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魯迅詩賞析

魯迅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3 14:06:29

Ⅰ 《魯迅全集》句子賞析

我順復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松的制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
露在牆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近於兒戲;我煩膩他這追著
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
勢。
我就憎惡他這手勢。而且,他或者並不啞,這不過是一種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順著倒敗的泥牆走路,斷磚疊在牆缺口,牆裡面沒有什麼。微風起來,送秋
寒穿透我的夾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著我將用什麼方法求乞:發聲,用怎樣聲調?裝啞,用怎樣手勢?……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將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將得到自居於布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
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Ⅱ 魯迅詩句的賞析,急用啊!

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頭無處寫,月光如水照緇衣。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題《芥子園畫譜三集》贈許廣平十年攜手共危難,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圖畫怡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別諸弟三首》謀生無奈日賓士,有弟偏教各別離。
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
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亥年殘秋偶作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
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發寒。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阻郁達夫移居杭州
錢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隨波不可尋。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滿蔽高岑。
墳壇冷落將軍岳,梅鶴凄涼處士林。
何似舉家游曠遠,風波浩盪足行吟。</b></b></b></b>

Ⅲ 魯迅名句賞析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在《朝花夕拾》里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里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說:「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人生閱歷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凈土。正是在這片凈土上,散發著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濃濃暖意。

說實話,你這個的確很難找,只找到了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朝花夕拾》所收文章都是回憶性散文。散文是最個人化的一種文體,作者寫作時的心境相對輕松、閑靜,因而筆觸也相當自由:或興致勃勃回憶童年往事,或談家鄉戲曲中的鬼,或深情憶人,或坦露內心深處最深沉的痛苦~~~文風自然親切,感染著你,你彷彿看見魯迅先生記憶中的往事如一部深情的老電影,那些或美麗或傷感或詼諧的畫面,--在你眼前閃過. 要點2: 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因而文章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心靈世界。 要點3: 由於作者擁有一顆在過去與現實的廣闊時空中自由馳騁的心靈,因而他的語言風格也是豐富多樣的。 要點4: 作者很擅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 要點5: 由於散文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所以作者在謀篇布局上沒有一定章法,似乎是信筆所寫,思維放得很「散」,但這是「形散」,文章的「神」是不散的。 要點6: 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表面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 要點7: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 生活中總是充斥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矛盾,所以運用對比手法,有力地鞭撻了假、惡、丑,宣揚了真、善、美,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同時我們也由此見出魯迅先生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心靈。 《解讀 吶喊 ,朝花夕拾》 魯迅和他的《朝花夕拾》 魯迅在現代文壇上是個異數,其異在於他以「鬥士」形象卓立於現代文壇;而其《朝花夕拾》又是他作品中的異數,其異在於文章的隨和又親切。 《朝花夕拾》是魯迅創作的以回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生活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寫於1926年6月至11月間,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編訂成書時,改名為《朝花夕拾》。據魯迅說,《朝花夕拾》意指「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花夕拾》的文章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 不管承認與否,受過教育的人無一例外都要讀魯迅的文章。而中學時,又無一例外地討厭魯迅的文章??考試時佔分特大又出了名的晦澀難懂。這與中學課本選目與考試出題人出發點有關。老師未講課文,先講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把魯迅就塑造成一個鬥士,一個與「小資」絕緣的形象。所以錢理群就說,中學語文課本神化和庸俗化了魯迅。這是否與教育導向有關不得而知。但認識一個人,我們不能只識一點不及其它。其實《朝花夕拾》是了解魯迅生平史實的第一手資料,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早年魯迅的完整形象, 要真正了解魯迅,是首先要讀的。《朝花夕拾》如何?郭沫若評價說:「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 在《朝花夕拾》里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里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里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說:「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人生閱歷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凈土。正是在這片凈土上,散發著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濃濃暖意。 朝花夕拾的名句 1.一個人做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朝花夕拾》小引 ) 2.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狗·貓·鼠>>) 3.我想,這種照片現在是大約未必還有人收藏著了,尺寸太小,刀傷縮小到幾乎等於無,如果不加說明,看見的人一定以為是帶些瘋氣的風流人物的裸體照片,倘遇見孫傳芳大帥,還怕要被禁止的。 (<<范愛農>>) 4.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二十四孝圖》) 樓主參考 http://www.toopoo.com/book/tushu/80708-294-1.html

Ⅳ 魯迅佳句並賞析十句

魯迅紀念像

魯迅十大經典名言

1、(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燈下漫筆》

普及指數:★★★★ 深刻指數:★★★★★★

千百年來,無數的的哲學家、思想家、史學家窮盡一生苦苦探索人類歷史的規律,答案可以說五花八門。然而魯迅獨辟蹊徑,指出了人類歷史其實只存在三個時代,就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和沒有奴隸的時代。而過去的中國實際上只有前面兩個時代,第三樣時代則需要現代的青年去努力奮斗。魯迅對歷史的這一概括,可以稱得上是簡單明了的天才創造。那麼今天,我們生活在哪個時代呢?我們青年人都在做些什麼呢?

