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詩文誦讀賞析答案
中國古代詩詞課外閱讀訓練
金 龍 設計
一、《詩經》一首
芣苡①
采采②芣苡,薄言③采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④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⑤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⑥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⑦之。
采采芣苡,薄言襭⑧之。
【注】
①芣苡:車前草的別稱,一種葯用植物。②采采:茂盛的樣子。③薄言:文言虛詞,無實際意義。④有:佔有,即採到。⑤掇:拾取。⑥捋:手握住條狀物向一端滑動。⑦袺:用衣襟兜著。⑧襭:用衣襟裝東西。
1、《詩經》中的民歌,是在民間傳唱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因此它的歌詞具有反復重疊的特點,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說明。
答:
2、《詩經》在語言的運用上尤其是詞語的選用上體現了靈活多變的特點,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說明。
答:
3、對這首詩的主題,你是如何理解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
二、漢代詩歌一首
涉江采芙蓉①
涉江采芙蓉,蘭澤②多芳草。
采之欲遺③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注】
①芙蓉:又稱水芙蓉,荷花的別稱。②蘭澤:長有許多香草的濱水的地方。③遺:讀wèi,贈送。
1、 詩中有一處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來略加分析。
答:
2、「長路漫浩浩」一句有怎樣的表達作用?請作簡要的分析。
答:
3、有人說,這是一首表達思鄉感情的詩歌,理由是詩中出現了「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等詩句。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請把你的理解寫出來。
答:
三、曹操詩一首
步出夏門行
東臨碣石①,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②,山島竦峙③。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④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⑤,歌以詠志。
【注】
①碣石:山名,在秦皇島市的海邊,是觀賞海景的好地方。②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迴的樣子。③竦峙:高起而聳立。④星漢:布滿星星的天空。⑤幸甚至哉:幸運到極點了啊。
1、 詩人是如何多角度地描寫在碣石山上所看到的景色的?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分析。
答:
2、 詩里的寫景既有實寫,又有虛寫,請結合有關詩句簡要說明。
答:
3、 詩歌里的景色總體給人一個怎樣的印象?
答:
4、 有人說,這是一首寫景的詩。又有人說,這是一首抒情詩。你贊同哪一種觀點?為什麼?
答:
5、 就詩論人,請你談談對詩作者曹操的看法。
答:
四、陶淵明詩一首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①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②使願無違。
【注】
① 興:起來。②但:只,只要。
1、 哪些詩句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的艱難?摘錄並作簡要說明。
答:
2、 哪些詩句表現了詩人的勤勞?摘錄並作簡要分析。
答:
3、 結尾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有什麼深刻的含義?請作簡要闡述。
答:
五、李白詩一首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①。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②,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③影,行樂須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⑤,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⑥邈雲漢⑦。
【注】
①相親:互相親近的人,指一起喝酒的朋友。②不解飲:不會喝酒。③將:和。④及春:趁著春天的美好時光。⑤同交歡:一起歡樂。⑥相期:互相約定時間。⑦邈雲漢:渺遠的天河。
1、在李白的詩歌中,存在著大膽的想像,這首《月下獨酌》也不例外。請結合有關詩句進行闡述。
答:
2、從「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李白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對這種思想應如何評價?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
3、詩中的「月」和「影」這兩個意象有什麼表達作用?請簡要說明。
答:
4、有人說,李白的這首《月下獨酌》是寫孤獨感的經典之作,它把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孤獨感寫絕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請結合有關詩句談談你的理解。
六、杜甫詩一首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①。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②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③。
【注】
①發生:興起,產生。②野徑:田野間的小路。③錦官城:指成都。
1、「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兩句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
2、根據「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所表現的意境,聯系某種社會現象,用它造一個句子。
答: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兩句的寫景角度有什麼變化?這種角度的變化,起到了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
4、「花重錦官城」寫出了成都的花的什麼特點?這同「春夜喜雨」有什麼聯系?
答:
七、辛棄疾詞一首
青玉案①·元夕②
東風夜放花③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④香滿路。
風簫聲動,玉壺⑤光轉,
一夜魚龍⑥舞。
蛾兒⑦雪柳⑧黃金鏤,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⑨處。
【注】
①青玉案:詞牌名。②元夕:元宵之夜。此作該詞的標題。③花:煙花。④雕車:雕刻有花紋的馬拉的車。⑤玉壺:指月亮。⑥魚龍:魚燈和龍燈。⑦蛾兒:古代婦女頭飾。⑧雪柳:古代婦女頭飾。⑨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1、這首詞的上下闋描寫的角度有何不同?
