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詩賞析張玉谷

古詩賞析張玉谷

發布時間: 2021-02-17 02:51:45

1. 請問誰有張玉谷的《古詩賞析》,有電子版嗎~~~~~~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版覺,先生送權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猶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時!

2. 有沒有600字左右的詩歌鑒賞.(詩最好短點,要10篇)

明月皎夜光

無名氏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瞰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扼。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我們的詩人此刻正浸染著一派月光,這是誰都可以從詩之開篇感覺到的--「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膠潔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織成一曲多麼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橫轉,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開陽」、「搖光」三星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閃爍的星辰,更如鑲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輝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著一身月光漫步的詩人。但是且慢,讓我們看一看「此刻」究竟是什麼時辰?「嚴玉衡指孟冬」,據金克木先生解說,「孟冬」在這里指的不是初冬節令(因為下文明說還有「秋蟬」),而是指仲秋後半夜的某個時刻。仲秋的後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詩人卻還在月下踽踽步,顯然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著纏繞不去的憂愁,攪得人心神不寧,誰還會在這樣的時刻久久不眠?明白了這一層,人們便知道,詩人此刻的心境非但並不「美好」,簡直有些凄涼。由此體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為改觀--不僅那皎潔的月色,似乎變得幽冷了幾分,就是那從「東璧」下傳來的蟋蟀之鳴,聽去不也格外到哀切?從美好夜景中,抒寫客中獨步的憂傷,那「美好」也會變得「凄涼」的,這就是藝術上的反襯效果。
詩人默默無語,只是在月光下徘徊。當他踏過草徑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什麼:「白露沾野草。朦朧的草葉上,竟已沾滿晶瑩的露珠,那是秋氣已深的徵兆--詩人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覺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覺中到來。時光之流駛有多疾速呵!而從那枝葉婆婆的樹影間,又有時斷時續的寒蟬之流鳴。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鳥)都不見了,原來已是秋雁南歸的時節。這些燕子又將飛往哪裡去呢?--「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這就是詩人在月下所發出的悵然問嘆。這問嘆似乎只對「玄鳥」而發,實際上,它豈不又是詩人那充滿失意的悵然自問?從下文可知,詩人之遊宦京華已幾經寒暑。而今草露蟬鳴、又經一秋,它們在詩人心上所勾起的,該是流離客中的幾多惆悵和凄愴!以上八句從描述秋夜之景入筆,抒寫詩人月下徘徊的哀傷之情。適應著秋夜的清寂和詩人悵惘、失意之感,筆觸運得輕輕的,色彩也一片滲白;沒有大的音響,只有蟋蟀、秋蟬交鳴中偶發的、詩人那悠悠的嘆息之聲。當詩人一觸及自身的傷痛時,情感便不兔憤憤起來。詩人為什麼久滯客中?為何在如此夜半焦灼難眠?那是因為他曾經希望過、期待過,而今這希望和期待全破滅了!「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在詩人求宦京華的蹉跎歲月中,和他攜手而游的同門好友,先就舉翅高飛、騰達青雲了。這在當初,無疑如一道燦爛的陽光,把詩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緩紛。他相信,「同門」好友將會從青雲間垂下手來,提攜自己一把;總有一天,他將能與友人一起比翼齊飛、邀游碧空!但事實卻大大出乎詩人預料,昔日的同門之友,而今卻成了相見不相認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雲之際,把自己當作走路時的腳跡一樣,留置身後而不屑一顧了!「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這毫不經意中運用的妙喻,不僅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同門好友「一闊臉就變」的卑劣之態,同時又表露了詩人那不諳世態炎涼的多少驚訝、悲憤和不平!全詩的主旨至此方才揭開,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詩人,原來就是這樣一位被同門好友所欺騙、所拋棄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後,月光印出了靜靜的身影;而在頭頂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閃爍的「歷歷」眾星。當詩人帶著被拋棄的余憤怒仰望星空時,偏偏又瞥見了那名為「箕星」、「斗星」和「牽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東》所說的:「維南有箕,不可以顛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皖彼牽牛,不以服箱(車)」。它們既不能顛揚、斟酌和拉車,為什麼還要取這樣的名稱?真是莫大的笑語!詩人頓時生出一股無名的怨氣,指點著這些徒有虛名的星座大聲責問起來:「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扼!」突然指責起渺渺蒼穹中的星星,不太奇怪了嗎?一點也不奇怪。詩人心中實在有太多的苦悶,這苦悶無處發泄,不拿這些徒其虛名的星星是問,又問誰去?然而星星不語,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們彷彿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麼樣呢?不也擔著『同門友』的虛名,終於被同門之友拋棄了嗎?"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l"想到當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聲稱著同門之誼的「堅如盤石」;而今「同門」虛名猶存,「盤石」友情安在?詩人終於仰天長嘆,以悲憤的感慨收束了全詩。這嘆息和感溉,包含了詩人那被炎涼世態所欺騙、所 愚弄的多少傷痛和悲哀呵!
抒寫這樣的傷痛和悲哀,本來只用數語即可說盡。此詩卻偏從秋夜之景寫起,初看似與詞旨全無關涉,其實均與後文的情感抒發脈絡相連:月光籠蓋悲情,為全詩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織鳴於東壁,給幽寂增添了幾多哀音;「玉衡指孟」點明夜半不眠之時辰,「眾星何歷歷」暗伏箕、斗、牽牛之奇思;然後從草露、蟬鳴中,引出時光流駛之感,觸動同門相棄之痛;眼看到了憤極"直落"、難以控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眾星歷歷』,借箕、斗、牽牛有名無實,憑空作比,然後拍合,便頓覺波瀾跌宕」(張玉谷《古詩賞析》)。這就是《明月皎夜光》寫景抒憤上的妙處,那感嘆、憤激、傷痛和悲哀,始終交織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蟬鳴之中……

