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名句
1. 十大元帥名言
朱德同志: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彭德懷:說大話,說假話,一害自己,二害國家。
2. 如果用一句名言來誇誇陳毅,怎麼誇
如果用一句名言來誇誇陳毅,那就是一身正氣
3. 陳毅的詠蘭詩的大意,至於哪首詩,看下面。
這句話的大意是:蘭花生長在幽遠的山谷之中,本來不為人所知,只是由於她的芬芳,尋找她的人遍布高山。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
陳毅兼資文武,博學多才。有多種軍事、政治論著和詩詞著作,編為《陳毅軍事文選》、《陳毅詩詞選集》和《陳毅詩稿》等。
(3)陳毅元帥名句擴展閱讀:
陳毅主要功績
1、黃橋戰役
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調集部隊,對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發動進攻。黃橋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在戰略上起了策應作用。此役歷時4天,共殲國民黨軍隊1.1萬餘人,俘虜官兵4000餘名,繳獲軍用品甚多。
新四軍傷亡900餘名。這次戰役,對反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為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2、孟良崮戰役
1947年4月,蔣介石在進攻延安的同時,調動40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等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作戰,殲滅國民黨2萬4千多人。5月上旬,國民黨軍復由臨沂、泰安一線,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區進攻,壓迫華東解放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
華東解放軍以部分兵力分別鉗制國民黨的左右兩翼,而以主要兵力實施中間突破,即選擇了冒進突懸的中路敵人,實行猛烈的圍攻,經過5月13-14日的浴血戰斗,陳毅率軍將國民黨素有「王牌師」之稱的整編74師全殲於孟良崮山區,此戰共斃傷俘虜國民黨3萬2千多人,該師師長張靈甫亦被擊斃。
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也是後來小說《紅日》的歷史題材。解放軍打退國民黨對沂蒙山區的第二次進攻,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7月,陳毅率軍再次打退了國民黨的第三次進攻,國民黨被迫西撤。
3、淮海戰役(1949年)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
這時,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解放軍經過66天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
4、上海戰役(1949年)
上海戰役是陳毅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他指揮的最艱難的戰役。國民黨大部分軍隊退集到了上海,蔣介石要求指揮這三十萬軍隊的湯恩伯堅守六個月,等待美國人出兵救援,陳毅指揮的第三野戰軍已經達到了上海。
陳毅擔當上海市市長;共產黨軍隊極力將國民黨調到外圍陣地加以殲滅,以輕武器攻佔城市,付出了重大代價,取得了勝利,前後15天時間。上海戰役,除湯恩伯率5萬人乘軍艦撤逃外,其餘15.3萬人全部陣亡。
4. 中國十大元帥說過的名言有什麼要經典的!
葉劍英:「不怕不做事前諸葛亮,就怕不做事後諸葛亮」。「不怕事前不研究,就怕臨事不研究」。陳毅:「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徐向前:端正黨風,首先要從我們自己做起 。。。。。
5. 陳毅詩歌代表作是什麼
陳毅詩歌代表作是:
《梅嶺三章》
陳毅同志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聞名中外的軍隊將帥,同時也是一位才華橫溢成就斐然的馬上詩家。在革命戰爭年代,他的詩真實的記錄了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崢嶸歲月,抒發了革命大無畏英雄主義的戰斗豪情;熱情的歌頌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如火如荼斗爭,表現了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廣闊胸懷和革命樂觀主義的昂揚鬥志,顯現出他徹底的無產階級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黨人高尚情操和崇高氣節。毛澤東高度評價熱情贊揚他的詩具有「大氣磅礴」的特色。
(一)
《梅嶺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應向國門懸。
死後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崖。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二)
組詩《梅嶺三章》是陳毅同志的代表作,寫於一九三六年冬,這組詩表現了陳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赤誠之心和對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字字句句閃爍出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大無畏英雄主義和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氣歌」。
