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柳永夜半樂賞析

柳永夜半樂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0 12:40:34

A. 柳永《八聲甘州》的藝術特點

1、詞中表達了柳永常年宦遊在外,於清秋薄暮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專他鄉做客嘆屬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2、全詞一層深一層,一步接一步,以鋪張揚厲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現了登樓憑欄,望鄉思親的羈旅之情。通篇結構嚴密,迭宕開闔,呼應靈活,首尾照應,很能體現柳永詞的藝術特色。

(1)柳永夜半樂賞析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熏陶,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其天性浪漫,極具音樂天賦,適逢北宋安定統一,城市繁華,開封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

初入仕,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八聲甘州》即此類詞的代表作。

B. 怎麼看柳永寫的《雨林霖》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 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里,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一個獨特的詩人。他有著壓抑不住的才華、敏感脆弱的氣質,卻屢試不第,蹭蹬仕途。於是,他沉湎於幽深款洽的歡情體驗,以抗拒造化弄人的命運,但他又不甘心就此沉淪,總是惦記著那遙遠的「帝鄉」和「黃金榜上」。正是這些碰撞、擠壓在他內心深處的留戀和掙扎,成就了他頗富傳奇色彩的悲劇人生,也成就了那一首首綺迷纏綿的詞作,那是一個扭曲的生命所綻放出的一朵朵穠麗凄艷的花。
對於一個失意人生的漂泊者來說,離別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情境,它使得人在瞬間逸出一個溫情的歡聚,從而再一次領略此在人生的孤獨無依。在柳永不得不「奉聖旨填詞」的時候,他的士人之路就變得仄迫而渺茫,未來幽暗如漆。而那一段段短暫溫馨的歡聚,曾是他孑然旅程中唯一的安慰。那每一個漸去漸遠的身影,都曾撫慰過柳永內心的創傷和悲涼,都曾寄託了柳永的一段生命。但,內心深處那一絲不絕如縷的功名之念,又使得他不斷而執著地演繹著離別的故事。離別,不但再一次將柳永拋置到這前途渺茫的仄路上,使他飽嘗到被遺棄的苦澀,離別同時也是一種內疚和悔恨:「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柳永《浪淘沙·夢覺》)因此,離別不僅是憂傷和思念,而且是對自我生命和對溫情的雙重背叛。正是這一次次的背叛消弱了溫情的意義,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悵惘。
這首別情詞以寫景著稱:「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段景物描寫,前一句壯闊、蒼茫,後一句秀麗、凄迷,風格迥異,但都是濃情勃鬱的好景緻。連才華橫溢的蘇軾,都曾對這些妙曼的句子耿耿於懷,可見它們確實迷人。前者所描述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空間,一葉孤舟,隨風飄搖在籠罩著無邊煙波和沉沉暮靄的江面上,迷濛而且壓抑,那
是一個渺茫難卜的「書劍征途」,是一個遊子永遠也無法捕捉的未知;而後者所刻畫的是一個不能入睡的拂曉時分,涼風殘月之下,岸邊柳枝搖曳,是如此的清新、幽靜,但這卻是一個難以憑藉的黑夜和白天的邊緣,優美的景色掩飾不住內心的殘缺和脆弱:「到此因念,秀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柳永《夜半樂·凍雲黯淡天氣》),那是酒醒之後不能迴避的懷念和失望。詩人,總是要掙脫無法容身的現實的空間,而回歸到屬於自己的時間里。但柳永的離別恰恰與此相反,它逃向一個永遠無法把握的空間,卻把所有的美好都變成遙遠的過去。無處歸依又不堪回首——就在分別的一剎那,我們看到,隱藏在柳永心中的功名之念和脈脈溫情,迎頭撞來,同時跌碎,成為雙重的空虛,落在他自己的心頭。人如轉蓬,隨風而起,在高低起伏的顛簸中,生命失去了方向,變得毫無分量。此刻,還能說什麼呢?只有「無語凝噎」。離別,是人生難以面對的一個空白,在這個空白中,我們不但失去了目標,我們甚至還失去了藉以憂傷、怨恨、懷念的立場和理由。對於柳永來說,這空盪盪的景色,恰恰宣示了又一個漂泊和皈依的輪回是虛妄的。在那淚水流淌的雙眼裡,隱藏著他內心無言的恐懼。

