是與姐姐還是妹妹戀愛,不太清楚,也許與兩人都有?後來為謀生計,不得不離開合肥,布衣周遊於淮揚一帶。期間雖時有來往,但終難廝守,十多年後,他大約三十五歲時,姐妹二人亦離開合肥。從此天各一方,音訊全無,他則終身足跡未再涉合肥。
姜夔是官宦子弟,早早娶妻,想來不好名正言順地娶勾欄中女子。
父卒以後,家道中落,不知為何,應試總是不第,生活亦困苦。詩詞音樂上的才華,年少時便為他贏得名氣,也遇上不少惜才的人,比如把侄女嫁給他的千岩老人蕭德藻,比如有錢有名望的詩人范成大,他與他們交遊,其實也倚仗他們接濟度日。這身份,半算江湖游士,半算豪門清客,以時人的眼光看,到底算不得什麼有光彩。
縱然沒有門第之見,從經濟上說,要娶合肥的情人,估計很難。而且他又已有妻,妻家對他是有知遇之恩提攜之義的,就算把情人娶進門,肯定是委屈她做小。生計艱辛,自己常年在外奔波,他若真心愛她,怎麼肯讓她跟著吃這種苦?不知道女方怎麼考慮,從實際的角度說,不嫁他,比嫁他要輕松。燕好之際,兩人想必會商量到終身之事,最終卻選擇了兩地相思,各自沉吟。
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女子離開合肥遠走。此時女方至少也該有三十餘歲,青樓中人的結局,不外乎從良,落腳到某個男人家中,否則兩個人不會從此再也未曾相見。
她等了他這么多年,只到人老珠黃,才給自己找了個收梢,而他呢,耗了這么多年,竟無力娶自己愛的女人,甚至不能給她什麼實質的好處,對於一個男人的自尊,如果說不是種強烈刺激――我不相信。他為她寫的情詞中,除了相思,一句怨悵話也沒有,表面上是她離他而去,其實,可能他才是懷著內疚的一方。
才華為世公認,卻以布衣潦倒終生的人,還有個柳永。但柳生活在盛世,性情中自有種世俗化的落拓不羈,也沒象白石這般寄人蘺下地過活。
很殘忍地用了「寄人蘺下」這個詞,卻的確是事實。「少小知名翰墨場,十年心事只凄涼。舊時曾作梅花賦,研墨於今亦自香。」 又自承:「少日奔走,凡世之所謂名公巨儒,皆嘗受其知矣。」字里行間頗有些自詡,且蓄著不甘。詞賦之類畢竟為末技,擠身於廟堂才是文人的嚮往,也是堂堂正正的出路。白石為此努力過,上書論雅樂,進《大樂議》、《琴瑟考古圖》,不了了知,最後好不容易以一篇《宋聖鐃歌十二章》獲得朝廷的「免解「恩旨,直赴禮部參加會試,又未被錄用。
同時代人稱他「襟懷灑落,如晉宋間人」。張羽的《白石道人傳》中描寫道:「體貌清瑩,望之若神仙中人,雖內無儋石儲,而每飯必食數人。性孤僻,嘗遇溪山清絕處,縱情深詣,人莫知其所入,或夜深星月滿垂,朗吟獨步,每寒濤朔吹,凜凜迫人,夷猶自若也。」
每飯必食數人,可見性格溫厚大度。後面的話不太好解釋:沒有證據可認為白石內功深厚,如後世小說家筆下的武學高手,數九寒冬尤著單衣,當時名士又不再流行服食五石散之類的東西――流行他也吃不起,怎麼會這樣不怕冷?
而且遇到溪山清絕處,孤身深詣的那種狂熱,不僅僅是文人傳統中對山水的好感,倒象是要逃離什麼。
前些天看葉嘉瑩先生論正中的《鵲踏枝》二首,說到詞人以外表的風露體膚之寒,寫內心的凄寒孤寂,很有觸動。能夠置風露苦寒於無物,要麼內心有太多郁熱難消,要麼就是心中之孤寒,較體膚之感觸更冷上數倍。而郁熱與孤寒,本來就互為因果,可以互相轉換的。
為什麼如此,設身處地想一想,也就很容易理解。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斗硬。」他這段話說得知已。
《人間詞話》中說:「蘇辛,詞中之狂。白石猶不失為狷。若夢窗、梅溪、玉固、草窗、西麓輩,面目不同,同歸於鄉願而已。」「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孔老夫子如是言。以性情看,蘇辛與白石,都與中庸之道無關,平生行事,蘇辛都有種「在所必為」的氣概,這與他們的個人閱歷和身份有莫大關系。而白石,一介布衣,潦倒終身,雖才華卓絕,心性孤高,為時代環境與自身氣質所限,想積極進取,也找不到個借力點。《人間詞話》對白石詞評價不算太高,但這個「狷」字,給得非常體貼。
王國維嫌姜的詞「隔」,於藝術技巧之外,也許還跟性情有關,靜安先生是熱情外泄的人,推崇後主以血書就的詞句,偏好赤子之心。白石卻理性,而且過於壓抑,作詞時敲敲打打,捧出來的東西,自行先就旁觀玩味了許久,情感收收放放,吞吞吐吐,漸漸有似鏡里看花。
他在《白石道人詩說》中,提倡寫詩貴在含蓄得體,要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不可失於「欲、狂、露、輕」,自然高妙即出於天資,極為難遇,則以精修、涵養補之。而樂論中,又推崇「中正則雅」,總體大概是以「中」以「和」為汲汲所求。
可惜的是,僅從詞上來看,字面上做到了,內里可見破綻,「隔」也「隔」在這里,這不能怪他。人一生下來,就被局限住,誰也逃不出的規律。詞之風格,與作者個性有很大關系的,他畢竟沒有落到憤世嫉俗與放任流俗中去,已高於平庸之輩許多。
永遠不能輕松自然,也不能暢快淋漓,然而一刀一刀,一寸一寸地戳在心上,只有自己知道。讓也曾悍然微笑的人,看著看著,心中的疼痛,漸漸逼得緊了。仍然不得不含笑。如同「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讓清角自去吹寒,我只鎮定著。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只要喜歡,沒什麼好計較的。在局限中堅守自己,能夠做到這種「狷」,已經很了不起了。
喜歡白石詞,並喜歡白石這個人,是因為看到了在所謂「清空騷雅」背後,一顆敏感而剋制的心,他的疼痛和無奈。
白石詞(姜夔)《踏莎行·燕燕輕盈》賞析
序:自東沔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賞析:

姜白石是南宋著名詞人,他的詞格調「清空峭拔」,猶如「野雲孤飛,來去無跡」(張炎《詞源》)。其生平亦如孤飛的野雲,飄泊不定。他曾在安徽合肥居住過,「我家曾住赤欄橋」(《送范仲訥往合肥》。在這兒他有過一段戀愛史,他有好幾首詞便是為此而作,他寫戀情,不同於一些艷詞之以軟媚纖麗取勝,而是以蘊藉深摯見長,在愛情詞中別創一格。這首詞,用記夢方式訴述內心深情,無論在藝術構思或者描寫手段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十分引人注目。

白石二十多歲時在合肥結識了一位女子,「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強攜酒,小橋宅。」(《淡黃柳》)由於他行蹤不定,往往聚會以後又賦別離:「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簫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長亭怨慢》)。這里的小橋、玉蕭,都是指他那位合肥的伊人。正因為別多會少,兩地相思的離恨也就經常在他筆下出現。

