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愛情的三部曲賞析

愛情的三部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47:59

① 巴金作品賞析

巴金作品《家》的藝術賞析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於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闢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並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後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麼《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後,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並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的地方」及「刪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總括說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 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次的表白:「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可知他對文學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作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長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於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裡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後記中,無數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於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② 巴金<海上日出>的全文賞析

賞析: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開門見山點題,干凈利落。「那時天還沒大亮」,點明看日出的時間,照應「早起」。「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用「聲音」反襯看日出時色彩純凈、氣氛清幽的「靜」的環境,還有交代具體地點的作用。

第二段寫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景象。這一段寫得細致而完整,著重描繪了太陽由將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時的形狀、色彩、動態和光華的變化,層次分明,刻畫細膩。

尤其動詞用得極為巧妙,一個「沖」字,一個「跳」字,生動地寫出了太陽頑強的生命力和勢不可當的威力,巴金筆下的紅日出海圖是多麼壯闊的奇觀!

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太陽升起時的情景。「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贊嘆,也是對文中大量「奇觀」事實的精闢概括。最後歸結到作者自身的感受,為「海上日出」作一禮贊,表達作者嚮往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

文章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習,是一篇抒情散文佳作。

(2)愛情的三部曲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27年2月,巴金從上海踏上英國郵船「昂熱號」,去倫敦留學。他將沿途的見聞寫成《海行的日出》一書,於1932年出版。《海上的日出》便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分別描寫了天氣晴好、白雲飄浮和薄雲蔽日三種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觀,文字簡潔而傳神。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中國當代文壇巨匠。其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死去的太陽》《隨想錄》等。

③ 茶人三部曲的賞析或語言特色賞析,急急。。。。。。

《茶人三部曲》以綠茶之都杭州的忘憂茶莊主人杭九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運變化為主線,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趙寄客、沈綠愛等各具不同社會意義和藝術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在憂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堅忍負重、盪污滌垢、流血犧牲仍掙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氣質和風神,寄寓著中華民族求生存、求發展的堅毅精神和酷愛自由、嚮往光明的理想傾向。茶的青煙、血的蒸氣、心的碰撞、愛的糾纏,在作者清麗柔婉而勁力內斂的筆下交織;世紀風雲、杭城史影、茶業興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帶,熔於一爐,顯示了作者在當前尤為難得的嚴謹明達的史識和大規模描寫社會現象的腕力。
故事發生在綠茶之都的杭州,忘憂茶莊的傳人杭九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風流儒雅,卻不好理財治業,最終死在煙花女子的煙榻上。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長在封建王朝徹底崩潰與民國誕生的時代,他身上始終交錯著頹唐與奮發的矛盾。有學問,有才氣,有激情,也有抱負,但卻優柔寡斷,愛男友,愛妻子,愛小妾,愛子女……最終「愛」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門逃遁。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經歷的是一個更加廣闊的時代,他們以各種身份和不同方式參與了華茶的興衰起落的全過程。其間,民族,家族及其個人命運,錯綜復雜,跌宕起伏,茶莊興衰又和百年來華茶的興衰緊密相聯,小說因此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

④ 巴金月夜賞析

中國一代文學巨匠巴金月17日19時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順街,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 ,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巴金著作書目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