C. 求柳永所有名句

《雨霖鈴·秋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秋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秋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秋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夜半樂》敗荷零落,衰楊掩映

《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八聲甘州》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對月臨風,空恁無眠耿耿,暗想舊日牽情處。

相思不得長相聚。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

《鶴沖天·黃金榜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晝夜樂>>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

D. 以《夜半樂》為例分析柳永長調在表現手法上的突出特色 急求

全詞分為三疊。第一疊敘述舟行的經歷,第二疊寫舟中的見聞,都是寫景;第三疊抒發感慨,是寫情。
第一疊收據點明了時令,交待了出發時的天氣。天公似在釀雪,天色顯得暗淡。詩人自己乘一葉小舟駛離江渚時則興致極高。「渡萬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長的一段行程,給人以「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快感受。「怒濤」四句寫扁舟繼續前行時的所見所聞。此時已過萬壑千岩,到了比較開闊的江面上,浪頭漸小,,吹起順風。聽見過往的商客彼此高興的打招呼,船隻高高地扯起了風帆。「片帆高舉」是實寫,也可以想像詩人在順風揚帆時獨立船頭怡然自樂的情狀。這里畫鷁代指行船。翩翩是輕快的樣子。
第二疊寫見聞。時間是「過南浦」之後,殘日下,說明以屆傍晚,地點是從溪山深處轉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詩人乘興揚帆翩翩而行,饒有興味地觀賞展現在眼前的美景,故過片已「望中」引起。遠處高挑的酒簾在風中閃動,煙靄朦朧中隱約可以一處村落,其間點綴幾排霜樹。漁人用木棒敲擊船舷的聲音把詞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發現在殘日映照的江面,漁人擊榔歸去。淺水灘頭,薺荷零落,臨水岸邊,楊柳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條;透過掩映的柳枝,看得見岸邊一小群一小群浣紗歸來的女子。三三兩兩的浣紗女,觸動並喚起了詩人心中羈旅行役的傷感。使他想起了天各一方的親人,一種失落湧上心頭。
第三疊由景入情。後悔當初輕率離家,感慨今日浪跡他鄉。「嘆後約」四句,便是從不同角度抒寫難以與家人團聚的感慨。「嘆後約」句從妻子方面著筆:當年離別時分,妻子殷勤叮嚀,約定歸期,如今難以兌。「慘離別」二句從自身想入:上句著眼於時間,時值歲暮,但還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生出遺憾;下句著眼於空間,自己離妻子寄身汴梁,路途遙遠,不易到達,只得「凝淚眼」遙望。結句「斷鴻」句重又回到景上,將感慨寄託於景物之上,詩人望神京而不見,映入眼簾的只有空闊的長天,蒼茫的暮色;聽到的,只是離群的孤雁漸趨漸遠的叫聲。這一景色所蘊含的象徵意義是:日暮愁中的詩人,不正如融入暮色的孤雁那樣孤單而又凄涼嗎?

