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戲贈鄭溧陽賞析

戲贈鄭溧陽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4 06:00:06

A. 什麼 是空琴

「素琴」實際上就是空琴,有名無實的琴
「素琴」,是與晉代的陶淵明相關的典故。版
《宋書•陶潛傳》記載權說:「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晉書•隱逸傳•陶潛》也記載說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全梁文•卷二十》:「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作無弦素琴)一張,每酒知,輒撫弄以寄其意。」
唐代詩人多用「素琴」一詞來表示無弦。
例如李白《戲贈鄭溧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李益《聞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素琴苦無徽,安得宮商全。」
白居易《清夜琴興》:「明鏡懶開長在匣,素琴欲弄半無弦。」
《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七•樂考十》也指出:「陶淵明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張,每有酒輒撫弄以寄其意,可謂達君子無故不徹琴瑟之意矣。」
「素琴」實際上就是空琴,有名無實的琴。
由此可知,「素琴」是沒有弦和徽(系弦的繩)的琴,撫弄這樣的琴,是陶淵明的一種雅趣。

B. 用一句詩歌評價『概括』一下陶淵明

個人認為陶淵明消極避世,嚮往完美生活,節氣甚高,一句詩歌很難概括全方面內:
出淤泥容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體現的是高尚節操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的是人生追求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則體現的消極避世,感嘆人生短暫

如果要要一句詩歌來概括,只能用屈原這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C. 戲贈鄭溧陽答案

《戲贈鄭溧陽》作者為唐朝詩人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版。
素琴本權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前言】
《戲贈鄭溧陽》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五言古詩,是《全唐詩》的第169卷第16首詩。此詩以東晉詩人陶潛喻鄭晏,表現了鄭晏琴酒自樂、悠然自得的生活。詩人通過描述陶潛醉酒自遁,崇尚太古的生活情趣,表達了詩人對鄭晏琴酒自樂、悠然自得的生活贊美,同時也流露出詩人憤世嫉俗、超然物外的高潔情懷。

D. 讀《桃花源記》後,寫一封信給作者陶淵明

致陶淵明的一封信
尊敬的五柳先生:
尊敬的五柳先生,你一定想不到吧,你雖然隱居避世過著悠然自得的悠閑生活,但是你卻廣為後人所知.你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你筆下的桃花源又讓多少人浮想聯翩!
你一定是很痛苦的吧!不然,你為何會棄官隱居?你一心想為國家效力,但朝廷,政府,皇帝卻那麼的無能腐敗.致使你只能棄官而去,留下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那時,你的內心一定很痛苦吧?遠大的理想無處實現,文人與生俱來的驕傲被侮辱.好想問您一句,那是,你可迷茫?
幸好,無論如何,您最後還是選擇了隱居,避開紙醉金迷的腐敗官場,逃離污濁現實,來到清新自然的田園之中,開始新的生活.
那時你一定是快樂的吧!呼吸的自由的空氣,不必對小人卑躬屈膝,阿諛奉承.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隨之而來的耕作的勞累根本不算什麼.
你對這個社會是不滿的吧?否則怎會棄官不做寫下《桃花源記》呢?你在《桃花源記》中描寫的那個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桃花源可真是美好!那,就是你的夢想吧——把社會變成那樣!生活在東晉那個黑暗腐朽的社會里,你滿腹才華無處可施,對民間疾苦無力救援時,你躲到田園里,寫下《桃花源記》——那個你筆下的美好的世界來寄託理想,抒發抱負,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感受到了你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孤軍奮戰,也感受到了你深深的渴望那一個「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生活,但這些願望,並沒有在你有生之年完成.
但是不用擔心,你所描述的「桃花源」並沒有從此被埋沒,而是勉勵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人為其而奮斗,直至1600多年後的今天,在全人類的努力下,一步步邁向了您筆下的「桃花源」時代,逐漸走向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在你的文字中看到了希望和夢想的美好生活!
除此之外,我還要告訴你:您不僅是我的偶像,還是從古至今許多詩人崇敬的對象,像是李白、杜甫、蘇軾等等,但是我忘了,這些你都不認識啊!他們都是你之後,各代的名詩人,但是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十分仰慕你的卓然不群的人格和高潔的品行,以及其他優良品行.
像是唐代詩人李白,被後世成為「詩仙」的人,更是仰慕你的人品和詩作.曾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甚至於李白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就是師承你「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那真是個偉大的理想!可惜,可惜!若您生在當代真想和你做對忘年交!若有緣,他日再敘,先拜別了!
祝身體健康!
後輩xxx上

