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暮砧賞析
Ⅰ 秋興八首其一尾聯賞析
寒衣處處催刀尺,抄白帝城高急暮砧。
尾聯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錢注杜詩稱:「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全片賞析見
http://ke.sogou.com/v62997210.htm
Ⅱ 《秋興八首》其一賞析
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波浪洶涌,彷彿天也翻動;巫山風雲,下及於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後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風雲匝地,秋天蕭森之氣充塞於巫山巫峽之中。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詩人不是簡單地再現他的眼見耳聞,也不是簡單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風雲、三峽秋深的外貌特徵,詩人捕捉到它們內在的精神,而賦予江水、風雲某種性格。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盪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勃不平,也象徵了國家局勢的變易無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兩句詩把峽谷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家喪亂都包括在裡面。
Ⅲ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運用了什麼手法表現詩人…
你好:
《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
該聯在時序版推移中敘寫秋聲。西權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錢注杜詩稱:「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賞析內容整理自網路(或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Ⅳ 秋興八首其一.後兩聯由景生情,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
《秋興八首·其一》頸聯由景生情抒發了身在夔州,心繫故園的情感。
頸聯由繼續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叢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對叢菊,故雲"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傷。"故園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於岸;心念長安,系於故園。從雲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一詩亦雲:"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雲:"系舟身萬里",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繫故園,為下七首張目。
【原詩】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譯文】
楓樹在深秋露水的侵蝕下逐漸凋零、殘傷,巫山和巫峽也籠罩在蕭瑟陰森的迷霧中。
巫峽裡面波浪滔天,上空的烏雲則像是要壓到地面上來似的,天地一片陰沉。
花開花落已兩載,看著盛開的花,想到兩年未曾回家,就不免傷心落淚。小船還系在岸邊,雖然我不能東歸,飄零在外的我,心卻常系故園。
又在趕制冬天禦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搗制寒衣的砧聲一陣緊似一陣。看來又一年過去了,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賞析】
秋興者,遇秋而遣興也,感秋生情之意。《秋興八首》是杜甫晚年為逃避戰亂而寄居夔州時的代表作品,作於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時詩人56歲。全詩八首蟬聯,前呼後應,脈絡貫通,組織嚴密,既是一組完美的組詩,而又各篇各有所側重。每篇都是可以獨立的七言律詩。王船山在《唐詩評選·卷四》中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盡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總起,統帥後面七篇。前三首寫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為前後過渡之樞紐,後四首寫所思之長安,抒發"處江湖遠則憂其君"的情愫。聲身居巫峽而心系長安就是這組詩的主要內容和線索。
全詩以"秋"作為統帥,寫暮年飄泊、老病交加、羈旅江湖,面對滿目蕭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國家興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寫長安盛世的回憶,今昔對比所引起的哀傷;寫關注國家的命運、目睹國家殘破而不能有所為、只能遙憶京華的憂愁抑鬱。
全詩於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麗的意境。格律精工,詞彩華茂,沉鬱頓挫,悲壯凄涼意境深宏,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最典型地表現了杜律的特有風格,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首章對秋而傷羈旅,是全詩的序曲,總寫巫山巫峽的秋聲秋色。用陰沉蕭瑟、動盪不安的景物環境襯托詩人焦慮抑鬱、傷國傷民的心情。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長安"的主題。
起筆開門見山敘寫景物之中點明地點時間。"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搖落,白露為霜。"巫山巫峽",詩人所在。二句下字密重,用"凋傷"、"蕭森"給意境籠罩著敗落景象,氣氛陰沉,定下全詩感情基調。
接著用對偶句展開"氣蕭森"的悲壯景象。"江間"承"巫峽","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風雲在天而接地陰,可見整個天地之間風雲波浪,極言陰晦蕭森之狀。萬里長江滾滾而來,波濤洶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實景;"塞上風雲"既寫景物也寓時事。當時土蕃入侵,邊關吃緊,處處是陰暗的戰雲,虛實兼之。此聯景物描繪之中,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和時局那種動盪不安、前途未卜的處境和作者胸中翻騰起伏的憂思與鬱勃不平之氣。把峽谷深秋、個人身世、國家淪喪囊括其中,波瀾壯闊,哀感深沉。
