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發布時間: 2021-02-24 15:11:21

1.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①。

散入珠簾濕羅幕②,狐裘不暖錦衾薄③。

將軍角弓不得控④,都護鐵衣冷難著⑤。

瀚海闌干百丈冰⑥,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⑦。

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掣紅旗凍不翻⑨。

輪台東門送君去⑩,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刻苦學習,遍讀經史。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注釋]

①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象梨花開了一樣。

②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羅幕:絲織帳幕。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

③錦衾(jīn)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

④角弓:飾有獸角的弓。控:拉開。這句說因為太冷,將軍都拉不開弓了。

⑤著:穿上。

⑥瀚海:大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⑦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

⑧轅門:軍營的大門,臨時用車轅架成,故稱。

⑨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⑩輪台:唐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台不是同一地方。

[譯文]

狂風席捲著大漠北塞,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北疆的八月,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好似突然一夜間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飄飄而落,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狐皮裘再不覺暖和,錦緞被褥也感到單薄。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百丈巨冰,慘淡的愁雲凝滯,彷彿壓低了天空。中軍帥中擺下酒筵,為武判官歸京送行,胡琴、琵琶伴著羌笛,起舞和鳴。紛紛揚揚的暮雪飄落在軍營轅門,寒風狂舞的紅旗,此時也凍挺凝結,成為一抹靜止的紅雲。在輪台東門送居離去,那飄飄灑灑的大雪已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迴路轉,再也見不到君。雪地上空留著一排馬行的蹄痕。

[賞析]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下簡稱《白雪歌》)可以說是唐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雪與嚴寒,表現了送友惜別的深情。

這首詩景色凄美。詩的起首四句為詩的發端,「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說詩陣語》)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的《春雪》)和「洛陽梨花落如雪」(蕭子顯《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北國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嚴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別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詩人能從雪花聯想到梨花,目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如雪萊所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大雪紛飛,滿眼是銀白世界,然而,在這皚皚白雪中,中軍帳上那一面鮮紅的旗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冷色基調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襯得整個畫面更加潔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活力,給人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在這凄美的景色中,詩人設宴送別歸京的友人,那場面該是何等的動人。

唐詩中送別詩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勉友人別效兒女忸怩之態,反映出送別時的豪邁情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而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頻頻勸酒聲中自有無限情意,詩中流露出一種別時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別時場面與眾不同,詩人在冰天雪地的中軍帳為友人設宴餞行,那友情當是非比尋常。

詩中對送別的具體情景著墨不多,採用的是側面烘托。詩中用音樂來烘托送別的場面,而寫音樂又不是側重其本身,而是選用幾種有代表性的邊塞器樂——胡琴琵琶與羌笛,引入無限遐想,這里既有邊地音樂的韻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熱烈歡快的場面。在這奇寒的荒漠邊地,詩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難,這關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熱鬧又略帶凄苦的音樂聲正是傳達了這種歡快之中更有離別時的惆悵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續到垂暮時分。詩人送友人出了轅門,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去時雪滿天山路」,雪大風狂,歸途遙遠,詩人的心中既有惜別的深情,又有隱隱的擔憂,情緒極為復雜。

