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霜風賞析答案

霜風賞析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2-23 22:55:00

A. 霜月·李商隱 求自己的賞析,千萬不要從百度百科中復制答案 謝謝

~~~~~~~~~~~~~~~~<喜歡這個>
好吧,那就來湊個熱鬧好了
賞析如下:
霜月:
慘結秋陰,白露霜凝,蒹葭初醒,青玉光盈,月起西林,晦冷薄衾,憂心殷殷,懷思閔閔。
「初聞征雁已無蟬」:字面意思就不用我解釋了,上面的人解釋的很到位了,一般讀詩喜歡分析裡面的用詞,個人覺得很有意思,比如這句。
「初聞」和「已無」乃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就給讀者帶了一個感情的落差。詩詞為寄情之物,但作為藝術作品來講,其中諸多手法應該都是有講究的,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而就的,這個在於讀者的品析能力。「初」會給人帶來一個種美好的感覺,新的事物都是叫人喜歡的,但是它在後面又壓了一個「征雁」就一下子就呈現出荒涼曠遠,天涯無歸的感覺來。「已無」就一個頓空的感覺,後面再加一個空蟬,本為「噪物」,放進此處卻頗有一種幻化巨象,頓作空寂,了無聲色之「禪意」。
於是第一句,抽象出來看,就是「高起」—「中遠」——「空落」
頗有古琴調起,冰弦陡然而顫,卻及時抬手,空留一縷余聲。引人入勝。

「百尺樓高水接天」如果剛才是古琴的起調,那麼現在就要開始彈奏了,「百尺樓」讓人想到「手可摘星辰」的意蘊來,又是一個「高起」,但是這次是到了第四個字,而從第五字開始,走遠。這句詩應該是可以用來畫山水畫的,近景,山嶽巍屹,湖泊盪漾,然後水遠高山,橫雲煙渺,不分人域仙境。
所以把第二句抽象來看,是個上揚的趨勢,「高起」——「高遠」
飛的太高,心就似漂泊了,就如同風箏自意地飛高,飛高,一心想要掙脫絲線的束縛,可是突然線斷了,它隨著過際的遠風,游離著,作者的心就像是被放置在了這樣的不知何處,沒有著落得地方。但是詩人終究還是善思的,心中的憂傷,百無聊賴化作了閑語,霜神和嫦娥都不俱寒冷,在明月秋霜中爭奇斗艷。
本詩的基調,個人以為是悲的,至少要表現的是悲的,後人評詩總愛往詩人身上扣清高品性
詩詞曲賦本就是詩人口中的牢騷話,不然就純粹拿來當藝術作品讀,非要以詩詞來給他們來情緒上的,思想上的定位,實在荒唐了點。莫不然就是千古知音,這樣我就服了,不過怕也只是自己把自己看做是前人知音,沒有前人認可不認可的答復吧。

~~~~~嘿嘿,時間不夠了,搗亂就到這里吧,上述文字乃信口胡說,望大方之家莫要引以取笑啊O(∩_∩)O~

B. 古詩詞的賞析及理解

1、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賞析:夜深了,淅淅瀝瀝的雨水,多情地親吻著梧桐落葉,秋聲嗚咽,雨打芭蕉的聲音,惹人愁緒難消。半夜時分夢里回到了故鄉。這是孤獨的梧桐落葉,隨秋風獨自飄零,漫無目的,增添幾許憂愁,也象徵著漂泊在外的詩人,傳達出對家鄉的思念。

2、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賞析:秋風瑟瑟,吹動著梧桐樹葉,沒有幾分矯情,只送來寒意陣陣,江面上浪花漸起,使孤身在外的詩人情不自禁地思念起自己的家鄉。這也是孤獨的梧桐落葉,少了幾分嬌氣,多了幾分離愁,詩人客居異鄉,看葉落,思故鄉。

3、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賞析:半夜時分,天上下起了小雨,這是一場深秋的雨,滴滴皆是無情,灑向梧桐,看一片片落葉梧桐,聽一聲聲雨打梧桐葉,無限的思緒湧上心田,都是離別的哀音。這是離別傷感的梧桐落葉,寄託著詩人萬千離愁別緒。

4、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賞析:獨自登上高樓,眺望著遠方,遠方有詩人日思夜想的人,絲絲細雨,輕落梧桐葉上,天色已是黃昏。讀罷全詩,不禁想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雖然沒有夕陽,但那種無奈的思緒卻很濃厚,思念著的人兒無法相見。這是思念心上人的落葉,只有寄託著它帶去詩人深深的想念。

5、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王昌齡《長信怨》

賞析:宮廷之內,水井欄邊的梧桐秋葉漸黃,窗上的珠簾,不曾捲起,因為怕夜裡秋霜打進來,增加寒意。一個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中,形孤影單、卧聽宮廷園中風吹梧桐葉的聲音。這是深宮怨女情感下的梧桐葉,寄託著少女無限的感傷,滿懷著對君王的深切思念之情。

