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名言
① 唐人詩歌心得與今人生活之體會
本人學詩,粗略算來,也有幾十年的時間。雖然時間有這么長,卻不專業,也無非是個「業余愛好」者罷了。孟子說,「奕者,小數也,若非專心致志,也無所成。」孟子這句話,正好說明了專業與業余的區別。但無論如何,有這么長的時間接觸過詩詞,而且斷斷續續寫過千幾篇詩,說心得,不論是深是淺,或多或少,自然會有的。
先就讀詩與對詩的觀感而言,我個人感覺,千古林林總總的詩作,大體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正聲。所謂正聲,就是言志,抒寫個人胸臆,把將個人蘊於心中的感受,通過筆墨予以表達。那是一種靈魂的自白,良心的坦露,人格的感發。其作品,基本上都能反映出作者的性格及其世界觀、價值觀。苟不論其才調的高低,其作品正是他一個人對待人生的格調。這一部分在千千萬詩作中,應該說是佔了大多數的。
第二類是矯聲,或者是至少有些不真實的成份參雜其間的作品。其典型諸如:應制詩,酬應詩、歌德詩和那些為了某種需要而刻意地,違心地或言不由衷的作品。舉二個例,象袁世凱的《自題漁舟寫照》這首詩,就是刻意與違心的作品。他是這樣寫道:
百年心亊總悠悠,壯志當年苦未酬。野老胸間負兵甲,釣翁眼裡小王侯。
思量天下無磐石,嘆息神州變缺甌。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無獨有偶,蔣介石的一首叫《凝思雪竇風景口佔一絕》,大致亦似此。
詩雲:
雪山名勝擅幽姿,不到三潭不見奇。我與林泉盟在夙,功成身退莫遲遲。
象此二位先生,竟然有歸隱之志,恐怕誰都無法相信的。因此,應該把它歸入矯聲這一類。至於應制與歌德,那是一對孿生嬰兒,言不由衷,可想而知。酬應詩(其中包括吊慶、薦獻、干謁等等),由於人情世故的緣因,有時必須客氣,一些恭維的話,也便往往要夾雜其間,揚長避短或吹捧的成份,也累見之,所以也應視之為矯聲之一種。不過,倘說除後二類之外,其餘的詩都是反映作者的心聲,那也未必盡然。人類這一特殊物種,是相當復雜的。心想的,也未必全表露於筆下,唱高調、假曠達、故示灑脫、表理不一、行悖於言或為某種目的而作秀等等,實亦非少數,要是拿這樣的作品,來作為其人格的評判,有時會失偏頗的,所以有句名言叫做「觀其言,察其行…」方能得出比較全面和正確的結論。但這類詩作往往是無法在詩的隊伍里給甄別出來的。其實我們今日要討論的也並非這個問題,我只是想指出,還有一種不真實的東西存在,嚴格上說,也算它是另一種作秀罷。不過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純粹的東西。責全求備,也就要天下無詩了。
第三種,大概是游戲詩一類。這種詩無所謂正矯之分,不過是文人們的一種娛樂與遣興而已。
故在讀詩中,多著重於第一種,餘二種,則視其文釆,偶也涉獵。
而讀詩當中,最大的障礙是在於「觧」。要領會和讀懂一首詩,實非易亊,特別是古人的作品。因為傳統詩詞都是用文言來寫的,對一個古典文學底蘊不扎實的人,的確是一道難關,而且天下也沒全能的人,專家、學者讀不懂或領會錯的也不是沒有的。所以即使僅僅有古典文學基礎仍然是不夠的,一些詩還必須粗知其時代背景及作者本人的歷史背景,方能觧得。對此,只能是硬著頭皮去讀那些注釋。故此我較喜歡選購那些帶有注觧或賞釋的詩集來讀。如果連讀注釋之後還是一知半觧時,也就不想再去深究它了,只能釆取「毎讀書不求甚觧」這種態度了。其實太晦澀的詩,一般也不喜歡讀。
至於讀詩的方法。我想,各人也怕不盡相同。我通常的讀法是:忘卻作者和題目,或者對其匆匆一瞥而過,特別那些題目冗長的,更不喜歡它,而重點多放在句子上面。讀得好句時則反復吟詠,相反則讓其從眼皮底下滑過。再者是多讀律或短詩,厭讀長詩,除了那些很出名的長詩之外,見長詩甚少卒讀。又如,如果同一個作者的作品,讀它十首八首以後,仍覺得無甚嚼頭時,一般也不繼續讀下去,把他翻過,找另一個作者的作品來讀。這種讀法,有點披沙揀金或擇肥而噬的味道,說雅一點是,釆驪志在求珠,而置其餘鱗甲於不顧。相信這是一種不太好的讀書態度,但生性使然,也沒法子。
這種就心性和任意瀏覽的學習方法,當然便談不上有系統的研究,同時也談不上從屬於何種流派,那家子的風格了。我總覺得杜甫所說的「轉益多師是汝師」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我們又何必把自已的風格定於一尊呢?清人吳雷發說過,「一代之中,未必人人同調。豈唐詩中無宋,宋詩中無唐乎?……在善學者不論何代,皆能釆其菁華,唯能運一己之性靈,便覺我自為我。」這話很有見地。因此,對什麼流派專著或聲律研究之類的東西,偶爾也翻翻看看,但就很少用心去讀和區分,總覺得對它興趣不大。唯獨於詩話,我倒以為它對作詩不無幫助,有時也愛看看。