2.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賞析 500字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現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中軍置酒」,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了友情的話,那麼,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精神和昂揚的鬥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於低沉而單純的思鄉之情,它已將懷念祖國的思鄉之情,與保衛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的。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 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詩人和將士們自然對天氣格外關心。昨夜北風呼嘯,天氣驟然變冷了,早晨起來一看,發現仲秋季節就下起雪來了。不過,大雪初積,雪還不厚,被風吹折的乾草還沒有被雪覆蓋。雖然下雪會給歸客帶來麻煩,但在這些久經大風大雪考驗的將士眼中,這點風雪算不了什麼。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 「即」、「忽如」等詞形象、准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接著四句寫雪後嚴寒。詩人的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似乎此時才意識到,難怪昨夜蓋著狐裘還那麼冷。那些起床後著甲引弓的將士也似乎在喊:「好冷啊!」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讀到這里,讀者也似乎覺得寒氣襲人,彷彿身臨其境。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無論天氣多麼冷,他們也沒有忘記訓練,還在拉弓練兵;「冷難著」,說明盡管鐵甲冷得刺骨,他們還是全副武裝,時刻准備戰斗。這里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加深刻地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大蒼茫,威嚴雄偉。詩人這樣寫恰恰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生活環境的艱苦,更能說明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這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這一部分則是用「愁」來寫「歡」,表現手法一樣。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後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那水晶一般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十分絢麗。這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正是將士的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很平淡質朴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雖然描寫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但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全文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就象一首邊塞壯歌,時促時緩,抑揚頓挫,剛柔相濟,正是盛唐時代精神的反映。 在藝術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一是因為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活的基礎,能准確地把握邊塞風景的特點,寫出它的奇處;同時因為詩人富於想像,善於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出主觀的體驗和聯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上。其次是它寫景抒情極富變化。詩人善於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角度寫景抒情。有時實寫,有時虛寫。有時大筆揮灑,有時又精雕細刻。先用比喻手法寫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襯、誇張手法寫雪天雪地;後用烘托、對比手法寫暮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寫到空中,又由空中寫到地面。立體地再現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詩人的豐富感情

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名句賞析

1,「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面描寫狂風迅疾猛烈,遍地肅殺的景象。「即」寫出了作者驚奇之情 。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張開了想像的翅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麗,新穎獨特,落筆傳神。不只寫出了雪來得突然,寫出了雪的鋪天蓋地,而且以春花喻冬雪,新穎別致,創造了一個瑰麗的、富有詩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

3,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用誇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圖景。詩人放眼雪原,一幅壯闊的立體的雪原圖呈現在眼前:冰雪覆蓋著茫茫大沙漠,冰凌縱橫交錯;漫天濃重的陰雲低垂。「百丈」「萬里」是誇張寫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難之意,寫景中融入了惜別的氣氛,情景交融,為下文送別做鋪墊。

4,風掣紅旗凍不翻。 「掣」字准確而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

5,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望不見遠去的朋友,仍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足跡。依依不捨,終歸一別,人去路空,悵惘難禁。雪滿天山路,離情亦滿天山路。這兩句,惜別之情深摯動人,且寓情於景,將離愁別緒含蓄於敘事寫景之中,委婉傳達,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耐人尋味。

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_網路漢語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

彷彿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

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無邊沙漠結成百丈堅冰,憂愁的陰雲凝結在長空。

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

在輪台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

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3)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擴展閱讀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

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4.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句子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作者: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岑參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於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雲,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好轉。「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愁」字隱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餞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颳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台東門。盡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峰迴,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像(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得「有聲畫」的稱譽。(周嘯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著名詩人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

唐代天寶年間,西北、西南、東北一帶邊疆,漢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斷發生戰爭。邊塞戰爭是唐代現實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許多詩人在自己的創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觸到這方面題材。他們描寫了邊塞奇異雄偉的風光,反映邊塞將士艱苦的生活,抒發徵人思婦的離愁別恨之情。這些大量涌現出來的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歌,形成了盛唐時期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即邊塞詩派。岑參是邊塞詩派的重要詩人。天寶十三年(公元七五三年),岑參任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白雪歌》是他在輪台幕府中送友人歸京所作的一首送別詩。詩的前半部分是詠雪,後半部分寫送別,同時在送別中進一步描寫雪景。「雪」是詩人抒情寫景的出發點。

