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刑賞忠厚之至論名句

刑賞忠厚之至論名句

發布時間: 2021-02-16 08:59:19

A. 蘇軾的名句! 要出處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題西林壁》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

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不同的樣子。

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宋代: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釋義:

遊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穀聲聲。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3、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釋義: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頭戴華美鮮艷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帶著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兩鬢微微發白,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一樣信任我呢?那時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瞄準西北,射向西夏軍隊。

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

釋義:

大江浩浩盪盪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遊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 一作:何時;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長向 一作:偏向)

釋義: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B. 蘇軾一生的遭遇及當時著名的詩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取進士。歷任福昌縣主簿、文理評事、殿中丞等。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杭州通判。轉知密、徐、湖三州,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出獄後被貶黃州,再徙常州。哲守即位,舊黨執政,蘇軾被召還朝,起為翰林學士。蘇軾在新法推行時雖上書神宗表示反對,但對「裁減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條式,修完器械,閱飛旗鼓」等裁抑貴族特權、增強國防力量的措施,卻表示贊同。多年來作地方官的經歷,使他對社會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處有進一步了解。這時司馬光要廢除一切新法,他則主張:「較量利害,參用所長。」反對執政大臣一意孤行。又因此受到舊黨程頤的攻擊。元祜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徙穎州、揚州、定州。八年,復行新法,時新黨已變質,他又被貶至南疆的惠州、瓊州、昌化等地。徽宗即位、遇赦北還,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北宋中期的文學巨匠,所謂「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藝才華頗高,散文、詩、詞、書、畫等,成就都很高。其詞作多為懷古傷今,詠史詠物,說理談禪,書懷言志,農村風光,抒情敘事等等,沖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艷科」的舊框框,而容納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擴大了詞的領域。形式上力圖不受音律約束,使詞離開音樂而獨立存在。許多詞作豪邁奔放,慷慨激越,南宋辛棄疾繼承並發展了蘇詞風格,形成了「蘇辛」豪放詞派。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留二千七百多首詩、三百多首詞和許多優美散文。

蘇軾是中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蘇軾的詩大都抒寫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現實黑暗之作。詩風豪邁清新,尤長於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記游、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蘇軾散文中議論文汪洋恣肆,記敘文結構謹嚴,明白條暢,如《石鍾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後進,黃庭堅、秦觀等均出其門下。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家,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家。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一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像其為人。人書並尊,在當時其弟兄子侄子由、邁、過,友人王定國、趙令畤均向他學習;其後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亦均向他學習,可見影響之大。

蘇軾在繪畫方面畫墨竹,師文同,比文更加簡勁,且具掀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一直起至頂。余問:何不逐節分?曰:竹生時,何嘗逐節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雲:作枯木枝幹,虯曲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均可見其作畫很有奇想遠寄。其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更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託,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存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與《祭黃幾道文》等。存世畫跡有《古木怪石圖卷》;又近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卷》當亦系他的作品。詩文有《東坡七集》,詞有《東坡樂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謚文忠公。

在任地方長官期間,蘇軾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蘇軾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學作品標志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蘇軾是著名詩人,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為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蘇軾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葯、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蘇軾生平大事年表

北宋仁宗天聖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
1036 蘇軾降生
1054 娶王弗
1057 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
1059 舉家前往京都
1061 仁鳳翔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 任職史館
1065 妻喪
1066 父喪;服孝(1066.4-2068.7)

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1086)
1068 娶王閏之
1069 返京;任職史館
1071 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 任密州太守
1076 任徐州太守
1079 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 謫居黃州
1084 往常州
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間太後執政(1085-1093)
1086 以翰林學士知制誥
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
1091 任吏部尚書;往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 任揚州太守;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1093 妻喪;太後逝世;調定州太守;河北軍區司令
1094 往惠州貶所;謫居惠州
1097 往海南;謫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後執政(1100)
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
1126 北宋亡
文學成就