小題指出本詞寫作時間是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一,地點是在金陵附近的江上舟中。詞雖短小,但卻寫得紆回曲折,含蓄而多不盡之意。上片寫夢境,但不先說破,卻著力刻畫伊人形象(鶯鶯、燕燕本為女子名,這兒即指伊人),且輕盈、嬌軟形容她的體態、舉止和談吐,真使人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之感。接著點出上面兩句乃是寫夢中人,作者是在夢中(華胥國)和她相會。「夜長」兩句補敘夢中情,兩人互訴情懷的口吻宛然在目:她在埋怨薄情郎怎能想像她長夜懷念之苦,他則有感於相思情意比春天來得還快。這是交織著歡樂與痛苦的場面。

下片是夢醒以後。先寫睹物思人,隨即借用富於浪漫情調的倩女離魂故事,設想伊人亦如倩女一般,其離魂亦不遠千里來與自己夢中相會、黯然歸去的凄涼況味,藉此展開新的境界。這種寫法,做到了白石自己所說的「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也」(《詩說》)。

王國維對白石詞多貶語:「如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人間詞話》)但對本詞結尾兩句卻特別推重:「白石之詞,余所最善者,亦僅二語:『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同上)。月光皓潔,千山冷寂,在大自然靜謐的氣氛中,更突出了離魂踽踽獨行、伶仃無依的姿影,而詞人魂牽夢縈的憐念之情也隨而徐徐流露。《人間詞話》又指出:詩人「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花鳥本來不知人的憂樂,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乃是借花鳥以說明特定環境之下人的主觀心情。白石此二語之受到激賞,恐怕也在於其能使客觀的「外物」(冷月千山)與自己主觀的內心活動相互映照襯托,從而暗示出詞人蘊藏於心底的無限深情。

