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的賞析
你吃實
『貳』 俗世奇人好詞好句及 賞析
不喜勿噴謝謝
1、麗日當空,群山綿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條流動的江河。
賞析: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語言精緻優美,富有感染力,言語間充滿了對桐花的喜愛,讓讀者也彷彿一起看到了這漫山遍野的桐花開放的勝景。
2、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
賞析: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寫星星非常傳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凈純潔,把夜空比作湖面,寫出它的平靜美好。然而這樣的美景下,我卻要死去了,反襯出我的懊悔。
3、這時,一個鳥兒是一片樹葉,一片樹葉是一個鳴叫的音符,在寂寞的冬天裡,老槐樹就是一首歌。
賞析:該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停在樹枝上的小鳥比作樹葉,將鳥鳴比作音符,將老槐樹比作一首歌,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冬天老槐樹的熱鬧、充滿生機的景象。
4、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浮生若夢","人生幾何",從生命的短暫性來說,人生的確是一場夢。因此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怎樣活得有意義,便成了人們的一個永久的話題;"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永恆的自然相比,人生不過是一場夢。
賞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這大自然的包容中,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人過留跡,雁過留聲",人來到這世界上走一遭,應當留下一點足跡,一點與山河同在的精神。
5、對於心靈來說,人奮斗一輩子,如果最終能掙得個終日快樂,就已經實現了生命最大的價值。
有的人本來很幸福,看起來卻很煩惱;有的人本來該煩惱,看起來卻很幸福。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煩惱。這是因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較真兒,生活中便煩惱遍地;而糊塗的人,計較得少,雖然活得簡單粗糙,卻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賞析:人生的煩惱是自找的。不是煩惱離不開你,而是你撇不下它。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裡。
『叄』 俗世奇人酒婆賞析春
在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個愛喝酒的老婆婆,她又丑又窮,但是每天她都去一個小酒館里買一種特別有沖勁的酒喝,她從來不賒賬,每天從酒館里出來都是暈暈倒倒的,可是每當她經過路口時都奇跡般地醒過來。
原因是因為酒館的老闆在買酒時總是在酒里摻上水,使酒沒有勁了,可是有一天老闆的妻子突然給老闆生了個孩子,老闆非常高興,所以打算以後不在酒里摻水了,而第二天酒婆喝了之後反而被車撞了。
賞析
從酒婆的外貌、拿錢時的動作、「沒人知道她叫什麼」等,說明她一個窮困、地位卑微的人,而喝完就走,從不賒賬,也不多事,又說明她雖嗜酒卻很老實本分。她最後為荒唐的現實所吞噬,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下層小人物。
小說極力描寫酒婆的醉態並且將其寫得「好看」,是為了使其醉後的「樂」、「瀟灑」與醉前的「黯」、「寒傖」形成對比,表現窮人只有醉後,才能有片刻的「灑脫」,使小說的悲劇意味更濃。通過對酒館老闆幾十年以假酒騙人;下層勞動者貧窮、郁悶、麻木,習慣於在虛假中生活。以「首善」稱之,表達了反諷之意。
酒館是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結尾寫老闆的疑問、文中寫人們最愛瞧酒婆的醉態以及酒婆的死,深刻揭示和批判了社會中「假」「騙」文化的深重,揭露了一種習慣虛假卻反而無從適應「真實」的社會心理。現實生活中,作假行騙情況比較嚴重,如學術作假,廣告作假,經商作假等等,我們期待誠信的回歸,我們更期待民眾維權意識的提高。
(3)俗世奇人的賞析擴展閱讀:
酒婆改編的短片
動畫短片《酒婆》改編自馮驥才先生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中的之三《酒婆》這一章。因為這個畢業作品,所以拜讀了原著,喜笑怒罵皆文章,小故事,大道理,寓說教於故事中,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在大師筆小成為如此妙文,厲害,真是厲害。
這篇原著是篇現實主義作品,對理解的角度來說,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小說的主題思想。經過改編,影片的主題確定下來,便是那人與人之間的善的缺失——實「首善」也。這樣的劇本選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舊社會天津衛,首善街經營著最下一等的小酒館。酒館沒有幌子、招牌和座位,櫃台不賣菜,單單就擺一缸酒。條件簡陋,自然而然光顧這里的也只是扛活拉車這類賣苦力的底層人民。
要說這家店的酒可真給勁,它用山芋干釀造,喝下去之後酒勁兒「噔」地頂上腦門,因此得名「炮打燈」。但是老闆大賺昧心錢,事先往壇子里兌水,所以酒勁來得快去得也快。
有一位老太太人稱酒婆,號稱小酒館里的頭號酒鬼,她每天來店裡暢飲一杯,晃晃悠悠回家轉,剛好過馬路時候酒勁也過去了,從來沒出過事故。直到有一天,老闆良心發現,決定不再往酒里兌水,意外發生了……
本片根據馮驥才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中的一則故事改編。
『肆』 俗世奇人的作品鑒賞
本書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說的白描入筆,極具有故事性和傳奇性,讀起來讓人拍案專叫絕。
馮驥才的這屬部作品,寫出生活在天津的諸般奇人妙事。書中正骨醫生「蘇七塊」,看病前必先收七塊銀洋;粉刷匠「刷子李」幹完活全身不沾一個白點;泥人張從鞋底上取下一塊泥巴便單手捏出活人嘴臉;造假畫的黃三爺以假亂真耍得行家丟了飯碗等,這些故事雖然神乎其神,但實際上存在過的人物。作者掌握了這許多寫小說的材料,用簡短的篇幅將它們表現出來。
作者以境寫人,即以社會背景寫人,包括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生活風尚、生活環境等,所寫文字真實地刻畫了天津衛在晚清光緒年間所特有的社會風貌,是當時經過長期社會選擇而形成的強者生存,弱者淘汰受窘的規則加以佐證的作品。
『伍』 俗世奇人摘抄加賞析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全書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本書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說的白描入筆,極具有故事性和傳奇性,讀起來讓人拍案叫絕.
