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樂作品賞析
⑴ 中外名曲欣賞論文怎麼寫
賞析德彪西鋼琴名曲《水中倒影》
德彪西與這些畫家有著廣泛的接觸,深受其影響,並自覺地將繪畫中的這種風格傾向表現在自己的音樂中,從而漸漸發展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重要的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注重和弦本身的、客觀的音響價值,用模擬代替陳述,用感覺代替情緒,音樂的造型重於情感,詩意重於情節,直覺重於理性等。從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上看,旋律在印象主義音樂中漸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很少以悠長如歌的形式出現,而是變成簡短、精煉、零碎的主題動機。和聲的豐富色彩成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其中包括擺脫大小調體系的束縛,引進古老的自然調式、東方的五聲音階、人為的全音音階,淡化傳統的和聲功能體系,擴大和弦的使用范圍,用附加音或省略音,四度、五度等不同音程疊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的特殊復合和弦等,和聲材料非常多樣化,形成獨具印象主義特色的色彩性和聲。其樂曲結構比較鬆散自由,段落界線相對模糊,由於音樂中缺少矛盾沖突的戲劇性動力,樂曲呈現出一個個音樂畫面的對比並置狀態,是繪畫性的、意象性的、一塊塊的色彩的對比,曲式比較自由,通常僅僅在整體上保留了某些再現三段式的特徵。音樂的織體異常的豐富多彩,音響效果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時而透明、時而豐滿,變幻莫測,給人不盡的新奇之感。
德彪西分別在1905年和1907年作有《意象》二集,每集各有三首樂曲。鋼琴曲《水中倒影》即是其中第一集的第一首,下面試以這首樂曲為例來看看上述印象主義音樂特性在作品中的體現。
《水中倒影》的整體結構具有五段體迴旋曲式的特徵,第一、三、五段是基本主題的陳述,第二、四段屬於兩個對比性的插部,主題再現時有較大的變化。1-15小節是樂曲的第一部分,其中前八小節是整首樂曲的基本主題,分為4+4兩個樂節(譜例一)。
譜例一:
這八個小節可以分為很明顯的三個和聲層:上方和聲採用柱式和弦的形式以很弱的力度奏出,這些浮動的和弦彷彿描繪出灑滿陽光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間和聲層是很簡短的一個旋律sol-mi-re,它代表著「倒影」的主題,並在時值上有所強調,其位置顯得隱蔽、含蓄,宛如微風吹拂的湖面,倒影似有若無,可當你睜大眼睛看時,它卻清晰地顯現在水中;最下面的和聲層是主屬音的持續,以一個和諧的純五度音程在下面作為基礎,使得音樂更有種清澈、透明之感。八個小節的主題呈現在聽眾面前的是一個立體的畫面:濕潤的大地承載著一波輕輕搖盪的綠水,水中有一個清晰、悠揚、美麗的倒影……主題陳述完後,和聲構成中增加了一些變音(譜例二)。
