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聽潮魯彥賞析

聽潮魯彥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20 10:30:20

① 魯彥 聽潮

魯彥
魯彥(1901-1944),浙江鎮海人,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王魯彥。現代小說家、翻譯家。

生平簡介 魯彥出生於農村商人家庭,小學未能畢業便去上海洋行當學徒。受「五四」新思潮影響,1920年,參加由李大釗、蔡元培等創辦的工讀互助團,自上海到北京大學旁聽。 1923年夏,到湖南長沙平民大學、周南女學和第一師范任教。同年在 l1月號的《東方雜志》發表處女作《秋夜》。此後陸續有許多小說發表,早期代表作為《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漢《民國日報》副刊編輯。1928年春至南京國民政府國際宣傳部任世界語翻譯。1930年至福建廈門任《民鍾日報》副刊編輯。此後輾轉在福建、上海、陝西等地的中學任教。1927年7月號《小說月報》發表他的小說《黃金》。抗戰前夕出版重要作品長篇小說《野火》。為重要的鄉土寫實派作家。

抗戰期間從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任文協桂林分會主席,並主編大型刊物《文藝雜志》,有《炮火下的孩子》、《傷兵醫院》等短篇小說結集出版,並在《廣西日報》副刊上連載長篇小說《春草》。1941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組織工作,主編大型文學刊物《文藝雜志》。1944年於貧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魯彥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柚子》(1926)、《黃金》(1928)、《童年的悲哀》(1931)、《小小的心》(1933)、《屋頂下》(1934)、《雀鼠集》(1935)、《河邊》(1937)、《傷兵旅館》(1938)和《我們的喇叭》(1942)等九集,以及中篇小說《鄉下》(1936)和長篇《野火》(1934,又名《憤怒的鄉村》),散文集有《驢子和騾子》(1934)、《嬰兒日記》(1935)、《旅人的心》(1937)和《魯彥散文集》(1947),譯作主要有《顯克微支小說集》(1928)、《世界短篇小說集》(1927)等。

創作內容 魯彥是以鄉土文學代表作家的身份確立他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的,他的創作以半殖民地化的中國江南小鎮為背景,描摹了浙東農村的人情世態、民風習俗,顯示了朴實細密的寫實風尚。

有人指出,王魯彥筆下的人物「多是被反動的地方政權,外來的工業文明和冷酷的人間習俗所壓迫,所損害的農民、商人和其他小有產者,他們是背負著人生的重載在灰褐色的土地上汗流滿面地苦苦掙扎著的生靈」,其中突出的是對鄉村小資產階級的刻畫。代表作《黃金》標志著魯彥鄉土寫實小說走向成熟。陳四橋的如史伯伯本是一個小康人家,生活安定、受人敬重,只因兒子年終不曾匯款來,就遭到鄉鄰的偷竊、猜忌、鄙視和捉弄,令人不寒而慄。「黃金」的作祟,造成了世態的炎涼,小說揭露了在金錢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那種勢利、冷酷的關系,正如茅盾在《王魯彥論》中認為的那樣,這篇作品成功地表現了「鄉村小資產階級的心理,和鄉村的原始式的冷酷。」此外,《許是不至於吧》通過土財主對自家財產憂慮的描寫,剖析了自私自利的灰暗心理;《橋上》的伊新叔是個經營小本買賣的生意人,但在洋機器和大商家的競爭和擠壓下卻走上了虧本、破產的命運。同時,魯彥小說也表達了對底層人民的關切,如從老實本分的農婦變為狡黠的上海姨娘的李媽(《李媽》),因對經濟擔憂而與媳婦發生激烈矛盾的本德婆婆(《屋頂下》),背負重任卻百折不回的陳老奶(《陳老奶》),被惡勢力欺壓的青年勞動者阿毛(《鄉下》)和華生(《憤怒的鄉村》)等。

