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寶釵臨江仙

賞析寶釵臨江仙

發布時間: 2021-02-21 07:02:49

Ⅰ 臨江仙 薛寶釵(急)

《臨江仙》十三首
【宋】蘇軾
冬夜夜寒冰合井,畫堂明月侵幃。青缸明滅照悲啼。青缸挑欲盡,粉淚裛還垂。未盡一尊先掩淚,歌聲半帶清悲。情聲兩盡莫相違。欲知腸斷處,樑上暗塵飛。

多病休文都瘦損,不堪金帶垂腰。望湖樓上暗香飄。和風春弄袖,明月夜聞簫。酒醒夢回清漏永,隱床無限更潮。佳人不見董嬌饒。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憐宵。

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鋩。歡顏為我解冰霜。酒闌清夢覺,春草滿池塘。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還鄉。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

誰道東陽都瘦損,凝然點漆精神。瑤林終自隔風塵,試看披鶴氅,仍是謫仙人。省可清言揮玉麈,真須保器全真。風流何似道家純。不應同蜀客,惟愛卓文君。

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借與玉川生兩腋,天仙未必相思。還憑流水送人歸。層巔餘落日,草露已沾衣。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我勸髯張歸去好,從來自己忘情。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何處不堪行。俎豆庚桑真過矣,憑君說與南榮。願聞吳越報豐登。君王如有問,結襪賴王生。

細馬遠馱雙侍女,青巾玉帶紅靴。溪山好處便為家。誰知巴峽路,卻見洛城花。面旋落英飛玉蕊,人間春日初斜。十年不見紫雲車。龍丘新洞府,鉛鼎養丹砂。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自古相從休務日,何妨低唱微吟。天垂雲重作春陰。坐中人半醉,簾外雪將深。聞道分司狂御史,紫雲無路追尋。凄風寒雨是駸駸。問囚長損氣,見鶴忽驚心。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珠簾十里卷香風。花開又花謝,離恨幾千重。輕舸渡江連夜到,一時驚笑衰容。語音猶自帶吳儂。夜闌對酒處,依舊夢魂中。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雲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後,應似我情懷。

以上蘇軾作品《臨江仙》共13首

【注釋】: 無
【小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Ⅱ 求賞析《臨江仙》曹雪芹

談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疏忽之處還望見諒。
這首詞見於《紅樓夢》第七版十回,緣權起於史湘雲見到暮春時節柳絮紛飛,心有所感,作如夢令一首,後傳與詩社眾人看,詩社便發起填詞。這首臨江仙為寶釵所作,正是其中一首。
「白玉堂前春解舞」,技研柳絮紛飛之時的姿態優美;「東風卷的均勻」是寫柳絮紛舞而不亂的情形;「蜂圍蝶陣亂紛紛」一來寫出了蜂蝶繞絮同舞之景,二來也寫出了柳絮的輕薄無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則言柳絮落敗之時跌落泥土之中的情形,也是暗喻韶華易逝芳華難回的傷感。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則是以柳條對柳絮態度不變,表明自己態度:無論旁人對我是親是疏,是好是壞,我自己的姿態都不會改變。「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句為全詞神來之處。一改大多數人對於柳絮輕浮的嘲笑或是飄零時的哀愁,轉而將對柳絮的無根不定的哀傷化為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正有一種「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異曲同工之妙。
詞由心生,能將旁人眼裡司空見慣之物寫出不一樣的風格與情調,也正是因為寶釵其人樂觀開朗,所以才會與旁人所思所感不同,獨有一番風味。

