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對最後的晚餐賞析

對最後的晚餐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3 01:34:12

Ⅰ 最後的晚餐 色彩明暗賞析

達·芬奇被認為是明暗對比法之父,尤其是他的《最後的晚餐》,在較後的回藝術中答第一次大規模地把明暗用作構圖因素。所有人物都被統攝於神秘而寧靜的光影之中。不同於卡斯塔尼奧等三位畫家,列奧納多用陰影消除了背景中應該會有的所有的細節。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義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以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Ⅱ 《最後的晚餐》賞析

《最後的晚餐》賞析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三傑」之一達芬奇(1452--1519)的代表作品。
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生在離佛羅倫薩不遠的芬奇鎮。他是皮埃羅·達·芬奇的非婚生兒子。他的生母是普通的農民。恩格斯稱芬奇「不僅是大畫家,而且也是大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他在物理學的各種不同部門中都有重要的發現」。這幅作品創作於1482--1497年第一米蘭時期,是為聖瑪麗亞德拉格拉齊耶修道院飯廳而畫的。要求既快又不加修改地畫壁畫的技術,芬奇很不適應。他試著把顏料和土混用,這就預先決定了作品的悲慘命運,(土粘不住色彩,色彩開始脫落),畫家自己已經發覺。後來修士從食堂敲廚房的門,正中畫的中央部分。這樣一來,畫的下部便遭到了破壞,牆也受到損壞,顏料層脫落得更厲害了,而廚房裡的蒸氣落到畫面上,更加速了它的破壞。後來進行的拙劣的修復工作,極大地歪曲了原作。1943年在轟炸米蘭的時候,由於落到修道院院子里的炸彈的震波,修道院的食堂被毀了。畫有《最後的晚餐》的那面牆得以保全下來。建築物於1946年修復。1954年,專家們使用最新方法,成功地復原了這幅畫。弄掉了後來畫上去的東西,顯示並加固了由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手畫上去的顏色。
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們在《最後的晚餐》的結構中,一般都是使一排人坐在桌子後面,互不相干,同一姿勢重復地出現。他們把叛徒猶大隔開,單獨安排到桌子的另一面。而達芬奇則把叛徒放到一群可愛的門徒之中,象是常常把自己隱藏到朋友圈子裡的叛變的化身。猶大陰暗的側面輪廓,在被和悅的日光照耀下的其餘人的面孔中明顯地突出出來。他緊握起裝著錢的錢包,窘怕地等等著叫他的名字。此外,這是一幅經過數學檢驗過的繪畫,以幾何學的精確性確定了構圖的中心--基督的像,該像被從窗外散射進來的光線突出出來。它的突出還由於所有配景的線條都歸向一點--他的頭部。門徒們對稱地坐在兩旁,每一邊六個人,這六個人照例都是三人一組。
畫《最後的晚餐》這幅畫的那個修道院的院長,曾因芬奇畫得太慢,來向莫羅發牢騷。修道院住持看著達芬奇一個鍾點一個鍾點地站在畫前冥思苦想覺得奇怪。他就希望畫家象園丁在花園里幹活兒似的那樣工作,從不放下畫筆。被叫到莫羅那裡進行解釋的達芬奇聰敏地回答說,由於缺少猶大頭像的模特才耽誤了它,不過他最後打算拿住持的頭來畫猶大的腦袋。這以後,住持不再打擾他了,他也很快地就完成了猶大的頭像,這個頭是「背信棄放和慘無人道的真正化身」。瓦薩里的這個故事微微揭開了偉大畫師創作方法的帷幔,令人看出一些真相。
1499年10月,法國國王路易的部隊進入米蘭。莫羅逃跑了。12月,列奧納多離開了被敵人佔領的城市。
漂泊的歲月過去了,1503--1506年芬奇又回到佛羅倫薩。在這里他創作了《蒙娜麗莎》--西歐藝術史上第一幅心理肖像畫。1516年,達芬奇離開了義大利的邊界,由自己心愛的學生麥爾奇和忠實的僕人巴蒂斯塔·維蘭尼斯陪同,跨上了迢迢征途。1517年5月,他們來到法國的皇帝官邸之一--阿姆布斯附近的克魯堡。法國的同人們隆重地迎接了這位傑出的美術家。他取得了國王首席畫師的稱號,人們效仿他的舉止穿戴、在社交場合的活動,期待著他的傑作。但是,他離開了故土,內心空虛,在自己身上再也找不到創作的力量了。
「鐵找不到用場就要生銹,水不流就會腐臭,遇到寒天還會結冰,而人的智慧若找不到用場就會凋萎。」「雖死也比疲倦強」--他曾這樣寫。死亡臨近了,1519年4月19日,他在重病中寫下遺囑,裡面規定了殉葬的宗教儀式的所有細節,並把自己的財產分給了親近的人。1519年5月2日芬奇在克魯堡死在麥爾奇的手臂上。

