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古詩名句運用分析

古詩名句運用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14 14:26:41

㈠ 怎樣才能將古詩名句更好的運用到作文當中

首先要了解古詩名句的含義、意境、表達的情感、時代背景以及詩人的境遇之類的相關信息。

其次,平時要多讀詩詞,積累一些名句,「兼收並蓄,待用無遺」,不用太功利的追求。當然也有快捷的方法,比如按主題分類的名句,網上的帖子還有相關書籍有不少。我這兒就有一個按主題分類網路鏈接:http://tieba..com/f?kz=302678199(感謝樓主)

再次,由於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是借用古詩表達情感,所以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名句的使用頻率。比如,在上學的日子裡,媽媽都會起的大早幫你做早飯,春夏秋冬,日復一日。這種感動就可以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表達。再比如,學校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讓我終生難忘》,半命題,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合適的題材,於是選了一件小事,然後誇大渲染自己當時的情緒,交了應付了事。這就叫「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總之,盡量養成一種借用古人的詩詞表達現實的情感的習慣。當然,古詩詞也被用來形容一種事物或人物。例如,「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形容瓷器的美;「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形容夜月行船看到的開闊寂靜的景色;「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形容李白的自由奔放;「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形容賈島的嚴謹和「苦吟」。最後,詩詞也多用於形容一種社會現象。比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說的是歷代帝王,大興土木,連年征戰,帶來的民不聊生,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又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講的是梁武帝篤信佛教,「上至所好,下必甚焉。", 於是在南朝梁時期,從官方到民間,佛教興盛,寺廟林立。總之,把詩詞聯繫到現實,多看多用,寫文章的時候自然就信手拈來了。

最後,學詩詞名句要實現靈活運用。建議通讀全詩,基本了解成詩的時代大背景及詩人當時的際遇。比如,蘇軾獲罪被貶黃州之後寫的詞就是「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㈡ 古詩名句賞析答題格式

分析意境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准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

㈢ 求 幾個詩歌名句在生活中的運用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像,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範。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誇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首詩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一斑。
一、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
文章缺乏營養,干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里沒有墨水,怎麼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
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
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麼就等於白紙一張,沒有任何意義。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於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後,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
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難題。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一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一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
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麼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一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拿生活實際的一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一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
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游齊趙」時寫的《望岳》。當時他襟懷浩盪,眼界空闊。身在嶽麓而神至岳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託事物來抒發自己的志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藉助景物可以抒發情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句中卻有許多借景抒情的名句,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一句。
陳子昂生活的武則天時代,總的來說是朝氣蓬勃的,然"野無遺賢"從來就是假話。陳子昂第二逃命從軍邊塞時,和主將建安王武攸宜意見不和,滿腔熱情和滿腹才華換來的只是無盡的壓抑和孤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登上了「古來征戰幾回人」的幽州台,百感交集,從而唱出了以上的千古絕響。
4、敘事說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蘇軾題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名句,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5、對比反襯
出自唐代盧延讓《苦吟》中的「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是說自己寫詩時為選好一個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斷好幾根胡須。寫詩煉句之苦由此可見一斑。一個字與數莖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反襯得出詩人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
6、設疑留念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創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後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前句問,後句答,在寫作中可以引導學生先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再通過自己下文的敘述,自然地回答自己的問題,讓讀者恍然大悟。
除此之外,古詩詞名句中隱含的寫作方法還有很多。不必一一列舉。從一個句子中概括出寫作的方法,一句一法,對應訓練。將枯燥無味的寫作方法訓練,轉化成直觀的有例句有方法,便於學生模仿習作。由於古詩文固有的習作方式,語言特徵,可以避免學生由於模仿產生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四、隨文引入,水到渠成
讓學生誦讀古詩詞名句是為了積累精湛的語言文字,提高文章的文采,有話可以寫,有優美的內容可以表達。方法的滲透教學,讓學生有了內容學會有規律,巧妙地表達。但是學生學得怎麼樣,最終還是看學生的習作。如何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古詩詞名句寫作文,提高作文水平。教師可以設計專題作文課,進行訓練。比如:寫關於珍惜時間的文章。讓學生收集關於珍惜時間的古詩詞名句。並投影給學生:
「花無再開日,人無再少年。」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讓學生說說對這些古詩詞名句的理解。結合生活中的事例,說說對某個名句的理解。並討論生活什麼情況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然後讓學生把這件生活中的事例寫具體,並恰當地運用珍惜時間的名句。可以是開頭,也可以結尾總結,還可以是文中的敘述。
每個學生關於珍惜時間的生活體驗都是不相同的,保證了學生有話可寫,而為學生提供多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有選擇的權利,又避免寫的如出一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事例,在口語交際的輔助下,並有方法的鋪墊,學會了隨文引入,文章自然水到渠成了。

