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李煜賞析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
2、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李煜的這首詞情景交融,感情沉鬱。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真摯的感情。此外,運用聲韻變化,做到聲情合一。
下片押兩個仄聲韻(「斷」、「亂」),插在平韻中間,加強了頓挫的語氣,似斷似續;同時在三個短句之後接以九言長句,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地表現了詞人悲痛沉鬱的感情。
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凋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
獨自一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紅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對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間。
此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這個亡國之君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凄苦的哀歌。
4、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譯文
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
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南唐後主的這種詞,都是短幅的小令,況且明白如話,不待講析,自然易曉。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飾裝做,扭捏以為態,雕琢以為工,這些在他都無意為之;所憑的只是一片強烈直爽的情性。其筆亦天然流麗,如不用力,只是隨手抒寫。
這些自屬有目共見。但如以為他這「隨手」就是任意「胡來」,文學創作都是以此為「擅場」,那自然也是一個笑話。
5、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譯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疊疊的山啊。山是那麼遠,天是那麼高,煙雲水氣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楓葉那樣。
菊花開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悠悠明月照在簾子上,隨風飄飄然。
《長相思·一重山》這首小令,《新刻注釋草堂詩余評林》在詞調下題作「秋怨」。這「秋怨」,便是統貫全詞的抒情中心。
雖然通篇未曾出現「秋」、「怨」字眼,但仔細吟誦一遍,便會覺得「秋怨」二字確實最為簡潔、准確地概括了本詞的旨意。
全詞寫了一個思婦在秋日裡苦憶離人、急盼歸來,然而最終沒有盼來的怨恨心緒。
6、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五代:李煜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譯文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並由「恨」止。
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外結合,時空轉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集》中所雲:「低回留戀,宛轉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7、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8、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譯文
春風吹回來了,庭院里的雜草變綠了,柳樹也生出了嫩葉,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繼續來到人間。獨自依靠著欄桿半天沒有話說,那吹簫之聲和剛剛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樂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繼續,池水冰面初開。夜深之時,華麗而精美的君室也變得幽深。我已年老,憂思難以承受啊。
這是一首抒寫傷春懷舊之情的作品。從全詞看,充滿著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應是李煜後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稱其為是後主絕命詞第二首。
9、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五代: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譯文
南唐開國已有四十年歷史,幅員遼闊。宮殿高大雄偉,可與天際相接,宮苑內珍貴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煙霧里的女蘿。在這種奢侈的生活里,我哪裡知道有戰爭這回事呢?
自從做了俘虜,我因為在憂慮傷痛的折磨中過日子而腰肢減瘦、鬢發斑白。最使我記得的是慌張地辭別宗廟的時候,宮廷里的音樂機關/教坊的樂工們還奏起別離的歌曲,這種生離死別的情形,令我悲傷欲絕,只能面對宮女們垂淚而已。
此詞上片寫南唐曾有的繁華,建國四十餘年,國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樓閣高聳入雲霄,庭內花繁樹茂。這片繁榮的土地,幾曾經歷過戰亂的侵擾。
幾句話,看似只是平平無奇的寫實,但卻飽含了多少對故國的自豪與留戀。「幾曾識干戈」,更抒發了多少自責與悔恨。
下片寫國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幾曾」之句意,筆鋒一疊,而悔恨之意更甚。終有一天國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蒼老,尤其是拜別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聽到教坊里演奏別離的曲子,又增傷感,不禁面對宮女慟哭垂淚。
10、蝶戀花·春暮
五代:李煜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鞦韆,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
夜間在亭台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裡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雲朵的環繞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盪著鞦韆,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此詞通過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時所見的景色,表達了詞人起伏揚抑的傷春、相思情懷。
全詞以清景無限來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變化,營造出一種深婉優美的意境。寫景鮮明,抒情真摯,語言淺近,讀來委婉動人,藝術上確有不凡之處。
11、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五代: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
