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李煜破陣子

賞析李煜破陣子

發布時間: 2021-02-21 18:07:51

Ⅰ 從意境和意象的角度分析李煜的破陣子

一、抒抄情言志的集中性
襲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但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Ⅱ 李煜詩詞破陣子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Ⅲ 請解釋一下李煜的破陣子內容和中心思想

破陣子-南唐後主(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離別歌。
垂淚對宮娥。

譯文: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是幅員遼闊的大國。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A.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如果不是喪權辱國後成為囚徒,李煜可能永遠淪落為一個花前月下的風流文士,其詞也必然會失之淺薄少蘊,成為續寫「花間」詞的俗人。正是階下囚的生活,才使他後期詞褪去了宮廷生活的脂粉氣,抒發出一個亡國之君的悲傷。由於國亡家敗,不得不從政治的角度品嘗苦果,因此詠史抒懷的成分必然要熔鑄於詞作中。李煜在詞中毫不掩飾地描繪了被俘後的生活,傾訴了憤世之愁,亡國之恨,直到招來殺身之禍。他在詞中描寫了真實生活,真情實感,並對此加以形象化的藝術概括,使詞的影響力極大,感染力極強。可見,「真」是境界的基礎,也是藝術生命之所在。祛除矯情偽態,抒發胸中的真情,詩詞方能動人。李煜詞便是由於其「真情實性」而格外動人心魄的。

B.內情與外美的完美融合:只有內心的情與意的表達同外物的境與景相互融合,才能創造出「意與境渾」、情與景合的藝術形象,從而達到美的境界。李煜的詞「寓情於景而情愈深」,「語語明白如畫,而言外有無窮之意」。他擅長用白描、對比等手法,選擇特殊的審美意象,採用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將眼前實景與心中虛景巧妙連結,一吐為快。

C.鮮明獨特的藝術形象:形象是意境構建的基本要素,形象要想鮮明生動,就必須是作者心中獨有、充滿著作者的情感與心血的。李煜在他的詞作中塑造了一個個真實而感人的「自我」形象,展現了他的內心世界。

賞析李煜破陣子中「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這一句的語言

這是李煜降宋之際的詞作。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約一樣,瘦的腰細的使皮革腰帶常常移孔,而潘鬢則暗喻詞人自己像潘岳一樣,年紀不到四十就出現了鬢邊的白發。連著這兩個典故,描寫詞人內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鬢邊也開始變白,從外貌變化寫出了內心的極度痛苦。 沈約瘦腰 沈約從少年時代起就很用功讀書,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他母親擔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習,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去供他取暖的火。青年時期的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並且對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從二十幾歲的時候起,用了整整二十年時間,終於寫成一部晉史。可惜,這部晉史沒有能夠流傳下來。晉代潘岳在他的《秋興賦》中說,自己三十二歲就開始有白發了,「斑鬢承弁」(音bian,皮帽),「素發垂領」(素,白;領,脖子)。後世因此以「潘鬢」為中年鬢發初白的代詞。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轉得不露痕跡,卻有千鈞之力,悔恨之情溢於言表。作者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勝感慨系之。此詞回顧事國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幾曾識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結果,同時也是淪為臣虜的原因。記敘離別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來尤為沉痛慘怛。其事雖見載於《東坡志林》但出自後主之手,更覺凄慘苦澀,不失為一個喪國之君內心的痛苦自白。

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以亡國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此時期的詞作大多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往事的無限留戀。故有人說:李煜不是個好皇帝,但是個好的詩人

