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餘光中賞析

餘光中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13:47

① 餘光中的深山聽夜及賞析

原詩:

山深夜永

萬籟都渾然一夢

有什麼比澈底的靜

更加耐聽呢?

再長,再忙的內歷史

也總有這么一容刻

是無須爭辯的吧?

可是那風呢?你說

風嗎?那是時間的過境

引起的一點點,偶爾

一點點迴音

1)「再長,再忙的歷史,也總有這么一刻,是無須爭辯的吧?」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闡釋「風嗎?那是時間的過境,引起的一點點,偶爾,一點點迴音」其中蘊含的深刻意義。

② 求 餘光中《星之葬》的賞析 急急急!

這首詩從仰望星空感悟到對永恆者的敬畏,生命短促的感慨和些許隱約的無奈.
作者從萬里無雲仲夏之夜的星光,聯想到同在夜色里閃亮的螢火蟲.從螢火蟲又聯想到宮燈, 聯想到處處宮燈的唐朝宮殿(不僅限於皇宮).作者使用道家鼻祖莊子(莊周)「庄生曉夢迷蝴蝶」(2)( 李商隱《錦瑟》),這典故相同的手法, 做夢迷螢火蟲,藉由「螢火蟲」的「夢」,進入時空迷離的夢境.穿梭時空,回到大唐盛世.在另一個時空的夏夜的星空下,觀看明亮燦爛的一顆星的葬禮.從而產生敬畏.

作者以螢火蟲自喻,自然有對生命如螻蟻的感觸.相對於人的壽命, 螢火蟲的壽命是短暫的.相對於星的壽命,人的壽命,也何其短暫.在那「一閃光的伸延與消滅」,一閃一滅的當中,可以是百年前的大英帝國,千年前的大唐盛世或千萬年前的朱羅紀時代.然而,生為中國人,自然希望在那另一個夏夜裡,同一個星空下,觀看同一顆星的是一位國力強盛,文化豐富,充滿詩情畫意的唐人.

作者以「夢見追逐的輕羅小扇」來描寫大唐盛世,是神來之筆.輕羅(1),在當時代表「高科技」工業(紡織工業),同時,也代表藝術(彩繪),和富裕的生活.「追逐的輕羅小扇」是一幅生動的仕女嘻戲圖.顯示富裕,悠閑,安定的貴族生活和朝代. 可見作者功力之高.一句話就囊括了唐朝的盛況的精要.

此句里,作者沒有放人物當主詞,只有代表上流社會女性的服飾,表示這是一幅沒有鮮明臉孔的畫面, 猶如夢鏡的朦朧,和遠距離鳥瞰的模糊.同時也表示一般性和普及性.若把此句改成 「夢見追逐的一群宮娥(仕女)」或「夢見一群宮娥(仕女)相互追逐戲耍」都落於下乘和狹隘.作者把「追逐的」放在 「輕羅小扇」之前,除了強調動感,歡樂的,嘻戲的感覺之外,更有別於唐詩人杜牧《秋夕》(3)里的「輕羅小扇撲流螢」 那種無聊悲涼的情景. 杜牧詩里的小扇是用來拍飛蟲的.余詩的小扇是一邊追逐, 一邊扇風用的.所以同樣的「輕羅小扇」, 余詩所賦予的意義豐富而深遠(4).

「夢見另一個夏夜,一顆星的葬禮」
作者這句話要說的是:」在那另一個夏夜的星空下,觀看到明亮燦爛的一顆星,實已悄悄地死亡」.只是星途遙遠,在若干年之後,同一顆星,才被另一個時代,同樣的星空之下,夜間的守望者看到的「那一滅的星」.當時感嘆那顆明亮燦爛的星,實是感嘆那顆星的死亡.所以雖然是葬禮,卻沒有死亡的哀愁. 只是這「一閃光的伸延與消滅」(5),可以橫跨世紀,朝代的更替,甚至人類的存亡,另人莫不感敬畏. 「以及你的驚呼,我的回顧,和片刻的愀然無語.」
這「回顧」不但指因驚呼的回頭動做,更指自我一生的回顧,對生命的短暫,無奈和失落的反思,從而產生片刻的愀然無語.