昨天的夜晚,風雨交加, 遮窗的帳子被秋風吹出颯颯的聲響,窗戶外傳來了令人心煩的風聲雨聲,整整響了一夜。蠟燭燃燒的所剩無幾,壺中水已漏盡,我不停的多次起來斜靠在枕頭上。 躺下坐起來思緒都不能夠平穩。
人世間的事情,如同流水東逝,說過去就過去了,想一想我這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以前的榮華富貴生活已一去不復返了。醉鄉道路平坦,也無憂愁,可常去,別的地方不能去。
全詞比較鮮明地體現了李煜後期作品的特色:情感真實,清新自然。
尤其是這首詞,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朴,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12、憶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譯文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遊玩,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正是景色優美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開頭陡起,小詞中罕見。所「恨」的當然不是「昨夜夢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這場夢的本身。
夢中的情事固然是詞人時時眷戀著的,但夢醒後所面對的殘酷現實卻使他倍感難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夢來了。二句似直且顯,其中卻縈紆沉鬱,有回腸盪氣之致。
13、搗練子令·深院靜
五代:李煜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譯文
秋風送來了斷續的寒砧聲,在小庭深院中,聽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徵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這是一首本義詞。白練是古代一種絲織品,其製作要經過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搗這道工序,而這工序一般都是由婦女操作的。這首詞的詞牌即因其內容以搗練為題材而得名。
14、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譯文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艷,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秘密相見。我光著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裡還輕輕地提著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
依偎在你的懷里,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李煜的這首詞,極俚,極真,也極動人,用淺顯的語言呈現出深遠的意境,雖無意於感人,而能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
15、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鎖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譯文
往事回想起來,只令人徒增哀嘆;即便面對多麼美好的景色,也終究難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蘚的台階,觸目可見。門前的珠簾,任憑它慵懶地垂著,從不捲起,反正整天也不會有人來探望。
橫江的鐵鎖鏈,已經深深地埋於江底;豪壯的氣概,也早已付與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氣漸漸轉涼,這時的天空是那樣的明凈,月光毫無遮攔地灑滿秦淮河上。
這首詞寫當前的孤寂,與往日的繁華相對,不過不是直接道出,而是借景抒情。
上片景色「秋風庭院蘚侵階」,寫得寒瑟凄慘;下片景色「晚涼天凈月華開」,雖然清冷,卻是一片澄明。這兩處景色,一明一暗,又一在白日,一在夜晚,就構成了雙重的聯系。
在格調上是現在與過去的對比,在時間上則是日以繼夜的相承。
因此,「對景難排」不僅是說眼前景,而且是指所有的景物,無論四季,無論日夜,都不能為孤苦的作者排遣悲哀,不說「往事只堪哀」,用其他的話也是無法表達出悲哀的。
(1)臨江仙李煜賞析擴展閱讀: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網路-李煜
❷ 李煜《秋鶯》賞析
秋鶯
殘鶯[①]何事不知秋,橫過幽林尚獨[②]游。老舌百般[③]傾耳聽[④],深黃一點入煙流。棲遲[⑤]背世[⑥]同悲魯,瀏亮[⑦]如笙碎[⑧]在喉。莫更留連[⑨]好歸去,露華[⑩]凄冷蓼花愁.
[①] 殘鶯:後主自比。唐·司空曙《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各賦一物》曰:「殘鶯一何怨,百囀相尋續……歌殘鶯,歌殘鶯,悠然萬感生。」何事:嗔怪自詰的聲口,悔恨自家為何不識時務。然欲致這層妙悟,必先明作者殘鶯自況,托物言志的寫法,則「秋」字也非閑文,讀詩不可不察。錢起《歸雁》:「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②] 獨:入聲,仄。《平水韻》屬「一屋」。
[③] 老舌百般:猶「老舌百囀」。歐陽修《畫眉鳥》曰:「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兩詩同為詠鳥詩,然後主詩乃「有我之境」詠身世,歐公詩謂「無我之境」寄襟懷,可參看。舌:入聲,仄。《平水韻》屬「九屑」。
[④] 聽:出句煞尾字,音tìng,去聲,仄。《平水韻》屬「二十五徑」。
[⑤] 棲遲:《詩經·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朱熹《詩集傳》:「棲遲,游息也。」西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七》:「夫以鄧生之才,參擬王佐之略,損翮弭鱗,棲遲刀筆之間,豈以為謙,勢誠然也。」
[⑥] 背世:與世俗主流相左。三國·魏·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不遯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 見前詩《九月十日偶書》:「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⑦] 瀏亮:樂聲清脆明朗,西晉·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李善註:「瀏亮,清明之稱。」
[⑧] 碎:唐·李賀《李憑箜篌引》:「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宋·歐陽修《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宋·黃庭堅《和仲謀夜中有感》:「紙窗驚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璫。」「碎」字用得極為響亮,極為驚心,又極為哽咽,飽含詩人難以言表的痛楚。
[⑨] 留連:留戀不止,依戀不舍。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之二:「飛鳥晨鳴聲可憐,留連顧懷不自存。」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⑩] 露華:露水。唐李白《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評析:古人詠物多有所寄託,蓋詠梅者寄狷介孤芳之性情、詠松柏者表堅勁不屈之節操、詠蓮菊者賦清白塊然之雅趣……李後主之詠秋鶯亦概莫能外,但他所詠的「秋鶯」絕不同於「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草長鶯飛」「自在嬌鶯恰恰啼」之春鶯,而是酷肖少陵「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以及坡公「飄渺孤鴻影」的失群之鳥,孤寂凄冷之心境可以相見。因此,托物言志是本詩的最大特點,但托物言志也有高低工拙之分,讀罷後主的這首詩我們不會產生如對李商隱《淚》這篇作品的反感和困惑,現錄義山詩其下:
永巷長年怨綺羅,離情終日思風波。湘江竹上痕無限,峴首碑前灑幾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楚帳夜聞歌。朝來灞水橋邊問,未抵青袍送玉珂。
從題目來看,很明顯是在詠淚,但問題是詠「淚」無異於詠「愁」這樣的抽象事物,因此詩人就不得不用典故來鋪陳這種「景語」和「情語」都難以具象化的概念性客觀實體。不過以虛喻實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如秦觀《浣溪沙》:「自在飛花輕若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一反詩詞中以實喻虛的思維慣性,應該算是詩詞創作的個例了。 回到後主的這首詠物詩,我們不難看出,此詩純用「賦體」,不事雕琢,以簡馭繁,以明白曉暢的詩句表現了囚徒生活的苦楚,讓人產生無限的同情悲憫,也許這正是王國維評價他說的「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因此才如此感人至深,教人神思黯然。因之,本詩是詠物詩中的佳作無疑了。
❸ 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句暗用典「櫻桃難獻」,何解
不是《臨江仙》
我以為網上的《臨江仙》都是誤傳
而應該是:
瑞鶴仙令(補足李重光詞)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恨小樓西。曲屏珠箔晚,惆悵卷金泥。
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煙草低迷。閑尋舊曲玉笙悲。關山千里恨,雲漢月重規。
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註:
櫻桃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果樹。櫻桃成熟時顏色鮮紅,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營養豐富,醫療保健價值頗高,又有「含桃」的別稱。 我國作為果樹栽培的櫻桃有中國櫻桃、甜櫻桃、酸櫻桃和毛櫻桃。櫻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譽。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1.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2.子規啼月:子規即杜鵑,相傳為失國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鳴聲凄厲.
3.望殘:眼望凄殘欲絕的景象.
4.鳳凰兒:似指衾枕上的彩飾.施肩吾<<拋纏頭詞>>:」一抱紅羅分不足,參差裂破鳳凰兒.」
5.羅帶:<<古今詞話>><<歷代詩余>>均多作」裙帶」,此似以喻指小周後.
今譯: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簡析:
此詞是李煜在涼城被圍中所作.開寶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詞當作於開寶八年(975)初夏.全詞意境,皆從」恨」字生出:圍城危急,無力抵禦緬懷往事,觸目傷情.開頭」櫻桃」二句,以初夏」櫻桃落盡」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時甚感宗廟難保,櫻桃難獻,而又隨春而歸去」落盡」,傷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無知,迴翔取樂,反襯並加深悔恨心情.」子規」句,加深了亡國之預感.句中」小樓西」的西字,不是簡單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來,故予以特別關注.」玉鉤羅幕」,點明以上見聞是從小樓窗口所及.倚窗銷愁,,愁偏侵襲,望幕煙之低垂,對長空而惆悵,為國勢朝不保夕而自傷.過片寫內景,時間自暮入夜.」別巷」句寫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況,渲染環境氣氛.」望殘」句,刻畫出凄然欲絕的惆悵之人面對」煙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寫室內的爐香悠閑繚繞著帶有」鳳凰兒」文的衾枕,卻見她空持羅帶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慘,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結句點出一」恨」字,回貫全篇.全詞所發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
❹ 臨江仙李煜,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李煜《虞美人》賞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版東風,故國不堪權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一】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
❺ 如何鑒賞李煜的《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該詞由李煜所作,這首詞是李煜在圍城中作的,當時圍城危急,無力挽回,詩人緬懷往事,觸目傷心,故全詩所發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這首詞還是一首春怨詞,詩人通過借思婦怨女之口傳達自己亡國失勢,朝不保夕的無奈愁恨之情。詞中字句,各本有出入,詞尾缺十六字,據陳鵠《耆舊續聞》所錄補足。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並由「恨」止。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外結合,時空轉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集》中所雲:「低回留戀,宛轉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❻ 李煜《臨江仙》的翻譯
瑞鶴仙令(補足李重光詞)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恨小樓西。曲屏珠箔晚,惆悵卷金泥。
門巷寂寥人去後,望殘煙草低迷。閑尋舊曲玉笙悲。關山千里恨,雲漢月重規。
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註:
櫻桃屬於薔薇科落葉喬木果樹。櫻桃成熟時顏色鮮紅,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營養豐富,醫療保健價值頗高,又有「含桃」的別稱。 我國作為果樹栽培的櫻桃有中國櫻桃、甜櫻桃、酸櫻桃和毛櫻桃。櫻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譽。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
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
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1.櫻桃落盡: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李煜此時,城被圍,宗廟莫保,櫻桃難獻,又隨」春歸去」而」落盡」,可見傷逝之感良深.
