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樂曲春江花月夜賞析

樂曲春江花月夜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5 21:33:49

Ⅰ 春江花月夜的歌曲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典音樂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這是一首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此曲擴展為10段,分別為:一、夕陽簫鼓;二、花蕊散回風;三、關山臨卻月;四、臨水斜陽;五、楓荻秋聲;六、巫峽千尋;七、簫聲紅樹里;八、臨江晚眺;九、漁舟唱晚;十、夕陽影里一歸舟。各分段標題是:回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漢族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春江花月夜》構思非常巧妙,隨著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實現了大自然景色的變幻無窮。
第一段「江樓鍾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和「風回曲水」的意境。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歸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欸乃」,由遠而近的意境,達到了情緒的頂峰。隨後音樂在快速中戛然而止,又回復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好像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中……

Ⅱ 《春江花月夜》全詩及評析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1、原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2、注釋

灧(yàn)灧:波光盪漾的樣子。

芳甸(diàn):芳草豐茂的原野。甸,郊外之地。

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形容月光下春花晶瑩潔白。

流霜:飛霜,古人以為霜和雪一樣,是從空中落下來的,所以叫流霜。在這里比喻月光皎潔,月色朦朧、流盪,所以不覺得有霜霰飛揚。

汀(tīng):沙灘。

纖塵:微細的灰塵。

月輪:指月亮,因為月圓時像車輪,所以稱為月輪。

窮已:窮盡。

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種版本為「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見:只見、僅見。

悠悠:渺茫、深遠。

青楓浦上:青楓浦 地名 今湖南瀏陽縣境內有青楓浦。這里泛指遊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邊。

扁舟子:飄盪江湖的遊子。扁舟,小舟。

明月樓:月夜下的閨樓。這里指閨中思婦。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閨樓,徘徊不去,令人不勝其相思之苦。

離人:此處指思婦。

妝鏡台:梳妝台。

玉戶:形容樓閣華麗,以玉石鑲嵌。

搗衣砧(zhēn ):搗衣石、捶布石。

相聞:互通音信。

逐:追隨。

月華:月光。

文:同「紋」。

閑潭:幽靜的水潭。

復西斜:此中「斜」應為押韻讀作「xiá」(洛陽方言是當時的標准國語,斜在洛陽方言中就讀作xiá)。

瀟湘:湘江與瀟水。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無限路:極言離人相距之遠。

乘月:趁著月光。

搖情:激盪情思,猶言牽情。

3、譯文: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了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盪漾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一種顏色沒有一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懸掛。江邊上是什麼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一代一代地無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總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誰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舟在漂盪?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在離人的梳妝台。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已過了一半自己卻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道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3、賞析

這首詩以寫月作起,以寫月落結,把從天上到地下這樣寥廓的空間,從明月、江流、青楓、白雲到水紋、落花、海霧等等眾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婦種種細膩的感情,通過環環緊扣、連綿不斷的結構方式組織起來。

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轉情換意,前後呼應,若斷若續,使詩歌既完美嚴密,又有反復詠嘆的藝術效果。前半部重在寫景,是寫實,但如「何處春江無月明」、「空里流霜不覺飛」等句子,同時也體現了人物的想像和感覺。

後半部重在抒情,這情是在景的基礎上產生的,如長江流水、青楓白雲、簾卷不去、拂砧還來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結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織成有機整體。

詩歌寫了許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雲、青楓等等,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靜謐的詩境,這種意境與所抒發的綿邈深摯的情感,十分和諧統一。

詩歌每四句一換韻,平仄相間,韻律婉轉悠揚。為了與纏綿的感情相適應,語言採用了一些頂針連環句式,如「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

一唱三嘆,情味無窮。對偶句的使用如「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等等。句中平仄的講求如「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婉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變換與律詩相同,使詩歌語言既抑揚頓挫,又清新流暢。「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楊廣此首借題生義,一掃艷媚。

黃昏遠眺長江岸,暮靄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動」是水波不興。江面平坦寧靜,江邊春花如火,開得滿滿當當。他寫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將月去」,「帶星來」將水波激盪,月星交輝的情景寫得極宏大,於寫景的壯闊中寫出了時間的流逝。

寥寥四句詩,將春江花月夜收納其間,繪出一幅江月勝景圖。「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緩緩讀來,如欣賞清秋月夜之畫,風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實,一個「將」字,一個「帶」字,都是比較虛的動詞,不會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穩美感。

總而言之,詩人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綺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愛情把遊子對思婦的同情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而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優美而邈遠的意境。

