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吳錫疇林和靖墓賞析

吳錫疇林和靖墓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4 18:50:13

A. 嗚鶴古鎮散文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
《詩經》—— 鶴鳴
鶴,給人以震撼的感受。鶴是什麼力量促成了大自然的繁衍生息?的確,從外表上看來,真是大自然所有的奧妙。在我的眼裡,看到那群群飛鶴逡巡在沼澤地上,然後,飛上了天空,繼而又展開它們那對強勁的翅膀,朝著太陽翱翔,劃過一條條美麗的弧線。它們在天空中響起久久回盪的鳴叫聲,震撼著這片沼澤。
鳥類物學家美國伯格,童年時代在瑞典的歐石南荒野看到群鶴,從此便把研究鶴作為自己終身追求的事業。他曾經跟著群鶴到達過非洲,發現了群鶴在白尼羅河的避冬之處。在伯格第一次見到群鶴場景的時候,他驚嘆道:「那種場面,足以使《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鵬黯然失色。」
就鶴的特質和魅力而言,鶴的緣分這東西,真是道不清,摸不透。鶴之行宛如海闊天空,古今中外,旁徵博引,妙語連珠。鶴的諸行無常,諸緣無我,緣生緣失,寂靜涅槃。鶴行無邊,取一瓢飲,通過鶴跡,向我展示精深奧秘而又輝宏瑰麗的故事
「每個時代的獵人和鳥生物學者,都似乎能感受到鶴的某些特質。一看到像鶴這樣的獵物,古羅馬帝國的皇帝弗雷德里克便會不由自主松開他的矛集;一看到像鶴這樣的獵物,元世祖忽必烈的獵鷹也會猛撲過去。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寫道:『帶著矛集和獵鷹出去打獵,本是可汗最大的樂趣。但是,可汗卻在自己位於查千湖的那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四周留置了一大片肥沃的草原。那裡棲息著大量的鶴。他派人種植黎和其他谷類,好讓那些鳥沒有挨餓之虞。』」這是美國著名散文家為威斯康辛州的鶴景所震驚而描寫《沼澤輓歌》。他的見識十分精彩:「歷史的厚重感在沼澤地上有著超乎尋常的體現。早在冰河時代,同樣的場景便開始輪番上演。飛鶴歡快的鳴叫成為早春的徵兆。構成沼澤地的厚厚的泥炭層,成為古老湖泊、盆地原始而又常新的外貌。眼下的一隻只飛鶴,與其說是站在沼澤地上覓食,不如說是站在它們同類遺骸堆積成的歷史書卷中尋找過去的回憶。厚厚的泥炭層,源自成千上萬年大自然的變遷與演進。分布在池塘地表的苔蘚、凋零在苔蘚表層的美洲落葉松以及冰河時代過後開始繁衍生存的飛鶴的遺骸,在歲月的流失中悄然改變自己的形態,經過無數次的碰撞、壓縮,最終化成泥炭層中有機的一分子。此外,無數前仆後繼的游歷者和探險者們,也用他們的屍骨,不斷構築著遠古的沼澤地通向未來的橋梁。後人們可以追尋前人的腳步,在前人打造的基礎上繼續生存、繁衍,死亡。如此循環往復,沼澤地成為厚重歷史的記載者和見證人。」
同樣,鶴跡有著厚重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正宗。在我翻閱了諸多史料後,深深地感到此之前鶴一直是個獨特歷史的鳥類。歷朝的文人騷客中,都留下了許多對鶴是情有獨鍾的不朽作品。
春秋戰國時期,衛懿公是春秋時期北方衛國的君主。衛國很小,常受北狄侵擾,平時靠求助強國保護。衛懿公在位9年期間,主要仰賴霸主齊桓公,才勉強維持了國家生存。但是,衛懿公好鶴,舉國皆知。由於他在國弱民貧、外患頻仍的危局中,專好養鶴,不理國政,不防北狄,結果,國力日弱,民怨沸騰。衛懿公因養鶴而身死國滅,是著名的歷史故事。
田園詩人陶淵明寫出了一首《連雨獨飯》的飯酒、哲理詩,在連日陰雨的天氣里,詩人獨自閑居飲酒,產生了一種孤寂之感。《連雨獨飯》的詩其中:「雲鶴有奇翼,八表須叟還」。這兩句是用仙人王子喬的典故。據《列仙傳》,王子喬就是「乘白鶴」升天而去的。雲鶴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飛遠去,又能很快飛回來。但是陶淵明並不相信有神仙,也不作乘鶴遠游的詩意幻想,而自有獨異的地方:「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他獨自抱定了任真的信念,勉力而為,已經四十年了。此詩中表達了詩人獨任自然的人生態度,也表現了詩人孤高耿介的個性人格。
詩人王融流露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回鶴橫淮翰,遠越合雲霹。」《雙聲詩》這兩句寫動物,聲文並茂,別具一格,一向被視為神秘深奧的學問,還提供了研究音韻學的資料。他的此詩描寫白鶴在天空中盤旋翱翔,橫過遼闊的淮河平原,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和雲霞融合在一起,呈現出大自然的一派生機。
隋朝開國元勛的詩人楊素不但為友人而設,也是自己心情的寫照《贈薛播州》其中:「雁飛窮海寒,鶴唳霸皋凈。」窮海指是荒僻濱海之區、霜皋指是積滿重霸的水邊高地。鶴唳的聲音本來是凄惻之極,何況又鳴於布滿嚴霜的皋上,令人感到茫茫霸原、無可躲避,唯有被寒氣吞噬而已。這一句中描寫風聲鶴唳、地崩山摧,這是末日來臨的景象。顯然,詩人對自然的艱危處境有著清醒的認識。楊素的詩能打動人心,發人遐想。
唐代文人更是養鶴玩鶴,蔚然成風,鶴在他們的生括中占據了一定地位。反映到文學創作上,出現了一批以鶴為題材的詩歌
「故言鶴必稱稷,以是得名。」薛稷唐代畫家,精於畫鶴,能准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誠如《宣和畫譜》所言:「世之畫鶴者多矣。其飛鳴飲啄之態度,宜得之為詳。然畫鶴少有精者,凡頂之淺深,氅之黧淡,喙之長短,脛之細大,膝之高下,未嘗見有一一能寫生者也。又至於別其雄雌,辨其南北,尤其所難。雖名乎號為善畫,而畫鶴以托爪傅地,亦其失也。故(薛)稷之於此,頗極其妙,宜得名於古今焉。」這里提到一般的畫家連鶴的表面特徵都不能准確地把握,遑論描繪出鶴的精神氣質了。獨有薛稷所畫的鶴,能夠極盡其妙,或啄苔剔羽,或闊步顧視,或昂立座隅,或上下迴翔,栩栩如生,曲盡情狀,形神兼具。唐代兩位大詩人杜甫、李白都曾為薛稷畫鶴題詩作贊,由此,可以反映出薛稷功力的不凡。
李白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游覽的人,認為孟浩然這趟揚州旅行快樂得很,胸中無究的詩意隨著江水盪漾:「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一句不光是為了點題,更因為黃鶴樓乃天下名勝,也許是兩位詩人經常流連聚會之所。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黃鶴樓本身呢?這是傳說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這和李白心目中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揚州、又構成一種聯想,增加了那種愉快的暢想曲的氣氛。