譜例二:
左手的低音出現半音級進的線條,並用八度加厚。其上是四度、五度等多種音程疊置的柱式和弦,這種和弦結構形式在後面同樣使用很多,形成德彪西富有特色的色彩性和聲。在這些色彩性和聲之上還漂浮著另外兩個簡短的旋律,其材料正是來源於前面主題陳述的最上方和聲層,彷彿是水波浪尖上跳動的陽光一般。第14小節的和弦很有特色(譜例三)。
譜例三:
左手低音是帶有增二度特性音程的四音列,右手演奏的和聲既有平行三度(大小三度音程交替出現),又在內聲部隱含著平行五度的進行,這一個小節就綜合了三、四、五、六、七度音程的疊置;高音形成la-sol-fa-mi-re-do的旋律線條,似有結束一個段落的意味,但其下方的和聲卻是不穩定的、動盪不安的,很好地將情緒引入第二部分。就這一部分來講,後面的七小節是對前面八小節主題的補充,彷彿作畫之時先把物體輪廓勾勒出來,再對其背景色彩進行初步渲染,把濃墨重彩的筆觸留在後頭進行。
16-19小節似乎是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過渡(譜例四)。
譜例四:
四、五度疊置的和弦序進,在低音部出現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五聲音階,音區的大跨度移動,形成突兀的音響效果,減三和弦的分解用三連音來表現,造成短促而有動力的音響,是對即將出來的音樂材料和六連音形態的預示。從20小節開始是連續16小節高低音區快速流動的音型,跨越廣闊音域的多層次的鋼琴織體,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盪漾水波所反射出來的奇幻景象。20-23小節的快速分解音型,交替出現了大三、小三、增三、減三和弦和省略音的減小七、減七和弦,不協和的音響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前兩小節左手更以飽滿的時值奏出分解形式的減七和弦(譜例五)。
譜例五:
22-23小節右手快速流動的高音點被左手點擊出一個re-降mi-還原mi-fa的半音級進音列,浮光掠影地描繪出奇幻的水波影像。24-35小節基本上是建立在屬音持續基礎上的,這是德彪西為避免調式中心音的消失而經常採用的方法,在此曲的後面也常出現。24-30小節的右手是fa-sol-la-si(後變成還原si)四音列的快速分解,襯托著左手位於中音區的柔和而富有表情的旋律線條,附點節奏的使用讓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動力。30-35小節快速流動的音型與三連音節奏相互交替,伴隨著力度的不斷增長又漸漸消退,音樂的速度漸漸放緩,溫柔地連向第三部分的主題再現,好像是風的短暫停歇。這里的和弦同樣充滿色彩,甚至出現了mi、fa、sol、la同時奏響的塊狀和弦
⑵ 古今中外名曲賞析
曲目:《德意志安魂曲》(勃拉姆斯作曲,卡拉揚指揮)
我打開了電腦,其實唯一的目的就是去尋找卡拉揚的經典《德意志安魂》。
打開音樂文件的一霎那,我便知道這並不是一支普通的合唱曲。
在男女低音的輕輕吟唱中滲透著一種舒緩——而舒緩之中有流淌著如煙如雨的憂傷。並沒有雪茄一般的濃烈,只有平穩猶如海風滑過蘇格蘭原野,有淡然彷彿煙雨中一片朦朧的勃蘭登堡門。
