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油畫吶喊的賞析

油畫吶喊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5 12:04:06

A. 賞析《吶喊.>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堪稱20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他出生於挪威洛頓。童年時父母雙亡的經歷在其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使他早年畫下了許多以疾病與死亡為主題的作品。他曾在克里斯蒂安尼(今奧斯陸)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885年第一次旅法,學習印象派的畫風,後又受到高更、勞特累克及「新藝術運動」的影響,導致了其畫風的重大變革。1892年他應邀參加柏林藝術家協會的展覽,由於形象怪異,其作品在德國引起激烈反響,畫展只開了一周即關閉了。為此,以利伯曼為首的自由派退出藝術家協會,成立了柏林分離派。這一行動使蒙克大受鼓舞,從此在德國定居下來,直到1908年。這十六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其藝術臻於成熟的時期。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他的繪畫,對於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成了「橋派」畫家的精神領袖。評論家指出:「蒙克體現了表現主義的本質,並在表現主義被命名之前就徹底實踐了它。」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高的名作《星月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蒙克共創作了四個版本的《吶喊》,蒙克博物館收藏了其中兩個版本,另外兩個版本分別由私人收藏家和挪威國家畫廊收藏。

B. 油畫《吶喊》風格流派,流派特點

《吶喊》的作者是:來愛德華·蒙克源,挪威畫家

風格是:表現主義繪畫

特點是:表現主義繪畫它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

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它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在社會動盪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和強烈。

C. 油畫《吶喊》的簡介

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 (1863—1944)是二十世紀表現主義藝術先驅。童年父母雙亡心理陰郁,使他早年作品多疾病與死亡主題。1892年起定居德國16年。他在憂郁、驚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線型圖式表現他眼中的悲慘人生,對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成為「橋派」畫家領袖。
1890年,他開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油畫作品「生命組畫」。基本主題為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
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就是《吶喊》,是1893年完成的。成為蒙克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
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曾經這樣描述:「我和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栗,大自然中彷彿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吶喊。」
在這幅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捂著耳朵尖叫,面孔變形扭曲,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一個完全與現實隔離的孤獨者,似已被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為奧斯陸孟克博物館、國家畫廊和挪威商人奧爾森私人的收藏版本。
1994年2月12日清晨6點29分,《吶喊》在挪威國家美術館失竊。幸好皆失而復得。
2012年5月2日早上7點,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奧爾森的收藏版本《吶喊》以1.199億美元拍賣成交,創下了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

D. 誰給我描述一下蒙克的那幅油畫《吶喊》!

這幅作品被認來為是現代人類充滿焦慮的源現實,而又無法擺脫這一現實的永恆象徵。從繪畫的技藝而言,蒙克充分地使用動盪的彎曲的傾斜的線條,將橋梁、天空和大地聯系在一起,強烈的色彩給人以深刻的觸動,把那個瘦骨嶙峋、雙手捂著耳朵吶喊的人物置於畫面的前景,道路直接伸向觀眾,吶喊直接面向觀眾,使整個畫面產生一種強烈的節律感,從而滋生出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E. 求油畫《吶喊》觀後感,1000字左右