這首詩起句就氣勢不凡,把塞外風雪的赫赫聲威表現出來了:「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形容北風的猛烈、強勁,連頑強的白草都吹折了。這兩句詩突出了西北邊疆環境氣候的特點:風雪來得早,來得猛烈。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轉折來得突兀,來得意外。本來一夜大風雪造出來的是個冰雪世界,但詩人卻說這不是北風而好像是春風吹了一夜,使千樹萬樹開滿了梨花。詩人筆下呈現出來的這個春意盎然的梨花滿樹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觀感受,可是卻把雪的潔白、鮮潤的特點揭示出來了,也為這個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然後,詩人把筆觸轉向了軍營內:「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這幾句詩是實寫漫天大雪所造成的氣候的酷冷。大風雪飛進了珠簾里,沾濕了羅幕,就連狐裘、錦衾這樣高級的禦寒品也擋不住嚴寒;將軍的角弓被凍得失去了控制,都護的鐵衣冰涼得難以著身。狐裘、錦衾、角弓、鐵衣,用這些邊塞將士身邊的用品來襯托氣候的寒冷,這就把冷的程度表現得十分逼真,同時也寫出了邊塞將士生活的艱苦。以上八句,描寫塞外強勁的風雪和由此造成的嚴寒氣候。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兩句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由詠雪過渡到送別。前一句寫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這是地上的景象;「百丈冰」形容冰雪覆蓋面積之廣,冰塊之大。後一句寫慘淡的愁雲布滿天空,這是天上的景象。「愁雲」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別。這里,把邊塞將士的軍營置於一個廣漠、遼闊的背景上,給人一種奇異而又壯偉的深刻印象。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以下八句,就寫送別了。詩人在中軍營里擺下了餞別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琶和羌笛等樂器。這就點明了餞行地點、餞行原因。而列舉出這三種樂器的名稱,也是很有深意的:朋友就要回鄉了,在餞別酒席上演奏的仍然是這些異鄉的樂器,一股思鄉之情不是委婉地流露出來了嗎?「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詩人把他的視線從酒筵上又轉向了轅門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異的畫面:在暮雪紛飛的背景上,一面鮮紅的旗幟凝住不動。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確,真實地描繪出紅旗凍住了,北風吹著也不飄動的情狀。最後四句詩寫雪中送友人的情景:「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前兩句詩寫送友人去時的情景:從輪台東門送友人,天山一帶道路都被大雪封住了。後兩句詩是寫友人離去以後的情景:山迴路轉,友人的身影已經看不到了,此時詩人仍佇立在風雪中,遠望友人離去的路,只見雪地上留下一行長長的馬蹄印。詩人送友人歸去時依依不捨的深情,以及他的思鄉之情,都通過「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句詩表達出來了。這樣的結尾,真如撞鍾,清音有餘,使人產生無窮的遐想。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這首詩表現的情調是豪放的。詩人描繪了邊塞的大風雪和氣候的早寒,可是在他筆下著重表現的不是將士生活的艱苦,而是西北邊塞奇異雄偉的雪景;詩中雖然寫了惜別之情和思鄉之情,卻絲毫沒有傷感的情緒。在西北大風雪背景下,送別的場面帶有雄渾悲壯的色彩。

在藝術結構上,全詩開得好,收得好。起始四句寫風雪是外景,接著四句詩描寫軍營中內景,進而又由內到外,用兩句詩寫軍營外的冰雪世界。前十句詩重點在詠雪。然後,又由外景轉向內景,寫餞別筵席,再由內轉向外,寫送別時的情景,畫面一個接一個推出,如此大開大闔,奔騰跳躍,形成了詩的意境的波瀾起伏。據《唐詩三百首評析》中解釋這首詩說:「全詩關鍵在四個『雪』字,第一個雪字是寫送別以前的雪景,第二個雪字是寫餞別時候的雪景,第三個雪字是寫臨別時候的雪景,第四個雪字是寫送別之後的雪景。」所以,雖然全詩轉折突兀,結構錯綜變化,但以雪為中心線索抒情寫景,顯得不枝不蔓,章

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歸 京
--------------------------------------------------------------------------------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①。