2.子規啼月:子規即杜鵑,相傳為失國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鳴聲凄厲.
3.望殘:眼望凄殘欲絕的景象.
4.鳳凰兒:似指衾枕上的彩飾.施肩吾<<拋纏頭詞>>:」一抱紅羅分不足,參差裂破鳳凰兒.」
5.羅帶:<<古今詞話>><<歷代詩余>>均多作」裙帶」,此似以喻指小周後.
今譯: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化的子規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瞭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後小巷裡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簡析:
此詞是李煜在涼城被圍中所作.開寶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詞當作於開寶八年(975)初夏.全詞意境,皆從」恨」字生出:圍城危急,無力抵禦緬懷往事,觸目傷情.開頭」櫻桃」二句,以初夏」櫻桃落盡」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時甚感宗廟難保,櫻桃難獻,而又隨春而歸去」落盡」,傷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無知,迴翔取樂,反襯並加深悔恨心情.」子規」句,加深了亡國之預感.句中」小樓西」的西字,不是簡單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來,故予以特別關注.」玉鉤羅幕」,點明以上見聞是從小樓窗口所及.倚窗銷愁,,愁偏侵襲,望幕煙之低垂,對長空而惆悵,為國勢朝不保夕而自傷.過片寫內景,時間自暮入夜.」別巷」句寫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況,渲染環境氣氛.」望殘」句,刻畫出凄然欲絕的惆悵之人面對」煙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寫室內的爐香悠閑繚繞著帶有」鳳凰兒」文的衾枕,卻見她空持羅帶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慘,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結句點出一」恨」字,回貫全篇.全詞所發之亡國哀怨,深切感人!
❼ 求詩詞兩首:晏幾道的《臨江仙》、李煜的《相見歡》
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內獨立,容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❽ 找一下李煜的詞(不要鑒賞)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
烏夜啼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綉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臨江仙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輕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採桑子
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須在玉鉤。 瓊窗春斷雙蛾皴,回首邊頭,欲寄鱗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喜遷鶯
曉月墜,宿雲微,無語枕邊倚。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
長相思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剗襪下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綉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令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謝新恩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粉英含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瓊窗夢□留殘月,當年得恨何長。碧闌干外映垂楊,暫時想見,如夢懶思量。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李煜75首:
http://www.sczh.com/liyu.TXT
❾ 臨江仙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情感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詞,隨著英雄豪傑的成敗,他表達了自己的超然情緒,甚至表達了自己的歷史和生活的「大徹大悟」的風格。 作者表示有意忘記世界的煩惱,歸隱山河與江湖。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代: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發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9)臨江仙李煜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楊慎獲殿試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楊升庵被發配到雲南充軍。他戴著枷鎖,被軍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時。正好,一個漁夫和一個柴夫在江邊煮魚喝酒,談笑風生。楊升庵突然很感慨,於是請軍士找來紙筆。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一首詠史詞,借敘述歷史興亡抒發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從全詞看,基調慷慨悲壯,意味無窮,令人讀來盪氣回腸,不由得在心頭平添萬千感慨。在讓讀者感受蒼涼悲壯的同時,這首詞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試圖在歷史長河的奔騰與沉澱中探索永恆的價值,在成敗得失之間尋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歷史興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體現出一種高潔的情操、曠達的胸懷。
讀者在品味這首詞的同時,彷彿感到那奔騰而去的不是滾滾長江之水,而是無情的歷史;彷彿傾聽到一聲歷史的嘆息,於是,在嘆息中尋找生命永恆的價值。
詞的上闕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後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吒風雲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觀。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徵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衰、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於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