蘇軾對文藝創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於革新獨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後》)。蘇軾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探討,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進一步「瞭然於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一個突出內容。但更多地方則針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關懷生產的詩歌,如《次韻章傳道喜雨》、《答呂梁仲屯田》、《石炭》、《秧馬歌》、《游博羅香積寺》等,表現了人民的痛苦,針砭了時弊,情真語摯,朴實無華,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取材廣泛,命意新穎。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等詩,描繪了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詩,則逼真地描繪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蘇軾不但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以欣喜愛悅的感情描繪了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在嶺南所寫的農村景物詩,體現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系。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人所未發,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餘味不盡。還有些詩常常滿涵著爽朗樂觀的情趣,體現出不畏逆境,傲視磨難的精神。此外,蘇軾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鑒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石蒼舒醉墨堂》等。蘇詩奔放靈動,逸態橫生,才思四溢,觸處生春,藝術上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蘇軾體察敏銳,詩筆爽利,無論描寫風光、物態和人情,都可做到寫物傳神,頗饒情韻。蘇詩想像豐富,奇趣橫生,比喻新穎貼切,引人入勝。蘇詩有時直抒胸臆,議論英發,文思如潮,極富氣勢。蘇詩的議論化,固然有助於抒寫的自由和格調的流暢,但對詩的形象性和韻律美則不無影響,又由於應酬賡和,某些和韻詩近於文字游戲;矜才炫學,某些作品有用典過多或粗率冗長之弊,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蘇軾對古近各體均能駕馭自如,但更長於古體和七言。他的七古波瀾壯闊,變化莫測,最能體現奔放的才情,妙筆馳騁,奇氣橫溢。五古則寫得樸厚無華,詞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見勝。蘇軾的七律也很出色,氣韻天成,格調流麗圓轉,略與白居易、劉禹錫詩風相近,而更為奇警。蘇軾對五言近體用力較少,五律五絕不多,而七絕則寫得精美明快,有不少傳誦頗廣的名篇。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突破詞必香軟的樊籬,創作了一批風貌一新的詞章,為詞體的長足發展開拓了道路。從今存三百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來寄託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篇。蘇軾在詞中,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而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則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採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可以說,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蘇詞在筆力和體制上有所創變。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
元佑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於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制。以前詞家於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系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蘇軾以詩為詞,擴大了詞體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憑高眺遠」、(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彙,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採的風尚有所改變。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於音律。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麗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牆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

蘇軾對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發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作開拓了新天地。談史議政的論文,包括奏議、進策、史論等,大都是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無當帶有濃厚的制科氣外,確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頗具識見的優秀篇章。如《進策》、《思治論》、《留侯論》等,見解新穎,不落窠臼,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於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國策》等散文的影響。敘事紀游的散文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廣為傳誦的名作。記人物的碑傳文如《潮州韓文公廟碑》,記樓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記》。其寫景的游記,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見長,如《石鍾山記》、前後《赤壁賦》,即地興感,借景寓理,達到詩情畫意和理趣的和諧統一。蘇軾的記敘體散文,常常熔議論、描寫和抒情於一爐,在文體上,不拘常格,勇於創新;在風格上,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更能體現出《莊子》和禪宗文字的影響。書札、題記、敘跋等雜文,在東坡集中也佔有重要地位,所寫書札尺牘如《上梅直講書》、《與李公擇書》等,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腑,最能顯現出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蘇軾寫了不少題記、序跋、雜著,品詩評畫,談論書法,總結創作經驗。如《南行前集敘》、《書吳道子畫後》、等。此外,蘇軾還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雜文,如《日喻》、《稼說》等,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不少獨得之見。蘇軾還有流傳較廣的筆記文《東坡志林》,此書東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傳本實後人編輯。《稗海》所收《志林》,內容較多,史論而外,還有不少隨筆、雜感、瑣記,寫人記事,言簡而明,信筆揮灑,頗饒情致。如《記承天寺夜遊》、《記游松風亭》,隨手拈來,即有意境和性情。此類文字,實開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筆記》,亦系後人輯錄而成。蘇軾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他熱心獎掖後進,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詩受到金代詩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詩人的推崇。蘇文長期沾溉後學,其小品隨筆更開明清小品文的先聲。蘇詞直到清代,仍為陳維崧等詞家所宗法。蘇軾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蘇軾才華橫溢,詩詞文賦而外,對書畫也很擅長。他於書法遍覽晉唐諸家,轉益多師,自成一家,長於行書、楷書,筆法肉豐骨勁,跌宕自然,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傳世書跡有《黃州寒食詩帖》、《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卷》等。蘇軾論畫卓有所見,主張「神似」、「傳神」,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畫史上很有影響。他善畫竹石,學文同而又自具風格。蘇軾畫真跡,今僅存《古木怪石圖》等。蘇軾在學術上的著作有《易傳》、《書傳》等。
蘇東坡,即蘇軾,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和稱「三蘇」,蘇東坡在政治上恪守傳統禮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負,故在仕途上多經坎坷。他性格豪邁,詩詞汪洋恣肆,清新豪健,開創豪放一派。他心胸坦盪,在書法上雖取法古人,卻又能自創新意,充滿了天真爛漫的趣味。同時,他善繪畫,喜作枯木怪石。蘇東坡自稱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詩文、書、畫卻名垂後世。
一,書香世家

