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慈禧的名言
1. 「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句名言真的是慈禧太後說的嗎
這句話並不是慈禧太後說的,而是清朝的一個大臣說的,這個大臣就是剛毅。剛毅是滿族人,當時因為審了一個非常有名的案子而得到了慈禧太後的賞識,之後就給他升了官,不過剛毅實際上沒有讀過幾年書,所以文化程度其實很低,但即使這樣他也出了一本書,裡面記載的都是他在朝為官的一些心得。
據歷史記載,大學士剛毅曾經說過,寧肯將自己的所有財產贈給親朋好友,也不願意分給家裡奴才半分錢,其實他當初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已經不能夠知道,但是應該也是經歷或者看到什麼事情才說出的感悟,雖然這句話被後世稱為名言,但是剛毅這樣的貪官說出的名言,我們最好不要相信。
2. 慈禧遺臭萬年,但是她寫過的什麼詩,倒是很出名,人人都會念
慈禧太後寫過的詩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其中,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廣為流傳,成為了千古傳頌的佳句。
慈禧太後一開始是在選秀中與咸豐帝相識的,慈禧太後姣好的面容與嫻靜的氣質一下子吸引了咸豐帝的視線。從此,慈禧太後獨得恩寵,並且順利地為咸豐帝生下了一個兒子,慈禧太後也母憑子貴成為了皇太後。
雖然慈禧太後為了掌握政權作惡多端,但她是一個孝順的人。
在慈禧太後母親六十大壽的時候,慈禧太後本來要親自前去祝壽,但是朝中的大事讓她脫不開身,於是她寫下「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並派下人送給母親作為賀禮。
3. 對慈禧的評價
我對她的看法是 完全負面
同治年間的所謂中興,基本上是依仗漢官和少數幾回位開明的皇族人員
慈禧答本人並沒有直接給國家帶來什麼
她是對國家的發展毫無主意的
我們試想一下
國家每天都在列強的威脅之下
一個對未來沒有想法的領導人
她能怎麼做
只有把希望寄託在大臣身上
也正好是晚清三傑的努力
才給清朝帶來了短暫的所謂中興
不過,我們國家通常喜歡把功績和臟水統統歸到一個人身上
畢竟在義和團事件以後
慈禧對整個帝國的控制
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強勢
也就是說
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已經可以不遵奉朝廷的詔令了
我的結論是,慈禧的真實歷史地位,就應該像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評價一樣
她必須為中國的積弱負責
因為如果她能夠更加積極的推動政治變革的話
中國可能不會像後來那樣混亂
畢竟從統一的整體開始變革 要比從混亂中決勝出強者 損失小很多
代價也小很多
慈禧必須為她的所作所為負上責任
我們今天對她的負面評價並不為過
4. 慈禧太後 | 慈禧名言| 慈禧的徽號
慈禧
慈禧,孝欽顯皇後(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名杏貞,滿洲鑲藍旗人,後抬入鑲黃旗。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員,母富察氏。清文宗時為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清穆宗、清德宗時為皇太後。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三刻崩於中南海儀鑾殿,葬於昌瑞山南麓偏西之定陵東普陀峪,曰定東陵。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推翻新政。
慈禧的徽號:
1862年(同治元年),上徽號「慈禧」;
1872年(同治十一年),因為同治皇帝大婚,上徽號「端佑」;
1873年(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載淳親政,上徽號「康頤」;
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為遇到「天花之喜」,而兩宮太後「調護朕躬,無微不至」,「朕心實深欣感」,決定為兩宮皇太後上徽號,但二十天後同治駕崩,上徽號儀式沒能進行;
1876年(光緒二年),光緒帝即位,連同上次給兩太後各上的徽號,一共四字。慈禧的徽號由此又加上了「昭豫庄誠」;
1889年(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大婚,上徽號「壽恭」;
1889年(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親政,上徽號「欽獻」;
1894年(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後六十大壽,上徽號「崇熙」;
1908年,慈禧病逝,按照大清慣例,前面加上「孝欽」,後面加上「配天興聖顯皇後」為謚號。即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共二十五個字。
名言:
寧贈友邦,不予家奴。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http://dict.you.com/wiki/%E6%85%88%E7%A6%A7/#
5. 慈禧雖禍國殃民,卻寫了哪一千古名句,成為教導子女的正面教材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而且一件事物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這是自然界的定律。就比如令人爭論不朽的慈禧,她在晚清的時候更是賣國求榮,遭到了世人的唾罵。這樣一個禍國殃民的慈禧,但是卻寫了一句話,成為了教導子女的正面教材。