答:
2、請簡要分析「風簫聲動」的表達作用。
答:
3、「蛾兒雪柳黃金鏤,笑語盈盈暗香去」寫出了女人們觀燈時怎樣的心理狀態?
答:
4、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了該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一句,用以說明做學問或讀書時的一種境界。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
5、請用一句話概括這首詞的主題。
答:
八、陸游詩一首
臨安①春雨初霽②
世味③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④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⑤斜行⑥閑作草,
晴窗細乳⑦戲分⑧茶。
素衣⑨莫起風塵嘆,
猶及⑩清明可到家。
【注】
①臨安:即今杭州。當時為南宋都城。②霽:雨後天放晴。③世味:對人情世故的體味。④客:客居。陸游為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故有此說。⑤矮紙:短小的紙張。⑥斜行:斜著運筆。⑦細乳:熱茶上面飄浮著的乳白色氣霧。⑧分:分辨。⑨素衣:平民百姓。⑩猶及:還好等到。
1、「世味年來薄似紗」一句,包含著詩人陸游怎樣的人生感慨?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
2、「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兩句,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
3、「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兩句寫的是詩人所做的兩件事情「練書法」和「品茶」。在對這兩件事情的描寫中,詩人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思想感情?
答:
4、 從「誰令騎馬客京華」和「猶及清明可到家」中,透露出來的陸游的人生選擇是怎樣的?
答:
5、將此詩的內容與標題聯系起來,你認為此詩命題為《臨安春雨初霽》有什麼更深一層的含義?
答:
九、關漢卿散曲一首
沉醉東風①·失題②
咫尺③的天南地北,
霎時間月缺花飛!
手執著餞行杯,
眼閣④著別離淚。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⑤,
痛煞煞教人捨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注】
①沉醉東風:曲牌名。②失題:失去標題,相當於現在有些人喜歡用的「無題」。③咫尺:形容很近。④閣:同「擱」,含著的意思。⑤將息:調養休息。
1、「咫尺」形容很近,「天南地北」形容很遠。「咫尺的天南地北」在表意上是否矛盾?請談談你的理解。
答:
2、「霎時間月缺花飛」除了字面上的意義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請寫出你的理解。
答:
3、「好去者望前程萬里」表現了詩人怎樣的襟懷?
答:
4、根據這首曲子的內容,它應該屬於哪一類的?如果要將標題「失題」換一個,你覺得用什麼標題比較恰當?
答:
十、梁啟超詩二首
讀陸放翁①集
一
詩界千年靡靡風②,
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③中十九④從軍樂,
亘古⑤男兒一放翁。
二
辜負胸中十萬兵,
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
說到胡塵意不平。
【注】
①陸放翁:即陸游。陸游,字務觀,號放翁。②靡靡風:指萎靡不振的詩風。③集:指陸放翁集。④十九:十分之九。⑤亘古:從古至今。
1、「詩界千年靡靡風」,梁啟超的這一論斷未免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從你學過的陸游(南宋)以前的詩或詞中,選出不是表現「詩界千年靡靡風」的一首,默寫在下面空白處。
答:
2、在陸游以前的詩詞中,有沒有「兵魂銷盡國魂空」的詩或詞?如果有,請摘錄一首。
答:
3、「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兩句,點明了陸放翁集中詩詞作品創造的動機是什麼?請說出你的理解。
答:
4、「誰憐愛國千行淚」寫出了陸游的作品受到怎樣不公平的待遇?