散入珠簾濕羅幕②,狐裘不暖錦衾薄③。

將軍角弓不得控④,都護鐵衣冷難著⑤。

瀚海闌干百丈冰⑥,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⑦。

紛紛暮雪下轅門⑧,風掣紅旗凍不翻⑨。

輪台東門送君去⑩,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長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晉州刺史。岑參10歲左右,父親去世,家境日趨困頓。他刻苦學習,遍讀經史。20歲至長安,獻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登進士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於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由於「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後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後,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注釋]

①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象梨花開了一樣。

②珠簾:以珠子穿綴成的掛簾。羅幕:絲織帳幕。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

③錦衾(jīn)薄:蓋了華美的織錦被子還覺得薄。形容天氣很冷。

④角弓:飾有獸角的弓。控:拉開。這句說因為太冷,將軍都拉不開弓了。

⑤著:穿上。

⑥瀚海:大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

⑦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

⑧轅門:軍營的大門,臨時用車轅架成,故稱。

⑨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⑩輪台:唐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與漢輪台不是同一地方。

[譯文]

狂風席捲著大漠北塞,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北疆的八月,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好似突然一夜間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飄飄而落,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狐皮裘再不覺暖和,錦緞被褥也感到單薄。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百丈巨冰,慘淡的愁雲凝滯,彷彿壓低了天空。中軍帥中擺下酒筵,為武判官歸京送行,胡琴、琵琶伴著羌笛,起舞和鳴。紛紛揚揚的暮雪飄落在軍營轅門,寒風狂舞的紅旗,此時也凍挺凝結,成為一抹靜止的紅雲。在輪台東門送居離去,那飄飄灑灑的大雪已鋪滿了天山的道路。山迴路轉,再也見不到君。雪地上空留著一排馬行的蹄痕。

[賞析]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下簡稱《白雪歌》)可以說是唐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雪與嚴寒,表現了送友惜別的深情。

這首詩景色凄美。詩的起首四句為詩的發端,「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說詩陣語》)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的《春雪》)和「洛陽梨花落如雪」(蕭子顯《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北國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嚴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別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詩人能從雪花聯想到梨花,目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如雪萊所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大雪紛飛,滿眼是銀白世界,然而,在這皚皚白雪中,中軍帳上那一面鮮紅的旗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冷色基調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襯得整個畫面更加潔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活力,給人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在這凄美的景色中,詩人設宴送別歸京的友人,那場面該是何等的動人。

唐詩中送別詩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勉友人別效兒女忸怩之態,反映出送別時的豪邁情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而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頻頻勸酒聲中自有無限情意,詩中流露出一種別時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別時場面與眾不同,詩人在冰天雪地的中軍帳為友人設宴餞行,那友情當是非比尋常。

詩中對送別的具體情景著墨不多,採用的是側面烘托。詩中用音樂來烘托送別的場面,而寫音樂又不是側重其本身,而是選用幾種有代表性的邊塞器樂——胡琴琵琶與羌笛,引入無限遐想,這里既有邊地音樂的韻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熱烈歡快的場面。在這奇寒的荒漠邊地,詩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難,這關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熱鬧又略帶凄苦的音樂聲正是傳達了這種歡快之中更有離別時的惆悵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續到垂暮時分。詩人送友人出了轅門,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去時雪滿天山路」,雪大風狂,歸途遙遠,詩人的心中既有惜別的深情,又有隱隱的擔憂,情緒極為復雜。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一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經上路,而詩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著友人遠去的馬蹄印而不

