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維族舞蹈賞析

維族舞蹈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4 20:06:18

① 維族舞蹈的特點是什麼

維族舞蹈的特點:

1.強調昂首挺胸、腰板挺直、背部挺直的直立感,給人一種自豪、挺拔、外向的感覺。這種姿勢是通過我們種族的第一個舞者,傑出的舞者和教育家可汗的規則形成的。

2.烏爾舞節奏以切分、附加節奏、弱拍為主,藝術處理較強。比如在舞蹈動作中,「繞手腕」、「挑頭」、「三步一抬」的後踢腿都是在弱拍下,突出舞蹈的魅力和民族特色。

3.膝蓋有規律的連續抖動,變化動作有短暫的微震,動作自然、自然、自然、優美。(善於使用頭部、眼睛和手腕)

4.腰部動作和快速旋轉。(腰部工作包括板腰、側閃腰、快軟腰、慢控腰等,其中側閃腰在舞蹈中較為常見和特色。旋轉強調「急跳」,這意味著快速有力的開始,穩定和穩定的停止,不同於其他民間舞蹈。

5.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表現形式:「多郎」、「賽涅姆」、「手感」最為典型。

(1)維族舞蹈賞析擴展閱讀:

中國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

參考資料網路_維吾爾舞蹈

② 民族民間舞蹈常識 維吾爾族舞蹈節奏動律有什麼特點

主要有以下特點:

①膝部連續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

②旋轉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各種舞蹈形式的旋轉,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時作競技性旋轉。

③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奏,弱拍處常給以強奏的藝術處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色彩。

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的基本特徵。通過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韻味。

(2)維族舞蹈賞析擴展閱讀

維吾爾族民間歌舞種類:

1、賽乃姆

自娛性舞蹈。廣泛流傳在新疆各地,節奏以、拍為主,個別地區(如哈密)有拍。

賽乃姆的地區特點為:

①南疆,以喀什地區為代表,風格明快、活潑、深情、優美。

②北疆,以伊犁地區為代表,風格瀟灑、豪放、輕快。

③東疆,以哈密地區為代表,風格平穩、安詳、風趣、樂觀。習慣上在賽乃姆名稱前,冠以地區名稱,如:庫車賽乃姆、和田賽乃姆、伊犁賽乃姆等。

2、多朗舞

禮俗性舞蹈。以雙人對舞為基礎,帶有競技性的組舞。流傳在新疆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縣。

「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個別地區古代維吾爾族人的自稱。多朗舞是他們傳統風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慶日歡聚時,都跳多朗舞。

3、薩瑪舞

風俗性舞蹈。是伊斯蘭教節日時由男子在廣場上集體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傳地區為新疆喀什、莎車等地。「薩瑪」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種拍的民間舞蹈,曾盛行一時。伊斯蘭教傳入後,逐漸演變成節日的群眾舞蹈活動。

4、夏地亞納

是節日或盛大集會時在廣場上表演的群眾集體舞蹈形式,流行全新疆,盛行於南疆。

夏地亞納原是樂曲名稱,維吾爾語意為「歡樂的」,過去曾用於王宮貴族的出巡、迎送等禮儀的樂舞中,後發展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舞蹈,多在集會開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間舞蹈之後表演,如跳薩瑪舞時,一般以夏地亞納結束。

5、納孜爾庫姆

表演性男子舞蹈。以雙人對舞為主,帶有競技性。流傳於新疆吐魯番、鄯善、托克遜等地區,是婚禮、喜慶或麥西來甫中,最精彩的節目,各地多有半職業性的納孜爾庫姆藝人。

表演分為兩部分:

①對舞,節奏為拍,步法以蹲步、跳步為主,舞者以詼諧、幽默的動作模擬各種勞動或各種人物形象,如緔鞋、跛子走路等;

②競技,節奏為拍,只以鼓聲伴奏。技巧動作有跳蹲、跳轉、動肩轉等,舞者互以高難動作壓倒對方,在觀眾有節奏的呼喊聲中獻藝表演。

6、盤子舞

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於新疆庫車、喀什、伊犁、烏魯木齊、麥蓋提等地。用弦樂伴奏,節奏為拍,有專用曲調。奏樂器為:艾捷克、彈撥爾、熱瓦甫、手鼓、嗩吶、鐵鼓等。

7、手鼓舞

表演性舞蹈。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舞蹈形式,開始流傳在南北疆各地民間,後發展成為舞台節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進行。舞蹈的特點是動作敏捷、節奏多變,多用高難度的旋轉與腰部技巧。

③ 從維吾爾人的舞蹈中感受到什麼

首先,維吾爾族的維吾爾意為「團結」或「聯合」。
維吾爾族有自己內獨特的文化藝術 從舞容蹈中感受到的要追溯到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以及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
最多感受到的就是維族人民的熱情和豪邁好客的心情,無論你從哪裡來,他們都會敞開手臂歡迎來客的到來,可以說是天涯若比鄰的親切之感!
以上是自己的感受。