第一首是由一問一答構成:「斷頭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設問;「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三句是回答。一問一答,問得驚心動魄,答得豪情沖天。根據作者前面的小序,詩人當時的處境是處於生死關頭,「斷頭今日意如何?」就是在「慮不得脫」的極為凶險的情況下產生的。一個人面臨「斷頭」,所懸念的當然是認為人生最緊要的事情。作為身經百戰的革命家陳毅此時「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詩人在這里毫無遺憾的做了回答。詩人回顧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創立革命事業的艱辛歷程,面對死的處境,毫無懼色,沒有絲毫的悲觀和失望,在極為嚴峻的生死考驗面前,視死如歸,堅信革命必然勝利。當然詩人不是沒有一點遺憾,他的遺憾是理想沒有完成,事業未競,死不能泯目,這一句為後面的詩表達的內容作了鋪陳。「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這是雷霆萬均之聲,噴發出的是革命的烈火,不是戰斗結束而是繼續革命到底!這種雖百戰不懈,死後還要在「陰間」召集已經犧牲的舊部,再樹旌旗十萬豪豪盪盪斬殺閻羅,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啊,真是氣吞山河。體現了革命家致死不渝,堅貞如一的偉大情操。這兩句詩壯懷激烈,筆墨酣暢,驚天地,泣鬼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詩人堅定的革命鬥志,豪邁的英雄氣概。真如著名詩人臧克家所說的,堪稱意氣沖天,拍案叫絕!胸中有萬丈正氣,筆下有萬鈞之力!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應向國門懸。死後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梅嶺三章》的第二首.這里的第一句「南國烽煙正十年"呼應了第一首中的"創業艱難百戰多」.詩人滿懷豪情的回顧了從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六年革命戰爭的崢嶸歲月。從一九二七年南昌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到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從第五次反圍剿的腥風血雨到刀光劍影的南方贛南遊擊戰的艱苦鬥爭,這十年的南國烽煙,就在詩人的眼前浮現.十年的革命戰爭實踐,使詩人鋼如鐵石,堅信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偉大新生革命力量,任何血雨腥風阻擋不住前行的革命航船.詩人想到這里,引用了「此頭應向國門懸」的典故。陳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自己即使犧牲也要看國民黨被消滅的下場,強烈的表達了對於國民黨反動派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極端鄙視的感情,凸顯人民必勝,敵人必敗的堅定信念。「此頭須向國門懸」:陳毅表示自己即使犧牲,也要頭懸國門,眼看國民黨反動派的最後滅亡。「死後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是前面詩句的自然引申;詩人告戒同志們,不要哀痛於悼念之中,化悲痛為力量,努力的多殺敵人,把你們不斷的勝利捷報化作我墳頭的紙錢。詩人借用燒紙錢紀念和哀悼死者的民間習俗,生動形象地說出對於生者對於戰友的最大期望,也說明和最大體現詩人革命樂觀主義和視死如歸無畏精神。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崖。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是《梅嶺三章》第三首。首句與前兩首第一句的表達的內容一脈相承,都是表現詩人與革命的血肉關系。充分體現詩人以革命隊伍為家,使自己融化在集體革命大家庭之內的精神境界,這樣一句寓意深刻,因為這樣揭示了前面詩里所表達的炙熱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生死觀的思想基礎,回答了詩人為什麼有這樣高的革命情操根源所在。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雖然已經處於敵人包圍圍剿生死一線的危局中,但是堅信:「血雨腥風應有崖」,黑夜即將過去,黎明已經會來到,表達了詩人的必勝信念。「取義成仁今日事」借用古人語言來抒發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情懷。陳毅詩中藉以表現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和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詩人巧取:「取義成仁」更加閃爍著馬列主義的光芒,這句詩充滿著無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無畏的崇高氣節;第四句「人間遍種自由花。」詩人歌頌自由,取義成仁就是要全人類的徹底解放,是表達作者對於共產主義美好前景的熱烈嚮往,對自己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理想的熱情謳歌。正是有了這種理想,革命戰士才含辛茹苦,歷盡艱難磨礪,一直到為之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總之,《梅嶺三章》是大氣磅礴的無產階級詩作,是氣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的戰歌,可以說是共產黨人革命者的生死觀。目前我們中華民族在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經濟飛速發展舉世矚目,已經屹立於世界之林。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學習革命家陳毅《梅嶺三章》,具有新的歷史意義,更加激勵我們用革命戰爭時代那股干勁,那股拚命精神,跟著黨中央跟著胡錦濤書記在中華民族復興征程中奮勇前進!