憑借超出五星級的深刻指數,位列榜首。

2、救救孩子!——《狂人日記》

普及指數:★★★★★ 沉痛指數:★★★★★

《狂人日記》揭示了中國數千年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凡是讀過這篇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記得這樣一個情節:狂人在翻開歷史的時候,見到每頁都寫滿「仁義道德」幾個字,可是研究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到滿本都寫著「吃人」二字。中國人從一出生時起就要接受所謂的「仁義道德」的教育的,其實,不過是在教授著如何吃人罷了。然而,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魯迅通過狂人的嘴巴喊出了:

「救救孩子!」

3、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紀念劉和珍君》

普及指數:★★★★★ 悲壯指數:★★★★★

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魯迅為他遇害的學生寫了一篇悼念文章《紀念劉和珍君》。在這句句是血,字字帶淚的千古名文中,魯迅歌頌牲者為「真的猛士」,而蔑稱自己是「苟活者」。魯迅稱他們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哀痛者,即為自己的民族的貧弱而哀痛;幸福者,即為自己能夠獻身民族的獨立富強而幸福。魯迅的這篇文章,保存了那個時代一幅全新的婦女的影像。

「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紀念劉和珍君》

普及指數:★★★★★ 激憤指數:★★★★★

一場死亡47人,傷200多人的大屠殺已經令人慘不忍睹了,一些流言家們還要撰文對手無寸鐵的請願者進行無端誣蔑。魯迅為此激憤的說道:「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然而魯迅在此提出了他的預言:沉默過後,不是爆發就是滅亡。魯迅的預言其實也是忠告。可是,專制制度是一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制度,多少人明白了魯迅的忠告,又多少人在意了魯迅的忠告。

所以,民眾在政府門前喋血的事總在不斷發生。

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普及指數:★★★★★ 鮮明指數:★★★★★

這是高度概括魯迅一生的詩句。柏楊說魯迅只有戰斗性,而缺乏包容性,該罰他背誦這句詩一萬遍。其實戰斗性和包容性並不矛盾,只是實施對象不同罷了。一個人只知愛,不知恨,那是沒有是非的濫愛;一個人只有恨,沒有愛,那就已經走上了反人類的邪路了。鮮明的愛憎,正是魯迅豐富性的體現。

據說現在青少年學生最恨的就是魯迅,冤哉,魯迅最愛的就是你們啊!

6、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普及指數:★★★★★ 哲理指數:★★★★

《故鄉》中,「我」希望將來宏兒和水生不要再像「我」和閏土那樣相互隔膜起來。然而這希望又是那樣的茫遠。但是,如果人人都有這樣的希望,是不是也會變成現實呢?魯迅在文末用路來作比喻告訴我們答案。

其實地上本沒有民主,追求的人多了,也便……

7、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死》

普及指數:★★★ 決絕指數:★★★★★

魯迅死前,希望愛人「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希望兒子長大後「莫做空頭文學家」,希望朋友「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但是對於怨敵,魯迅則強硬的指出:「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呵呵,魯迅最為「正人君子」所詬病的正是這句話。其實,我發現所有人都沒有明白這句話中的「也」字的含義。魯迅的潛在意思是說,如果我死了,他們就沒有怨恨了,那麼我也可以寬恕他們。

但魯迅對人性的了解是很深的,他知道自己死後怨敵必然鞭屍不斷。如果現在表示了寬恕他們,死後他們就心安理得的鞭屍了。不如,給他們留點骨鯁,讓他們鞭屍時不那麼舒服自在。果然,魯迅死後,怨敵們提到他時往往吞吞吐吐,既想鞭屍,又想立一座客觀公正的牌坊,搞得渾身不自在,正是這句話的威力。

死諸葛嚇跑活司馬,魯迅輩也!