2. 疏影·苔枝綴玉的作品鑒賞

《疏影》一詞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託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開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色彩鮮明、幽雅清麗的「雙棲圖」。它描繪了一株古老的梅樹,樹上綴滿晶瑩如玉的梅花,與翠禽相伴同宿。苔枝與翠禽色相近,都是充滿生機的「綠」,其間點綴著美玉般的梅花,就更顯得光彩照人。字里行間不露半個梅字,而梅的形象卻浮雕般突現出來了。
接著推出第二個畫面,是「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這完全是用寫人的手法來寫梅。梅花就是佳人的幻化。相逢在「客里」,又是「籬角黃昏」這么一個典型環境,更突出了寂寞的氛圍。在這么寂寞的氛圍里,「佳人」「無言自倚修竹」。「無言」這神態,「自倚」這動作,突出了這位孤高的佳人形象;另一面,也折射了詞人在「客里」懷念情人的孤寂心情。
在這種孤寂情緒的支配下,詞人想到對方也一定會同自己一樣孤寂難熬。下句就借昭君出塞、遠嫁番邦之事來抒發這種情感。「不慣」「暗憶」這兩個貌似平常的詞,在這典型的語言環境里,就傳達出了不尋常的深沉感情。「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就明寫出人花幻化的藝術意境。放在「月夜」歸來,就更突出「幽獨」的氣質。「月夜」與「黃昏」照應,「花」與「玉」照應,「幽獨」與「無言自倚」照應,文字針線細密,情感脈絡分明。而「幽獨」一詞又是總撮了上片的精髓而成為全詞的基調。上片最後這幾句是詞中重點,寫梅花的靈魂。
下片換頭推開一筆,說明梅花不僅有美的容貌,美的靈魂,而且還有美的行為——美化和妝扮婦女。過片開頭的「猶記深宮舊事」與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遙相呼應,這是詞人想像自己心上人在遠方孤寂中一定會時時想起美好的往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是借南朝宋武帝女兒壽陽公主午睡時梅花飄落眉心留下花瓣印,宮女爭相仿效,稱為「梅花妝」的故事,喻往事之美好令人難忘。這美好的時光非常值得珍惜,千萬不要像無情的東風一樣,「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但到底往事已成空,如今只留下一片美好的追憶而已。這就正如梅花終於被東風吹落,而且「隨波去」了,不能不怨恨那「玉龍哀曲」。
「卻又怨、玉龍哀曲」,可以看作是為梅花吹奏的招魂之曲。這是從音樂這一側面來申明愛護梅花的重要性。再有,這兒的「玉龍」是與前篇的「梅邊吹笛」相呼應的,臨近收拍,作者著力使《疏影》的結尾與《暗香》的開頭相呼應,顯然是為了形成一種前勾後連之勢,以便讓他所獨創的這種「連環體」在結構上完整起來。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又從繪畫這一角度加以深化主題。《疏影》最後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麼,「小窗橫幅」就既可解釋為圖畫又可解釋為梅影了。月色日光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也是一種「天然圖畫」,非常好看。《疏影》中所出現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靈魂,梅花的遭遇,寄託了作者身世飄零的感嘆,表現了對美好事物應及時愛護的思想。
此詞筆法極為奇特,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從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遺貌取神」的筆法來又高出了一層。
「苔枝綴玉」三句用了此詞的第一個典故。講的是隋代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神話故事,見於曾慥《類說》所引《異人錄》。作者用這個典故,入筆很俏,只用「翠禽」略略點出。讀者知其所用典故,方知「苔枝綴玉」亦可描摹羅浮女神的風致情態,「枝上同宿」也是敘趙師雄的神仙奇遇。姜夔愛用此典,其《鬲溪梅令》有句雲:「謾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這個典故,使得梅花與羅浮神女融為一體,似花非花,似人非人,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層迷離惝恍的神秘色彩。
「客里」三句由「同宿」轉向孤獨,於是引出第二個典故——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詩,其首尾雲:「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佳人,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它的品性高潔,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絕不同流合污。北宋詞人曹組《驀山溪》詠梅詞中,有「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的句子,也用了蘇詩和杜詩的典故。詩詞用典,都要經過作者的重新組合與精心安排,姜夔在引出佳人這個藝術形象之前,先寫了「客里相逢」一句,使作品帶上了一種漂泊風塵的知遇情調,又寫了「籬角黃昏」一句,這是與梅花非常相稱的環境背景,透露了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嘆,顯示了梅花的高潔品格。
「昭君」至上片結句用王昭君的典故,作者的構思,主要是參照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之三。「一去紫台」句,被姜夔加以想像,強調昭君「但暗憶江南江北」,用思國懷鄉把她的怨恨具體化了:「環佩空歸」一句也得到了發揮,說昭君的月夜歸魂「化作此花幽獨」,化為了幽獨的梅花。為昭君的魂靈找到了歸宿,這對同情她的遭遇的人們是一種慰藉;同時,把她的哀怨身世賦予梅花,又給梅花的形象增添了楚楚風致。
換頭三句用的是壽陽公主的典故。「猶記深宮舊事」一句綰合兩個典故,王昭君入宮久不見幸,積悲怨,乃請行,遠嫁匈奴,也是「深宮舊事」,「猶記」二字一轉,就引出「梅花妝」的故事來了。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寫出了公主的嬌憨之態,也寫出了梅花隨風飄落時的輕盈的樣子。這個典故帶來了一股活潑鬆快的情調,使全詞的氣氛得到了一點調劑。
最後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莫似春風」三句由梅花的飄落引起了惜花的心情,進而聯想到護花的措施。這與上片「昭君」等句遙相綰合,是全詞的題旨所在。「莫似春風,不管盈盈」,直是殷切的呼喚,「早與安排金屋」,更是熱切的希望。可是到頭來,「還教一片隨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於又一次凋零了。
五個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歷史人物、傳奇神話、文學形象;她們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靈、有鬼魂,有富貴、有寒素,有得寵、有失意;在敘述描寫上也有繁有簡、有重點有映帶,而其間的銜接與轉換更是緊密而貼切。
姜夔作《暗香》《疏影》詞,的確是「自立新意」。其新意在於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寫法,不再是單線的、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攝取事物的神理創造出了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和性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作者調動眾多素材,大量採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徵,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支撐起時間、空間的廣闊范圍,使過去和現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敘事、說理交織在一起,並且用顏色、聲音、動態作渲染描摹,並且多用領字起到化虛為實的作用,這樣,姜夔就為梅花作出了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宋·張炎《詞源》卷下: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斷。此清空質實之說。……白石詞如《疏影》、《暗香》、《揚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讀之使人神觀飛越。詩之賦梅,惟和靖一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已。世非無詩,不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詞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白石《疏影》「猶記深宮舊事」三句,用壽陽事;「昭君不慣胡沙遠」四句,用少陵詩;皆用事而不為事所使。
清·張惠言《詞選》:此章更以二帝之憤發之,故有昭君之句。
清·鄭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此蓋傷心二帝蒙塵,諸後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驗,發言哀斷。考唐王建《塞上詠梅》詩曰:「天山路旁一株梅,年年花發黃雲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後徵人誰系馬?」白石詞意當本此。近世讀者多以意疏解,或有嫌其舉典擬不於倫者,殆不自知其淺闇矣。詞中數語,純從少陵詠明妃詩義隱括,出以清健之筆,如聞空中笙鶴,飄飄欲仙,覺草窗、碧山所作吊雪香亭梅諸詞,皆人間語,視此如隔一塵,宜當時傳播吟口,為千古絕唱也。至下闋藉宋書壽陽公主故事,引申前意,寄情遙遠,所謂怨深文綺,彌得風人溫厚之旨已。
清·周濟《宋四家詞選》:此詞以「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不能換留,聽其自為盛衰。
清·許昂霄《詞綜偶評》:二詞絳雲在霄,舒捲自如。又如琪樹玲瓏,金芝布護。別有爐韛熔鑄之妙,不僅以隱括舊人詩句為能。 (「昭君」四句)能轉法華,不為法華所轉。宋人詠梅,例以弄玉、太真為比,不若以明妃擬之,尤有情致也。胡澹庵詩,亦有「春風自識明妃面」之句。
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稼軒鬱勃,故情深;白石放曠,故情淺;稼軒縱橫,故才大;白石局促,故才小。惟《暗香》《疏影》二詞,寄意題外,包蘊無窮,可與稼軒伯仲,余俱據事直書,不過手意近辣耳。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南渡以後,國事日非,白石目擊心傷,多於詞中寄慨,不獨《暗香》、《疏影》二章發二帝之幽憤,傷在位之無人也。特感慨全在虛處,無跡可尋,人自不察耳。感慨時事,發為詩歌,便已力據上游,特不宜說破,只可用比興體。即比興中亦須含蓄不露,斯為沉鬱,斯為忠厚。……南宋詞人,感時傷事,纏綿溫厚者,無過碧山,次則白石。白石郁處不及碧山,而清虛過之。
清·王闓運《湘綺樓詞選》:此二詞最有名,然語高品下,以其貪用典故也。
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詠物至詞,更難於詩。「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亦費解。
清·周爾墉《絕妙好詞》:何遜、昭君皆屬隸事,但運氣空靈,變化虛實,不同獺祭鈍機耳。
清·李佳《左庵詞話》:白石筆致騷雅,非他人所及,最多佳作。石湖詠梅二詞,尤為空前絕後,獨有千古。……《疏影》雲……清虛婉約,用典儀復不涉呆相。風雅如此,老倩小紅低唱,吹簫和之,洵無愧色。
夏承燾《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唐摭言》卷十載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姜詞數句,似衍此二語。」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此系白石自度曲,二首均詠梅花,蟬聯而下,似畫家的通景。……第二首即從梅花落英直說到畫里的梅花。與周邦彥《紅林檎近》兩首,從初雪說到雪盛、殘雪、再欲雪,章法相似,卻不是純粹寫景詠物,多身世家國之感,與周詞又不同。……下首寫家國之恨居多,故引昭君、胡沙、深宮等等為喻。更有一點可注意的,「江南江北」之「北」字出韻,系用南方土音押韻。豈因主要意思所在,故不迴避出韻失律之病?因之也更覺突出。竊謂舊說大致不誤,惟亦不必穿鑿比附以求之。至謂作詞時離徽欽被虜已六十年,就未必再提舊話,此點卻似無甚關系;因南渡以後,依然是個殘局,而且更危險,自不妨有所感慨。詞多比興,雖字面上說梅花,卻處處關到自己,關到家國,引用古句甚多,自是用心之作,雖稍有沉晦處,參看注文,大意可通。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詠梅,寄託亦深。起寫梅花之貌,次寫梅花之神;梅之美,梅之孤高,並於六句中寫足。「昭君」兩句,用王建詠梅詩意,抒寄懷二帝之情。「想佩環」兩句,用杜詩意,拍到梅花,更見想望二帝之切,此玉田所謂「用事不為事所使」也。換頭,用壽陽公主事,以喻昔時太平沈酣之狀。「莫似」三句,申護花之情,即以申愛君之情。「還教」兩句,言空勞愛護,終於隨波飄流,但聞笛里梅花,吹出千里關山之怨來,又令人抱恨無限。「等恁時」兩句,用崔櫓詩,言幽香難覓,惟余幻影在橫幅之上,語更沈痛。篇中雖隸事,然運氣空靈,筆墨飛舞。下片虛字,如「猶記」、「莫似」、「早與」、「還教」、「又卻怨」、「等恁時」、「已入」之類,皆能曲折傳神。
沈祖棻《宋詞賞析》:此詞「昭君不慣胡沙遠」之語,前人多謂乃指靖康之禍,徽欽二帝及後宮北徒。此詠物之作,而忽及二帝之憤者,則亦猶有人登棲霞、賞紅葉,而忽憶及庚子之亂,珍妃投井,晚清詞流多假詠落葉以吊之,於作詞時,因亦闌入其事,逮其索句,遂亦涉筆及之。《文心雕龍·神思篇》雲:「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此之謂也。《暗香》、《疏影》雖同時所作,然前者多多寫身世之感,後者則屬興亡之悲,用意小別,而其托物喻志則同。

3. 姜夔比較好的詩詞

1、揚州慢·淮左名都

宋代: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過去昔日繁花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台,都不願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聲響起,回盪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盪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葯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2、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宋代:姜夔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譯文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雲飄浮。幾座孤峰蕭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黃昏是否下雨。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隨天隨子一起隱居。可他如今在何處?我獨倚欄桿緬懷千古,只見衰柳參差風中飛舞。

3、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代: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4、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代: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譯文

她體態輕盈、語聲嬌軟的形象,我分明又從好夢中見到了。我彷彿聽到她在對我說:長夜多寂寞呀,你這薄情郎怎麼會知道呢?春天才剛開頭,卻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懷染遍了。

