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古詩名句
A. 最有名的端午節古詩三十句
1,《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回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答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2,《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3,《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B.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和名言
端 午 [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 午 [唐] 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 [唐] 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競渡詩 [唐] 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和端午 [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浣溪沙 [宋]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菩薩蠻 [宋] 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D. 關於端午節的詩歌名句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內世間。
已酉端午容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E. 古詩端午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
節分端午自來誰言,萬古傳聞為屈源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出處:《端午》【作者】文秀【朝代】唐
白話釋義:
端午節日從何而來,前人傳說是為了楚國大夫屈原。
可笑汩羅空自浩浩盪盪,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5)端午節的古詩名句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劃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干凈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作者簡介:
文秀,為唐代詩僧。文秀出生於江南,昭宗時居長安,為文章供奉。與鄭谷、齊己為詩友。曾游南五台。文秀的主要成就是《端午》。事跡見卷七四、《唐才子傳》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