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劉禹錫賞析
❶ 竹枝詞劉禹錫賞析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其二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注釋]
1. 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地風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並仿製。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現存十一首。
2. 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簡析]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夥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後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於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的事物巧妙地聯系起來,表現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塵.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急浪一樣深得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詩人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鬥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後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被讒言所害的人,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後兩句也可以用來比喻做學問要精心篩選,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華。
❷ 劉禹錫 竹枝詞 詩詞解釋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來岸上踏歌聲。自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一帶的民間歌謠,劉禹錫在任夔州刺史時,依照這種歌謠的曲調寫了十來首歌詞,以本篇最為著名。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用歌聲來傳情,這或者是單方面的,或者是雙方之間的。細想起來,這一種歌聲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語言表述,需要合適的氣氛,恰當的處理,並且要考慮一定的後果;它可以憑空而來,輕妙地游動著,閃爍著,忽遠忽近,似是而非;它猶如心情的觸須,彼此試探,相互打量,或一觸而退,或糾纏不休。你不能夠簡單的把歌詞視為明確的約定,卻也不能說它只是虛情假意的游戲——歌不過是一個開頭,後面的故事還有待雙方來編寫。
愛情是難以言說也難以持久的東西,當它正處在朦朧狀態,正處在有情無情之間時,也許是最令人心動的吧?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
❸ 《竹枝詞》劉禹錫賞析是什麼
其一
其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踏歌聲 一作: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卻有晴 一作:還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第一首是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系,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
「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
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樣以諧音寫含蓄情事,而是從身居蜀地耳聞巴人歌唱自然引發懷鄉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寫卻流露出詩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貶謫遠任的愁苦。楚地巴山遠離長安,雖然暫時避開政治漩渦,但對於心懷遠大抱負的詩人來說卻是心仍有不甘的。「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台》)這也許正是詩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不能不使人愁苦,傷心失意下也屬正常。壓在心頭的大石無法移開,難以消除的寂寞和煩悶更無法排遣。江雨又來,淅瀝不歇,更添傷情。
「巴人能唱本鄉歌。」於此傷情懷思之下巴人鄉歌又傳入耳。「歌者那知聽者愁,一聲一嘆總牽情。」巴人歌唱本屬常有之事,詩人卻將其平常事入詩中,可見詩人自己心緒卻是常常不平靜的。自然不是只因耳聽巴人歌聲才起的不平靜,人總是會因某事而及他情。這是再自然正常不過的了。本來由江雨多引起的傷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聞歌思歸,自然引出下兩句:「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長安,不算是自己的歸處,多次的貶謫打擊,他怕是早已對政治不懷希望了,長安那裡只是自己的傷心地而已。至於詩人想歸何處,可以從詩句中推測。《紇那》當是詩人家鄉的鄉歌。身披綠色綺羅踏著《紇那》曲的和聲邊舞邊歌的鄉人想必是歡迎自己歸來的一朝離鄉,飄零天涯。也只有那裡才不排拒自己。因有這樣的想法,窗外的綠水微波漸漸幻成故鄉人身上迎風而舞迎己歸來的綠色綺羅,耳邊聽聞的《紇那》節拍又顯得那樣的清晰明了。
❹ 跪求劉禹錫竹枝詞之一的解釋與鑒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詞,據劉禹錫的自序說,他在建平作官的時候(建平,古郡名,故城在今四川巫山縣),看見當地的人唱著一種歌曲,是用笛子和鼓伴奏的,一邊唱一邊跳舞。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採用了他們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體裁和七絕一樣。本來這種民歌,在唐代早已流行。大歷年間登進士第的劉商,就寫過一首《秋夜聽嚴紳巴童唱竹枝歌》,其中說:「巴人遠從荊山客,回首荊山楚雲隔。思歸夜唱竹枝歌,庭槐落葉秋風多。曲中歷歷敘鄉土,鄉思綿綿楚詞古。」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比劉禹錫的《竹枝詞》還早。從詩中敘述來看,它是川動鄂西一帶的民歌,而且和古代楚國民歌頗有淵源關系。可惜後來這種唱法失傳了。只從《花間集》保存的幾首竹枝詞中,知道它的句法是上四下三的,上面四字作一頓,註上「竹枝」二字,下面三字作一頓,註上「女兒」二字。「竹枝」、「女兒」,大抵是在唱的時候的一種和聲吧。實在情形怎樣,就不知道了。