自從分別以後,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綉、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裡跟隨著情郎遠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麼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也沒有個人照管。

5、過垂虹

宋代: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譯文

我自創的新調,音韻是如此和諧美妙;小紅輕輕地唱著,我為她伴奏,吹著洞簫。一曲唱完,小船已搖過了吳江縣城;回望經過的水路,輕煙綠波,還有那一座座美麗的石橋。

4. 新婚別的樂曲賞析

二胡敘事曲《新婚別》雖然不能像詩那樣直截了當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然而它卻以音樂特有的表現手法,運用優美動人的旋律、感人肺腑的音樂語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古代新婚少婦的形象。樂曲以詩中故事發展的先後順序為依據,採用敘事的手法描述了唐朝夭寶年間「安史之亂」造成的刀兵四起,一位純朴善良、忠於愛情的古代少女無可奈何遭受了戰爭給她帶來的災難「暮婚晨告別」。新娘忍受了極大的痛苦和犧牲,含淚送別丈夫,難分難舍,柔腸寸斷的動人故事。該曲的音樂素材來源於南宋詞人和音樂家姜夔(白石道人)的「鬲溪梅令」。此曲杜甫原詩的講述,分為了三個樂段:第一樂段(迎親)、第二樂段(驚變)、第三樂段(送別)。富於戲劇性的三段敘述使得這首樂曲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彷彿讓人親自耳聞目睹了發生在這位古代少婦身上不幸之事的全過程。
(註:圖冊來源 ) 「迎親」:明亮悠揚的竹笛聲,展現了山青水秀的鄉村美。接著,二胡以慢速奏出由《鬲溪梅令》發展成的主題,委婉質朴,刻畫了少女新婚喜悅嬌羞的神態。在迎親歡快的鼓樂聲後,二胡以自由舒展的曲調,細膩多變的技法,以及大革胡的對奏,鋼片琴的點綴,形象地表現了洞房花燭之夜的情景。
這一樂章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表現內容,可以用「遠方娶親」或「閨房思君」來概括。舒緩平穩的節奏,婉轉抒情的音調。既表現了娶親路途的遙遠和艱辛,又表現了新娘即將與心愛的人成婚而湧起的陣陣喜悅之情。更把中國古代婦女那種「欲說還休」的含蓄性格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嚮往表現的淋漓精緻。音樂主題出現了三次,在演奏時特別注意運弓的柔和舒展與揉弦的彈性放鬆,並處理好強弱起伏的變化以及帶有休止、延長、分號等樂句的節奏感。同時注意主題出現三次情感上的對比和變化,把遼闊與遙遠,抒情與喜悅,沉思與嚮往的情緒表現的有板有眼,有條有理。
第二層的表現內容,可以用「花轎迎親,婚禮酒宴」來概括。明快的節奏、輕快地音樂加上清脆的小鑼小鼓,畫出了鼓樂吹打、司儀張羅、新人拜天地、客人共慶賀的婚禮場景。這里二胡主題濃縮,發展為變奏,顯得輕快活波。音樂從G調轉變為C調,從羽調式轉為微調式,更進一步地渲染了參加婚禮人們的欣喜之情和熱鬧的慶典場景。這里演奏要運用靈巧的小連弓、輕快地重音、歡樂的顫音等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現出熱熱鬧鬧、歡天喜地的迎新場面。 第二大段(15-135小節)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迎親」(15-39小節)是合頭變奏性的三段體,第一樂段(15-22小節)是主題音調,二胡以中慢的速度奏出此主題,這八小節為方整性樂段;第二樂段(23-35小節)是第一段的擴充變奏,屬於非方整性樂段,前面四小節是主題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後面的旋律由句尾擴充而來;第三樂段(36-39小節)是主題的減縮變奏,對其前部分重復後在句末緊縮,落在e羽音上。中間(40-49小節)揚琴過渡。
第二部分「小快板」(50-97小節):從調性對比上來看是帶再現的單三部,從主題音調上來看是變化反復的三段體,第一樂段(50-57小節)是由4+4的結構,第二樂段(58-82小節)也是方整的樂段,是主題音調的減縮變奏而來,上句落在商音上,下句落在羽音上。演奏時速度不要太快,由於迎親隊是在顛簸不平的路上,所以音樂應該是歡快跳躍的,每一句的音頭要奏的有彈性,切忌不要生硬,要拉的有動感,轉調後亦如此,第92和93小節顫指的速度要快而輕巧,像是洞房裡蠟燭火苗在空氣中飄盪,很溫馨的感覺,接下來的旋律好比男女主人公在對話,溫馨甜蜜。
第三部分「洞房花燭夜」(98-135小節):幽靜的慢板。要把那種甜蜜的意境拉出來。第一個長音sol要處理成由強漸弱,弓子的速度也要由快漸慢,接下來的六連音要拉的流暢,長音要多用遲到揉弦,使感情的表達更細膩,換弓要做到無痕跡,這段第2小節的第一拍用墊指滑音,第32小節二指的滑音要拉得輕松,注意音準,第33小節的速度稍微要緊湊一些,第35小節la的滑音要模仿古琴的滑音,最後漸慢漸弱結束此段。在這一段多次運用了速度和力度的對比來表現新婚女的情緒。樂譜中的速度對於演奏者來說,與音高、節奏等要素不同,因為演奏者對於樂譜的速度轉換成音響時,無法准確的找到一一對應的關系,而音響中賦予力度的變化,猶如生命中注入血液,則音樂的靈性或者活力就由此產生,力度雖然不是音樂的主要要素,但在樂譜轉化成音響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由於力度變化的張力也引起了音樂較小的速度的變化。3在「新婚別」的創作中,作曲家使用了力度記號,如p、mp、f、ff、fff、sf、漸強、漸弱等,這些力度記號無疑賦予了這首二胡曲無限的魅力。在這段和接下了的驚變中作曲家使用了速度和力度記號來體現作品情感的表達,因此在演奏時要細心體會,力求領會作曲家的審美情趣。
「驚變」(136-270小節)這一段為展開性樂段,寫的是在洞房花燭夜的時候官兵來抓壯丁去服兵役,就連新婚之夜的新郎也在劫難逃,新婚女為此與士兵們進行了奮力抵抗,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36-188小節)開始三小節的定音鼓的演奏給人們一種不祥的預兆,從140小節開始為驚變的部分,二胡採用了散板的哭腔表現了新婚女的悲痛欲絕,樂隊以連續十六分音符來襯托這種氣氛。第二部分(189-270小節)轉為快板,音調是採用了主題音調中的一些材料結合屬調的調性和時值的擴大變奏展開而來,二胡奏出了連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增加了緊張的氣氛,從第249小節起經過八小節短小音符的上行模進,把全曲推向了高潮,第257-260小節連續的三連音反復強奏後,在第252小節到了全曲的最高音,到了第267小節沉重的落在宮音上結束了本段,269-270小節的共同和弦為後面的轉調作了鋪墊。
在演奏上這段應注意弓子的力度,每個音都要有音頭,這要靠手腕的爆發力。變化音升fa到sol是升fa要用滑揉。下一個樂句變化音升sol到la也要用滑揉,fa音在此要用大力度的壓揉。每個樂句間不要間斷,幾個變化音滑揉到下個音要連接的自然,快板的前兩小節力度是強,不要奏成中弱,它和下面「急促的快板」的速度和力度是相同的。第16到25小節和第49到58小節的四分音符要用上全身的力量,保持弓子的時值和力度,把新娘心中的憤怒瞬間爆發出來,第90小節起的八分與十六分音符的交替出現到後面的三連音,力度由p到ff,連續的三連音蘊藏著一種無窮的反抗力量,把情緒推向高潮。最後的長音do要拉成強音表現男主人公的悲壯情懷。 「送別」(271-375小節)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271-293小節)的音樂的素材取自主題,為不再現的單二部曲式,前面十六小節是g羽調式,為兩個復樂段,後七小節轉為f商調式,是屬於新材料的展開。第二部分(294-293小節)開始的四小節轉為降B宮,使之明朗起來,二胡與樂隊用卡農的手法來模仿新婚夫婦間的對話,從298小節開始回到g羽調,第三部分(329-335小節)從降B宮的g羽到C宮的a羽,節奏為廣板,表現了新郎要遠赴邊疆服兵役的堅定豪邁的形象,第四部分(336-375小節)調式回e羽調,是全曲的尾聲,在四小節的間奏後二胡以中弱的力度奏出了主題音調,伴有軍隊行進的節奏音型,聲音由強漸弱至消失,描繪了新婚女一人淚眼目送丈夫隨軍隊遠走的畫面,給人留下無盡的留戀之情。
送別段的旋律與第一段相似,但此段的情緒是深情,悲切的,描述的是經過了激烈的反抗後,新婚夫婦不得不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要在新婚之夜生死離別。一開始不要太強不要弓頭,第4小節的第一個3先拉成泛音再拉成實音並要揉弦,第13小節第二拍的後半拍用墊指滑音,力度由強到弱,速度由快到慢,第34小節第三拍以及第35小節第二拍的四指揉弦用壓揉,力度要大,頻率不要太快給人以抽泣的感覺,第54小節到58小節的速度較自由,在強的力度上結束此段。
轉C調:廣板,這段要拉得悲壯堅定,採用全弓演奏,描述了丈夫為了家鄉的安定毅然從軍,隨軍隊遠征的情景。
最後主旋律再現,採用雄壯威武的廣板,回到主調。力度不要太強,弓子要拉的平穩,揉弦不能太多。演奏得更加悲慘,凄涼,渲染了新婚女含淚目送丈夫歲部隊遠去的場面,在漸弱中結束。