《吶喊》
蒙克的代表作《吶喊》,繪於1893年,是一幅布面油畫。
作者愛德華蒙克1863年生於挪威洛頓的一個名門望族,父親是一位軍醫。自幼時起,蒙克就開始不停地和死亡、疾病打交道。童年記憶中反復出現的孤獨、絕望、死亡和無窮無盡的悲傷深深地困擾著蒙克,悲慘的人生經歷使他對死亡和痛苦有著異乎常人的敏感。這種極不平常的生活經歷使得他以後「致力於挖掘人的深層感情,而不是表現一些淺層的,只是給人以感官的愉悅」的創作主旨創造了客觀條件。1908年,45歲的蒙克也很不幸地患了精神分裂症,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徹底的解脫。在療養院中仍然能夠以很高的熱情堅持創作。最終1944年,81歲高齡的蒙克於奧斯陸附近的艾可利與世長辭。
《吶喊》,被認為是存在主義中表現人類
苦悶的偶像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慣例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蒙克在世紀之交時期創作了交響樂式的《生命的飾帶》系列,《吶喊》屬於這個系列。這個系列涉及了生命、愛情、恐懼、死亡和憂郁等主題。
我們從《吶喊》中,看到一個面黃肌瘦的面似骷髏的人,他雙手捂著耳朵,睜大著他恐懼雙眼,似乎絕望看著前方,他已經看不到了附近美麗宜人的河岸風景,看不到他背後的日落風景有多麼美麗,不顧附近正在欣賞如畫風景的人們,放聲尖叫。空氣中強烈的紅與藍,風景中的紅、黃、藍、綠,色彩與線條所產生的動感令人如此不安,一切都籠罩在一種神秘的氣氛中。他心裡充滿的都是絕望和恐懼,似乎已經壓抑很久,只是遲遲不能發泄出來。終於在這個時候,在這個日落西山,有美麗晚霞映襯著的傍晚,他再也不能忍受,將所有的抑鬱已久的情緒都吶喊了出來。然而,在他眼中的世界,並不像眼前所見的那沒美麗,前面的道路迂迴曲折,就像他眼中那些已經被扭曲了的夕陽、湖面和對面的山川一樣。他和那些看風景的人間的距離看似很近,但卻相隔那麼遙遠。他沒有這個閑情去觀看那些風景。絕望包圍著他,使他無處可逃。只是將他蠟黃消瘦的臉和瘦弱的身軀扭曲,和遠處的背景一樣。這是一幅緊張的畫,那一聲發自內心的瘋狂呼喊穿過整個宇宙。
在《吶喊》中,變形的人物形象,血紅的背景和顫動的、旋轉的、盤繞著向上的動盪線條如同一個人最瘋狂的念頭。而這正來自於作者蒙克最真實的內心世界。
畫中主人公的心情——恐懼、絕望,通過畫中強烈的顏色對比,曲線和直線的對比還有人物誇張的失真效果將這種情緒蔓延開來,帶給了每個觀看它的人。我們似乎無法完全體會到作者在繪畫時那種對整個世界都失去希望的感覺,不禁要感嘆,作者當時到底要多麼沮喪,才能畫出如斯作品。
在中國,魯迅的《吶喊》一書,被人們評為在那個暗無天日的年代中偉大的吶喊聲。而這幅在畫中的吶喊,與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沒有真正的吶喊的聲音,只是將「吶喊」這一抽象的概念作為題目,卻在紙上形象地表達了出來。作為觀看者的我們,並沒有聽到他的聲音,但卻感覺到了那種精神欲絕的痛苦,體會到了被壓抑得無處可逃的處境。這是一個無聲的吶喊。這才是作者最想讓我們感受到的,而並不只是單純的吶喊聲。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幅話的時候,就被畫中央的人物所吸引。畫中如骷髏一樣的人物形象讓人毛骨悚然。他扭曲變形的身軀和驚恐的眼神不斷地傳給了我一個不安情緒的信息。好幾次我在欣賞它的時候,都不得不讓自己再深呼吸一下再繼續觀看,畫中的情緒似乎能夠傳染,使每個觀賞者都感受到作者當時抑鬱的情感,讓人喘不過氣來。然而正是由於它給人傳達的這種強烈的情緒,才使得這幅畫給人的映像是那麼的深刻。讓人在僅僅見過一次後仍然將它想起,再次回想起當時仍然感覺心生壓抑。 《吶喊》確實是一幅驚世之作。蒙克在創作之時,並不是為了藝術而創作。而是將這種藝術的創作作為他將內心世界與外界溝通、發泄自身情緒的唯一的途徑。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能與蒙克分擔那份憂傷,只能在空閑的時候,將它從記憶中翻找出來,欣賞它,僅此而已。

F. 蒙克《吶喊》油畫

蒙克的《吶喊》是世界藝術史上公認的傑作。畫面上,扭曲變形而尖叫的人物造型,像血一樣猩紅的雲彩,象徵死亡的黑色,彷彿是一場精神災難,表現出令人眩暈的雜亂和誇張的空虛。
一是蒙克的《吶喊》是最家喻戶曉的作品之一。蘇富比曾宣稱,《吶喊》在學術界或者普羅大眾間的知名度大約僅次於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但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這種比喻未必合適;
二是蒙克的《吶喊》最能讓大眾產生情感共鳴,因為很多人都會有畫中人那樣「站在一座橋上想尖叫的感覺」;
三是蘇富比對這件作品8000萬美元的估價創造了拍品估價的最高紀錄;
四是拍賣商認為,不同於其他版本,這一版《吶喊》是色彩最豐富、最鮮亮的一幅;
五是這版《吶喊》是唯一由蒙克親手為畫框上漆,並題下詩句解釋創作動機的作品。

G. 吶喊 油畫賞析1000以上

《吶喊》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作品欣賞
1893 年
91x73.5cm
紙 粉彩
奧斯陸國家美術館

1890年,他開始著手創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組畫」。這套組畫題材范圍廣泛,以謳歌「生命、愛情和死亡」為基本主題,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畫《吶喊》,是這套組畫中最為強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這幅畫上,蒙克以極度誇張的筆法,描繪了一個變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類極端的孤獨和苦悶,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系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郁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沖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復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淡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里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凄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系。蒙克在這里,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西方表現主義繪畫藝術的先驅。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加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

人們發現,在繪畫藝術中,精神分裂症能喚起沒有藝術素養的人的藝術活力,有時還能增加已成名的藝術家的創造力.也許像心理學家們所表明的那樣,藝術家確實存在潛在的精神病的傾向,而藝術創作則有助於防止潛在的精神錯亂表面化.有位作家曾說過:"有時我奇怪,所有那些不寫作、譜曲或畫畫的人是怎樣做到得以逃避發瘋、憂郁、驚恐這些人類境遇中總是存在的東西."這種繪畫的治療作用在表現主義繪畫之父愛德華.蒙克身上表現得猶為明顯.

