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人物賞析
⑴ 請列位看官說說《聊齋》的藝術特色,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被公認為「世界短片小說之王」蒲松齡先生的作品《聊齋志異》,不僅是一部文言回短答篇小說集——想像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境界瑰麗,而且是一部生動多姿的教科書——代表了蒲松齡先生的最高文學成就。蒲松齡明確地認定《聊齋志異》和《搜神記》的傳承關系,但能萌入於干寶而出於干寶,在搜奇獵異的同時,孜孜追求愛的崇高精神,尋覓愛情更深刻、更感人的內涵,更優雅、更迷人的表現。《聊齋》中的愛情小說提出了新的愛情觀。其中《聶小倩》寫的是一個書生和一個年輕美貌的女鬼結合的故事。聶小倩是舊社會被侮辱被損害的婦女形象,卻隱喻了作者的處境。她展示的是一種內涵更見充盈的美。她的可愛在其良善、以及她勇於擺脫束縛、追求理想生活的決心。
⑵ 聊齋中的書生人物形象分析
1、 前言
明清時期,文人常敘煙粉、靈怪故事,在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又在科舉路上掙扎了大半生,可以說《聊齋志異》[一]是他惟一的安慰。《聊齋》創作的素材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取材開古書,《聊齋》是在大概有一百多篇小說,改自前人作品,如《嶗山道士》就改自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紙月》、《取月》和《留月》三個小故事;二是四方探聽,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麼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進作品;三是傳說蒲松齡在家鄉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故事,收集後進行加工潤色。《聊齋》裡面的故事大多男女兩類人物形象,後人對其中的鬼狐仙女作了較多的分析,而其中的書生形象則少有關注,下面筆者將著重對書生形象做系統的分析。
2、 書生的性格特徵
在《聊齋》裡面,男主人公一般以書生的形象出現,即使不是官宦子弟,而是出於商賈之族,也都能詩善文,能彈善對,我們將這類愛好高雅,喜讀詩書的男主人公統稱為書生。筆者總結《聊齋》裡面的書生,大致有以下六種性格特徵。
2.1,知書達禮、熟讀讀書、好琴棋書畫。故事中的書生剛開始多貧困落魄,但有上進心,苦讀讀書,因而即使眼下一文不名,但還是能夠得到鬼狐仙女的青睞。如《於去惡》中,「北平陶對俞,名下士。順治間,赴鄉試……見一人負笈筺儴……相與傾語,言論有名士風」。又如《白秋練》中,「直隸有慕生,小字蟾宮,商人慕小寰之子,聰慧喜讀」。好讀書,無論中舉與否,都能為文章中心服務。
2.2,渴望考取功名、衣錦還鄉。書生寒窗苦讀,為的就是考取功名,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每個一知識分子的理想。國而《聊齋》故事多敘書生趕考,有的屢試不第,但大多數卻是金榜題名。《司文郎》一文中的宋生有過目不忘之功,出口成章之才,但放榜時「生竟領薦,王下第」,宋生、王生雙雙落榜,而瞽僧聞之「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膈;再焚,則作惡」的文章,竟能高中,可見科舉的沒落腐朽。另一方面,大多數書生因各種原因而加官進爵了,如《聶小倩》中的寧采臣,「後數年,寧果登進士」;《俠女》中的顧生,自己雖然沒有考取功名,兒子卻在十八歲就中了進士。如此例子,不勝枚舉。
