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家散文賞析

名家散文賞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14:58:50

㈠ 名家散文並帶賞析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龍應台 《目送》

6、「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 《流星雨》

相對於虛偽的粉飾和不安內心外的面具,隨性,自然才是最本真的自我。

㈡ 名家散文或小說,賞析段落和句子都可以,謝謝

《白色的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麼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賞析:

這是詩人席慕容寫的一篇散文,全篇僅有200餘字,它傳達的意境卻深邃遼遠,令人回味無窮。

「山茶花又開了」,忽然其來的第一句,直點所要開展的主題,一個「又」字,證明了作者長時以來,對「花」或者「山茶花」的關注,「潔白」與「開了滿樹」,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引申了所要展開的內容。

「 花」給人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無視走過一棵開花的樹」,就是這個道理,「潔白溫潤」是溫暖明朗潤濕而柔弱的,「潔白」象徵著純潔,「純潔」是一個人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兒」是口語,讀來讓人親切,充滿了未知的幻想。「飽滿」和「綻放」是一個成熟的過程,「越來越」、「慢慢的」是一種堅深,有種瞭然於胸卻不願道出的苦痛。「半圓」、「將圓」、「滿圓」,非常形象而貼切,有一種象徵的意蘊,同樣點名了一種成長的過程。

總之,若花兒開了,你認真去體會,你會發現它的過程總有種無限多的故事

㈢ 求幾篇名家散文加賞析!!!