E. 按名時地作評總結陶淵明和唐宋詩人

名字:陶淵明時代:東晉出生地:江西九江作品:《飲酒二十首並序》、《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評價:唐代對陶淵明的評價是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的。無論李白、王維,還是杜甫、白居易等人對陶淵明的隱逸既理解又不太贊同,而對他的文學創作倒是基本肯定和贊揚的。李白一方面欣賞「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戲贈鄭溧陽》),「夢見五柳技,已堪掛馬鞭。何日到彭澤,長歌陶令前」(《寄韋南陵冰??》)。卻對陶淵明的歸隱未必贊同,「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登巴陵道酒??》)。杜甫和王維幾乎也是如此。杜甫既說過「焉得思如陶令手,令渠述作與同游」(《江山值水如海勢??》)。又嫌陶淵明不夠「達道」:「陶潛避欲翁,未必能達道。??有子賢與愚,何其掛懷抱」(《遣興》)。王維曾經想學陶淵明的歸隱:「不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早秋山中作》)。「酌醴賦歸去,共知陶令賢」(《送六舅歸陸渾》)。卻又譏笑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一慚之不忍」招來「屢乞而多慚」。(《與魏居士書》)在唐人心目中完全贊同陶淵明的人生態度的是遭受政治挫折之後,閱歷豐富的白居易,他心目中的陶淵明是「愛酒不愛名,憂醒不憂貧」。(《效陶潛體十六首》)對陶詩及陶的為人更是敬佩不已:「常愛陶彭澤,文恩何高玄」,「因高偶成句,俯仰愧高山。(《題尋陽樓》)

宋代對陶淵明基本上是待肯定和頌揚態度的,把陶淵明作為理想人格的化身予以頌揚,對於他的藝術造詣更是推崇備至,蘇軾《與蘇轍書》中認為中國詩人中只有陶淵明最為獨立特行:「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正是由於他對陶淵明有這樣的偏愛,居然寫了一百零九首和陶詩,成為中國詩歌中史上的一大奇觀。布衣終老的詩人林逋則認為:「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省心錄》)。並且身體力行地隱於孤山,以陶淵明作為自己效法的楷模。至於具有強烈建功立業之心的辛棄疾,也是把陶淵明看成是孔明一流的歷史人物:「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賀新郎》)。陸游對陶也是極為心儀贊譽不已的:「陶謝文章造化侔,詩成能使鬼神愁。君看夏木扶疏句,還許他人更道不?」(《讀陶淵明詩》)朱熹也把陶淵明視為高士忠臣:「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向來天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題霜傑集》)。遍覽宋人對陶淵明的評論,無論對其人格和文品幾乎是無保留地贊美。蘇軾推尊陶淵明為迥出眾家之上的唯一詩人,指出他的風格「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之美。真德秀更主張:「以余觀之,淵明之學,正是經術中來,故形之於詩,有不可掩。」「淵明之作,宜自為一編,以附於《三百篇》、《楚辭》之後,為詩之根本准則」(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曾紘更有陶淵明的作品「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的盛譽(同上)。和上述評論相映襯的是蔡倏《西清詩話》中的一段話:「淵明意趣真古,清談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視伯夷也。」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回答完畢。

F. 戲贈鄭溧陽 李白詩中的陶令是指誰請結合詩句談談其形象特點

戲贈鄭溧陽(唐·李白)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典故:陶令醉、無弦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陶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尋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典故:五柳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列傳·陶潛〉: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裋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詩中的陶令是指晉代文學家、詩人陶潛陶淵明,是飲酒必醉,著文自娛,忘懷得失的性情中人。