自古到今,粗略看來,對詩的評論,無外乎爭論著兩種觀點。一種人認為,詩的社會功用應是宏揚儒家詩教,所謂「文必宗經」,強調重在闡發「聖人之志」或合於「聖人之志」,其著重點在於「教化」的作用,由此並認為寫作的目的是在於「言志」與「觀志」。而另一派的看法則認為,詩是一種抒情的美文體文學,因此強調「詩緣情而綺靡」,「但見情性,不睹文字」。兩種詩學觀念截然不同,連李、杜兩人也各有詩可證,如李白的開篇詩曰:「《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而杜甫則強調「清詞麗句必為憐」、「語不驚人死不休」等。分明一種是突出經道的觀點,一種是唯藝術的觀點。衛道派以至認為屈原的作品是「露才揚己」,魏晉的詩作是「雕蟲之藝」。而另一派則予以反駁,認為屈原是「發憤抒情」,魏晉的作品是「格調勁健」,是很值得宏揚的「建安風骨」。話雖如此說,但兩種觀點卻也經常在各自的詩作中,都有兼顧與表現。如杜甫一面強調藝術的重要性,同時在其篇什中,也不時表達及體現其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反之象南宋張戒批評李白(大概針對其《清平調》三首)那樣,說它那些描述了帝王妃子的兒女情態的詩是「無禮之甚」。說溫庭筠的《花間詞》,雖然新巧,但卻是「其意無禮,其格至卑」。批評這些人不言天下大義,「溺於情好」。其實,看來有點象我們以前的過分強調突出政治一樣,實有點無限上綱的味道了。依我看,這兩種觀點彼此並不矛盾,總不能說寫任何作品只要突出一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我想,所有的作品只要觀點健康,文筆也能精到,便是好的作品。除此而外,尤其是詩,更應重在性情與靈感的表現。正如漢朝翼奉的說法:「詩之為學,性情而已。」著《滄浪詩話》的嚴羽同樣也認為:「唯在興趣。」因此就不必管得太多,還是「我手寫我口」。按南宋劉將孫所說的「夫詩者,所以自樂吾之性情也。」率性而寫,不要令自己畫地為牢。其餘的就讓它「機見殊門,賞悟紛雜」了罷。
現在來說本人從詩中悟了些什麼東西。我認為,對一個詩詞愛好者來說,讀詩,首先是一種享受。也就因為愛好而多讀,因此於潛移默化之間,從中自然便掌握了一些作詩要領,所謂「讀書萬遍,其義自見。」又象明末隱士黃生所言,「但取古人之詩,熟讀而涵泳之,果能瞭然於心,自能瞭然於手。」不過盡管這么說,畢竟這種感悟還是感性的、朦朧的、粗糙的、一知半解的。真正能夠比較深入了觧,還是在於寫作的過程當中。這就好象游泳,即使熟讀游泳的書,還是不會游泳,要下到水裡去,方有較全面的領會和了解。雖然有一種說法,謂「文字是記錄語言的,而言為心聲,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但實際上並不象他說的那樣輕松,特別是作詩,有一些東西是「應之於心,口不能言。」的,當你的意念想藉助語言毫發無遺憾地來進行表達時,這個時侯你便會感到很多困難。因為每個人所掌握的詞彙以及他所熟悉的表達方式都是有限的。況且人的記憶力也很成問題,舉個例,我們試打開一部辭書,裡面的辭,你對它已熟悉或認識過的,恐怕並不會太少,但當我們要應用它時,能夠讓你想起來的卻並不多。別人的我不清楚,就我而言,幾乎只有百分之幾而已。雖說詩歌最重要的是煉意,但當你把意定下來之後,進而就要煉句與煉字了,我們總不能把自己所熟悉的那幾個句子和那幾個辭,反反復復地使用,需知詩是藝術品,並非介紹信與說明書,它是要通過刻意的錘煉而成的,而且詩的語言是豐富和多姿多採的,凝煉與刻劃非一般文章那麼容易的。因此,要寫詩,除了自己肚子里現成的少許詞彙之外,往往不夠。所以自漢唐以來,就有工具書的不斷面世,幫你觧決這一難題。工具書就好象學術的材料倉庫,它可以幫助你重新打開記憶之門,同時還可以挑岀你得心應手的、新的或更有用和更適合的一些零件,據我所知,就連那些大師級的人物也離不開它,它實是治學者的幫手。區別只在於本亊高、記憶力好者少翻,本事低、記憶力差者多翻。坦白說,象我這種原來文學底蘊很淺的,記憶力又差而且遲鈍的人,我是很勤翻的,只有靠它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我這樣告大家,並不耽心因此而「貽笑方家」,我總覺得自己的進步,多少和勤翻工具書有關。它至少使我減輕了些搜索枯腸和冥思苦想的消耗。同時在檢翻的過程中,也能得到一些意外的啟發和收獲一些新的知識。當然,象陸游所說,「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問題還在於雖有天機雲錦,你是否真會剪裁,那就要因人而異了。