答:
附:參考答案
一、1、詩中的反復重疊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反復重疊,如「采采芣苡」在詩中就重復出現了6次;另一種是部分反復重疊,如「薄言……之」的反復重疊。
2、《芣苡》在詞語的選用上富於變化,如一個采芣苡的動作,就分化出了「采」「有」「掇」「捋」「袺」「襭」6個細節。
3、表現勞動生活中的樂趣,是這首詩要表現的主題。
二、1、詩中有芳草「多」和「采之欲遺誰」即可送的人「少」之間的對比。通過這個對比來表現採花容易送花難的主題。
2、「長路漫浩浩」既指自己現在的住地與家鄉之間路途的遙遠,又指兩個相愛的人住地相隔的遙遠。
3、我認為,這不是一首表達思鄉感情的詩歌,而是一首表現相愛的人不能團聚的愛情詩。盡管詩中曾出現「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等詩句,但其指向最終歸結到的是「人」,即那位和「我」「同心而離居」的「人」。
三、1、在這首詩中,既有全景式的描寫「水」和「山島」,又有分景式的描寫「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既有地面上的景物的描寫,又有空中的景物如「日月」「星漢」的描寫。
2、在這首詩中,實寫的有「水」「山島」「樹木」「百草」,虛寫的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做到了虛實相生。
3、整首詩歌描寫的景色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壯美。
4、我認為這是一首抒情詩。抒情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對景物的描寫中抒情,即借景抒情;另一種是直接抒情,如結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就是直接抒情。
5、詩如其人。從曹操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可見其言不虛。
四、1、表現詩人隱居生活艱難的詩句有:種豆南山下(親操農事),草盛豆苗稀(作物難長),道狹草木長(路不好走),夕露沾我衣(衣裳常濕)。
2、表現詩人勤勞的詩句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它的意思是天一放亮就起來去田間除雜草,直到月上樹梢了才背著鋤頭回家。
3、這里我們首先必須明確陶淵明的「願」是堅決不做官,寧可隱居田園而終老。盡管隱居田園的生活十分艱難,自己身上的衣裳也常為露水弄濕,但只要這樣的生活能夠繼續下去,也就心滿意足了,至少不用為了「五斗米」而違心地「折腰事鄉里小兒」了。
五、1、在這首詩中,李白大膽地馳騁想像,為了排遣孤獨,他在詩中不但邀來了「明月」,而且請出了伴隨左右的「身影」。「月」和「影」不僅出場了,而且具有人的動作和情感。
2、應該肯定,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有某種消極因素。然而應該看到,這也是文人消極地反抗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被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3、詩中的「月」和「影」這兩個意象,既是「我」的孤獨感的見證者,也是「我」的孤獨感的排遣者,盡管它們帶給「我」的只是片刻的歡愉。
4、李白的這首詩寫孤獨感確實有其高明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把孤獨感寫得十分充分。全詩以孤獨始「獨酌無相親」,又以孤獨終「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二是排遣孤獨的方式與眾不同。以「獨酌」寫孤獨不算出奇,但把「月」和「影」請出來,就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及的了。
六、1、這兩句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雨」也有人的思想感情,知道春天是好時節,於是就在春天來了。通過擬人,表現了詩人「喜雨」的思想感情。
2、英雄人物的模範事跡,在同學們的心中所產生的作用,確實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啊!
3、從岸上的「野徑」寫到水上的「江船」。通過這種角度上的變化,就把岸上的景色「雲俱黑」和水上的景色「火獨明」巧妙地結合起來了,並且形成了互為映襯的聯系。
4、寫出了成都的花被雨打濕後沉甸甸的特點。這里明擺著的是寫「花」,其實也是間接地寫「雨」,寫「雨」的作用。
七、1、上闋側重寫景,下闋側重寫人。
2、景色再美,如果缺少了聲音,就顯得美中不足。「風簫聲動」一句用「風簫」聲音的介入,彌補了無聲美景這一缺憾。
3、又是穿戴新衣飾,又是往身上灑香水,又是陣陣笑聲,把女人們觀燈去時的那種喜悅的心情描寫得十分到位。
4、有時為了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絞盡腦汁,卻百思不得其解(眾里尋他千網路),然而在不經意間,卻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寫出了元宵節放花燈時的熱鬧場面和人們觀燈時的喜悅心情。
八、1、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不被人理解,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人生感慨。
2、憂思而夜不能寐。只有整夜失眠的人,才會有「一夜聽春雨」的經歷,也才能聽到「明朝」深巷賣杏花的聲音。
3、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閑極無聊,只好在「練書法」和「品茶」當中消磨光陰。
4、想辭官歸隱田園,回到老家去終老。
5、春雨初霽,天空放晴,人的心情本應該是開朗的。但詩里所表現出來的詩人的心情卻是郁悶的。這里是用天氣的晴朗反襯詩人內心的郁悶。
九、1、不矛盾。「咫尺」指將要分別的人就近在眼前,是實寫;「天南地北」指相愛的人「將要」天各一方,是虛寫。
2、這是寫詩人與相愛的人將要分別時的一種感覺,更深一層的含義是霎時間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因相愛的人的離去而不復存在了。
3、希望自己相愛的人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4、愛情類。《離別》或《送別》。
十、1、岳飛的《滿江紅》。(略)
2、李煜的《虞美人》(略)
3、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平則鳴。
4、沒有人同情詩人陸游,愛國而不被重用的不公平待遇。
⑵ 經典詩句賞析
中考現代詩歌賞析的方法
郭永新
現代詩歌的鑒賞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詩歌的語言
由於體裁的特點,詩歌的語言要求能用最簡潔的詞句來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容,這就形成詩歌語言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
(二)詩歌的形象
鑒賞詩歌必須准確把握詩歌中的藝術形象。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徵。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我們應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加以想像,構成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並非實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徵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就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像、聯想來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面。
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濃墨重彩;可以鋪墊、襯托,也可藉助想像、聯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所抒發的感情。