蘇軾,字子瞻,又宇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生於北宋中期,即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母程氏是大里氏木(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程文應的女兒,書香門第出身,因從小耳聞目染,故品德、學識都相當好,蘇軾很幸運有這樣的母親,因此他能夠受到良好的家教。祖父蘇洵等人對他的出世都感到欣喜不已。三年後其弟蘇轍也誕生了。如果依照蘇洵編纂的"蘇氏族譜"記載,蘇家的祖先最遠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著名文人蘇味道,然而真相難以確定,但可證實蘇軾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前的蘇斬。
蘇軾的父親蘇洵志在科舉,然而他開始做學問的時間太晚了,大約是在蘇軾出生後的時期,他己經年過而立,結果是屢試不中,只能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因此他對蘇軾、蘇轍兩兄弟的期望很大。蘇軾出生後不久,蘇洵便到京都去游學,所以蘇軾一直到八歲都沒有受到過父親的言傳身教。他最早由母親啟蒙,後來因程氏深信道教,便命他拜天慶觀道士張易簡為老師,與鎮上的百餘名幼童一起學習。蘇軾和其後成為當地小吏的陳太初經常受到私墊先生的褒獎。當時中國官宦人家的子弟通常是聘請家庭教師在家傳授學業,蘇軾與鎮上的孩童並坐讀書的道觀私墊則是非常平凡的庶民教育場所。在私墊里就讀的孩童都是商人和農民子弟,蘇拭在私墊里度過了童年,這培養了他的庶民性格,對他日後的為官做人有很大的益處。
蘇軾在天慶觀的私墊里讀了三年,十歲時母親教他念《後漢書》,讀到《范傍傳》時,他感慨很深。不自覺地就嘆息起來,並對母親說:"做兒子的如果也像范謗,母親高興不高興?"程氏說:"你如果真能像范謗一樣,我難道不能像范謗的母親一樣感到光榮嗎?由於蘇軾從小天資聰穎,因此他在母親的教導下進步的非常快。

二、名震京城

蘇軾在二十歲前一直在故鄉眉山專心學習。仁宗嘉枯元年(公元1056年),他同其弟蘇轍在父親的陪伴下初次離開眉山,並趕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順利地考上預備考試的兩兄弟,又一起參加第二年春季的科舉,蘇軾一舉進士及第。此次科舉考試的知貢舉(監考官)是當時著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及梅堯臣,歐陽修一心提倡古文,以挽救當時文壇浮華不實的流弊,當他讀到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的文章時,十分驚訝,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作品,本來想取第一名的,考慮很久,為了避偏袒之嫌,終於取了第二名(後來原先應是第二的曾鞏,反倒成了第一。),蘇軾的春秋對義則考了第一。殿試(皇帝親自口試)時,他獻上二十五篇進策,很得仁宗皇帝的欣賞,於是將蘇軾評為翰林學士。歐陽修當時對人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意即 "我要避開他,好讓他出人頭地",可見歐陽修當時撥摺後進的愛心。後來,蘇軾及蘇轍均拜歐陽修為師。
東坡在赴京考試以前,已經在家鄉結了婚。蘇軾母親程氏,在嘉佑二年四月生病去世,蘇家嘉佑四年,喪期已滿,父子三人再度塔船循泯江、長江水路赴京都。嘉佑六年,蘇軾、蘇轍二人在恩師歐陽修推薦下參加制科考試,這一年舉行的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謙科的考試。蘇軾以三等、蘇轍以四等的成績分別考中人選。制科的成績分為五等考核,在宋朝尚無以一、二等的成績考中之例,通常都以三等為最高分。相傳當時仁宗曾滿心喜悅地向皇後曹氏說道:"膚為子孫得兩宰相。"仁宗所說的兩人就是指蘇軾和蘇轍。蘇家兩兄弟一心所期待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登上宰相之位,他們的親蘇洵也為此欣喜不已。
嘉佑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蘇軾出任簽書鳳翔府判官事,也就是知府的助理官,相當於副知府。去上任時,蘇轍一路送到京都外城通往西邊的鄭新門才依依不捨地與兄長分手道別。後來蘇軾把當時所作的一首 《留別詩》收集在自編《東坡集》四十卷的卷首,表示這首詩是自己的處女作。
他在鳳翔府判官任內的第二年春,由於很長時間不下雨,嚴重的旱災使百姓們生活困難。後來奉上級的命令到太白山上求雨。後來果然下雨了,於是就在扶風官舍的北邊築了一個亭子,名?quot;喜雨亭",他也有感而發的為這件事作了"喜雨亭記",並以輕快的筆調抒發了久旱得雨的喜悅心情。