⑤ 激流三部曲的作品鑒賞

巴金在談到寫作《激流三部曲》的意圖時說道:「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地走上崩潰的路,走到他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寫包含在那裡面的傾軋、斗爭和悲劇。我要寫一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怎樣在那裡面受苦、掙扎而終於不免死亡。我最後還要寫一個叛徒,一個幼稚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
在《激流三部曲》中,作者描寫了一群醜惡殘忍的封建專制的劊子手形象,他說:「在《家》里我的矛頭針對著高老太爺和馮樂山;在《春》里我的矛頭針對著馮樂山和周伯濤;在《秋》里我是針對周伯濤和高克明。」高老太爺這個黑暗王國的統治者的性格既是專制主義制度造成的,又反過來加重了這個制度的黑暗和罪惡性。鄭國光是一個十足的卑瑣和庸俗的怪物。克安、克定、陳大鬍子等人,巴金在表現他們的糜爛絕頂的私生活的同時,也表現了他們的人性變態。馮樂山、陳克家之流是一群地地道道的衣冠禽獸。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命運中可以很集中地反映出社會來。在高家這個大家庭里,可以看到專制主義的一切典型特徵。全部權力、財產高度集中在一個人——高老太爺的手中。處理年輕人生死的大權也捏在他的手裡。他最愛說的話就是:「我說是對,哪個敢說不對?我說要怎樣做,就要怎樣做!」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老太爺舉筷,大家跟著舉筷,他的筷子放下,大家的筷子跟著放下」。《家》中吃年夜飯的盛會,把封建等級制度描寫得格外的活靈活現。
巴金有意識地把家庭制度作為社會制度的代表,在「家」里使人看到一個縮小了的社會。高老太爺庭訓覺慧:「你們學生整天不讀書,只愛鬧事。現在的學堂真壞極了,只製造出來一些搗亂人物。我原說不要你們進學堂的,現在的子弟一進學堂就學壞了。」可見這個家庭是多麼的閉關自守,懼怕和敵視新思想、新事物。小說的中心人物覺新,便是專制主義重壓下的病態靈魂。舊的制度把一個原先極有才華、極有希望的青年的前途給葬送了。「他憤怒,他奮斗,他以為他的行為是正當的。然而奮斗的結果只給他招來更多的煩惱生更多的敵人。」他是高家的第一個悲劇人物。覺新的典型意義在於,作家通過這個形象,挖掘出了在封建主義重壓下懦弱苟且的國民性。
在兩代人的沖突中,旗幟最鮮明、斗爭最堅決的是覺慧,第一看出了高家內部的腐朽和統治的不合理性,對現存秩序的合理性表示懷疑和否定。作為高家的第一個掘墓人的覺慧這個形象告訴人們:只有革命才是惟一的出路,逃離家庭、個性解放,僅僅是第一步。
《激流三部曲》對於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的揭露主要是通過年輕一代慘遭戕害的情節來完成的。鳴鳳,這個十六歲的婢女愛上了三少爺覺慧。然而也正是從這兒,種下了悲劇的種子:不同的階級出身成為愛情的不可逾越的障礙;鳴鳳是外表非常溫柔平靜,然而內心卻是激盪起伏的女性,她始終處在極其矛盾的狀態之中。鳴鳳性格中的柔順正是專制制度長期壓抑的結果。愛得膽怯而又熱烈,正是這一內心與外表的矛盾構成鳴鳳的悲劇美。鳴鳳的自殺集中反映了高公館的階級壓迫。在所有被殘害的女性中,只有鳴鳳表現出最決然的反抗。
作品中除了像鳴鳳那樣表現了直接的階級壓迫外,梅、瑞珏以及蕙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在《激流三部曲》中,年輕一代的女性幾乎無一不是品德極為純潔高雅的人,美好的個性相繼的毀滅,才造成作品極其濃重的悲劇氣氛,並給讀者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與中國清代所著的《紅樓夢》十分相似。
《激流三部曲》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倫理觀念對人性的麻痹和毒害。例如書中講到當克明得知女兒淑英和覺民公開外出的消息後,大發雷霆,將淑英痛罵了一頓,淑英因此被氣病。但是當克明聽說淑英有病時,根本就無動於衷,「他甚至不到淑英的房裡去一趟」。當淑英離家出走後,這個感情麻木、頑固不化的父親又公然表示絕不原諒女兒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並且惡毒的說:「在我看來二女已經死了。」
《激流三部曲》在結構上也是很有特點的:小說中人物眾多,頭緒紛繁,作者卻安排得有條不紊,起伏有致。往往以事件為主線索,以一個又一個的場面組織起來。每一部分的首尾都落在各部分中同一件事上,因而形成三部獨立完整的著作,而整部《激流》又被這樣一些相似的情節、場景前後呼應,因而又形成一整部完整的作品——這就是《激流》的結構藝術。