C. 《答案在風中飄盪》有什麼寓意 求解答

《答案在風中飄盪》的寓意:一個有生命的人,不可能沒有思考;一個有思考的人,會獲得更廣闊的生命。一個能把生命的感悟付諸筆端的人,更是能獲得生命延長的人。

D. 急!!!在線5分鍾等待解答!~明朝散發弄扁舟……整首詩解析題目作者

李白詩欣賞---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2008-06-17 10:11:05)標簽:雜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專不可留。

亂我屬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譯文:

棄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亂我心緒的今日,多叫人煩憂。

長風萬里吹送秋雁南來時候,對此情景正可開懷酣飲高樓。

你校書蓬萊宮,文有建安風骨,我好比謝,詩歌亦清發雋秀。

我倆都懷逸興豪情,壯志凌雲,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攬在手。

抽刀吹斷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舉杯消愁,卻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稱心如意,不如明朝散發,駕舟江湖漂流。

E. 語文試卷中的詩歌鑒賞該如何解答

一:多寫詩歌,多看詩歌(我現在就經常寫,你可以去作文網上查找一些)。
二:想像自己就是作者,帶入自己的感情去讀。
三:回答時讓自己的語言帶有詩意化,盡量把橫線填滿

F. 尋求高考詩歌鑒賞題目 及 答案

2011屆語文一輪復習最新年高考題分類匯編:古詩詞鑒賞-詩 (10年全國卷Ⅰ)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詠素蝶詩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採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 (2)這首詩有什麼含意?採用了什麼表現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 (10年全國卷Ⅱ)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夢中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於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於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柬,斧已攔掉.回家後發現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1)這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答;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答: (1)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路暗花迷」表現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的心情 (2)解析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本詩最明顯的寫作特色是四個場景組合在一起,一句一個場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種花,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修辭上使用了工整的對仗。故答案為:①一句一個場景;②以景寫情,情景交融;③對仗十分工巧。1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7分) 古風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風飄大荒寒。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白日掩徂暉①,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棲鴛鸞③。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 註:①徂輝:落日余暉。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鴛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 ①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寫詩人等高望遠,看到天高地闊、霜染萬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詩昂揚奮發的基調. B.詩中「榮華東流水」與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古來萬事東流水」表達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藉助於描寫白日將盡、浮雲變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達了詩人對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應棲息於梧桐的鴛鸞竟巢於惡樹之中,而燕雀卻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細想感情。(4分) 這是李白詩「登高望四海①」(《古風》其三十九)。 這首詩與《行路難》是同時期的作品。詩中借景寓情,抨擊統治者的昏庸腐敗。「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就是對權貴當道、才能之士被壓抑的混亂現象的揭露。 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廣闊無邊。 ③、被,覆蓋。大荒,廣闊的原野。兩句意為:秋霜覆蓋,萬物凋零;北風飄拂,原野荒寒。 ④、兩句意為:榮華富貴象東流水一樣,轉瞬消逝;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多端。 ⑤、徂(c)暉,夕陽的余輝。 ⑥、幟棘,有刺的灌木。鴛,通「鵷」。相傳鵷雛非梧桐不棲。兩句意為:梧桐本是鴛鸞棲息的樹木,現在卻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幟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現在反成了鴛鸞棲身之處。 ⑦、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明淵明不願逢迎權貴,棄官還鄉,曾作《歸去來辭》。《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兩句意為:還是回家去吧,彈劍高歌《行路難》。 參考答案: (1)(3分) A (2)(4分)要點: 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際的激憤。

G. 求高中詩歌鑒賞 練習題 ,要六道,帶標准答案,題也要標准啊~··謝

多給你幾個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首聯緊扣詩題,上句概括寫「早行」,下句直抒胸臆,定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B.頷聯仍然緊扣題目而寫,所用筆墨精簡,但視角擴大,「商山早行」之景可見。

C.頸聯描寫了商山早行路上的自然秋景,「落」「明」二字,生動傳神,賦情於景。

D.尾聯的「思杜陵」與首聯的「悲故鄉」相呼應,更表達出詩人的思念故鄉之情。


②梅臣普以本詩頷聯為例,指出最好的詩是「關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請你具體賞析。(4分)

解答:①C(3分)②詩人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些富有特徵的景物,簡筆飽勾畫羈旅早行的凄清之景,雞鳴清遠,茅店依殘月,荒野曠遠,行路長長,踏步板橋,春朝寒霜之上留「人跡」。詩歌形象鮮明真切,使我有親臨其境之感。整聯文字處處寫景,但字字言情,意蘊豐富,包含了抽象而豐繁幽微的情思,表達出旅人的孤獨悲愁,思鄉之情。(4分,點出難與這景,結合詩句描述評人狀寫之景,2分;寫出「不盡之意」的所指1分,語言表達,1分)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①—②題。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發如絲。