三、反對變法
英宗繼位以後,韓琦做了山陵使,他表面上愛護蘇軾,其實有點妒忌他的才華,所以蘇軾辦事格外小心。為了應付山陵的需要,他編了不少木筏、竹筏,想順渭水東下,可是水太淺,木筏便停滯住了,他非常著急,花了五個月的時間才設法運出。後來又碰上西夏人侵,邊境上的老百姓非常恐慌,他日夜奔波,供應軍糧民食,十分的辛苦。
除了疲於工作,蘇軾還得應付官場上的種種關系。由於之前所學的聖賢教誨與政治現實差距甚遠,作為一位初任官職的熱血青年,他感到無比的憂慮。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冬,鳳翔的任期屆滿後,蘇軾迫不及待地奔回了父親及弟弟居住的都城開封。不料翌年他深愛的妻子死了(妻子王弗,是本鄉貢進士的女兒,知書識禮,能詩能文,十六歲嫁給東坡,後來生下兒子蘇邁,可惜紅顏薄命,二十七歲就死了),不到一年,父親也跟著去世,帶著沉重的心情,蘇軾乘船運送父親及妻子的靈樞回到了故鄉眉山。
熙寧元年,神宗即位,服滿了喪期的蘇軾離開故鄉。翌年,出任監官浩院(掌管官吏辭令書的官)。此時,政治上己有了新的局面,神宗為挽救面臨困境的國家財政,任用王安石為相,並推行其所提倡的新法。蘇軾的政治思想較為保守,他雖不滿當時的社會現狀,但也不完全支持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他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法制,而在於吏治,他希望能以較緩和的方式改革,若要變法,也應逐步進行,而非如王安石的變法般地急於求利。所以他不斷上書神宗,呈奏《議學校與貢舉札子》、《諫買浙燈狀》,後又上《上皇帝書》及《萬言書》,但都未被神宗接受。蘇軾因而成為當時反對王安石等新法派中的舊法派的一員,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擠。甚至還有人誣告蘇軾販賣私鹽。
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三十六歲的蘇軾見變法大局已定,反對也沒有用,並且他也不願意陷人宗派斗爭的旋渦中,便請調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但心中不免有些難過和挫敗感。
杭州是個風景秀麗之地,蘇軾在辦完公務後,便四處遊玩,以解煩憂。他在此地不但結識了許多知交,也作了不少的詩歌,如著名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六月二十七日於望湖樓醉書》等。政治上的挫敗反而促使東坡以詩人的身份,體驗了更豐富的人生,從此開拓了一片更寬廣的文學領域。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蘇軾自願調任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那兒離蘇轍任職的濟南很近。他在密州也作了許多燴炙人口的文學名作,如 《超然台記》、《水調歌頭 ·中秋懷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獵》等。

四,漂泊流離
蘇軾後來被調任到徐州(今江蘇省銅山縣)、湖州(今浙江省吳興縣)。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在他移任湖州的第三個月,有一天,突然闖進一位朝廷欽差,不容分說便把他捉拿進京,原來是一群和蘇軾有嫌隙的御史,為了討好王安石,便指稱他在詩文中歪曲事實,誹謗朝廷,並請皇上下令司法官員判他的罪。不久,蘇軾就被送人獄中,這就是著名的 "烏台詩案"。
蘇軾在杭州作通判時的確作了不少詩諷刺新法,譬如《山村五絕》的第四首:"杖黎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這首詩就是諷刺青苗法的執行不力,官吏強迫農民借錢,然後又在當地開設賭場、妓院,把錢撈回來的丑惡行徑。但這畢竟是詩,本不應構成罪狀,但是圍繞新法所進行的嚴肅的政治斗爭己