2.3,渴望得到性慾的滿足。有的書生家徒四壁,無力娶親,但人類原始的性慾沖動並不因貧富而改變。有的書生家中有妻,但出門在外,性慾無法得到滿足;或因獵奇心理,拈花惹草,在古代一夫多妻的社會制度中,這種現象度不稀奇。《瑞雲》中的賀生,「素仰瑞雲,固未敢擬同鴛夢,亦竭微贄,冀得一睹芳澤」,但瑞雲卻對他眉目含情,贈之以詩,又一次相見時,「瑞雲接見良歡,移坐近生,悄然曰:能圖一宵之聚否?」又有《紅玉》一篇,馮翁有一子,字相如。父子俱諸生(秀才)。相如與鄰女紅玉兩情相悅,「夜夜往來,約半年許」。書生渴望性慾滿足也就罷了,偏又寫女子主動示好,投懷送抱,這又是《聊齋》與眾不同之處。
2.4,渴望財欲的滿足。功名利祿四字從來都是緊密相聯的,酒色財氣也是四字不分家,況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可以說,財富是其它任何事物的基礎。有進修連權力也不例外。書生中舉,離財富也不遠了。跟有法力的女子相好,金錢也是唾手可得。《雷曹》中的樂生與雷曹相識,保住了一船貨物,家鄉也普降甘霖;《西湖主》中的陳弼教,家裡貧窮,跟隨軍將賈綰當文書,因憐救了一條鱷魚,最後回家時竟然穿著華麗,行李中金銀財寶滿滿當當。
2.5,具有傳宗接代的香火意識。古人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於以孝廉治天下的封建社會來說,子嗣確實是知識分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聊齋》書生,與鬼狐仙女相戀,多半能有子女留存。仍以《西湖主》為例,陳生衣錦還鄉,在七八年間與揚子江王的女兒生了五個兒子;《嬰寧》中的王子服十四歲就考取了秀才,與鬼魂嬰寧結婚,生得一子,不畏生人,見人輒笑;《羅剎海市》的馬驥,喜歌舞,十四歲入郡庠,到了海市後成了龍王的附馬都尉,與龍女結秦晉之好,育有「福海」、「龍宮」一男一女。在這些書生中,我們可以發現,盡管他們的婚姻並不完美,卻都完整保留了子嗣。
2.6,渴望社會公平、政治清明。明清己經到了封建社會晚期,社會不公、人間不平、世風日下、吏治腐敗的現象十分嚴重。知識分子受到迫害也在情理之中,因而十分渴望天下大治。《聊齋》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反映,同時鞭撻了醜陋的社會現象。《司文郎》一文中,有財學的宋生無法入無仕,而碌碌無為之輩卻靠師徒關系金榜題名,作者借瞽僧之嘴道出「簾中人並鼻盲矣」。《胭脂》中的鄂秀才,無幫被陷入獄,幸得吳公英明,還與清白,並與胭脂成婚。其中曲折,秀才有多少苦處無人知。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何況鄂生為人謹訥,見客羞澀如童子。
3.書生性格特徵的來源
《聊齋》里書生的性格特徵,並非是蒲松齡向壁虛構而成,而是對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為此,筆者針對以上書生的一系列形象進行探本索源,闡明了蒲松齡進行書生形象創作的根源。
3.1,蒲松齡一生的經歷和性格特點。①蒲松齡的出生具有傳奇色彩,據說其父蒲磐夢到病和尚入室,而蒲松齡乃生。蒲松齡一生貧困,一生坎坷,分家僅得二十多畝薄田,二百四十多斤糧食,僅能維持全家三個月生計。不得己而外出做私塾老師,一去就是45年。半生科考,從19歲成為秀才,到72歲,才成為貢生[二]。不難想像,為什麼《聊齋》中會有那麼多的書生榮登金榜,衣錦還鄉的故事。弗洛伊德說:人們在生活中或是由於社會原因,或是由於自然原因,實現不了某些願望,文學給與替代性的滿足,使他們疲倦的靈魂得到滋潤和養息。中國文人士子骨子裡都有一種功名意識,從「達則兼濟天下」可以看出這種心態,蒲松齡是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②蒲松齡在畢家坐館期間,白天教學生,晚上獨坐在荒涼的書齋里,窗外月色朦朧,樹影搖曳,婆娑有聲,雜之以狐狸之鳴。這時蒲松齡就很容易產生幻想了。他就想像有管委會書生,就和他告訴,是一個很窮困很不得志的,蛤是又很有才華,情感豐富。坐在一個荒齋裡面,這時候有個美女推門而入。