Ⅲ 對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賞析兩百字

《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傳說中最重要的故事,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專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寺院屬食堂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

Ⅳ 最後的晚餐表達什麼含義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以聖經中耶穌與猶大之間的沖突,來表現人類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表現特定的人文主題,高揚人文主義的時代精神。

Ⅳ 最後的晚餐的作品賞析

在這幅畫上,達·芬奇是這樣來構思這一題材的,他對稱地設計了兩邊六個門徒的形體動作: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牆的窗子里,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圍著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在《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中,桌子上有很多個小麵包,把它們按音樂的順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將近一分鍾的歌曲,曲調很悲傷。在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間,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深遠感,好像晚餐的場面就發生在這間食堂里。

(5)對最後的晚餐賞析擴展閱讀

最後的晚餐》(義大利語:Il Cenacolo or L'Ultima Cena)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由列奧納多·達·芬奇於米蘭的天主教恩寵聖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多明我會院食堂牆壁上繪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畫面中的人物,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該畫現藏於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Ⅵ 對達芬奇《最後的晚餐》賞析的參考文獻

最後的晚餐
義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該畫420X910厘米,現藏於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彷彿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系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作品。 題材取自聖經故事。猶大向官府告密,耶穌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鎮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消息,達·芬奇此作就是耶穌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畫家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耶穌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表情。此作傳達出豐富的心理內容。 達·芬奇改變了文藝復興早期對這一題材的傳統處理方式,圖中人物列為一排,以耶穌為中心,十二門徒分為四組,對稱分列兩側,形成了一個穿插變化又相互統一的整體。達·芬奇成功地運用構圖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Ⅶ 最後的晚餐的賞析(色彩、結構、背景是什麼)急!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畫在位於義大利米蘭的桑塔·瑪利亞修道院餐廳牆上的壁畫。即使是在列昂納多那個時代,人們也認為這是他最好的作品。這幅畫創作於1495年到1497年間
,可是不到20年的時間,就開始污損,根據當時的記載,它有15*29英尺大小,用蛋彩畫法塗抹在干石膏上,在主要的塗層下面,是用微紅的線條打下的結構草圖。

據說這幅畫是在米蘭的公爵盧多維克·斯夫扎而不是桑塔·瑪利亞修道院的授命下而創作的。正是在斯夫扎的朝廷工作期間,達·芬奇獲得了極高的聲譽。

畫面的主題是耶穌正在宣布他的使徒中有一個人出賣了他,聽到這里,餐桌前所有的使徒都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列昂納多正是把凝固了這一刻展現於人們面前。為了營造出逼真的生活化場面,達·芬奇以身邊的人為模特,作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包括對人的姿勢、面部表情、心理狀態的研究。畫面上每一個使徒的身份是十分引起人爭論的一個問題,但是根據畫在盧加諾特的一張復本上的題字,自左向右,分別應當是:巴塞洛繆、小詹姆斯、安德魯、猶大、彼德、約翰、托馬斯、大詹姆斯、菲利普、馬休、撒迪厄斯、西蒙。

有藝術史家認為這幅畫可以看作是聖餐的肖像學闡釋,因為耶穌正用雙手指向桌上的麵包和酒。有人說畫面上只是畫出了耶穌宣布自己被出賣的那一刻的情景而已。大多學者相信,觀察這幅巨畫得的最佳觀測點是距離地面13到15英尺高,距離畫面26到33英尺遠的地方。甚至有人說他的構圖和透視是根據音樂旋律的節奏比例設計的,不過這種觀點現在遭到了批評。