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①對下列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柳濛煙」一句描寫初春時節,柳色如煙,梨花盛開,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兩句寫犬柴門,燕子在茅屋頂上歡快鳴叫,句式對仗,動靜結合。

C.「老瓦盆邊」三句寫田家老翁老婦,白發如絲,在老瓦盆邊飲酒,閑適自在。

D.結尾寫「鞦韆女兒」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贊嘆「行人」在馬上吟詩的樣子。

②請對「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兩句詩作簡要賞析。(4分)

解答:①(3分)A(「梨雪」是說梨花似雪)②(4分)要點一:「桑柘」兩句,寫透過又柘樹可見一個梳著雙髻、頭插花枝的女孩正在盪鞦韆。(解釋詩句,1分)

要點二:運用了細節描寫(活潑、快樂、調皮……)的農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點,1分)要點四:表達了作者對農家少女(田園生活)的喜愛。(說明思想感情,1分)

3、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②題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①

葉夢得

故都迷岸草,望長淮,依然繞孤城。想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雲橫。坐看驕兵南渡,沸浪駭奔鯨。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 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③。

注釋:①八公山:淝水流經這里,在此曾發生淝水之戰。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丞相謝安命其弟謝石、侄謝玄率兵應戰,以少勝多,大敗前秦。(②葉夢得:南宋詞人,主戰派。此詞寫於他被主和派排擠出朝期間。③桓箏:謝安(號東山)晚年被晉孝武帝疏遠,一次陪帝飲酒時,其舊部桓伊彈箏助興,唱《怨歌行》,謝安聞之流淚,武帝也面有愧色。

(1)、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片開頭三句寫詞人登高遠眺所見之景,暗含故都風景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烏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領起的七句,追憶了當年淝水之戰的情景。

C.「沸浪駭奔鯨」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現了謝家子弟所率東晉部隊的奪人氣勢。

D.「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兩句,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對英雄不再的慨嘆。

(2)、這首詞結尾處用了謝安晚年的典故,這樣寫有哪些作用?(5分)

(3).有詞評家說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葉夢得的這首詞頗具豪放之風,請你任選一個角度(如景物描寫、人物形象刻畫、情感抒發等),對這首詞的豪放風格加以賞析。(200字左右)(10分)

解答「(1)C(3分)

(2)(5分)要點:詩人以謝安晚年被疏遠自比(1分),表達了自己被冷落的寂寞與憤懣之情(1分),也寄予了自己為國效力的願望(1分),集中體現了全詞的主旨(1分),表達含蓄深沉令人回味(1分)。(意思對即可)

(3).(10分)評分原則:有明確的看法,且能圍繞自選角度有理有據地分析,語言通順,得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體,語言通順,得5—7分;有看法,但缺少具體分析,或看法和分析都有一定問題,且語言不夠通順給1-4分。

[譯詞]

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

葉夢得

壽陽這座古老都城岸草凄迷,遠望淮河淝水自西流來,依然環繞這座孤城。

遙想烏衣巷內謝石、謝玄那班英武少年,年輕有為,足智多謀,軍容嚴整。

安坐在帷帳里從容靜觀符堅驕兵渡河南侵,如驚濤駭浪中兇猛的鯨魚奔騰。

掉轉目光去看那滔滔東流的河水,回頭談笑間,擊潰強敵的功業便已告成。

經歷千年,八公山下斷崖間依然草木叢生,在遙遠歲月里記錄歷史的崢嶸。

只能獨自無目的地觀看雲層舒捲,波濤涌動,沒有地方可以尋到豪傑英雄。

確信謝家子弟勞碌為國不過空成歷史;嘲笑自己為什麼又生悲愴懷想之情。

想起那位謝東山老先生啊,怎麼承受年邁時獨自傾聽桓伊彈奏的哀婉箏聲?

[樣例①·景物描寫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詞中正面描寫景物的筆墨雖然不多,但在孤城環水、岸草凄迷的境況下,詞人卻描繪出了「千載八公山下,尚斷崖草木,遙擁崢嶸」的景象。試想,由淝水之戰到南宋偏安已近千年,而作為當年主戰場的八公山,斷崖刀劈劍斫般矗立,那些曾令強敵草木皆兵、膽戰心驚的草木依然呈現出崢嶸氣象,千載以下,一股英雄豪氣凝聚盪滌其間。「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股豪邁氣概也凝聚在詞人胸懷。其餘「沸浪駭奔鯨」「漫雲濤吞吐」等想像、襯托的景物描寫也都毫無柔媚之態。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斷崖草木,遙擁崢嶸」啊!

[樣例②·人物形象刻畫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在孤城環水、岸草凄迷的境況下,詞作懷想的卻是「烏衣年少,芝蘭秀發,戈戟雲橫」的謝家才俊。這些年輕人英武有為,足智多謀,他們指揮的軍隊整飭強勁。盡管敵軍驕橫囂張,但這些年輕將領卻在轉盼之間,「一顧功成」。這與蘇東坡的「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與辛稼軒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異曲同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詞人正面描繪、反面烘托,塑造出指揮若定、揮灑自如的英雄群像,寄託的正是自己慷慨激昂、意氣勃發、建功報國的豪邁情懷。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轉盼東流水,一顧功成」啊!

