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荷馬史詩賞析

荷馬史詩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6 23:00:20

Ⅰ 我急求一篇莎士比亞作品,文藝復興的作品,荷馬史詩,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等或者有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賞析

莎翁戲劇賞析~第十二夜 Twelfth-Night: or, What You Will.

何出此名
「第十二夜」這個名稱,是因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天,即一月六日,是一個節日,即所謂「十二日節」(Twelfthtide),又稱「主顯節」(Epiphany),紀念耶穌誕生後,東方的博士於此日來到伯利恆朝拜耶穌的故事。在這一天,不僅教堂里要照例舉行儀式,在宮廷里和貴族家裡也常常演劇慶祝,莎士比亞此劇顯然是為這樣的節日而寫的。故命名為第十二夜。仲夏夜夢的命名也有類似的情形。
至於副標題 WHAT YOU WILL,這是沒有什麼特殊意義的,大概的意思是說:「如嫌第十二夜命名欠佳,則任隨君便,請隨意命名可也,」或是說:「如謂此劇系一混合體,既非純粹喜劇,亦非純粹浪漫故事,則請君隨意呼之可也。」AS YOU LIKE IT的命名,也有類似的用意,都是作者對讀者謙遜的意思。

版本之說
第十二夜沒有什麼版本問題,因為它沒有四開本行世,初次刊行就是收在一六二三年的莎士比亞全集里,即所謂第一對折本。在舞台上,第十二夜是常被表演的。在一六O六年七月十七日到八月十一日,丹麥王訪英,莎士比亞的劇團曾數度奉召入宮演劇,第十二夜也許是其中一出。一六一八年四月六日耶穌復活節,此劇又在宮廷演出;一六二二年聖燭節又有演出的記載。在這些早年的表演里,馬孚利歐是最惹人注意的一個角色。
到了復辟時代,莎士比亞的戲劇在此時都是不易迎合觀眾胃口的,除非是經過改編。一七O三年第十二夜被Charles Burnaby 改編為Love Betrayed; or, the Agreeable Disapointment.在一七O五年又重演一次。此後第十二夜脫離舞台約三十餘年。然而,自從一七四一年演員馬克林演第十二夜中的馬孚利歐,此劇即不斷出演,且大致均能依照莎士比亞的原文,直到今日。
由於當時的時髦風氣所影響,第十二夜於一八二O年被Frederick Reynolds改編為樂劇而演出,德國及英國的歌曲均被大量地摻入,原劇本來的面目全失。但這並不能奪去原劇在舞台上的地位。Elizabethan Stage Society在一八九五年的表演,Granville-Barker在一九一二年的排演,以及the Benson Company在一九OO年的表演,均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下筆年代
在Meres 所著Palladis Tamia: Wit's Treasury刊於一五九八年秋,書中列舉莎士比亞名著而並沒有提起第十二夜,這是可注意的。而不列顛博物院所藏「哈雷鈔稿」(Harleian MSS.)中有日記一卷,經Collier於一八三一年翻印,經Hunter之考訂斷為滿寧漢(John Manningham)之日記,此項日記稿,自一六O一年聖誕節起,至一六O三年四月十四日止,曾有一段記載:
「二月二日——在我們宴會席上有戲一出,名第十二夜又名任隨君意。劇情頗似錯中錯(the commedy of errors)或Plautus之Menechmi, 但尤似義大利文之欺騙(Inganni)……」
日記中接著記載了「計騙管家」這一段劇情,雖然沒有明說這是初演,但其語氣似是指明第十二夜在當時是一新戲,否則在日記似無撮述劇情的必要。所以我們根據這段記載似可認定第十二夜最遲是著於一六O一年。這是有力的一個外證。
那麼第十二夜有可能是著於一六O一年嗎?我們有證據證明它不能是太早。
(一) 第二幕第三景有一隻俗歌的幾行,這歌除了見於此處之外,同時也被收在Robert Jones於一六O一年所編的Booke of Ayres。此編所收,均是當時流行之新歌,而非舊歌謠。因此莎士比亞似乎無法在一六O一年前插入此歌。
(二)第三幕第二景提到的「新地圖」,是指一六OO年新出的地圖。
這些都足以證明第十二夜的著作不能早於一六OO年。
近代學者大概都認定第十二夜作於一六O一年。不過此劇似乎經過一番修改,並且至少有一次修改是在一六O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之後。因為在這一天政府下令禁止舞台上用瀆褻上帝的誓詞,在第十二夜裡許多地方都用「周甫」而不用「上帝」,即為此故。主張第十二夜曾經修改過者,先有Fleay後有Richmond Noble,但是威爾孫教授的解釋最為精到,(看「新莎士比亞」本之第十二夜頁八九— 一O一)。