Ⅳ <<破陣子>> 賞析

你要哪一首?
賞析
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詞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一次又一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里響起了一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准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斗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然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斗,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苟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一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里、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沉的愛國之情、獻身之志的生動體現。
(另一種評析)
李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一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處。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 ,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 」?「挑」亮了「燈 」,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還能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呢?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 ,仍然不能平靜 ,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 。「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 」、「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 ,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里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 」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 ,《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聯系 ,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 ,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戰獲勝 ,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 」。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 ,並沒有產生真正 「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像,化身為詞里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 ,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發生!」白發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游《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 」,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又有誰「可憐 」他呢 ?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 》,積極主張抗戰 ,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復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 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 。《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准備、戰斗進行、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 。「醉里挑燈看劍」一句 ,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賞析3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內容評析]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生前身後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擎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點評>
辛棄疾的這首投贈之作自稱「壯詞」,全篇以「壯」語貫穿始終。作者根據他三十年前抗金的戰斗經歷和他矢志恢復中原的理想,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在詞里描繪了一個幻想中雄壯兵營生活畫面。首句「醉里挑燈看劍」形象地顯示出殺敵的壯志。「夢回」以後,寫綿延的兵營中響起了號角聲,軍樂聲、戰旗飄揚,兵士飽餐,這一切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沙場點兵的壯盛軍容。下片「馬作的盧飛快」兩句寫自己希望能夠馳騁沙場,沖鋒陷陣。想像著實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壯志。然而現實卻是「可憐白發生」,為壯志難酬表示極大的憤慨。前九句寫得酣暢淋漓,反襯了這一句的分量,正是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
辛棄疾——《破陣子》 擲地劉郎玉斗
擲地劉郎玉斗①,掛帆西子扁舟②。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③,貂蟬元出兜鏊④。卻笑瀘溪如斗大⑤。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注釋
①擲地劉郎玉斗:指鴻門宴上范增把劉邦獻給他的玉斗置之於地。
②掛帆西子扁舟:指春秋越國的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功成名退,攜西施泛舟五湖而不返的事。
③燕雀豈知鴻鵠:指陳涉年輕時為人佣耕,有一次對同夥說:「苟富貴,勿相忘。」同夥譏諷他,他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事。
④貂蟬:古代皇帝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兜鍪:頭盔。
⑤瀘溪:原詞有序,范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瀘溪,范南伯遲遲未行。
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勸范南伯要以國事為重,把瀘溪治理好,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作者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謚元獻。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注釋
1.四十年:南唐自建國至李煜作此詞,為38年.此處四十年為虛數.
2.鳳閣:別作"鳳闕".鳳閣龍樓指帝王能夠居所.霄漢:天河.
3.玉樹瓊枝:別作瓊枝玉樹",形容樹的美好.煙蘿:形容樹枝葉繁茂,如同籠罩著霧氣.
4.識干戈:經歷戰爭.識,別作"慣".干戈:武器.此處指代戰爭.
5.沈腰潘鬢:沈指沈約,曾有"革帶常應移孔...以此推算,豈能支久"之語.後用沈腰指代人日漸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詩雲:余春秋三十二,始見二毛".後以潘鬢指代中年白發.
6.辭:離開.廟:宗廟,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7.猶奏:別作"獨奏"
8.垂淚:別作"揮淚".
鑒賞
這是李煜降宋之際的詞作. 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 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轉的不露痕跡,卻有千鈞之力.悔恨之情溢於言表.

[編輯本段]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春社之時,梨花紛飛後即是清明。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白日漸長了,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怪不得昨晚的夢境那麼好,原來是今朝鬥草贏了,不由得臉上生笑。
注釋
①破陣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②新社:春社,在立春後,清明前。
③巧笑:美好的笑
④逢迎:相逢
⑤疑怪:詫異,奇怪,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⑥鬥草:一種游戲,也叫"鬥百草"
⑦雙臉:指臉頰.
賞析
賞析一:
在《珠玉詞》中,這是一首清新活潑的作品,具有淳樸的鄉間泥土氣息。上闋寫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黃鵬」、「飛絮」,眾多意象秀美明麗,足見春色之嬌人。下闋寫人物。「巧笑」已聞其聲,見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觀其形。「疑怪」兩句通過觀察者心理活動,用虛筆再現「女伴」的生活細節,將村姑的天真可愛一筆點到,與上闋生氣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諧的畫面美與情韻美。「笑從雙臉生」一句特寫,收束全篇。
賞析二: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朴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極一時一地之盛。閨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喚妹,門外遊玩。詞篇開頭一句,其精神全在於此。
按民族「花歷」,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穀雨,每五日為一花信,每節應三信有三芳開放;按春分節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梨花落後,清明在望。詞人寫時序風物,一絲不苟。當此季節,氣息芳潤,池畔苔生鮮翠,林叢鸝囀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應在何處?那就是桐花、麥花與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的就是「日長飛絮輕」。古有詩雲:「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可以合看。文學評論家於此必曰:寫景;狀物!而不知時序推遷,觸人思緒也。
當此良辰佳節之際,則有二少女,出現於詞人筆下:在採桑的路上,她們正好遇著;一見面,西鄰女就問東鄰女:「你怎麼今天這么高興?夜裡做了什麼好夢了吧!快說來聽聽!」東鄰笑道:「莫胡說!人家剛才和她們鬥草來著,得了彩頭呢!」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後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於此。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後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於此。

