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端午節作文賞析

端午節作文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7 09:33:57

㈠ 名家散文賞析

徐志摩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賞析

原文

我所知道的康橋

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不論別的,單說求學。我到英國是為要從盧梭②。盧梭來中國時,我已經在美國。他那不確的死耗傳到的時候,我真的出眼淚不夠,還做悼詩來了。他沒有死,我自然高興。我擺脫了哥倫比亞③大博士銜的引誘,買船漂過大西洋,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④認真念一點書去。誰知一到英國才知道事情變樣了:一為他在戰時主張和平,二為他離婚,盧梭收康橋給除名了,他原來是Trinity Col-lege的fellow⑤,這一來他的fellowCship⑥也給取消了。他回英國後就在倫敦住下,夫妻兩人賣文章過日子。因此我也不曾遂我從學的始願。我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里混了半年,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我認識了狄更生⑦先生。狄更生——Goldsworthy Lowes Dickinson——是一個有名的作者,他的《一個中國人通信》(Letters form John chinaman)與《一個現代聚餐談話》(A ModernSymposium)兩本小冊子早得了我的景仰。我第一次會著他是在倫敦國際聯盟協會席上,那天林宗孟⑧先生演說,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
以後我常到他家裡去。他看出我的煩悶,勸我到康橋去,他自己是王家學院(King』s Col-lege)的fellow。我就寫信去問兩個學院,回信都說學額早滿了,隨後還是狄更生先生替我去在他的學院里說好了,給我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講。從此黑方巾、黑披袍的風光也被我占著了。
初起我在離康橋六英里的鄉下叫沙士頓地方租了幾間小屋住下,同居的有我從前的夫人張幼儀女士與郭虞裳⑨君。每天一早我坐街車(有時自行車)上學到晚回家。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個春,但我在康橋還只是個陌生人誰都不認識,康橋的生活,可以說完全不曾嘗著,我知道的只是一個圖書館,幾個課室,和三兩個吃便宜飯的茶食鋪子。狄更生常在倫敦或是大陸上,所以也不常見他。那年的秋季我一個人回到康橋,整整有一學年,那時我才有機會接近真正的康橋生活,同時,我也慢慢的「發見」了康橋。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

①哥倫比亞,這里指哥倫比亞大學,在美國紐約。
②盧梭,通譯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1921年曾來中國講學。
③康橋,通譯劍橋,在英國東南部,這里指劍橋大學。
④福祿泰爾,通譯伏爾泰(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作家。
⑤林宗孟,即林長民,晚清立憲派人士,辛亥革命後曾任司法總長。
⑥狄更生,英國作家、學者。徐志摩在英國期間曾得到他的幫助。
⑦fellowship即評議員資格。
⑧Trinity College的fellow,即三一學院(屬劍橋大學)的評議員。
⑨郭虞裳,未詳。

知道志摩,就不能不知道志摩的康橋。

一篇《我所知道的康橋》在案前,今夜,我就只有康橋了。此刻的我便是康橋唯一的遊客。

版 畫

上前一步,即抵達你營造的「單獨」境界,這正是你智慧的靈光一閃,也需得以犀利的心靈去撫觸。僅以平靜客觀的態度和三個「你要發現」的排比句,就完成了一個人生的大穎悟,這出自性靈的會心之見,悟透的人自有心領神會的一笑。再如後文中「不滿意的生活大都是自取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扶養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這種從眼前景物盪開去,通過冥想的途徑,反映個人情思的格言警句式的哲理短句,文中俯拾皆是,可圈可點。恰如散置在夜空里的星星,讓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從中可窺志摩煉字煉句,想像比喻的功夫,已達圓熟境界。
若以版畫技法相擬,一刀一刀是刻在畫版上的,無法隨意塗改,沒有相當把握,怎敢輕易下刀?也是最見畫家功力所在。

勿容置疑,志摩是屬於才華橫溢的那一路作家。但臨到面對至愛的康橋,我們一向自信的詩人憂心忡忡。你說:「一個人要寫他最心愛的對象,不論是人是地,是多麼使他為難的一個工作?你怕,你怕描壞了它,你怕說過分惱了它,你怕說太謹慎辜負了它。」
這是多麼動人的憂慮,又何嘗不是我們常人的經驗?最神聖鍾愛的事物,總是最不敢輕易提及,唯恐褻瀆了它。
康橋,那是志摩心中千遍萬遍唱不盡的愛寵,是斷斷不肯對它做騷人墨客式的清論高談、評頭論足。你甚至已經斷言:「這回是寫不好的。」你的擔憂至少讓我明白了兩層意思:愛是用血寫的詩;其次是,我相信,志摩將要盡全部心力、筆力之所能,畫一個心中的康橋給我們的。