⑥ 巴金作品 家 , 賞析

巴金的《家》
巴金自己偏愛《霧、雨、電》,但最受讀者歡迎的則是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尤其是《家》。
關於愛情三部曲,劉西渭在《咀華集》里已有透闢的分析和批評,這里評介一下新文學史上擁有最多讀者一部小說棗《家》。
我最初讀的巴金作品,是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給我的印象很壞。不但文字談不上精美,所寫的人物也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從沒發生過它那其主義的革命,對那些虛無而瘋狂的角色無從理解。因此,巴金自己雖然每讀一遍便「淚浪滔滔」,但是在絕大多數讀者則味同嚼蠟。《家》則完全不同,所寫故事、人物、場景、園林的幽與美,梅花的色與香,缺乏陽光的古屋,連吐在地上的濃痰,讀者不但熟悉,並且有好多東西,直到今天還附在父輩和自己的身上。
「激流」這兩個字,頗能表達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從家族本位社會向個人和國家本位社會的變革。首先是個人的覺醒,之後是個人從休戚相關、福禍與共的大家族的束縛(在悠久的年月安是中國人的安樂窩,在新時代的風暴里則成了牢籠)掙脫出來,面對國家和社會。《家》給予這一從舊到新的變革提供了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這一大變革到今天已臨末期,但是還沒有完全過去,因此這部書的火焰還沒有熄滅,許多讀者還可以從《家》里拾取自己的哀歡。
假如我們單從題材的風上,變革的典型來肯定《家》這部小說,未免太不公道,太輕視它了。其實自新文學誕生以來,大多數的小說,都在描寫上述的變革,可是為什麼《家》獨擁有最多讀者,而且歷久不衰呢?我們必須化點功夫去探求。這里先概述一下全書的梗概。……
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結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著一江東去的秋水,他寫道: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間去。」
這一開頭一結尾,頗有藝術匠心,在讀完全書之後,使人不能立刻離開書中的世界。
《家》雖然有不少缺點值得推敲,卻不愧是三十年代長篇小說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諸大家並耀爭輝。
《家》的主要缺點是通篇缺乏藝術錘煉。我手頭的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訂本,已改去「用字不妥當的地方」及「刪去一些累贅的字句」,可是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咽。總括說來這部小說,描寫和敘述參半,「難以下咽」多在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讀來好象聽演講。
這些缺點與當時巴金的文學觀點有關。他無數次的表白:「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讀過一本文學的書。」又:「我不是為做作家才來寫小說,是過去的生活逼著我拿起筆來。」可知他對文學的粗暴和輕蔑。這當然是一種無知的幻稚。不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寫小說,只要你當做文學作品出版,投進文學的世界,你就要受藝術尺度的衡量。
正因為在寫《家》時(當時二十八歲),巴金還對文學這樣蒙昧無知,居然寫出這樣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見他天賦之高。這部小說的魅力在左列幾點:
(一)作者抓住了那個變革時代的焦點,抓住在變革中舊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時用一連串的典型沖突事件,表達了變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長歌。換個方式說,《家》的角色、情節和主題三者的配搭甚是勻稱、和諧。由於整體的結構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澀和粗糙顯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學誕生以來的小說,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寫作時都懷有一個文學以外的目標,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為紀念他大哥寫的,他必須放下自己的「目的」,盡量接近真實。因此成為一部人情味最純、生活味最濃的小說。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後記》最後一行寫道: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著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吁。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巴金在一九三一年四月寫的《激流》總序,短短只有一千字,具有同樣意思的話重復了三次:(1):「這裡面有愛,有恨,」(2)「我有我的愛,有我的恨,」(3)「……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受苦……」。他在其它作品中,和作品的序言或後記中,無數次的重復類似的話。讀者或許誤解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不,他是愛得深,恨得淺,愛得如火燒,恨得如雪融的人。換言之,他愛得認真,恨得軟弱。這因為他的恨根源於愛。因此在《家》里,我們覺得可愛的人十分可愛,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憫(含有同情的憐憫)。這里使人記起「哀而不傷、怨而有怒」那兩句話,《家》具有這兩種恰到好處之美