馮驥才的這組故事,寫出生活在天津的諸般奇人妙事.書中正骨醫生「蘇七塊」,看病前必先收七塊銀洋;粉刷匠「刷子李」幹完活全身不沾一個白點;泥人張從鞋底上取下一塊泥巴便單手捏出活人嘴臉;造假畫的黃三爺以假亂真耍得行家丟了飯碗等等,皆是些聽起來神乎其神,實際上存在過的人物.難得馮驥才掌握了這許多寫小說的材料,又以如此簡短的篇幅將它們使用出來.
看《俗世奇人》,那九河下梢的碼頭味道撲面而來,絕錯不到旁的地界兒去.那語言,結實、神氣,看得人恨不能自個兒開講評書.比方說,賣石材的候家門口擺著個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鎖,上面刻著一行字: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張大力「看見這把鎖,也看見上面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張大力》)這「使手問一問」,寫得妙極……馮驥才的語言,還好在得其神、不拘泥,像這句:「那時沒有報紙,嘴巴就是媒體,愈說愈神,愈傳愈廣.接二連三總有人來看畫,裕成公都快成了綢緞庄了」(《藍眼》).「報紙」啊、「媒體」啊,在當時都是新詞,用在此處卻絕不突兀.
馮驥才在後記里說:「寫完了這一組小說,便對此類文本的小說拱手告別」.這樣一來,《俗世奇人》便既是絕活又是絕唱,雖出版有年,仍值得再三推薦.
經過改編的小劇場話劇《俗世奇人》抽取了原著中的精髓,加以濃縮,通過歷史故事折射百姓民生.該劇由三個故事組成,一是名畫家孔七爺擂台賣畫,二是賀道台,送茶湯和八哥討好欽差大臣榮祿,三是鑒賞大師"藍眼"辨別真假畫.三個故事都以"真假"命題,道的是真假功夫,真假貨物,真假語言,真假生死,真假性情,真可謂:天南地北容易辨,世上真假最難說.
『陸』 求俗世奇人的句子賞析10句
俗世奇人》之:蘇七塊
蘇大夫本名蘇金散,明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環,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葯,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准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檯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後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散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後准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檯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檯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呲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葯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葯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葯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後,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自來唱大戲的,都講究闖天津碼頭。天津人迷戲也懂戲,眼刁耳尖,褒貶分明。戲唱得好,下邊叫好捧場,像見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紅唱紫、大紅大紫;可要是稀鬆平常,要哪沒哪,戲唱砸了,下邊一準起鬨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搖籃上去;茶葉末子沾滿戲袍和胡須上。天下看戲,哪兒也沒天津倒好叫得厲害。您別說不好,這一來也就練出不少能人來。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刻磚劉、泥人張、風箏魏、機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當當和當當響。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營造廠的師傅。專乾粉刷一行,別的不幹。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任嘛甭放,單坐著,就賽升天一般美。最別不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別不信!他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倘若沒這一本事,他不早餓成干兒了?