[編輯本段]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採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譯文
燕子飛來正趕上春社之時,梨花紛飛後即是清明。幾片碧苔點綴著池中清水,黃鸝的歌聲縈繞著樹上枝葉,白日漸長了,柳絮飄飛 。在採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怪不得昨晚的夢境那麼好,原來是今朝鬥草贏了,不由得臉上生笑。
注釋
①破陣子: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②新社:春社,在立春後,清明前。
③巧笑:美好的笑
④逢迎:相逢
⑤疑怪:詫異,奇怪,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⑥鬥草:一種游戲,也叫"鬥百草"
⑦雙臉:指臉頰.
賞析
賞析一:
在《珠玉詞》中,這是一首清新活潑的作品,具有淳樸的鄉間泥土氣息。上闋寫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黃鵬」、「飛絮」,眾多意象秀美明麗,足見春色之嬌人。下闋寫人物。「巧笑」已聞其聲,見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觀其形。「疑怪」兩句通過觀察者心理活動,用虛筆再現「女伴」的生活細節,將村姑的天真可愛一筆點到,與上闋生氣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諧的畫面美與情韻美。「笑從雙臉生」一句特寫,收束全篇。
賞析二:
此詞通過清明時節的一個生活片斷,反映出少女身上顯示的青春活力,充滿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全詞純用白描,筆調活潑,風格朴實,形象生動,展示了少女的純潔心靈。
二十四節氣,春分連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戀的時節。春已中分,新燕將至,此時恰值社日也將到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時每年有春秋兩個社日,而尤重春社,鄰里聚會,酒食分餐,賽會歡騰,極一時一地之盛。閨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連女紅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喚妹,門外遊玩。詞篇開頭一句,其精神全在於此。
按民族「花歷」,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穀雨,每五日為一花信,每節應三信有三芳開放;按春分節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梨花落後,清明在望。詞人寫時序風物,一絲不苟。當此季節,氣息芳潤,池畔苔生鮮翠,林叢鸝囀清音。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應在何處?那就是桐花、麥花與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的就是「日長飛絮輕」。古有詩雲:「落盡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可以合看。文學評論家於此必曰:寫景;狀物!而不知時序推遷,觸人思緒也。
當此良辰佳節之際,則有二少女,出現於詞人筆下:在採桑的路上,她們正好遇著;一見面,西鄰女就問東鄰女:「你怎麼今天這么高興?夜裡做了什麼好夢了吧!快說來聽聽!」東鄰笑道:「莫胡說!人家剛才和她們鬥草來著,得了彩頭呢!」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後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於此。
「笑從雙臉生」五字,再難另找一句更好的寫少女笑吟吟的句子來替換。何謂雙臉?蓋臉本從眼際得義,而非後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詞,美在情景,其用筆明麗清婉,秀潤無倫,而別無奇特可尋之跡;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盡出,天時人事,物態心情,全歸於此。