(三)
陳毅元帥的詩詞是文學藝術的珍品、國之瑰寶。《梅嶺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藝術第一個特點:構思新穎神奇、想像奇偉、合理誇張、巧妙大膽、激情磅礴、音調昂揚、不落俗套。
詩中反映出的是詩人強烈的感情活動,飛馳著豐富奇偉的想像.在短短十二句里,古往今來,日月風雲、地上陰間,神仙鬼嵬,都通過詩人激動的感情而聯繫到一起。第一首的後兩句,詩人大膽而巧妙地以「地府」來寫人間,把死後寫得跟活著一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從局部戰場來看,梅山被圍,慮不得脫,完全居於劣勢.被動的地位,但是詩人放眼中國革命武裝斗爭全局特別是革命戰爭發展前景,充滿著信心.詩人發揮著大膽合理的想像,以瑰麗的色彩來描繪悲壯的特定場面,借用神話,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把被動寫成主動,不因暫時的失利而灰心,寫出革命終必勝利;詩人沒有去寫孤軍殘部,瘦馬空壕的不利局面,而是凸顯旌旗十萬,軍威赫赫的革命聲勢;詩句沒有寫敵人一時猖獗,把紅軍趕盡殺絕的猙獰,而是寫重招舊部,誓斬閻羅的偉大進軍。這奇偉壯烈的想像,傳達了詩人的熾熱磅礴激情,給作品帶來了勾魂奪魄,盪人胸懷、鼓舞人心的偉大力量,使人盪氣回腸!
就其詩的本質而言,在於給不具體的思想以生動感性的,鮮活而美麗的形象。在組詩里,陳毅元帥正是藉助於奇偉壯美的想像,生動鮮活的寫出了自己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戰斗不熄頑強意志,充滿革命樂觀主義。顯示出了崇高的革命思想和品質。在我國許許多多的文學作品中,運用神話傳說故事描寫死後化為厲鬼進行復仇,但是沒有一個象陳毅元帥這樣構思新穎奇特,想像出死後組成一支聲勢浩大的戰斗集體,仍然在他的指揮之下,威風凜凜,盪平地府,直搗閻羅。這種技高一籌的創作方法,屬於革命浪漫主義的范疇。
藝術上的第二個特點:結構嚴謹,一氣呵成。
我們已經知道這一組詩是在一個特定情況下進行的,構思於危難之際,命筆於凶險之中,生死關頭。在這樣的情形下詩人能夠寫出這樣膾炙人口的好詩,在危難之際,詩人還能夠寫成這樣一組布局嚴謹,獨具匠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好詩:一個方面我們可以窺見陳毅元帥臨危不懼,鎮定自若的元帥風度,看到無產階級革命家精神上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到詩人駕御文字的功底和淵博的知識以及高超的藝術技巧功力。你想詩人可不是花前月下的吟詩,桃花園里覓詩,而是在生死關頭啊!真是:憤怒出詩人,危難出詩人啊。《梅嶺三章》一氣呵成,有機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表現的主題是抒發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不熄的頑強戰斗意志,氣勢壓倒敵人蔑視敵人,相信革命一定勝利的樂觀主義的堅定信念。三首詩里各有側重又互相配合:第一首著重表現的是革命英雄主義的雄偉氣魄,顯示出死為鬼雄的執著斗爭精神;第二首進一步體現詩人對敵人的大恨,突出了不消滅敵人不眠目的強烈無產階級感情,並勉勵生者繼續戰斗,去奪取革命勝利;第三首正面抒發對於革命隊伍的無限眷戀和對於革命前景的展望,並集中表達對於獻身共產主義理想的熱烈嚮往的感情.是前兩首所表達的革命英雄主義和無產階級生死觀的思想基礎。