國 畫

隨志摩踏時光而行,步步有聲。
康河近了。我聽到你的心跳。我望著你的背影正一步一履朝自己心跳過的地方走去,朝自己曾經的鞋聲走去,朝自己哭過的哭和笑過的笑走去了。
你輕輕嘆一口氣,自言自語:「這么快就離開那個春天這么遠了?」可不是嗎,那一個特定的春天,成了你和康橋永恆的季節。那些個不能釋懷的日子,成了你一生的感動。
你也算是見過真山遠水的人,但你竟毫不遲疑地斷言:「我敢說,康河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我縱有一百個質疑的理由,我不忍心給自己一個質疑的自由。你此刻的心情我想我知道。
此時的康河,已被偷換概念成你心中理想的象徵。你不是地理學家,你無需科學的精密與嚴謹。況且,誰又能不容許「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偏頗?你的執著,令每一個讀到這的人不能不深深動容。不是為康河之美,而是你炙人的痴情。我能感覺得到你的血在燒,在字里行間竄流。志摩是實實在在愛瘋了康橋的。
隨即,你以中國畫常用的散點透視法,引導我從不同角度瀏覽康橋,交給我三幅傳神寫意的中國水墨:

淡泊悠遠、田園情調的康河壩築圖
堂皇典麗、氣象高華的學院建築群
超凡脫俗,維妙維肖的克萊亞三環洞橋

第一幅:拜倫潭——果子園——星光下的水聲——近村晚鍾聲——河畔倦牛芻草聲。
神秘的層境尤需次第疊出,疊而不重。星光、波光,鍾聲、水聲,人煙氣、生靈氣,筆性和墨氣渾然天成。不僅想像瑰麗,色彩繽紛,而且感覺奇特,極富視聽之美。沒有玄奇的意象,卻似有玄機伏筆,讓人產生無邊玄想。不知不覺中已被志摩所釀制的神秘悠遠的氣氛所覆蓋。而志摩本身則完全進入物我合一,無人交感的渾然之境。
第二幅:志摩並不著意描繪學院建築群,而以具有暗示性的墨意留白,提供給人想像的空間和回味不盡的「意趣」。以柯羅的田野畫和肖邦的小夜曲這些具有暗示意味的形象與意境引起讀者聯想與共鳴。遙想志摩當年置身其間,方帽黑袍,一卷在手,何等愜意瀟灑,最是神采飛揚了。景、人、情交融,才成最美的畫境。
第三幅:克萊亞三環洞橋,在志摩筆下,美得不誇張也不尖銳。但志摩最是善用隱詞的高手,一個「怯憐憐」,有聲有色有味,立時給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橋注入了血脈與精氣神兒。文字的高度妙用,被志摩童話般的魔手耍活了。小橋自有了她玲玲瓏瓏的風韻,正是那種「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式的純凈與溫潤。初初入眼並不奪人,需
得「凝神地看著,更凝神地看著」,這才品出她的脫俗之美。如古人所說:「花好在顏色,顏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在莫造。」這份「精神」是要人穿過眼簾,用心去感受的。志摩在問:「看還有一絲屑的俗念沾滯不?」當然沒有了,也許真的沒有了,也許單是沖著你那痴情,不容許自己再有了。
正如蓬頭垢面的清晨不宜欣賞女人一般,志摩是不樂意我在不適當的天時與氣候,去賞壞了他的康橋的。
志摩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志摩正是叔本華所說「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園中遍植玫瑰」的那種人。志摩受不了康橋不夠完美。
在我有限的地理知識里,英國的冬天總是霧著一張臉,而志摩則說是「走極端」「荒謬的壞」。你用了一個歐化長句「逢著連綿的霧盲天你一定不遲疑地甘願進地獄本身去試試」把消化這句子的節奏放慢、時間拉長,感受力也加強了。沒有人會再懷疑冬遊康橋將是怎樣愚蠢的選擇。一個「盲」字用神了,語言在一瞬間活了過來,並擴大到無限,具有一種超現實的情趣。
總還是那個詩人的志摩。三幅畫畢,方興未艾,又信手拈來兩節小詩。再次以樂器的層次滋潤著我們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的通感,就象在人心胸鋪展開兩方好平的陽光,令人浸潤其間,享受一種不可言詮的溫柔的感動。
如果說「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
那麼,康河的靈性則全在它脫俗的神性之美。康橋也因此而有了它最動人的質地。