Ⅵ 關於李煜的破陣子的賞析及對個人的評價

李煜(937~978) 五代詞人。南唐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中主 李璟第六子。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後主。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風流才子誤作人主--南唐後主李煜的悲劇人生
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十餘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孫李唐庄。故老傳說,當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祖賜宅於斯,宋太宗又賜毒葯於斯。所謂孫者,乃遜也,此為李唐遜位之所居。人事滄桑,久經變遷。而今的孫李唐庄,小橋流水,棘籬土院,昔日幽居的小樓早已不復存在了。
^^誰能役役塵中累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長子襲位的封建傳統,他絕對沒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絲毫不作這樣的奢想。他的本志大約就是要做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經綸滿腹的高人隱士。天性儒弱多病,喜文厭武。在其性格構成的諸多因素當中,他更多地承繼了父親李璟的風范。「後主幼而好古,為文有漢魏風。」他又知音律,善詞章,工書畫。書學柳公權,十得八九。曾作顫筆樛曲之狀,道勁如寒松霜竹,人謂金錯刀。又,每常寫大字的時候,棄筆不用,唯以卷帛書之,上下左右皆如人意,世謂撮襟書。其畫則以翎毛墨竹最為擅長。老於霜皮,煙梢露葉,披離俯仰,宛若古木,自有一派清爽不凡的神韻。他藏書甚富,讀書也多。據說,宋太祖平定江南,從金陵館閣得書十餘萬卷,且校勘精審,編秩完具。這在五代十國那個極度動盪的年代,是十分難得的。那麼,在諸書當中,他潛心鑽研的是什麼呢?舊臣徐鉉講過這樣一件事:「(煜)嘗從容與近臣曰:『卿輩從公之暇,莫若為學為文;為學為文,莫若討論六籍,游先王之道義。不成,不失為古儒也。』」巳御制雜說序》)可見,儒家的經典著作是他常修的功課。但是不知為什麼,他的思想並沒有為傳統的儒家學說所束縛。聖人不是講「立言、立德、立功」嗎?他卻只要「立言」,於德治、武功,沒有多少興趣。聖人不是說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嗎?他並不以「達」為意,也不想為天下黎庶承擔什麼責任,他一心只要「獨善其身」。這裡面的原因是復雜的。一方面,他身處封建社會的亂世,正如五優十國其他上層文人那樣,傳統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實際上在他們精神上已經解體,已經動搖。分崩離析的時代,割據政權的朝夕不保,都使他們缺乏政治進取之心。汲汲顧景,唯恐不及。追求現世快活是人們普遍的心理特徵。「冷笑秦皇經遠略,靜伶姬滿苦時巡。」「誰能投投塵中累,貪合魚龍構強名。」奏始皇、周穆王,雖然雄視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墮入塵網之中,只能是自尋苦惱。萬古到頭終一死,大可不必為了虛名面勞瘁心力。「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傾碗更為壽,深卮遞園賓。」瞧!這是多麼的自在瀟灑。「自出膠庫,心疏利祿。被父兄之蔭育,樂日月議優游。思追巢許之餘塵,遠慕夷齊之高義。」(《即位上宋太祖表》)的李煜就是這樣描述他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和理想的。
另一方面,是李煜長兄弘冀的猜忌。史載,弘冀為人沉厚寡言,剛毅果斷,常州一戰,大敗吳越兵,以戰功被圍立為太子,參決政事。但是,他的某些舉動屢進李璟旨意,璟遂起廢立之意,弘冀就暗地派人把叔父景遂毒死了。弘冀於自已的同胞兄弟能否相容呢?未必。現傳李煜的兩首《漁父》詞隱約透露出一些消息: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波有幾人。
一槕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據傳,這兩首詞題在南唐衛賢所畫《春江釣奧圖》上。詞中歌頌的漁隱生活明顯地帶有作者的主觀情緒,當是他受長兄猜忌而希求避禍心理的真實寫照。煜生有奇表,廣額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這種相貌當也很容易召致弘冀的忌根。大舜、項羽不都是重瞳於嗎?一個是聖人,一個是英雄,李煌焉能是等閑之輩?不管弘冀意下如何,李煜為自身計,當亦會竭力躲避政治的。他自號鍾隱,又別稱鍾山隱士、鍾蜂隱者、蓮峰居士,明確表示自己無意朝政。事實上,他也從來汲有想過一生要成就什麼政治大業,他一心只要做個文人才子,他的最大希求只在於成就自己的文學才幹。如此而已。
^^天教心願與身違
