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中西方繪畫藝術比較賞析

中西方繪畫藝術比較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3 07:24:51

A. 求《中西方繪畫藝術作品比較賞析》的論文啊、要求:中西方各選一份作品進行比較賞析

朋友,有西方的繪畫論文嗎?我這里也要用

B. 中國繪畫與西方油畫的比較與分析

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首先從透視上來講,中國繪畫是散點透視西方繪畫,是內焦點透視。容中國繪畫,不重視光影的表現,西方繪畫重視光影的表現,重視體積空間的表現。其次就是材料完全不同,中國畫用的是宣紙加水墨,還有國畫顏料,油畫用的是油畫顏料,畫布還有調色油。國畫保存的時間較短,不易保存油畫保存的時間很長,而且色彩艷麗。中國畫更注重表現意向,而西方繪畫更注重表現真實。

C. 中西方繪畫的差異

中西方美術的最主要差異就在於透視,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在透視上將焦點(一點)透視與散點(多點)透視結合;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特點。
繪畫風格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同時整個社會所形成的文化底蘊也同時反哺給了繪畫。舉例來說,從建築上來說,人文,天氣和建築材料以及建築工藝都對其有很大的影響,同樣是巴洛克風格,每個地方都有些細微的變化。
西方人文在文藝復興時期,思想波瀾起伏,海納百川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功不在風格多少,而在於這一風氣帶動了人們的思想,不段的創新;反觀中國古代,由於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迫使人們在一定框架中,不對君王,只對青山綠水,千年時間造就了中國畫的輝煌,但也限制了中國繪畫新時代的發展。當然在明清兩代發展起來的工筆繪畫,在一定意義上也偏重了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工筆建築要稍少一些)。
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整個當時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D. 中西方繪畫藝術語言的對比

差異: 色彩的強調程度不同;西方畫風more abstract

E. 簡述中西繪畫藝術的差異及其特徵

有個說法

說東方人是線性的唯美思維方式

西方是三維專空間的立體思維方式.

我不能說這個屬說法對還是錯.至少在繪畫張有這

個趨勢.

據說,當年郎士寧 給乾隆皇帝畫了一張肖像.乾

隆皇帝說,"你畫的很象,但是不美!"後來郎士寧

也改革了自己的繪畫方法,把西方的優點融入中

國畫的形式里.這個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覺得乾隆的這一句話就概括出了中西方

美術風格的特點.

這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F. 中西方繪畫比較,詳細

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是各有自己文化體系和成熟技法的兩大畫種。其不同特點,傅抱石曾在《中國繪畫之精神》中概括出八個方面,其中最主要之點即:西洋畫是寫實的,中國畫是寫意的;畫洋畫是動的、熱的,中國畫是靜的、冷的;西洋畫是科學的,中國畫是哲學的、文學的;西洋畫是說明的,中國畫是含蓄的;西洋畫是客觀的,中國畫是主觀的。這些差異,歸根結底就是文化體系的差異,既不能歸咎於畫家個人的思想風格,更不能視為只是材料、技法的不同。中國畫與西方繪聲繪色畫不僅都有各自的文化體系,而且都是各自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和具體體現。技法可以互相借鑒,體系就很難超越了。

關於東西方的文化體系,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曾經指出:「有史以來,人類逐步形成了四個大的文化圈,即古希臘、羅馬到近代歐美的文化圈;古希伯來到伊斯蘭國家的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中國文化圈。第一個文化圈構成了西方文化體系,第二、三、四個文化圈構成了東方大文化體系「。中國則是東方文化體系的突出代表。這兩種文化體系來源於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哲學系統,而且從古至今都有各自的傳承關系,就如同兩個連綿不斷的鏈條,各自環環相扣、生生不息。由此而形成的中西方文化藝術,必然具有各自的獨特性,而惟有其獨特性才有價值。這種獨特性雖不應、也不能互相取代,但卻完全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勾通。在世界藝術的百花園中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又是互相勾通、取長補短,是今後中西方繪聲繪色畫在藝術發展的長河中各創高峰、共造輝煌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