C. 關於蘇東坡的勵志名言警句(註明出處

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 《潮州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論語·陽貨》:「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貴),無所不至矣。」偽:偽詐,欺騙。這兩句大意是:一些人為了爭權奪利,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但上天是不容許他們這樣偽詐的。這兩句可藉以說明:有些人為非作歹,為所欲為,但天理難容,最終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人之壽夭在元氣,國之長短在風俗。 《上神宗皇帝書》
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壽:長命。元氣z精神。這兩句大意是:人壽命的長短在於他的精神.而國運的長短在於社會風俗。人的壽命與其精神狀態有密切的關系,精力旺盛,意志堅強。就不會為困難嚇倒,不會為疾病屈服。國家的盛衰興亡與民風民俗的關系至為密切。若民風淳樸,國家自然崇尚節儉.則人民可以體養生息.發展生產。若民風浮靡。社會習尚追求享受.好逸惡勞.國家就危險了。可以此說明國家興亡與社會風俗關系甚為密切,強調教化的重要。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後赤壁賦》 —— 蘇軾經典語錄
見宋·蘇軾《後赤壁賦》。這兩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襯得月亮小,水退落石頭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寫自然景色,由於它警約而暗含哲理,後人常以之闡發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歐陽修《醉翁亭記》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語),流傳過程中意義逐漸定型,成為比喻到了一定時候事情真相便會徹底明白的成語
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 《策別十六》
見宋·蘇軾《策別十六》。養:養護,調養。逸:安閑,休養。這兩句大意是:善於養護自己身體的人,使自己既能夠得到休養,又能夠經常勞動。身體常安逸,則易怠惰失神,血脈不暢;勞動過度,則又會神形疲憊,這些都不利於身體健康。正確的作法應是有逸有勞,勞逸結合,使身體一張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鍛煉,如此調濟,方能身體康健。這兩句可用於說明必須勞逸結合,勞逸適度,人才能健康長壽。
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
見宋·蘇軾《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聖人: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這兩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樣焦急。《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謂急矣。」~表現了孔子看到天下動亂,百姓痛苦,因而憂心如焚,急於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於表理愛民如子的惻隱之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
見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思量:思念,記掛。這幾句大意是:十年來生死阻隔,誰也不知道誰的景況。不必有意識地思念,心中自然難忘。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亡妻王弗而寫的。當時,蘇軾因政治失意而離開京師,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作知州,王弗辭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歲的蘇軾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夫婦之間十分恩愛。可是,王弗二十七歲時便在汴京去世,次年歸葬於四川祖塋,這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精神創傷。十年以後的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又夢見了念念不忘的愛妻,醒來後寫下了這首記夢詞。~幾句是詞的開頭。「十年」寫訣別時間之久;「生死」從妻、我兩方著筆,一在人間,一在黃泉,生死阻隔;「兩茫茫」寫音信渺茫永無相見之日;「不思量,白難忘」用尋常之語,道深長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寬慰的話,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節哀,好自為之吧!但感情卻不肯聽命於理智的指揮,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記憶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談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亡妻,卻偏從「不思量」著筆,再反跌出「自難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銘心的感情力量,筆勢也顯得搖曳跌宕。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賀新郎》 —— 蘇軾名言
見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蹙(cù促):收斂,折皺成團。浮花浪蕊:指春天輕浮、艷冶的桃、杏之類的花卉。這幾句大意是:含苞半開的石榴花像折皺收束的紅巾,專等著輕浮艷冶的花兒朵兒都凋謝凈盡,才吐露自己的穠艷和幽芳,來陪伴佳人度過寂寞的時光。蘇軾的《賀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遠的寫景詠物詞。詞的上片寫夏日深院,幽居著一位冰清玉潔,孤寂無依的佳人。下片詠石榴花,把詠物和寫人結合起來,亦花亦人,既寫出了花之態,也寫出了人之神。~是過片三句,寫榴花艷麗文靜,自甘幽獨,不肯與浮花浪蕊為伍,而情願與孤寂的佳人作伴。在這里詠花與寫人已融為一體,是花是人,難以分辨。讀者從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從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詞人用比興象徵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失意遲暮之感,這在詞史上是富於獨創性的。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游金山寺》
見宋·蘇軾《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唐、宋時屹立長江之中。鄉國:家鄉;蘇軾故鄉在四川眉山。這兩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頂峰遙望家鄉,長江南北的眾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視線。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容易思念家鄉,蘇軾寫這首詩時正是如此。他在這首記游詩中寄寓了濃郁的鄉情,並流露出買田歸隱的心願。這兩句是全詩寫景抒情的框紐。江南江北的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絕頂不是為了欣賞江南風光,而是為了遙望家鄉,此時,他只覺得這眾多青山遮擋了他望鄉的視線,因此筆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實,從江蘇鎮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萬里,即使是一馬平川,想從金山望見眉山也絕不可能。這種跌宕的筆法,正是為了突出作者望鄉的痴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水龍吟》
見宋·蘇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這兩句大意是:楊花像花又不像花,人們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飄零。楊花沒有美麗的形態,沒有撩人的色香,故無人觀賞,無人憐惜,自落自飄。這兩句一反常人對楊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筆觸加以描繪,將楊花的墜落歸於人們對它不珍惜,可謂別有新意。
文起八代之衰。 《潮洲韓文公廟碑》
見宋·蘇軾《潮洲韓文公廟碑》。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本句大意是:韓愈的文章使古文從八代駢偶綺靡的衰頹文風中振興崛起。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他針對六朝以來社會上長期廣泛流行的駢儷文體及形式主義文風,大力倡導形式與內容統一、適於表達思想感情的單句散行的散文。這一運動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變了幾百年來駢文幾乎獨霸文壇的局面,開拓了文章寫作的新道路,無論在當時還是對後世,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以蘇軾稱贊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劉熙載說韓愈「文集八代之成」(《藝概·文概》),都是對韓文的高度評價。