[樣例③·情感抒發角度]葉夢得的詞作《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雖然核心寫一「迷」字,但頗具「豪放之風」。這首詞下闋有大段抒情,可謂回腸百結,沉鬱蒼涼。「漫雲濤吞吐,無處問豪英」:詞人胸潮翻滾,苦覓英傑,滿腔孤苦郁悶。「信勞生、空成今古,笑我來、何事愴遺情」:撫古思今,滿腔悲愴,直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的精彩演繹。「東山老,可堪歲晚,獨聽桓箏」:受排擠,遭打擊,壯志難酬,令人不禁想起辛稼軒「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蒼涼慨嘆。盡管詞人目迷腸愁,但慷慨悲歌,句句國是,並無一詞在為個人婉轉哀訴。看來,這首詞也真「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可堪歲晚,獨聽桓箏」啊!

4、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新城道中①(二首選一)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②。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③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④春耕。

[注]①此時是神宗六年春詩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於赴新城道中所作。

②銅鉦:銅鑼。③西崦:西山。④餉:犒勞。

(1)細致體會,說說這首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從全詩來年,前二名勝「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有何作用?(4分)

(3).對於這首詩第二聯即第三、四句的評價,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雲「三、四(句)頗拙耳」;清人紀昀也認為這兩句中的「絮帽」「銅鉦」的比喻太俗氣——「究非雅字」。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以你所熟悉的古詩詞作品為例,寫一段賞析文字談談自己對「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中比哈這一修辭運用的評價。

要求:觀點鮮明,分析深入,表達得體,200字左右。(10分)

[參考作品: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白居易《琵琶行》;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

解答:(1)這首詩流露出作者熱愛自然、關注勞動、體察民情的愉悅之感。[(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情感的體察)評分標准:本題3分。「對自然美(或『山村春色』)的贊賞」「對百姓歡樂的體察」「對春耕勞作的欣賞」,答出一點給1分。若將後兩點答成「對
民情農事的關注」,可給2分。]

(2)①「欲山行」總啟下文,為後6句寫道中具體所見引路。②「東風知」「吹斷積雨」流露出清新、快樂之意,為
全詩奠定情感基礎。(③「東風知」運用了擬人手法,使人感到親切,為下文表現內心舒暢營造了氛圍。[(本題考查對古典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評分標准:本題4分。任選兩點作答,答對一點給2分。]

(3).(略)[(本題考查基於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文本形式的體察、闡發與評價)評分標准:本題10分。觀點,2分;闡發與分析,5分;表達,3分(達到字數要求且無語病,1分;連貫、精彩各1分)。將「絮帽」「銅鉦」的比喻運用視為妙筆與敗筆均可,根據自圓其說的水平酌情賦分。]

[樣例]

我認為「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中的比喻,雖夠不上精妙的上品,但也有著稚拙的趣味。可以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用「絮帽」喻山頭的「晴雲」,用「銅鉦」喻樹梢的「初日」,從形態、色彩等主要方面看都很貼切。雖然「究非雅字」,但用在一首描摹山野田家生活的詩里,也別有趣味。如果說「頗拙」,那也拙得有趣,拙得自然。試想,春雨乍停,晴空白雲,新樹初陽,詩人在去往杭州的山路上,邊走邊看,內心充滿著新鮮感和喜悅情,甚至煥發出幾許天真童趣,於是「絮帽」「銅鉦」這兩個童話式的比喻脫口而出。

這一對比喻的不足在於靜滯,欠缺激發讀者聯想、想像的神韻和魅力。如果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蘇軾自己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種動態畫面、神來之筆相比就遜色了。這也有點兒像同是喻廬山瀑布,徐凝的「白練」就比不上李白「銀河」。但是,「絮帽」「銅鉦」畢竟不同於以「玉尺」喻魚躍,用「銀梭」喻燕飛的拙劣修辭。大致而言,它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17分)

讀山海經(其一) 陶淵明

盂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烏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 )

A.本詩以樸素的語言開頭,描繪出美麗清爽的環境:初夏時節,草木生長,綠樹繞屋,濃蔭滿地。

B.「眾鳥欣有托」,一個「欣」字,用擬人手法,寫鳥兒飛還鳴啼的樂趣,有「羈鳥戀舊林」的深意。

C.「微雨」「好風」的「微」「好」二字互文,風吹面不寒,雨潤衣:不濕,和風細雨令人興會俱佳。

D.「俯仰」兩句說詩人雖身在茅屋,但神思馳騁..浮想聯翩,抒發隱居讀書的感受,點破全詩主旨。

(2)簡析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的哪些樂趣。(4分)