歷史對人生耍弄了又一個悲劇。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殺晉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李煜的其他幾個哥哥也都早卒。煜以次改封吳王,以尚書令知政事居東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為太子。同年李璟病亡,遂即位於金陵。年僅二十五歲的李煜硬是被歷史推上了政治舞台。此時的南唐政權已經日薄西山,早在周世宗顯德五年,李驟就去帝號,改稱江南國主,奉周正朔,盡獻江北郡縣。璟還給周世宗上表,卑稱與周「外雖君臣,內若父子」,隨貢金銀布帛若干。嗣後,宋代周。懾於大國的威嚴,璟繼續進貢,歲費數萬計。據《通鑒》記載:「南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於周,歲時貢獻,府藏空竭,錢益少,物價騰貴。去年鑄當十大錢及當二錢文。」內優外患,風雨飄搖。一種亡國的緊迫感沉重地壓在李煜心頭。想振作,想圖強嗎?談何容易!以乃父之英武明斷,尚不能保社稷於不衰,自己這個懦弱文士又怎能挽狂瀾於既倒?大廈將傾,李煜不僅沒有拯救危局的魄力和才能,甚至連這個設想都不曾出現過。「外示恭儉,內懷觀望。」這是他做皇帝十五年所奉行的基本國策。即位當年,他就給宋太祖上表奏稱:「既嗣宗訪,敢忘負荷。惟堅臣節,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輒萌異志,豈獨不尊於祖禰,實當受譴於神明。方主一國之生靈,遐賴九天之覆蓋。」他希望以自己的一片赤誠,換取宋太祖的寬容之心:他主動削去唐號,稱江南國主,請罷詔書不名,貶損一切制度;宋使來唐,他衣紫抱,去甌吻;他每年從國庫拿出大量財物貢宋,名定曰助祭、助葬,名之曰犒師、買宴、賀節令;他還奉宋旨意,寫書與南漢主劉鋹,約與俱事宋。開寶六年(973),宋盧多遜來求《江南圖經》,李煜深知這是宋將南伐的前奏,但他還是令人抄錄一本送去了。宋於是熟知江南十九州屯戍遠近,戶口多寡,為用兵做好准備。同年,南都留守林仁肇,密言後主,勸他乘宋疲於征討之時,出師壽春,以復故境。為了替後主起兵作開脫,林甚至說:「兵起日,請以臣舉兵外叛聞,事成國家饗其利,不成族臣家,明陛下不預謀。」後主膽量畢竟太小了,對此他竟不敢信從,而且聽信讒言把林酸殺了。是年,內史舍人潘佑有感於國運衰弱,用事者充位,憤切諫言,連上八疏,詞窮理盡。後主大怒,以為是其友李平所激,殺平,佑自剄。佑所上表章說:「陛下既不能強,又不能弱,不如以兵十萬助收河東,因率官朝覲,此亦保國家之良策也。」這話說得十分剴切。於宋,李繼既不敢稍事違抗,又不甘心俯首貼耳前去朝覲。他存的是僥幸心理。南唐晚亡一天,似乎他這個嗣主便算盡到了義務,也算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李煜太天真了。「天下一家,卧提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開寶七年,宋太祖遣李穆為國信使,持詔約煜同閱犧牲,且諭以王師將討,宜早入朝之意,煜以疾辭。王師將臨,煜大失所望,他回報說:「臣事大朝,冀全宗把,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於是修葺城堡,教習戰船,開始備戰。第二年,宋與吳越會師圍金陵,想欲盡室自焚不得,遂率百官親屬肉袒出降。
十五年的屈辱難堪,李煜如何取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呢?放縱性情,耽於聲色。作為一國之主,他不僅具有無比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且也無須顧忌什麼,大可任情而動,隨意而行。還是讀一談他這一時期寫下的小詞吧: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負溜,酒惡時拈花策嗅。別殿遙聞蕭鼓奏。(《浣溪沙》)
那些因春傷懷,感秋落淚,長夜歡飲,宮帷調情,李煜一一寫來,勾勒刻畫,有情有韻。他這些作品,與其說寫盡了風流繾綣,勿寧說是於溫馨香軟之中尋求一種精神慰藉,尋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嚴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識。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大小周後的愛情。大周後,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兒。十九歲與煜成婚。煜即位,立為皇後。周後精音律,善歌舞,通書史,至於采戲弈棋,也無不絕妙,可稱得上是五代時期的一位才女。據說,唐代的《霓裳羽衣曲》,至五代已經絕響,煜得殘譜,周後與之變易訛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聽。今傳《玉樓春》詞正記此事: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絲策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照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上片寫春殿歌舞的盛況,下片寫踏月而歸的興致,夫妻雙方都陶醉在藝術創造的天國里。