《牡丹的拒絕》 張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贊譽,是由於它的美。 它美得秀韻多姿,美得雍容華貴,美得絢麗嬌艷,美得驚世駭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確定、所公認了的。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 有多少人沒有欣賞過牡丹呢? 卻偏偏要坐上汽車火車飛機輪船,千里萬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約而同,揣著焦渴與翹盼的心,滔滔黃河般地涌進洛陽城。 歐陽修曾有詩雲: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 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貶去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最適合牡丹的生長。於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漸盛於唐,極盛於宋。每年陽歷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園林千株萬株牡丹競放,花團錦簇香雲繚繞——好一座五彩繽紛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陽去看的。沒有看過洛陽的牡丹就不算看過牡丹。況且洛陽牡丹還有那麼點來歷,它因被貶而增值而名聲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這一年已是洛陽的第九屆牡丹花會。這一年的春卻來得遲遲。 連日濃雲陰雨,四月的洛陽城冷風颼颼。 街上擠滿了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的看花人。看花人踩著年年應準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發葉,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奼紫嫣紅,海棠更已落英紛紛——可洛陽人說春尚不曾到來;看花人說,牡丹城好安靜。 一個又冷又靜的洛陽,讓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你悄悄閉上眼睛不忍尋覓。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後的僥幸,姍姍步入王城公園。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歡熱鬧,你知道牡丹不像幽蘭習慣寂寞,你甚至懷著自私的企圖,願牡丹接受這提前的參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葉茂的滿園綠色,卻僅有零零落落的幾處淺紅、幾點粉白。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皓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偌大的一個牡丹王國,竟然是一片黯淡蕭瑟的灰綠…… 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 驚愕伴隨著失望和疑慮——你不知道牡丹為什麼要拒絕,拒絕本該屬於它的榮譽和贊頌? 於是看花人說這個洛陽牡丹真是徒有虛名;於是洛陽人搖頭說其實洛陽牡丹從未如今年這樣失約,這個春實在太冷,寒流接著寒流怎麼能怪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遊玩上苑,百花懾於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如今怎麼就能讓牡丹輕易改了性子? 於是你面對綠色的牡丹園,只能竭盡你想像的空間。想像它在陽光與溫暖中火熱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暉里的輝煌與燦爛——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盪。它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出來。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你也許在夢中曾親吻過那些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須在想像中創造姚黃魏紫豆綠墨撒金白雪塔銅雀春錦帳芙蓉煙絨紫首案紅火煉金丹……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想像給予你失望的紀念,給予你來年的安慰與希望。牡丹為自己營造了神秘與完美——恰恰在沒有牡丹的日子裡,你探訪了窺視了牡丹的個性。 其實你在很久以前並不喜歡牡丹。因為它總被人作為富貴膜拜。後來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會為之感動: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 所以在這陰冷的四月里,奇跡不會發生。任憑遊人掃興和詛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規律,它有權利為自己選擇每年一度的盛大節日。它為什麼不拒絕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絡繹不絕地湧入洛陽城。人們不會因牡丹的拒絕而拒絕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貶謫十次,也許它就會繁衍出十個洛陽牡丹城。 於是你在無言的遺憾中感悟到,富貴與高貴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樣,花兒也是有靈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這東西為氣為魂為筋骨為神韻只可意會。你嘆服牡丹卓爾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麼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視的美。
編輯本段賞析:
一、《牡丹的拒絕》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張抗抗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品沒有像眾多描寫牡丹的作品那樣一味贊美牡丹的雍容華貴、絢麗多姿,而是獨辟蹊徑,通過對牡丹花開花落的描寫,著力贊美牡丹的拒絕,贊揚牡丹不慕虛華、對生命執著追求的精神。 牡丹的高貴,開,傾其所有;落,驚心動魄;不開,則安之若素。拒絕是為了堅守,堅守每一次的綻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現;拒絕是因為執著,執著於對獨立矜持的自我個性的追求,執著於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尊重。為此,皇權可以藐視,寧可被貶;榮譽可以淡漠,縱然遭來詛咒。那冷漠的背後是火一樣的熱情,拒絕的背後是如磐石般的執著。 ??牡丹是高貴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獨立高潔人格都是高貴的。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不飲盜泉之水,孤竹君不食西周之糧,朱自清寧可餓死不食美國人的救濟糧,還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還有蘇軾,還有夏明翰,還有鄧稼先……他們「揀盡寒枝不肯棲」,只為了心中那執著的追求和信念。他們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 ??拒絕的背後是執著,拒絕便是高貴。 二、授課思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楊燕) 題旨領會(作者強調牡丹不應作為「富貴」被膜拜,而應作為「高貴」被頌揚) 文章開篇先聲奪人,以優美之詞渲染鋪陳出牡丹的美並描繪人們為一睹牡丹芳容而千里迢迢奔赴洛陽的情形。然後用一傳說來增強牡丹的傳奇色彩,並為下文抒情議論作了鋪墊。行文至此,讀者對牡丹的嚮往也就隨著作者的描述而變得愈發強烈起來。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起了洛陽的天氣情況,「春來得遲遲……連日濃雲陰雨……冷風颼颼」,看似閑筆,卻是極為重要的交代。「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開花與溫度關系極為密切,滿懷期望前往洛陽賞花的人極有可能會遭遇花已開過或花還未開的尷尬。這樣一種因自然現象而引起的反常和遺憾卻被作者敏銳地捕捉到並加以詩意的描繪和理性的思考。羅丹說:「在藝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為他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一切眾生萬物之核心;如能抉發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型觸及其內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作者正是抓住牡丹因天氣陰冷而拒絕開花這一特點賦花以人格精神的美,著力贊頌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的個性。而同時又以美麗的想像來渲染牡丹怒放時的輝煌與燦爛,花落時的絢麗與壯烈,這樣的描寫不僅彌補了讀者與牡丹花擦肩而過的遺憾,更重要的是強化了牡丹完美而又高貴的形象。使牡丹的美更具有靈性和品位。
【品味語言】
散文要用形象說話,應具有一定的韻味,既要承載作家的主體情感,又要通過精美的語言引導讀者的鑒賞期待,使人獲得審美的享受。本文所塑造的牡丹形象高貴而富有個性,文章的題目《牡丹的拒絕》運用擬人化手法已顯示了文眼。而在文中,這樣的寫法也是隨處可見,「一叢叢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個個形同仙桃,卻是朱唇緊閉,潔齒輕咬,薄薄的花瓣層層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一絲蒼白的陽光伸出手竭力撫弄著它,它卻木然呆立,無動於衷。」面對眾人的參拜瞻仰,牡丹安之若素,其個性魅力不言而喻。而作者豐沛的情感和對牡丹的熱烈贊頌更是依託比喻和排比的形式傾注於筆端:「牡丹開花時猶如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那般恣意那般宏偉,那般壯麗那般浩盪。」「想像花開時節洛陽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雲;想像微風夜露中顫動的牡丹花香;想像被花氣濡染的樹和房屋;想像洛陽城延續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而寫到花落時的情景,作者又運用濃筆重彩的描摹凸顯其壯美:「一陣清風徐來,嬌艷鮮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墜落,鋪散一地絢麗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時依然鮮艷奪目,如同一隻被奉上祭壇的大鳥脫落的羽毛,低吟著壯烈的悲歌離去。」緊隨其後的抒情猶如一曲詠嘆調將牡丹拒絕萎頓和衰老,追求生命完美的本性揭示出來,「牡丹沒有花謝花敗之時,要麼爍於枝頭,要麼歸於泥土,它跨越萎頓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麗而消遁。它雖美卻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別也要留給人最後一次驚心動魄的體味。」由此我們在這個沒有牡丹的日子裡卻深切感悟了牡丹的高貴,它高傲而不妥協,冷艷而不媚俗,壯麗而不萎頓。花開時傾其所有揮灑凈盡,花落時驚心動魄義無反顧,不開時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協不媚俗。