詩的寫作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人類的語言是有著巨大的穩固性的,詩也然。當前代人把它的語言藝術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後,便給後人的創新帶來極限,當然也提供了借鑒,因而在前人的基礎上求新求變,是詩歌創作不可少的一條途徑。如杜甫把前人的「舟如空里泛,人似鏡中行。」和「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化成:「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這就煉新和煉活了別人的句子。總不能說人家說過的詞你不能說,人家用過的意你不能用,問題卻在於如何化用,而且要化得不留斧鑿痕,化得更新更好。要不然倘如魯迅所說,「詩大抵被唐人做完」,那不等於說後來的人已經是無詩可做了。對此,黃庭堅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的二種方法。什麼叫「點鐵成金」呢?大概也同所謂「化腐朽為神奇」 的說法一樣,點化前人詩語,加以改造、翻新、開拓、豐富之,即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予以推陳出新。「奪胎換骨」的意思是:「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這確也不失是一個好辦法,而歷史也已經證明,唐而後的千餘年的時光里,詩人們並不滿足於對舊詩的推陳出新,而且還不斷地發掘與創新,使傳統詩照樣異彩紛呈,絕不衰老。時至今日,現代的作手,詩還是照樣做,而且也寫得不比古人差。而且不斷有新意、新詞、新亊物和具時代氣息的東西去充實它,仍然使之生機旺盛,與時俱進。就象毛澤東先生所說一樣,傳統詩「一萬年也打不倒」。袁枚說過,「詩境甚寬,詩情甚活,總在乎好學深思。」只要每個人樂於學習鑽研,自然有好詩出於你之筆下。
至於有無詩法這東西?籠統地說,寫詩和寫文章有共通之處,當然也有一定的法則,諸如啟承轉合等。但就我個人覺得,詩的法比文章更活。沈德潛曾這樣說:「詩不可無法,雜亂而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行,止所不得止,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於其間,若泥定於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則死法矣。」比如,絕句其基本章法是起承轉合,但也有例外的。象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那是一起三承,無轉也無合。律詩中間幾句,一般模式是:起、承轉、承轉、承轉、合。(如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而有的是,頭尾句起與合,中間盡是承的。(如唐寅的《花月吟》:「有花無月恨茫茫,有月無花恨轉長。花美似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笻月下尋花步,攜酒花前待月嘗。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將花月作尋常。」)因此有一句話叫做「詩無常法。」。畢竟「文尙典實,情貴清空;詩主風神,文先理道。」詩與文的法度自應有所不同。
清人徐經也有一句話這樣說,「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份。」在學詩的過程中,依我個人之感覺,有二個人是高不能學的,就是詩佛陶潛與詩仙李白。人們可以把他倆推到佛與仙這個檔次,可想而知。此二公實高手中之高手,其勝人之處全在於天份奇高。陶詩幾乎是一口直述,絕無含蓄轉折,毫無矯情,也不矯飾,真率而又自然入妙。朱熹說:「淵明詩所以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李白的詩則是:「詩在口頭,想出天外。」他具備了超強的想像力,創造了很多按常規不可思議,而且恢宏超邁的佳篇。皮日休說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也。」仙與佛的境界風范都是凡人不可企及的,只能讓人發出「泰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嘆服。明朝的許學夷曾說,「作詩出於智力者,也可以智力求。出於自然者,無跡可求也。