靈感源頭
第十二夜的故事來源很多,有些有直接關系,有些並無太大的關聯。Arden本編者撰列其來源如下:
1. Gl' Ingannati.
2. Le Sacrifice, by Charles Estienne.
3. Gl' Inganni, by Nicolo Secchi.
4. Novelle, by Bandello.
5. Los Enganos, by Francois Lope de Rueda.
6. La Espanola de Florencia.
7. Hecatommithi, by Giraldi Cinthio.
8. Histoires Tragiques, by de Belleforest.
9. Riche his Farewell to Militarie Profession, by Barnabe Riche.
10. Laelia, MS.
11. Gl' Inganni, by Curzio Conzaga.
12. Gl' Inganni, by Domenico Cornaccini.
第十二夜的故事(關於瑰歐拉與奧利維亞的愛情故事那一部份),本是陳腐的題材,女扮男裝和孿生兄妹在古典喜劇中,已經是習見的情節。與第十二夜有直接相關的是上面所舉的第九項、第一項、第十一項。第九項是一部英文的短篇小說集,第十二夜是取材於其中的第二篇 Historie of Apolonius and Silla。第一項是一五三一年在Siena上演的一出喜劇,作者不明。第十一項是一五九二年在威尼斯刊行的一出喜劇。
但是第十二夜的情節也有一部份是莎士比亞的創作,例如:對馬孚利歐的陰謀、滑稽的部分,以及富於詩意的地方,不消說都是莎士比亞的創作。

觀點
第十二夜作於一六O一年,那時候莎士比亞三十七歲,他的藝術已臻成熟時期,並且將邁入他的悲劇創作時期。哈茲立特(Hazlitt)對於此劇的稱贊是很熱烈的:「此劇很公允的被認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中最可愛的之一。其中滿是中和的諧謔。也許作為喜劇是太柔和了。其中很少諷刺,絕無憤怒。其刻畫的目標是滑稽方面,而不是荒謬方面。它令我們笑人類的荒唐,而不是輕侮,更不含惡意。莎士比亞的喜劇天才像是蜜蜂,能從野草毒花中吸取汁蜜而不遺下一根毒針。」
喜劇大概多少帶一點嘲諷的意味。這出戲中極精採的一個部分,是清教徒馬孚利歐所受的嘲笑戲弄。莎士比亞是不是有意在這戲里諷刺清教徒呢?
亨脫(Joseph Hunter)說:「……在這里有系統的譏嘲,並且把作者所認為是清教徒的性格之黑暗的一面暴露出來,令觀眾憎惡。……莎士比亞在此劇中有意地把馬孚利歐做成為清教性格的抽象代表,頂壞的特點都在他身上表現了出來,並且把別的荒謬的特色還附加上去,這是很夠明顯的了。」(轉自佛奈斯本頁三九七)
亨脫這段話顯然是失之誇大。要說莎士比亞有意在這劇中對清教徒的性格「大肆攻擊」,這是不能令人信的。馬孚利歐的被戲弄,無論如何有趣,只能說是陪襯的「插曲」。但亨脫的批評卻有不可抹煞的地方。在莎士比亞的戲里,每逢遇到清教徒,輒出以嘲笑的口吻,例如在The Winter's Tale,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等劇。而在第十二夜裡確實是比較有最多的諷刺。在這戲里,莎士比亞諷刺了清教主義,這是事實。清教徒與戲劇家的互相水火,也是當時普遍的現象,而莎士比亞在馬孚利歐的身上,尋找到了一個方便的諷刺對象。
不過莎士比亞並沒有在這戲里對清教「大肆攻擊」罷了,假如莎士比亞有意要這樣做,他容易把這諷刺寫得更顯明深刻,更酣暢淋漓!莎士比亞只是順便的發泄了他對清教的氣憤罷了。這諷刺是有價值的,但我們不可把它放大,以致失了適當的透視。
然而,第十二夜的主要意義仍是在愛情心理的描寫上,不過莎士比亞在這戲里所表現的仍是一種輕松調笑的態度。西德尼李把第十二夜和Much Ado About Nothing, As You Like It,總稱為「三部曲」是有見地的。因為這三劇都是在浪漫詩意的氛圍中,描寫了愛情的種種。
其實第十二夜在情節上有許多不合理之處,約翰孫博士說「此劇沒有適當的表現人生」,固然是嚴正的批評,但如果我們把這出戲當作是慶祝一個狂歡節目的娛樂,並且是根本的屬於浪漫故事一類,那麼,它在情節上的缺陷就可以在其他的方面——例如富詩意和詼諧處——取得適當的報償了。