④ 對維吾爾族舞蹈的欣賞,用上修辭手法。的作文800字

中國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 現在維吾爾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礎上得到了發展和創新。 風格與特點由於新疆南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不同,使維吾爾族各種舞蹈既有共同的風格,又有不同的地區特色。維吾爾族舞蹈的主要特點是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同眼神配合傳情達意。從頭、肩、腰、臂到腳趾都有動作。昂首、挺胸、直腰是體態的基本特徵。通過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韻味。其特點還表現在:①膝部連續性的微顫或變換動作前瞬間的微顫,使動作柔美,銜接自然。②旋轉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各種舞蹈形式的旋轉,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時作競技性旋轉。③音樂伴奏多用切分音、符點節奏,弱拍處常給以強奏的藝術處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色彩。 [維吾爾族民間歌舞] 表演形式維吾爾族舞蹈,可分為自娛性舞蹈、風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3類。自娛性和風俗性舞蹈中也帶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現流傳於新疆各地的民間舞蹈主要形式有:賽乃姆、多朗舞、薩瑪舞、夏地亞納、納孜爾庫姆、盤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賽乃姆自娛性舞蹈。廣泛流傳在新疆各地,節奏以、拍為主,個別地區(如哈密)有拍。賽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間曲調的一種,節奏平穩,旋律優美,適於舞蹈,後來與節奏歡快的曲調賽勒凱相結合,形成由慢轉快的兩段體的舞蹈形式,被收進維吾爾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從《欽定皇輿西域圖志·卷四十》關於回部樂的記載,可知賽乃姆曾是清朝宮廷回部樂中的表演項目。賽乃姆的表演較自由,無論室內室外均可進行。開始表演前,群眾圍坐,樂隊和伴唱者聚集一處。音樂開始後舞者進場,可獨舞、對舞,也可3~5人同舞。舞者隨琴聲、鼓點由慢到快即興表演,也可邀請觀眾同舞。舞至高潮時,觀眾合著節奏拍手並歡呼助興。賽乃姆的伴奏樂器有彈撥爾、熱瓦甫、都它爾、沙塔爾、手鼓等。以手鼓掌握舞蹈速度。賽乃姆的地區特點為:①南疆,以喀什地區為代表,風格明快、活潑、深情、優美。②北疆,以伊犁地區為代表,風格瀟灑、豪放、輕快。③東疆,以哈密地區為代表,風格平穩、安詳、風趣、樂觀。習慣上在賽乃姆名稱前,冠以地區名稱,如:庫車賽乃姆、和田賽乃姆、伊犁賽乃姆等。 多朗舞禮俗性舞蹈。以雙人對舞為基礎,帶有競技性的組舞。流傳在新疆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縣。「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個別地區古代維吾爾族人的自稱。多朗舞是他們傳統風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婚嫁、喜慶日歡聚時,都跳多朗舞。多朗舞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舞者必須自始至終跳完整個舞蹈,中途不準退出,觀眾也不得隨便離開舞場。表演時的音樂伴奏按《多朗木卡姆》的演奏順序進行。開始時唱散板序歌的部分無舞蹈,其他各部分的舞蹈是:奇克提麥(拍)、賽乃姆(拍)、賽乃凱斯(拍)、賽勒瑪(拍)。多朗舞的表演程式:不分男女老少,團團圍坐,鼓聲起後,紛紛邀請對手雙雙起舞,其舞步穩健豪放。隨音樂節奏由慢而快。舞蹈由雙人對舞轉為集體圈舞,又由圈舞發展成雙人競技性旋轉表演,動作勇猛、矯健。伴奏樂器有卡儂、多朗熱瓦甫、艾捷克、手鼓等。 薩瑪舞風俗性舞蹈。是伊斯蘭教節日時由男子在廣場上集體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傳地區為新疆喀什、莎車等地。「薩瑪」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種拍的民間舞蹈,曾盛行一時。伊斯蘭教傳入後,逐漸演變成節日的群眾舞蹈活動。在維吾爾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時,薩瑪舞被收在歌舞組曲「麥西來甫」的開始部分。至今,在肉孜節、古爾邦節時,人們依然喜歡聚於寺院前的廣場上跳薩瑪舞。薩瑪舞的節奏有:、、、拍,拍較少見。主要樂器為鐵鼓和嗩吶。其舞蹈動律沉穩、舒展。落腳時全腳著地,身體下壓,微頓,抬步時兩手隨身體的俯仰而輕擺,常用跳轉、擦地空轉等技巧動作。表演者多為勞動群眾,動作粗獷有力,富有勞動生活氣息。 夏地亞納是節日或盛大集會時在廣場上表演的群眾集體舞蹈形式,流行全新疆,盛行於南疆。夏地亞納原是樂曲名稱,維吾爾語意為「歡樂的」,過去曾用於王宮貴族的出巡、迎送等禮儀的樂舞中,後發展成為表達歡樂情緒的舞蹈,多在集會開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間舞蹈之後表演,如跳薩瑪舞時,一般以夏地亞納結束。跳夏地亞納舞人數不限,表演時無固定隊形,動作不強求一致,步伐以小跳步為主,手的動作簡單。節奏為、拍。伴奏可用弦樂或吹奏樂,幾面直徑不同的手鼓或鐵鼓同時熱烈擊奏。