㈣ 求名家散文片段,極其賞析!

冰心散文欣賞



雨聲漸漸的住了,窗簾後隱隱的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

看,呀!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

閃閃爍爍的動著。——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後,會有這么一幅

清美的圖畫!

憑窗站了一會兒,微微的覺得涼意侵人。轉過身來,忽然

眼花繚亂,屋子裡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雲里;一片幽輝,只

浸著牆上畫中的安琪兒。——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

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彷彿在哪兒看見過似的,什麼時候,我曾……」

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嚴閉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湧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

——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

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

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

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兒,赤著腳

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又彷彿是哪兒看見過似的!」我仍是想——默默

的想。

又現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湧出十年前的一個

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

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壠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

黃嫩綠的非常鮮麗。——

一會兒好容易雨晴了,連忙走下坡兒

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

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裡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

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

綰在一起。

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眼前浮現的三

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明了。

早在幾十年前郁達夫就說過:「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照此看來,冰心散文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素有定評的,她20歲時寫成的《笑》就是這樣完美統一的典範作品。下面就這一作品的美學意義作一點分析。
《笑》的解析
一 美的意蘊

1.景色美

現實的情景:雨後的月夜,清新,恬靜,幽暗,構成「一幅清美的圖畫」,充滿美妙的詩意。「清美」是冰心作品的總體性的審美風格,也是本篇文章寫景狀物的特定風格。這幅清美的圖畫,是安琪兒的形象得以浮現的背景,使愛與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回憶的情景:五年前的一幕——古道、田溝、流水、綠樹、濕煙、新月,十年前的一幕——茅檐、麥壟、葡萄架、海上明月。兩幅圖畫,看似輕描淡寫,隨意塗抹,細細品味,有形象,有意境,很富於匠心。它們同樣是清美風格的圖畫;也是作者與普通人作心與心的交流的背景,使愛與美恰切地融合在一起。

2.人情美

作者在苦雨孤燈之後,開窗見到「一幅清美的圖畫」,心頭盪漾著美妙的情意;回看屋裡牆上,安琪兒抱著花,彷彿才降臨人間,「向著我微微的笑」,作者感受到天使的愛,在人與神的交流中,心靈醞釀著升華,這是善的情懷,也是美的情懷;回想五年前和十年前的兩個印象,在兩幕雨後美景中,小男孩和老婦人都抱著花,「向著我微微的笑」,這是人間的最純潔最友好的微笑,是美與善調和成的;最後作者領悟到三個微笑具有相同的含義,便感到心靈澄凈,彷彿「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蘇軾《赤壁賦》),這同樣是一種美好的情懷。於此再細味「笑」的含義,除了「愛」之外,又可讀出「美好」「美妙」的意義。

二 美的賦形

1.「率意」而精巧的結體

本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1~3段為第一部分,寫第一個場景;4~7段為第二部分,寫第二、第三兩個場景;最後一段寫點明愛的主題。線索清晰,層次井然。