詩人崔顥這幾筆寫出了《黃鶴樓》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昔人已乘黃鶴樓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度而為睛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崔顥此詩藝術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嚴羽《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劉禹錫是唐代一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因長期備受打擊而仍然抗厲不屈,為此曾寫過一首絕句《晝居池上亭獨吟》:「靜看蜂教誨,閑想鶴儀形。」此詩展現出他靜靜看到蜜蜂飛舞,感到很受教益,師蜂自勵,以「鶴儀形」指是君子的儀形為尚,表現了身閑志不閑的高尚情操,抓住蜂的勤勞勇敢和鶴的志趣高尚的屬性,構成了鮮明的感性形象,耐人尋味。接著,《秋詞》其中寫出:「睛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一霄。」他指引人們抬頭一望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睛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劉禹錫這樣寫到《晝居池上亭獨吟》、《秋詞》都是敘鶴的主題。
《對竹思鶴》這一詩題本身,就先透露了宋朝錢惟演的命意所在。《對竹思鶴》詩一首:「瘦玉蕭蕭伊水頭,風宜清夜露宜秋。更教仙驥旁邊立,盡是人間第一流。」仙驥即指鶴,因仙人常騎鶴,故鶴便成了仙人之驥。可見這首《對竹思鶴》,表面看是浮雲野鶴,清高脫俗,骨子裡卻是一種牢騷。詩的構思,以仙鶴配野竹,兩個第一流,韻趣自能相通。在這塵世有誰能欣賞這清超脫俗的第一流雅境呢?當然是非第一流的雅士莫屬。在歷代眾多的詠竹、詠鶴詩中又可稱是蹊徑獨辟,自具一格。
「遺稿曾無封禪文,鶴歸何處認孤墳。」宋朝詩人吳錫疇描寫一首憑吊《林和靖墓》的詩。林和靖即林逋,生前為人的幽獨高潔,不趨榮利,對鶴有著特別的深情,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因此他的「梅妻鶴子」是人們所熟識的。這詩暗寓著作者對林逋的深切同情和身後寂寞的不平。「鶴歸」一句,藉以襯托林逋墓前雜草叢生以致使鶴難以辨認的荒涼冷寞的景象。這句即是敘事,更是抒情,情思綿邈,托物寓意,韻味悠久,令人遐想。更有甚者,舞鶴賦刻石立於杭州放鶴亭中,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碑上刻有康熙皇帝臨摹的董其昌《舞鶴賦》書法作品。《舞鶴賦》一文的作者為南朝宋著名文人鮑照:「散幽經以驗物,偉胎化之仙禽。鍾浮曠之藻質,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壺而翻翰,望昆閬而揚音。澘日域以回騖,窮天步而高尋。踐神區其既遠,積靈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頂凝紫而煙華。引員吭之纖婉,頓修趾之洪姱。疊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臨霞。朝戲於芝田,夕飲乎瑤池。厭江海而游澤,掩雲羅而見羈。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歲崢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離。於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風動天。嚴嚴苦霧,皎皎悲泉。冰塞長河,雪滿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漢回,曉月將落。感寒雞之早晨,憐霜雁之違漠。臨驚風之蕭條,對流光之照灼。唳清響於丹墀,舞飛容於金閣。始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躑躅徘徊,振迅騰摧。驚身蓬集,矯翅雪飛。離綱別赴,合緒相依。將興中止,若往而歸。颯沓矜顧,遷延遲暮。逸翮後塵,翱翥先路。指會規翔,臨岐矩步。態有遺妍,貌無停趣。奔機逗節,角睞分形。長揚緩騖,並翼連聲。輕跡凌亂,浮影交橫。眾變繁姿,參差洊密。煙交霧凝,若無毛質。風去雨還,不可談悉。既散魂而盪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離而雲罷,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絕,更惆悵以驚思。當是時也,燕姬色沮,巴童心恥。巾拂兩停,丸劍雙止。雖邯鄲其敢倫,豈陽阿之能擬。入衛國而乘軒,出吳都而傾市。守馴養於千齡,結長悲於萬里。」《舞鶴賦》該文以吟詠仙鶴優雅出眾的形貌和體態特徵、高下迴翔的美妙舞動姿態,比喻君子超凡脫俗的風節和情懷。因此,推崇林逋隱士風范的「舞鶴賦刻石」,是中國傳統文人士夫追求「隱逸文化」的見證。
《瘞鶴銘》是古人為葬鶴而寫的一篇銘文,據說《瘞鶴銘》原來刻於鎮江焦山西麓的峭壁上,在唐宋之際因山體遭受雷擊引起滑坡,石碑隨山石一起墜落江中。直到宋淳熙(1174-1189)年間《瘞鶴銘》露出水面,才被打撈上岸豎立在原處,引來許多人前往江中觀摩摹拓。自《瘞鶴銘》殘石被發現以來,其內容是這樣的:「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於華亭,甲午歲化於朱方。天其未遂,五翔寥廓耶?奚奪余仙鶴之遽也。乃裹以玄黃之巾,藏乎茲山之下,仙家無隱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陰降跡,華表留聲。西竹法理,幸丹歲辰。真唯彷彿,事亦微冥。鳴語化解,仙鶴去莘,左取曹國,右割荊門,後盪洪流,前固重局,余欲無言,爾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將進寧,爰集真侶,瘞爾作銘。」

