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孤雁賞析
❶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與許渾《謝亭送別》藝術手法的比較
一、 認識常見意象
1.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在與送別有關的作品中。勞勞亭,離建康古城大約十五里;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此送別朋友范雲,後來謝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別之地;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裡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裡,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裡分手;南浦,一是指專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區中位於這個地區南側的水浦,再一個是指河流的分口處,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後人們便用「南浦」作為送別詩的意象。
2.楊柳。「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3.夕陽、日暮。許多詩人喜歡把離別與夕陽、日暮聯系在一起,表達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相協調,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4.月。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思親的象徵義,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懷。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
5.酒。古人離別多設宴餞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楊載《詩法家數》),「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
6.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二首》),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對巫山巫峽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國勢衰落,不禁發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的感嘆,抒發了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秋代表了蕭條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鬱,是送別詩中慣用的意象。
二、把握詩歌風格
從風格上來看,送別詩分為兩類:傷感型和豪邁型。
1.傷感型。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遊)、征戎、鄉旅、歸隱等。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寫詩相送,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這類詩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王勃的《別薛華》、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柳宗元的《重別夢得》等。
2.豪邁型。離別並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別董大》,表現了對朋友美好的祝願;岑參的《送李副使磧西行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
三、理解常抒感情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的往往有別,大致可以分為:
1.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敘寫朋友間深摯情意,主要通過典型的場景語言,聲音、動作、或想像來傳達離情別意。如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李白詩《送友人》、白居易詩《南浦別》等。
2.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如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適詩《別董大》及李白詩《贈汪倫》等。
3.借送別言志詩。這一類送別詩,以送別為題,但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志向或懷抱。如李白詩《夢游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其中以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最有名氣。
4.借送別表達思古之情。如駱賓王詩《於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5. 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其他情感。如李白詩《渡荊門送別》,楊萬里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四、分析寫作技巧
送別詩運用的方法很多,鑒賞時應主要注意常見方法和技巧。
1.融情於景:詩人觸而傷懷、藉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雲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著力描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一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
2.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於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通過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那徹夜流溢的燭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
3.以樂景襯哀情 :送別環境千差萬別,有凄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
4.想像(虛擬):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後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想像分別後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里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藉以加倍地表現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懷。
5.比喻:用比喻的手法來抒寫心情,是送別詩常見的藝術手段之一,如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還有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也運用了比喻。
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
2.熟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送魏萬之京》《送友人》
3.了解作者:
陳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年任俠,24歲舉進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稱陳正字。遷右拾遺,故又稱陳拾遺。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頗中世病,但罕為用。曾隨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職。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陷,下獄死。陳子昂所作詩論著作《修竹篇序》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六朝柔靡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代詩歌及後代詩歌創作均有積極影響。所作詩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為代表,作品指斥時弊,風骨高古,有漢魏風骨,是他的詩歌理論的最好體現.二)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三)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雲,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四)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麼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
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布置作業:
完成《鞏固案》內容。
《唐詩之送別類詩歌鑒賞》鞏固案
班級 姓名 組內評價 教師評價等第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 這首詩中的「渺茫」一詞在詩中有什麼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渺茫」一詞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字面上來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煙波浩淼,雨霧蒙蒙,其實是寫詩人心中的茫然,寫出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悵然若失。
2. 詩歌的三、四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
答:第三句故設一問,造成轉折之勢,為下句抒情作準備;結尾一句既抒發了離情,又不流於直露,餘味深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1. 第一、二句詩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別內容的意象?
楊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渡頭,送客之;罟師,船夫,槳,開槳即起程;臨圻,交代所去之地
2. 第三句歷來備受贊賞,請簡要賞析。
第三句運用比喻的修辭(奇特的想像),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依依不捨的眷戀之情。詩人覺得自己心中無限的惜別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無處不在,伴隨著友人歸去。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1 本詩運用了哪幾種藝術手法?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烘托手法 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傷心之情。
反襯手法 以流水無情襯人之有請。
對比手法 用作者與友人的貶謫之途對比,既點出同病相憐,有流露出答對友人的牽掛。
2 從藝術效果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青山萬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
藝術效果 營造了一個開闊的意境
思想感情 流露了作者對友人路途險遠的擔憂和惜別之情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第二句中的「涼」字用得好,好在哪裡?