是的,我曾經寫過,1945是柏林凄美的童話。童話在煙霧中被炮彈撕破,在戰後的黑森林中默默完成了重生,低沉地向人們訴說塵封的往事。
樂曲中圓潤的風管和大提琴宛乎也在述說著一個童話,令我著實吃了一驚。然而,童話不僅屬於德國,童話旋律升起處正是軸心隕落之處。我相信每一位聽這支曲的人都不會刻意去斟酌童話中某個文字的含義或者某種深刻的意境,因為童話需要一顆童稚的心,不必猜透,只須輕輕靈靈地享受那種夢幻,然後安然閉目,與童話自由的舞蹈之中平息飢渴的靈魂——這,就足夠了。
但樂曲升入高潮,我卻感覺到每一個音符之後都蘊藏著一顆跳動不息的心。每一段旋律在迴旋跨輪之間似乎都在呈現生死縫隙中稍縱即逝的一顰與一笑,穿越了數十年之後的沉寂。
一個身影在曲中舞動,聞嗅金屬的氣息,醞釀屬於恐懼的力量。或許,他能夠詮釋萬里河山中戰爭偉力的強大,也能夠用戰火詛咒每一寸歐羅巴大地,但卡拉揚卻竭力著,用十指的神話,傾注全部的熱情,去安撫,或者說去超度這個亡靈。他是否也看見了這個靈魂的躁動背後也有脆弱,堅不可摧的外殼下也有創傷。稍一觸及,傷口便會不住流淌出入注血液,疼痛得顫抖。
卡拉揚指導凡爾賽條約究竟意味著什麼。那是一把鋒利得屠刀,也是釋放恨與仇的鑰匙。他必定曾經仰望過柏林陰霾的天空而流淚。因為他知道,用仇恨鑄成的蒼穹,永遠無法編織一個春天。
依然記得二戰之後,當舒爾茨重返貝西斯加登時無法用語言形容地驚詫,當東西兩德如傀儡般在柏林牆兩端劍拔弩張地對峙,卡拉揚卻走向那個靈魂的禁錮之地,重溫那個曾經令他無數次彷徨痛苦也無數次壯懷激烈的夢。
他默默站在帝國元首的地堡廢墟前,宛若蒼茫大地上最後一個孤獨的守望者。他輕輕叩問著,你們是不是沒有好好把元首埋葬。
對於他來說,那個撕心裂膽的夢,那種千年泣血的傷,他即使用盡十隻手指所有的神話去編織,也不過能完成一個混沌的幻影。
依然想念,鄧尼茨元帥在紐倫堡的大審判中堅毅的眼神和挺直的胸膛,宛若奧丁般不屈地邁出雙足;在大西洋深處,狼群U艇艦隊的海軍們無怨無悔地自沉,與深不可測的黑暗之中沉睡了肉體,同時忠誠地埋葬了屬於狼群那最後一點關於榮譽的信念。這些從容步向死亡的軍人不會有任何遺憾。他們早已知道,褐色的軍裝將無情抹去他們生命中的春天,唯獨嚴冬里那些灰暗的雲翳能夠詮釋這群鐵騎的夢想,唯獨閃亮的鐵十字能夠驕傲地鑲嵌在他們永恆的墳墓上。
卡拉揚最終走了。他從古老的勃蘭登堡之下走向東德熙微的陽光中。對於阿道夫.希特勒,他心中那位救贖千萬德意志人的普羅米修斯,他的確無法予以幾多回報。而同樣對於那位撒旦的化身,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在深淵之上送去幾聲蒼涼的祝福,但更多的,則是泠泠琴弦下逸出幾聲沉重的嘆息。
百年前海涅為德國撰寫「一個冬天的童話」之時,卻註定了由卡拉揚來編織一個德意志春天的童話——或許這就是一個久遠的輪回吧。為那些褐色的鐵騎們送上一個久違的春天,在花香與碧草的夢境里回歸童真的自我,偃息一個個火熱燥動的靈魂。
曲終,然而戛然而止處恰似一首仍在輕輕吟唱的歌。
唱響了一個世紀的淚與笑,唱著古老的追憶和未來的希望,唱起那永遠沒有終結的生命之歌。
我遠遠凝視著這個遙遠的春天,心裡默默祈念,這是一個永恆的春天,抑或,是無數個春冬輪回中,短暫的某一瞬間?
⑶ 中外音樂鑒賞的論文
你看下這個是不是你要的?