這首詞描寫旅途所見風光景色,抒發去國懷鄉的愁思哀情。上片寫泛舟離江浦之景。冷雲陰沉天氣寒,駕一葉小舟,乘著游興離開了沙洲江岸。越過了萬道深壑、千道高岩,浣紗溪幽深的水灣。狂濤漸漸平息、山風突然颳起,還聽到商賈旅客互相呼喚。一片征帆高懸,航船浮游,輕悠悠駛過南岸。中片寫途中所歷漁村黃昏物象。一面酒旗飄飄閃閃,一座煙霧團簇的村落,幾行樹霜花斑斑。夕陽殘照下,歸家的漁人揮棒敲響船舷。枯敗的荷花零落了,晚霞透過衰殘的楊柳忽掩忽現。岸邊三三兩兩,浣洗衣物的姑娘,躲避著遊客的窺探,含羞帶笑悄語嬌憨。下片抒去國情懷,恨歲晚,凝淚眼、離思、凄婉,長天斷鴻,景中有比,余韻不盡。全詞前兩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寓情,末片以抒情為主,情寄於景。寫景筆意簡潔明快,抒情筆意沉著抑鬱,以明快的美景鋪墊、蓄勢,推宕出沉鬱的哀情。首尾景語遙映,以「黯淡」始,以「斷鴻」終,遊宦離恨之意脈如草蛇灰線遙接遠注,使鋪敘曲折完整。
回答的不太專業,但是希望能幫到親。O(∩_∩)O,希望不會讓您失望。
弱弱的問一句,可以採納嗎。sorry有點遲。

E. 柳永所有名句及賞析

《雨霖鈴·秋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秋別》多情自古傷離別,專更哪堪冷落清屬秋節。
《雨霖鈴·秋別》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秋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八聲甘州》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夜半樂》敗荷零落,衰楊掩映
《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八聲甘州》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對月臨風,空恁無眠耿耿,暗想舊日牽情處。
相思不得長相聚。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
《鶴沖天·黃金榜上》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黃金榜上》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晝夜樂>>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

F. 都說柳永是個多情的詩人,是真的嗎

而且柳永生性也是比較隨和的,長得有俊俏,有作的一手好詞,真的是深受當時那些版小姑娘權們的喜愛,尤其還有人柳永當時的鐵桿粉絲就是青樓女子,可以說柳永和他們都是好朋友,而且還有不少的紅顏知己呢。當然柳永他是個多情郎,也是有專情的時候,就像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美上了天的詞,並且還成為了後人千古絕唱。

G. 翻譯柳永這首詞,定風波,自春來那首詞,不是要賞析!

【定風波●自春來 宋·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回壓香衾答卧。
暖酥消2,膩雲嚲3,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4,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5,只與蠻箋象管6,拘束教吟課。
鎮7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1.是事可可:對什麼事情都不在意,無興趣。

H. 分析柳永《八聲甘州》一詞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這是柳永的雅詞。宋抄代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蘇軾語:"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是較早把遊子羈旅情懷納入詞中的人。這首詞的主題是遊子思歸。陳廷焯稱此詞為"古今傑構",是"耆卿集中僅見之作"(《詞則·大雅集》),王國維更以此與蘇軾《水調歌頭》媲美,認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由此可見它在詞史上的地位。

I. 柳永的八聲甘州的理解問題


顒 拼音: yóng,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長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郎。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關隘、山河冷清蕭條,落日的餘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美女,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麼知道我,倚著欄桿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
八聲甘州
柳 永
一、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因天性浪漫和有音樂才能,適逢北宋安定統一,城市繁華,首都歌樓妓館林林總總被流行歌曲吸引,樂與伶工、歌妓為伍,初入世竟因譜寫俗曲歌詞,遭致當權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於是浪跡天涯,用詞抒寫羈旅之志和懷才不遇的痛苦憤懣。《八聲甘州》即此類詞的代表作。被蘇軾稱贊其佳句為「不減唐人高處」。

二、主題
此詞通過登高遠望所見,抒發了他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寫出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據詞中「想佳人」「識歸舟」等語,既可以看作是詞人離家思親也不排除為伶工演唱而作的可能性。

三、關於詞牌
詞牌一名甘州,《西域記》雲:「龜茲國土製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國。」《甘州》一曲,初為唐玄宗時教坊大麴,後用為詞調,因前後八韻故為「八聲」。《伊州》《甘州》《梁州》諸曲,音節慷慨悲壯,柳永精通音律,用來抒寫他貧士失意的感慨,有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