藝術上的第三個特點:語言精練,含蓄蘊籍,善用古詞和古典,化平淡為神奇,使人回味無窮。
我國古代文藝理論家劉勰說:「隱之為體,義主文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宋朝的梅聖俞說:「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蘇東坡說「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要求詩的語言精練含蓄,用最少語言表達最豐富最完美的內容。使人讀後感到詩意深厚,有無窮回味。《梅嶺三章》僅僅八十四字,就表達了與黨與人民訣別時刻,心頭潮湧起的澎湃仇恨敵人,熱愛革命的豐富感情;表現了忠於黨忠於革命的赤膽之心;追憶他一生投身革命馳騁沙場的戰斗歷程;反映出詩人堅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生死觀.這樣復雜而廣泛的內容,就這樣被泛泛八十四字而包攬,沒有熾熱的革命熱情,沒有高超的駕御文字功底,沒有高超的藝術技巧是絕不能夠表達出來的;組詩語言精練主要得力於詩人善於吸收運用古代詞語和典故。這些詞語和典故到了陳毅的手裡,經過再創造就能夠煥發出活力,一經進到陳毅的詩詞里,便光彩奪目,成為化平淡為神奇的佳句。如有伍子胥的故事,寫出「此頭應向國門懸」的詩句,表達的是不滅敵人死不泯目的強烈感情,顯得十分的含蓄,生動活潑,鮮活有力,也是陳毅元帥推陳出新,古為今用的一個典範.
6. 請教陳毅元帥著名的詩詞給出詩詞名和其中名句即可,謝謝
紅梅
隆冬到來時,百花跡已絕.
紅梅不屈服,樹樹立風雪.
7. 陳毅元帥的詠蘭詩什麼意思急哦~~
陳毅《幽蘭》賞析
【原作】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釋】 幽蘭:即蘭花。幽,深遠,安靜。
馨(xīn)香重:香氣很濃。
山隅(yú):角落。
【詩譯】 蘭花原本生長在偏遠幽深的山谷之中,沒有人知道它。只是由於它芳香濃郁,才使得循香而來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賞析】 陳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他是一名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同時更是聞名中外的詩人。他從少年時到參加革命之後,一直沒有放棄對於文學的愛好,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曾經是一名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會員。後來,他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仍然筆耕不輟,寫下了很多戰斗詩篇。建國後,在日理萬機的工作之餘,依然揮毫吟詩作賦不已。現存詩章三百五十餘首,包括了他早年、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時期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收錄於其夫人張茜臨終前編輯的《陳毅詩詞選集》。
本作從蘭香送遠,引人探勝,使得本來寂靜荒涼的山谷,引來了四面八方覓花的人這一事實中道出了蘭花的雅潔神韻,這是一首飽含哲理意味的詩,是一首贊頌蘭花幽香的絕唱!