G. 如何理解鍾嶸在詩品中稱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卻又將他列為中品

  1. 鍾嶸之前,文論家並未注重陶潛。

  2. 《詩品序》標舉歷代優秀的五言詩,其中所舉優秀五言詩作家, 均由上品和中品詩人組成,中品十人。在三十九位中品詩人中標舉的十位詩人, 大多以感恨之氣和清麗之詞為鍾嶸所贊賞。如嵇康、劉琨、郭璞、顏延之、鮑照、謝惠連等人, 其中張華即置之上品疑弱而屈處中品的詩人。陶淵明以《詠貧》之制被鍾嶸譽為「 五言警策」 , 自入標舉者之列。從陶淵明雖列中品, 而在中品諸家中實居上乘地位, 可見鍾嶸對陶淵明的重視。

  3. 鍾嶸對近世詩人要求嚴格,上品十二人中, 漢三人、魏三人, 晉五人, 宋僅謝靈運一人, 齊梁均無人, 這也是原因之一。

  4. 鍾嶸在《詩品》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詩學主張:「滋味說」、「直尋說」以及「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篤意真古」的陶詩自然符合「滋味說」、「直尋說」,但卻在「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方面有所欠缺,與鍾嶸所標榜的「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詩歌境界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也必然是鍾嶸將陶淵明置於中品的原因之一。

  5. 整個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觀也影響著鍾嶸。眾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文論史的黃金時期。從曹丕的《典論·論文》的「詩賦欲麗」、陸機《文賦》的「詩緣情而綺靡」、劉勰《文心雕龍》的「銜華佩實」以及鍾嶸《詩品》的「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都說明了此時以華麗為美的文學主張,生活在這一時期的鍾嶸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的主流文學觀,因此,在大部分人都認為陶詩沒有被評論資格的時代,鍾嶸獨具慧眼發現他,並將其置於中品,是十分具有超越意義的。

  6. 在鍾嶸以前,劉勰、沈約、蕭子顯都未提及陶淵明的詩歌創作,鍾嶸在此種情況下,將陶淵明列為中品,且稱其為「隱逸詩人之宗」,可謂真正將陶淵明推向中國文學史主流的開端。因此,鍾嶸對陶淵明的品第評價十分公正,站在他所處的時代的角度來說,是十分不易的。

  7. 後世學者認為鍾嶸將陶淵明貶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唐宋以來,文人對陶淵明的不斷推崇。例如,李白在《戲贈鄭溧陽》、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中都曾推崇陶潛。歷代文人士大夫中,對陶潛最為推崇的當屬北宋蘇軾。他在《與蘇轍書》中說:「吾於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之後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評陶潛「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王士禎《漁洋詩話》曰:「陶潛宜在上品」。唐宋以後的文人對陶淵明的了解建立在如此高的基礎之上,他們詬病鍾嶸將陶潛列為中品,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評價一個觀點的對錯,應該將此觀點放置在產生它的時代背景中評論。後人單方面的站在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去衡量處在南朝梁時期的鍾嶸的觀點,必然會造成誤解。因此,對鍾嶸《詩品》中陶淵明品第問題的詬病,是後人出發點錯誤導致的,鍾嶸《詩品》的觀點本身沒有問題。