(3).對「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有兩種理解。一種認為:居於僻巷,常使故人回車而去,和世人很少往來;另一種認為:車大轍深,此窮巷不來貴人,故人卻常來。你更認同哪種理解?結合本詩,並聯系你學過的陶淵明作品,闡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

解答:(1)B(頗有「羈鳥戀舊林」的深意牽強)

(2)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五個方面的樂趣:草木繁盛,環境清幽;隱居田園,無塵世紛擾;躬親耕作,自食其力,順乎自然;時鮮待客,把酒言歡;縱情想像,沉醉書卷。(共4分,每點1分,答出4點即可得滿分)

(3).答案示例:(一)我同意第一種理解。這首詩中詩人盡情表現他歸隱之後耕讀的樂趣,描寫朴實清幽的自然之美,在這種意境下,不應該有外人打擾。陶淵明遠離官場,昔日的朋友不再 和他:來往,表面上他們的豪華車駕被陋巷所阻隔,實際上正表現陶淵明與他們的人生 追求不同。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曾說「請息交以絕游」「復駕言兮焉求」,在隱居 生活中,他更願意和村民暢談農事,「歡言酌春酒」「悅親戚之情話」,因此,把「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理解為昔日J捐友不再往來,更加符合陶淵明隔絕塵俗的喜悅心情。

(二)我同意第二種理解。這首詩中詩人主要描寫的是歸隱後的田園之趣。陶淵明遠離官場,官場中的人不再和他來往,他們的豪華車駕被陋巷所阻隔,用此與老朋友卻常常前來形成對比。陶淵明嚮往的生活是「悅親戚之情話」,本詩中也有「歡言酌春酒」之句,表明詩人並不是不願意與人交往,而是拒絕與官場中人來往,因此把這兩句理解為達官貴人不再往來,而老友頻來,更加體現陶淵明對「俗韻」的鄙視和對樸素生活的贊美。

附:評分標准

10—8分,觀點明確,能聯系文本和課本充分闡釋,表達通順。

7—5分,觀點較明確,能聯系文本和課本闡釋較充分,表達通順。

4—0分,觀點基本清楚,能聯系文本或課本闡釋,表達欠通順。

每少20個字減1分,減到3分為止;關鍵錯字,每兩個減1分。

6、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共17分)

一剪梅 (南宋)劉克庄

余赴廣東,實之①夜餞於風亭

束縕②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③是王郎,來送劉郎。

灑酣耳熱現文章,驚餓鄰牆,推倒胡床④。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

註:①實之:王邁,字實之,劉克庄好友, ②束縕(yùn):捆亂麻做火把。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1)下列對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束縕宵行十里強」,開門見山寫出連夜行路的情景,緊扣小序中「夜」字。

B.「天寒路滑馬蹄僵」,既寫出天氣惡劣、行路之難,又襯托出王邁為人熱情。

C.「酒酣耳熱說文章」,酒宴上作者與朋友不話別卻談起文章,作者構思巧妙。

D.「旁觀拍手笑疏狂」,旁觀的王邁鼓掌大笑,與作者高談闊論的狂態相映成趣。

(2)這首詞下闋的最後兩句抒情很有特點,結合語境試作分析。(4分)

(3).這首詞刻畫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請選擇其中的一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

解答:.(1)D「旁觀拍手笑疏狂」是指旁邊有人聽作者與王邁高談闊論而拍掌笑話他們的狂態。(2)示例:「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一句運用了反復、反問的修辭,對那些旁觀者直接表達出作者的堅定態度,可謂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評分標准:對詩句進行解說2分,結合詩句分析作者情感2分)

(3)一、答案的調整

「答案要點」中「詩人」改為「人物」。

二、賦分細則

字數:差2行扣1分。(只扣1分)

審題不清楚,概括兩個人物:扣1分。

有科學性錯誤(對詩句理解有誤)扣1分。

缺少對人物形象的概括,扣1分。

分析過程中偏離了對人物的分析,扣1分。

文中過多引入命題材料以外的例子,扣1分。

語言中不合邏輯、不通順。

三、參考例文及其他

概括「形象」時用的詞語

豪放、豪邁、豪爽、豪放不羈、豪放脫俗、豪放曠達、灑脫、不畏艱險、對理想執著追求、對人生堅定、狂放、疏狂、狂傲、傲岸不屈、豪情不改……

開朗、豁達、樂觀、胸懷寬廣、坦率、率真、……

重情義、真誠、熱情、關心朋友、……

書生本色、愛詩書、愛詩文、好學、志趣高……

參考:9-10分劉克庄是一個狂放不羈,胸襟寬廣,不畏艱險的硬朗的大丈夫。其一,「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將古代文人墨客為文而生的氣節展現出來。寧願風餐露宿,也不能缺了精神食糧,劉克庄的文人傲骨展現出來。其二,「天寒路滑馬蹄僵」表現了前方路途的艱難,但仍能「酒酣耳熱說文章」,這個面對漫漫長路卻毫無顧忌飲酒作詩的人,便是寬廣曠達的劉克庄。其三,「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將醉酒下的劉克庄的不羈和直率暴露出來,端起酒杯仰天長嘯,心底的熱情與狂妄噴薄欲出。由此可以看出劉克庄的傲骨,不羈與曠達的性情。(235字)

