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詩賞析
㈠ 幫我鑒賞一下這首詩歌《晚秋即景》急!!!!!!!!100分
迴文詩,通常是指既可順讀,也可倒著讀的詩。
雲卷雲舒,放眼遙望,蒿草四伏,樹孤葉疏。落葉在朔朔微風里起落,似乎在述說著昨日的春光華色。在這秋天的景象里,唯有那一片片金色,那一粒粒果實,彷彿才昭示著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
人之一世,草之一秋。人至天命之年,應該就是如歲月至秋了,一切都是在輪回。以往的春光再明媚,到了此時也只剩下秋日余輝。有道是壯士暮年,其氣自短。不管你年輕時是如何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但只要跨入到這個門坎,也只能在風起雲涌的紅塵中嘆既往矣。
古人與文人多悲秋。其實傷秋也好,悲秋也罷,只是古今之人面對滿目蒼夷,仰望寒風枯葉,低思人生過往而生的人世滄桑之感。是的,面對物慾橫流,想隨遇而安明了取捨,並非易事,多少人為此身心被折騰得疲憊不堪。光宗耀祖乃是國人的傳統,但有道是「古今將相今安在,荒冢一堆草沒了」;名利兼收是人人夢寐之求,但有道是「世事終是一盤棋,人算不如天算」。那人到底該謀些什麼呢?紅樓夢里的好了歌,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警言,當知足常樂了。
人已至秋,應該就是如月至秋自盈而虧,理應懂得了許多事理。世事如風雲變化,生活中太多的缺憾,太多的扼腕長嘆,只緣我們不知道守住已有的幸福,還在追逐著莫名的完美。其實月之陰晴圓缺,人生不如意十之有九。
其實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必要過多的計較事物的前因後果,完全沒有必要太多的患得患失,平淡的面對一切,做自己想做、能做、做得好的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就如面對中秋之月,人人都知道月圓是苦歷了月缺,輝煌過後必定是暗淡。
歲月至秋,失去的已經失去,收獲的已經收獲。人已至秋,最終也會象草木一樣,在秋風中綻放出一生中最後的光華亦將無可奈何地走向沒落。站在人生頂峰上的人呀,至關重要的是應該懂得這些應該懂得的一切,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原本就是一個橢圓.
㈡ 唐詩三百首全集中《長安晚秋》的賞析
譯文]秋天拂曉時,天上的雲霧都帶著美女靖的寒意,漢家宮殿的周圍回呈現出深秋的景象。殘答星幾點,群雁從塞外飛來,有人倚樓吹著長笛,由調悠揚婉轉。籬邊半開的菊花呈現出紫艷之色,靜悄悄的,水面的蓮花凋零,紅衣盡卸。家鄉的鱸魚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卻要像鍾儀那樣戴著南冠,學著楚囚的樣兒羈留他鄉。
㈢ 《齊安郡晚秋》賞析
齊安郡晚秋,杜牧詩。看似游賞山水,吟嘯抒懷,閑適自得;但回雨夜人散,酒醒聞答雁,卻又抒發了倍感孤獨寂寞的情懷。當年赤壁好漢爭雄,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兩相對比,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喟嘆世事如雲。
詩中沒有直接描寫晚秋,而是通過「柳影稀疏(或柳葉凋落);北雁南飛」.對晚秋進行了間接的描寫,頷聯中詩人游賞山水,吟嘯抒懷,看似閑適自得;但頸聯雨夜人散,酒醒聞雁,卻又抒發了倍感孤獨寂寞的情懷。
詩人的用意是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卻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意。表達出厭倦世間爭斗、逍遙於山水之間的意願。
回答滿意請採納哦~
㈣ 《晚秋夜》古詩鑒賞
很高興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1)、詩歌從多個角度對秋進行了描寫,首先,詩的專首聯寫到屬寬廣的碧空明月,愁人和孤影,詩人勾勒出了寂寞孤獨的心境,這種心境與靜謐的秋夜這一環境極為相稱。頷聯寫殘菊花開,梧桐衰老,「殘菊」與「衰桐」,更加突出一種凄寂寒冷的氣氛。頸聯由植物轉為寫動物,鴻雁急飛,鄰雞鳴遲,反襯晚秋夜的寒冷,從而把詩境深化到一個更新的境界。尾聯扣回寫人,凝情不語,寂寞凄清,冷氣襲人,衣不勝寒,晚秋的寒涼躍然紙上。
(2)、詩中的「愁人」即是詩人自己的形象。詩的首聯提到愁人,而尾聯更加清晰的刻畫了這個形象——「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這就是首聯所寫的「愁人」,他「凝情不語」,寂寞凄清。就在他思緒萬千之際,蕭瑟的秋風,陣陣吹來,拂在白露上,冷氣襲人,更加突出了這一的形象。
㈤ 南湖晚秋詩的譯文或解析
1.《南湖晚秋》詩的譯文:
一汪清澈的凝視吧!讓把世上的一切,看得。經過時回間的答打磨;歲月的提煉。已經看清楚了許許多多的人與事,苦難和艱辛都不算什麼,過去的那斑駁的歲月就
它過去吧!它消磨在西風中;它融化在雲深處,她塵封在歲月里。只想找到就夠了。
2.《南湖晚秋》詩的原文:
南湖晚秋(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蹋黃蘆草。
慘澹老容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3.《南湖晚秋》這首詩刻畫的場景:
唐白居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幅凄涼的晚秋圖:白露到來,此時秋風蕭瑟,荷花凋殘,楓葉染紅,蘆草枯黃,到處一片蕭瑟景象。詩人觸景傷情,懷念身居異地的親人。
㈥ 長安晚秋 詩歌鑒賞
這首七律,通過詩人眺望中的見聞,寫深秋拂曉的長安景色和羈旅思歸的心情。
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遠望,眼前凄冷清涼的雲霧緩緩飄游,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 ,景象迷濛而壯闊。詩中「凄清」 二字,既屬客觀,亦屬主觀,秋意的清冷,實襯心境的凄涼。正是這兩個字,為全詩定下了抑鬱的基調。