綿延不盡的鄉戀、鄉情、鄉思和對兒時故鄉生活的回憶,在魯彥的作品中不斷呈現。自製的胡琴,折射出與童年友伴的深厚情誼(《童年的悲哀》);釣魚的日子,盡情享受著鄉村的野趣和童年的歡樂(《釣魚》);酸酸甜甜的楊梅,逗引得讀者口舌生津(《楊梅》);而過年時節燃放花炮的緊張和樂趣(《開門炮》),清明掃墓乘船游山的急切和暢快(《清明》)更是歷歷在目。對家鄉生活和地方風物的真實觀照,使魯彥作品具有感人的魅力。「這種留存在意念中的思鄉的蠱惑,往往是鄉土文學不可或缺的素質,甚至可以說是鄉土文學中寫得情深意濃,最充分地使人領受到美的愉悅的部分。」

對浙東濱海水鄉間民眾行事習慣和傳襲信仰的描寫,使魯彥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菊英的出嫁》反映了浙東農村的「冥婚」風習,《岔路》講述兩個村莊抬關帝爺出巡驅除瘟神引起的械鬥,《小小的心》記載拐賣兒童而世人卻習以為常的野蠻村俗,《鼠牙》寫用「老鼠嫁女兒」的方法將老鼠趕到鄰家的鄰里之爭,這樣的風俗畫在他的作品中也比比皆是。

創作風格 細膩、樸素、自然,是魯彥作品藝術風格的主要表現。茅盾認為:「在描寫手腕方面,自然和樸素是作者的卓特的面目。」魯彥總是用細膩的文筆描繪生活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動,主旨在樸素的故事敘述中自然地流瀉,語言清新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這是抄了參考書的 打玩手都抽筋了給些懸賞分咋樣?

② 魯彥 《聽潮》中心思想

通過海的憤怒、海的咆哮、海的兇猛的濤聲
表達他的憤世嫉俗

③ 從語言修辭等方面賞析魯彥的聽潮

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在回《聽潮答》一文中,作者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繪聲繪色地把海潮的聲音、情態描摹得淋漓盡致,構成了一副壯美的海韻圖。特別是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加鮮明生動,搖曳多姿。
例句3:「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徵,展開豐富的想像,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致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④ 魯彥聽潮讀後感

讀《聽潮》有感
《聽潮》魯彥年代的作品,是《聽潮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美散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大海的變化,海潮漲落的情景,謳歌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作者抓住大海落潮、漲潮初起和漲潮達到高峰時,聲音、情態的不同,感受的不同,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以「聽」為中心,用細膩的筆觸,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多角度,依次描繪出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具有音樂美,意境美,突出了「海的美,海的偉大」這一中心。
全文22個自然段,從第1段到第4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交代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總寫潮來的情景。從第5段到21段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寫潮落、潮漲的情景,描述「當天晚上第一次欣賞海潮由落到漲的過程,描述海景和人物的感受,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從18段到21段,寫作者和妻子對漲潮的不同感受,作者借對比來突出海潮的兇猛是「偉大的樂章」。最後一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直抒胸臆 ,抒發他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
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過表達潮漲潮落「一樣的美」的見解,表明了對大海富於變化的理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言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力的歌頌。這就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啟示人們要熱愛生活,要勇於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標題一個「聽」字,意境全出,「潮」本來是一種視覺形象,用聽覺來寫,別有一番韻味。魯彥在文中著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了大海落潮時靜態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本文無論是其結構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以抒情散文的語言,景語亦為情語,景中寓情,情融於景。從描寫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襯托作用;從表達人的心情角度看,描寫大海正是表達對大海的溺愛之情。因而寫景從來就不是單純寫景,而是要借景抒情。本文作者簡直把大海寫活了,這與其說是在寫大海,毋寧說是在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人生見解。

⑤ 魯彥《聽潮》結構劃分!急急急!!!