7-8分本詞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本人狂放不羈的鮮明的性格特點。「挑得詩囊,拋了衣囊」運用對比手法寫出在天寒地凍中,在束縕宵行中,作者忘卻寒冷卻不忘詩書,可以想見作者一路吟嘯的情境。遇到送行之人,作者更是酒酣耳熱忘記一切,與友人說起文章,掀翻胡床都毫不在乎,運用誇張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極度的狂放。作者運用一系列簡潔明快,充滿激情的語言寫自己的「疏狂」,一則是性格使然,其實更表現出作者對王邁天寒路滑為之送行的激動與興奮。二者疊加,烘托升華,一個鮮明的極具個性的形象便躍然紙上。(234字)(有對手法的解析,但後半部分空洞。)

5-6分作者的奔放個性在詞中表現得十分鮮明。第一句描繪了作者在寒夜中飛馳的景象,給人留下強健的印象。緊接「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寒夜中為了心愛的詩書竟可以連衣囊也拋棄,更體現了詞人的灑脫、豪邁。下闋首先描繪了風亭送別的情景。「酒酣耳熱說文章」,沒有了送別時的矯情,以痛飲暢談話別,體現出作者寬廣的胸懷。「驚倒鄰牆,推到胡床」,何等狂放!興致一來,便是疏狂!但疏狂又何妨!詞人那灑脫、奔放的形象躍然紙上。(197字)(對人物形象概括不準確,分析不深入。)

3分「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王郎」此句寫出了天氣的惡劣,行路之難,但更襯托出王邁為人熱情,不顧天氣的好壞,一定前來為好友送行。我認為王邁為人講義氣,重感情,被這句詩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友誼其實就是這樣。在乎的不是享樂時的愉悅,而是離別時及時冰天雪地也要來的感動,所以才會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自古以來的詩中,無論李白還是杜甫都有與朋友餞別的詩句,可見朋友之重在離別之時盡顯出來。王邁的熱情送別,必會溫暖了劉克庄前行的路途。(221字)(審題不準)

[樣例①·劉克庄的人物形象]這首《一剪梅》詞刻畫了個性鮮明的詞人劉克庄自己的形象。他性情豪放不羈,珍重友情,醉心於詩詞文章。請看,這位詞人擎著火把,夜裡長途跋涉,把衣囊都丟掉了,卻單單挑著詩囊。這不是一般的馬虎,在他的心裡,精神生活遠遠重於物質生活。詞人和來餞行的朋友在風亭歡聚,縱情豪飲,酒酣耳熱,縱談文章,喊聲山響,把胡床都推倒了。當旁觀的人笑他倆疏狂的時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態可掬,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不是一般的疏狂,與其說詞人是醉於酒,莫若說是陶醉於臧否文章的忘情談論——這真是一幅鮮明可愛的自畫像。

[樣例②·王實之的人物形象]這首《一剪梅》詞刻畫了個性鮮明的友人王實之的形象。他性情珍重友情,豪放不羈,醉心於詩詞文章。請看,這位友人不顧「天寒路滑馬蹄僵」,在寒夜趕來為朋友在風亭置酒餞行。在他心裡,朋友情分萬分珍貴。見到朋友後,沒有半點歧路沾巾的悲切,而是縱情豪飲,酒酣耳熱,縱談文章,喊聲山響,把胡床都推倒了。當旁觀的人笑他倆疏狂的時候,它更是和朋友一起高呼:「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真是醉態可掬,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不是一般的友情,而是建立在詩文投合基礎上的高雅深情。與其說這位友人是醉於酒,莫若說是醉於情——這真是一幅鮮明可愛的友人畫像。

7、閱讀下面唐詩,完成(1)(2)題。(7分)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二兩句說,作者自己進入中年以後即開始厭倦塵俗,晚年就歸隱於終南山邊。

B.三四兩句說,作者經常獨自游山賞景。「每」即「常常」,「勝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兩句寫游山之趣:沿著溪水行至盡頭,還可以坐下來看白雲從岩岫間生起。

D.七八兩句中說,作者偶遇山中「林叟」,與之談笑言歡,竟不捨得讓老人回家。

(2)這首詩三、四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各是哪個字?請結合詩意作簡要分析。 (4分)

解答:(1)D七八句是說作者在山林偶遇「林叟」,與之談笑言歡,以至忘了歸期。

(2)最傳神的分別是「獨「和」空「字,詩人隻身獨游南山,只是隨行而為,滿山美景不需與人共賞,但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這兩個字表達出了詩人歸隱之後的閑適情趣。

或「最傳神的分別是「獨「和」空「字。詩人興致來時,只能獨自游山,縱有滿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賞,在遠離塵俗的空靜中不得不承受隨之而來的孤獨落寞。