故今人學靈運者多相類,學靖節者百無一焉。」無跡可求,哪當然是無法可學了,所以自古到今,歷史證明,確是百無一人。杜甫,則人們將他號為「詩聖」。所謂聖者,即是學問與技能極高超者,其一言可為天下法者。雖然老杜地負海涵,博大精深,可作百世典範,但畢竟不是天人,故歷代以來有名作手,諸如陸游、元好問等很多名家都從杜詩中吸取奍分,學其詩法。毫不例外,直至今日,大部份後代作手,都以杜詩為指南。作為末流之外的我及我們,要求詩有所進步者,我以為多閱讀和研究杜甫的作品,仍應該是我們的首選。次之,如蘇東坡、黃庭堅、元稹、陸游等名家作品,也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西昆體(以李商隱、楊億、錢唯演等為代表)誠然高妙,但其作品隱晦難明,也非我輩能學與想學的東西。
當然,每個作者都由他的個人特質和學奍的深淺,決定他是一個什麼作手。有的人真是「放言落紙,氣韻天成。」實具有:「信手拈出,皆成文章」的能耐。但有的人即使也讀了不少書,卻始終沒這本亊,這叫做生而不敏,也叫做遲鈍。我便是屬於這後一類型的人,即所謂「疲驢式」人物,急就章我從來是做不出來的。要寫一首詩,光構思便花了不少的時間。缺乏那敏捷的天份,底蘊又薄,而且記憶力也奇差,那真是無可奈何的事。孔子曰:「人一之,吾十之。……」要醫治自己的不足,也祗有舍此無他法了。因此,第一必須勤,所謂以勤補拙也。勤裡麵包括:勤讀、勤査、勤記。勤讀二字自不待解釋。勤査,可以說,那是毎逢寫作時必要的手段。翻査字典、辭源,作用主要在於,核實那些還不十分把握的字與辭的意義,使之應用起來較為准確。査其它書藉、資料,則目的在於査閱那些典故或文章的原樣,以及一些關鍵句子。以求不令自已的作品所使用的例句失當。我也和大家一樣,每要創作時,首先總是來自個人的靈感。所謂靈感者,就是突然產生創造性的思路。但這種東西,有個特殊性,往往是片斷的,跳躍的,稍縱即逝,象蘇東坡所說的:「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因此勤記便不可少,你不把它留下,只一轉眼功夫,它就不辭而別。所以必須鄭重其亊地把它記下來。這裡面還有另一個道理,就是大凡偶然悟到的句子,往往要比望題苦思的句子好。緣於此故,我的通常做法是,在生活或學習的過程中,倘有偶然心靈來潮的句子,湊巧手空時,一般都會把它登記起來。等到閑下來,翻開這些句子,然後再給它足成。當然也有一些最後沒被釆用,那也無所謂。就我所知,在詩界中,有這種習慣的人還不少呢。我看過孔凡章先生的遺著,在它的篇末,有幾頁紙公布了孔先生部份生前遺下的斷句,可見有名的詩家,都也覺得此法之可取。
至於怎樣作詩。這個問題,確乎很難說得清楚,各人有各人的自家招數。所謂「詩之為道,性情學問參會者也。」各人的性情學問不同,因之也就形成五花八門的寫作方法。就我個人狀況,確也無套路可言。一般是在得題之後,進入構思,但構思方式不一定是有序的,比如一首律詩,從第一句到第八句,多數不是循序行進的。圍繞主題思想,那一句都有可能首先被想到。然後便把想到的句子寫下來,有時以至於寫了十幾句,就象把各種萊餚先端上桌子,然後再來選擇哪幾樣適宜放在一起烹調。當我審定其中認為是最佳的句子時,便以這一句的韻腳,作為整首選定的韻部。接下來就挑選其它合適組合的句子,將它們焊接起來。當整首詩形成雛型之後,便開始誦讀,這個環節必不可少,它可以使你從誦讀的過程中去檢查和發現不妥的地方。其主要項目,是首先看看是否合律;繼而又看整首的意是不是讀起來脈胳通暢;其次是看看用詞用字,何處尚有須改進或推敲之處,如果都認為可以了,那就把它吟詠幾遍,即所謂「新詩改罷自長吟」了。但這只算是階段性完成而已,並不急於就此確定下來,通常是先放一放,大抵兩、三天時間,覺得沒有改進的地方,就算完成。當然這是按自己的水平去衡量的,並非說,我此時的作品已然是所謂的圓成與盡善了。倘在某一天,觸動心竅,有時還會去修改它。人們說詩不厭百改,是很有道理的。多改,會使你思路不斷開拓,經過改後再讀的詩,總覺得會比前更好些。我想告訴大家一句經驗的話,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在乎數量,粗製濫造的作品,再多也沒意思。
不過,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時也並不是很順利的,即使高手也是這樣。就是人們所說的「詩思澀」的時候,這個時候最好不要為哪幾句或那點用意,苦苦去思索。須要的是安靜下來,讓它去涼一涼,手頭去干點別的事,有時經過一段間隙之後,一種新的思緒,便會不期然而至。
以上便是我個人學詩過程的一些心得。今天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陳振家