賞析德彪西鋼琴名曲《水中倒影》
來源:www.alllw.com 作者:朱 勇
德彪西與這些畫家有著廣泛的接觸,深受其影響,並自覺地將繪畫中的這種風格傾向表現在自己的音樂中,從而漸漸發展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重要的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注重和弦本身的、客觀的音響價值,用模擬代替陳述,用感覺代替情緒,音樂的造型重於情感,詩意重於情節,直覺重於理性等。從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上看,旋律在印象主義音樂中漸漸失去了主導地位,很少以悠長如歌的形式出現,而是變成簡短、精煉、零碎的主題動機。和聲的豐富色彩成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其中包括擺脫大小調體系的束縛,引進古老的自然調式、東方的五聲音階、人為的全音音階,淡化傳統的和聲功能體系,擴大和弦的使用范圍,用附加音或省略音,四度、五度等不同音程疊置的方式,增加一系列的特殊復合和弦等,和聲材料非常多樣化,形成獨具印象主義特色的色彩性和聲。其樂曲結構比較鬆散自由,段落界線相對模糊,由於音樂中缺少矛盾沖突的戲劇性動力,樂曲呈現出一個個音樂畫面的對比並置狀態,是繪畫性的、意象性的、一塊塊的色彩的對比,曲式比較自由,通常僅僅在整體上保留了某些再現三段式的特徵。音樂的織體異常的豐富多彩,音響效果時而清晰、時而朦朧、時而透明、時而豐滿,變幻莫測,給人不盡的新奇之感。
德彪西分別在1905年和1907年作有《意象》二集,每集各有三首樂曲。鋼琴曲《水中倒影》即是其中第一集的第一首,下面試以這首樂曲為例來看看上述印象主義音樂特性在作品中的體現。
《水中倒影》的整體結構具有五段體迴旋曲式的特徵,第一、三、五段是基本主題的陳述,第二、四段屬於兩個對比性的插部,主題再現時有較大的變化。1-15小節是樂曲的第一部分,其中前八小節是整首樂曲的基本主題,分為4+4兩個樂節(譜例一)。
譜例一:
這八個小節可以分為很明顯的三個和聲層:上方和聲採用柱式和弦的形式以很弱的力度奏出,這些浮動的和弦彷彿描繪出灑滿陽光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中間和聲層是很簡短的一個旋律sol-mi-re,它代表著「倒影」的主題,並在時值上有所強調,其位置顯得隱蔽、含蓄,宛如微風吹拂的湖面,倒影似有若無,可當你睜大眼睛看時,它卻清晰地顯現在水中;最下面的和聲層是主屬音的持續,以一個和諧的純五度音程在下面作為基礎,使得音樂更有種清澈、透明之感。八個小節的主題呈現在聽眾面前的是一個立體的畫面:濕潤的大地承載著一波輕輕搖盪的綠水,水中有一個清晰、悠揚、美麗的倒影……主題陳述完後,和聲構成中增加了一些變音(譜例二)。
譜例二:
左手的低音出現半音級進的線條,並用八度加厚。其上是四度、五度等多種音程疊置的柱式和弦,這種和弦結構形式在後面同樣使用很多,形成德彪西富有特色的色彩性和聲。在這些色彩性和聲之上還漂浮著另外兩個簡短的旋律,其材料正是來源於前面主題陳述的最上方和聲層,彷彿是水波浪尖上跳動的陽光一般。第14小節的和弦很有特色(譜例三)。
譜例三:
左手低音是帶有增二度特性音程的四音列,右手演奏的和聲既有平行三度(大小三度音程交替出現),又在內聲部隱含著平行五度的進行,這一個小節就綜合了三、四、五、六、七度音程的疊置;高音形成la-sol-fa-mi-re-do的旋律線條,似有結束一個段落的意味,但其下方的和聲卻是不穩定的、動盪不安的,很好地將情緒引入第二部分。就這一部分來講,後面的七小節是對前面八小節主題的補充,彷彿作畫之時先把物體輪廓勾勒出來,再對其背景色彩進行初步渲染,把濃墨重彩的筆觸留在後頭進行。
16-19小節似乎是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過渡(譜例四)。
譜例四:
四、五度疊置的和弦序進,在低音部出現具有濃郁東方色彩的五聲音階,音區的大跨度移動,形成突兀的音響效果,減三和弦的分解用三連音來表現,造成短促而有動力的音響,是對即將出來的音樂材料和六連音形態的預示。從20小節開始是連續16小節高低音區快速流動的音型,跨越廣闊音域的多層次的鋼琴織體,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盪漾水波所反射出來的奇幻景象。20-23小節的快速分解音型,交替出現了大三、小三、增三、減三和弦和省略音的減小七、減七和弦,不協和的音響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前兩小節左手更以飽滿的時值奏出分解形式的減七和弦(譜例五)。
譜例五:
22-23小節右手快速流動的高音點被左手點擊出一個re-降mi-還原mi-fa的半音級進音列,浮光掠影地描繪出奇幻的水波影像。24-35小節基本上是建立在屬音持續基礎上的,這是德彪西為避免調式中心音的消失而經常採用的方法,在此曲的後面也常出現。24-30小節的右手是fa-sol-la-si(後變成還原si)四音列的快速分解,襯托著左手位於中音區的柔和而富有表情的旋律線條,附點節奏的使用讓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動力。30-35小節快速流動的音型與三連音節奏相互交替,伴隨著力度的不斷增長又漸漸消退,音樂的速度漸漸放緩,溫柔地連向第三部分的主題再現,好像是風的短暫停歇。這里的和弦同樣充滿色彩,甚至出現了mi、fa、sol、la同時奏響的塊狀和弦