油 畫

只是浮光掠影的寫意水墨畫,對於至愛康橋的志摩來說,是不盡興的。如果說第三段是以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畫了康橋的「線」,那麼志摩在第四段則以西洋油畫的焦點透視法,濃墨重彩地畫了康橋的「點」。這巨幅油畫我叫它——康橋之春。
布局嗎?當然也還是依你:
把「恣蔓」的草叢給牛馬的「脛蹄;」把「新來的潮潤」給「寂寞的柳條」;把「飲煙」給「佳蔭里的村舍」;把仙姿給素裙紗帽、長篙輕點的女郎;把春的長袍披給康橋,把康橋——還給志摩。
康河水波依舊,你說,去租船吧,就那種別處不常有的長形撐篙船。——在水一方,你手持長篙,盈盈而笑,輕吟一句:「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彷彿從來就不曾離去。誰能知曉你這尾深水魚的快樂?莊子負手不答,但——我想,我知道。
河身多曲折,時隱時現你單衫微寒的身影。我以為:一條河的走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百轉柔腸;船撐得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葉扁舟,去留由己的小情小趣;住慣都市不解季節變遷,還是遠離塵囂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還保有一顆對自然的敏感之心。
志摩說得對,人類是「病」了,病在「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就遠似一天」。這不禁使我想起清朝畫家盛大士的一句話:「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即少一分高雅。」我們離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境界是越來越遙遠了,追求清歡的心念也越來越淡薄了。五官要清歡,總遭遇油膩、噪音、污染;心情要清歡,找不到可供散步的綠野田園。有時想找三五知己去啜一盅熱茶,可惜心情也有了,朋友也
有了,只是有茶的地方總在都市中心人聲最嘈雜的所在。清歡已被擁擠出塵世,人間也越來越逼人以濁為歡,以清為苦,而忘失生命清明的滋味。
志摩給我們開了一帖葯方——不完全遺忘自然。
豈止是不遺忘,你是完完全全把自己融入自然,也終於完成自己於無邊的自然之中。
你看:志摩在「天然織錦」般的草坪上讀書、看雲、擁抱大地。你把這里描繪成草的天堂。人給自然一個天堂,自然也還給人一個天堂。
志摩在「薄霜鋪地」的林子里散步,聽鳥語、盼朝陽、尋泥里蘇醒的花香、體會最微細神妙的春信。寫景在字面上也還是歷代詩詞中常見的那種春之美。但以前只知道春天有多美,這會兒才感到春天有多騷,象足了一個嬌俏的、愛嗔鬧著小姐脾氣的小女人。
她的呼吸、她的體溫,近在咫尺,伸手可觸。那是逼著人忍不住要去相親的生命。
志摩正順著「水溶溶的大道」登上土埠,與康橋拉開些距離,再賞康橋。這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志摩藝術風格的一段。溶擬人、排比、比喻、反復、歐化長句於一體。無論是語言的創新、意象的融鑄、節奏的掌握,以及某些難以宣說的高度氣氛之營造,都不是一般的游記散文所堪比擬的。硬是一步步使讀者從內心深處逼出一個鮮活水靈的春之康橋。
志摩又順著草味和風,騎車「迎著天邊扁大的日頭」放輪遠去了,去愛花、去愛鳥、去愛人情、去偷嘗晚景的溫存、去綠草綿綿處尋夢。
盡管,我無法道出「帶一卷書,走十里路,選一塊清凈地,看天,聽鳥,讀書。倦了時,和身在草綿綿處尋夢去」這樣的消遣是怎樣的沉味,但怎能叫人立刻停止那玄幽的迷思?只是你這一「尋夢」,怎麼就不醒了?春已經走得很遠了,秋露已重,你可有一件禦寒的夾袍?可有一隻唐詩中焚著一把雪的紅泥小火爐?
只是你這一「尋夢」,怎麼就不歸了?被風翻到三十六頁便停住了,成為文學史上的孤本,而康橋在你筆下也便成了千古絕唱。你明明允諾我們「今夜只能極簡的寫些,等以後有興會時再補。」卻羽化登仙般地翩翩如鶴歸去,讓我們空懸著一顆再讀康橋的心,苦等至今。假如你能象火鳥,自焚之後又在灰燼中復活,自無涯返回有涯來看看你久別的康橋,而康橋前傾到的已是他人。志摩會怎樣?
你果然是個真性情的人,竟毫不掩飾地對我說:「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未料見過世界的志摩,你的歡愉竟是這樣窄窄的、小小的,僅僅容納得下一個康橋。我為你的執著感動得直想哭……
我在想,我一直在想,若能給志摩多一年的康橋春天該有多好。再轉念,其實在時間的流里,原沒有什麼絕對的長與短,只要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豐盈,瞬間即在永恆。
篇末那兩幅夕照圖是無論如何,也無法一筆帶過的。它不是描在紙上,也不是刻有畫版上,是一刀一刀鐫刻在志摩血肉心壁上的。
也試著讓自己隔著籬笆,看天風迎面趕一群羊過來,夕陽從它們的後背照過來,把它們照成金色的透明體,誰能懷疑它們不是一群仙界的靈物?誰又能不感到那種「神異性的壓迫直逼過來」。大自然的美有時是會逼人落淚的。而我們跪伏在大自然面前的詩人,正是這畫幅中最傳神惹眼的點睛之筆。只輕輕一點,就把自然景觀提升到人文景觀
的層境。
斜陽下草原上的罌粟花,再次迷眩了我的視覺。究竟象什麼?最善比喻的志摩竟「吝嗇」地用省略號一點了之,成了畫境中的留白。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種想像,想像的空間與深度頓時無限遼闊。
志摩在收筆了。一定還有一些什麼,你是不肯說的;還有多少藏在口袋裡的情懷,你也不再輕易向人說道。也許四月的黃昏知道,四月黃昏的康橋知道。
但志摩卻給我們一個突兀的結尾:「誰知我這思鄉的隱憂」。你怎能把鄉愁說得如此輕易?康橋,它也許是別人的故鄉,但必定是你的異鄉。一讀再讀,才得頓悟的剎那。
於軀殼,你是過客,但於靈魂,康橋正是你的歸宿,它是志摩心靈的故鄉啊!
胡適在《追悼志摩》一文里曾經對志摩的理想作過這樣的概括:「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能夠會合於一個人生里。」而愛、自由、美正是康橋所有。
因此,康橋在志摩心中已不再是一群學院的代名詞,而是:一個美學觀點、一個博愛的載體、一個自由的象徵,是一種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完全是形而上感覺的升華。