苦雨孤燈,隻身一人,意有所失,情無所寄,粗看像是閑情生活中一絲半縷感想的隨意記寫。其實細讀起來,除了能感受到崇高的愛和純潔的美外,還能察覺行文結構的「率意」中的精巧。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圖畫」,為安琪兒的出現作了鋪墊;安琪兒的出現,又為後面兩個來自人間生活的印象出現作了鋪墊。三個場景,都出現了「向著我微微的笑」這句話,成為三個場景的粘連標志。兩次說「默默的想」,也成為粘連標志。

「笑」是串連全文的主要線索。三次寫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後兩次是人的笑,神與人的笑的內容、意義自然有所不同,但三個笑統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為了表達愛。本來後兩次笑的意義不甚明確,由於安琪兒的笑的意義在先,它們便借安琪兒的笑而獲得了自身確定的意義。因此,三次寫笑,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自然發展過程,也正是作者構思既「率意」又精心的體現。

三次笑,代表著作者感情遞進升華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作者心緒不寧,回見安琪兒,若有所思,情感微盪;第二階段,聯想後兩個笑,作者心裡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階段,作者總綰三個笑,心裡豁然開朗,感悟到了貫穿三個笑的愛的主題,感情達到高潮。三層結構的遞進升華是以思想意識活動、情感活動作為動力的。可以說,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條暗線。

2.清新而精美的文辭

冰心早年對新散文的語言有過自覺的追求,曾主張「白話文言化」「中文西文化」。本文剛一發表,便被競相選入學校課本,語法學家作了通篇的句式解讀。文章寫景狀物、表情達意顯示了很強的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力。上文提到的美好的景物、美妙的情懷,正是通過優美的語言來表現的,辭意雙美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的寫作特點。蘇軾在評他人畫時說:「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自然天成,無意而工,清新俊逸,歷來被認為是詩文創作的最高境界。用「天工與清新」來評價《笑》的語言藝術誠不為過。

首先,景物描寫纖巧細膩,意味濃厚。全文寫了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屋內,「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裡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雲里;一片幽輝,只浸著牆上畫中的安琪兒。」三言兩語便是一幅凄清優美的圖畫,背景朦朧,安琪兒凸現,形象感非常強;兩個動詞「隱」和「浸」字都極其有韻味。第二個場景是在古道上,「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這組合起來的畫面,像電影一樣一一閃現;無意而工的齊截的句式,像詩語一樣琅琅上口。第三個場景是在海邊,作者在雨晴之後趕路,「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確是神來之筆!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舊詩。這里的個個字都是最平常的字,卻描繪出一幅很能激發讀者想像力的洗練、優美的畫面。

其次,遣詞造句化用古今,兼取文白之長。例如,文章開頭寫景:「推開窗戶一看,呀!涼雲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這里有地道的口語,也有化用過的文言詞句,都天衣無縫地組合在一起。又如寫內心感受:「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攏來,綰在一起。」文言字詞嵌在句中,無拼湊痕跡,將抽象的感受寫得好像看得見,摸得著。有的文言字詞用得「漫不經心」,卻對營造意境起著重要作用,如寫窗外情景:「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後,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苦雨孤燈」彷彿是從古詩詞中挪移過來的,挪移的不只是詞語,更是似曾相識的古遠意境,喚醒讀者心中渺遠迷濛的感覺。

再有,文章不算長,卻用了十來個疊詞。「隱隱」「微微」「滑滑」「閃閃爍爍」「飄飄漾漾」等,或表現分寸感,或表現形象感,或表達微妙的內心感受,都很好地表現了現代散文的語言藝術。

㈤ 名家寫景抒情的散文,要註明作者,最好有賞析!!!