一、西方文化體系和西方繪畫的特點

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和哲學傳統,總的講,是以人與自然的對立,即天人相分的觀念為特徵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不是神臨自然、宗教的權力至高無上,就是人駕馭自然、征服自然。兩者的內容雖然不同,但卻同樣是天人對立,天人相分。在古希臘的人文思想中,人生的最終目標就是認識自然、征服自然從而獲得人生的幸福。從這個心理基礎出發,西方自伽利略以來四百年中,自然科學走的是一條分析的道路,對客觀物質世界總是一分為二,越分越細,原子、中子、介子、質子、微粒子等等,現在已經分到層子(誇克)。可以說西方人看了中國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有話不直說,到處做比喻,累不累,甚至認為東方人的謙虛客套是虛偽、口是心非。可以說這是東西方人思想性格的差異,也是審美習慣的差異。
西方繪畫藝術概括的講有兩大派:

一是寫實派或稱具象派,認識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純客觀的,始終貫穿著以科學精神為基礎。畫家觀察研究自然的主法主要是對景寫生,要求對象、光源、環境、視點四固定,即創作時對客觀景物的位置、視點只能選擇,而絕不能在畫面上隨便移動,以求嚴格按照物理、光學原理、科學准確的再現三維空間的客觀世界,並把運用和體現透視、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確程度當做衡量藝術質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畫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體和光影上面,不允許增加任何個人的意念和想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可心藉助望遠鏡離開地球看宏觀世界,也可以使用顯微鏡看微觀世界。所以隨之又出現了表現X光、紅外光譜、光速、激光照明效果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內容和畫派,意在進一步從畫面上體現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

二是抽象派。西方藝術貫走極端,藝術家們在對具象寫實感到厭倦以後,從印象派開始,僅在十、古十年內,有些人就說從具象這個極端急劇地轉到抽象的別一極端。抽象派與嚴格地再現客觀物象的寫實派正好相反,創作方法是,使自然特象變形,追求抽象的裝飾趣和視覺效果,或用光色和幾何形態的抽象組合形式表現個人主觀的思想體驗甚至是潛意識、下意識及種種穩秘的心理。隨著誇張變形的創作方法越來越走向極端,有人甚至乾脆丟掉畫筆搞起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某些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前衛」,實際是遠離現實、逆反一切傳統文化、道德觀念,越來越趨向病態的自我表現,給正常的藝術發展造成重大幹擾、破壞。也必然難以引起觀者的共鳴,無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二、中國文化體系和中國繪畫的特點

中國文化的基本思維模式是綜合的、強調普遍聯系的「天人合一」。認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合諧統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宇宙的根本與人的心性息息相通。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典型的中國古典哲學儒、道、佛思想的主要基調。基於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繫上,特別強調順應自然,個人的小我必須融入民族的大我,要求「無我」、「忘我」,溫、良、恭、儉、讓、遵循至中、至正、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孔子還強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讓人處處誠惶誠、徹底放棄自己獨立的個性。東西方這種思維模式的差異,不僅直接影響人的政治態度、處事原則,而且還必然導致繪畫審美的差異。
中國繪畫藝術是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是在中華民族樸素哲學儒、道、佛「天人合一」觀念綜合作用下孕育出來的。「天人合一」反映在繪畫上就是認為人與自然、精神和物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立統一。所以藝術的最高層次不是站在客觀之處去把握它的特點規律,而是盡可能融入客體之內去理解、體會,使主、客體融合統一、物我兩忘。因此,這就決定了中國畫歷來不以再現自然、悅人眼目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為畫家修養、個性、情緒的載體。所以中國畫家對客觀世界的觀察並不僅都當做是有生命的,而且還賦予人格的魅力,使人情、物情相融。如對花烏蟲魚,是通過把握其神態特徵、生機意蘊,讓人們與之產生喜怒誤用樂的情感共鳴;天地山河,本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說無生命卻有生命,有人比擬:「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人物,則更是重在表現其心靈和情懷。