《聽潮》
一、文學常識:
作者:魯彥,王魯彥,原名王衡,浙江鎮海縣人,現代作家,本文原題為《聽潮的故事》,節選自《驢子和騾子》。魯彥出生於商人家庭,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走上了文學道路,是文學研究會的成員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寫鄉村小有產者和農民的生活見長,寫當時的世態炎涼、悲慘的社會現實頗為深刻。他一生堅持「文藝為人生」「文藝為社會」的主張,寫了不少好作品。短篇《柚子》是他五四時期的代表作,揭露了封建軍閥的丑惡,表達了他的憤懣和不平;《黃金》是他五四以後的代表作;《童年的悲哀及其他》是他大革命以後的代表作,這時的思想是矛盾的;他的第四個時期的代表作是《野火》,揭露了反動統治階級的猙獰面目,反映了農民反抗力量的成長,是他創作的高峰。他著有《魯彥選集》。

二、關於《聽潮的故事》
1928年,魯彥到南京國民政府國際宣傳科搞世界語翻譯,對於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滿,因此觸怒國民黨政府,被撤了職。1929年到上海,先是失業,後是教書,並由此開始專業文藝創作。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假。起初被安排在一座突出在海上的幽靜的房子里,過了四天,來了兩個肥胖的外國人,寺里當家的讓魯彥夫婦讓出房間。魯彥不搬。以後的幾天,當家的不來打招呼,和尚的臉上也沒了笑容,飯菜也變壞了,裡面還有蟲子。臨走的那一天,魯彥跟寺僧開了個玩笑,從箱子里取出軍隊的制服穿在身上,把符號和徽章特意露在外面,當家的見了非常吃驚,連忙口稱魯老爺。魯彥給了香火錢,當家的就辦了一桌酒席餞行,又送了佛國的特產和蔬菜。這就是聽潮的故事。

三、基礎知識及其運用:
1、讀准音:
fó líng jiàn àn pì xián
佛 國 窗 欞 賞 鑒 深 黯 辟開 琴 弦
lì háo xià bō la gǔ
戰栗 嗥 叫 罅 隙 撥 剌 汩汩
2、寫對字:
qióng mì mì nǎo yōu
瓊 台 神 秘 蜜 語 惱 怒 幽 靜
3、解釋詞:
戰栗:顫抖,形容因害怕而發抖的樣子。
罅隙:裂縫。
汩汩:水流動的聲音。
酣夢:酣暢的睡夢。
欣幸:欣喜而慶幸。
雲汀:指雲白色的海面。汀,水邊平地。
慵懶:懶。
香客:進香拜佛的人。
壁壘:泛指防禦工事。

四、課文分析: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標題的特點:
本文主要是從聽覺上寫海潮的;用聽潮作題目新穎並富有詩意,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
3、從聽的過程把文章劃分段落,並且概括出段意:
第一部分:(1——4)寫聽潮的時間、地點、環境及潮來時的狀況。
第二部分:(5——21)具體描述觀賞海潮的過程。
第三部分:(22) 作者抒發喜歡大海溺愛海潮的思想感情。
4、著重分析第二部分:(在讀中體味)
這部分可以分為三層:
第一層(5——12)
這一層描摹了大海哪些情態,突出了怎樣的特點?給這一層加個小標題。
這一層描繪大海潮前的情態,溫柔靜謐——海睡圖
作者是怎樣描繪落潮時的情態的?
從聽、視等感覺器官描寫大海,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大海,第八段作者巧用通感的手法用視覺形象寫聽覺感受,把沉睡的大海描寫得細膩入微。

第二層:(13、14)
這是一幅海醒曲,同學們應反復朗誦,體味,突出興奮有力的特點。

第三層(15—21)
這是一首大海怒吼歌,突出了大海的雄壯美,氣勢非凡,塑造了大海的偉大氣魄。「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這是作者對怒吼的大海的高度贊頌,妻子的驚叫反映了大海的狂暴可怕,「我」的歡呼則襯托出大海的雄偉有力。作者熱烈贊揚大海的雄壯,寄託了作者積極向上的情懷。排比的修辭方法增強了語勢,突出了海的氣勢。

小結:
1、景中寓情,情融於景。從描寫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襯托作用,從表達人物的心情角度看,描寫大海正是表達對大海的溺愛之情。借景抒情。
2、多種感覺器官感受描寫海景,以形顯聲的手法描寫極為細膩。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把大海寫活了。