8、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普及指數:★★★ 激勵指數:★★★★★

很多人說,魯迅老是把中國人罵得一文不值,好像中國人是低等民族一樣。其實實在是冤枉。魯迅是民族的精神醫生,當然主要的任務是指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出什麼了毛病。如果我患了癌症去看醫生,醫生卻告訴我我的手還能活動,腳還能走路,嘴巴還可以吃飯,沒事,回家睡覺去吧。砰!這樣的醫生我死前首先把要他給槍斃掉。魯迅是不是認為我們中國人一文不值呢,《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很好的答案。

「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9、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秋夜》

普及指數:★★★★★ 爭議指數:★★★★

其實這是一句很平常的句子,在過去很長時間都沒有人提起。直到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把魯迅拉下神壇成為一種潮流時,好像首先是一位語文老師發難,拿出這句作為例子,說明魯迅的文章也有病句。從此,關於這句是否病句就一直爭論不斷,而這么一句很平常的句子,也搖身一變成為婦孺皆知的經典名句。

魯迅在地下竊笑:在我的身後,可以看見兩個爭論不休的傻子,一個不知道我寫了什麼,還有一個也不知道我寫了什麼。

10、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門外文談》

普及指數:★★★★ 哲理指數:★★★

魯迅不是哲學家,魯迅帶有一定哲理的句子其實都不算很深奧,這句也是。但是因為比喻得很恰當,很貼切,所以流傳很廣,引用很多。魯迅說這句話,原是批評漢字難寫難學,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但聯想到魯迅一生,他確實也深受浪費時間之害。很多青年作家熱愛魯迅,經常把稿子寄給他。但是有些人總是寫得很潦草,讓他看著吃力;有些把初稿給他,讓他改得吃力;有些要求把稿子發表出去,魯迅不僅要幫他改稿,還要把稿子謄抄好。魯迅為了扶持青年作家,常常不顧有病在身,默默的忍受了。
記得我在大學時,為了系裡的刊物給系主任寫了一份報告,主任很快回復了,可是見到那份回復時我羞愧難當:主任的回復比我的報告還長,但是全是一筆一劃寫的正楷字,工工整整;而附在後面的我的報告卻潦草不堪,有些字連我看了都還要再遲疑一下,有些語病主任還幫我改了。哎,我想,我不知道浪費了主任多少時間來看我的「書法」,他卻不願意讓我多花一分鍾時間看他的回復。

其實,浪費別人時間的人,雖然謀了別人的財害了別人的命,自己卻往往一無所獲。

結語:老魚剛要恢復寫博,這十景病立刻又犯了。魯迅是譏諷過國人的十景病的,老魚作為魯迅的粉絲,居然把他老人家的話當做耳邊風,也算是造他老人家的反。以前搞什麼《十大天才文人》、《十大狂狷文人》還好,這次竟然還拿他的作品來開涮。呵呵,他老人家要沒病死,今天也非給老魚氣死不可……哎喲,快閃,魯老爺子的磚頭已經拍到……

Ⅳ 魯迅的作品賞析

《狂人日記》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舊禮教的弊害,「本草什麼」:該書曾經提到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中以人肉醫治癆的記載,並表示了異議。這里說李時珍的書「明明寫著人肉可以煎吃」,當是「狂人」的「記中語誤」。大哥說……煮熟了請他吃: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愚孝行為。其主要思想都在於喚起人們的覺醒。啟蒙主義.《狂人日記》的創作,是魯迅在經歷了沉默與思索之後的第一聲吶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來的憤怒、怨恨、不滿、焦慮,以及希望、祈求等各種復雜的情緒,也必然地體現了他多年來對中國歷史的深思和對現實社會的認識,是一篇徹底的反封建的「宣言」。《狂人日記》的啟蒙主義思想特徵,主要表現在對封建禮教的深刻揭露,對麻木愚昧的國民性的批判,以及對將來的堅定信念和熱烈希望. 禮教就是吃人,仁義道德是禮教虛偽的面具。借狂人之口來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象徵性的形象。掌握狂人形象的關鍵,就在於對狂人是真狂還是假狂的理解.作品中的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於向傳統世俗社會挑戰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的象徵形象。狂人的「狂」,是他對傳統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則在於他「超前」的思想認識是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並且被歷史所證明是正確的,只是他說出了當時的人們不敢說或者是還沒有說出的駭人聽聞的話。把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禮教,很好地表現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識,從創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記》作品重視典型環境的描寫、重視細節的真實性、重視人物性格的統一性等方面。無論是路人對他的態度,還是何先生對他的診斷,都是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現象,從來如此.在作品中,除了現實主義的方法外,象徵主義也時常可見。《狂人日記》的思想性.魯迅有意通過「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過他在精神錯亂時寫下的譫語,從某些「人吃人」的具體事實,進一步揭示了精神領域內更加普遍地存在著的「人吃人」的本質,從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現象作出驚心動魄的概括。借實引虛,以虛證實。本意為「瘋子,精神不正常者」,是貶義。 是指性格放盪不羈,做事風風火火,干凈利落!強烈追求極至和絕對的人。現多用做褒義,對這種精神作出贊許,已經不是表層的「瘋瘋癲癲」了。為一件事盡全力拚搏的人。 行為與眾不同,略顯瘋狂的人。