李煌與周後情好甚篤,只有在與周後的吟商咀羽之中,他才完全意識到了自我價值的存在,才真正體嘗到了人世間愛的幸福和甜蜜。周後一死,李煜的悲悼之情是可以想見的。「昔我新昏,燕爾情好。媒無勞辭,筮無違報。歸妹邀終,咸爻協兆。他仰同心,綢繆是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終往告。嗚呼哀哉!」他除了作誄作詞而外,還有八九首詩,發抒同樣的感情。即使在周後亡故多年之後,李煜仍然觸物傷懷,不能自持,這在古代君王的艷史之中是獨一無二的。
歷來有異議的是他利小周後的關系。陸游《南唐書·後紀傳》說:「或謂後寢疾,小周後已入宮中。後偶事幔見之,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患怒,至死面不外向。放後主過哀以掩其跡雲。」馬令《南唐書·後妃傳》又經:「後自羅惠殂,常在宮中。後主樂府詞有『衩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道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對他們二人的關系,我們無意深究。應該看到,李煜作為一位帝王,妻死易人,他無須故作姿態;以李煜性情之率真,他也不會裝腔作勢。我們不能因為南唐在李煜時代滅亡,就說他是荒淫無道;我們也不能因為歷史上的英武之君建立了功業而原諒他們私生活的放盪。這在封建社會是不可避免的。李煜的亡國,不亡於浪漫多情,而亡於政治上的軟弱和低能。
^^一旦歸為臣虜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正月,李煜等一行人被押至汴梁(今河南開封),煜白衣紗帽待罪明德樓下。宋以他屢召不降,又起兵抗拒,封之為違命侯。同年,太祖死,太宗即位,改封隴西公。早在開寶四年,宋太祖就在汴京城南修造了禮賢館,其目的是為了招煜來降。後賜錢俶。覲見之日,太祖又賜煜冠帶器幣若干。太平興國二年(977),煜自言家累之重,太宗命增給月俸,另賜錢三百萬。煜心情抑鬱,務為長夜飲,宋宮每日供酒三石。作為降王,宋帝在生活上並沒有難為他。但是他們卻剝奪了他的人身自由,並且百般凌辱他的人格和尊嚴。《宋史·世家》:「太宗嘗幸崇文院觀書,召煜及劉提令縱觀。謂思日:『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之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煜頓首謝。」掠奪了人家的藏書,還詢問人家讀書與否,這是侮辱,是對人的自尊心的有意挫傷,又,宋王銍《默記》引龍袞《江南錄錄》「李國主小周後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駕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明人沈德符《野獲編》又謂:「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有元人馮海粟學士題曰:『江南剩有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其事雖貞傳聞,也未必毫無根據。若屬實,這當又是奇恥大辱,李煜殘破的心靈再次受到重創。羞愧,惱怒,痛恨,後悔,種種情感奔騰洶涌,他再也不能沉默了: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
這恨是那樣深長,那樣強烈。他無法擺脫,剪不斷,理還亂。他有時拚命飲酒,為的是暫時麻醉一下痛苦的神經,但酒力一過,哀愁憂苦又一齊涌來;他有時又寄情夢幻,一餉貪歡,而一夢醒來,終究是幽凄寂寞。「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他只有用筆,用顫抖的心音,填寫一首又一首小調,長歌當哭。
然而,他的心情有時又顯得異常的平靜。在經歷了天上人間的巨變之後,他又認真地進行著懺悔: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官娥。(《破陣子》)
家國是父祖開創的,山河又自來美麗多姿,自己哪裡認得干戈劍戟呢?「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人生的幼稚,性格的軟弱,難道就能葬送一個國家嗎?然而事實正是如此。一旦有變,國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難堪真是難以表述。他為自己的無能感到內疚,他為錯殺了潘佑、李平感到後悔,他為故國的淪於己手感到不安,他也為城破之時沒有及早自盡感到心酸。真的,活著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鮮血洗刷掉昏聵、懦弱和無能。樂不思蜀的劉禪不是享盡天年了嗎?是的,他人雖然活下去了,但靈魂早已死亡。仰人鼻息,寡廉鮮恥,那才是真正的昏君。李煜不當屬於這一類。他有筆,富有文學才華,他可以用樂府歌辭來發泄憤值心音,來反抗凌辱和摧殘,來恢復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嚴。人生悲劇的命運和藝術家的美學追求完美地融匯在一起。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這首《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葯把他毒死了。李煜之死,自有其悲壯的一面。