有人用畫筆呈情,有人用眼眸承情,有人用文字陳情,志摩你是以對康橋第三度山水般的心契與領會,與讀到它的人以心換心的。正如你自己的話:「你要打開人家的心,先得打開你自己心。」
我以為:一篇好文章全靠「文氣充沛」。「文氣」是文章的靈魂,也最見作品的盡境。這篇散文之所以成為我國現代早期游記散文的代表作,徐志摩散文的巔峰之作而膾炙人口,首先在於它的感人,其次是它完美的藝術形式。而感人的是志摩的真情投入。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必然是直指本心,寫出人性的共相,觸及人性的本然,使讀者會其心而同其心」,這篇散文便是了。
志摩描繪的是康橋的皮肉骨,我們得到的卻是它的神;勾勒出的是康橋的點線面,我們進入的卻是整個畫廊。在有意無意之間,已不得不思志摩所思、感志摩所感、悟志摩所悟,只有答應了自己隨了志摩的思路行去,並以心靈的顫動、呼應那無法抗拒的接引。康橋固然遙不可及,但我們的夢想與神往,借志摩的一支筆替我們都實現了;康橋固然本來就美,也是志摩實在寫得好,硬是把這一個康橋給寫足了。
文氣也在回盪中飽滿高漲,充沛於字里行間,讓我們一次又一次震懾於志摩不凡的才情。而在此文完美的藝術形式中最為亮麗襲人的,是志摩的語言藝術,頗值一提。
寫景時慣常使用歐化長句,把讀者「消化」一個句子的時間拉長、節奏放慢,恰似一種從容漫步山水的心情;而寫感悟,則多用短句,以適合表達感情的急促與熱烈。或用長句把一串短句輕輕托住,或長短句錯綜出現,使長短相間,錯落有致,快慢相節,形成一種起伏的韻律美。
反復、排比手法恰到好處的運用,使語言有了強烈的節奏感和音樂感,洋溢著靈動的樂譜情調,甚至寫出了滿紙的迴音與樂聲。
志摩是這樣自如地操作著語言,不僅使它精確,而且賦予它「活」的生命,尋求語言新關聯的能力,選用機能性強的語字,使語言的內在世界豐盈而飽滿,多姿多彩而富於表情。曲折而非直線、起伏而非平坦。時而開門見山,時而迴廊九曲,時而騰達、時而沉落,既一針見血、又十面埋伏。相當耐讀,差堪玩味。功力之深,已達心手兩忘的境界。
這使我賞讀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錯覺:讀到的明明是一篇散文,實際上得到的卻是一首好詩。即使不分行也讀得出是詩,是詩化了的意境,是詩歌語言的魅力。
每讀一遍都有新鮮的感動。《我所知道的康橋》是一遍就可以讀懂的,因為它——語近;但也許是好多遍也讀不懂的,因為它——情遙。把清代詩評家沈德潛的「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移來此處,是否最為貼切?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志摩的確是悄悄地走遠了,但揮不去帶不走的是他的康橋。它做為學院建築留在英國,它做為一篇具有生命質感的美文,留在中國文學史中。自然中的康橋會老,但文字中的康橋,將在所有愛志摩的讀者心中永遠年輕。

㈡ 欣賞端午節的月亮的作文

端午節的月亮,農歷五月初五,月亮在後半夜,只有上玄月,一個學生會在後半夜賞月?