竹枝詞的唱法雖然失傳,可是後代文人仿作的仍然不少。這種仿作的竹枝詞,由於本來出自民間,所以始終沒有完全脫掉鄉土氣息。文人仿作竹枝詞,也大抵都是描寫鄉土景物,民間風習或地方特產之類,多少總帶上一點鄉土的色彩因此,它的風格也和一般的舊體詩有所不同,例如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文字通俗流暢,排斥堆砌,等等。風格接近於民歌。這就是竹枝詞的特點。
這兩首竹枝詞,可以明顯地看出作者有意向當時的民歌學習。無論從它的內容、手法和藝術風格看,它都和民歌這么接近,使人不禁猜測作者也許是直接從民歌取材的。因為那時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用民歌體來寫詩,還沒有達到這樣高的水平。
兩首詩都是女子的口吻。第一首很象是山邊田頭人們常常聽到的山歌。詩中的這個姑娘也許是在江上打魚,不然就是在河邊洗衣吧。在春風淡淡的日子裡,楊柳都吐出碧綠的長條,江水又是那麼平緩。她正在從事勞動的時候,忽然聽見一個青年人在引吭高歌,歌聲好象從江面飛渡過來,總是盤旋在她的身邊。雖然歌詞的內容不完全聽得清楚,卻又好象是為她而發似的。等她傾耳細聽的時候,歌聲又忽然給一陣江風吹斷了。然而不久,歌聲又響起來,又在她耳邊盤繞著,趕也趕不掉……就這樣,這位姑娘的心情給逗引得忽起忽落,安靜不下。
這首詩正是巧妙地描寫了這一場情景。開頭一句只是就眼前的景物描繪,通常是沒有什麼深意的;第二句才是敘事,寫出了一位給歌聲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接下去就是兩句妙喻:「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這兩句詩長期以來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和傳誦。因為它語帶雙關地用「晴」來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時此際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兩種不相關的事物通過諧聲統一在一起,如此貼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悅。這樣的諧聲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現,它不是只能在紙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像,而是只有善於通過歌唱來抒情表意的餓勞動人民才能夠有的巧思。
勞動人民在詩歌中運用雙關語,都是含蓄而不晦澀的。用「蓮」喻「憐」,用「遲」喻「池」,用「晴」喻「情」……都是如此。正因為有含蓄的美,所以象這首詩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著道學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樣,繞了幾個圈子也還閃閃縮縮的半吞半吐,說不出半句心裡的話;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使人覺得唐突。而是含蓄地用雙關的語言,巧妙地道出了自己這時候的心情。
至於在第二首詩的姑娘,也許正在嘗著失戀的痛苦,也許是丈夫已經變了心。唱出來的調子是低沉的。她正在體味著自己的苦痛。這一首運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先寫眼前的景物,然後再用它來作比喻,從而形象地寫出了本來沒有具體形象的內心感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上一句寫滿山桃花的燦爛,下一句寫一江春水的浩淼。單從寫景來說,這兩句也是優美的;但是這位姑娘的心思並不在於欣賞這里的美麗景色,她不過是眼看了這些景色,有所觸發罷了。觸發什麼呢?就是下面這兩個比喻:「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桃花是易謝的,它正象那位郎君的愛情一樣;而流水是無盡的,正好比自己的無窮痛苦。讀了這兩句,誰能不為它的比喻的鮮明准確而感動!許多人都認為李煜的《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罕有的名句,哪裡知道在這之前,已經先有了「水流無限似儂愁」這樣震人心弦的詩句呢!
因此,很可以這樣推測:在劉禹錫新創作的竹枝詞中,除了向民間竹枝詞學習之外,一定還會有取材加工的成分。這兩首詩似乎可以作為例證。
❺ 竹枝詞 劉禹錫的意思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正是一場太陽雨後,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鬱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飄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
283回答者: z6t - 十五級 2007-10-29 21:26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劉禹錫 竹枝詞 翻譯 47 2005-11-20
• 劉禹錫的竹枝詞英文如何翻譯? 11 2007-3-12
• 求 劉禹錫 竹枝詞的英文翻譯 最好有權威點的翻譯 5 2010-6-5
• 翻譯劉禹錫 <<竹枝詞>>,本詩表達的思想情感? 56 2008-1-16
• 竹枝詞 劉禹錫 翻譯 2009-10-10
更多關於竹枝詞 劉禹錫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劉禹錫 竹枝詞
等待您來回答更多
0回答 20 找二首關於實踐活動的現代詩要意思.我現在就要.急!急!急! 0回答 5 身份證號突然在公安部身份證查詢系統裡面變成了空號,怎麼辦!!!!! 0回答 5 求一幅祝賀新婚的對聯 1回答 請問怎麼修改身份證及注冊信息哈。。 急急急急 1回答 10 追男友問題 1回答 給男友的一個題目。。。 1回答 20 請問要進金融方面的公司是要提供身份證學歷證原件嗎 1回答 得到魯迅幫助的人得知魯迅逝世後,聚在一起會說些什麼 沒有感興趣的問題?試試換一批
其他回答 共 1 條
檢舉 竹 枝 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一帶的民間歌謠,劉禹錫在任夔州刺史時,依照這種歌謠的曲調寫了十來首歌詞,以本篇最為著名。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用歌聲來傳情,這或者是單方面的,或者是雙方之間的。細想起來,這一種歌聲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語言表述,需要合適的氣氛,恰當的處理,並且要考慮一定的後果;它可以憑空而來,輕妙地游動著,閃爍著,忽遠忽近,似是而非;它猶如心情的觸須,彼此試探,相互打量,或一觸而退,或糾纏不休。你不能夠簡單的把歌詞視為明確的約定,卻也不能說它只是虛情假意的游戲——歌不過是一個開頭,後面的故事還有待雙方來編寫。
愛情是難以言說也難以持久的東西,當它正處在朦朧狀態,正處在有情無情之間時,也許是最令人心動的吧?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
翻譯:正是一場太陽雨後,兩岸楊柳搖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漲,平靜如鏡.少女心情抑鬱地漫步在岸邊,忽然,一陣悠揚的歌聲從江上隨風飄來,仔細一聽,原來是久無音訊的情郎思戀自己的情歌.東邊陽光燦爛西邊雨綿綿,原以為是無情實則還有情.