Ⅲ 眾位如何看待薛寶釵的《臨江仙》

寶釵自己解釋她的柳絮詞,是有意不寫柳絮的輕薄無根無絆,偏要把柳絮說回好了,才不落套。所答以,這首詩的基本情調與其他人寫柳絮傷感的情調截然不同。本來漂泊不定的柳絮,被寶釵寫得如此美好,她認為風中高揚的柳絮一定會有好運。萬縷千絲終不改寫出了寶釵恪守封建禮教,任憑分離聚合都無動於衷的特點。最後兩句流露出寶釵不甘隨家族的衰敗而毀滅的初衷。
這首詩與黛玉的悲戚纏綿形成鮮明對比。雖然別出新裁,但本質上也是寶釵一貫有的風格。最後兩句已成為名句

Ⅳ 柳絮詞的賞析

林黛玉的這首的《唐多令》充滿了「纏綿悲感」。
林黛玉從飄游無定的柳絮,聯想到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預感到薄命的結局,把一腔哀惋纏綿的思緒寫到詞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樓的關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來,實際是有意自喻。下闋詩人以草木自喻,年紀輕輕,竟愁到了白頭。柳絮任東風擺布,正是象徵黛玉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是對黛玉處境的寫照,也是對悲慘結局的暗示。李紈等人看了這首詩,都點頭感嘆:「太作悲了。」除了這類悲戚語外,這個無父無母、寄居賈府的柔弱少女還能說出什麼更樂觀的話呢? 薛寶釵的《臨江仙·柳絮詞》,可以說是通部小說中最著名的一首詞作。
因為這首詞的最後一句話——「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寶釵沒少受到擁林派紅學家的攻擊。一般的「紅色紅學家」,都喜歡抓住這句話如獲至寶般地大做文章,聲稱此為寶釵如何如何「有野心」的證據。不是嗎?在現代漢語,乃至歷來的俗語中,「青雲」、「青雲直上」指的都是高官顯爵。因此那些聲稱寶釵如何如何「野心勃勃」,如何如何「醉心於功名富貴」的說法,似乎也言之鑿鑿。然而,筆者卻不能不說,這實在是一種缺乏古漢語常識的說法。因為在最初的古詩文中,「青雲」、「上青雲」不僅指的不是高官顯爵、功名富貴這些東西,反而指的是不與權勢集團同流合污的隱士情操!
比如,以下一些詩文中的用法:
佚名《續逸民志》:「嵇康早有青雲之志。」
蕭統《〈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焉。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昂昂獨負青雲志,下看金玉不如泥。」
王國維《人間詞話》:「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雲』之概」。
顯然,面對嵇康之志、陶淵明之詩,古人皆使用了「青雲之志」、「干青雲而直上」等詞彙來形容、來贊美。由此可見,「青雲」二字在古詩文里的寓意,與後世的習慣用法正好相反.

Ⅳ 感謝您的回答,再請教您一個問題 薛寶釵的《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中的「解」如何解釋

我認為這里的「解」應解釋為「明白、懂得」,和「名花解語」種的「解」同義.
這句版話是說善解人意權的春風吹得柳絮飛滿庭院,庭院好像白玉堂一樣.白玉堂是富貴奢華的,而且把春風也擬人化了,來到堂前獻舞.委婉的誇贊賈府.

Ⅵ 紅樓夢中寶釵詠柳詩及其賞析,還有從這首詩詞中可看出人物的什麼性格特點

先來看來書中七十回原文:

寶釵源笑道:「終不免過於喪敗。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眾人笑道:「不要太謙。我們且賞鑒,自然是好的。」因看這一首,《臨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

湘雲先笑道:「好一個『東風卷得均勻』!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評析:

自古以來所有詩詞,只要是吟詠花草樹木一類四季景物的,多數都是充滿著惋惜悲切的思緒在其中,而特別象柳絮這種輕盈離落之物,更給人以無根飄零的感覺,所以是很少有人會把一個正面的情緒寄託於作品之中的。

薛寶釵填的這首詞,從第一句起,已然不落俗套,東風卷得均勻

Ⅶ 求《紅樓夢》中薛寶釵的《臨江仙》這首詞的鑒賞

這首詞,我高三的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們分析過。

整首詞是這樣的: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1、這里的「春」也和「東風」一樣,都是喻指那種可以決定「柳絮」們命運的力量。曹雪芹在這里寫出了寶釵潛意識中對現在這種處境的滿意,而且禁不住流露出希望能藉助外界的這一主導力量使自己夢想成真。