你在這兒讀書嗎?我和你一塊讀書,一塊寫詩、填詞,我安慰你這個貧困、寂寞當中的書生;你想行夫妻之事嗎?我主動來搭引你;你需要功名嗎?我助你金榜題名;你家裡的老婆不能生孩子嗎?我給你個傳宗接代的孩子,而且不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不要金錢,甚至倒貼金錢給你。我們知道,像這樣子無條件奉獻的女子是不可能存在的。於是作者轉而想像,說她是從海底來,從深山洞府里來,從陰曹地府來,從花鳥變化而來,甚至還可以只是個紙人兒,從書本中來。如《書痴》中的顏如玉,長期的荒齋生涯,造成了他善於幻化想像的特點。③蒲松齡性格特徵中的「痴」的反映。蒲松齡一生簡直就是痴心不改的一生。科舉考試考了一輩子,《聊齋》堅持寫了一輩子,前者主要代表對功名的追求,後者主要代表對事業的執著。蒲松齡的「痴情」東灌注到《聊齋》的創作中就產生了帶有作者本人性情特質的不朽人物形象。可以說痴男怨女是《聊齋》中最為可愛和刻畫得最成功的形象中的一類。嬰寧愛笑,王子服的母親說嬰寧「此女亦太憨」,「憨」即「痴」,王子服為了嬰寧而生相思病,迷於相思以至相信吳生的謊言,己經堪稱「痴男」,不料《阿寶》中的孫子楚,痴於情色,誤信戲言,「以斧自斷其指」,幻化成鸚鵡,銜走愛情信物。④蒲松齡性格特點中的「狂」的反映。[三]蒲松齡「天性穎慧,經史皆過目輒了」,有高度的自信。他還體味和發展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我層面的「狂」,使「狂」具有了審美的濃厚意味,他在《聊齋》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狂生形象,肯定了越名教的愛情與行為。《聊齋》最為生動和富有活力的藝術形象中的一類就是「狂生」形象和帶有狂態的男性形象。
3.2,明清時期社會的真實現狀。蒲松齡是清朝人,但他的故事來源極為廣泛,因而能反映的是明清時期的社會現狀。①中國文人信奉的就是「學而優則仕」,辛勤刻苦攻書,就是為了出仕。但是沒落的科舉制度並不能為封建國家選拔人才,大量有才華的書生在中下層沉淪一世,如《司文郎》中的宋生,因而《聊齋》大量出現書生中舉的故事情節,即使身死,也要實現中舉的夙願,如陸判、葉生。②屢試不第的書生在經濟上一般都是拮據困難的,於是他們又不禁幻想起來怎樣實現發家致富的美夢,《聊齋》可以說是反映了當時中下層知識分子的心事。③社會的不公、吏治的腐敗又是《聊齋》創作的根源。一位學者在分析宋代文學中士人、妓女、商人三角戀愛時說到:幾乎所有文學作品都表明士人更具有誘惑力,最終能抱得美人歸,然而據考試,事實卻恰恰相反,士人最終是落荒而逃,抱得美人歸的是商人。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聊齋》中有關書生的斷獄故事,要麼是對現實的諷刺,要麼就是寄託書生的社會理想。正所謂「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又豈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3封建倫理道德與人性的沖突。①在封建社會,女性受到較多的壓制和束縛,《聊齋》中許多鬼狐仙女的行為都是為社會所不容的。但一個人(包括書生)再現出色慾、財欲、攻擊欲,而又無法自圓其說時,就說是「狐崇」是狐妖在作怪才使自己迷失本性的。因為鬼狐仙女不受人間道德約束,氫幻化為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樣既不違背傳統倫理道德,又完成了人物的塑造。②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結構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遺傳的本能和慾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性慾的沖動,即所謂「性力」(力比多Llbido)。「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想和判斷,它既要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例之符合「現實」,調節二者之間的沖突。書生和女子都有「本我」的慾望,但受到社會壓制無法滿足,鬼狐仙女便做為「自我」的手段,成為「本我」的代名詞或替罪羊,從而滿足了書生與女子的原始慾望,同時符合社會現實。
