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賞析
⑴ 北島回答的賞析
文學賞析
全詩共7節,詩人企圖在一個封閉的邏輯空間內構建一個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並依靠與外部世界的對立關系來強化這一形象的獨立性。
作品開篇以悖論式警句斥責了是非顛倒的荒謬時代,「鍍金」揭示虛假,「彎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鮮明的對照。第二節中「冰凌」暗指人們心靈的陰影,情緒上順承第一節。第三節渲染了普羅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詩人以此自居,表現了新時代詩人個體的覺悟和對自身肩負的責任毫不猶豫的擔當。第四節「我——不——相——信!」的破折號加重了語氣,表現了無畏的挑戰者形象,末兩句中詩人從歷史的維度來表明自己不屈的決心。
第五節的排比句表現了否定和懷疑精神。第六節前兩句對苦難的態度,抒發承擔未來重託的英雄情懷,末兩句,傳達出對未來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從歷史與未來中捕捉到希望和轉機,顯示了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強大的再生力。
詩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現實,對矛盾重重、險惡叢生的社會發出了憤怒的質疑,並庄嚴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詩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滿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語意曲折的象徵、隱喻、比喻等,使詩作既明快、曉暢,又含蘊豐厚,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這首詩善於運用鮮明、獨特和堅實的意象,通過意象之間的拼接、跳躍和組合,營造復雜而有張力的意象結構,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結構上,體現出「審視—懷疑—否定—挑戰」的變化,語言冷峻、充滿理性。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覺醒的心聲,是與已逝的一個歷史時代徹底告別的「宣言書」。詩歌總體特徵上可以概括為象徵詩。詩歌大量運用象徵手法,詩歌基本上是由兩組帶有明確意義指向的對立因素構成的象徵意境。盡管這象徵的形象相對直白,但是並沒有影響詩歌的感性特徵。
「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現實生活的困境和艱難,真實地傳達出了一個充滿壓抑感的生活氛圍,也表現了重壓之下,生存意願和發展要求仍然存在著的人對苦難現實的心理反叛。詩歌的主題是對民族文化傳統、時代的哲學氛圍、理想生活的渴求。
⑵ 北島《回答》 賞析
四個「我不相信」加重了語氣,表現了無畏的挑戰者形象,末兩句中詩人從歷史的維度來表明自己不屈的決心。
《回答》是詩人北島1976年創作的一首朦朧詩,它標志著朦朧詩時代的開始。詩中展現了悲憤之極的冷峻,以堅定的口吻表達了對暴力世界的懷疑。
詩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現實,對矛盾重重、險惡叢生的社會發出了憤怒的質疑,並庄嚴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詩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滿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語意曲折的象徵、隱喻、比喻等,使詩作既明快、曉暢,又含蘊豐厚,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這首詩善於運用鮮明、獨特和堅實的意象,通過意象之間的拼接、跳躍和組合,營造復雜而有張力的意象結構,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結構上,體現出「審視—懷疑—否定—挑戰」的變化,語言冷峻、充滿理性。
(2)問答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回答》創作於1976年清明前後,初刊於《今天》。後作為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朦朧詩,刊載於《詩刊》1979年第3期。此時的詩人在地下進行著詩歌創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費編輯出版詩刊《今天》。《回答》是對詩人所經歷的「文化大革命」那個荒謬、罪惡現實社會進行披露、懷疑和挑戰。
作品賞析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覺醒的心聲,是與已逝的一個歷史時代徹底告別的「宣言書」。詩歌總體特徵上可以概括為象徵詩。詩歌大量運用象徵手法,詩歌基本上是由兩組帶有明確意義指向的對立因素構成的象徵意境。
也表現了重壓之下,生存意願和發展要求仍然存在著的人對苦難現實的心理反叛。詩歌的主題是對民族文化傳統、時代的哲學氛圍、理想生活的渴求。
⑶ 北島回答的賞析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它本身是一很奇怪的陳述句,這明顯是一個隱喻,簡略來說就是「卑鄙」是「通行證」,而這「通行證」是「卑鄙者」的,這給原屬中性的「通行證」,沾上「卑鄙」負面的感情色彩。事實上,意象感情色彩的改變往往是閱讀意象時需要注意的地方,這里也不例外。
若從規范語言的角度看,在這么一個短距離內,出現兩個相同的字詞「卑鄙」和「卑鄙者」)的情況是應該極力避免的。但這種不規范不洗練的語言現象,在文學文本強調陌生化效果的前提下,便變成吸引讀者注意的手法。讀者不禁要問:「卑鄙」為何能夠成為「通行證」呢?詩人刻意把這兩個意象放在一起,目的是讓讀者思考。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卑鄙」是指語言、行為很惡劣,不道德的形容式名詞;若在語言上、行為上是惡劣,又如何成為「通行證」呢?「通行證」意指到達某特別地方的證明,而這地方是限制進出的,「通行證」一般是給合資格人士進出的憑證。可是如果結合這兩個意象在一起,「卑鄙」是「通行證」的話,便可得出這樣的結論來:這個限制進出的地方是以行為語言惡劣及不道德作為進出標準的。
讀者不難由此推斷:這以「卑鄙」為「通行證」的地方,必然是烏煙瘴氣,是非黑白不明,道德淪亡的。
接者的一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也與前一句緊密地連在一起。「高尚」是用來形容道德水平高的人。這句里呱想[喻:說「高尚」是「墓誌銘」,「墓誌銘」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石刻上的文字,一般是死者生前好友對死者的評價。「墓誌銘」一詞的出現,暗示「高尚者」已死,而「高尚」是他致死
如結合第一及第二詩行一起看,不難引起讀者的深思:「高尚」與「卑鄙」的意義在哪裡?卑鄙的人竟然可以憑借「卑鄙」而通行無阻;相反,高尚的人卻因他的高尚而死,這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社會,怎麼樣的世界呢?這明顯給「卑鄙者」和「高尚者」身處地方,一個極負面的評價。
如從詩句的結構和組織來看,這兩句用上了對比和比喻原則。首先「卑鄙是通行證」和「高尚是墓誌銘」是隱喻,四個意象分別以比喻原則連在一起。另一方面,四個意象從另一角度看,又形成強烈的對比。「卑鄙」與「高尚」是言行的兩個極端,對比明顯十分強烈。「通行證」與「墓誌銘」一組,前者是暢通無阻的根據,後者則是死亡的標志,也有著無法繼續前進的意味;所以兩個意象之間明顯有著對比的關系,再加上「卑鄙者」與「高尚者」的強烈對比,使這兩詩行形成比喻的橫向關系,以及對比的縱向關系。只這兩句已能將〈回答〉一詩的主題:社會黑白不分,道德淪喪的現象表露無遺。
⑷ 英語電影賞析問答及翻譯
He decided to write an exclusive report on the escape princess to make a lot of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