「涼」不僅寫出了秋風秋雨中身體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寫出了此時因朋友分離而倍感凄涼的內心感受。
2.這首詩在藝術構思上虛實結合,請對這種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
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在一個空中飄散著橘柚香氣的清秋的日子裡,詩人在靠江的高樓上設宴為朋友送別,然後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後兩句詩人以「憶」字為行人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場景: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瀟湘之上,一輪孤月高照,恐難成眠,即使詩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使他無法擺脫愁緒。這兩句是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這樣整首詩虛實結合,藉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深化了主題,更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首詩的特點是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表達送別之情?請聯系詩歌的具體內容,賞析這種手法運用的妙處。
「樂景寫哀情」,「樂景」是由「紅葉青山」構成的艷麗畫面,「哀情」就是離別的哀傷情感,以景色的美,反襯歡聚的難舍和離別的難堪(或分離的悲傷)。
❷ 一句紀念諸葛亮的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呈現自然的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囀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沉鬱頓挫 統體渾成
——杜甫《蜀相》賞析
《蜀相》是我國唐代偉大詩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蜀,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曾經為劉備制定了一系列統一天下的方針、策略,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出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最後死於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鏗鏘誓言,贏得了後世人們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目睹國勢艱危,生民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稱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餘年,立下了勛業。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後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別稱。成都產蜀錦,古代曾經設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他們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舊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稱成都為錦官城、錦城或錦里。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成都地近錦江,這里山川明麗,美如綉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樹和得高大而茂密。據《儒林公議》、《太平寰宇記》等書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這首聯兩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是自問。這里不稱「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親切。特別是其中的「尋」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專程來訪,而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環境生疏,所以才下了這樣一個「尋」字。這個尋字有著豐富的含義,它還有力地表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之情,並因人而及物,同時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詩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後一句「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這是詩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點明祠堂的所在地,用來呼應前一句。「柏森森」三個字還渲染了一種安謐、肅穆的氣氛。這兩句直承「蜀相」的詩題,起得很得勢,用的是記敘兼描述的筆墨。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映階」,映照著台階。古代的祠廟都有庭院和殿堂。人們要進入殿堂,要拾級而上。「好音」,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
這頷聯兩句,有如特寫鏡頭,由遠寫到近,從祠堂的外部說到祠堂的內部,寫的是丞相祠堂的內景。「映階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階,足見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遊人也很少來到這里。「隔葉黃鸝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黃鸝隔葉,足見樹茂;黃鸝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嘔心瀝血所締造的一團糟,已被後人遺忘。這兩句詩襯托出了祠堂的荒涼冷落,並含有詩人感物思人、追懷先哲的情味。它同時還含有碧草與黃鸝並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巧妙運用,使這一聯的含義更加豐富。對於這兩句,杜詩的評注者們有的認為是寫景,有的認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這兩種說法當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確切些說,應當把這兩句看成是「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對床夜語》一書中所說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寫出了廟外景色的荒蕪,寄託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後凄涼的哀惋,就是生動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限。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寫景抒情詩句,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這種境地。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這里指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是,劉備三次登門拜訪的事。諸葛亮《出師表》上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頻煩」,多次地煩勞。另一說見清代汪師韓的《詩學纂聞》,汪師韓認為「頻煩」是唐代俗語,意思與「鄭重」差不多。「天下計」,是指統一天下的謀略。具體地說,這里指諸葛亮所制定的以荊州、益州為基地,整飭內政,東聯孫權,北搞曹操,而後統一天下的策略。「兩朝」,指蜀先主劉備和後主劉禪兩代。「開濟」,「開」指幫助劉備開創基業;「濟」是指輔佐劉禪匡濟艱危。「濟」,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釋為守成、成了事業。「老臣心」,指諸葛亮盡忠蜀國,不遺餘力,死而後已的精神。
這頸聯兩句寫得格外厚重,含義十分豐富,既生動地表達出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報國苦衷和生平業績,也生動地表現出他忠貞不渝、堅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時還鄭重地道出詩人所以景仰諸葛武侯的緣由。因為這一聯是全首詩的重點和核心,所以詩人從開篇起便暗運斧斤,不斷蓄勢,一路盤旋,到此才著力點明,並用了濃重的筆墨。這也正合乎律詩中間二聯「宜乎一濃一淡」的寫作法則。這一聯同時還是杜甫以議論入詩的範例。本來,以抒情為主是詩歌的顯著特徵,一般並不夾有議論。但是杜甫在這方面卻打破了常規,而常以議論入詩,這不僅使他的詩歌內容有了特色,還體現了杜詩的一種技巧。清代沈德潛曾經說過:「人謂詩主性情,不主議論。似也,而亦不盡然。 ……但議論須帶情韻以行。」杜詩的議論正由於有情韻,不僅沒有沖淡詩的氣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詩的抒情氣氛更為濃重,形象更為豐滿。仇兆鰲說這兩句詩寫得「沉摯悲壯」;浦起龍認為這個聯語「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開侯;亦如鎔金渾化。」都是很有見地的。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出師」句指的是諸葛亮為了伐魏,曾經六齣祁山的事。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統率大軍,後出斜谷,占據了五丈原(今陝西省?d縣西南),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軍中。「英雄」,這里泛指,包括詩人自己在內的追懷諸葛亮的有志之士。
這尾聯兩句承接著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
❸ 孤雁許渾閱讀答案這首詩通過什麼手法來刻畫「孤雁」這一形象的請簡要分析 昔
這首詠物詩寫於杜甫居住在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容十分絕妙. 依常規方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說破的.杜甫則不是這樣,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拚命追尋,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價說:「『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第二聯境界忽然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顯得惶急、焦慮和迷茫.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這一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將詩人胸中的情感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評注這首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詩人所思念的不單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不停地望,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不停地喚,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詩人與這些「不知我者」自然無話可談.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贊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孤雁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雖然命薄但是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讀者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一樣表現那雲間雁影,是詩中的神來之筆.