頷聯寫仰觀 。「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 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景物描寫見聞動靜的安排,頗見匠心。寥落的殘星,南歸的雁陣,這是秋夜將曉時天空中最具特徵的景緻;高樓笛聲又為之作了饒有情韻的烘托。晨曦初見,西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詩人的注意力正被這景象所迷住,忽聞一聲長笛悠然傳來 ,覓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 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那樣悠揚,那樣哀怨,是在慨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見歸雁而思鄉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在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聞者黯然神傷嗎?一聯是趙嘏的名句。據《唐詩記事》卷五十六記載,詩人杜牧對此贊嘆不已,因稱趙嘏為「趙倚樓 」。杜牧如此激賞 ,恐怕就是由於它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頸聯寫俯察。夜色褪盡,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歷歷可辨 :竹籬旁邊紫艷的菊花 ,一叢叢似開未開,儀態十分閑雅靜穆;水塘裡面的蓮花,一朵朵紅衣脫落,只留下枯荷敗葉,愁容滿面。紫菊半開,紅蓮凋零 ,正是深秋時令的花事 ;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於物,擬物作人,不僅形象傳神,而且含有濃郁的主觀色彩。目睹眼前這憔悴含愁枯荷,追憶往日那紅艷滿塘的蓮花,使人不禁會生出紅顏易老 、好景無常的傷感 ;而籬畔靜穆閑雅的紫菊,儼然一派君子之風 ,更令人憶起「採菊東籬下」 的陶靖節 ,油然而起歸隱三徑之心——寫菊而冠以 「籬」字,取意就在於此吧?
上面三聯所寫清晨的長安城中遠遠近近的秋景 , 無不觸發著詩人孤獨悵惘的愁緒 ;末聯則抒寫胸懷, 表示詩人毅然歸去的決心 : 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也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為何來!「鱸魚正美」,用西晉張翰事,表示故園之情和退隱之思 ;下句用春秋鍾儀事,「戴南冠 學楚囚 」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長安之無謂與 歸隱之不宜遲。
詩中的景物不僅有廣狹、遠近、高低之分,而且體現了天色隨時間流逝由暗而明的變遷。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 ,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果合起來, 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平常景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 ,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 ,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 ;加之以黎明凄清氣氛的渲染 ,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㈦ 晚秋的詩句 古詩
關於「晚秋」的詩句有:
停車坐愛楓葉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回秋日勝春朝答
萬紫千紅常封春,楓葉泛紅秋正濃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山流。
【晚秋野望】劉滄 唐
秋盡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開。
高風疏葉帶霜落,一雁寒聲背水來。
荒壘幾年經戰後,故山終日望書回。
歸途休問從前事,獨唱勞歌醉數杯。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杜甫 唐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游。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南湖晚秋】白居易 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㈧ 關於晚秋的古詩
1、《晚秋野望》抄——劉滄(唐)
秋盡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開。
高風疏葉帶霜落,一雁寒聲背水來。
荒壘幾年經戰後,故山終日望書回。
歸途休問從前事,獨唱勞歌醉數杯。
2、《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杜甫(唐)
佳士欣相識,慈顏望遠游。
甘從投轄飲,肯作置書郵。
高鳥黃雲暮,寒蟬碧樹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3、《南湖晚秋》——白居易(唐)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但惜秋風多,衰荷半傾倒。
手攀青楓樹,足踏黃蘆草。
慘淡老榮顏,冷落秋懷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萬里何時來,煙波白浩浩。
㈨ 怎樣賞析古詩《晚秋夜》
1、賞析:
月光如水,殘菊傍疏籬,落葉飄零,塞鴻急飛,秋深夜靜,寒氣襲人,惟見詩人凝神遐思。此詩氛圍清冷寂靜,色彩皎潔幽麗,韻味清新雋永,通俗淺顯,平易近人。《晚秋夜》就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賞的傑作。正如清代詩評家葉燮在《原詩》中評論說:「白俚俗處而雅亦在其中。」此詩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