H. 求有關陶淵明的書籍目錄和相關學術論文

陶淵明(約365-427),潯陽人(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漢族,文學家。又名潛,字元亮,因宅邊種植五棵柳樹所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晉代詩人。宋代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有陶淵明"始家宜豐"的記載。宜豐舊《圖經》亦有此說。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後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貴,棄官隱居栗里(今星子縣境內)。52歲時偕少子陶佟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後返潯陽,逝於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鎮秀溪、故村等處陶姓人皆為陶佟之後裔。歷代方誌載宜豐境內有南山、柳齋、菊軒、東籬、洗墨池、藏書礅、故里橋、靖節橋、我公橋、舒嘯台、賦詩灣、顧淵石、醉卧石、淵明洞、讀書堂、靖節祠等陶淵明遣跡及其紀念建築。
他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土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他長於詩文歌賦,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含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虛無的「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等,則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頗為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陶淵明的詩文兼有平談與爽朗的風格,語言質朴自然,又極為精煉。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的詩詞賞析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後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嚮往。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並記》大約作於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朴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並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豪邁宣言,陶淵明以詩心慧眼來透視生活,用生花妙筆來點化景物,通過無拘無束的鄉間生活的再現和雲淡風清、明凈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懷,也反映出詩人厭惡官場、遠離世俗的孤傲之態。人們談論《歸去來兮辭》習慣於稱道陶淵明的田園之樂和隱逸之歡,而忽視了潛藏在字里行間的人生悲涼。我在研讀文本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詩人抒寫歡快喜樂的同時,總是有意無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發人們聯想到他的酸心隱痛的詞句,揣摩、品味這些詞句的深層內涵,我覺得,《歸去來兮辭》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篇吐露隱痛,舒展苦悶的心靈悲歌。下面結合文章內容對此稍作分析。
(一)、心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詩人歸隱的原因和決心。陶淵明是晉安帝義熙元年歸隱的。關於歸隱的原因,《宋書•陶潛傳》說是「郡遣督郵至縣,吏自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這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陶淵明自己說的,則與此略有不同。他在《歸去來兮辭》小序中說是「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 缸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在親友勸告下,「脫然有懷」,入於仕途,求得彭澤縣令一職。但未過多久,便「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斂裳宵逝」。恰恰這時,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職」,寫了這篇《歸去來兮辭》。不管是他傳還是自序,都不難看出,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真正原因是「心為形役」,即心志被形體役使,做了許多違心悖情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卻不能做,不想做的卻又不能不做。結合《宋書》和小序來分析,「心為形役」含義有二:一是詩人為口腹之計,羈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視,深感屈辱和厭倦。二是詩人質性自然,與俗相違,矯厲不得,不容於世。逆情悖性,違心違己,在詩人看來是玷污心性,扭曲靈魂,因而深感慚愧,惆悵悲傷。一旦醒悟,便覺得「往者不可諫」而「來者猶可追」;覺得「迷途未遠」,「今是而昨非」,因而決計棄官歸田。這中間固然有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慶幸,更有身陷官場、鑄成大錯的沉痛。大夢初醒、瞭然徹悟的「歸田」宣言中,更有痛徹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責自悔。