❹ 孤雁許渾主要通過什麼手法刻畫孤雁
形象:孤雁在瀟瀟暮雨中獨自飛翔悲鳴,在靜靜的寒塘上面盤旋,欲下卻回又遲疑,只恐遇險。答
目的;通過孤雁形象的描繪抒發帶人飄泊異鄉孤獨凄涼的情感。
首聯寫「離群」背景,用「行」與「獨」作對比,突出了孤雁之孤,也寫出了詩人的同情。頷聯寫失群的原因和失群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孤雁的神情狀態。頸聯軍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隻影無依。凄涼寂寞。
❺ 含有孤雁意象的詩句
古人認為鴻雁、鯉魚、黃犬是可以代人傳書信的,估計郵資便宜,到達率也高。所以雁便成為古詩詞中的高頻詞,尤其是離思類詩詞。本文認真閱讀會有點傷感,調整好情緒。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李白《蘇武》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秋望/秋夕》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杜甫《歸雁》
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白居易《南湖早春》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李商隱《霜月》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杜甫《孤雁/後飛雁》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秋風引》
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蔣捷《虞美人·聽雨》
若見秋風寒雁來,能寄音書否。——趙長卿《卜運算元·十載仰高明》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傷離別。江南雁斷音書絕。音書絕。兩行珠淚,寸腸千結。——何夢桂《憶秦娥·傷離別》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
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邁陂塘》
❻ 在雪梅中在詩人筆下雪勝梅梅勝雪詩人要藉此要表達什麼樣的人生哲理呢
讀了雪梅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雪梅中蘊含哲理的詩句: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②降(xiáng),服輸。 ③騷人:詩人。 ④閣筆:放下筆。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鑒賞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並寓理於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因為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一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著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一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遜」,遜色、差一點。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里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長」一「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一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為「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於詠物言志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啟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❼ 許渾詠古詩
你好。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今江蘇鎮江)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塞下曲】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早秋】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關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咸陽城西樓晚眺】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孤雁】
昔年雙頡頏,池上靄春暉。
霄漢力猶怯,稻粱心已違。
蘆洲寒獨宿,榆塞夜孤飛。
不及營巢燕,西風相伴歸。
【姑蘇懷古】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
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台麋鹿爭新草,空苑島鳧占淺莎。
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急遠帆多。
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月東流生白波。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❽ 孤雁許渾詩歌鑒賞答案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歷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
❾ 許渾的孤雁這首詩主要通過什麼手法來刻畫孤雁這一形象的
側面描寫對比的手法:1、今昔對比,過去雙飛雙棲息,如今獨宿孤飛;2、和燕子對比,燕子在屋檐下築巢,而孤雁孤獨無依。通過對比突出離群孤雁的特點!