⑥ 聽潮的故事-魯彥散文精選讀後感

讀《聽潮》有感
《聽潮》魯彥30年代的作品,是《聽潮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美散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大海的變化,海潮漲落的情景,謳歌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作者抓住大海落潮、漲潮初起和漲潮達到高峰時,聲音、情態的不同,感受的不同,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以「聽」為中心,用細膩的筆觸,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多角度,依次描繪出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具有音樂美,意境美,突出了「海的美,海的偉大」這一中心。
全文22個自然段,從第1段到第4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交代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總寫潮來的情景。從第5段到21段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寫潮落、潮漲的情景,描述「當天晚上第一次欣賞海潮由落到漲的過程,描述海景和人物的感受,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從18段到21段,寫作者和妻子對漲潮的不同感受,作者借對比來突出海潮的兇猛是「偉大的樂章」。最後一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直抒胸臆 ,抒發他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
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過表達潮漲潮落「一樣的美」的見解,表明了對大海富於變化的理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言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力的歌頌。這就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啟示人們要熱愛生活,要勇於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標題一個「聽」字,意境全出,「潮」本來是一種視覺形象,用聽覺來寫,別有一番韻味。魯彥在文中著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了大海落潮時靜態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本文無論是其結構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以抒情散文的語言,景語亦為情語,景中寓情,情融於景。從描寫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襯托作用;從表達人的心情角度看,描寫大海正是表達對大海的溺愛之情。因而寫景從來就不是單純寫景,而是要借景抒情。本文作者簡直把大海寫活了,這與其說是在寫大海,毋寧說是在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人生見解。
望採納,謝謝。

⑦ 魯彥 的聽潮喜歡的句子3到5句賞析

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著岩石,像蒙矓欲睡似的。」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
2:「海水瘋狂地洶涌著,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涌」、「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3:「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徵,展開豐富的想像,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致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遠處的鍾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度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5:「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裡,從閉著的窗戶聽著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盡夠欣幸了。」
賞析:文章首尾照應,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使文章結構謹嚴。

⑧ 聽潮 魯彥 讀後感

讀《聽潮》有感
《聽潮》魯彥30年代的作品,是《聽潮的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美散文。描述了作者與妻子在海邊「佛國」聽潮的一段經歷。通過描寫大海的變化,海潮漲落的情景,謳歌大海的雄壯美和它的偉大力量。作者抓住大海落潮、漲潮初起和漲潮達到高峰時,聲音、情態的不同,感受的不同,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以「聽」為中心,用細膩的筆觸,從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多角度,依次描繪出海睡圖、海醒圖、海怒圖,具有音樂美,意境美,突出了「海的美,海的偉大」這一中心。
全文22個自然段,從第1段到第4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交代聽潮的時間、地點和環境,總寫潮來的情景。從第5段到21段是本文的第二部分,寫潮落、潮漲的情景,描述「當天晚上第一次欣賞海潮由落到漲的過程,描述海景和人物的感受,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從18段到21段,寫作者和妻子對漲潮的不同感受,作者借對比來突出海潮的兇猛是「偉大的樂章」。最後一段是本文的第三部分。作者直抒胸臆 ,抒發他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
文章借景抒情,作者通過表達潮漲潮落「一樣的美」的見解,表明了對大海富於變化的理解,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怕什麼,這是偉大的樂章」,「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的言語,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力的歌頌。這就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啟示人們要熱愛生活,要勇於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標題一個「聽」字,意境全出,「潮」本來是一種視覺形象,用聽覺來寫,別有一番韻味。魯彥在文中著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了大海落潮時靜態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本文無論是其結構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以抒情散文的語言,景語亦為情語,景中寓情,情融於景。從描寫大海的角度看,人物的心情感受起了襯托作用;從表達人的心情角度看,描寫大海正是表達對大海的溺愛之情。因而寫景從來就不是單純寫景,而是要借景抒情。本文作者簡直把大海寫活了,這與其說是在寫大海,毋寧說是在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人生見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