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賞析
歸園田居·其三
作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
身上衣沾濕了並不可惜,只願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㈡ 賞析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
1、「草來盛豆苗稀」一方面表現了自詩人陶淵明厭惡官場生活,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草盛」「豆苗稀」寓意官場中阿姨奉承者多,而正直的官員太少;另一方面也表現了陶淵明隱居田園閑適、樸素的生活,於自然平淡中表現醇美的生活意境。
2、「帶」有佩戴,披掛的意思,用「帶」字更能達到一種天人合一意境,詩人把高高懸掛的月亮寫得就像佩戴在自己身上的一輪明月。如果用「戴」字則失去了詩的意境,更不能表現詩人悠閑、恬適的心境。
自己的觀點,只供參考!
㈢ 歸園田居其三賞析200字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內的是田園容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㈣ 歸園田居其三賞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勞動的內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
詩中用「稀」和「盛」作對比說明了詩人新的生活要從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恥辱開始。也許是官身束縛,體質有所下降的緣故,也許是久別田園,農藝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這里流露出來的是一種自慚、自勉之情。
我再給你補充一點知識:
(1)選出表述不恰當的一句( )
A、「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勞動的地點、勞動的內容和豆苗的生長情況。「種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是幽美的,兩者相互襯托,完美而又和諧。
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二句,寫早出晚歸,辛勤勞動。荒穢,指各種野草。
C、「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承「荷鋤歸」,寫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濕。「種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語雖平淡自然,卻將歸隱的艱難寫得極為具體。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無違」二句,抒發感情。表明避開官場的志趣,抒發作者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詩中「但使願無違」的「願」是什麼?
(3)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傾向?
(4)賞析「帶月荷鋤歸」一句(結合本詩說說陶詩的風格)
答案:1、C;2、歸隱之心願(隱居躬耕,不與世俗同流合污);3、厭惡官場、喜愛田園(頗為無數仕途不順的文人欣賞);4、描寫勞動歸來的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鋤頭,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歸耕圖。詩人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把勞動寫得富有詩意,語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這就是陶詩的獨特風格)
全詩賞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㈤ 歸園田居其三的內容解析及賞析(最好說淺顯點)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詩人歸隱山林的閑情逸致;詩中的「願」是全詩的著眼點,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作者雖志在田園,但初歸時的勞動效果不大理想,莊稼長得不好,豆苗還沒有草多。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蕪貧瘠,雜草叢生,地廣人稀,難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不善於勞動,一個封建士大夫,剛離官職的縣太爺,既沒有耕作經驗,又沒有耕作能力,種不好莊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對「草盛豆苗稀」的狀況是不甚滿意的,但不文過非,這符合他一貫「任真自得」的性格。蕭統說他為人率直,不矯飾言辭,曾與人飲酒,不論貴賤,若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詩人襟懷坦盪如此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晨興」寫早起;「帶月」寫晚歸,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勞。「理荒穢」,寫他歸耕後墾荒工作的艱難。盡管每天勞動時間很長,從日出到月出,身體很疲憊,然而詩人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有「帶月荷鋤歸」的悠閑筆調寫出他勞動後的輕快。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詩人心靈的舒暢,通過藝術的筆觸,凈化為一種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詩歌美,活脫出一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閑自得的形象。「帶月」句可說是神來之筆,它變勞苦為歡快,化睏倦為輕松,具有點染之功。。「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兩句是進一步寫田園荒蕪,歸耕艱難。以上六句敘寫耕作生活,真切朴實,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樸歸真、順應自然的意念,並且這二者常常融為一體。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㈥ 歸園田居 其三 表達了陶淵明怎樣的思想感情
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交代了勞作的時間:一整天;寫出了勞作的艱辛,"帶月荷鋤歸」寫出了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詩人扛著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的一幅美麗的「月下歸耕圖」暗示了這種艱辛在作者眼裡是快樂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後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嚮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與世同流合污的意願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污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㈦ 歸園田居·其三的內容解析及賞析(最好說的淺顯點)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交代了勞作的時間:一整天;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是寫「月下歸耕」的美麗景象,暗示了這種艱辛在作者眼裡是快樂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後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嚮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與世同流合污的意願沒有被違背,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㈧ 《歸園田居》陶淵明 其三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㈨ 歸園田居 其三 賞析
歸
園
田
居(其三)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里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