四、分析詞的內容
上片純寫景,寫全景這在慢詞長調中是不多見的。它取樓頭放眼遠望的角度,全方位地攝取鏡頭,畫面開闊高遠,秋情秋景融為一體,將古今才人失意之悲寄託於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衰謝銷亡之中。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開篇用一去聲字「對」領起,富於氣勢,發腔即已警動聽眾,如彈詞開篇的一聲拍板,戲劇人物出場前的亮嗓,又妙在體現了觀景的角度,暗藏登樓憑欄遠眺之意,為下片作伏筆。「瀟瀟」表現雨勢的急驟。「暮雨」帶有寒意,「灑江天」說明地點是在江頭,暗伏以下「長江水」句。詞人本是登樓觀景的,要在江天之際游目騁懷,即所謂「登高臨遠」,顯然希望天高氣爽,天色晴朗,可是突然下起了急雨,彌漫江天,又時值日暮天寒,一股涼意直逼詞人而來,這就為全詞悲秋傷別定下了基調。
「一番洗清秋」是「瀟瀟暮雨灑江天」的結果。秋日傍晚,一陣驟雨,氣候就更加清涼蕭瑟了。而這種景象也正與浪遊他方的遊子空虛、寂寞、憂傷、愁苦之情湊泊。此句景中含情,亦景亦情。「一番」固然是寫觀此番驟雨而雨也還會有「二番」「三番」。一番秋雨一番寒,秋涼也是漸次為「清」了。換句話說,一切美好的生命都是漸次衰敗消亡了。雨之急,暮之寒,「灑」和「洗」的態勢,都蘊含著寒風。
「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便是東坡嘆為不減唐人高處的名句,而一篇之警策端在於此。風既寒且急,行旅必少,一切在外求仕、謀職、經商、售藝之人大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園去了,只留下空寂的關山,渡口和樓頭孤懸的殘照。這一切,強烈地激射出詞人流落他鄉的傷楚,孤單和愈益黯淡的情懷。這第二韻不單蘇東坡贊。劉體仁《七煩堂詞譯》又比作《敕勒歌》意為景象壯闊,氣勢雄渾,又極富情感色彩。此際詞人乃覺遍宇宙間悲哉之秋氣,似乎一齊襲來,要他一人禁當!
既然雨過天晴,又有夕照當樓,那四處的殘紅敗綠必然盡收眼底,故又引出第三韻。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是處」言處處,反映視野之開闊。「紅衰翠減」表現遠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鮮明。站在樓頭看那紅花衰謝,綠葉凋殘的廣闊地面。在夕陽的映照下,只覺得紅翠兩種鮮嫩的顏色已經淡了許多。這種強烈的視覺與暮雨、霜風、殘照相聯接,必然顯現出自然界美好生命的衰殘:「苒苒物華休」此乃不可把握的自然規律。自然界如此,人世間又豈能例外,那美好的故鄉,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華,無一不苒苒逝去。聯想到此,自然悲從中來。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第四韻承上「休」字言一切生命都將衰亡,只有長江水仍舊日日夜夜奔流不止。「長江水」本是無生命的,只因為它奔流不息,而覺其有了生命。就此唯一的生命也竟感到孤獨凄涼,失去了往日歡快的聲容。驀然無語,似乎也在為自己生命的流逝而感到悲哀。江水春夏上漲,波濤洶涌。秋冬回落,濤聲漸息。詞人將這種自然規律情感化,寓人生悲慨於江流變化之中。