端午節趣事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等待已久的端午節。下午,我剛回到家,就見媽媽與奶奶專心致志地包著粽子,只見奶奶手中拿著粽葉,捲成陀螺形,放入米和蜜棗,之後就包成四角形.我看了之後覺得又有趣,有簡單,於是就走上前去說道:「我也來包粽子好嗎」奶奶和媽媽爽口地答應了.我也學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拿來粽葉捲成陀螺形的,我卷啊,卷啊,可捲起來的就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我不灰心,一連卷了好幾次,終於卷出了一個令我自己比較滿意的形狀,可拿來與奶奶和媽媽的一對比,哎呀,還是別有差距.我心裡想:「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包地不好那是理所當然的了.」當我放上米時,米好似一個個頑皮小孩從上面倒下去,下面漏出來,我倒了半天見米還不滿,才發現我的棕葉有一個很微小的洞,又看了看奶奶和媽媽放米的時候,米好像一個個乖娃娃,隨媽媽奶奶任意擺布,媽媽見了,說:「這樣的粽葉不「合格」.我又做了一次,這一次我做得很精細,很細心,盡量滿足媽媽對我的要求,幾分鍾後,我歡呼起來:「哦,成功咯!」我終於做出了一個最好的粽葉。再一次放上米,米也不再像頑皮娃娃那樣,而是乖乖的躺在它們的「小家園」里.要把米全部包裹起來了,我左一片葉子,右一片葉子,把米遮攏,盡量不撒到外面,可是還有一些米像娃娃還沒有玩夠似的,又跑了出來,無奈,我只好不管撒出來的米了,繼續包我的粽子.為了不在讓米再次撒出來,我又多用了一片粽葉當做「外衣」捆上線,一個怪怪的粽子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不太好,但是我是進我最大的努力包出來的,我也非常滿意,奶奶和媽媽見了還誇我做地不錯呢,我聽了美滋滋的。過了一會兒,粽子蒸好了,我拿著自己的「作品」吃了起來,覺得不其他的粽子好吃多了,因為粽子是自己做的,吃起來肯定香。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真有趣啊!

㈢ 端午節作文500字加賞析200字 急!!!!!!!!!求速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㈣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並寫100字賞析

今天五復月五——傳統制的端午節,同樣的節日卻沒有了往時的歡樂場景。想起以前心裡卻格外的溫馨。爸爸會在端午這天打掃衛生,拿出准備好的菖蒲、艾葉掛在大門上。而我們總是愛跑去問媽媽:「媽媽。為什麼要在門上掛那種草?」媽媽會說:「這樣掛著好看,還很香。」很香,確實是這樣,除了菖蒲、艾葉的香味,還有幸福、無憂的味道。而今,風雨端陽重到,榴花映蒼蕪。我想家鄉的舞陽河上依舊龍舟喊聲震天,粽子香飄兩岸。只是家裡卻不再有媽媽燒糯草的煙味,不再有教我學包粽子的那雙粗糙但綴滿愛紋的手,沒有那曾經聽過的許多關於屈子的故事……其實我最想的還是媽媽你留著粽葉等我回去。媽媽,我多想此時你還在教我包粽子,就像那些年一樣。

㈤ 作文加賞析

1 十足的「變色龍」
我們班的易小凱是一個十足的多面派,頗像一條變色龍,有時變成了「小博士」,有時變成了「馬屁精」,有時又變成了「慢鏡頭」,常常為我們班增添了不少樂趣,在學校也小有名氣。
「小博士」
易小凱在我們班也是出了名兒的「小博士」。他戴著一副藍色的眼鏡,眼睛又圓又大,炯炯有神的樣子,看起來勝似一個頗有風度的「數學家」,別看他個頭小,但數學成績可非同一般,這幾次數學考試他都得了一百分,連我們這幾個久經沙場,百戰百勝的老將也通通敗下陣來,讓他得到了滿分大滿貫,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心服口服。有一次課間時,同學們都出去玩了,唯獨我們的「小博士」還獃獃地坐在位子上,嘴裡還念念有詞,我悄悄地走過去,打算嚇唬嚇唬他,可他一下子回過神來對我說:「黃嶺馳我發現0~10這11個數字中,『4』的脾氣最溫和,很多數都能與它『交朋友』,而『7』的脾氣可就不一般,強的很,很多數字都不能與它交『朋友』,還有……」
怎麼樣?這位數學小博士不僅能發現問題,還能及時解決問題,在他的數學王國里,彷彿有許許多多有趣的問題。
「馬屁精」
別以為「小數學博士」是呆板的,他在班主任李老師的面前可是出了名的「馬屁精」,從他嘴裡吐出的話是出奇的甜,出奇的美,出奇的妙。記得有一次做課間操,站在樹蔭下的李老師突然問易小凱:「喂!小凱,你能不能看一下老師今天穿得漂亮么?」這可成了「馬屁精」大顯伸手地好機會,他上下向李老師打量了一番,眼珠一亮,甜甜地微笑:「李老師,你可真美……」他故意把「美」字拉長,李老師一聽,樂開了花,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但他卻若無其事,在一旁得意洋洋,暗暗自喜,好像正在為什麼事而盤算著……也許這也正是他自命不凡之處吧!
「慢鏡頭」
別看「馬屁精」在老師的面前嘴可溜的,但到了吃飯的時候可就不靈了!「五七班有個易小凱,吃飯吃得特別慢,吃得慢,吃得慢,經常吃到兩點半……」如今,這首打油詩已經在全年級都廣為流傳……看看吧,當中午吃飯時,同學們都急得盛飯,可易小凱卻拿著飯盒慢悠悠地走在最後,其他同學不一會就端著熱騰騰的飯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可他卻還在排隊,當他盛到了飯,其他同學都差不多吃完了,但他還要和同學談天說地,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他的強烈注意,時不時還會「添油加醋」的來上兩句,弄得教室一下子沸騰起來,可他卻一本正經在那裡細嚼慢咽……
我們班的易小凱不僅活潑、可愛,是我們五七不可缺少的核心人