第三,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在信中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完整的版本是「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雖然讀起來她的水平和乾隆作詩的水平差不多,但是這首詩的流傳度卻要遠遠高於乾隆,尤其是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更似為後人所稱頌。
6. 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句名言真的是慈禧太後說的
應該是出自慈禧。在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寫的,當時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親筆寫了一幅書法送去。
世間爹媽情最真,
淚血融入兒女身。
殫精竭慮終為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
7. 慈禧太後做了一首詩的名字是什麼
慈禧太後目前可考的詩作為:《祝父母詩》。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內容為: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翻譯就是說,這世間真情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情最深,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才養育成人。天底下的父母每日心心念念的操心的都是孩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為孩子無私付出的愛心。
這首詩源於慈禧太後進宮後,很少有機會回娘家,直到自己做了太後,想家人時也只能找理由召他們進宮敘舊,自己還是不能隨意回去。
其生母60歲大壽之時,慈禧太後依然沒能回去,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她便賦《祝父母詩》一首,並且親自寫了下來,讓人帶了回去。
《祝父母詩》的前三句談不上精彩,但第四句卻廣為流傳,表達出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如今無人不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是出自慈禧太後的詩,更沒人會想到,一向心狠手辣、對權力的慾望無止境的她,竟還有如此柔情、多愁善感的一面。
(7)對慈禧的名言擴展閱讀:
慈禧太後一生罪惡累累,而且她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不過她畢竟是個女人,也曾為人女、人妻、人母,對於人世間的親情還是比較看重。
其雖然在治理國家上沒什麼能力,但還是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尤其是書法,現存很多慈禧太後真跡,看上去看還是有些功底,據說她雖然漢字寫的很好,卻對滿文不太熟悉。慈禧太後喜歡讀書,也喜歡吟詩作對,不過後世鮮有人對其作品有印象,除了《祝父母詩》。
8. 慈禧寫過一首詩,最後一句說了什麼,流傳至今
慈禧在母親70大壽的時候,為母親寫了一首詩,最後一句就是流傳至今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後自從奪權垂簾聽政之後,就一手把持了朝政大權,很多政務都需要親自過問,所以她實際上是很忙的。而她母親大壽這一天剛好有個外國使節前來拜訪,為了不怠慢洋人,慈禧接見了這位外國使者,但卻要錯過母親大壽的酒席,不能親自回家給老母親拜壽。因此她就讓李蓮英帶了很多禮物,拿著自己的一封信回家給老母親拜壽,在這封信里慈禧寫了一首詩給老母親:世間爹媽情最深,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傳出去之後,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仍然不時被人提起。
9. 慈禧寫詩為母親祝壽,寫得一般,其中哪一句成了經典名句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後這個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會寫詩,她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看上去就像記流水賬,但是其中的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卻一直流傳至今,可謂是人人皆知。
10. 慈禧禍國殃民,但她卻說了什麼至理名言
慈禧太後啊,他禍國殃民,但是呢,她說過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就是可憐父母心啊。慈禧太後啊,她是封建社會上為數不多的女性一個掌權者。在那個時候呢,中國封建社會主要是以狼人為主導登上政治舞台,不過呢,很多人都認為她那個是導致中國近代史落後, 最應該受到譴責的那個人。我們不妨拋開慈禧太後垂簾聽政這一件事情,我們認為呀,慈禧太後還是非常有能力的這種能力呢,她是表現在很多很多方面的。
比如呢?他支持所中塘棲鎮首付了新疆,而且鮮為人知的那是,她是有一個比較孝順的女兒之所以有人稱慈禧呀,出生在北京,是因為他的母親住在北京,東城的方家元呢,她說過的話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我覺得她說的這句話真正地成為了我們現在的至理名言,也可以讓我們想像到父母為我們的付出,這種付出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所以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我覺得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我們一定要回報自己的父母,讓自己的父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