下片純系抒情,表現內心的矛盾苦悶:不忍登高臨遠又偏臨遠,不當淹留又已淹留,思念家園又下不了回家的決心。千回百轉,柔腸寸斷。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暮雨,霜風、關河、殘照均取登高的角度。「登高臨遠」四字將上片景物收結無遺。又無論登高還是臨遠,所引發的都是悲戚,豈止東流水有所不忍,那暮雨、霜風、關河、殘照、物華、無一不令人觸目傷心,故以「不忍「二字總括。然而「不忍登高臨遠」又不停留在收結和總括前文上,還以居高之勢,振臂一呼,喚出了故鄉和佳人。原來詞人憑樓遠眺,順著東流水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尋找他的故鄉。「不忍」一句與「望故鄉」兩句作一呼一應之勢,將悲秋之慨引向傷離意緒。意謂見萬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望不見故鄉,引動了歸思,心情益發悲涼。這就將「不忍」的情感擴展到一個新的領域。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思鄉心切必對浪跡江湖產生悔恨心理,故「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柳永之流落江湖,萍蹤浪跡是出於應考、謀職等原因,不得已而為之的,為何又是懊悔之心?原來並未達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陰虛擲「罷了。於事無益的「淹留」想來實在不值得。但詞人終究沒有回家園,這又說明他仍舊在等待。那冷落的山程水驛還不知要走到何時!那暮雨霜風還不知道要送走多少似水年華。兩句作反省自問的語氣,深入揭示內心世界。詞人內心的矛盾悵惘是含蓄不盡的。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綉閣輕拋,沉萍難駐」(《夜半樂》),家庭的溫暖與關河的風霜,本是相聯系相對立的,悔恨浪遊必與思念親人相生相立,故由「嘆」而到「想」,想到那些閨閣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園,她們梳洗打扮,在樓頭極目眺望,總以為那出現在地平線上的就是丈夫的歸船,等到近前,方才知道誤認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樓頭凝神觀望,這是何等的深情,這對於一個在外流浪的人來說,是多麼值得珍惜!這兩句純出於想像,詞人虛處實寫,將佳人的深情動作刻畫得細膩動人。「凝」「識」「誤」三字描述了她從全神貫注盼望的焦急到誤認歸船的驚喜再到認清不是以後的懊喪的全過程。詞人由自己的思親轉到親人的思己是深一層的寫法。意思是詞人從自己和對方的兩面交錯來寫見人見己通體明亮。這種寫法並不出自柳永。杜甫寫月夜思妻,又反過來寫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霧雲鬢里,清輝玉臂寒」(《月夜》)之句。韋庄詞「夜葉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欄桿,想君思我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過柳詞有更多層次和曲折。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然而詞人畢竟是抒發自己懷鄉思親的悲愁。故結拍仍需回到自身。將「歸思」之實與「歸舟」之虛,「凝望」之切與「凝愁」之濃做成了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流落江湖有家不能歸的深悲。「爭知我」以沉痛哀怨的語調,將對方期盼歸人的苦情納入自身的悲愁之中。「倚欄桿處」照應開篇的「對」字和過片的「登高臨遠」。「正恁凝愁」融合上下片詞情,意謂憑欄觀景思鄉,無非凝聚著如此這般的愁苦,將全篇的情意一一喚醒。