㈥ 有關中秋節日的小學作文字以上加句文中賞析

小時候只有過年才是最快樂的日子,經常會想為什麼一年中快樂的日子如此短暫並且如此容易消失,能不能那些漫長而不快樂的日子都不過了,只過那幾天行嗎。或者能不能一年中都是如過年那樣快樂的日子。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明白,日子要一天天地過下去的。只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我不認為成年人的智力就如他的身體一樣越長越高大。
因為有一天,我發現,我們的節日太多了,一個接著一個象一群沒有狂歡就無法生存的群體。只是,所有的節日中,真的就都能使我們如童年感受過年那樣感受到快樂嗎。
在這些快樂的節日當中,我只能理解這樣幾個節日,一個是中國的春節,一個是清明節,一個是端午節,中秋節還有國慶節,在我心目中無限地重要。春節,是萬象更新的日子,是所有中國人共同慶祝的年節交替的日子,包含了我們歷史中眾多的中華文化、快樂、信仰和對未來的期待;清明節是中國人與那些逝去了的祖先和親人們溝通的節日,這樣一個形而上的節日既有物質現實意義,又有精神意義;還有一個是端午節,這是一個全體中國共同紀念一個詩人的節日,詩人啊,就沖這一點,我都因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為我們的民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紀念一個詩人的節日。並且能夠在如此漫長的時間在我們的生活和歷史中傳遞下來。要知道這段歷史中,有多少一時得勢的帝王、野心家、富豪想把自己的名字烙在歷史當中啊。只是,無論是屠殺還是精神上的威懾,無論他們多麼顯赫多麼威猛最後連一個節日都改變不了。想想吧,這樣的民族多麼值得驕傲。所有的節日中沒有一個被大家認可的節日是紀念一個帝王,哪怕他是盛世的明君,但卻有一個節日是紀念一個悲壯的詩人。
所有的暴力、權貴、屈辱都是暫時的,我們的血液里有祖先傳承給我們的儒雅。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崇尚真正的智慧、覺悟、愛和儒雅。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一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和千家萬戶渴望安寧、和睦、團圓有關的節日,是一個血脈和愛還有浪漫息息相關的節日。
國慶節,提醒我還有我的孩子們我們賴以生存的祖國需要我們的辛勤勞動還有勇敢和智慧,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這些節日成為我生命中最值得驕傲、快樂和自豪的節日。當然,在我的卧室、洗手間還有辦公室的牆上掛著的日歷上,遠不只這些節日。有很多很多,幾乎隔幾天就是一個節日,這些節日里,聖誕節很令我敬重,因為那是一個和信仰和愛有關的節日,只是我不是一個基督徒,對這個節日只保持敬意,在理解上只能理解成西方的新年。和我們的元旦差不多。
有人會說,那西方的母親節父親節是很講究孝道的呀,和東方文明異異曲同工之處,總該被認可吧,這一點我承認,只是我覺得西方這個玩意兒來的很淺薄。因為東方中國有一個著名的蒙童必讀的經典叫《弟子規》,開篇就是「聖人訓,首孝悌」。
經典和節日是兩個概念

㈦ 關於端午節的詩詞或者散文賞析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七律·端午
殷堯藩(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
李隆基(唐)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日賜衣
杜甫(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菩薩蠻
陳義(宋)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歐陽修(宋)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浣溪沙
蘇軾(宋)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花心動
史浩(宋)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㈧ 寫關魯迅的有關的文章

《貓.鼠.狗》、《瑣記》、《無常》、《二十四孝圖》、《藤野先生》、《五猖版會》、《阿長與《山海經》》、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范愛農》、《父親的病》、《狂人日記》、《阿Q正傳》、《故鄉》、《社戲》、《風波》、《端午節》、《葯》、《明天》、《白光》、《孔乙己》、《頭發的故事》、《兔與貓》、《鴨的喜劇》、《一件小事》、《奔月》、《幸福的家庭》、《傷逝》

累死我了,望LZ可以採納,選我吧,O(∩_∩)O哈哈~,有事再找我

㈨ 七律端午老舍的寫作背景及賞析

原文:
七 律•端午(二首)
老 舍
端午大雨,組緗兄邀飲,攜傘遠征.幺娃小江著新鞋來往,即跌泥中.詩紀二事:
其 一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其 二
小江腳短泥三尺,初試新鞋來去忙;
迎客門前叱小犬,學農室內種高粱;
偷嘗糖果佯觀壁,偶發文思亂畫牆;
可惜階苔著雨滑,仰天躓倒滿身漿!
(1942年作於重慶)

賞析:

其一
首聯「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無疑是對當時時間與環境的描寫,同時也是抗日戰爭處於最困難時期整個時局的寫照,即使是端午節,也不見任何喜慶的氣氛。當年在重慶的作家們,收入微薄,囊中羞澀,生活拮據,即使是過端午節,風驟「雨狂」,「村童」們「仍著舊衣裳」,「小江」也只是換了一雙「新鞋」而已。這足以證明處於抗戰最艱苦的時期,非敵占區人們生計的慘淡情景。
接下來的頷聯「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是寫吳組緗頂風冒雨,還帶著雨具來老舍寓所盛情「相邀」,老舍深受感動,哪裡還「敢」因為「泥深」而「戀」自家的「草堂」而不赴約呢!這里主要表現了吳組緗「請客」的「情重」,連老舍所需遮避風雨的「蓑笠」都給帶來了,想的可謂周密,是真誠「相邀」的具體表現,充分體現了吳組緗情誼真切與為人厚道的品格。
頸聯「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二句,是寫吳組緗把老舍這位「客人」,當成「同心」的「骨肉」看待。因此再窮,也要把「賣文章」養家糊口的錢拿來「買酒」待客。當年的文人,是沒有固定工資的,他們養家糊口,全靠「賣文章」以之維系。吳組緗一人寫文章,要養活一個妻兒數口之家,實屬艱難。此聯,是吳組緗對老舍「情重」的具體化表現,是前兩句所表達感情的升華,也是這首詩里最有份量、致使吳組緗永生難忘的句子,是全詩的高潮、靈魂與點睛之筆。正因為此,才使得吳組緗發出了自己是「老舍很親密的朋友之中的一個」的發自肺腑的感慨。
尾聯「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二句,是寫吳組緗請老舍吃飯的次數已經很難說得清楚了,但記得以前老舍來吃飯,菜餚要顯得豐盛一些,「魚三尺」,表現魚大,是家宴豐盛的一種比喻;但這次端午節卻顯得較為寒酸,所謂「不似今朝豆味香」,就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豆味香」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吳組緗一家,依據我國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習俗、自家包的豆沙粽子,另是指吳家自種的蔬菜。這說明,友情的份量是不能用菜餚的多少來衡量的。就感情的深度而言,在生活拮據的「今朝」,盡管只有「豆味香」的粽子與蔬菜,也並不遜色於以往的「魚三尺」,而顯得更加親近、親切、親密,表現了兩人知心知己、情誼篤深的關系。

其二
首聯「小江腳短泥三尺,初試新鞋來去忙」,寫「小江」受了父親「好客」的影響,不惜犧牲自己的「新鞋」,邁著小短腿,踏著「三尺」深的泥淖,在迎接老舍時的前後忙碌中,弄臟得不成樣子了。這里「小江腳短」與「泥三尺」形成鮮明的反差;「初試新鞋」,表明這是「小江」所得到節日禮物,「來去忙」則凸顯了他的活潑可愛與好客。詩的開頭兩句就以生動的實例,刻畫出了「小江」調皮卻又可愛的特徵。
頷聯「迎客門前叱小犬,學農室內種高粱」,寫小江當把客人迎到「門前」時,他很乖巧、很懂事地呵斥、驅趕小狗,好把客人迎進屋內;當客人坐定之後,他的任務完成了,就不再打擾客人了,而自覺地去開始他的「學農室內種高粱」的「勞作」活動——當我們讀了這前半首詩的時候,一個玲瓏乖巧、老成懂事的孩童形象就活躍在我們面前。這里寫的是「小江」乾的如同成年人一般的正經事,這是他性格的一個方面。
然而,「小江」畢竟是一個只有6歲的孩子,孩子都有他淘氣、好動、貪玩的天性。老舍在詩的後半部分,就生動地表現了「小江」玲瓏乖巧、老成懂事以外的另一面——「偷嘗糖果佯觀壁」,顯示了他的「貪吃」與「狡黠」而又不失「機警」與「聰明」,幹了「偷竊」的壞事之後,還「王顧左右」,裝作沒事的樣子,顯得十分老練;「偶發文思亂畫牆」,則表現了他的智慧與頑皮:「偶發文思」表現了他的聰慧與機敏,「亂畫牆」則表現了他的調皮與稚氣。
而結尾的「可惜階苔著雨滑,仰天躓倒滿身漿」,則完全描繪出他的調皮搗蛋與「惡作劇」,並且自食「苦果」的狼狽狀態——當我們讀了這後半首詩的時候,一個玲瓏乖巧、老成懂事的孩童的形象沒有了,這時,詩人向我們展示的是「小江」淘氣得令人捧腹的頑童形象。
這首詩,僅僅八句,不僅把「小江」一天中的活動,全部按照時間順序記錄了下來,而且通過這一天,高度概括並生動反映了「小江」的整個童年時代。老舍通過對「小江」「兩面性」的生動描寫,一個具有天真浪漫、具有童真童趣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人見人愛。