B. 《王冕僧寺夜讀》概括層次大意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竹齋,別號梅花屋主,元諸暨楓橋人。自幼好學,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長明燈夜讀,終成通儒。詩多描寫田園生活,同情人民疾苦,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書法、篆刻皆自成風格,足以名家。有《竹齋詩集》傳世。

(一)王冕僧寺夜讀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1)牛隴上,竊(2)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3)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4)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5)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6)出坐佛膝上,執策(7)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8)。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9),冕小兒,恬(10)若不知。(《宋學士文集》)

【注釋】

(1)牧:放牧牲畜。(2)竊:偷偷地,暗中。(3)輒:總是(常常)、就。(4)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為什麼。(6)潛:暗暗地、悄悄地步。(7)執策:拿著書。(8)達旦:到早晨,到天亮。(9)獰惡可怖:猙獰凶惡,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滿不在乎的樣子。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韓性死了以後,韓性的門人對待冕像對待韓性一樣。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於是王冕把自己的母親迎接到越城撫養。時間長了,母親想要歸還老家,王冕就買牛來架母親的車,自己親自穿著古代的衣服跟在車後。鄉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賞析

文章告訴我們: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在於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我們從中可以受到啟發,得到啟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華,發奮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C. 王冕的《題月下梅花》:平生愛梅頗成癖……的詩意,要快呀!!!!!

元代畫家來王冕,自敘「平生源愛梅頗成癖」,踏雪尋梅,「沖寒不畏朔風吹」,一旦發現奇絕之枝,即「喜欲顛」,載酒與梅花對飲,他的《墨梅圖》配上其親筆題寫《墨梅詩》,堪稱歌頌梅花風骨的傳世佳作,現收藏於故宮。自己平生愛梅成了癖好,穿著雙鞋在雪裡穿行。
六瓣的雪花漫天飛舞,天地遼闊混同一色。
冒著嚴寒不怕北風吹,乘著興頭來到這江水邊。
滿樹的梅花都要開放了,就像在羅浮曾經見過的景象。
南邊的枝條橫斜生姿,北面的枝條也很好,不過看過北面的枝條就發覺南面的枝條開的過了些。
中間有一根枝條特別有風味,繁茂的花朵實在是天工的巧作。
我見了高興得要發狂,與梅花仙人一起飲起酒來。
仙人責怪我為什麼來的太晚,一別便過去了三千年。
喝醉了仰著頭睡在深雪裡,夢魂隨著飛雪上了天宮。
酒醒來,看看到夜晚了什麼時候,飢餓的烏鴉啼叫著,半江寒月已殘缺了。

D. 求《林和靖先生詩集序》

乙酉正月初四日孤山放鶴亭感懷並諸聯

正月初三晚,杭州大雪。予想孤山寒梅當雪中靜放矣,更想起林氏先賢逋公與啟公在孤山北麓左亭右社的遺跡來(此地本為三林之屬,另有林典史祠,已不存),故次日傍晚乃獨自至孤山踏雪尋梅並縈於放鶴亭與林社……林社乃清杭州知府林啟的祀祠,閩侯人啟公杭州任上於教育、文化卓有功德(今浙江大學前身求是中西書院即由其創辦),歿後杭人葬之孤山並建社以祀。放鶴亭則因紀念北宋文人林逋(諡和靖)築廬、植梅、放鶴以隱居於此而建,代有廢毀和再構,另有衣冠冢和鶴冢二。亭、社相鄰,依山面湖,北向葛嶺,各在三四株巨大古樟的掩隱下高低有次;黃昏細雨,殘雪新梅,亭社靜靜,湖山蒙蒙,身為林氏後人,乃追思而悵然不已……

處士千年身羽去,
春梅秋鶴一亭空。
四時風月憐雙冢,
雨露沾香花影中。

乘桴於海一身客,
雌雉山樑時幾何?
素隱未然行怪異,
浮生夫子亦吟歌。

唐棣之花翩又返,
風乎雩舞詠南山。
求仁無怨何須隱,
滄浪濯纓清濁間。

仁山智水儒門月,
佛海禪心釋路花,
萬物群生皆樂育,
牟尼孔老共浮槎。

【注一】林逋(967-1028),字君復,錢塘人,一作奉化人(奉化《黃賢林氏家譜》)。少孤力學,恬淡好古,長期隱居於西湖孤山,不娶,無子,植梅畜鶴,工書善畫,放情湖山與詩文,仙風道骨,時有文名,卒後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有詩詞和墨跡存於今世。

關於林逋,民國十三年版我《平遠濟南林氏族譜·九牧派紀略》記載他為循州林氏第四代(循州在今廣東惠州/梅州境內)。《九牧派紀略》說:「逋公字君復,是公子,少孤,力學,恬淡好古,善作詩,多得奇句,不存稿。真宗時,隱於杭州西湖二十年,足跡未嘗入城市,徵辟不就,卒謚和靖。」林逋的生平事跡詳見《宋史·隱逸列傳》及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九牧派紀略》另記載一則循州派林氏與宋代杭州有關的奇特史料,未知其它文獻存及否,姑錄之:「景熙公子德陽,元兵破宋都,西僧楊璉輩盡發宋諸陵,取其骨築塔宋內舊址,其遺骨棄草莽,人莫敢收。公與唐珏詐為樵者,至陵上,以草囊拾而取之。又聞理宗頭顱骨為花瓶投湖,因以錢購漁者,至幸一網而得。盛以二函藏於越山冬青樹下。」

據《黃賢林氏家譜》的奉化地方文史資料:

林逋(967-1028),字君復,大里黃賢村(今屬楊村鄉)人。父早亡。刻苦好學,通曉經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趨榮利,自謂:「然吾志之所適,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及長,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應門童子便縱鶴放飛,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以湖山為伴,20餘年足不及城市。善繪畫,工行草,書法瘦挺勁健。詩自寫胸意,多奇句,風格澄澈淡遠。《山園小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有問:「何不錄以示後世?」答曰:「我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有心人往往竊記之,得300餘首傳世。

郡守薛映敬其為人,又愛其詩,常至孤山與之唱和。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聞其名,賜與粟帛,詔告府縣存恤之。逋雖感激,絕不以此驕人。人多勸其出仕,亦被婉言謝絕:「榮顯,虛名也;供職,危事也;怎及兩峰尊嚴而聳列,一湖澄碧而畫中。」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惟喜植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既老,自造墓於廬側,作詩雲:「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其《將歸四明夜話別任君》、《送丁秀才歸四明》等詩抒發思念故鄉之情。丞相王隨亦與之賽詩,並出俸銀為其重建新宅。

1028年(天聖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喪盡禮。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米50石,帛50匹。

【注二】林啟(1839-1900),字迪臣,福建侯官人。1876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後為編修,放陝西學政。1889年為浙江道監察御史,1896年調任杭州知府,1897年至1900年兼任求是書院總辦,並親自負責國文教學。1897年農歷正月創辦求是中西書院,5月21日正式開學,為今浙江大學前身。同年辦蠶學館,為浙江絲綢工學院(今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1899年辦養正書塾,即今杭州高級中學前身。三校為浙江省開創省立大學、職業學校和普通中學之先河。在杭的最大政績是興辦學校,提倡農桑,並開篤實的士風。

【注三】林典史,姓林名汝霖,字小岩,生卒年未詳,福建侯官人,咸豐年間人仁和縣典吏,為職位很低的官吏。太平軍攻打杭城時,林及全家殉死(詳細事節待查考),後清廷昭旨賜謚,並在孤山建祠祀之,諸如「烈士」雲雲。——「典史」,明清知縣下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如無縣丞、主簿,則典史兼領其職;「典吏」,則乃司道、府廳、州縣所屬吏員的通稱,為清代之制。

【注四】乘桴於海一身客:「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歟]?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泰伯》)「子曰:賢者辟世,其次闢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歟]?」(《憲問》)「(孔子)使子路反[返]見之(隱者),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孟子·萬章上》),「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孟子·萬章下》)。——孔子亦有濃郁的隱逸情緒,只是他割捨和放棄不了救世情懷,故「知其不可而為之」,詳待作《孔子的隱逸情緒與春秋思潮》,敝《孔子的好學精神》一文曰:

《論語》開篇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結篇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堯曰》)在指向世事人生的儒學中,基於「我」和本於「天下」的儒者,總是有一種難與調和的壯懷與悲涼:行之於世而不能,去之於世而不忍,現實之世事與仁義之我心,遂在「有道」與「無道」之間,演繹了二千五百年的孔門儒學。所謂「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里仁》)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世道如斯,累累若犬尚能內省自訟、知命安仁者,其惟孔子也歟?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

【注五】雌雉山樑時幾何:「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樑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鄉黨》)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八有《山雉》一詩,為孔子當時內外情境的絕好注腳,詩曰:「五步一啄草,十步一飲水。適性遂其生,時哉山樑雉。樑上無罾繳,梁下無鷹鸇。雌雄與群雛,皆得終天年。嗟嗟籠下雞,及彼池中雁。既有稻梁恩,必有犧牲患。」另其卷十《首夏》、卷六十六《春日閑居三首》等詩也及之,《春日閑居》其二說:「時我亦瀟灑,適無累與病。魚鳥人則殊,同歸於遂性。緬思山樑雉,時哉感孔聖。聖人不得所,慨然嘆時命。」可謂兩千年來解《論語》此章最佳切者!朱熹和近人楊伯峻等不得其解而委之以「疑有脫漏」,殊非,唯錢穆《論語新解》甚切之。「(山雉)色斯舉矣,翔而後集……共[拱]之,三嗅而作」——予少在鄉村山丘上常得此情景,此章敘事乃極為平實。

【注六】素隱未然行怪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禮記·中庸》)「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季氏》)「夫子忤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微子》)「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歟]。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微子》)「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子路》)「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萬章下》)「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孔子(曰)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盡心下》)

【注七】浮生夫子亦吟歌:「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述而》)「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述而》)「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陽貨》)「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述而》)「(陳蔡之間)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蓋寢疾七日而沒。」(《禮記·檀弓上》)「明歲,子路死於衛。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其萎乎。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殯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間,予殷人也。後七日,卒。」(《史記·孔子世家》)

【注八】唐棣之花翩又返:「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子罕》)「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注九】風乎雩舞詠南山:「(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先進》)「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子曰……。」(《顏淵》)「雩舞」,因詩律而「舞雩」之倒裝,「舞雩」故址在今曲阜縣南,臨水高地有壇,儷道元《水經注》卷二十五曰:「沂水北對稷門,一名高門,一名雩門,南隔水有雩壇,壇高三丈,即曾皙所欲風處也。」東漢王充《論衡·明雩》對此頗有見解,曰:

「《春秋》,魯大雩,旱求雨之祭也。旱久不雨,禱祭求福,若人之疾病,祭神解禍矣。……

何以言必當雩也?曰:《春秋》大雩,傳家左丘明、公羊、穀梁無譏之文,當雩明矣。曾晰對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曰:吾與點也!魯設雩祭於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干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

《春秋左氏傳》曰:啟蟄而雩。又曰:龍見而雩。啟蟄、龍見,皆二月也。春二月雩,秋八月亦雩。春祈穀雨,秋祈谷實。當今靈星,秋之雩也。春雩廢,秋雩在。故靈星之祀,歲雩祭也。孔子曰吾與點也,善點之言,欲以雩祭調和陰陽,故與之也。使雩失正,點欲為之,孔子宜非,不當與也。樊遲從游,感雩而問,刺魯不能崇德而徒雩也。

夫雩,古而有之。故《禮》曰:雩祭,祭水旱也。故有雩禮,故孔子不譏,而仲舒申之。夫如是,雩祭,祀禮也。……推《春秋》之義,求雩祭之說,實孔子之心,考仲舒之意,孔子既歿,仲舒已死,世之論者,孰當復問?唯若孔子之徒、仲舒之黨,為能說之。」