Ⅵ 魯迅的詩文〈〈自嘲〉〉的鑒賞

《自嘲》簡析

本篇寫於1932年10月12日,收入《集外集》前未發表過。

這是一首人們熟知並傳誦的名詩。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凶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極其精當地闡述了詩中這一聯的正面意蘊,也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全詩的主題。這對於我們正確深刻地理解魯迅詩中表達的思想無疑很重要。

詩的題目叫「自嘲」,離開了「嘲」的藝術特點而直接闡釋此詩,那就會讓讀者把本詩理解成一首豪言壯語式的明志詩。「嘲」的藝術常規武器是反語,這首詩整個來說是說反話。反話自然應做正話解,但首先要從反話來鑒賞,才能領略到魯迅在本詩中體現的他那種特有的犀利、辛辣、樂觀的幽默風格,對人民無限愛對敵人無比憎的情感,從而得到藝術的美的享受。現試用白話直譯如下:

交了倒霉運怎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頭給碰個稀爛。因此,上大街低低壓下破帽遮住臉,唯恐被人看見,招來不測的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江水吞沒的危險,逃不脫的晦氣啊!我這人不招人喜歡,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本該沒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橫著眉毛一動也不動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著,真夠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無大志也沒什麼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讓孩子牽著跑,逗孩子玩,也實在是個窩囊廢。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樓外任什麼我才不管它呢

自題小像
【現當代】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注釋】: 作於1903年,魯迅到日本不久,在他所在的仙台醫專江南班內,魯迅第一個剪掉了象徵民族壓迫的辮子,拍照留念並作

靈台:心靈。
神矢,愛神的箭。
故園:祖國。
寒星: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離騷》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隱喻國君。察,體察。
薦:獻,進獻祭品。
軒轅:黃帝,上古帝王,中華民族的始祖,代指中華民族。

譯文:
心靈是沒有辦法躲避愛神之劍的,狂風暴雨象巨石當頭一樣使祖國處於黑暗之中,雖然我的一片愛國之心不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但我將為中華民族獻出我的熱血!

Ⅶ !!魯迅詩鑒賞

《自嘲》簡析

本篇寫於1932年10月12日,收入《集外集》前未發表過。

這是一首人們熟知並傳誦的名詩。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凶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極其精當地闡述了詩中這一聯的正面意蘊,也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全詩的主題。這對於我們正確深刻地理解魯迅詩中表達的思想無疑很重要。

詩的題目叫「自嘲」,離開了「嘲」的藝術特點而直接闡釋此詩,那就會讓讀者把本詩理解成一首豪言壯語式的明志詩。「嘲」的藝術常規武器是反語,這首詩整個來說是說反話。反話自然應做正話解,但首先要從反話來鑒賞,才能領略到魯迅在本詩中體現的他那種特有的犀利、辛辣、樂觀的幽默風格,對人民無限愛對敵人無比憎的情感,從而得到藝術的美的享受。現試用白話直譯如下:

交了倒霉運怎還會想有順心事,躺在床上連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頭給碰個稀爛。因此,上大街低低壓下破帽遮住臉,唯恐被人看見,招來不測的橫禍,我就像酒裝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轉,隨時有被江水吞沒的危險,逃不脫的晦氣啊!我這人不招人喜歡,許多人指斥我,罵我,詛咒我,本該沒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橫著眉毛一動也不動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著,真夠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無大志也沒什麼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讓孩子牽著跑,逗孩子玩,也實在是個窩囊廢。然而,咒罵任人咒罵,窩囊我自窩囊,只要自己還有能夠安身的小樓,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樓外任什麼我才不管它呢

自題小像
【現當代】魯迅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注釋】: 作於1903年,魯迅到日本不久,在他所在的仙台醫專江南班內,魯迅第一個剪掉了象徵民族壓迫的辮子,拍照留念並作

靈台:心靈。
神矢,愛神的箭。
故園:祖國。
寒星: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
荃不察:化用《離騷》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隱喻國君。察,體察。
薦:獻,進獻祭品。
軒轅:黃帝,上古帝王,中華民族的始祖,代指中華民族。

譯文:
心靈是沒有辦法躲避愛神之劍的,狂風暴雨象巨石當頭一樣使祖國處於黑暗之中,雖然我的一片愛國之心不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但我將為中華民族獻出我的熱血!