⑤ 描寫維吾爾族舞蹈

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內代表性。還要加上「動脖容」、「彈指頭」、「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裝飾,更形成了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
維吾爾族舞蹈體態的基本特徵:強調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產生的立感,給人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覺。這一體態的形成是經由吾爾族的第一舞人、傑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爾汗的規范而形成的。
維吾爾族舞蹈節奏的基本特徵:吾爾族舞蹈節奏,多用切分音、附點節奏和弱拍上給以強勢的藝術處理。如舞蹈動作中的繞腕,頭的「挑」,腳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後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特點。
維吾爾族舞蹈律動的基本特徵:為膝部規律性的連續顫動和變換動作時的一瞬間的微顫,使其動作銜接自然瀟灑、柔和優美。(擅長運用頭、眼和手腕)
維吾爾族舞蹈技巧的基本特徵腰功和快速旋轉。(腰功包括板腰、側閃腰、快速的軟腰和慢速的控腰,其中側閃腰在舞蹈中較常見也別具特色。旋轉強調「乍動乍息」,既啟動要快而強勁,停止要馬聚然、穩健,區別於其他民間舞的旋轉。)

⑥ 對維族舞蹈的認識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繼承了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內回鶻的文化傳統容,並吸收了古代西域樂舞的精華,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其特點是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與面部表情相配合,進行感情交流。舞蹈者的頭、肩、腰、背、臂、腿和腳趾都有復雜的動作,常以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裝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豪放、穩重、細膩的風格特點。
更多請參閱:http://user.qzone.qq.com/20183042/blog/1189992067

⑦ 新疆維吾爾舞蹈的賞析方法

新疆的舞蹈就是具有新疆名族特色嘍
你了解下維吾爾族文化和維吾爾族音樂 也許會有靈感哦

⑧ 維族舞蹈有什麼特點

維吾爾族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還要加上動脖子彈指頭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裝飾,更形成了維吾爾族舞蹈的特點。
體態的基本特徵:強調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產生的立感給人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覺。這一體態的形成是經由維吾爾族的第一舞人傑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汗的規范而形成的。

節秦的基本特徵:多用切分音附點節秦和弱拍上給以強勢的藝術處理。如舞蹈動作中的腕頭的挑腳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後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風韻和民族特點。

基本特徵:為膝部規律性的連續顫動和變換動作時的一瞬間的微顫,使其動作銜接自然瀟灑柔美,「擅長運用頭,眼和手腕」。
技巧的基本特徵:腰功和快速旋轉。腰功包括板腰側閃腰快速的軟腰和慢速的控腰其中側閃腰在舞蹈中較常見也別具特色。旋轉強調「乍動乍息」,既啟動要快而強勁,停止要馬聚然,穩健區別於其他發間舞的旋轉。

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繼承了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的文化傳統,並吸收了古代西域樂舞的精華,形式多樣,風格獨特是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與面部表情配合,進行感情交流。舞蹈者的頭`肩`腰`背`臂`腿和腳趾都有復雜的動作,常以動靜的結合和大小動作的對比以及移頸,翻腕等飾性動作的點綴,形成熱情`穩重,細膩的風格特點。

練習的時候可以把下巴稍微的抬向你眼睛所看的方向也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想要學好維族舞比較重要的是它的節奏,要把握好節奏的快慢和分配就能體現出組合中抑揚頓挫的感覺。再來是對維族蹈體態和神態的把握。很多時候覺得一個人其實跳得不怎麼樣,但就是吸引人,這就是他抓住了神態上的很多細節,只要做到這些,任何舞蹈學起來都不會覺得吃力了。

要懂歌曲的意思,如果是悲傷的不能太眼神。歡快的,慶祝性的或關於愛情的要看意思來表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雙手在離頭不遠的眼珠跟著手動就可以。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致,你所謂的「擺」脖子,在他們看來是「扭」。就象我們認為扭腰很性感很好看。他們覺得扭脖子好看,人顯得很生動,這個動作作為他們民族的技巧動作,也是特點動作。