3. 求漢武帝的《秋風辭》及簡單賞析

《秋風辭》

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後土,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地改名為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調《秋風辭》。詩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
劉徹(前156-前87),西漢中期的皇帝,謚號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能詩善賦,今流傳《悼李夫人賦》。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雲上」(《藝苑卮鹽》)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詩開篇寫道:「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卸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秋風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雖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故去的「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此辭有感秋搖落繫念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緻。當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
緊接著卻出現了「歡樂極兮哀情多」。君臨天下,當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

4. 草木黃落雁南歸

《秋風辭》

作者(漢朝) 漢武帝 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祭祀後土,途中傳來南征將士的捷報,而將當地改名為聞喜,沿用至今。時值秋風蕭颯,鴻雁南歸,漢武帝乘坐樓船泛舟汾河,飲宴中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了千古絕調《秋風辭》。詩以景物起興,繼寫樓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熱鬧場面,最後以感嘆樂極生悲,人生易老,歲月流逝作結。
劉徹(前156-前87),西漢中期的皇帝,謚號為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能詩善賦,今流傳《悼李夫人賦》。明人王世貞以為,其成就在「長卿下、子雲上」(《藝苑卮鹽》)其他存留的詩作,《瓠子歌》、《天馬歌》、《李夫人歌》也「壯麗鴻奇」(徐禎卿《談藝錄》),為詩論家所推崇。
詩開篇寫道:「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卸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秋風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雖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故去的「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此辭有感秋搖落繫念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緻。當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
緊接著卻出現了「歡樂極兮哀情多」。君臨天下,當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
此詩雖是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沈德潛《古詩源》卷二:「《離騷》遺響。文中子謂樂極哀來,其悔心之萌乎?」以「《離騷》遺響」觀之,乃就文辭而言。沈德潛的評價非常切實。

5. 詠秋的詩句中哪些詩句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是積極的,哪些

積極的通常寫菊花;消極的通常寫落葉。
詩開篇寫道:「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卸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郁,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短短兩句,清遠流麗。
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三:「秋風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雖有幽蘭含芳,秋菊斗艷,然凋零的草木,歸雁聲聲,勾起漢武帝對「佳人」不盡的思念之情:「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寫的纏綿流麗乃一詩之精華,正如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三:「此辭有感秋搖落繫念仙意。懷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蕭鼓鳴兮發棹歌」三句,竭力描寫漢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歡宴景緻。當樓船在汾河中流疾駛,潺緩的碧水,頓時揚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熱之際,不禁隨著棹櫓之聲叩舷而歌。
緊接著卻出現了「歡樂極兮哀情多」。君臨天下,當藐視一世,俯視天地之間,應慨然得意忘形爾。何來如此幽情哀音?王堯衢《古詩合解》卷一一語道破:「樂極悲來,乃人情之常也。愁樂事可復而盛年難在。武帝求長生而慕神仙,正為此一段苦處難譴耳。念及此而歌嘯中流,頓覺興盡,然自是絕妙好辭」原來,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貴榮華終有盡時,人生老之將至,所有一切也會隨著死亡不復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為「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而憂傷呢?供參考。