Ⅷ 魯迅名言+賞析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名言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名言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名言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名言

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名言

勇者舉刀向強者--魯迅名言

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魯迅名言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名言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魯迅名言

以無賴的手段對付無賴,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魯迅名言

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魯迅名言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魯迅 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魯迅名言魯迅名言警句精粹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名言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魯迅名言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 魯 迅

在行進時,也時時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頹唐,有人叛變,然而只要無礙於進行,則越到後來,這隊伍也就越成為純粹、精銳的隊伍了。 —— 魯迅

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 魯迅

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 魯迅

空談之類,是談不久,也談不出什麽來的,它始終被事實的鏡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 魯迅

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時代。 —— 魯迅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 魯迅

沒有沖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光。(魯迅)
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者聽過的緣由,但決不會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見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魯迅)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魯迅)
從噴泉里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魯迅)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被別國所注意。(魯迅)
寫小說,說到底,就是寫人物。小說藝術的精髓就是創造人物的藝術。(魯迅)
散文的體裁,其實是大可以隨便的。有破綻也不妨。做作的寫信和日記,恐怕也還不免有破綻,而一有破綻,便破滅到不可收拾了。與其防破綻,不如忘破綻。(魯迅)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於延長了人的生命。(魯迅)

賞析:我們一定要抓緊一切時間,干出一番事業,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成就!!!
(希望能夠幫上你啊!)

Ⅸ 解析魯迅《自嘲〉詩

自 嘲①

運交華蓋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灑泛中流③。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④。
躲進小樓成一統⑤,管他冬夏與春秋⑥。

注釋:
① 《魯迅日記》1932年10月12日: 「午後為柳亞子書一條幅,雲: 『運交華蓋欲何求……。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偷得半聯,凄成一律以請』雲雲。」按,十月五日郁達夫在聚豐園宴請其兄郁華,請魯迅作陪。閑人,(《三閑集·序言》里說:「我將編《中國小說史略》時所集的材料,印為《小說舊聞鈔》,以省青年的檢查之力,而成仿吾以無產階級之名,指為『有閑』。而且『有閑』還至於有三個……」,所以把雜文集名為《三閑集》,又自稱「閑人」。打油是自己謙稱是打油詩。偷得半聯,有三種說法:一、郭沫若同志認為即借用錢季重的「飯飽甘為孺子牛」,不是半聯而是半句,見注④。二、借用南社詩人完姚鵷雛(錫鉤)的詩句「舊帽遮顏過鬧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魯迅赴宴,郁達夫開玩笑道:「你這些天來辛苦了吧?」魯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橫眉」一聯回答他。達夫打趣道: 「看來你的『華蓋運』還是 漢有脫?」魯迅說:「噯,給你這樣一說,我又得了半聯,可以湊成一首小詩了。」所謂偷得半聯就指第一句(《<偷得半聯>別解》, 《人民日報》1962年2月22日)。按,一說是借半句而非半聯;二說,檢《南社詩集》沒有找到這句詩;三說較合。日記所載詩中「破」作「舊」, 「漏」作「破」。後來魯迅為日本杉本勇乘寫扇面時也曾與這首詩,詩中『對」作「看」。
② 華蓋:魯迅《華蓋集·題記》:「我平生沒有學過算命,不過聽老年人說,人是有時要交『華蓋運』的。……這運,在和尚是好運:頂有華蓋,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華蓋在上,就要給罩住了,只好碰釘子。」華蓋,象花那樣蓋在頭上的雲氣。《古今注》:「華蓋,黃帝所作也;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常有五色雲氣,金枝玉葉,止於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華蓋也。」這是指黃帝仿雲氣作的車蓋。
③ 漏船句:《吳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晉書·畢卓傳》中畢卓說:「得酒滿數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④ 孺子牛:郭沫若同志在《孺子牛的質變》里,提到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一引錢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飯飽甘為孺子牛。」指出「但這一典故,一落到魯迅的手裡,卻完全變了質。在這里,真正是腐朽出神奇了。」(1962年1月16日《人民日報》)《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齊景公愛他的孩子,自己裝作牛,口裡銜著繩子,讓孩子騎著。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齒。
⑤ 成一統:這是說,我躲進小樓,有個一統的小天下。
⑥ 管他冬夏與春秋:即不管外面的氣候有怎樣變化。魯迅在白色恐怖下經常遭受壓迫,所以比做交華蓋運,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頭」。為了避免反動派的追蹤迫害,在過鬧市時,用破帽遮住了容顏。就是這樣,處境還是非常危險,象漏水的船載著酒在水流中浮著,一不小心就會沉沒。處在這樣危險的環境里,魯迅採取的卻是決不妥協的堅強的戰斗態度。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里說:「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凶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毛主席對這種精神給予極高的評價。魯迅處在反動派的迫害下,經常在躲避,所以「躲進小樓」是寫實,但又不限於寫實。當時反動派丟掉東北大片土地,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國民政府躲避敵人威
脅.遷都洛陽,一直到這年12月才遷回南京。作者寫這詩時還沒遷回,所以諷刺它只知躲避,不管祖國已經陷在怎樣危亡的境地里。