五、寫作特點
縱觀全詞,非獨結尾統攝全篇,上下片十八句無不經緯分明,絲絲入扣。上片寫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織,以「對」字開篇,「登高臨遠」過片,「倚欄」落腳,又以倚欄凝愁照應江水無語,有如常山之蛇,關節響應,救首救尾。柳詞鋪敘而不散浸,於此可見一般。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將志士悲慨與兒女柔情結合,體現剛柔相濟的藝術美。用單字去聲作為句首領頭字,也是一大特色,「對」「漸」「望」「嘆」「誤」等用於開篇與轉折處,骨節靈通,強而有力,如點睛之龍破壁而飛。

J. 比較柳永,蘇軾詞作在詞學史上的意義和影響

柳永在詞學史上的意義和影響柳永在詞學史上是一個有突出貢獻的作家。他對詞的發展所作的貢獻是:把婉約派詞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他的詞有較大的獨創性和較高的藝術造詣。他擴大了詞的題材,反映了都市繁榮景象,描寫了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表達了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和藝人們的某些共同感情。這對詞的傳統題材范圍是有所突破的。同時,他又是第一個大量創作慢詞的詞人。為了適應詞的題材擴大的需要,他吸取了前人經驗,並向民間樂曲學習,或者依新調填新詞,或自創新調寫了大量慢詞。慢詞是他全部詞作的十之七八,成了與小令並駕齊驅的一種成熟的文學形式。這使詞能容納更多的內容,表現更復雜的感情。過去的詞只有上下兩片,雙迭,而柳永始創三迭,如《戚氏》、《夜半樂》、《十二時》等,《戚氏》長達二百一十二字。這種新腔婉轉曲折,為在詞中進行抒情,寫景、敘事、說理,開辟了廣闊的領域。
柳永豐富了詞的表現手法。柳永善於鋪敘,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其鋪敘委婉,言近意遠,森秀幽淡之趣在骨」如《夜半樂》前一迭:「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黍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岩,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作者鋪敘旅途所見所聞,以表達一種孤寂之感。
柳永除了吸收前人語言運用的技巧外,還能大膽地向民間學習俚語俗言,創造出一種新穎朴質而又俊俏的文學語言,擺脫了濃艷和迂腐之氣。如《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如長歲。也擬把卻回征,又爭索以成行計。萬重思量,多方開鮮,只恁寂寞懨懨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全用話的口語寫成,明白如談家常但並不影響真情的表達。相反,更有利於表達人物內心情緒的起伏變化。
柳永還善於把寫景和抒情密切結合起來,創造出情景交融的優美境界,使這一傳統藝術手段在慢詞創作中發揮了極大的感染效力。《雨霖鈴》和《八聲甘州》等,都是把蕭瑟的秋景和纏綿的離情交織在一起,有時好似景中含情,有時是情中有景,引人進入詩情畫意中,留戀往返。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樣的句子,形象鮮明,王國維曾藉此來表示古今名人成就事業的第二種境界。
柳永對詞發展的貢獻:1、柳永大量創作慢詞,發展了詞的長調體制,豐富了詞的表現力,為蘇軾對詞體的解放作了准備。2、他把詞從小庭深院引向市井都會,進而擴大了到水驛山程,開拓了詞的表現領域和境界。3、大量使用賦的手法,層層鋪敘,注重渲染,豐富了詞的表現力。
四、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
柳詞在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淵。不僅婉約詞人秦觀、周邦彥、李清照、姜夔、吳文英、納蘭性德等深受他的影響,就是豪放派詞人蘇東坡、辛棄疾等,也學習了他的一些藝術手法,東坡對柳永的《八聲甘州》就十分欣賞。說:「人皆言耆卿詞俗,然如『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至於後世的院本、話本、戲文、雜劇中,也直接繼承了柳詞的淺顯平易、明白如話等特色,甚至還以柳永的事跡作為題材進行創作。
蘇軾在詞學史上的意義和影響;蘇軾繼柳永之後,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一)蘇軾對詞的變革,基於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作主張。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他稱贊柳永《八聲甘州》詞中的「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句「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將當時難登大雅之堂的詞體與言志抒懷的唐詩相提並論,對柳詞的高雅之處予以充分肯定,而對李後主的名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他也發出不滿。蘇軾主張詞應像詩一樣表現莊重而嚴肅的內容。詞與詩應該有同樣的職能地位和作用,這可以說是蘇軾詞學觀念的核心。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幷駕齊驅,蘇軾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作主張,其內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蘇軾對柳詞浮艷軟媚的風格十分不滿,他期望以詩之陽剛雄健給詞注人活力,使詞不再柔媚纖弱。