3.4文化層面的影響。①儒家的訓誨對慾望具有壓抑作用,且儒家不事鬼神的立場缺乏宗教信仰中的「靈異」要素。狐妖故事的出現及被人喜好,也就代表了對上述儒家思想的補償與反動,它一方面滿足了社會大眾對「靈異」、「怪力亂神」等的好奇與需求,一方面又透過慾望[四]。。②男人可以娶狐妖為婦(或與之苟且)的心態是《聊齋》里人與異類關系的基本模式。在以男性為主體的家庭及社會是在,男人可以涵攝獸類的雌性,將她們納入現有的體制中,《聊齋》將野獸提升為人類的觀念,並不昨它們平起平坐,而是想將她們納入自己的體制中,成為滿足慾望的工具。這是《聊齋》中「沙文主義」的基調。
4、總結
中國自唐以來就有「無狐魅不成村」的說法,民間傳說對文學的渲染楊為蒲松齡創作的根本源泉,從而開創了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聊齋》中的書生,是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形象上,也成為我們窺探明清社會風俗畫卷真實的一面鏡子。亞里士多德說:小說記錄歷史,除了名字是假的,其它的全是真的。
⑶ 聊齋志異人物形象分析800
世人都說,妖鬼之類的東西或者什麼,都是可怕而又陰暗的,而我自己卻覺得,最毒不過人心,復雜莫過於人類,妖類沒接觸人世之前,於山中精靈相伴,於天地自然之間暢快游離,認識人之後,或許會學到什麼,像張白紙被逐漸染黑,逐漸變色,而人呢。
辛十四娘,白衣佳人,長的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一般,雖然身為狐妖,但心地善良,與狐狸父親及十八個姐妹一同寄住在荒郊破落的禪院之中,因在十九個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十四娘。十四娘不似她十八個姐妹一般自私乖戾以吸取世人的陽氣來增強自己的法力,而著意行善積德,以助人為樂,以修道成仙為志,希望追求精神層面的超脫。
一天,辛十四娘見姊妹勾引正義君子的馮生,馮生不為美色所動,狐妖姊妹竟然用上手段,要攝取馮生精純陽氣,辛十四娘救馮生,破壞一眾姊妹好事,救馮生逃走,並對馮生種下情義,馮生為辛十四娘美麗善良所動,全心全意的傾慕,並且戀上十四娘。
馮生不介意十四娘狐妖身份,在舅婆撮合下,終於與十四娘成親,十四娘望有朝一日能得道成仙,一直抗拒人間情愛,不過,天意難料,與馮生結為夫妻後,十四娘為馮生赤誠真愛感動,最終願意放棄修練成仙,欲與馮生轟烈相戀。
與此同時,陰險奸詐的楚公子為了得到更大力量,藉助妖道幫助,變成豺狼妖物,野心霸道橫行,為害人間,且殺害一眾狐群姊妹,十四娘為秉持衛道精神,且要為狐群姊妹雪恨,討回公道,最終決決犧牲愛情及性命,與楚公子化身的豺狼妖物決戰生死。
馮生與十四娘排除萬難才能真情相愛,但面對大事大非,且明白十四娘大志滅妖,保護人間和平,馮生成全妻子的意願,壓抑俗念,犧牲個人情愛,支持愛妻。
十四娘終於滅妖除魔,與化身豺狼妖物的楚公子同歸於盡,在人間灰飛煙滅,馮生為愛妻犧牲心痛,但對大義行為引以為傲,引以為敬,十四娘善行終於感動天地,最終得道成仙。
⑷ 聊齋志異人物分析