5. 經典的有描寫"夢"的古文詩詞文章

記夢的詩詞文
詩歌: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白居易《長恨歌》: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金闕西廂叩玉扇,轉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雲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琵琶行》: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蘇軾《記夢》:
圓間有物物間空,豈有圓空入井中。不信天形真個樣,故應眼力自先窮。
連環已解如神手,萬竅猶號未濟風。稽首問公公大笑,本來誰礙更求通。

詞:
粗略統計,溫庭筠系夢之作30餘首,李煜13首,晏幾道40餘首,蘇軾則有55首之多,其他詞人如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等均有記夢之作。
晏幾道《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
本詞是文學史上第一首悼亡詞。這首詞寫作的時間是乙正月二十日夜。當時蘇軾知密州,不滿自己的外遷,頗為失意。所居之地又距家千里的密州,他在這種情形下悼念亡妻,愈顯悲涼。詞中抒發了作者對亡妻的深切懷念之情。用詞寫悼亡,是蘇軾的首創。這首悼亡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方法,來表達懷念亡妻之間感情表達得深婉而執著。蘇軾妻子王弗於英宗治平二年(1065)病逝於京師汴梁,次年歸葬四川故里。至此正是十年。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時,也委婉地抒發了十年間仕途坎坷,命運多舛的慨嘆。全詞以夢為線索分為三層。上片寫夢前的思念,表現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縱使」二句包含著仕途失意的感傷。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相逢。用生活小細節抒發伉儷間的深情。「小軒窗,正梳妝」如特寫境頭,含蓄地寫出亡妻的美貌與多情。「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感情容量很大。全詞語言質朴自然,感情沉摯,意境悲涼。
吳文英《夜遊宮》:
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雲淡星疏楚山曉。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多少?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陸游《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候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周邦彥《夜遊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里。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姜夔《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將詣淮而不得,因夢思以述志。)
人間離別易多時。見梅枝。忽相思。幾度小窗,幽夢手同攜。今夜夢中無覓處,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濕紅恨墨淺封題。寶箏空、無雁飛。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暉。舊約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
【鑒賞】
這首《江梅引》正是如此。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之冬,姜白石住在無錫梁溪張鑒的庄園里,正值園中臘梅綻放,他見梅而懷念遠在安徽合肥的戀人,因作此詞,小序指出:「予留梁溪,將詣淮南不得,因夢思以述志。」說明這是藉記夢而抒相思之作。
上片以悲歡兩種不同夢境反映相思之情。「人間」三句,回想起五年前兩人依依難舍的惜別場面。「幾度」句,寫兩人歡會夢境。小窗之下,伊人幾度進入詞人的夢境彷彿當年兩人攜手出遊,盪舟賞燈,移箏撥弦,其樂融融。「今夜」四句,寫另一種夢境。夢境,本來是虛無縹緲的,詞人正是藉此進一步訴述別後對情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白石寫夢,多用提空描寫,即不拘泥於對夢境本身的細膩描寫,而是化實為虛跳出夢境,重在敘寫對夢境的難以言傳的獨特感受。下片「濕紅」三句,薄薄香箋,和淚寫成,而無限傷心往事,盡在其中;所恨的是書已成而信難通。「俊游」四句,通過回憶透露內心的惆悵和傷感。先憶舊日攜手同游之地,恐怕巷陌依稀而人事已非,那斜陽枯樹,徒然增人悲思,正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歌罷」兩句,用《楚辭》淮南小山賦春草之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眼下冬將盡而草已青,春草萋萋歸期何時?一種惆悵迷離之感彌漫心頭,無人與說。結尾兩句,總收全詞,夢已醒,人不歸:淚下沾襟,是既恨相見之難,兼以自嘆飄泊,自傷身世。白石一生布衣,雖不乏名公臣卿與之交遊,但仍多有寄人籬下,仰人鼻息之感。白石戀情詞注重的不是聲色描寫,也不是行動描寫,而主要是反復傾訴一種難言的內心感受,故以蘊藉深摯見長,此詞也不例外,可說是落落而多低徊不盡的風致。
姜夔《鬲溪梅令》:
(仙呂調丙辰冬自無錫歸,作此寓意。)
好花不與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
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5]。翠禽啼一春。
【鑒賞】
此詞藝術造詣確有獨到之處。論意境乃如夢如幻,夢中有夢,幻中有幻。好花象徵美人,煙波象徵離絕,此是詞中第一境界。木蘭雙槳,夢中美人,乃夢中之夢,幻中之幻,是第二境界。第一境界實為詞人平生遭際之寫照,第二境界則為其平生理想之象徵。營造出如此奇幻之意境,真是匪夷所思。論意脈則如裁雲縫月,無跡可求。上片以玉鈿喻好花,遂幻出如花之美人,下片用盈盈喻好花,又由美人幻為好花。故過片夢境之呈現,真如空中之音,水中之月,玲瓏剔透,不可湊泊。論聲韻則如敲金戛玉,極為美聽。全詞八拍,句句葉韻,用平聲真文等韻,誦之如聞笙簧。句中兼采雙聲、疊韻、疊字,如好花、浪粼為雙聲,成陰、雙槳、夢中為疊韻,粼粼、山山、盈盈為疊字,尤增音節之美。這是因為白石不僅精於填詞,亦妙解音律,以音樂人的身份寫詞,自是千錘百煉,刻意求工了。
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鑒賞】
據夏承燾先生《姜白石編年箋校》考證,作者年輕時在合肥與戀人相識相愛,此後為生計四處飄泊,與戀人離多聚少。但詞人終生思念情人,詞中時有所涉。這首詞是透露戀人信息和相戀時地最為顯豁的一首。上片寫因思而夢,醒來慨嘆夢境依稀,識認戀人面貌不清;又夢境短暫,才相遇卻被山鳥啼醒。下片由元夕春至換意,寫出歲月蹉跎之嘆。「人間別久不成悲」又出新意,反折而出。全詞空靈蘊藉,耐人咀嚼。
姜夔《踏莎行》:
(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分明又向華胥見。夜長爭得薄情知[3],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鑒賞】
據夏承燾先生考證,姜夔在合肥有過一位戀人,他的許多詞都是寫給這位戀人的。這首詞是其中的名篇。詞一開始寫「燕燕」、「鶯鶯」的親昵歡洽之情,然後一折,原來只是夢中見聞。頓挫之後再來一折,不說自已思念對方,卻說是對方思念自己,為了讓「薄情」了解相思之苦,靈魂出竅,不遠千里前來追隨自己,並且托夢顯現。說情人前來托夢,這是詞人認為情人一定刻骨思戀自已,異地同心,彼此有此信念。接著詞人又體貼而憐惜地感嘆離魂托完夢回去時的孤單、冷清。千山蒼冷,月光溶溶,離魂獨自趕路,無人照料。詞人痛惜情人的深情洋溢於字里行間,感人至深。