(三)詩歌的情感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文體,鑒賞時,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詩歌是一定時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的特徵。詩人抒發感情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許多詩歌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
(四)詩歌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在詩歌鑒賞中,要能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徵、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托物言志等。
⑶ 古詩文誦讀賞析大賽
一、學習古詩的意義
首先,古詩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學習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當中就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可以利用古詩作為一個起點,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設想像中的圖畫。古人雲: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是這個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個作用即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這對於發展創造性思維不能不說是一個有益的契機。
其次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像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像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再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鑒賞美的過程。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於好與壞、美與丑、善與惡往往憑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通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准。
另外,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並且,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⑷ 高中古詩文閱讀與賞析的答案
有郵箱么?還有資料發郵箱里好了(都是自己整理)
這里是2011年各省高考真題(也是我整理的,哈哈)
還有一個比較詳細的方法例析和賞析詳解字數太多了,郵箱拿來
還有,LZ給點分唄
廣東卷
(答案好詳細)
10.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減字木蘭花
蘇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好時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2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顯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應該倍加珍惜。花還沒有開放人就會老去,時光易逝,不要等春天過去後悔,因而不要浪費時光,要在這個時候「醉倒」。表達了對早春的喜愛,把握青春年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不要虛度人生、錯過大好青春年華的感情,同時也表達出一種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的思想感情。
(指明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各2分)
【詩詞淺析】
這首詞的大意可以結合韓愈的《早春》來理解:「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不過蘇軾也真是偷懶,一首當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韓愈的詩,只有下闋表達了自己的一點思想感情。
整首詩可以這樣解:「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這是一年當中春色最好的時候吧。天空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遙遠望去,才發現有一層的綠鋪在地面。 不要推辭會醉倒在這個季節。花是不經開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濃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時再觸目傷懷,你我顛倒唏噓、百般感慨在紅英凋零、綠苔如茵之間。」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陽春、晚春的話,那麼在花開花落的特徵上,與人生的興衰就有可比性。根據韓愈的意思,早春顯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時令,蘇軾採用了這一說,並且說要在這個時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時節,觸目傷懷,顛之倒之。那麼,我們可以揣測:趁年輕時瀟灑走一回,及時把握青春年華,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及時行樂,不要到年老時後悔顛倒,無所作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琅琊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8.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答:
9.青蔥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答:
8. ( 4 分)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情懷
9 . ( 4 分)實寫山花隨溪水流出的景象;虛寫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遠、溪流的曲折虛實結合.激發了讀者的想像,豐畜了畫面的內涵
北京卷
(又:北京卷有它的特殊性,比較活,普適性較差)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①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①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並富於童趣。
C.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作者在詩的最後,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②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12.(7分)
①(3分)B
②(4分)
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任何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餅冷」的心態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13.