本篇論文來源於 完全論文網 原文鏈接:http://www.alllw.com/yinlelunwen/11262520H009.html
⑷ 中外音樂欣賞讀書筆記3000字
《中外音樂欣賞》是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學院、溫州師范學院、紹興文理學院、湖州師范學院五院校聯合組織編寫的「普通高校通識教育叢書」之一。全書共分四篇:西方古典音樂、中國古代音樂和中國近現代音樂。為便於學生學習,每篇都為兩個部分,即不同時期的音樂概述和音樂欣賞。本書以輔導大學生欣賞古今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音樂作品為主線,著重介紹西方與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概況以及音樂風格特徵,介紹代表作曲家及創作思想、藝術成就、歷史貢獻以及與音樂欣賞有關的音樂知識。
音樂欣賞是音樂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廣泛接觸各類音樂作品,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音樂欣賞可以使學生積累中外優秀曲目,增長音樂欣賞知識;同時,音樂欣賞也是開闊學生藝術視野,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音樂的娛樂作用和教化功能已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也充分認識到音樂藝術在當前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欣賞音樂、參與音樂已逐步成為現代人,尤其是當代青年人的時尚。然而,對於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我們認為,音樂欣賞課不應當只是一門純知識性的課程,而應當使其成為一門兼有「技能」性的課程,即不僅要使學生在接觸音樂作品中感悟音樂,積累音樂語言,而且要培養學生獨立賞析音樂作品的能力,掌握欣賞音樂的基本「技能』』與方法。有鑒於此,本書在編寫體例上,不以常見的逐個作品的分析、講解為序,而以音樂欣賞知識與方法的系統講述為主,將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曲式的表現意義、聲樂以及器樂的基本分類、各種體裁的表現特點、綜合藝術中的音樂、常見音樂流派的風格特點等分章立節,詳細講解。同時,融入大量中外優秀音樂作品曲例,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識與譜例互補,使學生既能更廣泛地接觸中外音樂名作,深入了解作品的內涵與表現手段,又能逐步掌握音樂欣賞的知識與方法,達到知識與「技能」雙豐收的目的。
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應實施理論講授與音響聽賞並重的原則,重視培養和發揮學生主動賞析的能力。在教學安排上,應以音樂的表現手段、曲式的表現特點為基礎,以聲、器樂的分類、體裁特點的講授為重點,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⑸ 求一篇 1000字 音樂作品欣賞(大學選修)的論文
中外音樂欣賞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伴隨我們,音樂已經不知不覺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 分,很難想像沒有音樂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 築。音樂是人類靈魂的藝術表現,從古典音樂中尋找精神寄託。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伴隨我們,音樂已經不知不覺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 分, 很難想像沒有音樂的日子是什麼樣的。 絕大多數人偏愛於流行音樂, 它時尚, 動感,充滿現代的活力與氣息。但是提到古典音樂,大多數人認為離我的時代好 遙遠。以前我只關注流行音樂,偶爾在電視上看到交響音樂會,只是覺得氣勢磅 礴, 場面壯觀而已, 對古典音樂只是些感性認識, 比較膚淺。 通過選修音樂鑒賞, 我開始真正接觸到古典音樂。我發現古典音樂是完美,優秀,經典的。要真正聽 懂古典,必須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西方歷史背景知識,這樣才能更理性, 更深刻的認識。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藝術表現, 從古典音樂中尋找精神寄託。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三位古典主義音樂大師, 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師是海頓, 他是交響音樂的泰斗。 