Ⅱ 《特洛伊的海倫》是怎樣體現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的特色和細節的

在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是由一個金蘋果引起的: 是在人類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禮上。眾神均受邀參加婚禮,唯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沒有受到邀請。厄里斯懷恨在心,在婚禮上將一個金蘋果呈現給賓客,上面寫著「送給最美的」。赫拉、雅典娜、阿芙羅狄忒為了這個金蘋果爭執不下,其他神祗害怕得罪女神都不敢發言,天神宙斯讓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做評判。 三位女神為了獲得金蘋果,分別開出誘人地條件:赫拉他給他無上的權利,並保佑他做一個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雅典娜願意賜給他智慧和力量,鼓勵他有勇氣去冒險,闖出一條英雄般輝煌的路;阿芙羅狄忒答應讓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愛上她,並做他的妻子。帕里斯想來想去,覺得權利和統治他等以後繼承他父親的王位就可以了,英雄的道路他自己有的是一身好本事大膽去闖,但愛情卻不是每天都可以遇到的。於是就將金蘋果給了阿芙羅狄忒。後來,帕里斯在阿芙羅狄忒的幫助下拐走了斯巴達的王後——美女海倫,從而成為了特洛伊戰爭的導火索。 而在戰爭過程中,諸神也加入了進來,體現了古希臘神話特色和細節 而此戰為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大規模史詩,鬥智斗勇,收入荷馬史詩體現特色和細節

Ⅲ 求名著中的好句10句,帶賞析,點評

給你找來了一百句 你自己挑選吧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對,那是任何版人都難以對付的。 (《荷馬史詩權》)
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雷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縱然迷惘,卻終將意識到有一條正途。(《浮士德》)
4.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隨筆集》)
5.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么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簡

Ⅳ 論述荷馬史詩的思想內容外國文學史

荷馬史詩(民間史詩)
《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是古希臘最回早的兩部史詩答,一般認為是吟誦詩人荷馬所作,故稱荷馬史詩。前者描寫部落戰爭(特洛伊戰爭),後者寫戰後漂泊。荷馬史詩一直是口頭傳誦,公元前6世紀由學者們整理成書,公元前3至2世紀審校定本,便是流傳至今的荷馬史詩。
1、《伊利昂記》寫的是戰爭,突出「阿咯琉斯的憤怒」。
2、《奧德修記》寫主人公在戰爭後的漂泊、還鄉和復仇,突出海上冒險行為。
3、主要人物的名字:希臘主將阿咯琉斯,木馬計的設計者奧德修斯,希臘統帥阿伽門農、特洛伊主將赫克托耳。
4、荷馬史詩的基本思想:
肯定人在與自然及神抗爭的過程中,人的奮斗精神、進取精神和人的決定性因素。
在頌揚英雄、肯定人的力量的同時,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方方面面的情況,頌揚了在奴隸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倫理道德風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Ⅳ 簡述「荷馬史詩」的思想內容.急急急

《荷馬史詩導讀》以獨到的見解,細致地解讀、梳理了有荷馬本人的思想形象回及其史詩的答歷史,分析了荷馬的兩部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內容結構、文本主體和隱喻的古典政治哲學思想。本書對荷馬史詩的研究者及對古典思想感興趣的年輕讀者來說,不失為一本有價值的賞析荷馬史詩的讀本。作者試圖通過《荷馬史詩》的解讀,呼喚當今古典學的「獲救」,呼喚「希臘的教育者」荷馬之精神的復活。荷馬所代表的古典精髓的雅博教育,能讓當代人更謙卑和明智,更審慎地進行不斷的自我教育,從而追求過上優雅的生活。
一定用我的哈!!!