③ 鄉愁 餘光中 賞析

1、此詩選擇了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四個具有象徵性的意象,形象而濃烈地抒發了遊子思念故土的感情。

2、詩人藉助時空的變化來表達對往昔歲月的追憶,抒發內心一種思念親人、眷戀故土、渴望祖國統一的思鄉愛國情懷。

3、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

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

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

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愁緒比喻為墳墓。

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台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大同的強烈望。

4、最後一節中,作者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港澳台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里。

5、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3)餘光中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10歲的餘光中隨父母輾轉於上海、重慶等地。

22歲時,餘光中隨家人到了台灣,並考取了台灣大學外文系。

雖然專業是外文,餘光中卻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他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傑出的,當屬詩歌。人們評論,他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屢變,技巧多姿,融匯了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筆法。因此,他被譽為台灣現代派「十大詩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餘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賦詩一首。寫完後,詩人熱淚盈眶,沉吟良久。這,就是後來被海外遊子不斷傳唱的《鄉愁》

④ 餘光中 碧潭 賞析

碧潭
作者:餘光中
十六柄桂漿敲碎青琉璃
幾則羅曼史躲在陽傘下
我的,沒帶來的,我的羅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憂傷的側影
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
我的憂傷就滅頂
八點半。吊橋還未醒
暑假剛開始,夏正年輕
大二女生的笑聲在水上飛
飛來蜻蜓,飛去蜻蜓
飛來你。如果你棲在我船尾
這小舟該多輕
這雙漿該憶起
誰是西施,誰是范蠡
那就劃去太湖,劃去洞庭
聽唐朝的猿啼
劃去潺潺的天河
看你發,在神話里
就覆舟。也是美麗的交通失事了
你在彼岸織你的錦
我在此岸弄我的笛
從上個七夕,到下個七夕

賞析餘光中《碧潭》:
《碧潭》的意境是蒙朧的,蒙朧的文字里潛藏著的是掩飾不住的淡淡的愁和深深的愛。為什麼是「潛藏」的?因為意象,更准確地說是因為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大量古典詩詞中的意象,並且動用了化用詩句和嵌入動人傳說的手段。
詩中最多的意象是「水」。從「碧潭」到「小舟」下的「青琉璃」、「太湖」、「洞庭」直至「天河」。似乎滿眼都是水,可是這些與水有關的意象所要表現和傳達的恰恰是詩人心中那完整的思戀者的內心圖畫。「沒帶來的羅曼史」在「河的下游」,多麼契合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而它的愁與思又剛好帶來思戀者的「憂傷的側影」在翠色的碧潭上的倒映,獨自「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小舟下的翠色是琉璃是情思之愁的另一個牽動者。在中國古典意象群中,「拾翠」常與年輕貌美的女子聯系在一起,和水邊迤邐的風景聯系在一起,也和美好的回憶聯系在一起,如果把這些美好使人產生的懷念和嚮往之情嵌入本詩,那麼「青琉璃」不正是一語雙關?而「如果碧潭再玻璃些」和「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所要表現的就變成了「如果碧潭的水不那麼翠,我的愁就不會如現在這般深,憂傷也就少得可以用碧潭的水照見,如果沒有那些美好的回憶,那麼即使是回到蚱蜢舟,哪怕更小一點的蚱蜢舟上,我的憂傷都會消失不見」,這不正是一個活脫脫為情所困的角色?有了「翠」引起的情思,回憶起「笑聲在水上飛」也就顯得自然了,涵義也就更明顯而生動。水在詩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未到此結束,詩人用「劃去太湖,劃去洞庭/聽唐朝的猿啼/劃去潺潺的天河」拓寬了時間與空間,使意象放大,意境也隨之變得開闊,而表露的愛戀的主題與更深一層的愛因此得到鞏固並且變得深刻。因為水所載的本不限於愁,「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盪不盡的恨皆由愛的深而又深所衍生。水意象的擴大無疑是通過承載愛情之舟的意義將愛提升了,與此同時,對並不在眼前的情人的思念又一次加深。「載去西施豈無意?」一詩人對范蠡和西施同舟順流而下離開越國之事如此感嘆。范蠡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是流傳廣泛的,詩中把自己和「你」同舟暗借范蠡西施之舟時寫道「這小舟該多輕」,這表現的正是詩人對情人的思念了。待到在天河「就覆舟」時,那蚱蜢舟載不動的愁與相思之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交通失事」。何謂「美麗的交通失事」?表面寫的是牛郎織女愛情不能修成正果,但尚能彼此隔河相望,用雲中錦、月下笛訴說自己的一片痴情,且「從上個七夕,到下個七夕」,永不會分離,實際上又何嘗不是詩人內心痴情的再現?由此一點也足見詩人用情之深了。