6.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朝代:唐代
作者:岑參
原文: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⑴武判官:名不詳。判官,官職名。唐代節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節大使,可委任幕僚協助判處公事,稱判官,是節度使、觀察使一類的僚屬。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⑷梨花:春天開放,花作白色。這里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
⑸珠簾:用珍珠串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形容簾子的華美。羅幕:用絲織品做成的帳幕。形容帳幕的華美。這句說雪花飛進珠簾,沾濕羅幕。「珠簾」「羅幕」都屬於美化的說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錦衾(qīn):錦緞做的被子。錦衾薄(bó):絲綢的被子(因為寒冷)都顯得單薄了。形容天氣很冷。
⑺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⑻都(dū)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著(zhuó):一作「猶著」。著:亦寫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里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慘淡:昏暗無光。
⑾中軍:稱主將或指揮部。古時分兵為中、左、右三軍,中軍為主帥的營帳。飲歸客:宴飲歸京的人,指武判官。飲,動詞,宴飲。
⑿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當時西域地區兄弟民族的樂器。這句說在飲酒時奏起了樂曲。羌笛:羌族的管樂器。
⒀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軍隊扎營,用車環圍,出入處以兩車車轅相向豎立,狀如門。這里指帥衙署的外門。
⒁風掣(chè):紅旗因雪而凍結,風都吹不動了。掣:拉,扯。凍不翻:旗被風往一個方向吹,給人以凍住之感。
⒂輪台:唐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⒄山迴路轉:山勢回環,道路盤旋曲折。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准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後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後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朴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准確、鮮明、生動地製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7.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翻譯及賞析是什麼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彷彿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無邊沙漠結成百丈堅冰,憂愁的陰雲凝結在長空。帳中擺酒為回京人送行,助興的是琵琶羌笛胡琴。黃昏時轅門外大雪紛飛,凍硬的紅旗風吹不飄動。在輪台東門外送你回京,臨行時茫茫白雪布滿山。山路曲折不見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馬蹄的印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

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7)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擴展閱讀: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8. 詩五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語句賞析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下簡稱《白雪歌》)可以說是唐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雪與嚴寒,表現了送友惜別的深情。

這首詩景色凄美。詩的起首四句為詩的發端,「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令人驚絕。」(沈德潛《說詩陣語》)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虯的《春雪》)和「洛陽梨花落如雪」(蕭子顯《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北國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嚴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別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詩人能從雪花聯想到梨花,目然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如雪萊所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大雪紛飛,滿眼是銀白世界,然而,在這皚皚白雪中,中軍帳上那一面鮮紅的旗幟就格外引人注目。這冷色基調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襯得整個畫面更加潔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給人以活力,給人以火熱的激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在這凄美的景色中,詩人設宴送別歸京的友人,那場面該是何等的動人。

唐詩中送別詩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勉友人別效兒女忸怩之態,反映出送別時的豪邁情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而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頻頻勸酒聲中自有無限情意,詩中流露出一種別時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別時場面與眾不同,詩人在冰天雪地的中軍帳為友人設宴餞行,那友情當是非比尋常。

詩中對送別的具體情景著墨不多,採用的是側面烘托。詩中用音樂來烘托送別的場面,而寫音樂又不是側重其本身,而是選用幾種有代表性的邊塞器樂——胡琴琵琶與羌笛,引入無限遐想,這里既有邊地音樂的韻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熱烈歡快的場面。在這奇寒的荒漠邊地,詩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難,這關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熱鬧又略帶凄苦的音樂聲正是傳達了這種歡快之中更有離別時的惆悵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續到垂暮時分。詩人送友人出了轅門,從轅門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去時雪滿天山路」,雪大風狂,歸途遙遠,詩人的心中既有惜別的深情,又有隱隱的擔憂,情緒極為復雜。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一句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經上路,而詩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著友人遠去的馬蹄印而不