此外,中國畫也講誇張、變形,並不要求過細的、逼真的刻畫。對畫面的處理,可以誇張取捨由人,以想像的真實替代視覺的真實,墨色的濃淡虛實,也可物理服從畫理,絕不刻意探求光影、色相的再現。但這種誇張變形是建立在寫實基礎上的,既要大膽、又要適度,它的造形特點是與物象若即叵離、似與不似之間,絕對不能隨意扭曲。總之,中國畫既不是具象的,也不同抽象的,而是「意象」的,「意」是主體情思,「象」是客觀對象。「意象」即客觀形態特徵和主觀精神、情趣的和諧統一,也即藝術上的情景交融和哲學上的天人合一。中國繪畫理論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哲學上有天人合一思想,而且一直建立在對立統一的唯物辯證觀點之中,中國畫的「意象」本身,既有抽象的基因也有具象的基因,但是不走極端。正如中國的詩詞,既要有生動的形象,又要有含蓄的手法,絕對的抽象或直白不能成為藝術。中國畫的「意象」造型就是詩詞的形象生動和手法含蓄在繪畫上的具體運用。因此,中國畫絕對不存在如西方繪畫那樣只瓜映純客觀或純主觀作品的土壤,絕對寫實或絕對抽象的作品在中國雖也可略。

G. 比較中西藝術的繪畫不同特色包括畫家時代代表作及藝術特色

中西繪畫創作的觀念和思維特徵的區別 :

山水一直作為純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徵存在於中國文人藝術家的生活中。古人認為,自然山水在空間形態上豐富多彩、千變萬化,在時間狀態上也是無比生動千姿百態的。從山石、樹木、水澤、雲草中尋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託心靈、情感,正是中國古代藝術家創作山水畫本源的真實意圖。對於山水畫創作來說,中國山水畫的空間特徵,更接近於一種時空的轉換,畫家不僅考慮的是看見了什麼,更關心人自身內心的變化過程,想到什麼。用生命的狀態表達對象。由於沒有象西方繪畫中光影、質感、透視的約束,中國山水畫更多地依靠虛實、遮擋以及不規范的大小比例關系來暗示行雲、流水、山石、樹木的空間,而使得對自然的表現更加肆意、主觀、淋漓盡致。所謂「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於玄境,意飄飄於白雲,忘情勿我之表,縱志於有無之間。」一幅畫可以從山前到山後,從山頂到山腳,一幅長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陰晴、雨雪。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它有明暗、有表情、有靈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賞者與之一起喜怒哀樂。這種神奇這種中國哲學文化所獨特的眼光和心靈,你是無法在西方風景繪畫中看到的簡單的說:
西方繪畫中注重焦點透視,突出主體,引人注目,比如描繪《耶穌受難》。西方人比較強調個體,簡單的例子:西方人家裡的小孩享有和大人一樣的人格尊嚴權,中國的小孩就是「小P孩啥也不懂」。
中國則注重整體,博大,在古近代繪畫中很多使用散點透視,比如《清明上河圖》,散點透視可以展現很廣闊的空間,突出大場面。當然近現代中國繪畫吸取了很多西方繪畫的精髓,西方也同樣,現在各種透視都只是為了表達內容不同而選擇使用了。