第一問:
教育內容:
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
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
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第二問:略
福建卷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曉至湖①上
[清]厲鶚
出郭曉色微, 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 彌漫與天永。
折②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 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 泛泛逐清景③。
(選自《清詩選》)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彎曲。③景:影。
(1)這首詩情感豐富,請做分析。(3分)
答: 。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答: 。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6分)
(1)答題要點:①喜愛幽靜:「人意靜」、「寒霧生」等;②親近自然:「臨水」、「稍見初日開」等;③嚮往自由:「學野鳧」、「逐清景」等;④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安得」。
(2)答題要點:①對比,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聲覺,遠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近和景緻的深闊。②對偶:以「折葦」對「逐出」,近景與遠景相結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節奏優美(或形象豐富或層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靜、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湖北卷
4.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8分)
登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壯觀應須好句誇。
淺深山色高低樹,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 ,《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美,蘇詩壯美,請結合詩句賞析。(4分)
14.(8分)
(1)濛濛細雨
(2)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並與濛濛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所雲「江南水墨圖」意境。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
(3)劉詩用「雨映寒空半有無」作為背景,用「淺深山色高低樹」作為主景,虛實結合,濃淡配置,相互映襯,描繪出「一片江南水墨圖」的優美畫面。
蘇詩描繪的是由疾風、驟雨、雷電所構成的壯美景觀,「橫風吹雨」「電光時掣」先後出現,中間插入「雨過潮平」的短暫平靜,跌宕起伏,更凸顯其壯觀。
湖南卷
三、古代詩歌鑒賞和古詩文默寫(12分)
10.閱讀下面的古代詩歌,完成題目。(7分)
春暮西園 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本詩。
答:
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彩。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系詩中意象作具體分析,也可以聯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但言之成理也可。
江蘇卷(歷來出題最活的省份之一)
古詩詞鑒賞(10分)
9.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註: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論文:此處指論詩。
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麼樣的高度評價?(3分)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一聯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充滿著對李白詩文深深的懷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寶五年)或747年(天寶六年)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於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對李白奇偉瑰麗的詩篇,杜甫在題贈或懷念李白的詩中,總是贊揚備至。從此詩坦盪真率的贊語中,也可以見出杜甫對李白的詩作十分欽仰。這不僅表達了他對李白詩的無比喜愛,也體現了他們的誠摯友誼。清代楊倫評此詩說:「首句自是閱盡甘苦上下古今,
甘心讓一頭地語。竊謂古今詩人,舉不能出杜之范圍;惟太白天才超逸絕塵,杜所不能壓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詩鏡銓》)這話說得很對。這四句是因憶其人而憶及其詩,贊詩亦即憶人。但作者並不明說此意,而是通過第三聯寫離情,自然地加以補明。這樣處理,不但簡潔,還可避免平鋪直敘,而使詩意前後勾聯,曲折變化。
表面看來,第三聯兩句只是寫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江東」指李白正在漫遊的江浙一帶地方。「春天樹」和「日暮雲」都只是平實敘出,未作任何修飾描繪。分開來看,兩句都很一般,並沒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作者把它們組織在一聯之中,卻有了一種奇妙的緊密的聯系。也就是說,當作者在渭北思念江東的李白之時,也正是李白在江東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時;而作者遙望南天,惟見天邊的雲彩,李白翹首北國,惟見遠處的樹色,又見出兩人的離別之恨,好像「春樹」、「暮雲」,也帶著深重的離情。故而清代黃生說:「五句寓言己憶彼,六句懸度彼憶己。」(《杜詩說》)兩句詩,牽連著雙方同樣的無限情思。回憶在一起時的種種美好時光,懸揣二人分別後的情形和此時的種種情狀,這當中有十分豐富的內容。這兩句,看似平淡,實則每個字都千錘百煉;語言非常樸素,含蘊卻極豐富,是歷來傳頌的名句。」《唐詩別裁》稱它「寫景而離情自見」,《杜臆》引王慎中語譽為「淡中之工」,都極為贊賞。