❻ 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四、五、六)三首詩的鑒賞
四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10)。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五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11)。
六
城西門前灧澦堆(12),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10.蘭橈:蘭木槳。蘭指木蘭樹,又名杜蘭、林蘭。但古詩、文中常說蘭舟、蘭槳、蘭橈等,只是一種美稱,不一定都是蘭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蘇軾《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11.永安宮:故址在今重慶奉節縣城內。公元222年,蜀先主劉備自猇亭戰敗後,駐軍白帝城,建此宮,次年卒於此。
12.城西門:此當指奉節城西門。灧澦堆:原是瞿塘峽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預堆"、"猶豫堆"、"英武石"、"燕窩石"等。
作為早期詞作,很明顯「竹枝詞」還有著唐絕句的影子。但晚唐興起的詞作,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韻律應用上,又有些不同於唐詩。他們的韻律搭配更講究詞作的表達,而不在過分在強調語句的裝飾性,而更親近於對自我感覺的描寫。用比較朴實的語言描寫創作,可以說是晚唐以白居易、劉禹錫等為代表的文人的一種倡議。詞作是對詩句格式的一種延伸發展,是詩文領域的一種有益革新與嘗試。劉禹錫的這些詞作,都寓情於景,感情色彩也各有側重。一方面既有民風習俗,另一方面又有個人境遇。總體而言,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朴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❼ 竹枝詞,劉禹錫翻譯加賞析!
江邊楊柳,樹葉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鏡。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她從歌聲獲得的印象是,對方雖沒有更明確的表示,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黃梅季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著太陽,令人捉摸不定,是無「情」還是有「情」呢?
【簡析】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卻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卻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
❽ 賞析《竹枝詞》劉禹錫。
竹枝詞:
其一
其二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❾ 《竹技詞》劉禹錫,賞析
【原作】
竹枝詞——[唐]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注釋]】
竹枝詞:詞牌名,又名《竹枝子》。原為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劉禹錫根據民歌創作新詞,多寫男女愛情和三峽的風情,流傳甚廣。後代詩人多以《竹枝詞》為題寫愛情和鄉土風俗。其形式為七言絕句。
踏歌:一作「唱歌」。踏歌,是指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
道是無晴卻有晴:一作「道是無晴還有晴」。「晴」與「情」二字諧音,屬雙關用法。
【古詩今譯】
江邊楊柳,樹葉青青,江中流水,平如明鏡。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歌聲一飄過來,就知道是誰唱的了。她從歌聲中覺得對方雖沒有更明確的表示,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著太陽,令人捉摸不定,是無「情」還是有「情」呢?