(二)、居家涉園之痛。文章第二段直寫自己想像中的歸途情景和歸隱後閑適自在的家園生活,這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焦急迫切,也有終於沖破「塵網」、掙脫「樊籬」的歡欣鼓舞;有久別重逢、安享天倫的歡暢喜悅,也有閑庭信步、觸目成趣的寧靜安逸;有飲酒寄傲、與世隔絕的孤高自許,也有策杖流憩、矯首遐觀的自然情趣。總之,一句話,寧靜淡泊的日常生活,溫馨朴實的家鄉親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觀令詩人留連忘返,沉醉不醒。我們品讀文章,也會感同身受,靈犀相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自然段中也出現了一些刺人眼目、動人心魄的詞句,逼人沉思,耐人尋味。「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寫藍天白雲,高蹈塵外,任意東西,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無心」喻指白雲飄浮不定,了無心機,自自然然,順順當當。寫山林飛鳥,朝出暮歸,遠近覓食,行於當行,止於所止。「厭倦」暗示飛鳥奔波勞碌,歸林投巢,安於靜謐,自得其樂。無論是白雲還是歸鳥,它們都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逍遙閑適,生意盎然,這實際上反襯出詩人淪落塵網,陷身官場,與世沉浮,受人羈絆的不自由不自在,這份扭曲心靈,壓抑性情,失去自由而又無可奈何的痛苦是深刻的,也是沉重的,只是不易覺察罷了。詩人在另一首詩《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中寫道:「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也表達了相同的感受。「景蘙蘙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寫夕陽晚照,光景暗淡,渲染悲涼情懷;寫蒼松兀立,孤獨無靠,更隱喻詩人孤高傲世、形景相吊的落寞和悲愴。一個人孤獨到象李白看山一樣,「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其內心的寂寞、痛楚是可想而知的,真可謂「知音世所稀,撫松獨徘徊」啊!「引壺觴以自酌」流露出詩人自酌自斟,無以為伴的孤獨和苦悶。「倚南窗以寄傲」頗有幾分出塵傲世,孤憤不平之意。「門雖設而常關」更是直截了當地揭示出詩人與世隔絕,獨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這些文句,貌似逍遙閑談,實則憂憤滿懷,我們讀到了陶淵明隱隱作痛的心。
(三)、交往出遊之憂。文章第三段描寫陶淵明的田園之樂。縱讀詩文,我們不難體會詩人身體力行、躬耕隴畝的舒心愜意,遊山玩水、搜奇覽勝的幽雅閑適和琴書相伴、情話相談的融洽歡快,不過,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些文字全是「歡樂其表,憂痛其里」的曲折暗示。先說詩人的交往對象。親戚農人,詩人可以和他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談天說地,家長里短,有遠離官場的淡泊,有共享親情的溫馨,可是,詩人心性高潔,與世相違,風流雅緻、高標獨步,這遠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認同的,和樂歡悅的交談之中飽含世無知音的隱憂。文中「樂琴書以消憂」無疑又暗示了一點,只有詩書琴韻才可以寓情傳志,消悉解憂,而一般的「親戚」、「農人」則只可形交,不可神往。再說詩人的出遊方式。「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徑丘。」孤舟獨往,自娛自樂,有時探尋幽深曲折的溝壑,有時翻越崎嶇不平的山丘,瑰怪之觀,人跡罕至,詩人情有獨鍾,樂而忘返,這又何嘗不是景示詩人隱而不發、深藏不露的遺世情懷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詩人就是一位遺棄世人也被世人遺棄的山林隱士。特立獨行,遺世獨立,詩人是自由的,也是痛苦的。最後看看詩人的所見所感。「木欣欣以向榮,泉消消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看到萬物復甦,生機勃發的景象,詩人不是歡欣鼓舞,詩性大發,而是悲愁嘆老,自傷自悼,這份敏感與哀傷決不是詩人內心世界的偶爾一瀉,絕對是詩人久積於心,郁悶難展的苦痛隱憂的自然流露。一個年邁體衰、生命苦短的詩人,面對欣欣向榮的大好春光,除了喟嘆,還能有什麼呢?由上述分析不難看出,詩人貌似平和歡樂的田園生活之下,其實充滿更多的世無知音的苦痛、遺世獨立的絕望和生命流逝的無奈,我們讀陶文,切不可樂而忘憂啊。
(四)委心乘化之憤。文章第四段卒章顯志,抒發詩人委心乘化,樂天安命的情志。我們固然強化了對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樸歸真,守節養性的人生理念的理解,不過,強烈的感嘆和接二連三的反問又使我們分明意識到詩人去留難定、取捨難決的矛盾和苦悶。「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感嘆人生苦短,餘生不多,強調委心任運,順其自然,其實是表達去留難定,心力不及的無奈和痛苦。「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否定了憂心忡忡,心神不定的猶豫不決,其實正暗示出平日里心有所求,志有所得的煎熬難耐。「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說自己樂天安命,堅信不疑,正折射出何去何從、取捨難定的懷疑和憂慮。「聊」是姑且、暫時之意,是不是也暗示出詩人這種選擇也僅僅是一種權宜之計呢?事實上,歸隱田園之後的陶淵明並不能夠做到真正的歸隱,因為他總有不忘塵世,感時傷懷的時候。「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寫自己醉情山水,逍遙自在,其實也是對現實的一種譴責和抗議,陶淵明既不想迷戀世俗以獲取功名富貴,又不屑逃脫人世去飛臨仙境,為了保持純真質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尋求心靈的解脫和情感的寄託了。這些文句,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感覺到詩人否定官場,抗爭世俗的孤憤和絕決。
綜上所述,我認為《歸去來兮辭》是一篇孤憤難平、憂樂相生的心靈之歌,有詩人返樸歸真、頤養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時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嘆;有縱浪大化、逍遙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誤入官場、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團聚、琴書相伴的寧靜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難訴的郁悶孤寂……一句話,誠如清代詩人龔自珍說的「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己亥雜詩》),品讀陶文,沉浸在山水田園之中,切不可忽略了詩人的隱痛衷曲。