詳細點就需要到網路網頁上查資料了,如:
三、焦點透視與散點透視 焦點、散點透視是中西畫家繪畫時對空間的不同理解。焦點透視,就象照相機,焦距對準的地方清楚,集中之外的模糊,從而表現出距離。從物理學的原理出發,用固定的視點表現同一個空間。這種透視只有一個固定的視點、視向和視域,作畫取景也只限於在這個視點、視向所決定的視域內。 而散點透視是指中國畫的構成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時間和空間相結的一種表現方法。早在魏晉時期的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以及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都是通過環境式的景物銜接起來,讓空間連續和時間流動結合起來。 中國早期的山水畫理論家宗柄就說過,畫山水「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標鎮阜,劃浸流」。其後荊浩提出畫山水要「搜妙創真」,都表現出用散點透視表現出自然美。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畫的「三遠論」:「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每遠每異,所謂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三遠法給畫家經營位置以廣闊天地。畫家可以在一幅畫上綜合交錯地使用三遠法安排形象,在長卷中更能使景物有起有伏,有隱有顯,有開有合,將散點透視和藝術表現效果結合在一起。 散點透視給畫面帶來了整體上的音樂節奏感與和諧感。 中國繪畫從有限中見到無限,再從無限中回歸有限,如此迴旋經復,節奏鮮明。西方繪畫則以有限見到無限,並一往而不復返。如中國東晉時代顧愷之的《洛神賦圖》與十七世紀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拉斯梅尼娜斯》(即《宮廷女官們》)兩幅都是人物畫,而《洛神賦圖》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子,使靜止的畫面,隨生活與情勢而流動,富有時間感。《拉斯梅尼娜斯》則在單一的視點和靜止的畫面中,在縱向上塑造出變化豐富的空間。在構圖上中國畫利用散點透視表現物象內在聯繫上脈通氣貫;在位置經營上環環相扣,節節相連,從內外兩個方面形成一種起伏而又連貫的情感節。如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結構上有序曲、高潮(虹橋部分)、尾聲,形成鮮明的情感節奏,突破時空的局限,同一時間里展現不同環境。在西方現代派畫家向傳統的西方焦點透視發起了攻擊,但也無法否認西方焦點透視的根深傳統,在現代派那裡也無法否認這種實質,如西方現代派的照相寫實主義,仍然可看到傳統焦點透視學在形象上的完美體現。
其餘的可以再查。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形體:西方繪畫是用點,線,面等;也用形體和明暗,色彩結合的方式刻畫,(比如油畫) 而中國繪畫的形體,是講求以線造型,(如工筆)寫意畫也講求以線造型,但更強調筆墨感.
明暗:西方繪畫強調光影感,但中國繪畫幾乎不表現光,只表現物體本身的陰陽向背.
色彩:西方繪畫注重固有色與環境色結合的方式,(可參照水粉作品看看).中國繪畫工筆作品拋棄對光源和環境的影響,只表現對物體本身的色彩.寫意作品則追求」色不蓋墨,墨不蓋色」的法則.
空間:西方繪畫對空間的刻畫是用焦點透視,成角透視,空氣透視等等.中國繪畫則用散點構圖和意象空間.散點構圖是沒有定點,而是可以多視點觀看.(如千里江山圖),意象空間就是留白的方式(如齊白石的蝦,就從不畫水)
材質和肌理:西方繪畫則用筆觸來表達作品的質感和肌理效果.中國繪畫則利用毛筆皴擦點染功能和生宣紙滲透性強的特點來表現.

中西方繪畫藝術的比較

中西方繪畫在色彩運用和對色彩的感受上顯然有所不同。中國傳統的繪畫是以墨調色,與西方繪畫以油色烘染出的立體感、明暗透視等有巨大差異,在厚與薄、深與淺、淡與濃等多組矛盾中求得視覺性效果。中國古代畫論中認為,墨具有五色:焦濃、重、淡、清等;墨色之中又分為六彩:黑、白、干、濕、濃、淡。中國傳統繪畫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干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辨,是無凹凸遠近。中國的繪畫藝術以直覺的方式來感覺色彩的萬千變化,而西方繪畫藝術,整體上則是傾向於光學意義上的,更加富於幾何精神和理性的思考。

中國畫和西洋畫不一樣,可能這是一個很大的特點。西洋畫是表象的,非常寫實的,對,更多。中國畫是寫意的,這個寫意可不是大概其,是寫的意象,寫的是理想,寫的是畫境、意境。所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中國畫不光要畫得好,光是技術好不行,你還得有文化。涉及到詩、書、畫、印各方面的修養.

中國傳統的美學觀念一直延續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實、返璞歸真為美,這個中國畫里表現得非常突出。另外中國人的禪學思想比較發達,形和意之間的關系不是弄得很實實在在的。一開始雖然是從寫實、描繪人物出發,但是漸漸地融進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念、美學觀念,和形意之間辨證的這種思維方式,是。所以在中國從色彩、構圖、黑白、線條,各個方面都表達了這種獨特的哲學觀念和思維觀念,乃至人生的倫理觀念。而且中國人歷來有一種運動的畫面感,這就是中國人天然地有電影的思維、運動的視覺形象,所以中國畫里散點透視。你一看它是運動著的,看著山水是活的。