(2)樂曲春江花月夜賞析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作背景已不可考。

2、後世影響

《春江花月夜》一詩在立意和選材上總結前人的經驗,借樂府舊題譜寫出天下眾多人的心聲,同時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直令後人傳誦不已,千百年來有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它是由齊梁綺麗浮靡文風轉向盛唐的自然清麗的一面旗幟,同時又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的內容和形式多為後世詩人所借用。

此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說理,更不是一首單單抒發兒女離情別緒的愛情詩,而是將多種詩情融為一體。

它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為中心媒介,同時寫男女雙方兩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於同一首詩的空白。不論從主題的提煉還是題材的加工上,此詩對唐朝繁榮的詩歌局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後代詩歌創作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詩中有好多名句被後世詩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很可能是「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的化用;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能是根據「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來;

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跡。

在意境和結構方面,江天一線,皎月一輪,白雲一片和婆娑的花枝,綽約的人影,孤獨的明月樓,又以其形的對比,構成線條的旋律,賦予此詩以繪畫美。

作者又以夜的寂靜為背景,把人們臆想中的海潮聲、江流聲、搗衣聲、凄涼的雁叫聲與遊子思婦的嘆息聲,巧妙地編織成聲音的旋律,賦予此詩以音樂美。

此詩的這些美感對現代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提出詩歌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有著重要的直接影響。

Ⅲ 春江花月夜音樂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愛的音樂之一,它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民族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水畫卷,一首詞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詩章。在舒緩明快的旋律中,把我們帶入春天夜晚那個靜謐甜美天地。

那是一個多麼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從東山冉冉升起,小舟一葉靜靜地在江面盪漾著,和風微微吹拂,隨風的楊柳輕颺著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搖曳著溫馨,萬物浸潤在裊裊的芬芳綺旎氣息中。讓大自然將其迷人的艷麗、勃勃的生機、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潯陽簫鼓》。它原先並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該曲名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盡管此曲與白詩無內在聯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輪」等不少情景,卻使人生發出詩意的聯想。後人依據樂曲的風格內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作《春江花月夜》為該曲命名。可見此曲確實富有詩情畫意、典雅精緻。

《春江花月夜》詩的作者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後人的作品雖然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正是這首《春江花月夜》,讓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詩人首先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寫起,「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煙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純凈的春江遠景,展現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詩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時空無限,生命無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現出一種遼闊深沉的宇宙意識,面對流水似的一去不復返之光陰,詩人此時又陷入了無限的感傷和迷惘,從而發出睿智曠遠的人生感嘆。接下來詩人又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落筆,敘寫人間遊子、思婦的離愁別緒,幽獨明靜的詩境中,融入了詩人淡淡的哀傷。這種憂傷隨著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靜靜的流淌.

全詩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作結,思想蘊涵,深情緬邈,筆勢回折,跌宕多姿。令讀者陷入了對宇宙、人生深層矛盾的沉思之中。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語言優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動形象;哲理意趣濃郁、審美情趣高雅。它以神來之筆,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美的意象中,在淋漓盡致的飛灑里,營造出了一個空靈純美的詩歌意境。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讓人沉吟再三,教人盪氣回腸。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春江花月夜》此曲調創始於陳後主,被列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據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和諧、雍容典雅、節奏平穩、音韻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現實與浪漫相結合手法,表現了深遠恢弘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與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精緻,隨著音樂主題的搖曳變化和起伏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恬淡,時而熱烈奔放,將大自然更換不已勝景,變幻無窮的色彩一一呈現。

春江花月夜》音樂意境優美,韻律諧婉流暢,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都採用一種叫「換頭合尾」的民間音樂表現手法,都有同一樂句出現的結尾.聽起來十分和諧。能從各各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所要表現的主題內容。
全曲有10段,分別是: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唉乃歸舟和尾聲。
唉乃歸舟是全曲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層層遞進,如春風鼓盪,激動人心。這段音樂的描繪的是小舟歸途,劃船還家的歡快、槳擊浪涌聲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意與境的頂峰。隨後音樂在快速中嘎然而止,繼而回復到平靜、輕柔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表現出的人休漁息特別到位。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中………
《春江花月夜》作為十大中國古典名曲之一,是民族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文人音樂。它融入了一些哲學、美學的范疇,其對民族音樂有深遠的影響,它所追求的如:「中正平和、清微淡遠」的意韻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樸歸真的自然美等等,被廣泛的融合和傳承。
《春江花月夜》這首作品,絕不僅僅是作者流連山水、玩撫風月花草而已。透過樂曲精美的情景描繪和樂理表現,能讓我們感悟到作者面對遼闊江天,那「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自然景物所發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無限深沉的感嘆。
《春江花月夜》通過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繪,它既贊美了祖國大好山河的秀麗景色,又流露出詩人那一絲淡淡的傷感。這首長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為背景,作品達到了觀照宇宙、風物與人生這樣一個哲學高度,達到了人情與風情、生命與自然的親密交流,合二為一的審美化境。
《春江花月夜》讓我們陶醉於音樂的氛圍之中,樂曲的情感是那樣豐富、那樣真切,給人以整個心智都呈現出的一種敞亮的狀態,讓人非常主動、生動、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樂的妙機與蘊藏,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從而在深層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義。