②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名句
宋詞經典
1.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范仲淹鎮守西北邊疆,西夏不敢進犯,說:「范老頭子胸中有數萬甲兵」,范老頭子胸中也有絕妙好詞,也有「燕然未勒」的悲慨蒼涼之情。
2.范仲淹《蘇幕遮·碧雲天》
首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為後來的《西廂記·長亭送別》一場作了環境的鋪墊。末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讓我們明白范仲淹不僅僅是賢臣、是武將,也是平凡人。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太平宰相晏殊,「未嘗一日不宴飲」,美酒弦歌之後,晏殊就揮毫填詞,旋即粲然詞章就誕生了。《浣溪沙》正寫如此生活,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則道盡了古今人心。
4.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詞寫閨中人秋日懷思,沒有錦綉鋪排,但卻深婉含蓄,風流蘊藉,讀之幽怨襲心,余韻縈口。
5.張先《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張先詞中善寫「影」,故號「張三影」,這闕中「雲破月來花弄影」名噪一時,王國維評價說:「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6.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
宋祁任工部尚書時寫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人們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此句用一極俗之「鬧」字卻展現杏花滿樹錦簇花團生機盎然的盛景。
8.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一首詞中兩出名句的並不多,歐陽修這首上闕有「庭院深深深幾許」,堆砌重疊而渾然不覺;下闕有「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問得無理而情韻畢至。
10.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么凄美深切的感情,難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了。
11.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這首詞不僅僅是「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的氣象不減唐人高處,那落日樓頭的羈旅情懷同樣有獨勝之勢。
12.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這首描繪錢塘繁華的詞流傳到金地,金主完顏亮讀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時,便興起了「投鞭斷流,立馬吳山」的南侵野心。
13.晏幾道《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
傷離懷人,滿紙愁雲,卻無一字空愁。回憶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不經意成了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
14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比曹操、周瑜、諸葛亮更偉大、他不費一兵一卒,用兩篇赤壁賦,一首懷古詞就將赤壁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化的石碑上,讓滾滾東去的大江永遠因之而吟唱。
15.蘇軾《江城子·記夢》 患難相知10年的亡妻王弗來到了蘇軾的夢中,被淚水浸透心靈的蘇軾再也不能入眠了,他寫下這首致另一個世界中的愛人的心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今日讀之,誰不潸然?