所種者谷,雖瘠土惰農,不生稗也;所種者稗,雖美田疾耕,不生谷也。 《廣成子解》
宋·蘇軾《廣成子解》。瘠(jí急)土:貧瘠不肥的土地。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溫地中形似稻子的雜草。這幾句大意是:你種的是穀子,即使土地貧瘠,農人又懶得管理,它也不會變成稗子;你種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農人勤於耕作,也決不會長出穀子來。作者原意是說,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難條件下也不會改變其正直的天性;而行為姦邪之輩即使生活於優越的環境中,也本性難移。此名句對條件的作用,環境的影響估計不足,但對事物本性難改的取喻還是可取的。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志林十三首》
宋·蘇軾《志林十三首》其五。腐:內部變質。疑:對人對事有疑心。讒:讒言,壞話。入:聽得進去。這兩句大意是:物體必定是內部先變質,然後才生蟲;人必定是對人對事先有疑心,然後才聽得進讒言。物體內部不腐朽,蟲子就沒有孳生的環境和條件;而所以生蟲,必然是物體內部先變質。對人對事如果很信任,讒言就不會乘虛而入;而所以聽信讒言,則必然是內心先有了懷疑。這兩句通過比喻,說明要想杜絕讒言,不為讒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水到渠成,不須預慮。 《答秦太虛書》
宋·蘇軾《答秦太虛書》。這兩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會成渠,不必事先憂慮。這兩句在原文中是說:自己在黃州雖然經濟拮據,但節儉度日,生活還過得去;到時真遇到困難,另想辦法,~。意即車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憂慮,表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的襟懷。後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條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將順利完成。
名重則於實難副,論高則與世常疏。 《謝館職啟》 —— 蘇軾名言
宋·蘇軾《謝館職啟》。名重:名望過大。於實:於事物的實際。副:符合。論:議論。疏:疏遠,不為所容。這兩句大意是:個人名望過大,難於與實際符合;非凡超俗的議論,常為世人所不容。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蘇軾經歐陽修推薦,參加制科考試,宋仁宗在崇政殿親自御試。試前,蘇軾上了二十五篇《進策》,二十五篇《進論》,御試時又有《御試村科策》一篇。他在這些文章中系統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張,言詞激烈,擊中時弊,很受仁宗賞識,仁宗高興地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指蘇軾、蘇轍)矣!」蘇軾文章遂擅天下。但蘇軾清醒認識到~,深盛危粟。正是他的這些議論,後來成為政敵攻擊的對象,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屢遭貶斥的根源。
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札子》

隙中之觀斗,又烏知勝負之所在。 《超然台記》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 —— 蘇軾經典語錄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前赤壁賦》

傳神之難在目。 《傳神記》 —— 蘇軾名言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心正則筆正。 《書唐氏六家書後》

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題藍田煙雨圖》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 《書(黃子思詩集)後》 —— 蘇軾經典語錄

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也。 《與謝民師書》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答謝民師書》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 —— 蘇軾名言

文章以華采為末,而以體用為本。 《答喬舍人啟》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文說》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送安淳落第詩》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 蘇軾經典語錄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柳氏二甥求筆跡二首》

博現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雜說·進張琥》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應制舉上兩制書》

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現書。 《李氏山房藏書記》 —— 蘇軾名言

束書不觀,游談無根。 《李氏山房藏書記》

服人以誠不以言。 《擬進士對御試策》

冤者獲信,死者無憾。 《宋子儀大理寺丞》

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 蘇軾經典語錄

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 《刑賞忠厚之至論》

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則兵易解而功易成。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札子》

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 《策斷二十四》

豐兇相濟,農末皆利。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 蘇軾名言

谷太賤則傷農,太貴是傷末。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札子》

斷蛇不死,刺虎不斃,其傷人則愈多。 《續歐陽子朋黨論》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賦》
兩句現在可借用來說明作官、為人都應清廉不貪,不是為我所有的東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擬進士對御試策》 —— 蘇軾經典語錄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 《議學校貢舉狀》

進苦口之葯石,針害身之膏盲。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D. 蘇軾有那些名句

蘇軾名句
⑴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水龍吟》) 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⑶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念奴嬌》) ⑷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 何處是吾鄉!(《臨江仙》) 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鷓鴣天》) ⑹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⑻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南鄉子》) ⑼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運算元》) ⑽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阮郎歸》) ⑾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⑿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 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⒁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⒂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浣溪沙》) 二、蘇軾詩歌名句集錄 ⑴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 ⑵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石蒼舒醉墨堂》) ⑶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 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⑷暮鼓朝鍾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紅。(《書雙竹湛師房二首(其二)》) ⑸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⑹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⑺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其一)》) ⑻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贈劉景文》) 三、蘇軾散文名句集錄 ⑴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糯,使天而雨玉,飢者不得以為粟。(《喜雨亭記》) ⑵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超然台記》) ⑶事不目見耳聞,臆斷其有無,可乎?(《石鍾山記》) ⑷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也以經術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務學。(《曰喻》) ⑸方求黑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書墨》) ⑹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 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 ⑻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瞭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瞭然於口與手者乎!(《答謝民師書》) ⑼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刑賞忠厚之至論》) ⑽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論》) ⑾夫當今生民水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教戰守策》) ⑿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韓文公廟碑》)