但這是傳說。人信也不會全信。行外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個徒弟叫曹小三。當徒弟的開頭都是端茶、點煙、跟在屁股後邊提東西。曹小三當然早就聽說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非要親眼瞧瞧。
那天,頭一次跟隨師傅出去幹活,到英租界鎮南道給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漿。到了那兒,刷子李跟隨管事的人一談,才知道師傅派頭十足。照他的規矩一天只刷一間屋子。這洋樓大小九間屋,得刷九天。幹活前,他把隨身帶的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果然一身黑衣黑褲,一雙黑布鞋。穿上這身黑,就賽跟地上一桶白漿較上了勁。
一間屋子,一個屋頂四面牆,先刷屋頂後刷牆。頂子尤其難刷,蘸了稀溜溜粉漿的板刷往上一舉,誰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舉刷子,就賽沒有蘸漿。但刷子劃過屋頂,立時勻勻實實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說這蘸漿的手臂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牆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牆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關心的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
刷子李幹活還有個規矩,每刷完一面牆,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會兒,抽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牆。此刻,曹小三借著給師傅倒水點煙的機會,拿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牆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連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
可是,當刷子李刷完最後一面牆,坐下來,曹小三給他點煙時,竟然瞧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師傅露餡了,他不是神仙,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但他怕師父難堪,不敢說,也不敢看,可妨不住還要掃一眼。
這時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說話:「小三,你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你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傻小子,你再細瞧瞧吧——」
說著,刷子李手指捏著褲子輕輕往上一提,那白點即刻沒了,再一鬆手,白點又出現,奇了!他湊上臉用神再瞧,那白點原是一個小洞!剛才抽煙時不小心燒的。里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
刷子李看著曹小三發怔發傻的模樣,笑道:「你以為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你在騙自己。好好學本事吧!」
曹小三學徒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未准明白呢!
『柒』 俗世奇人 快手劉的賞析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全書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人物之奇特聞所未聞,故事之精妙嘆為觀止。
本書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說的白描入筆,極具有故事性和傳奇性,讀起來讓人拍案叫絕。
馮驥才的這組故事,寫出生活在天津的諸般奇人妙事。書中正骨醫生「蘇七塊」,看病前必先收七塊銀洋;粉刷匠「刷子李」幹完活全身不沾一個白點;泥人張從鞋底上取下一塊泥巴便單手捏出活人嘴臉;造假畫的黃三爺以假亂真耍得行家丟了飯碗等等,皆是些聽起來神乎其神,實際上存在過的人物。難得馮驥才掌握了這許多寫小說的材料,又以如此簡短的篇幅將它們使用出來。
看《俗世奇人》,那九河下梢的碼頭味道撲面而來,絕錯不到旁的地界兒去。那語言,結實、神氣,看得人恨不能自個兒開講評書。比方說,賣石材的候家門口擺著個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鎖,上面刻著一行字: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張大力「看見這把鎖,也看見上面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問一問……」(《張大力》)這「使手問一問」,寫得妙極……馮驥才的語言,還好在得其神、不拘泥,像這句:「那時沒有報紙,嘴巴就是媒體,愈說愈神,愈傳愈廣。接二連三總有人來看畫,裕成公都快成了綢緞庄了」(《藍眼》)。
「報紙」啊、「媒體」啊,在當時都是新詞,用在此處卻絕不突兀。
馮驥才在後記里說:「寫完了這一組小說,便對此類文本的小說拱手告別」。這樣一來,《俗世奇人》便既是絕活又是絕唱,雖出版有年,仍值得再三推薦。
經過改編的小劇場話劇《俗世奇人》抽取了原著中的精髓,加以濃縮,通過歷史故事折射百姓民生。該劇由三個故事組成,一是名畫家孔七爺擂台賣畫,二是賀道台,送茶湯和八哥討好欽差大臣榮祿,三是鑒賞大師"藍眼"辨別真假畫。三個故事都以"真假"命題,道的是真假功夫,真假貨物,真假語言,真假生死,真假性情,真可謂:天南地北容易辨,世上真假最難說。
『捌』 求俗世奇人的句子賞析!!