【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楊柳青青江水平」。作品開篇寫景,寫的是女主人公的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詩人一開篇就為這位多情的女子鋪設了美好的,這是很美好的環境啊。
「聞郎江上踏歌聲」。這一句寫的是聲,寫的是女主人公耳朵聽到的。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了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歌聲一飄過來,她就知道是愛慕已久的心上人唱的了。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兩句寫的是女主人公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就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小夥子還沒有什麼明確的表示。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伏天里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讓人捉摸不定。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卻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卻有情」。通過這兩個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句,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首詩在寫法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巧妙地使用了雙關手法。本篇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常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著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古以來就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
❿ 劉禹錫《竹枝詞》
此處錄二首,分別賞析: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詞,據劉禹錫的自序說,他在建平作官的時候(建平,古郡名,故城在今四川巫山縣),看見當地的人唱著一種歌曲,是用笛子和鼓伴奏的,一邊唱一邊跳舞。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採用了他們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體裁和七絕一樣。本來這種民歌,在唐代早已流行。大歷年間登進士第的劉商,就寫過一首《秋夜聽嚴紳巴童唱竹枝歌》,其中說:「巴人遠從荊山客,回首荊山楚雲隔。思歸夜唱竹枝歌,庭槐落葉秋風多。曲中歷歷敘鄉土,鄉思綿綿楚詞古。」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比劉禹錫的《竹枝詞》還早。從詩中敘述來看,它是川動鄂西一帶的民歌,而且和古代楚國民歌頗有淵源關系。可惜後來這種唱法失傳了。只從《花間集》保存的幾首竹枝詞中,知道它的句法是上四下三的,上面四字作一頓,註上「竹枝」二字,下面三字作一頓,註上「女兒」二字。「竹枝」、「女兒」,大抵是在唱的時候的一種和聲吧。實在情形怎樣,就不知道了。
竹枝詞的唱法雖然失傳,可是後代文人仿作的仍然不少。這種仿作的竹枝詞,由於本來出自民間,所以始終沒有完全脫掉鄉土氣息。文人仿作竹枝詞,也大抵都是描寫鄉土景物,民間風習或地方特產之類,多少總帶上一點鄉土的色彩因此,它的風格也和一般的舊體詩有所不同,例如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文字通俗流暢,排斥堆砌,等等。風格接近於民歌。這就是竹枝詞的特點。
這兩首竹枝詞,可以明顯地看出作者有意向當時的民歌學習。無論從它的內容、手法和藝術風格看,它都和民歌這么接近,使人不禁猜測作者也許是直接從民歌取材的。因為那時的士大夫知識分子用民歌體來寫詩,還沒有達到這樣高的水平。
兩首詩都是女子的口吻。第一首很象是山邊田頭人們常常聽到的山歌。詩中的這個姑娘也許是在江上打魚,不然就是在河邊洗衣吧。在春風淡淡的日子裡,楊柳都吐出碧綠的長條,江水又是那麼平緩。她正在從事勞動的時候,忽然聽見一個青年人在引吭高歌,歌聲好象從江面飛渡過來,總是盤旋在她的身邊。雖然歌詞的內容不完全聽得清楚,卻又好象是為她而發似的。等她傾耳細聽的時候,歌聲又忽然給一陣江風吹斷了。然而不久,歌聲又響起來,又在她耳邊盤繞著,趕也趕不掉……就這樣,這位姑娘的心情給逗引得忽起忽落,安靜不下。
這首詩正是巧妙地描寫了這一場情景。開頭一句只是就眼前的景物描繪,通常是沒有什麼深意的;第二句才是敘事,寫出了一位給歌聲逗引得心情起伏不定的姑娘。接下去就是兩句妙喻:「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這兩句詩長期以來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和傳誦。因為它語帶雙關地用「晴」來暗喻「情」,抓住的是眼前景物,暗射的又是此時此際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兩種不相關的事物通過諧聲統一在一起,如此貼切自然,又使人感到有意外的喜悅。這樣的諧聲借喻,早在南朝民歌中出現,它不是只能在紙上舞文弄墨的人所能想像,而是只有善於通過歌唱來抒情表意的餓勞動人民才能夠有的巧思。
勞動人民在詩歌中運用雙關語,都是含蓄而不晦澀的。用「蓮」喻「憐」,用「遲」喻「池」,用「晴」喻「情」……都是如此。正因為有含蓄的美,所以象這首詩的女子就不象那些戴著道學的假面具的大人先生那樣,繞了幾個圈子也還閃閃縮縮的半吞半吐,說不出半句心裡的話;但也不是赤裸裸的叫喊,使人覺得唐突。而是含蓄地用雙關的語言,巧妙地道出了自己這時候的心情。
——————
至於在第二首詩的姑娘,也許正在嘗著失戀的痛苦,也許是丈夫已經變了心。唱出來的調子是低沉的。她正在體味著自己的苦痛。這一首運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手法:先寫眼前的景物,然後再用它來作比喻,從而形象地寫出了本來沒有具體形象的內心感情。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上一句寫滿山桃花的燦爛,下一句寫一江春水的浩淼。單從寫景來說,這兩句也是優美的;但是這位姑娘的心思並不在於欣賞這里的美麗景色,她不過是眼看了這些景色,有所觸發罷了。觸發什麼呢?就是下面這兩個比喻:「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桃花是易謝的,它正象那位郎君的愛情一樣;而流水是無盡的,正好比自己的無窮痛苦。讀了這兩句,誰能不為它的比喻的鮮明准確而感動!許多人都認為李煜的《虞美人》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罕有的名句,哪裡知道在這之前,已經先有了「水流無限似儂愁」這樣震人心弦的詩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