中國維吾爾族自古居住在中國的西北部,有歷史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維吾爾族舞蹈繼承古代鄂爾渾河流域和天山回鶻族的樂舞傳統,又吸收古西域樂舞的精華,經長期發展和演變,形成具有多種形式和特殊風格的舞蹈藝術,廣泛流傳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

⑨ 維族舞蹈讓我懂得了什麼

維族舞蹈讓我們懂得了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一個熱情奔放的回民族。
通過維族舞答蹈,使我進一步了解了跳起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是我們人人都可以跳的,只有紮根這個民族,經常跳,才會跳好維族舞。
維族舞蹈熱情洋溢,充滿了集體協作的熱鬧場面,不搞好團結協作,同樣跳不好維族舞蹈。

⑩ 維族舞蹈群舞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的作品賞析,求人了!

人們一直認為《掀起你的蓋頭來》是一首隻有成年人才喜歡唱的情歌。
其實不然,這首歌曲是王洛賓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為「青海兒童劇團」編寫的一首兒歌,最初是由一群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的。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王洛賓跟隨「西北抗戰劇團」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宣傳演出時,從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商人那裡記錄了一首名叫《亞里亞》的新疆民歌。這是一支流傳在新疆南疆地區的民歌。王洛賓在自己的「音樂札記」中,曾經記錄了這支民歌的起源:「這個舞是南疆的一種鄉土游戲。秋收時節,在麥場上休息的時候,由一年高的老漢,穿上婦女的服裝、戴上蓋頭,然後故作扭捏。一個青年在他身旁邊唱邊跳,最後掀開蓋頭,大家哄場大笑,然後繼續勞動。(一九三九年於河西走廊)。」這種鄉土游戲,起源於南疆農村,是人們在勞動時為了逗樂解乏而發明的娛樂形式,本身並無多少藝術價值。很多新疆人都會唱以掀起蓋頭為內容的原生態民歌,但是他們所唱的和王洛賓改編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完全不是不同一個版本。經過王洛賓改編之後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無論是歌詞的口語化,還是在旋法上都顯得更加專業,更加藝術化,更加便於傳唱。青海兒童抗戰劇團成立不久,在西寧昆侖中學任音樂老師的王洛賓就忙著為孩子們編寫演出節目,他找出了自己記錄的那支民歌《亞里亞》,打算採用這個鄉土游戲的音樂和舞蹈素材,為劇團的孩子們編寫一個邊唱邊跳的歌舞節目。按照新疆少數民族在婚禮中掀開蓋頭的習俗,他憑借著豐富的想像,編寫了四段歌詞,並且取名位《掀起你的蓋頭來》
我們發現,他編寫的四段歌詞中,每段歌詞都用「掀起你的蓋頭來」來作開頭。
接下來,再用誇張比喻的手法將蒙在蓋頭里的那位新娘的眉毛、眼睛、臉兒和小嘴,分別描繪的栩栩如生。按照習俗,娶親時新娘子的蓋頭只能掀開一次。可是王洛賓卻別出心裁的創意出,讓新娘子的蓋頭連續被掀起了四次。在舞台上表演的時候,每掀起一次蓋頭來,都會有一次不同的藝術效果,都會有一次全新的喜悅心情。原來民歌《亞里亞》中每一段歌詞的結尾,都要反復地唱上一句「亞里亞」,一口氣唱下來,就要唱上十幾個「亞里亞」。「亞里亞」是一個襯語,如果用漢語反復的唱,就會顯得十分的枯燥和繁瑣。在改編的過程中,王洛賓沒有保留「亞里亞」這個襯語。而是將八段歌詞的每段結尾都嵌入了一個韻味十足的詞句——眉毛——彎月亮——眼睛——一般樣——臉兒——到秋天——小嘴——紅櫻桃。這八個富有靈氣的詞句替代了原來的襯語「亞里亞」,將歌曲的意境變成一幅幅流動的畫面,烘託了舞台藝術效果。這樣的改編,非但沒有沖淡歌曲的民族風格,反而使漢語歌詞與民歌旋律更加完美結合。《掀起你的蓋頭來》最初是「青海兒童劇團」的孩子們用群歌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王洛賓因為積極宣傳抗日,被人以「共黨嫌疑」的罪名秘密逮捕,關進蘭州監獄,囚禁四年。
就在這時,王洛賓改編的《掀起你的蓋頭來》,被人署名為「新疆民歌」發表在甘肅省出版的刊物《西北歌聲》上。繼而又有人將《掀起你的蓋頭來》連同《達坂城的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一起帶到了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來傳唱,這批來自大西北的民歌,立即受到重慶及國內音樂愛好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這些膾炙人口的西北民歌又漂洋過海,流傳到了東南亞各國和世界各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