Ⅷ <<最後的晚餐>>賞析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義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現藏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最後的晚餐
義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該畫420X910厘米,現藏於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Milan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彷彿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系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作品。 題材取自聖經故事。猶大向官府告密,耶穌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耶穌鎮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消息,達·芬奇此作就是耶穌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畫家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耶穌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表情。此作傳達出豐富的心理內容。 達·芬奇改變了文藝復興早期對這一題材的傳統處理方式,圖中人物列為一排,以耶穌為中心,十二門徒分為四組,對稱分列兩側,形成了一個穿插變化又相互統一的整體。達·芬奇成功地運用構圖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最後的晚餐》壁畫取材自聖經馬太福音第26章,描繪耶穌在遭到羅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門徒共進最後一餐時預言「你們其中一人將出賣我」後,門徒們顯得困惑、哀傷與騷動,紛紛詢問耶穌:「主啊,是我嗎?」這時,唯有坐在耶穌右側(即畫面正方左邊第四位)的叛徒猶大驚慌地將身體往後傾,一手抓著出賣耶穌的酬勞、一個裝有三十塊銀幣的錢袋,臉部顯得陰暗。 根據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26:20-29; 馬可福音14:17-25; 路加福音22:14-23;約翰福音13:18-30記載最後的晚餐如下: 「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主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 這時基督正處於兩個制度及其兩大節期的分界上。他作為上帝無瑕疵的羔羊,即將獻上自己為贖罪祭,這樣就把那四千年來,預表他死的表號和儀式的制度廢除了。在同門徒吃逾越節筵席時,他設立了一個紀念他偉大犧牲的禮節來代替逾越節。猶太人全國性的節期將要永遠過去,而基督所設立的禮節要在各方各國、世世代代被他的門徒遵守。 古時逾越節的設立,原是作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之地被拯救出來的紀念。上帝曾指示;當他們年年守這節時,兒女若問起它的意義,他們就要將這段歷史重述一遍。這樣,那奇妙的拯救就必留在眾人心中,歷久如新。基督設立聖餐禮,乃是要紀念那因他的死而完成的大拯救。信徒要遵守此禮,直到他帶著能力和榮耀第二次降臨之日。這禮是一種紀念,讓我們常把他為我們做成的重大事跡銘心不忘。 當初以色列民從埃及蒙拯救時,是站著吃逾越節晚餐的: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預備趕路。他們過逾越節的方式是符合當時情況的,因為他們即將被趕出埃及地,開始在曠野里行走痛苦、艱難的旅程。但到基督的時代,情況已改變。他們不再是將要從異邦之地被趕出來的民,而已住在自己的國土上。為了體現上帝所賜的安息,此時人是側身靠在榻上吃逾越節筵席的。桌子四圍放著長榻,客人能躺下,用左臂支撐身體,右手拿食物。這樣,客人也能將頭靠在他左側之人的胸膛上。腳既伸到榻的外端,外圍伺候的人就能為客洗腳。 這時基督仍在那擺著逾越節晚餐的筵席上。逾越節用的無酵餅就在他面前。沒有發過酵的逾越節的酒,也在桌子上擺著。基督用這些象徵來代表自己是毫無瑕疵的犧牲。任何被酵罪和死亡的表號腐化的東西都不足以代表那「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彼前1:19)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 賣主的猶大當時也參加了聖餐禮。他從耶穌手裡領受了那表明他捨身流血的餅和酒,也聽見主的話:「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這個叛徒竟敢在上帝的羔羊面前盤算暗計,揣著陰險報復的惡念。 基督在洗腳時說話的口氣,已充分證明他洞悉猶大的人格。他說:「你們是干凈的,然而不都是干凈的。」(約13:11) 這句話使這個假門徒確知基督已洞悉他的奸計;此時基督要更清楚地講出來。當他們坐席時,他望著門徒說:「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 直到此時,門徒還沒懷疑到猶大。但他們看出基督非常難過。為此,有一層黑雲籠罩著他們,是可怕的災禍即將來到的預感;其性質卻是他們所不知道的。