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泊船瓜洲
⑴ 泊船瓜洲賞析怎麼寫
賞析一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賞析二
這首七絕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願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不願赴任的復雜心理。後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據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風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賞析三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鑒賞辭典》這樣評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詩: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於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裡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於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泊船瓜洲》應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它的感情基調應是憂郁傷感的,是毫無輕松、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詩人寫作此詩時,已是五十五歲 的老人了。幾年來,圍繞著新法舊法,朝廷上無休止地爭論和攻訐,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艱難。因而本來就有些消極思想的王安石,在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罷相的坎坷遭遇之後,心力交瘁,對從政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罷官期間,他曾寫下了許多描繪自然風光、抒寫閑情逸趣的詩作。對於這次的朝廷以「同平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兩次辭官而未獲准。因而他這次的上任,從心情上說,是十分勉強的。而在他上任以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重又回到家鄉江寧,過起了舒心適意的隱居生活。從這次短暫的復出過程可以看出,重新還朝施政並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熱衷的,相反地他還把復出視為畏途而屢拒屢辭。顯而易見,在這樣的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不在字里行間注滿憂郁、傷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又怎麼可能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喻皇恩浩盪,抒發什麼如願以償的為復出而欣喜的感情呢? 再從詩作本身看。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為全詩定下了憂郁、傷感的感情基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詩人對復出還政並無如願以償的喜
⑵ 《泊船瓜洲》的賞析
名家點評
1、現代作家錢鍾書《宋詩選注》:這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也是王安石講究修辭的有名例子。
2、現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詩今選》:「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字,的確很形象地寫出了春風對於植物的綠化作用,但還不如《送和甫至龍安微雨因寄吳氏女子》「除卻春風沙際綠」這個「綠」字。
因為在那一句中,春風與綠究竟是兩樣東西,詩寫由於春風,江南岸變綠了。這和賀知章《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用意略同。而這一句則以為並非春風能使草水呈現綠色,而是春風本身就是綠的,因此吹到之處,水邊沙際,就無往而非一片綠色了。以春風為有色而且可染,是詩人功參造化處。
3、現代詩人臧克家《臧克家古典詩文欣賞集》:這「綠」』字,在視覺上是給人以色彩鮮明的感覺,在人心上,引起春意無涯的生趣;但我嫌它太顯露,限制了春意豐富的內涵,扼殺了讀者廣闊美麗的想像。如果不用「綠」字而用「到」或「過」,反覺含蓄有味些。
(2)賞析泊船瓜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於王安石晚期,但對具體的寫作時間長期以來都有爭議,具體主要有三種意見:①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後所作;②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③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⑶ 泊船瓜洲的賞析
泊船瓜洲》的賞析
滿意回答
賞析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版洲一水間權」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⑷ 泊船瓜洲賞析填空
這首是寫的是詩人(王安石)路過(瓜州),懷念(家鄉),抒發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感情是在(對春天景物的描寫)中流露出來的。
⑸ 如何賞析《泊船瓜洲》這首詩
《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鍾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⑹ 如何賞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⑺ 泊船瓜洲古詩的賞析
京口復瓜洲一水間,鍾山制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⑻ 泊船瓜洲的賞析評價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 「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
次句「鍾山只隔萬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佑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鍾山。「只隔」兩字極言鍾山之近在咫尺。把「萬重山刀的間隔說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鍾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鍾山畢竟被「萬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盪的情思。其中「綠」字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於表現力。這是因為:一、前四字都只從風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骨,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吹過以後產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轉換成鮮明的視覺形象——春風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這就寫出了春風的精神,詩思也深沉得多了。二、本句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春風」實指皇恩。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這種心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三、「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鑒於第一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爭的尖銳復雜,對於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產生重里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翟契是他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於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鍾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維《送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都是把草綠與思歸聯系在一起的。本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
毋庸諱言,用綠字描寫春風,唐人不乏其例。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晴聽新鶯百囀歌》:「春風已綠瀛洲草,紫段紅樓覺春好。」丘為《題農父廬舍》:「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溫庭筠《敬答李先生》:「綠昏晴氣春風岸,紅漾輕輪野水天」,常建的《閑齋卧雨行葯至山管稍次湖庭》:「主人山門綠,小隱湖中花」。等,都為王安石提供了借鑒,但從表現思想感情的深度來說,上述數例,而「山門」「山」「草」皆可綠,而江南岸的綠卻是頗有動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鍾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童蒙詩訓》)本詩曾獲得「超然邁倫,能追逐李杜陶謝」(《彥周詩話》)的贊譽。這正是「頻改」所致。但這首詩的佳處,並不限於一字之工,當玩賞其全篇的精神所在,方能得其體要。
⑼ 賞析《泊船瓜洲》
一年初春時節,詩人王安石從揚州到了瓜州渡口,歸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鍾山的寓所——他因變法失敗而被罷相之後,一直住在這里。他打算先坐船橫渡長江,到對岸的京口(今江蘇省鎮江)上岸,然後連夜趕路回鍾山。 漸進黃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馬上可以上岸趕路了,詩人不禁往西邊眺望著,只見峰巒重疊,綿延不斷,伸展到遠方,最後被雲霧所遮裹,看不到夕陽外的鍾山。但它並不遙遠,要知道,從京口到金陵,中間不過隔了幾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個跳上岸,忽然一陣春風吹來,夾帶著一陣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詩人的腳步正好趕上了春天的腳步,雙腳踏上了江南綠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蒼蒼的暮靄和滾滾的煙波……這時,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它將伴隨著詩人連夜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
————可愛的分割線————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鄉的深切感情。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瓜洲渡口,也望著鍾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體現作者希望重返那沒有利益紛爭的家鄉,很有餘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於景,情景交融,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 其中「綠」字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修飾,把吹改為綠,為的是生動,在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改這個字,但最後還是把這個字改成了「綠」。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澗』,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抵達瓜洲,『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心情寫他對鍾山的回顧,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的生機盎然的景色與詩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諧合,『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決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對此,詩人感到欣喜。他希望憑借這股溫暖的春風驅散政治上的寒流,開創變法的新局面。『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願,這種心願,至結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強化政治色彩來解析《泊船瓜洲》詩的詩意,是很有代表性的。但這樣的解析,卻存在著無法自圓其說的自相矛盾處:詩人既想早日辭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於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辭官的想法,這二者猶如水火,是難以相容的。也有論者斷言,詩人此次復出還政,可謂春風得意,大喜過望,那所謂的「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戀鄉情緒,不過是虛晃一槍的矯情之詞而已,是不可以認真對待的。「春風又綠江南岸」,骨子裡說的是對皇恩的感激,是對新法實施前景的樂觀描繪,是詩人內心的還朝施政喜悅的移情於景,詩的感情基調是歡快的,樂觀的。 上述兩論,是歷來解讀《泊船瓜洲》詩的論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該詩作為政治抒情詩來解讀,是既不符合詩人作詩時特定的際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詩作自身建構的藝術形象的內蘊的。《泊船瓜洲》應是一首純粹的鄉愁詩,它的感情基調應是憂郁傷感的,是毫無輕松、喜悅、樂觀的色彩可言的。
⑽ 泊船瓜洲賞析,幾句話
回答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回之景.詩人站在長答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鍾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鍾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