E. 望湖樓醉書(其二)的詩意思,好一點哦

作者背景
蘇軾(1037-1101),北宋詩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被稱為「三蘇」。他的詩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著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

注詞釋義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又名「看經樓」。五代時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邊昭慶寺前。
醉書:喝醉酒時所寫。
翻墨:指黑雲籠罩,翻滾如墨。
遮:遮蔽,遮蓋。
白雨:雨很大,看過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濺起的雨滴像亂蹦亂跳的珠子。
卷地:大風翻卷著從地上吹來。
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古詩今譯
烏雲翻滾像潑灑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點似珍珠亂蹦亂跳竄上船。卷地而來一陣大風忽然間把雨吹散,風雨後望湖樓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名句賞析——「白雨跳珠亂入船。」
這首詩歌,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就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的時候,一陣狂風席地卷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F. 蘇軾的名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專雪。(《念奴嬌》)
竹杖芒屬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運算元》)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啼。(《浣溪沙》)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 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G. 蘇軾名言名句

「明月幾時復有,把酒問青天。」制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山高月小,·······水波不興「。 」 清風徐來,·········水落石出"...。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H. 蘇軾的讀書名言有哪些

蘇軾的讀書名言有:

1、末不可以強於本,指不可以大於臂

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

3、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

4、君子不重則不威

5、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鬬,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6、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葯中

7、世事如今辣酒釀,交友自古春雲薄。

8、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9、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10、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11、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12、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13、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還歌緩緩歸。

1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5、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6、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17、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杳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

I. 蘇軾的資料及詩詞鑒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佑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謚號文忠。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盪,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詞現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庄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作家,他以豐富的文學實踐,把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推向前進,使詩、文、詞各方面的創作出現了高峰。其文學成就曾引起當代和世後學人的普遍重視。南宋的陸游、辛棄疾,金代的元好問,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陳維崧、查慎行等都是明顯受他影響的作家。蘇軾作品中流露的游戲人生、隨緣自足的思想對後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響。生平詳見《宋史》卷三三八。有《東坡全集》、《東坡詞》。
本書選其文六主篇,《刑賞忠厚之至論》、《上海直講書》、《喜雨亭記》、《石鍾山記》、《前赤壁賦》、《教戰守策》;詩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和子由澠池懷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汲江煎茶》;詞十一首《水龍吟》(看花還似非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臨江仙》(夜飲東坡醉復醒)、《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傳世名篇
刑賞忠厚之至論
【題解】
本文系蘇軾分析刑與賞如何才能達到忠厚之極的一篇策論。作者圍繞儒家經典中的一「疑」字,論證忠厚之至不全在於刑與賞,而在於用「君子長者之道」治理天下。此文以詳切的說理,使經典之旨與作者之論相得益彰。
【原文】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有一善,從而賞之,又從而詠歌嗟嘆之。,所以樂其始,而勉其終。有一不善,從而罰之,又從而哀矜懲創之,所以棄其舊,而開其新。故其吁俞之聲,歡忻慘戚,見於虞、夏、商、周之書。
成、康既沒,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猶命其臣呂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憂而不傷,威而不怒,茲愛而能斷,惻然有哀憐無辜之心,故孔子猶有取焉。《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謹刑也。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圯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書》曰:「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嗚呼!盡之矣!
可以賞,可以無賞,黨之過乎仁;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故仁可過也,義不可過也。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賞之以爵祿,是賞之道行於爵祿之所加,而不行於爵祿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鋸,是刑之威施於刀鋸之所及,而不施於刀鋸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勝賞,而爵祿不足以勸也;知天下之惡不勝刑,而刀鋸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則舉而歸之於仁,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於君子長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亂,豈有異術哉?時其喜怒,而無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義,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因其褒貶之義,以制賞罰,亦忠厚之至也。
石鍾山記
【題解】
此文作於宋神元豐七年(1084),記游石鍾山情況及由探討此山名稱來歷引起感想。是年三月作者奉詔由黃州移貶汝州(今河南臨汝),六月乘舟赴任;時其子蘇邁同舟赴任饒州德興(今屬江西),因同游石鍾山,並作此記。石鍾山在湖口縣鄱陽湖東岸,分上鍾山、下鍾山。
【原文】
《水經》雲:「彭蠡之口,有石鍾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鍾。」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鍾、專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枹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硡硡然,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人欬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獻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文,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前赤壁賦
【題解】
亦作《赤壁賦》,見《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到黃州(今湖北省黃岡)任團練副使。三年後,其二游黃州城外的赤壁(亦名赤鼻磯),聯想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今湖北省薄圻),一時興之所至,寫下一詞兩賦。後人習慣稱前賦為《赤壁賦》或《前赤壁賦》,後賦為《後赤壁賦》。
【原文】
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涉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答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北非曹際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教戰守策
【題解】
本文選自《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原題是《教戰守》。作者蘇軾針對腐敗的宋王朝面臨來自遼、夏的嚴重威脅,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的危險性,從而論述教民戰守的意義,並提出具體措施。
【原文】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習於鍾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及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豢於游戲酒食之間,則其心勇氣,消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蓋嘗試論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路丙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骨之所沖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是故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斗之事,則縮頸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此不亦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樹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一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故,則固已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利害之際,豈不亦甚明歟?
惠崇春江晚景
【題解】
詩題「晚」一記「曉」。元豐八年(1085),作者在汴京見僧惠崇所畫《春江晚景》後,寫絕句二首,此其一。惠崇畫至今不存。
【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高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題解】
選自《東坡七集》。作者元豐七年(1084)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今在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道中游廬山西林寺,因題壁留詩。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題解】
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絕世的天才,宦遊物華天寶的杭州,為名山勝水所陶醉,揮筆寫下了許多描繪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詩是他杭州風景詩中傳誦最廣的絕唱之一。
【原文】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和子由澠池懷舊
【題解】
見《東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陝西路過澠池(今屬河南)。其弟蘇轍送作者至鄭州,然後返回京城開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難遣,寫了首《懷澠池寄於瞻兄》寄贈。此詩為作者的和詩。
【原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今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一)
【題解】
詩作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時蘇軾任杭州通判。原共五首,此第一首。望湖樓,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又名看經樓、先德樓,在西湖邊。
【原文】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汲江煎茶
【題解】
《汲江煎茶》一詩中,作者蘇軾取材描寫了如何汲水、煎茶以及其他飲茶的日常生活瑣事,寫得詩意盎然,引人入境。
【原文】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題解】
選自《東坡先生全集》。章質夫作《水龍吟》楊花詞,蘇依韻和作此詞。全篇層層鋪敘,句句都是寄託之筆,且把楊花、思婦、「我」,這三種本來毫不相乾的形象加工錘煉成一個三位一體的全新的藝術形象。
【原文】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醋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繞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調歌頭
【題解】
見《東坡先生全集》,題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此詞中作者田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自人及月,從古至今,表達了其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願。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赤壁懷古
【題解】
選自《東坡樂府》。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因有名的「烏台詩案」被捕下獄,經多方營救,最後貶至黃州團練副使。元豐五年(1082)七月至十月間,他兩次游歷黃州城西的赤壁(赤鼻磯),三詠赤壁,先後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三篇不朽的絕作。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西江月(並序)
【題解】
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三月,當時蘇軾被貶放黃州,一場大病初癒,正值景色宜人、春意盎然的時節,與友人同游蘄水清泉寺,頓覺精神格外爽朗。於是便用生花妙筆,以明朗的色彩,描繪出秀麗無比的暮春景色,充滿春春活力。
【原文】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春曉亂山攢擁,流水鏘然,疑非塵世也,書此語橋住上。