16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這是最具蘇軾豪放特色的一首詞,威武雄壯,風馳電掣,粗獷豪邁,氣勢沉雄,「老夫聊發少年狂」竟然要「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了。蘇軾稱自已的這首詞「頗壯觀也」。
17.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天下寫中秋的詞,自蘇東坡一首渾然天成、瀟灑出塵的《水調歌頭》,都可以作廢了。
18.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自然之路、人生之路都會有陰晴風雨,蘇軾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千錘百煉出來的曠達。
19.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從「烏台詩案』中死裡逃生的蘇軾來到黃州,親友絕交,疾病連年,飢寒交迫,人們相傳蘇軾已死了。蘇軾寂寞地痛苦地活著,「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就是蘇軾,蘇軾的品格。
20.秦觀《滿庭芳·山抹微雲》
「山抹微雲,天連(一作黏)衰草,畫角聲斷樵門。」「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少游詞真乃清麗淡雅,氣韻不衰。
21.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在寫牛郎織女愛情主題的作品,此篇獨高一籌。其中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既是對牛郎織女愛情的經典描繪,也成為後代情人的口頭禪。
22.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古人有以山喻愁的,有以水喻愁的,賀鑄的愁呢?「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時人號之「賀梅子」即由此來。
23.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春芳凋謝、美人遲暮已是一個老而又老的主題,可是到了李清照的手裡,寫來輕靈新巧,卻又凄婉含蓄。其中的「綠肥紅瘦」則是人工天巧,可稱絕唱。
24.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這是一個薄霧濃雲的重陽節,與丈夫異地相處的李清照的思緒也更濃重了。黃昏的菊花酒太淡了,那是因為愁太濃了,愁可銷魂,於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25.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從來沒有這樣寫詞的,從來沒有這樣寫愁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七字連疊,創意出奇。詞中訴愁,漸深漸濃,到最後只成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6.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這是向以婉約著稱詞壇的李清照並不婉約的一首作品。
27.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這是一首有心人讀一遍就可以背下來的好詞:「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8. 岳飛《滿江紅·寫懷》
有些人一首詞就可以既寫盡自己又征服讀者,每一位談起岳飛將軍的人,都知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29.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與唐琬的感情糾葛折磨了陸游一生。可是人生就是充滿了無數的無奈。「錯!錯!錯!」「莫!莫!莫!」這可是陸游的心痛與遺憾?
30.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世人能有寵辱不驚,自守高潔的嗎?可以此闕自警:「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1.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從北方來到建康,自身前途未卜,懷才不遇,登高眺遠,胸中的積郁牢騷不能不一吐為快、全詞充滿了感嘆與追問。
32.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又是一個「東風夜放花千樹」的上元佳節,詞人在千網路地追尋什麼呢?
3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66歲的辛棄疾來到京口登上北固亭,這里素來是軍事重鎮,可是「金戈鐵馬」只能在「想當年」中,老人的報國復興之望已很渺茫了,但他仍激憤滿懷,想起當年的廉頗,不禁老淚縱橫。
34.辛棄疾《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從「為賦新詞強說愁」到「卻道天涼好個秋」,要付出一生的歷程。
35.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天下興亡,物是人非,只有橋邊的芍葯,依舊年年鮮艷。
36.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
歌樓,客舟,僧廬,聽雨的情境變了,心態也變了。
這是宋詞的 網上不知哪裡的 我自己改過了
唐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白居易《買花》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張祜《何滿子》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
·一卧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潮陽)路八千。——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杜牧《遣懷》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回。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月春風似剪刀。
·八尺龍須方錦褥,已涼天氣未寒時。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幾處吹笳吸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幾時心緒渾無事,得及游絲百尺長?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干戈惜暫分。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人生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桃花相映紅。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幕鴉。
·下國卧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丈夫不作兒女別,臨岐涕淚沾衣巾。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三百年間同曉夢,鍾山何處有龍盤?