存世記載
陶淵明現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辭賦中的《閑情賦》是仿張衡《定情賦》和蔡邕《靜情賦》而作。內容是鋪寫對愛情的夢幻,沒有什麼意義。《感士不遇賦》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賦》和司馬遷《悲士不遇賦》而作,內容是抒發門閥制度下有志難騁的滿腔憤懣;《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像歸隱田園後的無限樂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文章將敘事、議論、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創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境界;語言自然朴實,洗盡鉛華,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韻文有《扇上畫贊》、《讀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從弟敬遠文》、《自祭文》;散文有《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稱《孟嘉別傳》,是為外祖孟嘉寫的傳記;此外還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與子儼等疏》等。總的來說,陶文數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詩。陶淵明的作品感情真摯,樸素自然,有時流露出逃避現實,樂天知命的老莊思想,有「田園詩人」之稱。
歷史地位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征土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陶淵明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
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後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籬下菊,空餘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雲。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風格,還是很准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於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採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朴,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後叫人終生難忘。什麼時候讀,都是一種美的享受。

傳世詩詞: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桃花源記》
晉太原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 詠貧士 其七
2. 飲酒 十九
3. 擬輓歌辭 其二
4. 歸鳥 其四
5. 飲酒 其九
6. 雜詩 其三
7.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
8. 命子 其九
9. 飲酒 其八
10. 勸農 其三
11. 停雲 其三
12.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13. 和郭主簿 其一
14. 讀《山海經》 其二
15. 飲酒 其十
16. 擬古 其一
17. 答龐參軍 其一
18. 命子 其一
19. 贈長沙公 其二
20.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21. 移居 其一
22. 時運 其三
23. 詠貧士 其二
24. 飲酒 其八
25. 責子
26. 答龐參軍 其六
27.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28. 歸園田居 其四
29. 飲酒 十五
30. 形贈神
31. 游斜川
32. 飲酒 其五
33. 和劉柴桑
34. 命子 其七
35. 答龐參軍 其三
36. 歸鳥 其一
37.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38. 擬古 其四
39.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
40. 命子 其九
41. 飲酒 其九
42.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43. 讀《山海經》 其五
44. 讀《山海經》 其九
45. 飲酒 其七
46. 飲酒 十一
47.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48. 榮木 其三
49. 讀《山海經》 其十三
50. 飲酒 其一
51. 讀《山海經》 其七
52. 贈長沙公 其一
53. 擬古 其八
54. 雜詩 其八
55. 飲酒 十三
56. 歸鳥 其四
57. 影答形
58. 歸園田居 其三
59. 答龐參軍 其四
60. 飲酒 十九
61. 詠貧士 其三
62.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63. 詠貧士 其四
64. 讀《山海經》 其十一
65. 贈長沙公 其四
66. 雜詩 其三
67. 擬古 其三
68. 飲酒 十八
69. 神釋
70. 詠貧士 其五
71. 擬古 其八
72. 榮木 其一
73. 止酒
74. 雜詩 其三
75. 歸鳥 其四
76. 連雨獨飲
77. 影答形
78. 雜詩 其五
79. 還舊居
80. 和郭主簿 其一
81. 讀《山海經》 其一
82. 擬古 其二
83. 飲酒 其十
84. 勸農 其五
85.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
86. 擬古 其六
87. 詠貧士 其三
88. 勸農 其一
89. 停雲 其二
90. 詠二疏
91. 歸鳥 其一
92. 詠貧士 其二
93. 飲酒 其五
94. 贈長沙公 其三
95. 答龐參軍 其五
96. 雜詩 其二
97. 時運 其四
98. 勸農 其四
99. 飲酒 十七
100. 飲酒 十二
101.四時
102.歸去來兮辭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的是他對污濁現實的厭煩和對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在《歸園田居》中,他將官場寫成「塵網」,將身處其中比喻為「羈鳥」和「池魚」,將退隱田園更是比喻為沖出「樊籠」,返回「自然」。
因為有實際勞動經驗,所以他的詩中洋溢著勞動者的喜悅,表現出只有勞動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歸園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也正是他的田園詩的進步之處。
對現實的失望,迫使詩人回到詩歌中去構築一個理想的社會,《桃花源詩並記》是他這一思想傾向的反映。
除田園詩之外,陶淵明還有歌詠勇士的詩,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詩,有消極避世的詩,由此可見其詩歌思想的復雜性。
陶淵明的詩多取材田園風光、平常生活,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這就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自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
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
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歸園田居五首
其 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 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I. 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