筆者以為,曾皙「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反映的乃是古代的修禊之事,未必全是祭祀性質而無半點風雅之意,也未必全是游賞性質而無半點祭祀意味,只是由祭祀發展而來的古老民間風俗而已(巫覡之風的存遺)。《周禮·春官》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國有大災,則帥巫而造巫恆;祭祀,則共匰主,及道布,及蒩館。凡祭事,守瘞;凡喪事,掌巫降之禮。男巫掌望祀、望衍、授號,旁招以茅。冬堂贈,無方無算;春招弭,以除疾病。王吊,則與祝前。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旱暵,則舞雩。若王後吊,則與祝前。凡邦之大災,歌哭而請。」

漢鄭玄注「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曰:「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葯沐浴也。」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八則把修禊列為重要祀典,雲:「《周禮》:「男巫掌望祀望衍,旁招以茅;女巫掌歲時,以祓除釁浴。」禊者,潔也。春者,蠢也,蠢蠢搖動也。《尚書》:「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療生疾之時,故於水上釁潔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後漢書·禮儀志上》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絜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去,始絜之也。」劉昭注之曰:「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又曰:「蔡邕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詳參《後漢書·禮儀志上》、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及趙洛《從修禊看王羲之的〈蘭亭序〉》(《光明日報》2000/03/09)。

【注十】求仁無怨何須隱:「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子曰:不怨天,不尤[怣]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述而》)「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騰文公下》)「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注十一】滄浪濯纓清濁間:「如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離婁上》)白居易《白氏長慶集》詩吟滄浪自適者甚多,如卷五《答元八宗簡同游曲江後明日見贈》曰「水禽翻白羽,風荷裊翠莖;何必滄浪去,即此可濯纓」;卷六《舟行·江舟路上作》曰「平生滄浪意,一旦來游此」;卷五十二《池上夜境》曰「但問塵埃能去否,濯纓何必向滄浪」;卷五十四《江上對酒二首》「久貯滄浪意,初辭桎梏身」;卷五十六《見殷堯藩侍御……因繼和之》「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為念舊游終一去,扁舟直擬到滄浪」。

※※※ 西湖孤山「三林」諸聯集錄 ※※※

┉┉┉┉┉┉┉┉┉┉┉┉┉┉┉┉┉┉┉┉┉┉┉┉┉┉┉┉┉┉┉┉

以下放鶴亭聯,吳棣華、范松上、林則徐撰或題:

華表千年,遺蛻可聞玄鶴語;
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

梅花已老亭空鶴,處士長留山不孤。
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

┉┉┉┉┉┉┉┉┉┉┉┉┉┉┉┉┉┉┉┉┉┉┉┉┉┉┉┉┉┉┉┉

以下為放鶴亭舊聯,王家冶、□□□、□□□、林則徐撰或題:

第三橋是蘇學士堤,問夾浦垂楊,可似老梅冷淡?
不數武有岳鄂王墓,慨中原戰馬,何如野鶴逍遙。

風月無邊,笑栗碌勞人,侶水上閑鷗不得;
湖山大好,問孤高處士,比吾家攜鶴何如?

蒼柳野亭開,居士身閑來放鶴;
湖山行處好,聖朝恩重莫騎驢。

我憶家風負梅鶴,
天教處士領湖山。

┉┉┉┉┉┉┉┉┉┉┉┉┉┉┉┉┉┉┉┉┉┉┉┉┉┉┉┉┉┉┉┉

以下為林和靖墓/祠聯,張岱、李光泰、郭文塏、□□□、

虞文桂、□□□、吳芝瑛、陳若霖、□□□撰或題:

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
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孤嶼含光,千秋高隱;
巢居潛德,百代清游。

水清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我是香山舊居士,人稱落地小神仙。

香掬冷泉,麴院孤山藏處士;
春逢巢鶴,平湖秋月照先生。

生前不系黃金帶,死後空餘白玉簪。

伊人亦雲逝,寒華徒自榮。

祠傍水仙王,北宋尚留高士跡;
樹成香雪海,西湖重見古時春。

大義秉綱常,千秋浩氣昭雲漢;
德星輝翰墨,萬古文章燦牛斗。

┉┉┉┉┉┉┉┉┉┉┉┉┉┉┉┉┉┉┉┉┉┉┉┉┉┉┉┉┉┉┉┉

梅亭聯,趙祖望、武曾保撰或題:

若問梅花消息,須待鶴歸來。

梅橫孤影自絕俗,山附高人亦可傳。

┉┉┉┉┉┉┉┉┉┉┉┉┉┉┉┉┉┉┉┉┉┉┉┉┉┉┉┉┉┉┉┉

鶴冢聯,秦錫田題:

終古吟魂戀,空山舊夢迷。

┉┉┉┉┉┉┉┉┉┉┉┉┉┉┉┉┉┉┉┉┉┉┉┉┉┉┉┉┉┉┉┉

以下為林社聯,吳鴻賓、陸元鼎、楊臨、

孝恂、□□□、邵章、鄭孝胥撰或題:

為我湖山留一席,看人宦海度雲帆。

教育及蠶桑,三載賢勞襄太守;
追隨有梅鶴,一龕香火共孤山。

風流儒雅亦吾師,好作祠堂旁修竹;
神清骨冷無由俗,一生知己是梅花。

蒼生不可贖,此老亦已葬,區區身後名,未足塞眾望;
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

官余長物,冷樹千株,勝地平分高士席;
眼底舊都,炊煙萬戶,蒼生來往我公心。

平生不隨波,吾氣一何壯,於何見顏色,隔岸聳秋嶂;
文章易朽耳,在日即行狀,為我問孤山,年來誰絕唱?