6. 古詩《移居二首》的詳細鑒賞是什麼

陶淵明田園詩的風格向來以樸素平淡、自然真率見稱。這種獨特的風格,正是詩人質性自然的個性的外化。從這首詩來看,所寫移居情事,原是十分平常的一件事。但在詩人筆下款款寫來,讀者卻感到親切有味。所用的語言,平常如口語,溫和高妙,看似淺顯,然嚼之味醇,思之情真,悟之意遠。如寫移居如願以償:「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純然日常口語,直抒人生見解。「何必」二字,率直中見深曲,映出時人普遍追名逐利的心態,矯矯脫俗,高風亮節,如松間白鶴,天際鴻鵠。又如詩人寫和諧坦誠的鄰里友誼,僅以「時時來」出之,可謂筆墨省凈,引人遐想。欣賞奇文,狀以「共」字,分析疑義,狀以「相與」,均是傳神筆墨。如果奇文自賞,疑義自析,也無不可,卻於情味銳減,更無法深化移居之樂的主題。

7. 急求古典詩詞鑒賞論文

急求古典詩詞鑒賞論文(範文僅作為參考):
範文(一):
古代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文字最精練,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好的古詩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修養,下面我從兩個部分來談談如何鑒賞詩歌。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調,分清類型。
鑒賞古詩詞,首先應當明確,作者是通過什麼意象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賦予了特定意義的事物,如杜鵑,往往代表著思鄉;柳與留諧音,與留戀有關;月亮與思鄉念家、思念親人、盼望團圓有關;雁與鄉愁有關,了解通過這些意象所創設的生活圖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相融合的,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明快高亢還是陰暗低沉,是喜悅歡愉還是凄苦悲涼,是豪邁壯觀還是閑適淡雅„„最後根據詩詞內容將其大致分為五類:
1.詠物言志詩 這類詩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一種是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這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詩。詩中描繪了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藝術形象——瀑布,作者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達出自己一往無前的豪情壯懷。又如陸游的詞——《卜運算元·詠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要香如故」,也是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高潔的品格。還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也是借苔不為環境所限依然青春煥發、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苔不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棄、敢於爭先的品格,寄託了自己自適其樂、不甘示弱,高雅俊潔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別詩 送別詩或是叮嚀對方、勸慰對方,或是表達一種依依不捨之情,或是表達別後的思念等等。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我們知道,「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傳長安東有一橋名為灞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後世就習慣用「折柳」來作為贈別或送別之詞。本詩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稱)詩所描寫的是:春宵人靜之時,作者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笛聲,仔細一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想到,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卻還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鄉之情。詩人正是通過「折柳」(即「折柳曲」的省稱,柳又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懷遠之意,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3.懷古詩 這類詩主要是憑弔古代的人和事。對人,表達緬懷之情;對事,抒發昔盛今衰的感。 慨。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此詩以清新秀麗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圖:樹茂花美,嬌鶯長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廟宇樓台、煙雨凄蒙,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鶯啼之前冠以「千里」更寫出春色無邊的氣勢。明人楊慎認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為「十里」,實在是不懂藝術真實的荒唐之論,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樣,更突出了江南寺廟之多。這種描寫還有一種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廟雖然留下來了,但是南朝政權不是早已化為烏有了么,它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正是它太崇奉佛,建的寺廟太多了的緣故吧。細玩結尾一句,從「多少」二字還是能體會到詩人的感慨的,意思是當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顯赫,而今又在何處?詩人面對江南的春光,自然會有今昔盛衰之感。
4.戰爭詩和思鄉詩 一般來說,戰爭詩中除了有一些表現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樣壯闊主題的少數詩詞外,大多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或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前者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後者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5.閨怨詩和羈旅詩 這類詩大多與婦女有關,有的是通過寫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離愁別緒,憂郁傷感,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的是寫婦女對在前線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如辛棄疾的《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二. 賞析語言,辨明風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我們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壯麗,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靈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含蓄等等。正是這些體現了作家卓爾不群的風格,如李白的飄逸豪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俊拔,李賀的奇譎險怪,李商隱的精工綺麗„„讀唐詩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會政治不同導致的詩風的巨變,同時還要注意田園詩和邊塞詩的差別;讀宋詞就要弄清柳永和蘇軾在詞的發展中的地位,知道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不能馳騁疆場、因而詞作中充滿著悲憤之氣的愛國志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詞分為前後兩期,還要知道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別。
不同詩作風格迥異,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方式來抒發情感的呢?其實很簡單,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就是直接抒情;類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就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還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於景等。
這些只是我個人對古代詩歌鑒賞的一些淺見,畢竟中國古代詩歌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和深刻挖掘。