「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蘭花是我們中國人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於幽谷叢林,不與百花爭妍,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具有淡雅宜人的東方神韻。古往今來,詩人為之作賦,畫家為之揮毫,詠蘭之作,歷代不絕。宋代蘇轍曾有「蘭生山谷無人識」的名句,若說「幽蘭在山谷,本自無人識」當是本句的擴展與延伸應該不為過。「幽蘭在山谷」說的是蘭花固有的生長習性,是蘭花原本就喜歡生長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與世俗相爭,不與百花爭艷,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正因為這一本性,才使得蘭花不為眾人知曉。因此,詩人接下來說「本自無人識」。「本自無人識」不僅說明了蘭花原本沒人認識這一意思,同時也為下文埋下了一個伏筆,做了一個鋪墊。
「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只為」,即只是因為,「馨香重」,即芳香濃郁,散發得很遠很遠,令人飄然陶醉。「求者」,尋找散發這種濃郁芳香的蘭花的人們。就是說,蘭花是因其芳香濃郁,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與好奇,因而才引來了漫山遍野尋花的人。人們喜愛蘭花,最初應該如此,但後來人們喜愛蘭花則不僅僅是因其芳香濃郁這一個方面了,人們更多的是喜歡她的「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深山楚世家」之君子隱士之風度,還有她的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內在神韻。
這首小詩在寫法上不追求詞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現一種意境,詮釋一種哲理。讀來令人深思,給人以某種人生的啟迪。
此詩蘊涵著做人的哲理:華美的衣著,漂亮的言辭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真才實學,能為人民放出「馨香」。
8. 陳賡名言
忠於民族,孝於國家
——陳 賡
[簡介]
陳賡,原名庶康,1903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縣一個貧寒的舊行伍之家。他小時曾入東山學堂,高小未讀完便到舊軍隊中當兵,四年後升為上士,對軍閥部隊的黑暗和相互混戰深感厭惡。他18歲時離隊到鐵路當辦事員,業余時間進過毛澤東主辦的湖南自修大學,在那裡接受了革命思想,於1922年加入共產黨。
1923年末,陳賡受黨組織派遣,赴廣東入講武學堂,翌年夏天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年底畢業任連長,1925年參加東征,因立戰功在黃埔生中聲名顯赫。之後,他又赴蘇聯遠東,學習保衛工作和暴動經驗,1927年初回國,到武漢擔任特務營長並指揮工人糾察隊。同年7月下旬,他陪周恩來赴南昌,在起義中擔任保衛任務。
南昌起義後,受傷的陳賡潛回上海,傷愈後到中央特科主管情報工作。1931年春,在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叛變的緊要關頭,他協助周恩來迅速疏散中央機關,隨後赴鄂豫皖根據地,在紅軍中任團長、師長。翌年,他因腿部再度負傷,化裝回上海治療,傷愈時去電影院被叛徒發現而被捕,拒絕蔣介石的勸降,從南京逃出,進入中央蘇區。
長征時,他任幹部團團長、紅一師師長。
抗日戰爭期間,陳賡任八路軍三八六旅旅長,以靈活的游擊戰連挫日寇。日軍惱怒萬分,「掃盪」時在裝甲車外面貼上「專打三八六旅」的標語。美國駐華武官卡爾遜上校到晉東南考察時,稱贊「三八六旅是中國最好的一個旅」。1943年秋,陳賡在指揮太岳山區反「掃盪」中,曾一舉殲滅日本「皇軍觀戰團」,擊斃服部直臣少將和六名大佐。在中國共產黨「七大」上,陳賡當選候補中央委員。解放戰爭期間,他率陳謝兵團,從晉西南一路凱歌,直下雲南。
1950年,他作為中央代表赴越南,受胡志明委託指揮邊界戰役,打敗法國侵略軍。翌年,他又赴朝鮮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在彭德懷離職時還代理司令員。志願軍能一再挫敗有最先進技術裝備的美軍,但欲擴展勝利時卻受到限制,這使他深受刺激。陳賡認為,應盡快在中國建立培養軍事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1952年夏,他回到哈爾濱,主持組建軍事工程學院並任院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50年代中期以後,陳賡任副總參謀長,主管國防科技,仍兼「哈軍工」院長。在他主持下,「哈軍工」只經過四五年就成為遠東最大的軍事院校。錢學森稱:「這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1961年3月,陳賡在上海病逝。
中共中央在悼詞中稱他是「卓越的軍事天才」。
陳毅元帥曾稱贊說:「他像一個玻璃杯,從里到外都是清楚的、透明的。陳賡同志就是我們黨的一門炮。」
9. 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有什麼名言警句
朱德同志:開心才見膽,破腹任人鑽。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