┉┉┉┉┉┉┉┉┉┉┉┉┉┉┉┉┉┉┉┉┉┉┉┉┉┉┉┉┉┉┉┉

以下林啟墓聯,□□□、周錫璠、□□□撰或題。其中第一聯,

清李伯元在《南亭四話》卷五贊嘆有加,上海書店影印本,1985/p307

樹人百年,樹木十年,樹谷一年,兩浙無兩;
處士千古,少尉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

清福幾身修,伴逋仙高隱、少尉孤忠,一嶺梅花尋冷趣;
遺風三代上,繼白傅呼賓、蘇公判事,兩堤楊柳系謳思。

債課蠶絲,擔簦趨太守仁風,樂土更宏衣被利;
封崇馬鬃,捋酒對西湖明月,梅花永薦墓門馨。

┉┉┉┉┉┉┉┉┉┉┉┉┉┉┉┉┉┉┉┉┉┉┉┉┉┉┉┉┉┉┉┉

以下現林社俗稱林啟紀念館聯,張學理撰:

兩浙展宏圖,桃李爭妍懷太守;
孤山留片席,鶴梅對舞迓先生。

┉┉┉┉┉┉┉┉┉┉┉┉┉┉┉┉┉┉┉┉┉┉┉┉┉┉┉┉┉┉┉┉

林典史祠聯,分別由朱礪金、董慎行、明德、吳廷康、戴槎、

沈景修、吳廷康、程鍾瑞、薛時雨、蒯賀蓀撰或題:

一命重朝官,勁草疾風終樹節;
千秋依處士,寒梅孤鶴與招魂。

勁節抗冰霜,千樹梅花皆玉照;
叢祠倚林麓,四山鶴唳即神弦。

上下五百年,處士忠臣各今古;
回環三十里,於祠鄂廟共湖山。

亘古氣節,長在人間,兩少保立地擎天,躋昔賢坐位可爭,直教冷署留祠、明湖建廟;
曠覽名山,幸埋忠骨,一家人捐軀報國,對聖主網常無忝,足壯清臣大義、處士先聲。

梅鶴舊家風,抷土叢祠,香分一席;
湖山新祀典,忠魂毅魄,足並千秋。

泉冷古梅花,可與盟心惟白水;
亭空孤鶴影,居然埋骨共青山。

舊枝新干,晨夕寫梅,欲從山外青山更長雙峰撐勁節;
詩夢酒痕,苔莖結契,爭羨閣邊高閣永留半壁起層巒。

一片土本屬通家,尚友古人繼絕世,高蹤曾為補梅寫韻;
八百年預留此席,流水今日想入林,把臂應偕舞鶴同歸。

大節媲閻公,取義成仁,國史於今尊縣尉;
忠魂依處士,補梅招鶴,孤山終古屬林家。

E. 宋代林和靖的事跡

民間傳說的花神,以元月梅花最多,其中林和靖與梅花的關系之密切,堪稱是個中之最。如果花神是以愛花的程度作排名,那麼以「梅妻鶴子」的林和靖代表梅花,絕對當之無愧。林和靖(九六七~一○二八年),單名逋,字君復。北宋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年少之時,父母雙亡,且體弱多病,他自稱「久貧慚嗜酒,多病負窮經。」但他勤敏好學,通曉經史子集百家學說,而且長於書畫,精於詩詞,有《林和靖詩集》流傳於世。世人所普遍稱他為「林和靖」,乃是宋仁宗追賜給他的謚號「和靖先生」。

林和靖最突特、有名的事跡,就是「梅妻鶴子」。在他之前固然愛梅名士不乏其人,在他之後,愛梅之士不敢出頭;談愛梅,古往今來唯「他」獨尊。

梅花不畏霜雪傲然獨立的精神,加上林和靖「梅妻鶴子」的故事,構成了騷人墨客藝術創作的最佳題材;北宋詩人王淇的名作〈梅〉詩:「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足以說明這一點。

隱居孤山逍遙游
林和靖早年曾到各處游歷,四十多歲返回杭州,選擇在西湖旁的孤山隱居,直到他六十一歲去世之前,足跡連近在咫尺的杭州城,都不曾再踏入一步。他,活於孤山,死於孤山,葬於孤山北麓自宅旁,墓則是他自造的。臨終前還留下一首〈自作壽堂因書一絕以志之〉詩:「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表明他「不求聞達、不求傳世」的心跡,真是瀟灑自在。

明末張岱的〈林和靖墓柱銘〉說:「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確能一針見血地鐫刻出林和靖的風骨。

孤山在西湖的北面湖中,是葛嶺山的一支,三十八公尺高,是西湖最低的山;東面連接白堤,西側與西泠橋相接,由於孤立湖中,顯得孤峰聳峙,故名孤山。林和靖在這里遍植梅樹,每到梅花盛開時,每日只是賞梅、飲酒、吟詩、作詞,怡然自得,後人因此稱他「梅妻」。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梅以和靖為知已,可以不恨矣。」誠然是中肯之言,可為林和靖之愛梅程度,做最貼切的旁白。

林和靖在孤山的自由愜意,從他的隱居、閑游詩句,如〈秋日西湖閑泛〉詩雲:「水氣並山景,蒼茫已作秋。林深喜見寺,岸靜惜移舟。疏葦先寒折,殘紅帶夕收。吾廬在何處?歸興起漁謳。」〈小隱自題〉:「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鶴閑臨水久,蜂懶採花疏。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及〈湖上隱居〉、〈湖山小隱〉等詩中,可見一斑。這樣自適自在的生活,古往今來不知羨煞多少紅塵騷人、世間墨客。元曲家馬致遠《隱士賦——題西湖》的套曲:「漁村偏喜多鵝鴨,柴門一任絕車馬,竹引山泉,鼎試雷芽。但得孤山尋梅處,苫間草廈,有林和靖是鄰家,喝口水,西湖上快活煞。」結尾一折說出他想和林和靖比鄰而居的心境。