⑤ 鄉愁 餘光中賞析

【主題思想】這首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具體的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了,變成具體可感的東西,表達作者渴望與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詩歌評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台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餘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遊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有如百川奔向東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了,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白玉苦瓜》序)這樣,詩人的《鄉愁》是我國民族傳統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以往的鄉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 餘光中先生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他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傳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條黃河的支流」。
餘光中的這首詩,把「祖國大陸」與「台灣」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賞析:
1、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可見作者愁思之重.小時候,作者將鄉愁寄託在給家人的書信里'所以將鄉愁比喻為郵票;長大後,作者和家人分居兩地,很難與家人相見,於是將鄉愁寄託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鄉愁比喻為船票;後來,母親去世,作者與母親再也不能見面,於是作者就將鄉愁比喻為墳墓;現在,由於人為的原因,海峽兩岸的同胞不能團聚,作者將自己的鄉愁比喻為台灣海峽,表達了他期盼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2、結構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前三個小節為最後一個小節做鋪墊。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 台灣詩人餘光中先生以「鄉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愁》更是寫出了海外遊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
感受:一、濃重的文化尋根情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共同而永恆的情感。餘光中的《鄉愁》從兩個方面著重表現了對祖國大陸的這種文化上的歸屬感或者叫作落葉歸根情結。
首先,餘光中先生的《鄉愁》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國詩歌強調含蓄,強調藉助意象來表現情與思。餘光中先生藉助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技巧,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了四個可感的,和詩人人生的四個階段息息相關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並且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緒轉化為四個意象。小時候與祖國母親分隔兩地是由於國家政策關系,那時只能通過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愁,一枚小小的「郵票」成了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蘊含了中國人民多少的苦難與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後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本應幸福,溫馨而甜蜜的婚姻卻變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獨,一張張舊「船票」飽含和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一張張舊「船票」割斷了無數鴛鴦夢。而最令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雲散,被一撮刺眼的黃泥永遠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裡,一方短短的「墳墓」卻成了生與死無法逾越的長城,一方矮矮的「墳墓」卻成了叫人銷魂的思念。
餘光中先生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中,將所有海外遊子,港澳台同胞們鄉愁的心聲用一灣淺淺的海峽展現給了祖國同胞,將這種鄉愁的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此時,詩歌的思想情感已經升華到了整個民族及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像,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於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中國情結」。
其次,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餘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國文化,尤其是《詩經》的影響。《鄉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矚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現為結構美,一表現為音樂美。《鄉愁》在結構上呈現出寓變化於統一的美。《鄉愁》共四節。每節四行,節與節之間相當均衡對稱,但是,詩人注意了長句與短句的變化調節,從而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鄉愁》的音樂美,主要表現在採用《詩經》中的復沓手法,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其中的「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里)頭」的四次重復,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使得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而「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數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對古典詩詞資源的利用使餘光中的詩在整體上呈現出純美的維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極有意味。銘文似的語句和速度,純美的語言,齊整的體式,這些餘光中一以貫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終不渝的「中國情結」。
二、深沉的歷史滄桑感
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葉落歸根。但台灣和大陸人為地長期隔絕,使流落到台灣的千千萬萬炎黃子孫有了無盡的思鄉情懷,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所不可比擬的特定的歷史滄桑感。即特有的「中國情結」。
「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種表時間的時序語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下子,讀者面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淚流滿面地跪在母親的新墳前,面朝家鄉、祖國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邊,用嘶啞的聲音大喊:「母——親!」一種深沉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正如餘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話:思蜀而不樂。
三、形式美
結構上,寓變化為統一
音樂上,營造出一種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美的旋律。