上面將離情寫得極深極濃,這就引出了末聯的熱切希望:「什麼時候才能再次歡聚,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啊!」把酒論詩,這是作者最難忘懷、最為嚮往的事,以此作結,正與詩的開頭呼應。說「重與」,是說過去曾經如此,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悵恨更為悠遠,加深了對友人的懷念。用「何時」作詰問語氣,把希望早日重聚的願望表達得更加強烈,使結尾余意不盡,回盪著作者的無限思情。 清代浦起龍說:「此篇純於詩學結契上立意。」(《讀杜心解》)道出了這首詩在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全詩以贊詩起,以「論文」結,由詩轉到人,由人又回到詩,轉折過接,極其自然,通篇始終貫穿著一個「憶」字,把對人和對詩的傾慕懷念,結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寫得深厚無比,情韻綿綿。
這答案叫一個詳細
江西
1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
清明1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1)這首詩首聯寫抒情有什麼特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用典的出處。這首詩尾聯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
(1)運用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描寫清明時節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定哀情,哀景襯哀情。
(2)《孟子》或「齊人有一妻一妄」。
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遼寧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鄭防畫夾五首①(其一) 黃庭堅
惠崇②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③。
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鄭防:畫的收藏者,生平不詳。畫夾:分頁裝潢的畫冊。②惠崇:北宋僧人,畫家。擅長畫雁、鵝、鷺鷥及水鄉景色。③瀟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請從畫境、真景以及兩者的關系對本詩進行賞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評這首詩說,要別人提醒後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畫,這「太過」、太誇張了。你認為這個批評恰當嗎?請簡要說明理由。(5分)
(二)(11分)
8.(6分)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畫,一面上煙雨籠罩湖面,天上掠過歸雁;進而作者彷彿已由畫境置身於現實的湖上,望著歸雁,就想喚一條小船歸去;突然,耳帝響起朋友的聲音:這是一幅畫。於是作者才發現自己是將畫境當作真景了。作者從畫面引出真景,再從真景返回畫境。
答出畫境的,給2分;答出想像中的真景的,給2分;答出從畫面引出想像中的真景、再返回畫面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9.(5分)不恰當。表面看,這首詩確有不合常理處,但其實十分高妙,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因欣賞畫中景色而產生幻覺的一種獨特感受,從而贊賞畫的高度逼真。批評者卻未能領悟詩的這種佳趣。答出詩2表面不合理其實很高妙的。線2分;能作簡要說明的,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如認為前人的說法恰當,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給分。
大綱卷(最標準的卷子)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關河令 周邦彥①
秋陰時作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②,雲深無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聲:指秋聲,如風聲、落葉聲、蟲鳴聲等。③雁:古人認為雁能傳書。
(1)從上、下兩闕的首句看,這首詞是以什麼為線索來寫的?請簡要說明。
答: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詞中所表現的心情。
答:
【答案】(1)此詞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或答「以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表現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問」!)。簡要說明如下:上闋首句寫「秋陰向瞑」顯然是天光昏暗,下闋首句寫「更深寂靜」顯然是夜深人靜,綜合起來看,詞人是以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來寫的。(2)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解析】兩道題目都比較簡單,都問的是寫法,且互為補充。整首詞是典型的「情景交融」之作,以景寫情,情感調子低沉、凄清、孤獨。全詞線索分明,由傍晚時分到更深夜半,傍晚天光昏暗,一庭凄冷,寒聲陣陣,又沒有親人(或友人)的音信;更深夜半時分,人們各自走遠,主人公獨對孤燈,難以入眠,孤獨凄清之情深矣。
【點睛】「古詩詞鑒賞」是每年必出的經典題目,在中華文化弘揚全世界的今天,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人是詩意的民族,中學生應該積極主動的繼承和發揚這一筆優秀的文化遺產。何況古詩詞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形成鑒賞古詩詞的能力,提高鑒賞古詩詞的水平,就必須經常誦讀、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詩詞的相關知識,要真正進入古詩詞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學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讀。
山東卷
1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麼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怎樣的情懷?