8、[古代詩歌閱讀]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元)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

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

露華涼人怯衣單。

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譯曲】天庭的織機結束了紡織,月亮梭子也終於得閑,高峻的岩石峭壁上,垂下雪白的絹絛散著寒氣。就像是冰凝絲線挾帶著雨霧,懸掛在雲霄上面,經歷了幾千年的曝曬,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曬干。瀑布閃光的飛沫濺到身上,涼得讓人感到衣單。活像銀白的長虹暢飲澗水,又像晶瑩的玉龍沖下高山,還像晴天飄雪飛落在河灘。

對於喬吉,有人認為其堪稱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試以上面一首元曲為例,結合你對李白詩歌風格的理解,就你的認識作簡要分析。不少於200字。

【樣例】有人認為喬吉堪稱元曲作家中的李白,僅就這首《水仙子·重觀瀑布》而言,我覺得是一種相當膚淺的評價。不錯,「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等譬喻,表面看是豐富、奇特、新穎的,頗有些像李白的詩歌風格;但這僅是表面相似,甚至是並不高明的模仿。與李白的詩歌相比較,《水仙子·重觀瀑布》缺少的是飄逸超凡的氣概和豪邁不羈的情懷。請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何等的抱負,「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何等的慷慨;而「石壁高垂雪練寒」是多麼僵滯,「冰絲帶雨懸霄漢」又多麼猥瑣,至於「曬未乾」「怯衣單」簡直有幾分可笑了。如果說李白的作品是謫仙創造的神品,那麼《水仙子·重觀瀑布》便是匠人勾描的俗作。借用蘇軾評價徐凝的話調侃一下這首元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喬吉洗惡詩。

H. 關於風的詩句 帶解釋 賞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翻譯:
北風席捲大地,白草被颳得折斷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飛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風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斗艷盛開。
賞析:
這首詩景色凄美。詩的起首四句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人帶入風雪彌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蟲聲銷跡滅,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衰敗的枯草,凜冽的北風,天空中愁雲密布,大地上冰天雪地。面對此景,人的心境應該是惆悵、凄苦的,然而詩人卻能別出心裁,筆鋒一轉,把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為春日之梨花,給全詩增加一點亮麗的色彩。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翻譯:
春風拂過,又把江南岸的每一個角落吹的翠綠,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呢?
賞析:
前一句為千古名句,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用疑問句式表現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思念家園的心情。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恰似剪刀。
賞析:
「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十分有名的詩句,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把春風比作剪刀?本句將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I. 誰有八年級上課後古詩的賞析題和答案

《長歌行》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野望》賞析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後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這首詩的體裁是五言律詩。自從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等人將聲律的知識運用到詩歌創作當中,律詩這種新的體裁就已醞釀著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問手裡律詩遂定型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詩歌體裁。而早於沈、宋六十餘年的王績,已經能寫出《野望》這樣成熟的律詩,說明他是一個勇於嘗試新形式的人。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這一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這正符合律詩的一種基本章法。

《早寒江上有懷》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這兩句是寫景。作者捕捉了當時帶有典型性的事物,點明季節。木葉漸脫,北雁南飛,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單說秋,還不能表現出「寒」,作者又以「北風」呼嘯來渲染,自然使人覺得寒冷,這就點出了題目中的「早寒」。
落木蕭蕭,鴻雁南翔,北風呼嘯,天氣寒冷,作者活畫出一幅深秋景象。處身於這種環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緒,所謂「悲落葉於勁秋」(陸機《文賦》),是有一定道理的。何況遠離故土,思想處於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這是一種「興」起的手法,詩很自然地進入第二聯。作者面對眼前景物,思鄉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漢水在襄陽一帶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遙隔」兩字,不僅表明了遠,而且表明了兩地隔絕,不能歸去。這個「隔」字,已透露出思鄉之情。作者家住襄陽,古屬楚國,故詩中稱「楚雲端」,既能表現出地勢之高(與長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現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鄉的情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看來句意平淡,但細細咀嚼,是很能體味到作者煉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說第二聯只是透露一些思鄉的消息,帶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點明;那麼第三聯的「鄉淚客中盡」,不僅點明了鄉思,而且把這種感情一泄無余了。不僅自己這樣思鄉,而且家人也在盼望著自己的歸去,遙望著「天際」的「歸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託之詞,然而使思鄉的感情,抒發得更為強烈了。
「迷津欲有問」,是用《論語?微子》孔子使子路問津的典故。長沮、桀溺是隱者,而孔子則是積極想從政的人。長沮、桀溺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孔子棲棲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雙方是隱居與從政的沖突。而孟浩然本為襄陽隱士,如今卻奔走於東南各地(最後還到長安應進士舉),卻是把隱居與從政的矛盾集於一身,而這種矛盾又無法解決,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結。滔滔江水,與海相平,漫漫無邊,加以天色陰暗,已至黃昏。這種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詩二、三兩聯都是自然成對,毫無斧鑿痕跡。第二聯兩句都是指襄陽的地位,信手拈來,就地成對,極為自然。第三聯「鄉淚」是情,「歸帆」是景,以情對景,扣合自然,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感情。最後又以景作結,把思歸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緒都寄寓在這迷茫的黃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這首詩洞庭湖寫得氣勢浩瀚。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開頭兩句交代了時間,寫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渾然一體,景象是闊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虛」,指高空。高空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裡。「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這兩句是寫站在湖邊,遠眺湖面的景色。三四兩句繼續寫湖的廣闊,但目光又由遠而近,從湖面寫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籠罩在湖上的水氣蒸騰,吞沒了雲、夢二澤,「雲、夢」是古代兩個湖澤的名稱,據說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後來大部分都淤成陸地。「撼」,搖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北岸,即今湖南嶽陽市。西南風起時,波濤奔騰,湧向東北岸,好象要搖動岳陽城似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的版本作「氣吞雲夢澤」),讀到這里很自然地會聯想起王維的詩句:「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整個城市都飄浮在水面上,微風吹起層層波瀾,遙遠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動。它們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閑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言外之意希望對方予以引薦。「濟」,渡的意思。「輯」,船上的槳,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閑居;「聖明」,聖明之時,這里指太平時代。最後兩句,說自己坐在湖邊觀看那些垂竿釣魚的人,卻白白地產生羨慕之情。古代俗語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詩人借了這句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做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里說「徒有」。希望對方幫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來的。