2、寶釵在拿出她這首詞之前,有這樣一段議論:「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她原來是要作翻案文章的。同前面幾首柳絮詞低回的調子截然相反,寶釵這首詞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從寶釵的角度看,這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從《紅樓夢》作者的意圖看,似乎是讓她樂觀一陣,把未來想得十分美好,然後再讓她失望。即先讓她「登高」,然後再讓她「跌重」。「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無根的柳絮飄上青雲又怎麼樣?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最後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作者讓寶釵故作樂觀語,實際隱含著諷刺意味。有人根據寶釵這首詞罵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雲雲。

3、同是詠柳絮,黛玉的《臨江仙》纏綿悲戚,寶釵卻做歡娛之詞,將這個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建桃花社時的大觀園正如詞中所寫,「蜂圍蝶陣亂紛紛」,變故即將來臨。而寶釵是一個深有心機,又頗有處事本領的人,她一向以高潔自持,又深得封建家長的喜愛,自然沒有什麼「醜事」沾身。所以她能「解舞」、「均勻」,不會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而是要「頻借力」「上青雲」。這也恰恰展現了薛寶釵的勃勃野心,希望能夠有朝一日能夠爬上「寶二奶奶」的寶痤,大權在握。書中她的願望的確是實現了,但是給薛寶釵帶來的也只是無限的悲涼:她雖然贏得了權勢,卻沒有贏得寶玉珍貴的愛情。到後來寶玉斬斷塵緣而去,薛寶釵只能一生獨守空閨,晚來也必凄涼寂寞。

呵呵,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咯!~O(∩_∩)O~~~

Ⅷ 《臨江仙》

薛寶釵: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詩詞鑒賞】

寶釵在拿出她這首詞之前,有這樣一段議論:「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她原來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寶釵這首詞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從寶釵的角度看,這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從《紅樓夢》作者的意圖看,似乎是讓她樂觀一陣,把未來想得十分美好,然後再讓她失望。即先讓她「登高」,然後再讓她「跌重」。「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無根的柳絮飄上青雲又怎麼樣?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最後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作者讓寶釵故作樂觀語,實際隱含著諷刺意味。有人根據寶釵這首詞罵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雲雲,未免過於穿鑿附會,作者未必有此意圖。

參考資料:http://q.mop.com/topic_131180_1657914.html

Ⅸ 薛寶釵:臨江仙,請高手鑒賞一下,謝謝啊!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版。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權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寶釵在拿出她這首詞之前,有這樣一段議論:「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謅了一首來,未必合你們的意思。」她原來是要作翻案文章的。
同前面幾首柳絮詞低回的調子截然相反,寶釵這首詞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從寶釵的角度看,這同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性格一致;從《紅樓夢》作者的意圖看,似乎是讓她樂觀一陣,把未來想得十分美好,然後再讓她失望。即先讓她「登高」,然後再讓她「跌重」。「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無根的柳絮飄上青雲又怎麼樣?能永遠留在天空中嗎?最後還是免不了「隨流水」,「委芳塵」。作者讓寶釵故作樂觀語,實際隱含著諷刺意味。有人根據寶釵這首詞罵她是「野心家」,想向上爬,想奪「寶二奶奶」的寶座雲雲,未免過於穿鑿附會,作者未必有此意圖。

Ⅹ 「幾曾隨逝水何必委芳塵」好像是《紅樓夢》中薛寶釵詠絮的《臨江仙》有誰知道它完整的一闕詞

《臨江仙》

【原文】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天。

【譯文1】

被春風吹散的柳絮在白玉堂前起舞翩躚,東風漫卷它的舞姿多麼優美輕盈。
象成群的蜜蜂似陣陣的蝴蝶繁亂紛揚。這飛絮何曾隨勿勿的春水流向遠方?
這梅花又何必委棄在清香的泥塵。

千絲萬縷連綿糾結始終不能改變,四處飄盪任由它聚合或是離分,
美好的春光莫笑它本來就無根無絆,只要不斷地藉助那強勁的春風的力量,
就能把我送上九霄的青雲!