㈣ 古詩名句,帶有賞析的

初中古詩名句賞析集七年級上冊 1、《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燭長談,訴說我在巴山這天晚上看雨時想念你的心情。以未來的樂反襯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時的樂,虛實相生,情景相融,餘味無窮。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只要四海之內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鄰。勉勵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現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一洗以往送別詩的酸楚情調,豁達樂觀,意境開闊。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干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側畔有干帆競發,病樹前頭有萬木逢春。詩人以「沉舟」、「病樹」自喻,表達了作者以達觀的態度來面對世變,勸誡友人不必為自己的境遇而憂傷,表現了詩人振作的精神。蘊含了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的客觀規律。( )引用典故,描寫了闊別歸來人事全非,表現了詩人無限悵惘的心情。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突發奇想,將明月擬人化,借月傳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想到:我還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託付給這皎潔生輝的明月,讓它隨風飄到遠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邊去吧!寄託詩人思念友人的殷殷深情。5、《登飛來峰》:「不畏浮雲望眼,隻身在最高層。」蘊含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6、《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發詩人登臨高峰的願望,他要臨絕頂,將天下群山盡快收入眼底。泰山的雋秀磅礴之氣與詩人凌雲壯志之豪情自然地溶為一體,情景交融,渾然天成。表現詩人不怕困難、勇於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運用擬人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7、《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互文) 全詩的高潮。作者運用豐富奇特的想像、大膽的誇張進行虛寫,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宏大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統一中原、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七年級下冊8、《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情。「見」表現出詩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採菊之間無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簾。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為一體了。9、《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在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說新春提前闖入舊的一年,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 10、《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後兩句運用對比表現對早春的喜愛。11、《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以「黑雲」比喻敵軍來勢洶洶,「甲光」與「黑雲」相對色彩鮮明中顯示了守城將士雄姿英發。( )引用典故表達了將士誓死報國的決心。12、《天凈沙 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只有18個字卻接連出現了九個名詞,九種景物,體現了「斷腸人」對於這些景物的獨特感受,用筆簡略,意象鮮明。 ( )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遊子之悲。13、《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互文見義,以樂景寫哀情,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觸景生情,感時傷世,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1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兩句詩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花喻冬雪,想像豐富奇特,從塞北的嚴酷環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氣氛熱烈,色彩奇麗。八年級1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三句詩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其中的「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詞,聲音洪亮,節奏鏗鏘,境界開闊,恰當地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表達了詩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懷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樂業的美好理想。16、《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說明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暗含著克服重重困難最後終於實現理想願望的深刻哲理。17、《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深刻展示了戍邊戰士的內心世界。一杯濁酒,怎能排遣這離家萬里的鄉愁呢?但不能因為思鄉忘了為國分憂。又引用典故寫出了邊防將士以國事為重,勇敢保衛邊疆的高度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他對宋朝「安內虛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滿,以及功業未就、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18、《浣溪沙》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19、《觀刈麥》:主要寫詩人對農民的悲慘境況而深感愧疚不安,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無議論,敘述描寫時多用白描手法,語言平白如話,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對勞動者的同憐憫。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寫盡農民矛盾的心理。20、《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捨生取義,一片丹心將垂於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捨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運用比喻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聯,足見愛國心之赤誠。 21、《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從反面間接通過寫東吳兩個美女的命運來反映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以小見大,給詩歌增添了無限的情致,可謂別出心裁。借題發揮,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慨。22、《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意思是說落花並非無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麗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換來又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詩中的「落紅」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雖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淪,仍要為國家與民族貢獻力量。後用來泛指那些甘為事業獻身的志士仁人。23、《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根本對立,敢於為百姓的苦難大聲疾呼,這是難能可貴的。是全詞的主旨句。( )運用擬人形象生動寫出了潼關的險要壯觀。八年級下冊2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作者用誇張,妙用 「蒸」「撼」兩個動詞:連雲夢澤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騰的水氣所籠罩,可見其豐厚的蓄積;連岳陽城這么大的都市也為其波濤所撼動,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可見其力量的巨大。把洞庭湖磅礴壯觀的氣勢推向極點,寫得雄渾壯闊,極富感染力。因此,它被世人譽為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並舉的吟詠洞庭湖的名句。( )引用典故巧妙設喻,希望得到引薦而出仕。( )運用雙關委婉表達了希望做官卻無人引薦,表達了希望出仕一展才華,做一番事業的願望。九年級上冊25、《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勁拔和堅毅之美, 「圓」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畫面開闊,意境雄渾。是被王國維稱為 「千古壯觀」的名句。 26、《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賣唱女不知道國家滅亡的悲痛,隔著江水還唱著亡國的曲子《後庭花》。諷刺了現實中達官貴人,不理政事,荒淫無度的生活,表達出詩人憂國憂民之情。( )選取最能反映秦淮河風景的特有景緻,意境淡雅。(互文)27、《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詩含蓄委婉而感情熾熱,運用雙關,比喻以嶄新的形象語言來表達海枯石爛而矢志不變的愛情。新奇巧妙。後用來贊美無私奉獻的精神。28、《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說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流露出對美好景物及難以忘懷情事的流連,也是對時光流逝的慨嘆。29、《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陽圓缺,此事古難全。」 在寫作手法上,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復雜錯亂的變化,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深厚。感情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作者一種美好的祝願。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這一輪美麗皎潔的明月。給人以美的愉悅,給人以美的希望。九年級下冊30、《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沒馬蹄。」 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鶯爭暖樹」、「燕啄春泥」寫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美,給人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用亂花淺草來寫西湖早春的美景。「漸欲」,漸漸就要;「才能」,剛剛能夠,都表現出事物在發展變化之中。寫出早春小草生機勃發,春花美麗鮮艷的特點。31、《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即使有千絲萬縷的離愁,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是離別愁情,這離愁別恨的另一種滋味,不是常人所體驗到的。採用倒裝句式兼用比喻來形象突出離愁別恨的深重。這幾句話直抒作者的亡國之愁。32、《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達了作者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射擊。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盡顯豪放氣概。33、《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兩句詩是全詩的高潮,長風、破浪、直掛、濟滄海,這些詞一氣貫下,盡掃茫然苦悶帶來的沉鬱之氣,將詩情推向一個境界開闊的頂點。在此,我們聽到詩人充滿信心和展望的強音:盡管前路阻礙重重,但總有一天,可以乘風破浪,到達理想的彼岸。這兩句詩突出地表現了詩人追求理想的執著。後人常以這兩句詩自勉或鼓勵他人執著追求理想。 3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作者要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復失地的大業,以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沙場秋點兵。緊湊有力渲染戰爭濃烈的氣氛。秋字更添肅殺之氣。