⑥ 餘光中現代詩歌加賞析

小時候
鄉愁是一個小小的風箏
我在這頭
夢想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封長長的書信
我在這頭
親人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座層層的牢籠
我在外頭
思想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本厚厚的記憶
我在這頭
童年在那頭 小時候,友誼是一個小小的蹺蹺板,我在這頭,夥伴在那頭
長大後,友誼是一條長長的電話線,我在這頭,朋友在那頭
後來呵,友誼是一片奢華的庭院,我在外頭,知己在里頭
而現在,友誼是一段淡淡的回憶,我在這頭,童年在那頭
年幼時
童年是一條清清的溪流
快樂在里頭
煩惱在外頭
稍大些
童年是一道彎彎的虹橋
稚嫩在後頭
懂事在前頭
成年了
童年是一場甜甜的美夢
單純在心頭
負擔在肩頭
年老了
童年是一張小小的照片
童心在那頭
人生在這頭
小時侯,
鄉愁是一份濃濃的思念,
我思念家鄉,
我思念家鄉的一切。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潔白的信紙,
紙上什麼也沒有,
只有我對家鄉的懷念。
後來啊,
鄉愁是一本厚厚的書籍,
書里留下了我的回憶,
回憶是童年的往事。
而現在,鄉愁是我對童年的留戀,
我不再需要它了,
因為,我長大了。

⑦ 餘光中的鬼雨賞析

一九六三年冬天,餘光中、范我存夫婦唯一的兒子誕生僅僅三天即夭折。死亡接專新生之踵而來,使屬青壯年時期的詩人驀然感到生命之脆弱與短暫,過早體驗到死的迫近,「死就在你的肘邊」。如果說一九五八年母親的去世讓詩人飽嘗「子欲養而親不在」的辛酸無奈,那麼時隔五年,殤子竟然將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濃縮在三天之內,死亡的殘酷和毫無邏輯帶給詩人敏感的心靈至深的震撼和創痛。《鬼雨》以哀悼殤子控訴死亡陰影對生命的威脅,以沉鬱凝重的悲憫慨嘆追溯古今中外,從莎翁到李賀、到詩人課堂上朝氣蓬勃的學生,無人能擺脫死亡的命運,詩人的目光超越時空歷史的界限,關注在死亡威脅之下的整個人類生命,擁有極強的抒情性,其主題已超離一己的悲痛,轉而為哀悼全人類的死亡,具有濃重的宿命意味。

⑧ 餘光中詩我之固體化賞析

這是餘光中在1959年的來作品,今日仍然源不失其味。近日將要面對友情離別,便又有一種愁思的寄託。

第一次讀到客居海外的詩,卻還是在海之「內」,臨行前偶然看到台灣詩人餘光中留美時的一首小詩,題為《我之固體化》:

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里
我仍是一塊拒絕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體的堅持
——《台港朦朧詩賞析》·第39頁