優美語段:地圖周每次來給我們上地理之前,必先畫好一副地圖於黑板。從課桌上拿一隻粉筆,左手仍然自然向下垂,眼睛也只盯著黑板,右手便畫起中國版圖來了,粉筆如馬良之神筆在黑板上飛快運動,老師的手臂悠然揮來、悠然揮去,好像伴著鼓點、和著琴聲,每揮一筆,那細細的帶飛沫的粉筆便在板面\「刷」地一響,極是好聽。刷刷聲里,一條條線,銜接得天衣無縫。——《陳怡臻》在冬天,未來暖氣之時,屋內大寒。 周老師總會用那凍得發紅且沾有粉筆灰的雙手捧著一大疊書卷,穿著紅黑相間的羽絨背心,腳蹬黑色短靴子,似乎頗有些大搖大擺的模樣。噔!噔!噔!小跑步地走上講台,隨手拿起一支粉筆,便大筆一揮,只見她手悠然揮來,又悠然揮去,同學們伸著脖子探頭看去,原來是個中國地圖,一氣合成,毫無間斷。同學們也自己拿出早已准備好的畫圖本,有模有樣繪制起來,畫幾筆、看幾眼。有時比例大小不對稱,又擦掉重畫,筆在帶有原印跡的白紙上不停地畫著,幾分鍾下來,橡皮屑滿桌,地圖卻四不像。再看老師一氣合成的作品,即使在冬日,也會覺得渾身發熱,臉頰通紅,精力專注。——王博瑤《地圖周》 想做好麵包,要分四步走。首先是配料,這是第一步,要是這步走錯了,底下的就免了。麵包閆手一抖,料就乖乖地落進盤子里,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連街頭葯鋪里稱了快三十年葯的老葯夫,都沒她稱的准。其次是揉面,其實就是攪合,在那一揉一搓之間,彷彿就可以體會到麵包的奧妙。麵包閆十個指頭,一個也不閑著,五個抓水碗,五個抓面。這一倒一抓,每個動作都分毫不差,連水濺到鐵板上發出的\「滋滋」聲都驚人的一至。當面成為黏糊糊的一團,麵包閆胳膊一沉手腕一壓手指一抓,和面團幾個回合下來,就穩占上風了。面團在鐵板上順服的的蜷著,像《西遊記》里被打回原型的玉兔。然後是發酵,麵包閆總在這個難得空閑的時候抹抹汗,邊看書邊傾聽麵包發起來的聲音。等麵包一個一個大起來,微微散發出一點酒精的味道,就算是發好了。最後是烤麵包,這可是個技術活,面火和底火要恰到好處才行,不然不是沒烤熟就是糊了。麵包在烤箱了乖乖地呆著,過不了多久,麵包的香氣就飄出來了。——路馨宇《麵包閆》
『玖』 俗世奇人 賞析
蘇 七 塊
--------馮驥才--------
蘇大夫本名蘇金傘,民國初年在小白樓一帶,開所行醫,正骨拿環,天津衛掛頭牌。連洋人賽馬,折胳膊斷腿,也來求他。
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出來,帶著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要是當年入班學戲,保準是金少山的冤家對頭。他手下動作更是「干凈麻利快」,逢到有人傷筋斷骨找他來,他呢?手指一觸,隔皮截肉,里頭怎麼回事,立時心明眼亮。忽然雙手賽一對白鳥,上下翻飛,疾如閃電,只聽「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覺疼,斷骨頭就接上了。貼塊膏葯,上了夾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來,一準是鞠大躬謝大恩送大匾來了。
人有了能耐,脾氣准格色。蘇大夫有個格色的規矩,凡來瞧病,無論貧富親疏,必得先拿七塊銀元碼在檯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則決不搭理。這叫嘛規矩?他就這規矩!人家罵他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因故得個挨貶的綽號叫做:蘇七塊。當面稱他蘇大夫,背後叫他蘇七塊,誰也不知他的大名蘇金傘了。
蘇大夫好打牌,一日閑著,兩位牌友來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遠的牙醫華大夫請來,湊上一桌。玩得正來神兒,忽然三輪車夫張四闖進來,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腦袋瓜淌汗,脖子周圍的小褂濕了一圈,顯然摔壞胳膊,疼得夠勁。可三輪車夫都是賺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塊銀元?他說先欠著蘇大夫,過後准還,說話時還哼喲哼喲叫疼。誰料蘇大夫聽賽沒聽,照樣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憂或驚或裝作不驚,腦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過去,使手指指門外,蘇大夫眼睛仍不離牌。「蘇七塊」這綽號就表現得斬釘截鐵了。
牙醫華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說去撒尿,離開牌桌走到後院,鑽出後門,繞到前街,遠遠把靠在門邊的張四悄悄招呼過來,打懷里摸出七塊銀元給了他。不等張四感激,轉身打原道返回,進屋坐回牌桌,若無其事地接著打牌。
過一會兒,張四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嘩」地往檯子上一碼,這下比按鈴還快,蘇大夫已然站在張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張四的胳膊放在檯子上,捏幾下骨頭,跟手左拉右推,下頂上壓。張四抽肩縮頸閉眼齜牙,預備重重挨幾下,蘇大夫卻說:「接上了。」當下便塗上葯膏,夾上夾板,還給張四幾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葯面子。張四說他再沒錢付葯款,蘇大夫只說了句:「這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兒的牌各有輸贏,更是沒完沒了,直到點燈時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臨出門時,蘇大夫伸出瘦手,攔住華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後,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銀元里取出七塊,往華大夫手心一放。在華大夫驚愕中說道:
「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
華大夫把這話帶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沒琢磨透蘇大夫這話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兒里欽佩蘇大夫這事這理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