當大家沉默地吃著筵席時,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門徒聽見這話非常驚異惶恐。他們不明白,他們中間怎麼會有人如此沒良心地對待他們神聖的教師。為什麼要賣他?賣給誰?誰會生出這種念頭呢?主所眷愛的十二個門徒既比其他人更有權利聆聽他的教訓,享受他奇妙的愛,主又是那麼關心他們,使他們與他親密來往,他們中間總不至於有人要賣他吧! 門徒既明白耶穌這句話的意義,也記得他所說的話是何等的真實,他們心中懼怕,就懷疑起自己來。他們開始省察自己的心,看有沒有藏著一點反對夫子的意念。他們以極痛苦的心情,一個一個地問耶穌說「主,是我嗎?」惟有猶大坐在那裡默不作聲。約翰大為困惑,最後問耶穌說:"主啊!是誰呢?」耶穌回答說:「同我蘸手在盤子里的,就是他要賣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耶穌說:「我把手中的筆給誰誰就是賣我的人。」當門徒問「主,是我嗎?」時,他們曾嚴密地彼此注視著每一個人的臉色。所以猶大的沉默使大家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在大家發問和表示驚異的混亂情形之中,猶大沒有聽見耶穌回答約翰的話。現在他為要避免眾門徒的注意起見,就像他們一樣地問耶穌說:「拉比,是我嗎?」耶穌嚴肅地回答說:「你說的是。」耶穌本意給猶大一個悔改的機會,但猶大並沒有悔改之心,耶穌即揭露他。 猶大因自己的陰謀被揭露,驚異慌亂,趕緊起來想離開樓房。「耶穌便對他說:『你要做的快做吧!'......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這個叛徒既轉離基督走到外面的黑暗中,這對他真是「夜間」了。 猶大在沒走這一步之先,還沒失去悔改的可能。但在他離開主和同道弟兄時,他已作出最後決定,已越過最後界線。 耶穌對待這個受試探的人所表示的忍耐,真可謂奇妙之至。凡為挽救猶大所能作的事都已作盡。在他兩次與祭司立約賣主之後,耶穌還給他悔改的機會。因他洞察這叛徒心中的奸計,基督便將那顯明他神性的最後確實憑據給猶大。對這假門徒,這就是勸他悔改的最後呼籲。基督那兼有神人二性的愛心所能發揮的感化力,都毫無保留地用在猶大身上了。憐憫的浪潮雖然被頑固不化的驕傲反擊回來,卻以更強恩愛的感服力再撲過去。可惜,猶大雖因自己的罪惡被揭露而詫異震驚,但他反倒更堅決了。他從聖餐的筵席上出去,決心要貫徹賣主的陰謀。 基督宣布猶大有禍,對其他門徒是懷有憐愛意旨的。他就此把那證明他是彌賽亞的最大憑據給了他們。他說:「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如果耶穌一直保持緘默,好像不知道那將要臨到自己身上的事,門徒或許要認為他們的夫子沒有神聖的預見,是意外地被人賣到嗜殺成性的暴徒手裡。一年前,耶穌早已告訴門徒,他撿選的十二個人中有一個是魔鬼。如今基督對猶大所說的話顯明他完全知道他的奸計,這就可以在他受辱的時候堅固他真實門徒的信心。而且當猶大遭遇他那可怕的結局時,他們就會想起耶穌在叛徒身上所宣布的災禍。 救主還有個用意。他本來知道猶大是個叛徒,但仍設法幫助他。他在洗腳時說:"你們是干凈的,然而不都是干凈的。」門徒當時不明白這話。及至他在席上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約13:11,18)時,他們還不領會。但到最後明白他的意思時,他們就要思考:上帝對犯罪最嚴重的人,表現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耶穌雖然從起初就知道猶大的為人,但他還是洗他的腳。而且這叛徒有權與基督同進聖餐。這位大有忍耐的救主發出多次勸告,希望這罪人能接受他,並悔罪改過、洗除罪污。這是給我們的榜樣:當我們認為某個弟兄犯錯誤或犯罪時,千萬不可離棄他。不可漠不關心地與他隔離,讓他陷在試探之中,作撒旦的掠物,或者把他趕到撒旦的陣地上去。這不是基督的方法。正因為門徒有錯誤和缺點,他才洗他們的腳,而且除了猶大一人之外,其他門徒都因此而悔改了。 基督的榜樣不許他的門徒排斥他人參加聖餐。聖靈固然明白指示、公然犯罪的人不得參加聖餐(見林前5:11)。但除此之外。沒有人可以擅自判定別人。上帝並沒有讓任何人來決定誰可以參加這禮節;因為誰能洞察人心呢?誰能將稗子從麥子中分別出來呢?「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林前11:28,27,29) 當信徒聚集舉行聖禮時,必有肉眼看不見的使者前來參加。這群人中,或許也有個猶大。若是這樣,就必有黑暗之君所派來的使者在場,因為他們總是伴隨著一切不肯受聖靈約束之人的。然而,天上的使者也必在場。每一次這樣的聚會都有這些看不見的「來賓」參加。或許也有一些不是誠心愛慕真理的人願意參加,但不應當禁止他們。因為當日耶穌為門徒和猶大洗腳時,那些在場的見證者也必來到我們中間。當時看到那幕景象的不只是常人。 基督必藉著聖靈前來印證自己的禮節。他必在場將人剛硬的心感化過來,叫人知罪。各人眼神所表露和內心所蘊藏的痛悔,都不能逃過他的注意。他正等待著痛心悔改的人,一切都已准備好來接納他們。曾為猶大洗腳的主,渴望洗去每個人心中的罪污。 我們不要因為有些不配的人在場就不去參加聖餐。每個門徒都當公開參與,藉此表明他接受基督為他個人的救主。基督必在這些他自己所指定的約會中與他的子民相交,並由於他的臨格而加給他們力量。即或主持聖禮的人因心手不潔而不配,但基督依然要在那裡服侍他的兒女。凡全心信靠他而來參加的人,必大大蒙福。凡疏忽這些與上主親近的機會的人,必定遭受損失。對這等人,正可說他們「不都是干凈的。」 基督既與門徒一同吃餅,一同喝那杯,就是與他們立約作他們的救贖主。他把這新約交託他們,使一切接受他的人都能成為上帝的兒女,並與基督同作後嗣。由於這新約,他們就能享有上天所能賜的今世和來生的一切福惠。這約是要用基督的血使之生效的。這聖餐禮是要門徒紀念那為整個墮落的人類、也是為他們個人獻上的偉大犧牲。 但聖餐不該成為悲哀的禮節,因為這原不是它的宗旨。