⑦ 《愛情三部曲》中 好詞好句 帶賞析

① 烏雲和來大海之間,海燕源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比喻和擬人.「黑色的閃電」准確傳神地展現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海燕藐視一切反動勢力的精神風貌.
② 風緊緊抱著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還有「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擬人和反復.「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⑧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愛情三部曲分別是什麼

片斷

她們去了,把他一個人留在這里,一張少女的面龐又在他的眼前現出來。這張美麗的臉上總是帶著那樣的表情:順受的,毫不抱怨,毫不訴苦的。像大海一樣,它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它連一點吼聲也沒有。

房裡的女性的聲音也不時送進他的耳里,又使他看見了另一張少女的面龐。這也是一張美麗的面龐。可是它的表情就不同了:反抗的、熱烈的、而且是剛毅的、對一切都不能忍受似的。這兩張臉代表著兩種生活,指示了兩種命運。他把它們比較了一番,不知道為什麼他總覺得他更同情前一張臉,更喜歡前一張臉。雖然他在後一張臉上看見了更多的幸福和光明。

賞析:性格決定命運。同樣是一張美麗的面龐,因其反抗性格,必然註定其轟轟烈烈的人生。人應該有張力,人應該有抗爭,人應當主宰自己的命運。

(3)他不過覺得做一個「男兒」應該拋棄家庭到外面去,一個人去創造出一番不尋常的事業。

賞析:好男兒志在四方,要做一番轟烈大業。一個把眼光牢牢盯住家庭的男人,永遠是一個庸人。覺慧有著先進的思想,有著遠大的人生抱負,他對「家」充滿著反抗與憤怒,這註定他要走出去,去開辟屬於他自己的新天地。

寫作模仿:

道靜和盧嘉川兩個人一直同坐在一個角落裡談著話。從短短的幾個鍾點的觀察中,道靜竟特別喜歡起她這個新朋友了。他誠懇、機敏、活潑、熱情。他對於國家大事的卓見更是道靜從來沒有聽見過的。他們坐在一塊,他對她談話一直都是自然而親切。他問她的家庭情況,問她的出身經歷,還問了一些她想不到的思想和見解。她呢,她忽然丟掉了過去的矜持和沉默,一下子,好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把什麼都傾心告訴了他。尤其使她感覺驚異的是:他的每一句問話或者每一句簡單的解釋,全給她的心靈開了一個竅門,全能使她對事情的真相了解得更清楚。於是她就不知疲倦地和他談起來。

余永澤在開學前,從家裡回到北平來。他進門的第一眼,看見屋子裡的床鋪、書架、花盆、古董、鍋灶全是老樣兒一點沒變,可是他的道靜忽然變了!過去沉默寡言、常常憂郁不安的她,現在竟然坐在門邊哼哼唧唧地唱著,好像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尤其使他吃驚的是她那雙眼睛——過去它雖然美麗,但卻呆滯無神,愁悶得像塊烏雲;現在呢,閃爍著歡樂的光彩,明亮得像秋天的湖水,裡面還彷彿盪漾著迷人的幸福的光輝。

⑨ 賞析巴金的《尋找理想》

第一個賞析: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真正為理想而奮斗的人卻並不多,大多數人只是用嘴巴說說,卻並沒有付出行動。
讀了巴金爺爺的《尋找理想》後,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這篇文章鼓勵了我們要堅定理想的存在和腳趾,樹立追求集體的幸福的繁榮的高尚理想,並為之終身奮斗。巴金爺爺的「理想是那麼鮮明,看的見,而且於我們血肉相連。」讓我刻苦銘心,讓我知道了一個人樹立的理想與社會集體聯系緊密,奮斗的目標,很明確看的見,有時候理想的實現要付出血代價,所以說理想和我們血肉相連。而巴金爺爺的追求就是集體的幸福和繁榮,這句話體現了巴金爺爺是一個多麼無私偉大的一個老爺爺啊!而巴金老爺爺的這句「光輝的理想像明凈的水一樣洗去我心靈上的塵垢,我的心裡又燃起了熱愛生活,熱愛光明的火。火不滅我也不會感到『內部枯燥』……」更是加深了我對他的尊崇。晚年的巴金爺爺受到理想的鼓舞為理想奮斗,一個人有了理想,他對生活就充滿希望與熱情,人活著才充實,生命才有意義。這是我從巴金爺爺的這句話上讀懂的道理。
既然一個老爺爺都能做到這些,那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為理想而奮斗,為自己而奮斗,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加油!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真正為理想而奮斗的人卻並不多,大多數人只是用嘴巴說說,卻並沒有付出行動。