這首詩,「橫眉」兩句成為傳誦的名言,「橫眉」、「俯首」形象地寫出了革命戰士對待敵人和對待人民兩種絕然不同的態度。這兩句不僅意義深長而且形象鮮明。郭沫若同志在《魯迅詩稿序》里贊美這一聯道:「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後啟來者。」「千夫指」的出處,本於《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這里的「千人」即「千夫」,是指群眾。但魯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說:「今幸無事,可釋遠念。然而三告投杼,賢母生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來日如何耳。」魯迅在這里給予新義,這個「千夫」不指群眾,指敵人,指各式各樣的敵人。這同《無題》「一枝清采采湘靈」里的「無奈終輸蕭艾密」一樣,「蕭艾密」指敵的眾多,跟「千夫」的指敵人的多一致。因此,冷對「千夫指」,不是冷對群眾所指責的獨夫,是冷對眾多敵人的指點,毛主席說「『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是極正確的。
關於《自嘲》,在解釋上還有一些分歧,可以討論一下。
對題目《自嘲》的解釋:一是說:「至於魯迅所題『自嘲』二字,只不過是一種曲筆,實際上,魯迅先生是無需乎自嘲的。」既然無需自嘲,那末為什麼要「自嘲」?說曲筆是不是說沒有「自嘲」的意味?問題還不清楚。二是說:「本詩名為自嘲,實則是對敵人的諷嘲。」那末是嘲敵而不是自嘲。要是真的沒有自嘲,那何必題《自嘲》呢?三、「自嘲就是自我戲嘲。魯迅戲嘲自己的什麼呢?戲嘲自己的遭遇,戲嘲自己的境況,也即戲嘲敵人對自己的種種迫害。」「它是自嘲,每句詩戲嘲的對象,始終都是自己。」戲嘲自己就是戲嘲敵人嗎?每句詩都是戲嘲自己,難道「橫眉冷對千夫指」兩句,也是戲嘲自己嗎?
那末「自嘲」應該怎樣解釋呢?「自嘲」這樣的題目是有它的來源的。《文選》里有一類叫「設論」,收了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班固《答賓戲》,這三篇題目里就有嘲和戲,第一篇《答客難》就是解嘲。這三篇都是解釋客人的嘲笑自己,不是「自嘲」,同「自嘲」不同。但《漢書·東方朔傳》里說:「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是東方朔假設一位客人來嘲自己,並不是真有客人在嘲戲自己,還是自己在嘲戲自己,再由自己來解答。揚雄的《解嘲》、班固的《答賓戲》,直到韓愈的《進學解》都一樣,都是自己假設一個人來嘲自己,實際上是自己嘲自己,再由自己來解答。所以《文選》上稱東方朔等三篇為「設論」,說明這位嘲自己的客人是作者假設的,即作者的自嘲。這類文章都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嘲己,一部分是解答,實際上是自嘲自解,不過形式上作客嘲自解而己。
魯迅的《自嘲》就是從這種「解嘲」的文章中變化來的,去掉它的形式上的客嘲自解,採取它實際上的自嘲自解,而稱為「自嘲」。過去的「解嘲」,實際上分自嘲自解兩部分,魯迅的「自嘲」也分自嘲自解兩部分。過去的「解嘲」,先假設客人向自己提出問題嘲戲自己,魯迅的《自嘲》也先提出問題來嘲戲自己,如「運交華蓋欲何求」,實際是提問句,交了華蓋運還要求得什麼呢?過去「解嘲」的文章都有嘲戲自己的話,象東方朔說的「唇腐齒落」,揚雄說的「官之拓落」,班固說的「紆體衡門」,韓愈說的「跋前止疐後,動輒得咎」,「頭童齒豁,競死何裨」。魯迅也有類似的「自嘲」,如「未敢翻身已碰頭」,跟「紆體衡門」的怕碰頭,和「跋前疐後,動輒得咎」相近;「破帽遮顏」寫自己的形容,同「唇腐齒落」、「頭童齒豁」寫自己形容的也屬一類。這是寫自嘲的部分。
過去的「解嘲」寫到「解嘲」這部分往往自占身分,如東方朔說的「計同范蠡,忠合子胥」,揚雄說的「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自比風凰,班固說的「和氏之壁」, 「曠千載而流光也」。魯迅也有解嘲的話,即「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它的深刻的意義,已經由毛主席闡發無余,自然遠遠超越前人。因此《自嘲》有自嘲的部分,並不象上面引的解釋認為「自嘲」是曲筆,是「對敵人的諷嘲」。說自己交華蓋運,未敢翻身,破帽遮顏,怎麼是「曲筆」,怎麼是嘲諷敵人呢?難道說交華蓋運就不是交華蓋運嗎?說交華蓋運又怎麼嘲諷敵人呢?《自嘲》又有自解部分,也不是每句都是自嘲。