他的音樂典雅、 華麗、 結構方整、 旋律流暢, 很少有戲劇性沖突, 使人飄飄欲仙。 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之父的美譽, 對海頓來說是當之無愧的。他奠定了古典樂派的形式和風格,並使其發揚光大。 在他創作的黃金期,對音樂的形式與語法的掌握已是爐火純青,樂曲風格精緻, 曲思豐富,似乎具有無窮無盡的想像力。許多作品在原創及精練技巧下,經常蘊 含著幽默感,表現為驚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風格的同時呈現,還有精湛的 和聲、 轉調。 更重要的是他發展主題素材的形式, 延續巴洛克音樂的模擬對位法, 根據主題的輪廓而衍生出樂曲組織。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是維也納音 樂真正的奠基者。獻給奧地利皇帝的《頌歌》亦是海頓的著名作品。如今,這首 頌歌的曲調變成了德國的國歌。柴可夫斯基說:「海頓是交響樂創作的鎖鏈中一 個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環節。沒有他,也就沒有莫扎特、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師是「音樂神童」莫扎特。他的音樂細膩、華貴、含蓄、典雅,風 格明朗,旋律優美,結構嚴謹,具有強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點。莫扎特 的音樂創作完美地體現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藝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藝術」。 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優美的樂曲中表現悲傷和痛苦的作曲家, 他能表現人類的靈
魂。偉大的德國作家歌德,認為莫扎特是 「稟承了上帝旨意的創造力的化身。 」 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 歷久不衰,就是因為我們永遠無法迴避它的真正 魅力——自由與人性。 第三位大師貝多芬,他的音樂則升華為美中有「奮」 ,樂中有「哲」 ,激情洋 溢,形象鮮明,矛盾紛呈,英雄氣勢撼人,如同熊熊烈焰,無比輝煌。貝多芬被 後人評為「集古典派之大成,開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樂創作從古典走 向浪漫的進程中,貝多芬是一塊里程碑。他親自將《第六交響曲》註上「田園交 響曲:感情的表達勝於音畫的勾勒」 ,並在各樂章分別寫出「到達鄉間時的快感」 「溪邊景色」等大小標題,使它成為音樂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標題音樂。由於他的 作品的英雄氣概,奔放熱情,幻想風格,復雜織體一級豐滿的和聲因素,並擴大 了交響樂隊的編制,為浪漫主義音樂開辟了道路。貝多芬一生與苦難命運搏鬥, 對人生的感觸極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像的感情,處處充滿自信. 他的作品歌頌了生命的美好和對人類的愛 ,充滿奮斗向上的精神."通過斗爭,達到 勝利"這八個字可以說是貝多芬創作思想的概括。 中外音樂鑒賞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 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 士的姿態面對音樂、 面對藝術, 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 與安慰。 古典音樂藝術領域中有著無數的偉大作家,他們同樣用他們的思想與精 神為我們詮釋藝術的真諦,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們在挖掘內 心,挖掘社會,挖掘時代後的結晶。聽古典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是在你 的心頭跳動, 每一個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的心境與思緒也 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 我想這就是古典音樂永遠能帶給我們奇妙的感受,也是 古典音樂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⑹ 通過對中外器樂作品欣賞課的學習,談談你是如何欣賞音樂作品的
我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通常都會把外界的聲音全部都屏蔽,自己閉著眼睛一邊聽音樂,一邊想像我們的生活當中和這個音樂有關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