❿ 唐詩三百首有哪些
唐詩三百首收錄了77位詩人的詩,共311首(也含唐詩三百首賞析),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是家弦戶誦的兒童詩教啟蒙書,所以比較淺顯,讀者容易接受,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獨酌
春思
關山月
子夜四時歌:春歌 夏歌 秋歌 冬歌
長干行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夢游天姥吟留別
金陵酒肆留別
宣州謝[月兆]樓餞別校書叔雲
蜀道難
長相思二首之一
長相思二首之二
行路難三首之一
行路難三首之二
行路難三首之三
將進酒
贈孟浩然
渡荊門送別
送友人
聽蜀僧浚彈琴
夜泊牛渚懷古
夜思
怨情
玉階怨
送孟浩然之廣陵
下江陵
清平調三首之一 之二 之三
杜甫:
望岳
贈衛八處士
佳人
夢李白二首之一 之二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寄韓諫議
古柏行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兵車行
麗人行
哀江頭
哀王孫
月夜
春望
春宿左省
至德二載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別房太尉墓
旅夜書懷
蜀相
客至
野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樓
宿府
閣夜
詠懷古跡五首之一
八陣圖
詠懷古跡五首之二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詠懷古跡五首之四
詠懷古跡五首之
江南逢李龜年
王維:
送別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詠
洛陽女兒行
老將行
桃源行
山居秋暝
歸嵩山作
終南山
酬張少府
過香積寺
送梓州李使君
漢江臨眺
終南別業
積雨輞川庄作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酬郭給事
鹿柴
竹里館
相思
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渭城曲
秋夜曲渭城曲
孟浩然 :
秋登蘭山寄張五
夏日南亭懷辛大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夜歸鹿門山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與諸子登峴山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歲暮歸南山
過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留別王侍御維
早寒江上有懷
宿建德
春曉
王昌齡 :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塞上曲
塞下曲
芙蓉樓送辛漸
閨怨
春宮曲
長信怨
出塞
白居易:
長恨歌
琵琶行並序
賦得古原草送別
問劉十九
後宮詞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
李商隱 :
韓碑
蟬
風雨
落花
涼思
北青蘿
錦瑟
無題
隋宮
籌筆驛
春雨
無題二首之一
無題二首之二
登樂游原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為有
瑤池
嫦娥
賈生
崔顥:
黃鶴樓
行經華陰
長干行二首之一
長干行二首之二
盧綸:
塞下曲四首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韋應物 :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長安遇馮著
夕次盱眙縣
東郊
送楊氏女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賦得暮雨送李胄
寄李儋元錫
秋夜寄邱員外
滁州西澗
柳宗元 :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溪居
漁翁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江雪
韓愈:
山石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石鼓歌
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寄左省杜拾遺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逢入京使
李頎:
送陳章甫
琴歌
古意
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
古從軍行
張九齡:
感遇四首之一 之二 之三 之四
望月懷遠
杜牧: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旅宿
赤壁
泊秦淮
寄揚州韓綽判官
遣懷
秋夕
贈別二首之一 之二
金谷園
溫庭筠:
蘇武廟
瑤瑟怨
利洲南渡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劉禹錫:
春詞
烏衣巷
張祜:
題金陵渡
贈內人
集靈台二首之一 之二
何滿子
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喜外弟盧綸見宿
賊平後送人北歸
王之渙:
登鸛雀樓
出塞
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新年作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長沙過賈誼宅
自夏口至鸚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送靈澈
彈琴
送上人
駱賓王:
在獄詠蟬並序
孟郊:
烈女操
遊子吟
陳子昂:
登幽州台歌
高適:
燕歌行並序
邱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
綦毋潛: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齡隱居
岑參: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
元結:
賊退示官吏並序誤
石魚湖上醉歌並序
唐玄宗: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宋之問:
題大庾嶺北驛
杜審言:
和晉陵路丞早春遊望
沈全期:
雜詩
錢起:
送僧歸日本
錢起: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
王灣:
次北固山下
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劉常卿: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
盧綸:
李端公
韓翃: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劉脊虛:
闕題
戴叔倫:
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李益:
喜見外弟又言別
劉禹錫:
蜀先主廟
張喬:
書邊事
崔塗:
孤雁
許渾: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早秋
張籍:
沒蕃故人
崔塗: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馬戴:
灞上秋居
楚江懷古
祖詠:
望薊門
溫庭筠:
送人東游
杜荀鶴:
春宮怨
韋庄:
章台夜思
僧皎然:
尋陸鴻漸不遇
李頎:
送魏萬之京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
高適: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劉禹錫:
西塞山懷
錢起:
贈闕下裴舍人
韓翃:同題仙游觀
皇甫冉:
春思
盧綸:
晚次鄂州
元稹:
遣悲懷三首之一 之二 之三
裴迪:
送崔九
祖詠:
終南望餘雪
李端:
聽箏
王建:
新嫁娘
權德輿:
玉台體
元稹:
行宮
賈島:
尋隱者不遇
李頻:
渡漢江
金昌緒:
春怨
西鄙人:
哥舒歌
李益:
江南曲
賀知章:
回鄉偶書
張旭:
桃花溪
王翰:
涼州詞
張繼:
楓橋夜泊
韓翃:寒食
劉方平:
月夜
春怨
柳中庸:
徵人怨
顧況:
宮詞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薛逢:
宮詞
秦韜玉:
貧女
沈全期: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鄭畋:
馬嵬坡
韓翃:已涼
無名氏:
雜詩
杜秋娘:
金縷衣
朱慶餘:
宮詞
朱慶餘:
近試上張水部
韋庄:
金陵圖
陳陶:
隴西行
張泌:
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