·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山中一夜雨,樹抄百重泉。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山花如鄉頰,江火似流螢。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雨欲來風滿樓。
·山空(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山(雪上)空留馬行處。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千村萬落如寒食,不見人影空見花。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千呼萬喚始出來,鋮(猶)抱琵琶半遮面。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
·開筵(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雲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尋塞草煙。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
·無情有恨何人沉,月曉風清欲墮時。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無數塞鴻飛不度,秋風捲入小單於。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不見鄉書傳樅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
·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
·不知何處吹芒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不須看盡魚龍戲,終遣君王怒偃師。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天上幾回葬神仙,漏聲相將無斷絕。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直北)回。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天涯烈士空垂淚,地下強魂必噬臍。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見買若耶溪水劍,明朝歸去事猿公。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少年心事當拏(拿)雲。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洲山。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月下沉吟久不尋,古來相接眼中稀。
·月是故鄉明。
·月兔空搗葯,扶桑已成薪。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風含翠筱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
·風鳴兩岸嚇,月照一孤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長樂鍾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
·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
·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尋年?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為問謇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心曲知萬端,悲來卻難說。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水聲東去市朝變,山勢北來宮殿高。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平生風義兼師友,不敢同君哭寢門。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去時里正與裹頭,尋來頭白還戍邊。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解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盧桔子低山雨重, 棕櫚葉戰水風涼。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尋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他時不用逃姓名,世上如今半是君。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
·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白首(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白雪郤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寧為宇宙閑吟客,性作乾刊竊祿人。
·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達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有花(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老去不知花有態,亂來唯覺酒多情。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
·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眾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花落無人見,空逐春泉出御溝。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竹(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休唱貞元供奉曲,當時朝士已無多。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自家夫婿無消息,卻恨橋頭賣卜人。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江闊惟回首,天高但撫膺。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吾不見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村園門巷多相似,處處春風枳殼花。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岳陽天。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家萬里夢,為客五更愁。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兩紙京書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令始為君開。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③ 唐人街探案王寶強經典台詞
唐仁:房間整潔沒異味,不是偽娘就是Gay。
拓展資料:
《唐人街探案》是由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騁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娛樂有限公司、合一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陳思誠執導,王寶強、劉昊然領銜主演,佟麗婭、陳赫、小沈陽、肖央、張子楓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講述了唐仁、秦風必須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幫追殺、黑幫圍剿的同時,在短短七天內,完成找到「失落的黃金」、查明「真凶」、為自己「洗清罪名」這些「逆天」的任務。
該片獲得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特別推薦和展映,中國內地票房超8.23億。
天賦異稟的結巴少年「秦風」警校落榜,被姥姥遣送泰國找遠房表舅——號稱「唐人街第一神探 」,實則「猥瑣」大叔的「唐仁「散心。不想一夜花天酒地後,唐仁淪為離奇兇案嫌疑人,不得不和秦風亡命天涯,窮追不舍的警探——-「瘋狗」黃蘭登;無敵幸運的警察——「草包」坤泰;窮凶極惡、陰差陽錯的「匪幫三人組」;高深莫測的「唐人街教父」;「美艷風騷老闆娘」等悉數登場。七天,唐仁、秦風這對「歡喜冤家」、「天作之合」必須取長補短、同仇敵愾,他們要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幫追殺、黑幫圍剿的同時,在短短「七天」內,完成找到「失落的黃金」、查明「真凶」、為他們「洗清罪名」這些「逆天」的任務。
推理的魅力從不在於推理本身,而是借推理撕開現代社會的層層包裹,窺見人性的千姿百態。《唐人街探案》中沒有單純意義上的好人壞人,每個人都有自己陰暗和自私的一面,無人能獨善其身,想想小女孩最後詭異的笑,人性的兩面永遠讓人細思極恐。
電影《唐人街探案》是將滿滿的搞笑和嚴謹的邏輯以及內核堅實的偵探推理完美結合的誠意之作,讓人們在歡樂中思考解密,在情節發展中感受真情實意,在犯罪的陰影下反思善與惡的辯證關系。
資料鏈接:
唐人街探案_網路
④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名言是誰寫的
是清代詩人羅振玉的《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是我國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語言通俗,被認為「淺陋鄙俚」,所以公私藏書家多未注意珍藏;史、志書籍也少著錄。
直到清代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內發現了唐人的寫本一卷(據考證為唐朝宰相姜公輔編撰),後被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影印出版。
該書收錄《太公家教》共580句計2610字。全書以四言為主,自紿至終貫穿了「忠孝、仁愛、修身、勤學」的思想。
本文強調「弟子事師,敬同於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都是崇敬老師、重視教師作用的教誨,很有學習和借鑒價值。
(4)唐人的名言擴展閱讀: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意思是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對待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敬重。
示例
(1)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一回:「你這個潑怪,豈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師父,我怎麼不來救他?」
(2)「~」,可見這師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五回。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⑤ 一句著名的兵法名言