9.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快!!!!!!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現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朋友武判官的友情。他描繪的是邊塞將士集體送別歸京使臣的慷慨熱烈的場面。「中軍置酒」,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行的盛大宴會。因此,如果說表現了友情的話,那麼,應該說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同甘共苦過的戰友的情誼。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邊塞將士的團結精神和昂揚的鬥志。《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已沒有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於低沉而單純的思鄉之情,它已將思鄉之情,與保衛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統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是積極樂觀、昂揚奮發的。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 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詩人和將士們自然對天氣格外關心。昨夜北風呼嘯,天氣驟然變冷了,早晨起來一看,發現仲秋季節就下起雪來了。不過,大雪初積,雪還不厚,被風吹折的乾草還沒有被雪覆蓋。雖然下雪會給歸客帶來麻煩,但在這些久經大風大雪考驗的將士眼中,這點風雪算不了什麼。充滿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美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 「即」、「忽如」等詞形象、准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驚異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外迷人。 接著四句寫雪後嚴寒。詩人的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似乎此時才意識到,難怪昨夜蓋著狐裘還那麼冷。那些起床後著甲引弓的將士也似乎在喊:「好冷啊!」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讀到這里,讀者也似乎覺得寒氣襲人,彷彿身臨其境。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無論天氣多麼冷,他們也沒有忘記訓練,還在拉弓練兵;「冷難著」,說明盡管鐵甲冷得刺骨,他們還是全副武裝,時刻准備戰斗。這里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加深刻地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極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大蒼茫,威嚴雄偉。詩人這樣寫恰恰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生活環境的艱苦,更能說明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這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這一部分則是用「愁」來寫「歡」,表現手法一樣。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後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那水晶一般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十分絢麗。這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正是將士的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很平淡質朴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雖然描寫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但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全文三個部分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就象一首邊塞壯歌,時促時緩,抑揚頓挫,剛柔相濟,正是盛唐時代精神的反映。 在藝術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新奇的情趣。之所以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一是因為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活的基礎,能准確地把握邊塞風景的特點,寫出它的奇處;同時因為詩人富於想像,善於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出主觀的體驗和聯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上。其次是它寫景抒情極富變化。詩人善於用不同的手法,從不同角度寫景抒情。有時實寫,有時虛寫。有時大筆揮灑,有時又精雕細刻。先用比喻手法寫清晨的雪景;再用反襯、誇張手法寫雪天雪地;後用烘托、對比手法寫暮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寫到空中,又由空中寫到地面。立體地再現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詩人的豐富感情。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台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卷草折」似聲聲入耳,「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後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整個大地,特別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枝的梨花。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想奇特美妙,比喻新穎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然後自然轉到寫軍營內的苦寒生活:「散」、「濕」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後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將士奇寒難熬的艱苦生活,更從側面反襯出大雪的酷寒。最後從縱橫交錯的空間景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雲重重的自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渲染餞別的氣氛,感情色彩十分濃烈。 後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擺設酒宴、演奏邊樂歡送即將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自己去想像餞別的情形。飲宴直到薄暮時分才告結束,送出轅門但見大雪紛飛,矗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絲毫不能翻動。可以想見,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氣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嚴酷的冰天雪地中趕路,怎不叫人擔憂?一直送到輪台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迴路轉中漸漸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腳印……詞盡而意不盡,餘味綿綿,使人低回不已。 詩以「雪」為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襯托和鋪墊,抒發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
編輯本段賞析
題解
全詩從塞外冰天雪地的綺麗風光著筆通過特殊的環境背景描繪襯托出送別之情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帳內,通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緻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
點評
讀這句詩,使人置身冰天雪地,眼前卻好像出現了一幅春風送暖,千樹萬樹梨花怒放的壯觀景象。它以梨花喻雪,以春暖顯奇寒,在寫西北嚴酷的自然環境中透出了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可謂是「千古傳誦的詠雪句」,把詠雪與送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襯託了惜別之情。
中心思想
唐代的岑參寫的一首送別詩,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1]?
編輯本段傳世佳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寫作背景
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岑參的詩想像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詩人陸游曾稱贊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 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壯麗瑰奇的塞外雪景,表達了誠摯渾厚的送別之情,讀來感人至深。
賞析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想像,同時字里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 全詩以雪生發,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