戲曲:
關漢卿《緋衣夢》、《竇娥冤》、《蝴蝶夢》、《西蜀夢》;馬致遠《黃粱夢》、《漢宮秋》;白樸《梧桐雨》;王實甫《西廂記》;喬吉《揚州夢》;吳昌齡《東坡夢》;史樟《》莊周夢;無名氏《雲窗夢》;無名氏《神奴兒》;湯顯祖《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葉憲祖《金鎖記》;梅鼎祚《長命縷》;孟稱舜《貞文記》;馮夢龍《女丈夫》、《風流夢》《夢磊記》;屠隆《修文記》;無名氏《鳴鳳記》;
清代傳奇劇、雜劇的數量也非常多。這里略。

小說:
《三國演義》中共有28個夢;《紅樓夢》中共有32個夢;《水滸傳》中共有22個夢;《金瓶梅》中共有16個夢;《聊齋志異》中共有70多個夢;《三言二拍》中共有110個夢(《三言》67、《二拍》43);……
現代小說家沈從文、張愛玲、魯迅、阿來、亦舒等人的小說中也有很多夢。

6. 為什麼說宋母音樂是中國音樂的一個轉型

悠久的中國文化具有無與倫比的深厚底蘊,在此基礎上孵化的中國古典音樂更是 長久響徹天籟。中國唱片總公司在中唱的大量古典音樂曲庫中,精選出漢魏六朝、唐 、宋、元、明、清6張古樂CD,編成了一部現今少有的中國古典音樂「通史」。

這套作品首首經過斟選,均為每個朝代的代表之作,且每首都為當今國內古典音樂的演奏名家捉刀之作。所以,不論其作為古典音樂的專業研究例聽,還是作為一般音樂愛好者欣賞,這套包裝精美的禮品裝都不失為典藏珍品。

★本輯為單張發行的《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系列的豪華典藏合輯版本。

★是以中國古代音樂史上歷朝音樂作品為基本線索的普及性音響製品。

★全國首創第一黃金版本。建立比以往同類音響製品出版更高的學術標准,選題上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意識,編選上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技術上具有較高的質量標准。

★不僅能滿足廣大音樂愛好者的需要,同時也適應中國音樂史教學的基本需要,在應用上直接服務於國民音樂教育而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

★極具收藏價值,一冊在手,中國古典音樂精髓盡在掌握中,方便享聽欣賞。除了個人收藏鑒賞外,還可以作為禮尚往來的贈禮佳品,共顯文化品位,共受中華經典文化的滋養熏陶,同時傳繼民族高級文明。

◆ 總序作者:修海林——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中國音樂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 歷朝音樂狀況概述、珍稀曲譜曲種歌曲重點推介、古典樂器介紹,專輯曲目一一扼要賞析介紹。
◆ 所有文字內容為中英文對照,中文為繁體。
● 開本:方正典雅,書香十足,具有典籍的厚實厚重感。尺寸:26.5CM X 26CM X 3.2CM
● 設計:仿古裝幀排版,高雅質朴,古色古香,傳統文化圖像完美結合現代視覺藝術。
● 載體:6張高精CD+32頁精美畫冊

轉自開心家園,感謝原作者渡鴉。專輯介紹感謝liuruoyv提供

專輯曲目:

CD 1 先秦·漢魏六朝-《古樂遺響》

01. 楚商(曾侯乙編鍾與樂隊)
02. 哀郢(塤與樂隊)
03. 流水(古琴獨奏)
04. 屈原問渡(曾侯乙編鍾與樂隊)
05. 楚歌(塤與樂隊)
06. 胡笳十八拍(琴曲演唱與琴簫伴奏)
07. 幽蘭(古琴與編鍾樂團)
08. 梅花三弄(古琴獨奏)
09. 酒狂(古琴獨奏)
10. 廣陵散(古琴獨奏)
11. 原始狩獵圖(骨哨與樂隊)

CD 2 唐-《霓裳羽衣》

01. 春鶯囀(壹越調,原唐歌舞大麴)
02. 傾杯樂(彈撥樂, 據《敦煌曲譜》抄寫同名樂譜改編)
03. 撒金砂(合奏,據《敦煌曲譜》抄寫同名樂譜改編)
04. 霓裳中序第一(器樂合奏)
05. 陽關三迭(古琴獨奏)
06. 菩薩蠻(歌曲演唱)壹越調
07. 離騷(古琴獨奏)
08. 玉樹後庭花(歌曲演唱)
09. 王昭君(箏齊秦)(大食調)
10. 春楊柳(絲弦合奏)(平調)
11. 泛龍舟(水調) 笛子獨奏
12. 劍器渾脫(箏獨奏) 般涉調
13. 酒鬍子(壹越調) 絲弦合奏
14. 大漠抒懷(篳篥與樂隊)
15. 秦王破陣樂(編鍾樂隊與歌隊)

CD 3 宋-《杏花天影》

01. 瀟湘水雲(古琴獨奏)
02. 鬲溪梅令(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03. 杏花天影(詞調歌曲,譜見《白石道人歌曲》,人聲演唱)
04. 玉梅令(合奏,據宋詞人范成大之譜曲改編)
05. 惜紅衣(合奏,雙聲調)
06. 醉吟商小品(詞調歌曲,人聲演唱)
07. 暗香(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08. 疏影(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09. 越九歌·帝舜楚調(詞調歌曲)
10. 角招(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11. 徵招(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12. 揚州慢(詞調歌曲,譜見《白石道人歌曲》,人聲演唱)
13. 長亭怨慢(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14. 越九歌·越相側商調(詞調歌曲,人聲演唱)
15. 淡黃柳(合奏,七弦琴彈奏,啞篳篥角吹奏)
16. 翠樓吟(詞調歌曲)
17. 凄涼犯(合奏,譜見《白石道人歌曲》)
18. 秋宵吟(詞調歌曲,人聲演唱)
19. 古怨(琴歌,民樂合奏)
20. 石湖仙(合奏,據祝壽詞改編)