Ⅵ 電影《奧德賽》賞析

看完影片Odysseus,我愛上了Odysseus。他的勇敢和智慧固然令人敬佩,但最使我震撼的是他的愛情:原來,說到底,一個典範的英雄就是一個歷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妻子和兒子身邊的男人。回家,原來在遠古的神話中就被荷馬演繹得如此生動。可是現代社會中的男人呢?還有像Odysseus那樣用盡一切智慧和力量來回到伊薩卡的男人嗎?Odysseus不是沒有出過軌,為了拯救弟兄他上了塞壬的床榻,為了生存他在卡呂普斯的女兒國一住兩年,然而他的腦海中無時不在盤旋著回家的念頭。第一次,我願意去原諒這個屢次出軌的男人;第一次,發現比Rhett(《飄》中的男主角)更有魅力的男人!征服一次次的災難,拋開一樣樣的誘惑,目標如此簡單:回家! 煉獄的預言家說,「Odysseus,你不夠聰明,你總是想著回家,卻沒有想到這一歸途本身是人生的重要一部分!回家的過程會讓你獲得智慧。」回答:「回到家後再讓我獲得智慧吧!」而我們大多數現代人,我們想著出走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卻沒有想到回家同樣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深愛Odysseus的卡呂普斯說,「Odysseus,你的妻子已經老了,你為什麼一心要回到一個不再美麗的女人身邊?留下來和我在一起你不會死,不會變老。」回答「凡人沒有你們女神的美貌,我的妻子不如你美麗,但是我愛她。我的妻子老了,而我也老了,我們要在一起老去。」 這是神話的愛情還是愛情的神話?但是沒有哪部現代愛情神話能像這部古老的神話演繹的愛情那麼樸素,那麼深刻。原來愛情的明證就是回家!一個渴望回家的男人就是最偉大的英雄!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像Odysseus那麼戀家的英雄嗎? 愛上Odysseus!不是愛上一個英雄,不是愛上史詩般的愛情。愛上一個人,不多不少,只是一個人!

Ⅶ 前方 曹文軒 賞析

大地上的異鄉者——曹文軒《前方》賞析
《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文章開頭概括描寫了人物的神情:「一車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著前方。」如果讓我們順著這句話先看圖片,你一定會覺得畫面中的人物神態各異,有迷茫,有惶惑,有對未來充滿期望。他們中有的可能是迫於生計而背井離鄉,有的是為了理想而打拚天下。不管屬於哪一種,反正畫面上破舊的車廂足以襯托出生活的貧困,可以想像出他們在貧困中奮力改變現狀的可貴,以及讀者對他們的理想實現不了的悲哀的同情。而曹文軒先生卻用睿智的眼光看出了照片中一個帶有人類生存的哲學共同的軌跡:「離鄉——思鄉——返鄉——再離鄉」。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身在異鄉的人總是魂牽夢繞自己的故鄉?故鄉對於一個遊子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們的表情到底說明了什麼?

作者在文章開頭用連續發問的方式引起了人生的思考:「他們去哪兒?歸家還是遠行?」答案為「他們正在路上」。這里正道出了生存的真諦。我們每個人從呱呱墜地時起,實際上已經走在路上了。這是一條短暫而又漫長的人生之路,雖然有的人欣然逢著順境,但是「人間畢竟不總是充滿了溫暖的,你前進的道路上也並不總是鋪滿了玫瑰花。」(季羨林《人間第一愛》)絕大多數人免不了坎坷逆境,只好在這條路上苦苦地求索。正如文章所描寫的那樣,人們在路上充滿惶惑、茫然、不安、無奈、焦躁不寧、索然無味的心理狀態。「車吼叫著,在坑窪不平的路面上顛簸,把一車人搖得東歪西倒,使人一路受著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著車窗外,他的眼睛裡流露出一個將要開始艱難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與茫然。」這是作者用細節描寫的乘車人的表情。通過這一表情的描述,印證了文章第二小節所說的「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個中立意雖有反彈琵琶的味道,而作品的新穎之處也許就是從逆向思維中得來的。