範文(二):
涉江采芙蓉
(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第路漫浩浩」,不正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么?那麼,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無疑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遊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盪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並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採摘著荷花,聲言要將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採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能遺送給誰呢?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託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彷彿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么?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詩之主人公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採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麼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而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盪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彷彿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採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後終於匯成了飛凌山岩之急瀑,震盪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8. 針對上邪這首詩進行文學鑒賞寫作

鑒賞一
本篇是漢樂府民歌《饒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在藝術上很見匠心。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這比平鋪更有情味。主人公設想了三組奇特的自然變異,作為「與君絕」的條件:「山無陵,江水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顛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這些設想一件比一件荒謬,一件比一件離奇,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以至於把「與君絕」的可能從根本上排除了。這種獨特的抒情方式准確地表達了熱戀中人特有的絕對化心理。深情奇想,確實是「短章之神品」。上邪
鑒賞二
與文人詩詞喜歡描寫少女初戀時的羞澀情態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見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來表現她們對於幸福愛情的無所顧忌的追求。這首詩屬於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是一位心直口快的北方姑娘向其傾心相愛的男子表述愛情。由於這位姑娘表愛的方式特別出奇,表愛的誓詞特別熱烈,致使千載之下,這位姑娘的神情聲口仍能活脫脫地從紙上傳達出來,令人身臨其境。 首句「上邪」是指天為誓,猶言「天啊」!古人敬天畏命,非不得已,不會輕動天的威權。現在這位姑娘開口便言天,可想見她神情莊重,有異常重要的話要說。果然,姑娘終於把珍藏在自己內心,幾次想說而又苦於沒有機會說的秘密吐出來了:「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相知」就是相愛,相好。姑娘經過自己的精心選擇,認為這位男子確實值得相愛。「長命無絕衰」是說兩人的命運永生永世連結在一起,兩人的愛情永生永世不會衰退。前一句是表白愛情的態度,後一句是進一層表白愛情的堅貞。愛情,只有與堅貞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是無比純潔美好的。姑娘當然懂得這一點,因此她要進一步表明心跡。不過,她不願再從正面直說,而是通過出人意料的逆向想像,從反面設誓。她先舉出了五件非常之事作為設誓的前提:「山無陵,江水為竭」,是說世上最永久的存在物發生了巨變;「冬雷震震,夏雨雪」,是說自然界最永恆的規律發生了怪變;「天地合」是說整個宇宙發生了毀滅性的災變,然後吐出了「乃敢與君絕」五個字。由於這五個字有五件非常之事作為支撐點,因此字字千鈞,不同凡響;又由於設誓的前提沒有一個會出現,因此「乃敢與君絕」的結果也就無從說起了。上邪
? 清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五評此詩說:「首三,正說,意言已盡,後五,反面竭力申說。如此,然後敢絕,是終不可絕也。迭用五事,兩就地維說,兩就天時說,直說到天地混合,一氣趕落,不見堆垛,局奇筆橫。」可謂句句在理。 這首古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敦煌曲子詞申的《菩薩蠻》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手法上明顯地受到它的啟發:「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桔。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不僅對堅貞專一的愛情幸福的追求是如出一轍的,並且連續用多種不可能來說明一種不可能的藝術構思也是完全相同的。
鑒賞三
《上邪》是熱戀中的情人對於愛情的誓言。它語言質朴、參差不齊、全無修飾,卻有令人驚心動魄的力量。詩中主人公連用了五種絕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暗示愛對方一直要愛到世界末日。這首詩充分體現了漢樂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鑒賞四
這首詩屬於漢代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1、抒情真摯濃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2、因為作者認為這些自然現象是絕不可能出現的,所以以此作為「與君絕」的先決條件,就體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3、這首詩採用雜言體,從二言到六言,錯落相間,顯得活潑奔放。用語朴實,口語色彩濃厚。4、寫作特點這首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前三句指天發誓,用的是直筆。後六句則用曲筆。作者一連假設了五種不可能出現的自然現象,以此作為「與君絕」的先決條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實際語意與字面顯示的語意正好相反,有力地體現了主人公「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堅定、永不變心的堅強性格。