頸聯由繼續描寫景物轉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觸動羈旅情思。與上二句交叉承接,"叢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間"句。"他日"即往日,去年秋天在雲安,今年此日在夔州,均對叢菊,故雲"兩開","叢菊兩開他日淚",表明去年對叢菊掉淚,今年又對叢菊掉淚;兩開而字,實乃雙關,既指菊開兩度,又指淚流兩回,見叢菊而流淚,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見羈留夔州心情的凄傷。"故園心",實即思念長安之心。"系"字亦雙關詞語:孤舟停泊,舟系於岸;心念長安,系於故園。從雲安到夔州苦苦掙扎了兩年,孤舟不發,見叢菊再開,不禁再度流淚,心總牽掛著故園。詩人《客社》一詩亦雲:"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雲:"系舟身萬里",均可參讀。此處寫得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身在夔州,心繫故園,為下七首張目。
尾聯在時序推移中敘寫秋聲。西風凜冽,傍晚時分天氣更是蕭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將來臨,人們在加緊趕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樓上,晚風中傳來急促的砧聲。白帝城在東,夔州府在西,詩人身在夔州,聽到白帝城傳來的砧杵之聲。砧杵聲是婦女制裁棉衣時,槌搗衣服的聲音。砧即搗衣之石。此詩末二句,關合全詩,回到景物,時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羈旅之情更見艱難,故能結上生下,下面接著寫夔州孤城,一氣蟬聯。錢注杜詩稱:"以節則杪秋,以地則高城,以時則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別,末句標舉興會,略有五重,所謂嵯峨蕭瑟,真不可言。"
Ⅳ 求杜甫《秋興》第一首的賞析
杜甫的《秋興》之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是杜甫的組詩《秋興》中的第一首。「秋興」就是秋天的感興;秋風蕭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們的傷感。這組《秋興》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峽入口處的夔州時所作,這時他思念故鄉故國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峽秋色也自然是沉鬱的——
霜露染紅了楓樹葉,巫山巫峽之間籠罩著一片蕭森之氣。舉目長江、波浪翻滾,放眼遠山、陰雲密布,這時不禁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眼前的菊花已經開過兩回,遠處的孤舟彷彿正維系著一顆思鄉之心。蕭瑟秋風令人寒意頓生,暮色降臨,白帝城上傳來陣陣搗衣聲……
說到這里,我們眼前似乎展開了一幅濃墨重彩的三峽秋色圖。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復雜的;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秋意蕭條,勾人陣陣惆悵。同樣的景物,因為心情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杜牧看到秋天的紅葉,寫下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紅葉顯然是明快的。而杜甫眼中的紅葉就不是這樣的了——
「玉露凋傷楓樹林」。這一片楓樹紅葉是凋零的、受傷的,而且是被晶瑩泠冽的霜露凋傷的,這里呈現的是濃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這里散發著憂郁而又有些衰殘的美感。錘煉出如此美麗的詩句開篇可謂先聲奪人,一開始就營造出全詩的氛圍。接下來便是峽間風雲、江上波浪、叢菊、孤舟、寒衣……,蕭瑟的意象不斷疊加,最後引出全詩的結句:「白帝城高急暮砧」。昏暗的暮色之中,白帝城中又隱約傳來令人心碎的陣陣搗衣聲,這又是一句精心錘煉的詩句,如此悲涼之聲與開頭那一片憂郁的紅葉首尾呼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美感和無盡的餘味。
Ⅵ 秋興八首其一的賞析
秋興八首其一的詩文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秋興八首這組詩的第一篇,也是整組專詩篇的序曲。秋興屬八首其一屬於七言律詩,通篇主要對巫山巫峽的秋天景色的描寫,烘托出一種陰沉蕭條、動盪不安的外部環境,一方面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另一方面通過秋聲秋色的撲面而來,孤舟和叢菊兩度開放等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獨處的孤獨和抑鬱之情。也側面表達出詩人是在身邊沒有知己好友,知己壯志為酬的壓抑心情下創作的這組詩。
(6)急暮砧賞析擴展閱讀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詩文譯文如下:
寒露凋零下來弄傷了楓樹林,巫山巫峽的氣象蕭條陰森。江間的波浪連天湧起,塞上的風雲接地陰沉。叢菊兩度開放,回憶過往無限感傷盡自落下淚來,孤舟系在江岸上彷彿像我思念故鄉的心一般被系著。家家戶戶都在快速用刀尺趕制冬天的衣物,白帝城的高處都能聽到夜晚搗衣的砧音。
Ⅶ 一杜甫詩詞(秋興)原詩譯文賞析
杜甫的《秋興》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是杜甫的組詩《秋興》中的第一首。「秋興」就是秋天的感興;秋風蕭瑟、草木凋零,常勾起人們的傷感。這組《秋興》是杜甫晚年困居三峽入口處的夔州時所作,這時他思念故鄉故國的心情是沉重的,眼中的三峽秋色也自然是沉鬱的—— 霜露染紅了楓樹葉,巫山巫峽之間籠罩著一片蕭森之氣。舉目長江、波浪翻滾,放眼遠山、陰雲密布,這時不禁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眼前的菊花已經開過兩回,遠處的孤舟彷彿正維系著一顆思鄉之心。蕭瑟秋風令人寒意頓生,暮色降臨,白帝城上傳來陣陣搗衣聲…… 說到這里,我們眼前似乎展開了一幅濃墨重彩的三峽秋色圖。大家知道,秋天的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受是復雜的;秋高氣爽,令人心曠神怡。秋意蕭條,勾人陣陣惆悵。同樣的景物,因為心情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杜牧看到秋天的紅葉,寫下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名句,他眼中的紅葉顯然是明快的。而杜甫眼中的紅葉就不是這樣的了—— 「玉露凋傷楓樹林」。這一片楓樹紅葉是凋零的、受傷的,而且是被晶瑩泠冽的霜露凋傷的,這里呈現的是濃重而又有些暗淡的色彩,這里散發著憂郁而又有些衰殘的美感。錘煉出如此美麗的詩句開篇可謂先聲奪人,一開始就營造出全詩的氛圍。接下來便是峽間風雲、江上波浪、叢菊、孤舟、寒衣……,蕭瑟的意象不斷疊加,最後引出全詩的結句:「白帝城高急暮砧」。昏暗的暮色之中,白帝城中又隱約傳來令人心碎的陣陣搗衣聲,這又是一句精心錘煉的詩句,如此悲涼之聲與開頭那一片憂郁的紅葉首尾呼應,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美感和無盡的餘味。