CD 4 元-《潼關懷古》

01. 海青拿天鵝(琵琶獨奏)
02. 黃鶯吟(古琴、簫與琵琶)
03. 烏夜啼·石榴(琴歌)
04. 納西古樂·白沙細樂套曲(樂隊與聲樂)
05. 竇娥冤(古琴、簫、琵琶)
06. 諸宮調董解元西廂記·憑欄人纏令(〔美中美〕〔大聖樂〕唱段)
07. 諸宮調天寶遺事·馬踐楊妃(〔滾綉球〕唱段,人聲演唱)
08. 九宮大城(<風雨像生貨郎旦>(九轉貨郎兒)四轉、五轉、六轉 唱段)
09. 潼關懷古·山坡羊(元散曲,人聲演唱)
10. 事林廣記·願成雙令(唱賺 配元顧德潤《憶別》散曲詞)
11. 秋思·離亭宴(元散曲,譜據《九宮大成》,人聲演唱)
12. 閨怨·翠裙腰(元散曲,譜據《九宮大成》,人聲演唱)
13. 題西湖(〔十八拍〕〔阿納忽〕 元散曲,人聲演唱)
14. 竇娥冤·斬娥(〔滾綉球〕 戲曲唱段)

CD 5 明-《洞庭秋思》

01. 洞庭秋思(古琴、簫、二胡合奏)
02. 陽春(古琴獨奏)
03. 漁歌調(琴歌,據琴譜《太古遺音》改編,人聲演唱)
04. 湘妃怨(古琴獨奏)
05. 傍妝台(蕭與樂隊)
06. 佩蘭古琴(獨奏,據《春草堂琴譜》改編)
07. 朝元歌(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團演奏)
08. 烏夜啼(古琴獨奏,據《神奇秘譜》改編)
09. 良宵引(古琴獨奏,據《神奇秘譜》改編)
10. 琵琶記·口契糠(〔孝順兒〕南戲唱段)
11. 浣紗記·打圍(〔醉太平〕崑曲唱段,中國京劇院演唱)
12. 玉簪記·琴挑(崑曲唱段)

CD 6 清-《平沙落雁》

01. 滄海龍吟(合奏,又名《蒼江夜雨》)
02. 平沙落雁(古琴獨奏,據《學琴叢書琴譜》改編)
03. 鳳凰台上憶吹簫(琴歌,據清《東皋琴譜》改編)
04. 秋風辭(雙管獨奏,據清《東皋琴譜》改編)
05. 板橋道情(琴歌,據清《望山堂琴譜》改編)
06. 行街四合(絲竹合奏,據清代民間樂曲改編)
07. 弦索備考·清音串(合奏,《弦索備考》13套樂曲之一)
08. 霸王卸甲(琵琶獨奏)
09. 夜深沉(京胡與樂隊)
10. 十面埋伏(琵琶獨奏)
11. 弦索備考·十六板(合奏,《弦索備考》其中一部匯集譜)