照野(左氵右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眼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敧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臨江仙•夜歸臨皋
【題解】
選自《東波先生全集》。該詞題為「夜歸臨皋」。全詞所敘作者蘇軾夜飲東坡雪堂、醉歸臨皋亭寓所之事,抒發了作者意欲獲得自由的情懷。
【原文】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定風波
【題解】
見《東坡先生全集》。此詞寫作者在風雨中吟嘯徐行從容自如的神態,反映其坦盪的胸襟及開朗的情緒,並隱含了其對待貶謫生活的態度。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賀新郎
【題解】
選自《東坡先生全集》。此詞系作者借美人遲暮寄託傷時感世、懷才不遇之情。全詞採用比興、襯映和烘雲托月的手法,寫得儲蓄、蘊藉,耐人尋味。
【原文】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扉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綉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苦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江城子•密州出獵
【題解】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蘇軾借出獵一事抒發了愛國豪情,表達了他熱望得到朝廷重用、為國效力以急切願望。
【原文】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題解】
此詞見《東坡先生全集》,作者以虛實相襯的手法寫出自己對去世十年的妻子正弗既真摯濃烈,又曲折多變的思念之情。乙卯,熙寧八年(1075),蘇軾時為密州(今山東省渚城縣)知州。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蝶戀花
【題解】
此詞選自《東坡先生全集》。題為「春景」。該詞通過描寫遠方的晚春景色,感嘆春光易逝,佳人難見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作者被貶謫時的復雜心情。
【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浣溪沙
【題解】
自《東坡樂府》。此詞作於徐州,原作一組共五首,題下有小序雲:「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這五首詞都是寫農村的風土人情,宛若五幅農村風俗畫,生動自然,淺近貼切。
【原文】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