14.(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
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後揚(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句稱贊山泉作了鋪墊。
(2)這首詩在表現山泉得天地之聲色,具滿澗平池之能的同時,又表現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詩人借詠山泉表現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新課標卷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春日秦國懷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雲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8.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5分)
9.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6分)
答:表現了懷古傷今之情。詩人春日眺望經水之濱,不見春草,只見古碑,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於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答:①觸景生情;②寓情於景; ③寫哀景抒哀情。
四川卷
12.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選自《陳與義集校箋》)
【注】天經,姓葉,名德;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
(1)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3分)
。
(2)請對這首詩第二聯進行賞析。(5分)
考點:鑒賞詩歌人物形象
答案:詩人客居他鄉,在吟詩作賦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時盪舟尋訪「病」「窮」老友,珍視友情(1分);在二月春風時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風流俊逸(1分)。
解析:「光陰詩卷」,生活情趣;尋「多病」「固窮」二子,重友情;「試春風」,飄逸
考點:鑒賞詩歌表達技巧
答案:①此聯以「客子」對「杏花」,以「雨聲」對「詩卷」,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情景交融。(3分)②上句寫客中吟詠度日的寧靜淡泊,下句寫杏花春雨的清麗順適,表達了詩人的淡泊、閑適之情,意境和諧。(2分)
解析: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寧靜淡泊、順心適意的感情。
(四)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①還入房,淚下沾衣裳。
【注】①引領:伸頸遠望
14.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五言□□詩。(1分)
15.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明月何皎皎」這一句運用了比興手法。
B.「客行雖雲樂」在詩中有以樂襯哀的效果。
C.詩人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來謀篇布局。
D.本詩語言淺顯,樸素自然,而餘味無窮。
16.本詩通過一連串的動作刻畫來傳達思想感情,從這一角度加以賞析。(4分)
14、(1分)古體
15、(3分)A
16、(4分)「我」攬衣而起,出門徘徊,伸頸遠望,回房落淚;這些動作寫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狀態;流露出憂愁、孤獨的情緒;表達了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動作1分,狀態1分,情緒1分,情感1分。)
天津卷
14.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8分)
驟雨
【宋】華岳
牛尾烏雲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據文淵閣《四庫全書》
(1)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麼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2)請結合全詩,賞析「雨勢驟晴山又綠」一句。(3分)
(3)有人說,本詩第五、六句可以放在開頭,你認為好還是不好,為什麼?(3分)
14.(8分)
(1)「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
「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2)「驟晴」寫雨來得急、去得快,暗扣詩題。
「山又綠」寫出了下雨前後景色變化,隱含牧童因雨停而輕松的心情。
(3)不好。開篇寫暴雨驟雨至,先聲奪人,和結尾雨的驟然停止形成呼應,體現出作者謀篇布局的藝術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開頭,牧童就成了描寫重心,沖淡了詩的藝術效果。
好。先寫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狀,襯托出驟雨突至的緊張場面,給讀者提供了一個閱讀視角,增強了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而按照現在的順序,在表達上略顯突兀。
浙江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21-2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21.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有答案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渡 江
[明]張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於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敞裘猶帶帝京塵。
交遊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1)「客愁」在詩中表現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4分)
(2)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2分)
12.(6分)
(1)奔波忙碌(幾問津、忙於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鄉(鄉國夢),朋友零落(交遊落落)。
(2)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太巧了,還有五十個字就超字數了
⑸ 經典詩詞及賞析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華園的四個學生詩人之一,與饒孟侃(字子理)、孫大雨(字子潛)和楊世恩(字子惠)並稱為「清華四子」,後來與其他三子成為了中國現代詩壇上的重要詩人。在校期間,他的藝術天分已經嶄露出來,當時就是清華校園的文學名人。
朱湘是一個性格獨特、對藝術充滿執著的詩人,他在清華六年學生生活並不順利,曾因記滿三次大過而受到勒令退學的處分,1926年復學後又讀了一年才畢業。但這並不意味著朱湘的學習成績不好,他「中英文永遠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觀的道德藩籬如嫖賭煙酒向來沒有犯越過,只因喜讀文學書籍時常逃課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時候被學校開除掉了。」他在給清華文學社的顧一樵的信中說,他離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戰。這種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對清華園無限留戀:「清華又有許多令我不舍之處。這種兩面為難的心情是最難堪的了。反不如清華一點令人留戀的地方也無倒好些。」他之不滿意清華在於:「人生是奮斗的,而清華只有鑽分數;人生是變換的,而清華只有單調;人生是熱辣辣的,而清華只是隔靴搔癢。」嚴格的校園生活,對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來說,不免感到拘囿;但清華的自然人文環境,畢竟給過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後來的創作道路走得更為扎實。
有風時白楊蕭蕭著,
無風時白楊蕭蕭著,
蕭蕭外更聽不到什麼。
野花悄悄的發了,
野花悄悄的謝了,
悄悄外園里更沒有什麼。
看起來這是一首完全寫景的詩歌,然而景物中蘊涵著「情語」:沒有生氣的「廢園」里除了蕭蕭的白楊,無所聽、無所見,在悄沒聲中歲月流逝,青春不再,這其實就是詩人心目中死氣沉沉的校園的象徵。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滿和苦悶,當然這不滿還是比較朦朧的,不像這首《冬夜歌》,直截了當地寫明副標題「敬勉《周刊》產物質而革課程也」:
聳暮空紫色西山,
山頂戴著白雪之冠;
山陰飄清華校旗,
但清華旗色何其黯然!