當主的門徒聚集吃他的聖餐時,他們不可追念或悲嘆自己的缺點,不要懷念自己過去的宗教經驗,不論它是令人鼓舞或是令人沮喪的。他們也不要回憶自己與弟兄之間的分歧。洗腳的預備禮節已把這一切都解決了。自省、認罪、彼此和好,都已經作過了。現在他們是來與基督交通:不是站在十字架的陰影之下,而是在其救恩的光輝之中。他們要打開心門接受公義日頭的燦爛陽光。由於基督的寶血洗凈了他們的心,他們的肉眼雖然看不見他,但內心能充分感覺他的臨格;他們要聽見他的話,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14:27) 我們的主說:當你自知有罪時,要記住我已經為你死了。當你為我和福音的緣故遭受虐待、逼迫和苦難時,要記住我的愛是多麼大,以致我為你舍了性命。當你覺得你的責任艱難,你的負擔沉重時,要記住我曾為你的緣故忍受十架,輕看羞辱。當你因難堪的試煉而畏縮退避時,要記住你的救贖主是長遠活著在為你祈求。 聖餐禮是預指基督第二次降臨。它的宗旨就是要把這指望生動地銘刻在門徒心中。每逢聚在一起紀念他的死時,他們就重述他怎樣「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里,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他們在苦難中,就因指望他們的主復臨而得了安慰。他們想起這句話:「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 這應許對他們真有言語難以形容的安慰。 這些事我們永不可忘記。耶穌的愛及其激勵人的能力,我們應時常紀念。基督設立此禮,是向我們說明上帝為我們的緣故所表露的愛心。若不是通過基督,我們的心靈決不能與上帝聯合。而且弟兄與弟兄之間的聯合與愛心,也必須因耶穌的愛而凝固,垂諸永久。惟有基督的死,才能使他的愛在我們身上生效。惟有因他的死,我們才能歡歡喜喜地仰望他的復臨。他的犧牲是我們指望的中心。我們的信仰必須建立於此。 我們往往把那些指著救主受辱和受苦的禮節,過分形式化。基督設立這些禮節,原是有一定的目的。我們的良知良能必須覺醒起來,去掌握敬虔的奧秘。大家都有特權更深入地去領會基督為人贖罪而受的苦難。「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已經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4,16) 我們必須仰望髑髏地掛著垂死之救主的十字架。我們務必篤信基督,這關繫到我們永恆的利益。 我們的主說:「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約6:53-55) 就我們的肉體而論,這兩句話也是實在的。因為連我們在地上的生活,也要歸功於基督的死。我們吃的飯是他捨身得來的。我們喝的水是他流血換來的。每個人,不論是聖徒或罪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是靠基督的身體和寶血而得滋養。每一餐飯食,都帶有髑髏地十字架的印鑒。每一口泉水、都反映它的光輝。這一切,基督在設立那代表他偉大犧牲的禮節時都說明了。在樓房上舉行的那一次聖餐與典禮所照出的亮光,使我們每日的飲食成為神聖。於是家庭的飯桌成了主的筵席,而每一頓飯都成為一次聖餐了。 就我們屬靈的生活而論,基督的話尤為真實。他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只有接受在髑髏地的十字架上為我們流出的生命,我們才能度聖潔的生活。而我們是因接受他的話,並實行他所吩咐的事,才能獲得這生命。這樣,我們就與他合而為一。他說:「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約6:54,56,57) 這段聖經特別適用於聖餐禮上。當我們因信而思念主的偉大犧牲時,我們的心靈就必吸收基督屬靈的生命;我們也必從每次聖餐禮中得到屬靈的力量。於是這禮節就形成一種活的連鏈條,把信徒與基督聯在一起,因而也與天父聯在一起了。可見這一禮節,在需有倚靠的人類與上帝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絡。 當我們領受那代表基督捨身流血的餅和杯時,我們就在想像中參加了那在樓房裡舉行的聖餐。我們也進入了那因背負世人罪孽的主所受的慘痛而成聖的客西馬尼園。我們也似乎看到了他那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的掙扎。如此,基督釘十字架就活畫在我們眼前了。 當我們仰望被釘的救主時,我們就更充分地明白天上的主宰所付犧牲的重大而深奧的意義。救恩計劃向我們大放光芒,而我們一想起髑髏地的景象,就必激發出活潑和神聖的感情。我們就必要口唱心和地贊美上帝和羔羊,因為常懷念髑髏地的感人情景的人,心中不會留有驕傲和自我崇拜的念頭。 凡仰望救主無比之愛的人,定能提高思想境界,潔凈心靈深處,提高道德品質;定能做世上的光,各自以不同方式反射那神奇之愛。我們越多思念基督的十字架,就越能像使徒保羅一樣說:「我斷不以別的誇口,只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6:14)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約聖經記載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幾乎被所有宗教畫家描繪過。但在達·芬奇為米蘭格雷契寺院食堂畫《最後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由於達芬奇對人的形象和心理作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能從人物的動作、姿態、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並表現出來。 