第二個賞析:《尋找理想》課文全解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詞積累
幻滅:(希望等)像幻境一樣地消失。
窒zhì息:因外界氧氣不足或呼吸系統發生障礙,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這里比喻難以適應或根本不能適應。
迷途:迷失道路;錯誤的道路。
惟利是圖:只貪圖財利,別的什麼都不顧。
支流:比喻伴隨主要事物而出現的次要事物。
譬pì如:比如。
束手:捆住了手。比喻沒有辦法。
彷páng徨huáng:走來走去,猶疑不決。
虛無縹piāo乷緲miǎo:形容非常空虛渺茫。
豪言壯語:氣魄很大的話。
天花亂墜zhuì:比喻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誇大的或不切實際的)。
氣勢洶洶:形容盛怒時很兇的樣子。
渺miǎo小:藐小,微小。
坦率:直率。
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巴金,現、當代作家。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從1929年到1937年中,創作了主要代表作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夢》、《春天裡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憶》、《短簡》等散文集。以其獨特的風格和豐碩的創作令人矚目,被魯迅稱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其間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編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學叢刊》等從書。
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在各地致力於抗日救亡文化活動,編輯《吶喊》、《救亡日報》等報刊,創作有《家》的續集《春》和《秋》,長篇小說《抗戰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還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訴》和《龍?虎?狗》等。在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巴金創作轉向對國統區黑暗現實的批判,對行將崩潰的舊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訴和抨擊,藝術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便是這方面的力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金曾任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筆會中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並主編《收獲》雜志。他熱情關注和支持旨在繁榮文學創作的各項活動,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文學交流活動,首倡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出版有短篇小說集《英雄的故事》、報告文學集《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說集《巴金近作》、隨筆集《隨想錄》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選》、《創作回憶錄》等多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內,新編的《巴金全集》於1986年起陸續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多年來他還出版了大量譯作。巴金小說創作最為著稱的是取材於舊家庭的崩潰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這方面寫得最成功、影響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動過幾代青年讀者的心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於在娓娓動聽的敘述和真摯朴實的描寫中,傾瀉自己感情的激流,細膩獨到,自有一種打動人的藝術力量。
2、相關知識:
課文選自1985年10月15日的《無錫日報》。那是1985年4月,江蘇無錫錢橋中心小學有10個小學生,因為看到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的存在,而對當時學校里進行的理想教育感到困惑和迷惘。於是,他們提起筆來,聯名給尊敬的巴老寫了一封求教信。巴老接到信後非常重視,感到指點教育少年兒童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自己義不容辭,於是不顧年事已高,很快親筆寫了一封長達3000餘字的回信,來詳細、耐心地指導他們。這件事情在報紙上介紹以後,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總編陳軍以多年從事編輯工作的敏銳眼光,感到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好題材,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極有意義。因此,他即以此題材為背景,組織作家編寫了《巴金和尋找理想的孩子》一書,康克清同志為該書題了詞。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是巴金先生寫給孩子們的一封回信,實際上,他的一席話,可以看做他對自己漫長人生道路的歷史總結。文章告訴我們理想從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我們不停止追求,保持住自己的理想,並不斷奮斗,成功就會在眼前,理想就會實現。