【譯文2】
白玉堂前的春光似在舞蹈,柔和的東風徐徐吹來,柳絮漫天漫地撒得多麼均勻,宛如蜜蜂圍繞著蝴蝶紛飛的方陣。並沒有落入流水遠去,也不一定墮入泥塵。 柳絲條條依然如舊,不管柳絮是團聚還是離分,春光呵,不要笑我飄游無根,我要憑借著春風的力量,直上青雲。)

【賞析】

這是薛寶釵所作的一闕柳絮詞,該詞被眾人推選為獨占鰲頭的作品。

薛寶釵在敘述其創作意圖時說過:「柳絮原是一件輕薄無根無絆的東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說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見,該詞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獨運,其根本原因,正在於道出了「人人筆下所無」的東西。

誠然,前面的幾闕詠柳絮詞,多是以抒寫柳絮隨風飄泊的幽恨,來寄寓詞人對社會、人生的萬般感慨的。這闕詞雖然也描寫春光里柳絮飄飛的景象,卻一反前面詞作中那種纏綿悱惻的情調,一變而為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強音。你看詞的開頭就已非同凡響:「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柳絮飄飛的地點,已不是黛玉筆下那觸目愁腸的「百花洲」和「燕子樓」,而換成了充滿富貴氣象的「白玉堂前」——貴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飄飛的姿態,雖然也仍是「一團團逐對成毯」,卻已沒有黛玉詞中那種「空繾綣,說風流」的幽恨,一變而為歡快輕盈、均勻優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種歡愉融洽的欣喜之情。詞的第三句,接以「蜂團蝶陣亂紛紛」的描寫,來進一步烘染這春意喧鬧的大好時光,從而唱出詞人對春光的一曲贊歌。如若拿寶玉《南柯子》詞中之「鶯愁蝶倦」、湘雲《如夢令》詞中之「鵑啼燕妒」這些意象與之相較,則可見在所表達的感情基調上,與寶釵這闕詞是迥然不同的。

詞的四、五句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蘇軾詠楊花詞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一句意,卻又在活用的基礎上翻出一層,另闢新意,用一「幾曾」、一「豈必」的反問句式,便頓使蘇詞中表達的情感作一逆轉,化消極的情調為積極的精神。同時,就詞的結構而論,則此處寫柳絮的不願意隨波逐流、飄墜塵埃,正好為詞的下片抒寫柳絮直上青雲的心願,巧妙地埋下了伏線。

這樣,過渡到詞的下片,詞人更側重於抒寫柳絮的情志:「萬縷千絲終不改,任它隨聚隨分」。非常細膩地體現了柳絮盡管四處飄飛,也仍不改初衷,無牽無系,隨緣自適的曠達襟懷。由於有了這層情志的鋪墊,因而在詞的最後三句,詞人便直接地抒寫了柳絮憑借東風扶搖直上的遠大志向,這樣便使整闕詞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完成了對柳絮感慨整個心理流程的揭示。

顯而易見,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則是薛寶釵這位「人情練達世事明」的「淑女」自我個性的寫照。她那種「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處世態度,不正體現在柳絮「隨聚隨分」的形象描述中?她那種企圖通過「選秀」仿元春事與後來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歡心,爭取登上「寶二奶奶」的寶座,擠進上層貴族統治行列的人生追求,不正通過對柳絮青雲直上的吟詠,毫不隱瞞的表現出來么!因而,這首詞實際上就是對薛寶釵整個人生觀的最深刻的揭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