文章對人類的離家行為進行了敘述和分析。「人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概括起來,作者說了離家的四種情況:「人有著離家與遠行的習性」;「外面的世界總是在誘惑著人們」離家遠行;「離家也許是出於無奈」;而「人的理想決定著人要不斷向前走」。因此,作者在文中圍繞人類離家的行為的同時闡釋了這樣的鄉愁的主題:首先是人有著離家與遠行的習性。如「當人類還未有家的意識與家的形式之前,祖先們是在幾乎無休止的遷徙中生活的」。這使我們回想起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將領奧德修斯凱旋途中抵拒女神的場景中的鄉愁;我國古代《詩經·採薇》寫的是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生活場景中的鄉愁。還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等等漂泊的旅人,尤其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人王維的這首詩應該是異鄉遊子抒發鄉愁的先聲。等等。至於「人離鄉賤、物離鄉貴」的古訓早已成為遊子們思鄉情愁的人生經驗。其次是外面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誘惑著人們,人在外面的世界中回獲得生命的滿足;由於種種原因,人不得不離家。再就是人的理想決定著人要不斷向前走。作者通過思鄉的呈現方式與鄉土情結來形象化地詮釋,即為什麼思鄉(我心歸去),遠行與回望(永在路上);最後揭示了故鄉的價值指向,即通過「我的故鄉」「今生今世的證據」來說明思鄉是恆久的烙印。故鄉是一個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不難發現,作者從哲理層面來思考人生的悲劇性存在,並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人無法還家」,「即便還了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一如作者文末的發問:「這坐在車上的人們,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這些是由實就虛——將實指的「家」轉變為抽象化了「精神家園」。從而形象化地闡發了「人無法還家」的原因。記得柯藍《道路》說過:「人們尋找的,不是道路,而是那道路的終點,是那廣闊的、平坦的終點。只是為了通向終點,才尋找路,才從最難最難的路上走過……」
二十世紀德語詩壇最傑出的表現主義詩歌的先驅,特拉克爾有一句名言:「靈魂,大地上的異鄉者。」人在世間漫無邊際地游盪,追尋著他所不能確知的夢想,這一切也許僅僅是因為生是一種偶然,而理想總在彼岸,因此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是身處異鄉。尋找歸宿的終有一死者身處異鄉,直至踏上永恆而崎嶇的歸途。正如散文大家周國平所說:「總括起來,『記住回家的路』就是: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記住從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當然不能總活在社會和世界中,但是,時時記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會的紛爭和世界的喧鬧中沉淪。」(《記住回家的路·小序》)是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易經·乾卦》)。家,盡管「溫馨與安寧」,但是人總要面對「前方」,走出家門。那麼,有一幅對子說得好,「漫觀天上雲卷雲舒,笑對庭前花開花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應該是人類「向前」的理由。

總之,本文作者由離家,談到離家的原因,再談到路上的表現,由起初的激動到「早已認識到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而產生的惶惑、茫然、不安,而從「具象化的旅行」
「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談及「人生的悲劇性實質」,層層深入,一步一步的上升到哲理思索的層面。針對一幅圖片,大家往往會抓住圖中人物的表情神態來做文章,但是曹文軒先生卻抓住他們「離家」這一點來寫,分析原因和離家後在路上的心理表現及其成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從常規思維中跳脫出來,而有了全新的詮釋。「家」,是人精神的歸宿和精神的棲身之所。全文既繼承了古典文學淡淡的憂愁的美學意蘊,又具有當代人生創新思維的哲理思考。語言優美,主旨深刻。給讀者留下回味的餘地。