二、文章脈絡
三、寫作方法
1.平等對話,現身說法。
作者是一位81歲高齡的、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對方是一群十來歲的小學生,兩者在年齡、地位、成就等方面差距很大,但巴金老人並沒有端架子、拿調子去「教訓」這些小朋友,他就像一位老爺爺在與自己的孫子促膝談心,娓娓道來,誠懇平易。如開頭,作者說:「我只能跟在你們背後慢慢地前進,即使遠遠地落在後面,我還可以努力追趕。但要帶著你們朝前飛奔,不是我不願意,而是力不能及了。這就說明我不但並無『神奇的力量』,而且連你們有的那種朝氣我也沒有,更不用說什麼『神秘鑰匙』了。」這樣的解說,拉近了雙方的距離,為後面的談話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礎。又如「不過我看你們也不必這樣急,『尋求理想』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常常想,我們所處的社會有時會十分古怪,叫人難以理解」,「同學們,請原諒,我不是在這里講空話」,無論是內容,還是用詞、語氣,都是平等的,對話式的,決無居高臨下的教訓和指示。
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篇幅,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體會去談如何堅信理想的存在,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惑,如何在道路坎坷、身處逆境的時候,也要不懈地去追尋理想,如何樹立高尚的人生理想,這樣現身說法,既平易可親,便於與小朋友平等交流,又真實可信,增加了說服力和感染力,比旁徵博引地去舉一些英雄和偉人的事例,親和力要強得多,教育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2.語言平實而生動,淺白而深刻。
巴金是語言大師,他不僅善於精選語言,表情達意,而且能夠根據讀者的實際來選擇語言風格,遣詞造句。本文是寫給小學生讀的,語言以平實和淺白為其主要特色,但平實不失生動,淺白而又深刻。
例如:「我聽廣播、看報紙,彷彿人們隨時隨地都在談論『理想』,彷彿理想在前面等待人,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那麼你們為什麼還那樣著急地向我『呼救』呢?你們不是都有了理想嗎?……」這段文字基本上沒有難字生詞,也沒有誇飾和形容,完全是朴實的大白話,但是說「理想在前面等待人」,說理想「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這樣的遣詞造句,把抽象的東西寫具體了,把死的事物寫得有了人的動作和思想,再加上後面兩個反問句與前面的陳述句形成句式上的變化,使整段文字生動簡約又富於變化。
四、問題探究
1、在第二段中,作者說:「我聽廣播,看報紙,彷彿人們隨時隨地都在談論『理想』,彷彿理想在前面等待人,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把它抓住。」在第六段中,作者說:「理想是那麼鮮明,看得見,而且同我們血肉相連。」如何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第二段中,作者用兩個「彷彿」寫出了人們極易產生的一種錯覺:認為理想是切近的,極易實現的。對實現理想的艱巨性、長期性估計不足,容易失去信心,從而對理想產生疑惑。
第六段中,這句話體現了作者對理想的堅定信念。作者終生追求理想,甚至經過時光消逝,屢遭磨難,年老體衰,仍初衷不改,此時的他,已經以理想為生命,所以說是「血肉相連」,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使他感覺理想是那麼「鮮明」,「看得見」。
2、如何理解「把個人的生命聯系在群體的生命上面,在人類繁榮的時候,我們只看見生命的連續,哪裡還有個人的滅亡?」
這是作者在上世紀20年代寫作生活的初期說過的一句話,體現了作者早期的人生追求。作者將個人的命運同集體的命運連在一起,把集體的利益放在個人之上,追求集體的幸福和繁榮,也就顧不得個人的種種利益,顧不得個人的生死,他所獲得的是為大眾的利益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後的喜悅。
【練習解答】
第一題:略
第二題:1.「尋找理想」就是追求理想,正如作者所說:「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2.「尋找理想」是針對部分青少年在「黃金潮沖倒」了一切,致使「向錢看」的支流壓倒主流的社會現實中,感到窒息、孤獨而自比為「迷途的羔羊」的現象而言的。
3.可講述自己「尋找理想」的親身經歷,或同學們請教自己的疑惑。
第三題:可以這樣理解這幾句話:1.我追求的理想是集體的幸福和繁榮,所以立場鮮明,看得見,我們要為理想獻身,因此理想與我們血肉相連。
2.任何時候在我們前面,或遠或近,或明或暗,總有一道亮光。不管它是一團火,一盞燈,只要我一心向前,它會永遠給我指路。這亮光是什麼?就是理想。
3.追求理想要不怕犧牲,要持之以恆,只有如此理想才可能實現。
學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可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感受。
【類文品讀】
給我未來孩子的信
張淑梅
①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你可以是農民,可以是工程師,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流浪漢,但你必須是個理想主義者。當你童年的時候,我們講英雄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要你一定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純正的品格;當你少年的時候,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理想會使人出眾。孩子,不要為自己的外形擔憂。理想鍛造你的氣質,而最美貌的女人也會因為庸俗而令人生厭。通向理想的道路往往不盡如人意,而你亦舍為此受盡磨難。