你說的不會是臨抄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吧,我只知道這一個在日本動漫中比較火的。
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典出《抱朴子·內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開除日,以五色繒各五寸,懸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臨兵斗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要道不煩,此之謂也。」九字真言系為中國道家的秘術。佛教(密教)稱為奧義九字,傳入日本後,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並被誤抄為「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而成為日本修驗道之山伏所重視的咒法。
⑥ 名言名句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沒有,現在有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讀書名言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惠普爾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藏克家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書籍是朋友,雖然沒有熱情,但是非常忠實。—雨果
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活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誇美紹斯
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獈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凱勒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讀書是在別人思想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魯巴金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
讀書不要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這樣的讀書使我獲益不少。——盧梭
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狄德羅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馬克思
知識是珍貴寶石的結晶,文化是寶石放出的光澤。——泰戈爾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書籍——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威爾遜
⑦ 唐代杜甫林登泰山時寫下了怎樣的名言名句
杜甫登泰山時來寫下了這樣自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這是杜甫的《望岳》一詩中的詩句,這兩句詩寫詩人從望岳產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聯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出詩人的心胸氣魄。「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准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
⑧ 唐朝高適的《別董大》一詩中有名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人送別詩中與之立意相反
唐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全文: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⑨ 找古詩和名人名言!!!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體,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雲雲。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痴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麼多弦,這並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麼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藉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於「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製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溪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溪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庄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庄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裡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於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溪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溪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後,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溪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於蚌,蚌在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溪生實不多覯。
那麼,海月、淚珠和錦瑟是否也有什麼關聯可以尋味呢?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滄海月明之境,與瑟之關聯,不是可以窺探的嗎?
對於詩人玉溪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於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於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於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這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後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溪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溪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於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麼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於此,玉溪詩之所以為玉溪詩者,尤在於此。
玉溪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於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杜牧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本題共三首,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時有感而作。華清宮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宮,玄宗和楊貴妃曾在那裡尋歡作樂。後代有許多詩人寫過以華清宮為題的詠史詩,而杜牧的這首絕句尤為精妙絕倫,膾炙人口。此詩通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鞭撻了玄宗與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著以微見著的藝術效果。
起句描寫華清宮所在地驪山的景色。詩人從長安「回望」的角度來寫,猶如電影攝影師,在觀眾面前先展現一個廣闊深遠的驪山全景:林木蔥蘢,花草繁茂,宮殿樓閣聳立其間,宛如團團錦綉。「綉成堆」,既指驪山兩旁的東綉嶺、西綉嶺,又是形容驪山的美不勝收,語意雙關。
接著,鏡頭向前推進,展現出山頂上那座雄偉壯觀的行宮。平日緊閉的宮門忽然一道接著一道緩緩地打開了。接下來,又是兩個特寫鏡頭:宮外,一名專使騎著驛馬風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後揚起一團團紅塵;宮內,妃子嫣然而笑了。幾個鏡頭貌似互不相關,卻都包蘊著詩人精心安排的懸念。「千門」因何而開?「一騎」為何而來?「妃子」又因何而笑?詩人故意不忙說出,直至緊張而神秘的氣氛憋得讀者非想知道不可時,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兩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明於此,那麼前面的懸念頓然而釋,那幾個鏡頭便自然而然地聯成一體了。
吳喬《圍爐詩話》說:「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著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最上。」杜牧這首詩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含蓄、精深,詩不明白說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貴妃的恃寵而驕,而形象地用「一騎紅塵」與「妃子笑」構成鮮明的對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見強烈得多的藝術效果。「妃子笑」三字頗有深意。春秋時周幽王為博妃子一笑,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當我們讀到這里時,不是很容易聯想到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嗎?「無人知」三字也發人深思。其實「荔枝來」並非絕無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騎」知,還有一個詩中沒有點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這樣寫,意在說明此事重大緊急,外人無由得知,這就不僅揭露了皇帝為討寵妃歡心無所不為的荒唐,也與前面渲染的不尋常的氣氛相呼應。全詩不用難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樸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詠史絕句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