中國畫意象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同一,強調的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主張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觀情志外象化,客觀之象情趣化,可謂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當然,中國畫也要面對客觀物象,但這些物象經與審美主體交融後,也就蛻變成一種精神狀態的物化方式,絕不再拘泥於客觀真實的度量標准。對於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無意刻意去知,於是,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而善散點構成;不講三度空間,而求二度變化;不講塊面刻畫,而取輪廓勾勒;不講物理重心,而重主觀感受。它掙脫物理形象而獲得提煉,變成一種具有主觀意象的精神軌跡,發揮著遠遠超出客體形體本身的精神效應。中國畫的意象特性有著強烈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它的藝術追求也是另闢蹊徑,既表現客觀,還強調主觀。作畫時,要意在筆先,胸有成竹,筆簡而意工,象約而境奇,不僅求之於象內、境內,更著眼於象外、境外。中國畫重神輕形、重意輕象,要求神形兼備、意廣象圓、情景交融。追求筆有盡而意無窮,象有限而意無邊。總之,所有這些都是中國畫意象特性的豐富內涵。幾千年來,中國畫瑰麗多彩、綿延相繼,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今天,也仍顯奪目光彩,這是與中國畫意象特性的審美觀分不開的。

西方繪畫藝術概括地講有兩大派,一是寫實派或稱具象派,認識和把握自然的方式是純客觀的,始終貫穿著以科學精神為基礎,畫家觀察研究自然的方法主要是對景寫生。要求對象、光源、環境、視點四固定,即創作時對客觀景物的位置、視點只能選擇,而絕不能在畫面上隨便移動,以求嚴格按照物理、光學原理,科學准確地再現三維空間的客觀世界,並把運用和體現透視、解剖、光彩原理的准確程度當作衡量藝術質量的重要尺度。所以,畫家的功夫都用在眼睛所能看到的物體和光影上,不允許增加任何個人的意念和想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表現X光、紅外光譜、光速、激光照明效果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內容和畫派,意在進一步從畫面上體現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二是抽象派。西方藝術貫走極端,藝術家們在對具象寫實感到厭倦以後,從印象派開始,僅在數十年內,有些人就從具象這個極端急劇轉到抽象——另一個極端。抽象派與嚴格地再現客觀物象的寫實派正好相反,創作方法是使自然物象變形,追求抽象的裝飾性和視覺效果,或用光色和幾何形態的抽象組合形式表現個人主觀的思想體驗,甚至是潛意識、下意識,以及種種隱秘的心理。隨著誇張變形的創作方法越來越走向極端,有些人甚至乾脆丟掉畫筆搞起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某些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前衛,實際是遠離現實,逆反一切傳統文化、道德觀念,越來越趨向病態的自我表現,給正常的藝術發展造成重大幹擾和破壞,也必然難以引起觀者的共鳴,無法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

繪畫展現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如同把人帶向一片寬闊的用鮮花與綠色織綉出來的原野。在一幅幅畫中,各色線條像天籟的旋律,像隱身人的樂舞,更像無形春風,將生命的色彩翻飛,使之高蹈清揚,如音樂的節奏和詩歌的韻律。在繪畫的創造上,中國傳統一向推崇的是那些不以繪畫為專門職業,但擅於繪畫的文化人,被稱為文人畫家的畫家,首先應該是一個在文化上有修養的人,同時又具有繪畫技能,所以,繪畫藝術的最高價值正是隱藏在藝術家無功利的動機之中。繪畫本來就是一種源自心靈的感動,這種感動支配了形象的生成,使得畫面上的色彩、線條、肌理、結構、空間相互共鳴,與畫家的心靈共鳴,繼而與觀者的心靈共鳴。於是,便產生了一種被中國先哲概括為「天人合一」的繪畫——純粹的繪畫。一個人開始動筆作畫總有某種原因,對周圍的事物表明態度、狀物或者抒情,在特定的空間里寫出自己目光之所見,在畫面上留下物象的身影,甚至也可能就是一種無意識的摹仿,在筆墨的揮灑和折轉間,反照和疊變著通向人生的玄思,通向自然萬物的情懷。狀態出神、聯想自由,入神處都在意識的邊緣進行,線與面的旋律動向不易料測,時有驚喜的跳躍,皆合心律,最終獲得如有神助,不期而遇的回響,成為一個個色彩篇章生命的凝定,沖擊著每一位欣賞者的心靈。
中國畫往往只是寥寥數筆,但是從這幅畫面上你能讀到的東西,那可是太多了。所以就像剛才於教授說的,在中國繪畫當中,我們指的是真正的中國繪畫,有中國文化神韻的中國繪畫,你真的可以讀出所有東方文化藝術的精要。

希望可以幫到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