9. 《白頭吟》這首詩歌的詩意是什麼

晉人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但《宋書?樂志》言《白頭吟》等\「並漢世街陌謠謳\」,即民歌。《玉台新詠》載此 ,題作《皚如山上雪》,則連題目亦與卓氏無關了。《西京雜記》乃小說家言,且相如、文君關系亦未嘗至此,故雲文君作,顯系附會。此詩當屬民歌,以女子口吻寫其因見棄於用情不專的丈夫而表示出的決絕之辭。首二句是一篇起興,言男女愛情應該是純潔無瑕的,猶如高山的白雪那樣一塵不染;應該是光明永恆的,好似雲間的月亮皎皎長在。這不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徵,也當是女主人公與其丈夫當初信誓旦旦的見證吧。誠如清人王堯衢雲:\「如雪之潔,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詩合解》)但也有解為\「以『山上雪』,『雲間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兩意人。\」(張玉谷《古詩賞析》)意亦可通。細玩詩意,解為反面起興,欲抑先揚,似更覺有味。故\「聞君\」二句突轉:既然你對我的愛情已摻上雜質,既然你已心懷二心而不專一持恆,所以我特來同你告別分手,永遠斷絕我們的關系。\「有兩意\」,既與首二句\「雪\」\「月\」相乖,構成轉折,又與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對比,前後照應自然,而譴責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詩的決絕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寫決絕之辭:今天喝杯訣別酒,是我們最後一次聚會,明晨就將在御溝(環繞宮牆的水渠)旁邊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溝中的流水一樣分道揚鑣了。\「東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東西;或解作偏義復詞,形容愛情如溝水東流,一去不復返了,義亦可通。\「凄凄\」四句忽一筆宕開,言一般女子出嫁,總是悲傷而又悲傷地啼哭,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個情意專一的男子,白頭偕老,永不分離,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遺棄才最堪凄慘悲傷,這是初嫁女子無法體會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辭意婉約而又見頓挫;已臨決絕而猶望男方轉變,感情沉痛而不失溫厚。誠如清人張玉谷所評:\「凄凄四句,脫節暗轉,蓋終冀其變兩意為一心而白頭相守也。妙在從人家嫁娶時凄凄啼哭,憑空指點一婦人同有之願,不著已身說,而己身在里許。用筆能於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為靈警。\」(《古詩賞析》)堪稱深得詩旨。結尾四句,復用兩喻,說明愛情應以雙方意氣相投為基礎,若靠金錢關系,則終難持久,點破前文忽有\「兩意\」的原故。\「竹竿\」,指釣魚竿;\「嫋嫋\」,形容柔長而輕輕擺動的樣子;\「簁簁\」(shī)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魚尾像沾濕的羽毛。\「錢刀\」,即古代刀形錢幣,此處泛指金錢。以魚竿的柔長輕盈擺動和魚尾的滋潤鮮活,比喻男女求偶,兩情歡洽。《詩經》這類比興較多,如《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毛傳》:\「釣以得魚,如婦人待禮以成為室家。\」但此處聯下文之意,似又隱含愛情若不以意氣(義)相知,僅以香餌誘魚上鉤,恰似只靠金錢引誘,那愛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評曰:\「何以得魚?須芳其餌。若一心人意氣自合,何須芳餌為!\」(《樂府廣序》)結句點破男子\「有兩意\」是因為金錢關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錢為誘餌去另圖新歡呢?還是那位\「新歡\」家資頗富,致使這位男子貪圖富貴而厭棄糟糠呢?這只有留給讀者去猜想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