Ⅳ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賞析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得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原先名叫《夕陽簫鼓》。這個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的傳抄琵琶譜及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絕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格格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為每段加了一個小標題。這些標題是: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唉乃歸舟和尾聲。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隨著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現實了大自然景色的變換無窮。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這段音樂描繪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歡樂的聲浪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的頂峰。隨後音樂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復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中。

Ⅳ 《春江花月夜》民樂賞析

原為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幽明《潯陽夜月》等(汪昱庭傳譜)。1925年大同樂會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十分成功。解放後又經多次整理改編,藝術形式更為成熟、完善。音質朴柔美,細膩流麗,形象真切生動,表現了江南水鄉月夜的迷人景色和泛舟人的怡然自得、恬靜閑適的心情。

音樂共分十段。

(1)"江樓鍾鼓":散起,琵琶模擬江樓的鼓聲,敘述著暮色的降臨,簫、箏奏出波音,描繪微風起漣漪的鴻波,然後樂隊奏出舒展、優美的主題。

(2)"月上東山":使主題旋律高四度的展衍,音樂稍顯明亮。

(3)"風回曲水":曲調逐層下旋、回升(此段經常被省略)。

(4)"花影層疊":用琵琶的華彩樂句表現水中花影搖曳的景象。

(5)"水深雲際":音樂進入低音區,景象深廣,偶而琵琶點出泛音,使人想起近處的水滴。

(6)"漁歌唱晚":簫與琵琶奏出歌唱性旋律,顯示超脫凡世悠閑自得的意景。

(7)"洄瀾拍岸":琵琶用掃、輪法奏出波浪擊岸的景象。

(8)"橈鳴遠瀨":刻畫群舟再歸途中,搖擼聲與水流聲相互摻雜、映襯的意境。

(9)"唉乃歸舟":旋律由一個簡單樂匯作遞升、遞降的模進,古箏的琶音模仿出江上的浪花和搖擼聲為之作陪襯。音樂慢起漸快,由弱漸強,逐步推向高潮。

(10)尾聲:意境在遠處逐漸消失,江上恢復寧靜的氣氛。 全曲各段,都有一個共同的段尾部旋律作為貫穿、統一全曲的音調。

Ⅵ 春江花月夜賞析 100字左右

原來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第一段「江樓鍾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片段1)。 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片段2)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唉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

Ⅶ 《春江花月夜》賞析 300字左右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

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7)樂曲春江花月夜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志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

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

作者簡介

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型大小均不詳。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唐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全唐詩》僅存其詩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Ⅷ 樂曲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什麼

樂曲春江花月夜表達了遊子思鄉,想
早點返鄉的思想感情。

Ⅸ 春江花月夜音樂 鑒賞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解放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
樂曲通過委婉質朴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全曲就象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引人入勝。
第一段「江樓鍾鼓」描繪出夕陽映江面,熏風拂漣漪的景色。然後,樂隊齊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靜;大鼓輕聲滾奏,意境深遠(片段1)。第二、三段,表現了「月上東山」(片段2)和「風回曲水」的意境。 接著如見江風習習,花草搖曳,水中倒影,層迭恍惚。進入第五段「水深雲際」,那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壯闊景色油然而生。樂隊齊奏,速度加快,猶如白帆點點,遙聞漁歌,由遠而近,逐歌四起的畫面。第七段,琵琶用掃輪彈奏,恰似漁舟破水,掀起波濤拍岸的動態。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歸舟」,表現歸舟破水,浪花飛濺,櫓聲「唉乃」,由遠而近的意境。歸舟遠去,萬籟皆寂,春江顯得更加寧靜,全曲在悠揚徐緩的旋律中結束,使人回味無窮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治所在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705-707)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
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後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極佳之句。
代答閨夢還
關塞年華早,樓台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艷,心寄管弦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孤篇蓋全唐」,和作者「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張若虛一樣,這首詩充滿神秘。詩中不僅僅有其他作品的景與情,更充滿了對宇宙的思索,毫不誇張地說,在當時世界哲學界,還沒有誰能夠和這位神秘的張若虛相比,或許,張若虛,這個本身就顯得神秘莫測的名字也是這位神秘人物在對宇宙思索是為自己取的化名吧。若不然,怎麼能至今找不到任何關於他的只言片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