東昌府鄉間牛醫卞三,家境清貧,和女兒胭脂相依為命。胭脂聰明美麗,因偶遇秀才鄂秋隼一見鍾情,正在夢中與鄂秋隼同遊仙境,忽被父親卞三大喊捉賊聲驚醒,急忙奔到前院,見父親已被殺身死,手中緊握綉鞋一隻。聊城縣知縣張宏審理此案,他一見胭脂美貌,二見有綉鞋為憑,就主觀臆斷為奸殺兇案,經拷問得知胭脂曾將綉鞋贈送給秀才鄂秋隼,就把鄂秋隼和胭脂雙雙拘捕入獄。鄂秋隼是一書生,為人忠厚老實,同窗秀才都認為他絕不是兇手,秋隼的好友宿介因見綉鞋是由他而引起的,想告官自首以釋鄂秋隼的罪名,但他的相好寡婦王春蘭怕縣官對宿介判罪而苦心勸阻。於是,宿介便和眾秀才聯名上告,為鄂秋隼申冤。新任東昌知府吳南岱接著審理此案,他經過調查證實鄂秋隼沒有作案,同時經過私訪探知綉鞋的來歷。原來那一天鄂秋隼和胭脂巧遇時,正好被王春蘭看見。春蘭見他倆是天生的一對,有意說合,便將此事告知宿介。宿介為成全好事,冒名鄂秋隼騙得胭脂綉鞋一隻以作為給鄂秋隼的信物。吳南岱又發現宿介和寡婦王春蘭暗中相好,就斷定兇手是宿介。於是將鄂秋隼、胭脂二人釋放,把宿介定成死罪。學台施愚山是吳南岱和張宏二人的老師。他到東昌府視察,見案情蹊蹺,一再要吳南岱重新復查。但吳南岱因自己糾正了張宏的錯判,正自鳴得意,未予理會。施愚山仍諄諄引導,並和吳南岱等親自到胭脂家察訪。在現場又拾得金釵一隻,並又發現了許多疑點。從而使吳南岱感到自己糾錯又錯,需要重理此案。經過再次審理,發現宿介騙得綉鞋的當晚就將它失落在路上,為浪盪公子毛大拾去。正當刑部批復就地處斬宿介的時候,兇手毛大又到胭脂家企圖調戲胭脂,被當場拿獲,終使案情大白。鄂秋隼和胭脂,宿介和王春蘭也雙雙結成百年之好。
⑸ 分析聊齋中人物形象
我喜歡俠女。我喜歡她為愛不顧一切,我喜歡她深明大義,我喜歡她愛憎分明,我喜歡內她俠容骨柔情,我也喜歡她一走了之,我還喜歡她成人之美。總之我喜歡這個角色,也喜歡這個人,我覺得看這個人就是舒服,她有一種氣質讓你不得不去看她。
⑹ 聊齋志異中狐狸精們人物形象分析
聊齋志異小說中關於狐狸精青鳳的描寫極簡,即使是重要的地方也只有寥寥幾句,而極為傳神,耿生一見青鳳,便跌入情網,悄悄地踹一踹青鳳的腳以傳遞信息,青鳳「急斂足,亦無慍怒」,信息收到,她也有點意思了,但不便反饋。
後來當他們的幽會被叔叔沖散之初,青鳳「羞懼無以自容,俯首依床,拈帶不語」,然後就「低頭急去」。封建秩序下少女們毫無辦法,只能如此。跟許多無拘無束風流放誕的狐鬼不同,青鳳是這樣一個有教養的狐狸精。
(6)聊齋人物賞析擴展閱讀:
從篇幅上來說,《聊齋志異》中的作品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特別短,只有一個梗概,相當於現在的微型小說;另一類比較長一點,故事曲折,描寫較詳,但筆墨仍然是比較簡明的,正如紀昀所說,是「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簡,既非自敘之文,而盡描寫之致」。
魯迅先生則說成是「以傳奇法,而以志怪」。後一類最能代表《聊齋志異》的特色和水平,《青鳳》一篇,可以說是其中的傑出之作。
《青鳳》故事的發展大約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耿去病初會青鳳,一見鍾情;第二,次夜相見,互訴衷情,不料被青鳳的叔叔撞破,不歡而散;第三層寫第二年清明上墳,得一狐,提抱以歸,則青鳳也,於是同居,生活得很幸福。
最後寫兩年以後青鳳的叔叔遭橫難,耿去病挺身救之,「由此如家人父子,無復猜忌矣」。故事首尾完具,曲盡其妙。在封建社會里,像這樣曾經遭到家長反對後來終於得到諒解的戀愛和婚姻,有是有的,比較少見,但有狐狸精的介入,事情就好辦一些了。
⑺ 聊齋《陸判》人物分析
陸判雙目如電,剛直不阿,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其職責是讓善者得到善報,好事得到弘揚,專使惡者受到應得屬的懲處,並為冤者平反昭雪。
《聊齋志異》中曾言,凌陽朱爾旦與陸判為友,陸判層為豬耳道易心,使其文思大漲,於秋闈果中魁元。陸判其後為其妻子換頭,只留脖頸間一條紅線,線上線下判若兩人,可謂神技。
(7)聊齋人物賞析擴展閱讀:
《陸判》選自清代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卷二第五篇,詳細的描述了朱爾旦和陸判之間的友誼故事。朱爾旦平時因為比較遲鈍,眾人就哄他去背誰見到都害怕的陸判,沒想到這一背,就給他的人生帶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