他以「自是一家」的詞作與「柳七郎風味」爭強斗勝,提倡壯觀的豪放之詞,堅決摒棄柳永的艷媚詞風。蘇軾更是以自身的實踐支持他的「自是一家」之說。(二)擴大詞的表現功能,開拓詞境,是蘇軾改革詞體的主要方向。他將傳統的表現女性化的柔情之詞擴展為表現男性化的豪情之詞,將傳統上只表現愛情之詞變革為表現性情之詞,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蘇軾以主體精神注人詞體,大大擴展了詞境。晏殊的富貴閑雅,歐陽修的平和,晏幾道的傷心,柳永的失意,但就其主體精神而言,遠不是其全部和整體,至多隻是冰山一角。只有蘇軾才真正將自己的主體精神全面地宣洩在詞體之中,毫無保留地奉獻在讀者面前。蘇軾的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遠大抱負: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沁園春·孤館青燈》)品嘗到他極度的憂慮: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震驚於他的不懈追求: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洗溪沙》)感嘆於他的自我解脫: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並被他細膩真切的情感所感動: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西江月》)也為他對妻子的一往深情而烯噓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其情感之豐,思考之深,旨意之遠,足可以在他的詞的世界裡映出一個栩栩如生的蘇軾來蘇詞既向內心的世界開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蘇軾現存的三百多首詞,內容涉及感舊懷古、抒情議論、記游詠物、鄉村風物、自然景物、贈別悼亡等諸多題材,給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生命力,完全打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界限,「盡言詩之所能言」。在蘇軾以前,雖有范仲淹、歐陽修、柳永等人的少數作品對詞的內容作了某些開拓,但也只是增添一層羈旅行役之苦和徜徉山水之樂,直到蘇軾以其雄大的才力、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性格進入詞的創作領域。(三)「以詩為詞」的手法則是蘇軾變革詞風的主要武器。所謂「以詩為詞」,是將詩的表現手法移植到詞中。蘇詞中較成功的表現有用題序和用典故兩個方面。蘇軾在詞中與詩一樣大量採用標題和小序的形式,使詞的題序和詞本文構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有些蘇詞的題序交代詞的創作動機和緣起,以確定詞中所抒情感的指向,另有一些題序與詞本文在內容上有互補作用。在詞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於蘇軾。詞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種替代性、濃縮性的敘事方式,也是一種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神子·密州出獵》,作者用孫權射虎的典故來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寫,就一筆寫出了太守一馬當先、親身射虎的英姿。他也能遵守詞的音律規范,但又總能超出音律的制約,弱化了詞的音樂性,似乎還有些不協音律,實際上,打破僵硬板滯的形式,擺去拘束,使蘇詞讀起來亦音韻和諧,舒捲自如。表現形式為所要表達的豐厚深刻的思想服務,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表現了作家天性豪放、不拘形跡、磊磊落落的情懷。(四)蘇軾詞的風格具有多樣化。既有壯懷激烈的豪放詞,又有纏綿嫵媚的婉約詞,還有逸懷浩氣的曠達之作。首先是他奔放豪邁的詩風,如「大江東去浪淘盡」。不僅具有了傳統的「豪放」、「超曠」、甚至「大」與「陽剛」的美感,也集中地體現了崇高的美學精神。其次,蘇軾生活在婉約詞一統天下的時代,蘇軾不可能完全脫離這種藝術的氛圍。但較之前人,其格調較為高遠典雅;感情較為真實健康;藝術風格也從濃艷轉為清新;表現手法更加輕靈活潑,纏綿委婉,提高了婉約詞的氣格。雖同是婉約詞,蘇詞比柳詞格調高雅,情意深遠。再次,融合儒釋道三種思想而形成的通脫豁達的思想,使蘇軾在逆境中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形成了蘇詞曠達的藝術風格。曠達的詩風使蘇詞「寄至味於淡泊」,內容上,超脫而不脫;意境上,無厚而深厚;表情上,無情卻有情。實際上蘇詞除婉約豪放之外,尚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奇逸飄灑,《八聲廿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的清雄跌宕,《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的幽怨纏綿,《望江南》(春未老)的清新疏朗,《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的空靈雋永,《賀新郎》(乳燕飛華屋)的綺麗嫵媚,《滿江紅》(江漢西來)的沉鬱頓挫,都具有極其鮮明的藝術個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