林和靖是北宋隱逸詩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

杭州孤山多梅。每當臘風初度,便有暗香浮動,疏影橫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攬勝者多往觀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賞梅的勝跡。這里,曾是北宋詩人林和靖種梅養鶴隱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鄉卻是在寧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寧波奉化黃賢村人。因他四十多歲後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歲死於孤山,葬於孤山,時人多誤以為他是「錢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學,詩詞書畫無所不精,獨不會下棋。常對人說:「逋世間事皆能之,唯不能擔糞與著棋。」他性情淡泊,愛梅如痴。在故里時唯以讀書種梅為樂。相傳,他於故居前後種梅三百六十餘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於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里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如: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愛梅,亦愛四處游學,足跡遍於江淮之間。到四十多歲時,便結廬於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繞廬植梅,依山種樹,以種梅為樂。憑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祿不難立致。但他泰然隱居,絕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趙恆聞其名,請他去給太子教書,這一千載難遇的美職,也被他一口拒絕。在他臨終時還為此而自豪。他在絕筆詩中寫道: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秋色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風亮節,紛紛慕名前往拜訪,但他絕不回訪。相傳,他從家鄉奉化帶去兩鶴,被他馴化,善知人意,會買菜報訊。縱之飛入雲霄,盤旋於西湖山水之間,爾後復歸籠中。林和靖愛逾珍寶。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開籠縱鶴。在西湖游覽的林和靖見家鶴飛翔,便知有客來訪,即掉小舟而歸。傳說,在林和靖死時,他養的這兩只鶴在墓前悲鳴而死。他在一首詠鶴詩中寫道:

皋禽名祗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閑意到青雲。

林和靖終身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還是情懷綿綿。這在他寫的《長相思》這首著名的詞里可以看出: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別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和靖對故鄉的懷戀之情,亦常見筆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憶往。」「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殷殷思念屢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隱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學術的一生。他寫的詩,風格獨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稱贊他:「風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詩人歐陽修、黃庭堅都很欣賞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詩傳世,故隨寫隨丟,傳下來不多。經後人搜集,僅得詩詞三百餘篇,題名《林和靖詩集》。

林和靖的節操和學識很得宋真宗的賞識,曾賜號「和靖處士」。死後,宋仁宗趙禎也「賜謚和靖先生,賻粟帛」。

林和靖雖隱於孤山,死於孤山,葬於孤山,但他故鄉黃賢村,連婦孺皆知這位「梅鶴太公」。人們對這位先賢的尊敬,歷千年不衰。舊時族規定每年清明輪番去孤山掃墓,並一直保持到解放後五十年代。

F. 「松妻鶴子」指的是那個詩人啊他有名的詩句有那些

宋代林和靖
西湖-放鶴亭和林和靖墓
放鶴亭初建於元代,為郡任陳子安為紀念林和靖而建。現亭為1915年重建,面闊8.75米,進深8.85米,重檐攜三灶。亭中有《舞鶴賦》刻石一塊,文章為南北朝鮑照所著,字跡系清康熙帝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全賦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碑通高2.4米,寬2.94米。碑上有巨樟覆蓋,其前構築石欄,面臨里湖。亭外植梅,為湖上賞梅勝地。

放鶴亭旁還有林和靖墓,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養「鶴皋」的鶴冢。這里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錢塘(今杭州)人,是北宋隱逸詩人,居孤山二十年,一生不娶不仕,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詠梅名句,流傳至今。

疏影橫斜水輕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G. 求林和靖〈山園小梅〉的賞析。

逋《山園小梅》賞析

●原文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背景簡介
林逋(967~1028),錢塘人。北宋詩人。他種梅養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正是他對梅花有著異乎尋常的感情,才能寫出這首流傳久遠的詠梅絕調來。
此詩之妙在於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面烘托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此詩一出,後人奉為詠梅的絕唱。

《山園小梅》這首詩它是宋代詩人林逋的一首名詩。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個詩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們稱他林和靖。他隱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沒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歡梅花,以梅為妻,加之他非常喜歡白鶴,他養了很多白鶴,以鶴為子,所以有「梅妻鶴子」之稱。他寫了很多歌頌梅花的詩歌,其中《山園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眾芳搖落獨暄妍」,梅花它是開在冬天和春天相臨的時候。「眾芳搖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風景非常美好。「占盡風情向小園」,把整個小園里的風情都佔有了,一開始就把梅花寫得很不一般。下面說「疏影橫斜水清淺」是寫這個梅枝稀稀疏疏的,在這個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寫的梅香,在這個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所以他一句寫梅的姿態,一句寫梅的幽香,這兩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後來南宋詞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為詞牌的名稱寫了兩首歌頌梅花的詞。那麼下面他接著寫的「霜禽欲下先偷眼」,這個「霜禽」有兩種說法:一個就是它是冬春時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種說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聯繫到林和靖他特別喜歡白鶴,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鶴,這樣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寫得非常形象,特別是這個「偷眼」偷偷地窺看一下。說這個「粉蝶如知合斷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話,它一定快活地要暈了。「斷魂」就是銷魂,銷魂就是一個人的感情極端的快樂,或者極端的悲傷,這里是指極端的快樂。因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時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話,可能是要快活極了、高興極了。最後詩人說「幸有微吟可相狎」,有這種在這個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詩人非常高興地吟詩。「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華麗的高貴的東西,在這種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詩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賞、自我吟詩,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詠梅的詩歌當中,這首詩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詩歌。特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句,歐陽修是特別推崇,認為這句詩歌在詠梅詩中是最傑出的。所以林和靖的這首《山園小梅》,在我們整個中國的詠梅詩歌當中也是一枝獨秀的。

這個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隱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沒有到杭州城市裡去窺一窺,這也是他非常難得的。他這首詩歌體現了他追求高潔、一塵不染的這樣一種情懷。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潔冰清。當然他這個完全的離開社會、離開人世隱居到孤山這一點我想我們現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種高潔的情懷,追求那種在梅花的描寫當中所寄託的那種人生的追求,這一點我們還是可以學習的。

H. 浙江省的古墓景點有哪些

杭州西湖風景區、河坊街、西溪濕地、宋城、靈隱、杭州樂園、未來世界、杭州野生動物世內界容、千島湖等等
杭州人文景觀
白塔 靈隱寺 文瀾閣 鳳凰寺 岳王廟 六和塔 凈慈寺 於謙墓 飛來峰像 天竺三寺 抱朴道院 西泠印社
杭州碑林 蓋叫天墓 張蒼水祠 秋瑾墓 浙江省博物館 中國茶葉博物館 中國絲綢博物館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章太炎紀念館 龔自珍紀念館 蘇東坡紀念館 吳昌碩紀念室 李叔同紀念室 馬一浮紀念館 黃賓虹紀念館
放鶴亭和林和靖墓 潘天壽紀念館 西泠橋和慕才亭 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 杭州西湖四大名園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古纖道