Ⅷ 高中語文必修3中賞析」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中聲動相連是什麼意思
這一聯的聲動相來連,源「聲」指詩句中的暮砧聲,「動」指「催刀尺」,這一聯的意思是,秋風漸緊,冬季即將到來,此地的人家都在為自己和遠在他鄉的親人趕制寒衣。於是,夜幕時分,搗衣的聲音,處處可聞;由此而隱含著搗衣的動作。用這種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突出了聲動相連。
Ⅸ 七言律詩《秋興其一》(杜甫)的賞析
秋興八首(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題解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秋杜甫滯留夔州時慘淡經營的一組七言律詩。杜甫時年五十五歲。當時蜀地戰亂不息,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鬱。當此秋風蕭颯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這八首詩是一個完整的樂章,命意蟬聯而又各首自別,時代苦難,羈旅之感,故園之思,君國之慨,雜然其中,歷來被公認為杜甫抒情詩中沉實高華的藝術精品。清代黃生《杜詩說》就說:「杜公七律,當以《秋興》為裘領,乃公一生心神結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也說:「懷鄉戀闕,弔古傷今,杜老生平俱於見此。其才氣之大,筆才之高,天風海濤,金鍾大鏞,莫能擬其所到。」
這里所選的第一首,是領起的序曲。詩人用鋪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系起來,寄寓自己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的時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白露凋傷了漫山遍野的楓林,秋色已經很深,巫山巫峽呈現出一片蕭森景象。首聯開門見山,點明時節、地點,描繪出具有濃重感傷色彩的秋色、秋氣,奠起全篇蕭颯哀殘之基。《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引劉辰翁評語說:「露曰玉露,樹曰楓林,凋傷之中仍有富麗之致,自是大方家數。」葉嘉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評價這一聯:「氣象足以籠罩,而復有開拓之餘地,是絕好開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傷」,草木在秋風中凋落。「巫山」,在今重慶市巫山縣。「蕭森」,蕭瑟陰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峽中的江水波濤洶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風雲陰沉密布,彷彿和地面貼近。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評論說:「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風雲在天而曰接地,極言陰晦蕭森之狀。」這就將眼前景和心中景連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處處驚濤駭浪,風雲翻滾,陰晦慘淡的氣氛籠罩四野,分明是陰沉壓抑、動盪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寫照。「江間」,即巫峽:「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寫出渾莽之象。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秋菊兩度盛開,使我再次灑下往日流過的眼淚;一葉孤舟靠岸系繩,始終都牽動著我的故園之思。這一聯是全篇詩意所在。「叢菊兩開」,指詩人於永泰元年(765)離開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峽,但這年留居雲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見到叢菊開了兩次,還未出峽。故對菊掉淚。「開」字雙關,一謂菊花開,又言淚眼隨之開。孤舟本來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蹤,卻把詩人的思鄉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見舟傷心,引出故園之思。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聽到,砧聲四起,傍晚時分,在白帝城樓的高處,是那麼的急促。婦女們正拿著裁尺和剪刀,為在外的親人趕制著禦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動刀尺。「白帝城」,舊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的白帝山上,與夔門隔岸相對。「急暮砧」,黃昏時分搗衣的砧聲很緊。「砧」,搗衣石,這里借指搗衣發出的聲音。古人裁衣前,先將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搗軟,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為遠方的遊子或徵人製作寒衣,因此搗衣聲是人間的秋聲,往往會增添客子的愁緒。在這黯淡蕭條的秋景和暮色中,詩人更平添了一許孤獨、憂傷之感。
評解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說:「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作為八首詩的開場白,這第一首詩通過對巫山巫峽秋聲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盪不安的環境氣氛,寄寓著詩人自傷漂泊、憂國思鄉的心情。其氣概和風韻,堪稱壓卷。
起筆兩句,最稱警挺,已攝秋景之神。前兩聯極寫絕塞蕭森秋景,有籠蓋八章之勢。江間塞上,狀其悲壯;叢菊孤舟,寫其凄緊。從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繫到故園。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砧聲打斷,這中間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到夔府的往復。
Ⅹ 高中語文必修3中賞析」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中的催
高中語文必修三種想稀罕一處處吹到吃白帝城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