當然,魯迅的《自嘲》同前人的「解嘲」,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大不同。前人是客嘲自解,魯迅只稱「自嘲」,這是命題的不同。前人借客嘲以鳴不平,借自解以占身分,主要是自我解嘲,對自己的不平不敢觸及封建統治者,還有美化封建統治者的作用。魯迅的《自嘲》,是革命的詩篇,是敢於刺向國民黨反動派,是表明了他對敵人的藐視,表明了為革命事業戰斗到底的決心。那末用前人的「解嘲」來比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正說明魯迅在創作上的發展,正象魯迅的《我的失戀》有所繼承而又有發展那樣。指出這點,有利於我們對《自嘲》這個題目的理解,使它更符合於詩的實際。
其次是最後一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的解釋。一說「最後兩句是諷刺當時那些只顧自己舒適自在,不過問政治的人」。二說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時遷都洛陽,直到12月才遷回南京,作者寫這詩時還沒有遷回。三說「『躲進小樓』再一次表達了魯迅一貫主張的『壕塹戰』的思想。『小樓』是掩體的工事,是前線的戰壕。躲進小樓,乘機出擊,是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打擊敵人,消滅敵人。」四說「『成一統』意思是自成一統,與蔣家王朝針鋒相對。『小樓』雖小,但作為對敵斗爭的一個前哨陣地,是與無產階級整個革命斗爭聯在一起的。」
再看前人寫的「解嘲」,在後一部分是怎麼說的。東方朔說的是「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揚雄說的是「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班固說的是「慎修所志,守爾天符」。都是講自己安於寂寞,有以自守,不是諷刺別人的。一說諷刺不過問政治的人,是不恰當的。要諷刺的主要是敵人,對不過問政治的人是教育問題,不是諷刺他們。魯迅講的「躲進小樓」同前人的「廓然獨居」,安於寂寞,在形式上也有相近處,當然兩者的精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退守,後者是戰斗。
「躲進小樓」怎麼戰斗呢?是不是以小樓為壕塹作壕塹戰呢?我們只知道當敵人攻進城市作街道戰時,才躲在小樓里,以小樓為掩蔽襲擊敵人。魯迅反文化「圍剿」而戰,怎麼以小樓作壕塹呢?反文化「圍剿」而戰,一定要利用報刊作為戰斗陣地,向敵人進攻,離開了報刊這個戰斗陣地,即使躲進小樓,又怎麼去攻擊敵人呢?魯迅的壕塹戰,是他寫戰斗的雜文時用各種筆名.來迷惑敵人,是他寫戰斗的雜文時用各種巧妙的藝術手法來蒙蔽敵人的眼睛,是這樣來掩蔽自已,進攻敵人,而不是「躲進小樓」來保存自己,打擊敵人。三說恐怕不符合實際。四說認為「躲進小樓」是堅守陣地,「成一統」是與無產階級整個革命斗爭聯在一起。但原句是說「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即躲在小樓里成為一統天下,並不是以小樓為據點,再同革命根據地聯系起來,才成為一統天下的。正因躲進小樓成為一統天下,才和「管他冬夏與春秋」相應,外界的政治氣候不論怎樣,管他呢!即不管的意思。倘以小樓為據點與無產階級整個革命斗爭聯在一起,那就得密切注意外界的政治氣候,怎麼可以不管呢?所以四說不免求之過深。
那末這兩句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魯迅處在反動派的迫害下,經常在躲避,所以躲進小樓成為我的一統天下,管他外界的政治氣候有什麼變化,這是「自嘲」,但又不限於自嘲,也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國已經陷在怎樣危亡的境地。這兩句,既是「自嘲」,又是借「自嘲」來猛烈攻擊敵人,刺中敵人要害的一擊,這才顯出「自嘲」是革命的戰斗。這兩句跟「橫眉冷對」一聯作了有力的配合。