畫家選擇的瞬間情節是耶穌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猶大出賣,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節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並非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後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每個人對這句話都作出了符合自己個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師表白自己的忠誠;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整個場面陷於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表現這一復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芬奇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於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觀賞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畫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畫家描繪的弟子們的心理和情態,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模特兒,可是叛變者的形象是很難畫的。達芬奇為塑造猶大的形象已停筆幾天,他常站在畫前沉思。當時請達·芬奇作畫是按時付酬金的,後幾天不動筆使院長十分惱火,並打算扣芬奇的工資。院長將想法通過總管告訴達·芬奇,達·芬奇說了停筆的原因。總管雖能理解,但扣工資非他本意,而是承院長旨意。這時達·芬奇轉首看看院長,立即表示可以很快完成猶大的形象,如果實在找不到猶大的模特兒,就把院長的頭像畫成猶大,總管會意地笑了。後來米蘭大公來看芬奇已完成的畫,一見坐在猶大位置上的是院長,他笑了,並說:我也收到修士們的指控,說他剋扣修士們的薪金,他和猶大是一個樣的,就讓他永遠地坐在這里吧。大公對芬奇說:「他對你不公平,你巧妙地報復了他。」達·芬奇之所以用院長作模特兒,並非完全是出於個人的報復,而是發現院長和猶大都很貪婪金錢,他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所以猶大是作為貪財、叛賣、邪惡的典型而進入達·芬奇的作品的。 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牆壁上的宏大畫面,嚴整、均衡,而富於變化,無論從構思的完美、情節的緊湊,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現手法的純熟上都堪稱畫家藝術的代表。它也是人類最優秀的繪畫作品之一,由於它的問世而使達·芬奇名揚世界。
畫作賞析
在這幅畫上,達·芬奇是這樣來構思這一題材的,他對稱地設計了兩邊六個門徒的形體動作: 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牆的窗子里,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圍著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耶穌左手邊一組是多馬、老雅各、腓力。疑惑不解的多馬,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好像在問老師:「有一個人要出賣你?」和他並坐的老雅各張開兩手,他試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表示:「這是多麼可怕呀!」年輕的腓力則用雙手掩著胸部,似乎說:「難道在懷疑我對老師有背叛行為嗎?」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他右手邊一組的彼得、約翰和猶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畫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穌旁邊的聖.約翰,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像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而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達·芬奇採取了特別的表現手法:聽了耶穌的話後,猶大情緒緊張,身子稍向後仰,右臂支在桌上,右手緊握錢袋,露出一種抑制不住的驚恐。這十三個人中,只有猶大的臉色是灰暗的。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皙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彷彿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火性的彼得,則情緒激昂,他從座位上跳起,似乎在問約翰,叛徒是誰?他手中已握著一把剛切了麵包的刀,無意地靠近了猶大的肋部。 在耶穌右邊的外面一組是由巴多羅米奧、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組成。