夕陽是清華的靈魂,
漫天的黑雲將他攫吞;
遺下物質的軀殼,
有大會堂作伊的墳墓。
玄冰彷彿功課,
壓住本性活潑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滯重的面色,
再不見風中的笑窩。
詩人用象徵比喻的手法,描寫彌漫著物質氣息的校園,吞噬靈氣如墳墓,缺乏自主意識像石像,刻板教條。其實它並不缺少靈秀的環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潑的少年一樣,然而黑雲壓住了美景,功課窒息了學生的天性。詩人忍不住要吶喊:趕走冬夜,讓春色重臨校園。
朱湘獨立不羈的思想也同樣表現在這一時期的論文中,《課程上前車之鑒》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發展,減少課時,改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傳統的考試模式。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審美情趣,而不能總沉浸於世俗之中。
從學生時代起,朱湘的個性就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詩歌卻是少有的平靜和諧,他彷彿在創作之前洗凈了身內身外的煩惱,給詩歌留下一方神聖和諧的園地。從創作初起時就十分注重錘煉詩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內心是喧囂的,而他的詩情卻是寧靜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陣陣溫風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聽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寶寶,
蜜蜂飛的真輕。
……
舒緩的旋律,悠揚的節奏,錯落有致的詩行,加上活潑清新的形象,在不經意中營造出一派和諧世界,給人以閱讀與聆聽的雙重美感。朱湘孜孜不倦地進行著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別追求「理智節制情感」的具有東方神韻的美學原則,從詩的情感到詩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實踐著,形式上講究整齊、對稱,詩韻上講究與內容情緒合一,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詩創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雨 景
文/朱湘
我心愛的雨景也多著呀:
春夜夢回時窗前的淅瀝;
急雨點打上蕉葉的聲音;
霧一般拂著人臉的雨絲;
從電光中潑下來的雷雨——
但將雨時的天我最愛了。
它雖然是灰色的卻透明;
它蘊著一種無聲的期待。
並且從雲氣中,不知哪裡,
飄來一聲清脆的鳥啼。
(選自《朱湘代表作》)
[賞析]
雨中的景象,在古往今來的詩人筆下寫盡了,但在朱湘筆下卻有了新的意境。詩以種種關於雨的新鮮意象和感覺,表現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期待。詩人對自然美廣泛的興味與追求,用隱蔽而又鮮明的色彩的意象表達出來了。詩中既寫了千姿百態的自然美,也象徵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寫出了現實生活中已經展現的種種美的景象,也寫出了對現實生活中尚未出現的令人嚮往期待的美。寂寞的雲氣中飄來的一聲「清脆的鳥啼」,這是多麼令人神往而深思。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筆下融成一片詩情美,充滿了韻色與姿態。
《雨景》是《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無韻詩」,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這本詩集中最優秀的「寫景詩」。在這首新穎、清雋的小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剎那間奇異的感受,細膩含蓄,純凈清新。朱湘的寫景小詩與冰心、宗白華的小詩不同,他不是從自然中獲得人生啟示,而是單純而滿懷驚異地描繪自然之美,顯示了一個沉醉於大自然中的純粹詩人卓爾不群的藝術才華。詩歌的調子輕快,同時也顯示了「句的均齊」。
⑹ 經典古詩文及賞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內懷子由容。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對於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是推崇備至。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認為此詞是寫中秋的詞里最好的一首。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清露下,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 「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全詞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嚮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人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
⑺ 經典古詩賞析
《鳥鳴澗》
作者(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盛唐時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字摩詰,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王維是中國文學史上受佛學影響很深的大詩人,因其詩歌中多有禪宗意象,故後人將其和「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並稱為「詩佛」。王維的詩描寫形象、氣韻生動,往往在短小的詩篇中藉助特殊的意象顯示出渾然的意境和雋永的詩意。所以蘇軾在《東坡志林》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對王維的詩藝意境做了很好的總結。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緻,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