Ⅷ 荷馬史詩最經典的段落

雅典娜,帶埃吉斯的宙斯的女兒,
在父親的門檻邊脫去舒適的裙袍,織工精巧,由她親手製作,
穿上匯聚烏雲的宙斯的衫套,扣上自己的鎧甲,准備迎接慘烈的戰斗。
她把埃吉斯挎上肩頭,飄著穗帶,搖撼出恐怖;
在它的圍沿,像一個花冠,停駐著騷亂,裡面是爭斗、力量和冷凍心血的攻戰,
中間顯現出魔怪戈耳工模樣可怕的頭顱,看了讓人不寒而慄——帶埃吉斯的宙斯的兆物。雅典娜戴上金鑄的盔蓋,頂著兩支硬角,四個突結,盔面上鑄著一百座城鎮的戰勇。女神踏上火紅的戰車,抓起一桿槍矛,粗長、碩大、沉重,用以盪掃地面上戰斗的群伍,強力大神的女兒怒目以對的軍陣。
「父親宙斯,瞧這個橫霸人間的阿瑞斯,
殺死了這么多驃健的阿開亞戰勇,毫無理由,不顧體統,只是為了讓我傷心。
對他的作為,你,你不感到憤怒嗎?
此外,庫普里絲和銀弓手阿波羅挑起了阿瑞斯的殺性
——這個瘋子,他哪裡知道何為公正——此時正樂滋滋地閑坐觀望。
父親宙斯,倘若我去狠狠地揍他,並把他趕出戰場,你會生氣嗎?」
聽罷這番話,神和人的父親答道:「放手干去吧,交給掠劫者的福信雅典娜操辦;懲治阿瑞斯,她比誰都在行。」

Ⅸ 怎樣欣賞《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藝術技巧或者從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 8、7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希臘詩人摹仿它,公認它是文學的楷模。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從前,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東方許多部族的霸主。當時在希臘地方的強大部族總稱為阿凱亞人,有時在史詩中也稱為阿爾戈斯人或達那亞人;阿凱亞人以邁錫尼的王阿伽門農為首。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臘,受到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款待,但他把墨涅拉奧斯的美貌的妻子海倫騙走,帶回伊利昂城。阿凱亞人非常氣憤,便由墨涅拉奧斯的哥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倡議,召集各部族的首領,共同討伐特洛伊人。他們調集 1,000多艘船隻,渡過愛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歷時 9年都沒有把這座王都攻下來。到了第10年,阿伽門農和阿凱亞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領阿喀琉斯爭奪一個在戰爭中擄獲的女子,由於阿伽門農從阿喀琉斯手裡搶走了那個女俘,阿喀琉斯憤而退出戰斗。《伊利亞特》的故事就以阿喀琉斯的憤怒為開端,集中描寫那第10年裡的51天的事情。由於阿凱亞人失去最勇猛的將領,他們無法戰勝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邊,抵擋不住伊利昂城主將赫克托爾(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厲攻勢。阿伽門農請求同阿喀琉斯和解,請他參加戰斗,但遭到拒絕。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羅克洛斯看到阿凱亞人將要全軍覆滅,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去戰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進攻,但自己卻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喀琉斯感到十分悲痛,決心出戰,為亡友復仇。他終於殺死赫克托爾,並把赫克托爾的屍首帶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爾的父親)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營帳去贖取赫克托爾的屍首,暫時休戰,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伊利亞特》這部圍繞伊利昂城的戰斗的史詩,便在這里結束。
《伊利亞特》只寫到赫克托爾的死為止,可是據《奧德賽》和古代希臘的其他作品的描寫,圍繞伊利昂城的戰爭還繼續打了很久。後來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凱亞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領埃阿斯和最有智謀的首領奧德修斯爭奪阿喀琉斯的盔甲,奧德修斯用巧計戰勝了勇力超過他的埃阿斯,使得後者氣憤自殺。最後奧德修斯獻計造了一隻大木馬,內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馬拖進城,結果阿凱亞人里應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結束了這場經歷10年的戰爭。史稱木馬記。離開本國很久的阿凱亞首領們紛紛回國,奧德修斯也帶著他的夥伴,乘船向他的故鄉伊塔克出發。從這里就開始了以奧德修斯在海上的歷險為中心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的故事。
奧德修斯回鄉的旅程很不順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詩採取中途倒敘的方法,先講天神們在奧德修斯已經在海上漂遊了10年之後,決定讓他返回故鄉伊塔克。這時奧德修斯在家中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已經長大成人,出去打聽他的長期失蹤的父親的消息。伊塔克的許多人都認為他10年不歸,一定已經死去。當地的許多貴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設法拒絕他們,同時還在盼望他能生還。奧德修斯在這 10年間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獨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爾刻把他的同伴用巫術變成豬,又要把他留在海島上;他又到了環繞大地的瀛海邊緣,看到許多過去的鬼魂;躲過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聲,逃過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庫拉,最後女神卡呂普索在留了奧德修斯好幾年之後,同意讓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國土,向國王阿爾基諾斯重述了過去9年間的海上歷險,阿爾基諾斯派船送他回故鄉。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還占據著他的王宮,大吃大喝。奧德修斯裝作乞丐,進入王宮,設法同兒子一起殺死那一夥橫暴的貴族,和妻子重新團聚。