巴多羅米奧好像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從座位上跳起來,手按在桌上,面對耶穌,情緒激動;安德烈雙手張開,手指向上。夾在中間的小雅各緊張地由背後伸手到第四個人的肩上,形成兩組間的聯系。這三個人都面向耶穌。 耶穌左手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由馬太、達太和西門組成。三個人聽了這駭人聽聞的消息後,自發地談論起什麼來,三人的手都指向餐桌的中央。 坐在正中央的耶穌攤開雙手,把頭側向一邊,作無可奈何的淡漠表情,加強了兩邊四組人物的變化節奏感,使場面顯得更富有戲劇效果。而這十二個人,由於各自的年齡、性格和身份不同,他們的驚訝與疑慮表情也得到各自貼切的表現。人物之間互相呼應,彼此聯系,感情不是孤立的,這是達·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寫因素。古代所謂「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達·芬奇的這幅畫上得到了空前有效的體現。這幅傑作的藝術成就也正在此處。 更令人驚嘆的是,在《最後的晚餐》這幅畫中,桌子上有很多個小麵包,把它們按音樂的順序排列可以排列出一首將近一分鍾的歌曲,曲調很悲傷。 在空間與背景的處理上,達·芬奇利用食堂壁面的有限空間,用透視法畫出畫面的深遠感,好像晚餐的場面就發生在這間食堂里。他正確地計算離地透視的距離,使水平線恰好與畫中的人物與桌子構成一致,給觀眾造成心理的錯覺,彷彿人們親眼看見這一幕聖經故事的場面。在這幅畫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間壁、窗子、天頂和背後牆上的各種裝飾,它那「向心力」的構圖是為了取得平衡的庄嚴感的對稱形式,運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進來的光線來表現的。所有人物都被畫在陽光中,顯得十分清晰,惟獨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處在黑暗的陰影里。這種象徵性的暗示手法,在繪畫上是由達·芬奇開始的。
畫作歷史

Ⅸ 《最後的晚餐》作品分析

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晚餐。
在餐桌上,耶穌突然感到煩惱,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其中的一個將出賣他;但耶穌並沒說他就是猶大,眾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
義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 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麼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牆的窗子里,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隻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後倚著,彷彿從耶穌前往後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裡抓著一隻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徵,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裡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著那隻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聖.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輕的聖.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彷彿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後。聖.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聖.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於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著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於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並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於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後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構 圖:作者用科學的焦點透視的方法構圖,突出中心人物耶穌。

畫面背景:背景牆的窗子里,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以襯托耶穌的平靜。
1注意它是畫在修道院的食堂上的,空間的處理上強調透視,使這面牆所畫的空間向遠處延伸。
2耶穌和十二使徒的處理上是並排在同一直線上的,加上畫面的背景描繪使畫面有舞台感、人物的表情增強了戲劇性。
3他們的位置與人的視平線的關系也體現了一些意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