不管是猶豫還是堅決,當我們跨出那一步時就在瞬間把自己置身於巨大的文化板塊之間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邊緣人」。這種「拒絕溶化」的宣言,這種以「冷」和「堅硬」為特徵的捍衛,我們中的許多人或多或少地經歷過。然而「溶化」卻是在所難免的,「溶化」並不等於「消溶」,因而即便這里摻雜著某種無奈的話至少還有著些許積極的意義。更大的無奈是理想在現實面前的滑坡。

⑨ 餘光中一首詩歌賞析

看看餘光中的這首,很好的小詩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濤濤入海
那轟動匡盧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黃河西來 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 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 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餘光中是一位頗具愛國之心和深具中華文化底蘊的台灣著名詩人。他的詩作構思精妙,語句飄逸,性情真率、純潔。一首《戲李白》,就頗能體現出他的藝術風格。
詩題「戲李白」,一個「戲」字,諧詞庄用,亦庄亦諧,表現了作者語言的風趣,充滿了個性化色彩。作者起句就仿照《將進酒》的氣魄,化用了最能代表李白浪漫主義色彩的詩句,將李白的天才比作滔滔江水,把讀者帶到一個雄偉的氣勢之中,也給全詩營造了一個大氣的氛圍,奠定了一個壯闊的基調。這是詩人創造性的表達,言近旨遠,意味悠長。接下來的兩句繼續化用李白的詩句來寫李白,李白在《公無渡河》中寫道:「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詩人在李白詩句的基礎上展開想像,「陰山動/龍門開」,在流暢的詩句與生動的畫面中,形象地展示了李白詩歌恢弘的氣勢與豪邁的人格。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李白的敬佩之情。
「而今反從你的句中來」,究竟是黃河成就了李白,還是李白成就了黃河,這一句有畫龍點睛的作用。詩人讓讀者在自己仔細的品味中去解讀李白與黃河之間的關系,似乎沒有李白,黃河的「驚濤」與「豪笑」就缺少了自信一樣,可見李白的浪漫詩風與豪放品格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僅如此,餘光中還仿照了李白的浪漫主義手法與奇特的想像,巧妙地寫出了對李白詩的想像奇崛與李白豪邁的人格由衷的贊美。「無中生有」「不止不休」,哪裡只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更多的還應是李白的詩意與他的才情。而「可是你傾側的小酒壺」一句,則是用大膽的想像,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勾畫出一個豪情奔放、嗜酒若狂的詩仙形象,讀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餘光中不僅借用、化用李白的詩句來頌揚李白,還運用襯托的手法來寫李白的偉大,一是借用五千年的沉寂來反襯李白的高揚,一是用「大瀑布」與「小酒壺」相互映襯,不僅詩情活潑,韻味無窮,還讓人感到了詩仙胸中的豪情萬丈;作者還用蘇軾的豪邁來正面襯托李白的豪邁。正是這些襯托手法的運用,使李白的人格與詩風以及李白對後世的影響都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一首《戲李白》,用極其誇張和浪漫的手法,淋漓盡致地凸顯了李白的絕世才華,抒發了對李白的由衷贊美與歌頌之情,也戲出了作者出眾的藝術創作水平。

⑩ 餘光中的《我之固體化》的賞析

這是餘光中在1959年的作品,今日仍然不失其味。近日將要面對友情離別,便又有一種愁回思的寄託。答 第一次讀到客居海外的詩,卻還是在海之「內」,臨行前偶然看到台灣詩人餘光中留美時的一首小詩,題為《我之固體化》: 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里 我仍是一塊拒絕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體的堅持 ——《台港朦朧詩賞析》·第39頁 不管是猶豫還是堅決,當我們跨出那一步時就在瞬間把自己置身於巨大的文化板塊之間而成為某種意義上的「邊緣人」。這種「拒絕溶化」的宣言,這種以「冷」和「堅硬」為特徵的捍衛,我們中的許多人或多或少地經歷過。然而「溶化」卻是在所難免的,「溶化」並不等於「消溶」,因而即便這里摻雜著某種無奈的話至少還有著些許積極的意義。更大的無奈是理想在現實面前的滑坡。
4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