杭州自然景觀
煙霞三洞 孤山景區 玉泉觀魚 杭州花圃 杭州植物園 杭州動物園 太子灣公園 黃龍洞圓緣民俗園

新西湖新景指南
西湖北線景點
新西湖風景
烏龜潭
楊公堤的六橋
西溪濕地
楊公堤的歷史
楊公堤賞鑒指南
楊公堤風情
梅家塢茶文化村
新湖濱
湖西鄉野風光
南山路的風雅
萬松書院
雷峰塔
新西湖總體鳥瞰圖
坐觀新西湖十二佳處
西湖山林景點
新西湖三十六景

I. 含梅的詩句有哪些

1、笑時猶帶嶺梅香

蘇軾
《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2、帶雪梅初暖

孟浩然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得青字》
3、梅芳帶雪花

高正臣
《晦日置酒林亭》
4、我問帶湖梅

韓淲
《水調歌頭·新月已如許》
5、梅英猶帶春朝露

趙令畤
《蝶戀花·錦額重簾深幾許》
6、一朵江梅春帶雪

趙鼎
《蝶戀花·一朵江梅春帶雪》
7、更帶梅香潛入

汪莘
《水調歌頭·釀秫小春月》
8、肥梅天氣帶衣慵

盧祖皋
《浣溪沙》
9、圖梅帶潤輕沾墨

皮日休
《奉和魯望曉起迴文》
10、往往亦帶梅公酸

蘇軾
《歐陽晦夫遺接?琴枕戲作此詩謝之》
11、梅市漁歌帶月聞

陸游
《出遊》
12、探梅吟罷帶花回

文天祥
《山中再次胡德昭韻》
13、梅殘帶雪吟

陳傑
《和葉宋英》
14、寄梅須帶雪枝苔

董嗣杲
《陳石泉送詩走筆次韻》
15、梅梢帶雪下昭陽

高似孫
《琵琶引》
16、種梅地冷帶苔痕

高翥
《拜林和靖墓》
17、溪梅帶雪香

李斯立
《句》
18、雪帶梅香上舞衣

秦觀
《次韻裴秀才上太守向公二首》
19、入簾飛雪帶梅香

秦觀
《早春》
20、雪中梅帶春來

丘葵
《觀物》
21、梅梢帶雪微微拆

邵雍
《依韻和陳成伯著作史館園會上作》
22、梅艷凌霜帶雪余

史公亮
《雁湖》
23、春在梅梢帶雪寒

釋如凈
《頌古八首》
24、江南梅早多紅帶

田錫
《對酒》
25、詩帶梅來特地香

王遂
《寄劉後村王癯軒》
26、梅好帶花移

王汶
《有懷蔡貫之子與》
27、梅艷凌霜帶雪余

魏了翁
《李參政生日》
28、移梅帶雪鋤

吳錫疇
《次韻謝元壽》
29、語帶梅坡不盡香

徐似道
《和誠齋跋梅坡詩卷》
30、江梅帶雪狀

楊公遠
《春夜雪再用韻十首》
31、移梅帶月鋤

楊公遠
《次程斗山村居韻十首》
32、帶月暗欺梅

楊時
《晚泊遇雪》
33、猶帶嶺外梅花香

姚勉
《梁新恩送龍涎香杯》
34、梅帶將開未開色

曾幾
《探梅》
35、梅應帶蒂栽

趙蕃
《正月十三日過鄧師契邂逅伯山在焉師契置酒因》
36、長是疏梅帶雪看

鄭剛中
《早春》
37、自笑梅翁語帶酸

周必大
《二月十七日葛守錢粹出所和胡邦衡羊羔酒詩再》
38、窗梅猶帶舊精神

朱南傑
《春日呈{左山右肅}岩》
39、江梅帶雪香

鄒登龍
《題杜少陵草堂圖》

J. 放鶴亭怎麼樣

來孤山玩,吟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來到這里~~~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以下摘自:http://ke..com/view/275632.htm放鶴亭位於孤山東北麓,是為紀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錢塘(今杭州)人,北宋詩人。林和靖長期隱居孤山,終生不娶也不出仕,平時除了作詩繪畫外,喜歡種梅養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 他死後便葬在孤山北麓。傳說他養的那隻鶴也在墓前悲鳴而死,人們將它葬於墓側,取名鶴冢。放鶴亭最早為元代郡人陳子安所修建,明嘉靖年問錢塘縣令王代又加以擴建。現在的放鶴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寬闊,欄桿精巧;亭內有聯,有曰:「水青石出魚可數,人去山空鶴不歸 」 有曰:「山外斜陽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書」,點明放鶴亭景物,而林則徐的「世無亦草能真隱,山有名花轉不孤」則含意幽深,令人心不勝揣摩。亭內石壁有《舞鶴賦》行書刻石一塊,面朝東北,長方形,通高2.4米,寬2.94米,上有巨樟覆蓋,其前構築石欄,面臨西湖。碑文取自南北朝鮑照作的《舞鶴賦》,全賦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鶴的美麗動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字跡系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杭州至此臨摹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手跡所書,字體圓勁透逸,布局疏朗勻稱。碑上還有「康熙御筆之寶」、「萬歲作暇」等三印,似見風流皇帝的神采。四周邊陰刻雲、龍、火焰、寶珠作為裝飾。亭東有兩株高可參天的大樹,濃蔭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廬。墓亦草草,環石圍砌,青草封頂,惟四下梅花擁衛,鶴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風雅。張岱《林和靖墓柱銘》:「雲出無心,誰放林間雙鶴。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鐫刻出林逋的風骨。放鶴亭一帶是西湖孤山賞梅勝地,左右已廣植臘梅,一直延伸到西泠橋堍。每到嚴冬早春,寒梅怒放,清香四溢,成為一片香雪海。這里曾被譽為「梅林歸鶴」,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