和他成為好朋友後,他們經常聚在一起。陸判不僅酒量豪爽,而且談吐不凡,他認為朱爾旦心竅堵塞,作文不快,就為他挑選了一顆好的心臟,果然就得了兩個第一。
朱爾旦因為灰心仕途,就對判官請求,讓為妻子換一個美人首。陸判二話沒說,找了一個機會就幫朱爾旦妻子換了一個漂亮的頭顱。
這個是吳侍御女兒的頭,因為被賊人所害,因為這場變故,朱爾旦和他家反而成了翁婿關系。朱爾旦死後在陰間當了官,經常來到家裡教養兒子。後來他贈送了兒子一把佩刀,囑咐他當個好官,並將這把佩刀世代相傳。
⑻ 聊齋志異中人物分析
主角差不多是好,即使是妖也有善良的內心。。。
⑼ 聊齋人物評價
我個人來作個不完整的介紹吧來:
1梅---梅女===高潔
2梨---嬌娜===嬌柔
3桃---嬰寧&胭脂
兩人都內愛桃
4杏---辛十四容娘自,
以紅衣出場,
紅顏彈指老,
剎那芳華,鏡中白發生,這是我最喜歡的最崇敬的狐狸了,
其實她一生不幸,
最後因上仙可憐才成小仙的
5荷---荷
花三娘子知&湘裙&何仙
6.梔子--綠衣女(嬰鵡奇緣)
7.槿---魯公女
8.桂---阿寶
9.菊---黃英&素秋&丫頭
10牡丹---神女
11.鞭蓉---紅玉
12水仙---白練秋(鯉魚精道)
⑽ 聊齋志異小翠人物分析
聊齋志異之小翠是根據蒲松齡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講述了書生王鴻智救了偷走夜明珠的狐仙虞姬。三十年後,王做了大官,兒子元豐卻是個痴兒。虞姬女兒小翠,替母報恩,嫁入王家,後更真心愛上元豐。王家的對頭人王普品年輕時被虞姬宿敵靈蛇所救,多次陷害王家,小翠疲於奔命、奮戰到底……狐女小翠是一個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1.她最引人矚目的特點便是「善謔」。
她那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開朗性格在王太常仔細端詳下露出的嫣然微笑中,在同母親分別對「殊不悲戀」的表現中,就已有所露。在她身上,永遠也找不到一絲愁苦的痕跡,永遠也看不見半點憂傷的影子。同痴兒元豐一起生活,小翠是「殊歡笑,不為嫌。」她把自己的別院變成了一個游戲場,終日和元豐以及丫頭們一起嬉戲。「刺步作圓,蹋蹴為笑」,「塗公子作花面如鬼」,以及扮古人,玩的名目既多,花樣也新奇別致,整天奔逐笑鬧,彈琴跳舞,不但鬧得全家皆知,最後連鄰里也知道。這個「善謔」的特點表現在小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
2.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
在王給諫與王待御政治斗爭的環境中,王給諫越是尋隙中傷小翠的公公王待御,她的玩笑開得也就愈大,以致最後王待御時而無可奈何地概嘆「余禍不遠矣」,時而「驚顏如土」,大哭「指日赤吾族矣!」通過這種反襯,小翠「善謔」的主要性格特徵更加鮮明耀眼了。但是小翠並不是單純的「善謔」,通過這次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善謔」中透露著小翠的聰慧、干練、果斷和堅強。在整個事件中,小翠的傑出之處,不僅表現在計策本身的仔細周密,使仇敵自投羅網,還表現在她知道王給諫要害王太常,與元豐成禮後,就開始准備,把元豐的痴疾這一生理弱點變成有利條件。這些都充分顯示出了小翠的足智多謀。
3.感情豐富。
小翠的形象是豐滿、完整。她雖然善謔、頑皮,但也並非對無豐沒有感情。當元夫人杖元豐,元豐大號時,她不但「色變」,而且還「屈膝乞宥」,最後中「笑拉公子入室,代撲衣上塵,試眼淚,摩挲杖痕,餌以棗栗。公子乃收涕以析。」後來小翠雖然離開王家,但仍然時刻暗中注視元豐。由此可見,小翠對元豐是十分撫愛備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