寫作背景:
第一首詩著重表現了老舍與吳組緗之間的深厚友誼,特別突出了吳組緗真誠待人的優秀品格,同時,也揭示了1942年抗日戰爭處於最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在重慶的文人的艱辛與苦楚。大後方作為陪都的重慶尚且如此,作為較上層的文人尚且如此,全國其它地方人們的生活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見,這首詩,大大突破了私人交往的層面,大大增強了它的社會意義與思想內涵。
1943年底以前,老舍的妻兒還遠在淪陷區的北平,朋友們請他吃飯,他總不白吃,他總要帶些禮物,有一次,吳組緗請老舍吃飯,他帶的是水果一類,他卻風趣地說:「給小江——組緗先生的少爺——買了幾個比醋還酸的桃子。拿點東西,也好搭訕著騙頓飯吃……」④吳組緗說:「其實是,他每次來我家,因熟知當時我們手頭困難,又多病,他多是買了豐富的肉、菜帶了來,讓我們全家趁此打一次『牙祭』。這就是老舍的幽默。」⑤除此而外,每隔一段時間,老舍總要在飯館回請朋友們,可以說老舍一生都好客,一生都有好人緣。
更需要說明的是,老舍與吳組緗絕不是那種為了吃喝而交往的酒肉朋友,他們的交往,更多的還在於一起坦誠地切磋文學創作,既相互鼓勵,也相互批評。比如,吳組緗《鴨嘴澇》的長篇小說1943年3月剛一出版,老舍就於同年6月寫了《讀〈鴨嘴澇〉》的評論。評論開門見山地指出:「組緗先生有七八年沒寫小說了。《鴨嘴澇》的寫成,不但令我個人高興,就是全文藝界也都感到欣慰吧。書名起得不好。「鴨嘴」太老實了。「澇」,誰知道是啥東西!」(載一九四三年六月十八日《時事新報》)在隨後的交談中,老舍便提出了將小說名「鴨嘴澇」改為「山洪」的建議。果然,1946年當《鴨嘴澇》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再版時,吳組緗就把書名改成了《山洪》。這種直率、善意的文學批評風格,在我們今天是很難見到的,實屬難能可貴。
不僅如此,深知吳組緗「手頭困難」的老舍,還急切地為吳組緗謀求教職奔忙。據1942年6 月9 日吳組緗日記記載,老舍已在幫他聯繫到復旦大學任教。因為此事未果,老舍又立即與中央大學聯系吳組緗任教之事。不久,1942 年7 月25 日,吳組緗果然接到中央大學師范學院的通知:「從舒舍予先生得悉尊況,至謝,先生學術甚深,素所欽服,中央大學國文系茲擬聘先生為專任講師,薪金二百六十元,津貼隨時增損,有劃一辦法。課目自以近代文藝為范圍,容再面詳。如蒙俯允,無往感荷。」⑥老舍為吳組緗找工作,四處託人,傾力襄助,竭盡朋友之誼,實在難得,令吳組緗感激涕零。這也是吳組緗感慨自己是「老舍很親密的朋友之中的一個」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見,老舍與吳組緗之間的友誼,是真誠的、全方位的,是有著堅實基礎的,是多年以來並肩工作、戰斗的結果。

㈩ __的味道中考滿分作文加賞析

微笑的味道

每一顆健康的心都是會有一些黯淡的時光,這些時光里我們都會需要微笑。
每一個人都是與社會和這個世界聯系在一起的,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其他人分割不開。魯濱遜漂流了那麼多年了,可他一人每天盼望著英國船隊的到來。早這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擁有星期五的微笑和陪伴,所以他才會有等到船隊到來一天的耐性,星期五時魯賓遜的福星。
還記得自己在剛上初中的那段時間里十分想家,可是我上的是離家很遠的寄宿學校,只能兩個月才回一次家,那段剛進校的時間里我想家想到會半夜哭醒,把我寢室的人嚇個半死,可我又是個死倔的人,總是不喜歡和別人說自己的心事,就一直憋著。所有的人都以為我只是太小不適應,可是沒有一個人安慰我。後來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學校不放假,我在走廊上想家哭了,我班上一個同學肯了我半天才小心意義地安慰我叫我別想家,說她也和我一樣想家,陪我一起望著我家的方向,對我微笑。
我一直很感謝這位同學,索然她可能只是碰巧安慰了我,可我到現在四年還記得她。那個時候,他的微笑對我來說就像是福音一樣。人最害怕的時候希望有人看出自己的恐懼,我就是哪一類里根深蒂固的一類。我感謝那位同學,現在高中了我們不在一個班但是依然是朋友。
一個微笑或許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那些處在悲傷中的人來說那就是一種天使般純潔的東西,是上帝對他的恩賜。一個微笑或許改變不了什麼,但如果是很多微笑,很多人一起展開這些微笑,那力量就是無窮的的了。
每一個人都應該微笑,不管是對待熟悉的人還是陌生的人都一樣,不管是對待有好的人還是不友好的人都一樣,不管是對待年長的人還是年幼的人都一樣。微笑的對象沒有年齡,沒有熟悉度,沒有有好度的差別,這不但是給別人一張笑臉,還是給自己一天快樂。
微笑很小,這個世界很大,當所有微笑匯集在一起,那他就可以改變很多的東東西。沒有可以無憑無故拒絕一張微笑的臉。
微笑的味道,是自己以為最美好的味道,對每一個人微笑,自己才會收獲微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