Ⅶ 李煜 破陣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抄國,襲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簡析
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勝感慨系之。上片回顧事國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幾曾識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結果,同時也是淪為臣虜的原因。下片記敘離別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來尤為沉痛慘怛。其事雖見載於《東坡志林》但出自後主之手,更覺凄慘苦澀,不失為一個喪國之君內心的痛苦自白。

Ⅷ 如何賞析李煜的《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復家國,三千里地山制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Ⅸ 李煜與辛棄疾 的破陣子 賞析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1]

賞析
這是李煜降宋之際的詞作。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此詞上片寫繁華下片寫亡國,由建國寫到亡國,極盛轉而極衰,極喜而後極悲。中間用「幾曾」「一旦」二詞貫穿轉折,轉得不露痕跡,卻有千鈞之力,悔恨之情溢於言表。作者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勝感慨系之。此詞回顧事國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幾曾識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結果,同時也是淪為臣虜的原因。記敘離別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來尤為沉痛慘怛。其事雖見載於《東坡志林》但出自後主之手,更覺凄慘苦澀,不失為一個喪國之君內心的痛苦自白。[2]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南宋]辛棄疾 出處:《稼軒長短句》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詩詞鑒賞
滿懷家國之愁,壯志未酬的詞人在友人縱談離去之後,借酒澆愁愁更愁,他撥亮油燈,抽出寶劍,醉眼朦朧中,恍惚回到當年戰斗的情境。嘹亮的號角吹遍了「連營」,廣闊的土地上,戰士們正在分食大塊的烤肉。此時鼓瑟齊鳴,反映邊塞生活的軍樂雄壯震天。原來戰士們正在沙場點兵!在詞人的筆下,看似信手拈來的點兵場面,火熱的戰斗激情卻自然噴涌而出。一個「連」字,透出聲勢之豪壯,軍容之整肅。「八百里」、「五十弦」佳對天成,與「吹角連營」相輔相成,營造了雄渾闊大的意境。 下片以兩個特寫鏡頭開始:駿馬飛快,箭如霹靂,驚心動魄。馬與箭兩個具典型意義的事物,以色彩鮮明的詞語,寫得歷歷如畫。這一切都是為了「了卻」洗雪國恥,恢復中原的「天下事」,是為了施展雄才大略,贏得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生前身後名」!讀到此,有聲有色,酣暢淋漓的點兵場面,斬將擎旗的英雄戰士,「了卻君王天下事」的赤膽忠心,無一不躍然紙上,然而一個陡轉——「可憐白發生」。一下從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現實的深淵。全詞至此戛然而止,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緒。 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一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一句突然一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沉鬱頓挫」的典型之作。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涌,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 ,仍然不能平靜 ,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 而剛一入睡 ,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 。「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 」。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多麼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 。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里 」、「夢里」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 ,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里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斗情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 」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 ,《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 :既要和前片有聯系 ,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 「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彷彿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 ,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斗;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 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這首詞在聲調方面有一點值得注意 。《破陣子》上下兩片各有兩個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對的,即上句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為「平平仄仄平平」,這就構成了和諧的、舒緩的音節。上下片各有兩個七字句,卻不是平仄互對,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構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節。和諧與拗怒,舒緩與激越,形成了矛盾統一。作者很好地運用了這種矛盾統一的聲調,恰當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理變化和夢想中的戰斗准備、戰斗進行、戰斗勝利等許多場面的轉換,收到了繪聲繪色、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在布局方面也有一點值得注意 。「醉里挑燈看劍」一句 ,突然發端,接踵而來的是聞角夢回、連營分炙、沙場點兵、克敵制勝,有如鷹隼突起,凌空直上。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發出了「可憐白發生」的感嘆,使讀者不能不為作者的壯志難酬灑下惋惜憐憫之淚。這種陡然下落,同時也嘎然而止的寫法,如果運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上闋以「壯」為核心,描寫了軍旅生活的壯美,描述了五件事。全詩「壯」分為四點1軍旅生活的壯美2戰斗人本領高強3詞的感情由雄壯到悲壯4詞的語言豪邁,雄壯[1]
編輯本段思想感情
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部分,表達了兩種不同的感情。分開來講,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建功立業,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下片則主要表達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於1188年。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帶湖。布衣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辛、陳(陳同甫,名亮)兩人才氣相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詞人。1188年,辛、陳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一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不酬的悲憤心情。

Ⅹ 破陣子李煜的賞析

破陣子

【南唐】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
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賞析:以階下囚的身份對亡國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勝感慨系之。上片回顧事國時的繁華逸樂;那四十年來的家國基業;三千里地的遼闊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樂安逸之中。「幾曾識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結果,同時也是淪為臣虜的原因。下片記敘離別故國時哭辭宗廟的情景,寫來尤為沉痛慘怛。其事雖見載於《東坡志林》但出自後主之手,更覺凄慘苦澀,不失為一個喪國之君內心的痛苦自白。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