②但是,孩子,你盡管去爭取,理想主義者的結局悲壯而決不可憐。在那貌似坎坷的人生中,你會結識到許多智者和君子,你會見到許多旁人無法遇到的風景和奇跡。選擇平庸雖穩妥,但絕無色彩。不要為蠅頭小利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為某種潮流而放棄自己的信念。物質世界的外表大過復雜,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絕虛榮的誘惑。理想不是實惠的東西,它往往無法帶給你塵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須習慣無人欣賞你,學會精神享受,學會與他人不同。
③其次,孩子,我希望你是個踏實的人。人生大過短促,而虛的東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繚亂,最終一事無成。如果你是個美貌的女孩子,年輕的時候會有許多男性寵你,你得到的東西過於容易,這會使你流於淺薄和虛偽;如果你是一個極聰明的男孩,又會以為自己能夠成就許多大事而流於輕佻。記住,每個人的能力有限,我們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寫好一本書,做好一個主婦。不要輕視平凡的人,不要投機取巧,不要攻擊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長大後會知道,做好一件好事太難,但決不要放棄。
④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不管男人女人,不管牆內牆外,相交一場實在不容易。交友的過程會有誤會和摩擦,但你想一想,偌大世界,能有緣結伴而行的又有幾人?你要明白朋友終會離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你身邊,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你就應該感激。要愛自己和愛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樣嫵媚。你要會流淚,會孤身一人在黑暗中聽傷感的音樂。你要懂得欣賞悲劇。悲劇能豐富你的心靈。
⑤希望你不要媚俗。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要學會欣賞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世上圓滑標準的人很多,但出類拔萃的人極少。而出類拔蘋又往往隱藏在卑瑣狂浪之下。在形式上,我們無法與既定的世俗爭斗;而在內心,我們都是自己的國王。如果你的臉上出現諂媚的笑容,我將會羞愧得掩面而去。世俗許多東西雖耀眼卻無價值,不要把自己置於大眾的天平上,你會因此無所適從,人雲亦雲。
⑥在具體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要嬌氣十足。你每天至少要拿出兩小時來讀書,要回信給寫信給你的朋友。不要老想著別人應該為你做些什麼,而要想著你應該怎麼去幫助他人。
⑦借他人的東西要還,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要記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是另11人的;自己的東西,再差也是自己的。還有一件事,雖然做起來很難,但相當重要,這就是要有勇氣正視自己的缺點。你會一年年地長大,你會漸漸遇到比你強比你優秀的人,你會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你所厭惡的缺點。這會使你沮喪和自卑。但你一定要正視它,不要躲避,要一點點地加以改正。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還要艱巨和有意義。
⑧不管世界潮流如何變化,但人的優秀品質卻是永恆的:正直、勇敢、獨立。我希望你是一個優秀的人。
1.這篇文章寄託了作者對未來孩子的希望。讀完全文,你認為作者希望自己未來的孩子是二個怎樣的人?
2.文章第①段「理想鍛造你的氣質」一句中使用「鍛造」一詞有什麼好處?請談談你的理解。
3.文章第①段中有這樣一句話:「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什麼?
4、聯繫上下文,不改變原意,仿照例句,補全下面的句子
例句: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樣嫵媚。
你的心 ,你的眼波 。
5、讀了這篇文章,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簡要說一說。
(參考答案:1.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是一個踏實、懂得和珍惜感情、獨立(不媚俗)的人。2.「鍛造」一詞一般用在金屬材料方面,本文用在人的內在「氣質」的養成上,突出表現了理想對氣質形成的重要作用,能使語言具體、生動、可感。3.這句話是說即使是在人生最困難的時期,也不會忘記那些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回憶等),使人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致灰心喪氣。4.略5.讀了一篇文章得到的感觸,是因人而異的。例如讀了本文,可以感觸到一位負責任的母親對兒女的關愛和期望,可以感觸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感觸到應如何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等。)