Ⅹ 魯迅作品賞析

別諸弟三首——庚子二月
(1900年)

謀生無奈日賓士,有弟偏教各別離。
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

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①

從來一別又經年,萬里長風送客船。
我有一言應記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①斷腸花:《廣群芳譜》卷三十六秋海棠,引《采蘭雜志》:「昔有婦人懷人不見,恆灑淚於北牆之下。後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綠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即今秋海棠也。」

蓮蓬人
(1900年)
芰裳荇帶處仙鄉①,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瀼瀼。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凈植②,莫隨殘葉墮寒塘。

①芰裳: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荷花)以為裳。」荇帶:杜甫《曲江對雨》:「水荇牽風翠帶長。」
②濂溪,即宋朝周敦頤,作有《愛蓮說》。

庚子送灶即事
(1901年)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①

①《後漢書》卷62《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以)後,暴至巨富…… 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園主人韻①
(1901年)
鳥啼鈴語夢常縈,閑立花陰盼嫩晴。
怵目飛紅隨蝶舞,開心茸碧繞階生。
天於絕代偏多妒,時至將離倍有情②。
最是令人愁不解,四檐疏雨送秋聲。

劇憐常逐柳綿飄,金屋何時貯阿嬌?
微雨欲來勤插棘,薰風有意不鳴條③。
莫教夕照催長笛,且踏春陽過板橋。
只恐新秋歸塞雁,蘭[舟+繁體雙]載酒櫓輕搖。

細雨輕寒二月時,不緣紅豆始相思。
墮裀印屐增惆悵④,插竹編籬好護持。
慰我素心香襲袖,撩人藍尾酒盈卮⑤。
奈何無賴春風至,深院荼蘼〔艹縻〕已滿枝。

繁英繞甸競呈妍,葉底閑看蛺蝶眠。
室外獨留滋卉地,年來幸得養花天。
文禽共惜春將去,秀野欣逢紅欲然。
戲仿唐宮護佳種,金鈴輕綰赤闌邊⑥。

①藏春園主人即林步青,他的原詩發表於當時的《海上文社日報》。
②將離:指芍葯。《古今注》:「牛亨問曰:『將離相別,贈以芍葯,何也?』答:『芍葯一名可離,故相別以為贈。』」
③熏風:《呂氏春秋·有始》:「東南曰熏風。」
④墮裀印屐:《南史·范縝傳》:「子良問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縝答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墮,自有拂簾幌墜於茵席之上,自有關籬牆落於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
⑤藍尾酒:《仇池筆記》引蘇鶚雲:「以酒巡匝為婪尾,一作藍尾。侯白《酒律》謂:『酒巡匝到末坐者,連飲三杯,為婪尾酒。』」
⑥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寧王)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系於花梢之上。每有烏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

題《吶喊》
(1933年)
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
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

自題小像
(1903年)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①,我以我血薦軒轅。

許壽裳《懷舊》:「1903年他(魯迅)二十三歲,在東京有一首《自題小像》贈我。」魯迅於1903年重寫時題:「二十一歲時作,五十一歲時寫之,時辛未二月十六日也。」
①寒星: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魯迅日記》1933年3月2日:「山縣氏索小說並題詩,於夜寫二冊贈之。」山縣氏即山縣初男。

慣於長夜過春時
(1931年)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首詩見於《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紀念》,為悼念「左聯」五烈士而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