。《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南朝時期,陶淵明的文學地位,雖得不到應有的肯定,但他的詩文作品,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 到了隋唐時期,有越來越多的詩人喜歡陶淵明的詩文,對陶淵明的評價越來越高。 初唐王績是位田園詩人,他像陶淵明一樣,多次退隱田園,以琴酒自娛。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
賞讀《高土傳》,
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園趣,
自謂羲皇人。
李白更是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
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
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李白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思想,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杜甫在安史之亂之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
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
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中唐詩人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離陶淵明的家鄉潯陽很近。曾去拜訪陶淵明的故居,寫下了《訪陶公舊宅》這首詩。詩中先用「塵垢不污玉,靈鳳不啄腥」,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最後寫到:
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
不籬下菊,空餘墟里煙。
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
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
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雲。
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到了北宋,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確定。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歐陽修還說:「吾愛陶淵明,愛酒又愛閑」。北宋王安石曾說過,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有詩人以來無此句者。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矣」。
蘇東坡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把陶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八個字,概括陶詩的藝術風格,還是很准確的。蘇東坡一生把陶淵明當成良師益友,不但愛好其詩,更仰慕他的為人。晚年在《與蘇轍書》中說:「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范其萬一」。
「居高聲自遠」,由於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在北宋文壇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極力推崇陶淵明,對進一步確定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無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把陶淵明引為知己。在《水龍吟》詞中說:「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辛棄疾留下的詞作626首,其中吟詠、提及、明引、暗引陶詩陶文的有60首,幾乎每10首詞中就有一首與陶淵明有關。辛棄疾在《念奴嬌》中稱:「須信採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朝、明朝和清朝,直至現代,沿襲了兩宋對陶淵明的崇高評價。
陶淵明的不朽詩篇,陶淵明的偉大人品,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陶淵明的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語言,看似質朴,實則奇麗。在平淡醇美的詩句中,蘊含著熾熱的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是田園詩的精品或極品。其中《少五適俗韻》,曾編在中學生的語文課本中。詩的抒情沁人心脾;詩的寫景,豁人耳目。讀過後叫人終生難wang

J. 各個詩人的特點!!!

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內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容號。不是像字、號等等可以隨意起的。
舉例如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號稱「詩仙」。說起李白,詩仙,好像還有一個雅號「酒仙」,李白的大量詩作,都飄出了酒香。
王維:字摩詰,沒號。因為曾任太樂丞,後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摩詰的山水五言詩,真的令人拍案叫絕!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沒字(估計是古代女士們不實行有字?)讀她的詞令人悲戚,封建時代的婦女種種怨恨在心頭。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提起他的名字讓人想起了諷喻詩,深刻揭露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范仲淹,字希文,似無號。提起他的大名,就令人想起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傳揚千古的名句,激勵後人,尤其是為官者當常常思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