蒙克於1863年出生在挪威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位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軍醫,母親也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在他5歲那年,母親因患肺結核而去世,姐弟五人由姨母代養,母親去世後,父親難過得好幾天沒有走出家門,他抑鬱的神經強烈地感染了失去母親的蒙克,這是他一生中首次感受到死亡的恐怖.蒙克13歲那年,年長兩歲的姐姐也因肺病去世.

蒙克與姐姐關系十分相好,感情極深,她的死再次刺激了蒙克的神經.接下來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裂症.這一系列的打擊所引發的傷痛,深深地印在了蒙克的內心裡,決定了蒙克的性格和他前半生創作的基調.從他的《病孩》、《母親之死》和《在靈床旁》等作品中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特別在1889年父親去世後,他的精神更是無法寄託,性格變得憂郁而孤僻.孤獨、絕望、死亡等感覺深深地困擾著年輕的蒙克,到了非表達不可的程度.他要吶喊,他要畫出活生生的人們,以及他們的呼吸、感覺和受苦受難.在這一時期,他畫出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吶喊》.畫面表現的是一個形似成形嬰兒的小人張著口從橋上跑來,遠景是海灣和落日景象.天空像滾動著的血紅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顫和恐怖,彷彿整個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後來在談及此畫時說:"我和兩個朋友一起走著,夕陽西沉,天空變得像血一樣紅,我忽然無精打采,極度疲倦地止住腳步,黝黑色的海峽和道路顯示著血與火一樣的光舌.朋友走著,我卻一個人停在那裡因不安而顫抖著,我感到了自然強烈的吶喊."

蒙克的《吶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樣,都是通過自身體驗才畫出的,他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他所表達的只是有關他自己的憂郁和不安.這就是他的創作的原動力所在.蒙克正是通過創作才打開了自己幽閉著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覺中泄露了自己無意識的情感,使內心產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夢能使緊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一樣,通過藝術來表達情感可以使他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倘若不是通過大量的創作來表達自己,那他也許早就像其妹妹一樣過早地精神崩潰了.

不幸的是,蒙克還是在1908年精神分裂了.在精神分裂中,他的精神得到了最徹底的解脫.從丹麥的哥本哈根接受治療回到挪威後,他仍能以很高的熱情堅持創作,他為奧斯陸大學講演廳創作熱力四射的巨大壁畫《太陽》,也畫了一些諸如《掃雪回家》和《工人回家》等純朴自然的畫作,但他作品所表達的東西與發病前徹底不同了,作品變得明亮、寧靜而富哲理.這就是美術史學家們所稱的"第二時期".從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蒙克內心的痛苦和沖突已經被釋放得無影無蹤了。

H. 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吶喊》究竟有何寓意

畫面表現的是一個形似成形嬰兒的小人張著口從橋上跑來,遠景是海灣和落日景專象.天空像滾動著的血屬紅色波浪,令人感到震顫和恐怖,彷彿整個自然都在流血.蒙克後來在談及此畫時說:"我和兩個朋友一起走著,夕陽西沉,天空變得像血一樣紅,我忽然無精打采,極度疲倦地止住腳步,黝黑色的海峽和道路顯示著血與火一樣的光舌.朋友走著,我卻一個人停在那裡因不安而顫抖著,我感到了自然強烈的吶喊。
蒙克的《吶喊》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樣,都是通過自身體驗才畫出的,他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他所表達的只是有關他自己的憂郁和不安.這就是他的創作的原動力所在.蒙克正是通過創作才打開了自己幽閉著的情感通道,在不自覺中泄露了自己無意識的情感,使內心產生的巨大精神能量得以渲泄.正如弗洛依德相信夢能使緊張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一樣,通過藝術來表達情感可以使他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倘若不是通過大量的創作來表達自己,那他也許早就像其妹妹一樣過早地精神崩潰了.

I. 油畫《吶喊》的時代背景

蒙克自己曾敘來述了這幅畫自的由來:
「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在我的下方是峽灣。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象血一樣。
「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我彷彿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我畫下了這幅畫——畫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生命組畫』中的這幅《吶喊》。」(Thomas
M.Messer著《愛德華·蒙克》,Harry
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頁。筆者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