荷馬史詩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寫成,實際上它是許多民間行吟歌手的集體口頭創作。史詩包括了邁錫尼文明以來多少世紀的口頭傳說,到公元前6世紀才寫成文字。它作為史料,不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情況,而且反映了邁錫尼文明。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傑作。

《伊利亞特》敘述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Troy)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喀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地描寫了戰爭結束前幾十天發生的事件。希臘聯軍圍攻特洛耶十年未克,而勇將阿喀琉斯憤恨統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不肯出戰,後因其好友戰死,乃復出戰。特洛耶王子赫克托爾英勇地與阿喀琉斯作戰身死,特洛耶國王普利安姆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屍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描寫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敘述伊大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耶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修斯受神明捉弄,歸國途中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後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伊大卡及鄰國的貴族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羅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羅普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大卡的權力。
英雄史詩都是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基礎的。《荷馬史詩》就向我們展示了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狀況、以及希臘人從氏族s公社進入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形態。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在從氏族公社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暴力干擾;古希臘的國家組織純粹是通過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直接從氏族公社中產生出來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詩中的內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英雄史詩所宣揚的是一種英雄史觀。只不過英雄史詩中表現出來的英雄史觀與後來西方社會中的英雄史觀是不同質的。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寫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並不是貶低大眾,而恰恰是為了抬高作為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為了抬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為一個有著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鬥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斗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為自己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對象。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於「歷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盡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並不確定,但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通過對目擊者提供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後來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在荷馬史詩里,許多事物的描寫同克里特-邁錫尼文化的實物相符,如《奧德賽》里所說的墨涅拉奧斯的宮殿和菲埃克斯人的王阿爾基諾斯的宮殿,有各種青銅和金銀裝飾,美好的花園和葡萄園,宮里充滿糧食、美酒和果實,隨同酒宴還有各種競技娛樂和舞蹈等,這些都可以說明荷馬史詩的內容是以一些古代的歷史傳說為依據的。同時,有些描寫又與克里特-邁錫尼時代的實物不同,例如從考古發現的壁畫來看,古代克里特人都是短發,而且頭發是黑色,而史詩里描寫的阿凱亞人都是長發,而且頭發是黃色;克里特人戰斗時用的盾牌是長形,史詩里的盾牌卻是圓形;克里特人穿的盔甲也與史詩所描寫的不同。這些說明荷馬是生在好幾百年後的詩人,當時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早已滅亡,所以當他描繪過去文化的繁榮景象時,也不免利用後日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他並不是當時生活的目擊者。有些西方學者還曾考證史詩里許多英雄如阿基琉斯、赫克托爾等都是北方部族傳說里的英雄,不一定與攻打伊利昂城的史實有關。
荷馬史詩採用六音步詩行,不用尾韻,但節奏感很強。這種詩體顯然是為朗誦或歌吟而創造出來的,在歌吟時,大概還彈著琴來加強其節奏效果。由於這種敘事長詩是由藝人說唱,因此常常重復不少慣用的詞句,甚至整段重復,一字不改。有時有些形容詞的重復使用,只是為了音節上的需要,並不一定對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強。而許多重復詞句的一再出現,象交響樂里一再出現的旋律,又能給人一種更深的美的感受。這大概是由於古代的某些藝術手法雖然比較簡陋,但有經驗的說故事的詩人運用技巧非常純熟,所以才能產生這種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來加強氣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也是荷馬史詩里一個突出的藝術手法。此外荷馬史詩還善於用簡潔的手法描寫,用寥寥數語,表達出很深的感情。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藝術技巧或者從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 8、7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希臘詩人摹仿它,公認它是文學的楷模。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