7. 錢仁康的個人作品

1.《中學音樂教材》(上、中、下冊),1947年上海音樂教育協進會出版。
2.《風琴演奏法》,1953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1955年北京音樂出版社重版。
3.《柴科夫斯基主要作品選釋》,1957年音樂出版社出版。
4.《音樂常識講話》(上冊),1958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5.《世界各國國歌匯編》,198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6.《音樂欣賞講話》(上、下冊),1982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7.《外國名曲軼話》,1984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8.《肖邦的敘事曲》,1986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9.《歐洲音樂史話》,1989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0.《外國國歌史話》,198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11.《中外國歌縱橫談》,198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2.《歐洲音樂簡史》,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3.《外國音樂欣賞》,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4.《錢仁康歌曲集》,1995年內部出版。
15.《錢仁康音樂文選》(上、下冊),1997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6.《黃自的生活與創作》,1997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17.《世界國歌博覽》,1998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18.《漢譯德語傳統歌曲薈萃》,2000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19.《音樂作品分析教程》(與錢亦平合著),2001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學堂樂歌考源》,2001年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1.《錢仁康音樂文選續編》,2004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2.《新編世界國歌博覽》,2010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辭海藝術分冊》,撰寫音樂條目的釋文,1980年2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一版。
2.《辭海》,撰寫音樂條目的釋文,1980年8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一版。
3.《音樂欣賞手冊》,撰寫條目44條及「怎樣欣賞音樂」,1981年10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初版。
4.《外國音樂曲名辭典》,鄭顯全編,錢仁康擔任校訂作序,1982年12月上海辭書出版社初版。
5.《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撰寫「第三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第九交響曲」論文,1983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6.《美學與藝術》,上海市美學研究會編,錢仁康撰寫「論音樂的內容和形式」一文,1983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版。
7.《現代作曲家及其名曲》,撰寫介紹現代作曲家及其名曲的文章13篇。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編,1985年2月出版。
8.《外國音樂詞典》,擔任全書校訂工作,翻譯H—J部分的條目,1988年8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初版。
9.《世界各國國旗、國徽、國歌》,編寫國歌部分,1988年8月世界知識出版社第一版。
10.《中國大網路全書·音樂舞蹈卷》,擔任音樂學科編輯委員、音樂體裁分支主編,撰寫釋文56條。1989年4月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第一版。
11.《中國民族音樂大系·古代音樂卷》,撰寫「詞樂」部分19篇。1989年9月上海音樂出版社第一版。
12.《音樂欣賞手冊》續集,撰寫條目73條及「世界各國國歌選介」。1989年12月上海音樂出版社第一版。
13.《李叔同——弘一法師歌曲全集》,筆名企釋,撰寫前言《李叔同——弘一法師歌曲考》,1990年9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初版。
14.《弘一大師歌曲集》,主編。1993年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15.《文化鑒賞大成》,撰寫音樂條目45條。1995年7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第一版。
16.《中國網路大辭典》,撰寫「世界各國國歌」長條。1999年9月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第一版。
17.《簡明牛津音樂史》,G·亞伯拉罕著,顧犇譯,與楊燕迪合作校訂。1999年12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釋印象主義音樂》,國立音專校刊《林鍾》(1939年6月出版)。
2.《清末的愛國歌曲》,約1943年《求是》月刊一卷二號。
3.《舊國歌史料拾存》,筆名錢萬選,約1943年《求是》月刊一卷三號。
4.《音樂教育的心理建設》,筆名錢萬選,約1943年《求是》月刊一卷七號。
5.《鬲溪梅令(白石道人歌曲旁譜今譯及考證)》,筆名錢萬選,1943年《同聲月刊》第一卷創刊號。
6.《宮調辯岐(白石道人歌曲旁譜今譯及考證)》,筆名梁溪錢萬選,1943年《同聲月刊》第二卷第九號。
7.《宮調辯岐續(白石道人歌曲旁譜今譯及考證)》,筆名梁溪錢萬選,1943年《同聲月刊》第二卷第十號。
8.《憶黃師今吾》,1946年12月1日《音樂雜志》第2期。
9.《論民歌》,1949年2月10日《音樂評論》第36期。
10.《解放區音樂一瞥》,筆名金戈,1949年6月18日《音樂評論》第43期。
11.《音樂的內容和形式》,約1955年《華東師大學報》。
12.《黃自的生活、思想和創作》,1958年第4期《音樂研究》。
13.《談〈長征〉交響樂的音樂思維》,1961年7月22日《文匯報》。
14.《德彪西評價初探》,筆名余大庚,1963年7月15日《文匯報》。
15.《反對沙俄奴役的愛國音樂家肖邦》,1978年第1輯《音樂論叢》。
16.《試論舒伯特》,1979年第1期《音樂藝術》。
17.《模擬體歌曲——歐美工人歌曲的一個組成部分》,1979年第2輯《音樂論叢》。
18.《貝多芬的交響曲》,1980年第3期《人民音樂》。
19.《試論威爾地的思想和創作》,1981年第2期《音樂藝術》。
20.《苜蓿生涯說海頓》,1982年第2期《廣州音樂學院學報》。
21.《〈清平調〉古譜的來歷》,1983年第2期《音樂愛好者》。
22.《論頂真格旋律——中外曲式共同規律之一》,1983年第2—3期《音樂藝術》。
23.《黃自先生八十誕辰感言》,1984年第3期《人民音樂》。
24.《一曲回腸十二音——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賞析》,1985年第4、1986年第1期《音樂藝術》。
25.《音樂語言中的對稱結構——中外曲式共同規律之二》(一),1988年第1期《音樂藝術》。
26.《音樂語言中的對稱結構——中外曲式共同規律之二》(二),1988年第2期《音樂藝術》。
27.《音樂語言中的對稱結構——中外曲式共同規律之二》(三),1988年第3期《音樂藝術》。
28.《音樂語言中的對稱結構——中外曲式共同規律之二》(四),1988年第4期《音樂藝術》。
29.《趙元任的歌曲創作》,1988年第1期《中國音樂學》。
30.《〈老八板〉源流考》,1990年第2期《音樂藝術》。
31.《弘一大師臨終遺墨考》,1991年第1期《音樂藝術》。
32.《器樂中的聲樂和聲樂中的器樂》,1996年第1—6期《音樂愛好者》。
33.《句句雙 天下同》,1997年第4期《音樂藝術》。
34.《「雙拽頭」和「雙拽尾」》, 1998年第1期《音樂藝術》。
35.《大地之歌唐詩謎 十七年前已解疑》,2000年3月23日《光明日報·文化周報》。
36.《「似倒而順」的迴文詩和迴文曲》,2003年第1期《音樂藝術》。 1.金仕唐(錢仁康的筆名)譯P. W. Orem的《樂理與作曲》,前有「譯者序」,後有「漢英譯名對照表」,1936年12月中華書局初版,1941年5月第三版。
2.錢萬選(錢仁康的筆名)譯紐曼原著《歌劇小言》,見約1943年出版的《求是》月刊一卷六號。
3.錢仁康編譯《當代大演奏家逸話》,1949年4月音樂教育協進會出版。
4.錢仁康譯愛·阿·李普曼的《理查·瓦格納的美學傳統》,見1981年第6期《音樂譯文》。
5.錢仁康譯盧梭《音樂詞典》中的「音樂」,見1993年第4期《音樂藝術》。
6.錢仁康編譯《莫扎特書信集》,2003年12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7.錢仁康編譯《請君試唱前朝曲——〈碎金詞譜〉選譯》,2006年1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錢仁康教授從1946年編寫《中學音樂教材》開始就致力於外國歌曲歌詞的翻譯,60多年來共翻譯了800多首歌曲,如:
1.錢仁康編《中學音樂教材》三集,1947—1948年音樂教育協進會出版。其中由編者翻譯歌詞的外國歌曲有32首(上冊10首,中冊7首,下冊15首)。
2.20世紀60年代翻譯蘇聯歌曲100餘首,在「文革」中被抄家遺失,只有碩果僅存的幾首,如《有誰知道他》、《神聖的戰爭》、《等著我》等散見於後來出版的《蘇聯歌曲佳作選》(薛范編,1987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愛的羅曼史》(1991年5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蘇聯歌曲101首》(1991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等歌曲集。
3.錢仁康編《各國國歌匯編》(1981年5月人民音樂出版社內部發行),包含154個國家的國歌,各有歌譜和歌注,除我國國歌和少數國家的器樂曲國歌外,歌詞均由編者譯為漢文,可以配譜演唱。
4.錢仁康、蔡良玉、仲仁合編的《歐美革命歷史歌曲選釋》(1989年9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包含錢仁康譯詞的外國革命歌曲61首。
5.錢仁康編《世界國歌博覽》(1998年1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包含190個獨立國家的國歌,各有歌譜和「國歌志」或「國歌簡介」,敘述產生國歌的歷史背景和新舊國歌的沿革。凡有歌詞的外國現行國歌和舊國歌,都由編譯者譯為漢文,可以配譜演唱,共計譯了164首現行國歌和71首舊國歌的歌詞。
6.錢仁康譯注《漢譯德語傳統歌曲薈萃》,(2000年9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包含176首德語傳統歌曲。每首歌曲的歌詞譯為漢文,並有說明詞、曲來源的歌注。
7.錢仁康注《學堂樂歌考源》,2001年5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書中引證錢仁康譯詞的外國歌曲84首。
8.錢仁康譯注《舒伯特藝術歌曲精選》,2003年3月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全書包含36首舒伯特藝術歌曲,每首歌曲並列原文歌詞和漢譯歌詞,並有說明歌曲創作年代、歌詞來源、音樂形式和詞曲關系的歌注。
9.錢仁康譯注《舒曼藝術歌曲精選》,包含25首藝術歌曲,前有「前言」,後有歌注。2003年3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0.錢仁康譯注《勃拉姆斯藝術歌曲精選》,包含35首藝術歌曲,前有「前言」,後有歌注。2003年3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1.錢仁康譯注《李斯特藝術歌曲精選》,包含30首藝術歌曲,前有「前言」,後有歌注。2003年3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12.錢仁康譯注《貝多芬藝術歌曲精選》,包含25首藝術歌曲,前有「前言」,後有歌注。2003年3月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教材和外國音樂作品19種
(略) 一作曲:
1.歌劇
(1)歌劇《江村三拍》(蔡冰白編劇),包含《序幕》、《樵歌》、《漁歌》、《犁歌》和《尾聲》。1940年4月8日由許幸之領導的大鍾劇社組織演出於上海卡爾登戲院(今黃河劇場),黃永熙指揮。
(2)歌劇《大地之歌》(蔡冰白編劇),分四幕,1939年—1940年作曲,1940年12月31日起由樂藝社組織演出於上海蘭心大戲院(今藝術劇場),竇立勛導演,黃永熙指揮。
2.戲劇及電影插曲
3.鋼琴曲6首
4.合唱歌曲9首
5.獨唱(齊唱)歌曲72首
二編曲170餘首
三譜寫校歌、班級歌、紀念歌40首
九、翻譯古譜170餘首
1.1941年,譯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17首詞的旁譜為五線譜。
2.1985年,把《魏氏樂譜》中的五十首古譜譯為五線譜。
3.1985年,把《碎金詞譜》和《碎金續譜》中的100多首南北工尺譜譯為今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