㈤ 古詩詞名句經典加賞析

01.勵學篇

宋·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經典評析〗

字里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語詩

清·黃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

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經典評析〗

有緣千里來相會是經典名句,形容兩個有緣分的人,不管相隔多遠,都會相遇的。最早出自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03.題桃花扇傳奇

清·陳於王

玉樹歌殘跡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

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經典評析〗

詩人有感於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陳後主覆轍的歷史,激憤難抑,於是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懷古名篇。

04.雜感

清·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經典評析〗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是該詩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來讀書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時,亦寄寓了極大的悲憤力量。現在多用來形容雖有滿腹學問,可惜有志難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

清·龔自珍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盪氣中。

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經典評析〗

所謂「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簫引鳳的典故,象徵著詩人為藝術鍥而不舍的審美追求;所謂「劍如虹」,即用荊軻入秦的典故,象徵著詩人為祖國不惜獻身的偉大襟懷。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屬於象聲詞,多形容破裂聲、折斷聲、開啟聲、高呼聲。

06.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經典評析〗

詩中「一寸光陰一寸金」成為勸勉世人珍惜光陰的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知識是靠時間積累起來的,為充實和豐富自己,同學們應十分珍惜時間才是。

07.竹枝詞二首·其一

宋·黃庭堅

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

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經典評析〗

「四海一家皆弟兄」出自《論語》

㈥ 古詩名句運用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㈦ 如何賞析古詩詞中的名句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劉勰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賞析文章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鑒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系方面去鑒賞,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一個切入「點」。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㈧ 古詩名句的賞析技巧

古詩名句的賞析方法和技巧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徵意義,如柳象徵離別,梅象徵高潔,月象徵團聚,雁象徵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於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於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於一時一地或並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誇張:誇張是指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誇張)

8.象徵:象徵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徵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㈨ 古詩詞在生活中的運用(名句)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㈩ 關於古詩名句運用

可以引用到作文裡面,使文章意蘊豐厚而有文采,高三老師都會教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