⑩ 推薦一本好書的賞析 有摘抄段落和賞析

一本好書的賞析 :
《簡愛》被萬眾所熱愛的,大約是其作者的自尊與平凡tangram_guid_1356781897640或者說,是夏洛特的自尊與平凡。那是一個靈魂熾熱而外表簡單的女子。這一形象無疑是不朽的經典。可是與其夫羅切斯特一樣,這個形象始終在用一種類似於自傲的口吻言論??他們對於他人的鄙薄,多多少少,曾經使我快慰,現在卻令我不安。夏洛特託身於簡愛,

這是我所知道的。但我所感覺到的是:她對於高層貴族的鄙薄與一種近乎敵視的態度,有些刻意了。反過來說,我從中讀到了自卑的情緒。

簡愛是個敏感而容易受傷的女子。開頭用了太長的篇幅來敘述她幼時的情景。但是我感覺到的是,在敘述簡愛這個人物時,夏洛特不曾將自己離開這個軀殼,所以她也沒有用全知角度敘述。如此一來,她所描述的差不多可以認定是她的意見。那麼,我在簡愛中,看到的是某種情緒化的自卑,而後是近乎於傳奇的愛情??惟其傳奇性,昭示了某種不真實與幻想性??和最後一個幾乎有點硬湊的結尾。雖然前頭有筆,但還不是那麼自然。夏洛特對於簡愛的處理,開頭非常真實,中間段非常精彩,但是隱伏著不安,到了結尾,則幾乎歸於俗套??一個我料到的俗套。最後無疑是皆大歡喜,帶一點感傷。她的鋪墊和銜接很完美,幾感覺不到瑕疵。但是我隱約間感到的是,這是一個人間女子編造的故事。它已經缺少了令我戰栗的小說結構??更多的時候,我讀到了簡愛離開山莊,就沒再讀下去。如果我是夏洛特,或許我就會在那裡結束。因為之後的一切,在我看來,比之於前,是很拙劣的。

《童年》 高爾基

作者介紹: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生於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諾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善良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麵包工等。十六歲時,他隻身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爭斗中它深入俄國社會得罪底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不斷的豐富了它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1905至1907年,高爾基積極投身譽為大的無產階級革命,1906年寫成了長篇小說《母親》。《母親》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初俄國風起雲涌的工人運動,表現了俄國工人階級從自發走向自覺的斗爭過程,被列寧稱贊為一本「非常及時的書」。十月革命後,高爾基寫出了他最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內容介紹:
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最初發表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時期生平的自述,也是舉世公認的藝術珍品,是作者根據自己親身的生活經歷,對俄羅斯19世紀末期社會政治生活所描繪的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即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國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練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好詞摘錄: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

好句摘錄:
伏爾加河藍色的水面上,桔紅色的輪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張張金色的葉片則緩緩順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總覺得他的綠眼珠無時無刻不在盯著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著憂傷,彷彿是從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盪在房間中。
經常有人聽見了他們的歌聲從窗戶底下停下來看著他們,那一張張仰起的面孔讓我想起沒洗的臟盤子。

好段摘錄:
「唉,你們這些人啊……!」他常常這樣忽如其來地嘆氣,也不知在感嘆什麼。「人啊……」的尾音總是被他拉得長長的。
茨岡臉色紅紅地走到廚房中間,像一團火焰般地跳動起來:兩手高高揚起,腳步快得讓人難以分辨,襯衫抖動著,像燃燒一般發出燦爛地光輝。他放縱地舞著,彷彿打開門讓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都被他感染,跟著他顫動起來。
歌唱中,外祖母時而前進,時而後退,時而飛旋,青春瞬間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現出一種鮮花綻放般的美麗。每個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我的感想:
作者將主人公當時所處的骯臟的環境寫得很到位,在語言描寫上很有功夫。使文章生動,令人身臨其境,對美與丑及人復雜的感情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