《黃鶴樓》賞析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變格,後年首就整傷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並由此而引起的鄉愁,這是先放後收。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黃鶴,二字再三出現,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正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後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字煞尾;亦不顧什麼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已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甫的律詩有意自創別調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頗是依據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雲的詩句。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詩別裁》卷十三),也就是這個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不回到格律上來,那麼,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後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只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論律詩第二聯要緊承首聯時說:\'此聯要接破題(首聯),要如騎龍之珠,抱而不脫。\'此詩前四句正是如此,敘仙人乘鶴傳說,額聯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之\'轉\'說:\'與前聯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疾雷之喻,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折處,格調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大黃鶴,否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睛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此詩因此而有起伏波瀾。正是由於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送友人》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一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徵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麼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一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秋詞》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後所作。詩人一改傳統秋詞的凄涼情調,贊美了秋天的開闊明麗,反映出詩人樂觀情緒和不屈的鬥志。
首句,從自古詩家詞人逢秋而悲落筆,道出了詩人們對秋天的悲涼心緒,傾訴悲涼寂寞之感。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人逢秋之心境,為下文詩人寫出與眾不同之筆鋪墊。
第二句,詩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個「春」字點出富有朝氣,充滿生機與活頁紙力,恰與前句的「寂寥」形成鮮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詩人樂觀向上的心態,不因秋景之衰而氣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順而自餒。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為背景,用「一鶴」正振翅沖破雲層,翱翔天空來托物言志,借鶴而寫離開「樊籠」復返自然,擺脫羈絆的欣喜躍然紙上。寫景開闊明麗,令人精神爽朗,耳目為之一新,這是一隻多麼灑脫自在,奮發向上的鶴啊!
尾句,「引」字不僅有獨樹一幟,標新立新之效,還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
全詩落筆恢弘,從遙遠的時空下筆,一幅「秋日晴空」既給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點化出與眾不同的觀點,寫景為言志作鋪陳,在一片開闊美麗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圖,這種大開大闔之作在唐詩之中也不多見。

《魯山山行》賞析
這首詩是由北宋大詩人梅堯臣寫的一首五言律詩,梅堯臣是宋詩開山祖師,首聯: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的心情,頷聯:優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彷彿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說明詩人當時被路高迷糊了的優雅心情,頸聯:霜落了下來,隱隱約約好象看見熊在上樹,鹿在喝水,獨特的視覺感受,讓讀者如臨其境。尾聯巧妙的運用了設問手法,寫出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語境,移步換景,一幅原生態的畫面映入眼簾,表達出詩人超脫,淡泊的閑適恬靜心態。

《浣溪沙》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上片寫暮春遊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緻。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麼幽美寧靜的山林景緻啊!首七字既點出遊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者相伴遊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感慨和議論。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麼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因為人並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整首詩,作者的滿腹愁緒就這樣通過大氣的筆觸一一展現,現實的理想就這樣藉助廝殺的夢境去實現,較少卿卿我我,無病呻吟。就連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風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愛國激情中,在鐵馬冰河的夢想中,變輕變淡,最終成為一種似有若無的陪襯,使得整首詩洋溢著一種豪邁悲壯的風格,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種豪邁悲壯之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永遠給人以鼓勵和激勵。
這首詩在我國古代所有的愛國詩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詩歌史上寫下了積極厚重的一筆,也以豪邁和悲壯的風格為浩如煙海的詩歌海洋增添了獨特的色彩,並以其永恆的魅力永遠影響著後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