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
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作品賞析:
這是詩人席慕容寫的一篇散文,全篇僅有二百餘字。它傳達的意境,卻深邃遼遠,令人回味無窮。
「山茶花又開了」,忽然其來的第一句,直點所要開展的主題,一個「又」字,證明了作者長時以來對於「花」或者「山茶花」的關注。「潔白」與「開了滿樹」,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引申了所要展開的內容。
「花」,給人以一種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無視走過一顆開花的樹」,就是這個道理。「潔白溫潤」是溫暖明朗潤濕而柔弱的,「潔白」象徵著純潔,「純潔」是一個人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兒」是口語,讀來讓人親切,充滿了未知的幻想。「飽滿」和「綻放」,是一個成熟的過程,「越來越」、「慢慢的」是一種堅深,有種瞭然於胸卻不願道出的苦痛。「半圓」、「將圓」、「滿圓」,非常形象而貼切,用一種象徵的意蘊,同樣點明了一種成長的過程。
總之,若花兒開了,你認真去體會,你會發覺它的過程有總有無限多的故事。
供參考。

㈥ 名家散文精選

一、《目送》龍應台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賞析:

"不必"二字在於,孩子幼時探索世界的慾望,父母為了打消孩子心中牽絆的隱忍.雖不必追,從被父母目送到自己目送父母的過程中,親情深深地根植下來,希望也完成了傳遞.但自始至終,直到父母在我們的目送下離去之後,他們的牽掛也一直未變。

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林清玄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 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

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 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 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

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始終沒有動搖: 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 正果 : 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

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 聖地 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 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賞析:

文章通篇運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層層襯托,塑造了一個充滿靈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百合谷其實就是一個充滿世事艱辛的大社會的縮影,野百合的遭遇何嘗不具有人生奮斗的典型意義:一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花來證明 。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台灣文壇,這個土生土長的作家,以其鄉土氣息、傳統情懷、民族意識以及他獨樹一幟的禪佛文化,成為台灣最為多產而且作品暢銷的作家之一。

他說,小時候母親曾告誡他,寫東西要 有趣味的你要多寫一點,與別人分享;辛酸的少寫一點,留著自己晚上回房間里哭就行了。因為人生已經夠艱辛了,人家來讀你的文章,應該從你的作品裡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

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則巧妙地將趣味與辛酸結合起來,以趣味抒寫辛酸,使人從中 得到安慰,得到啟發,得到提升 。他認為人的富有即是人心靈中某些高貴物質的展現。野百合的形象,正是林清玄心中的 富人 的形象。

林清玄就是企圖用文學的語言,表達一些開啟時空智慧的概念,表達一個人應該如何舍棄和實踐,才能走上智慧的道路這一生活哲理

在林清玄看來,人生的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慾望、物質帶來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文化、藝術、文明帶來的美的滿足。第三個層次是靈性、精神的美,這是最高境界的美。他信奉 盡心就是完美 ,而野百合就是這樣一個因 盡心 而近乎 完美 的形象,真正實現了 靈性、精神的美 。

《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所展現的正是林清玄追求的最高境界: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大其願,堅其志,細其心,柔其氣 的人生准則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三、《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開了,那樣潔白而美麗的花,開了滿樹。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地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花開的時候,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就極為小心地決不錯一步,滿樹的花,就沒有一朵開錯了的。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的迎接著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過一棵開花的樹,都不得不驚訝與屏息於生命的美麗。

賞析:

這是詩人席慕容寫的一篇散文,全篇僅有二百餘字。它傳達的意境,卻深邃遼遠,令人回味無窮。

山茶花又開了 ,忽然其來的第一句,直點所要開展的主題,一個 又 字,證明了作者長時以來對於 花 或者 山茶花 的關注。潔白與開了滿樹 ,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引申了所要展開的內容。

花 ,給人以一種愉悅的心靈享受,它是一個畫面和時間的定格,它背後的內容很復雜,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綻放美麗的追求 每次,我都不能無視走過一顆開花的樹 ,就是這個道理。

潔白溫潤 是溫暖明朗潤濕而柔弱的, 潔白 象徵著純潔, 純潔 是一個人的嚮往和追求(這是文章的文眼)。

小芽兒是口語,讀來讓人親切,充滿了未知的幻想。飽滿 和 綻放 ,是一個成熟的過程, 越來越 、 慢慢的 是一種堅深,有種瞭然於胸卻不願道出的苦痛。半圓 、 將圓 、 滿圓 ,非常形象而貼切,用一種象徵的意蘊,同樣點明了一種成長的過程。

總之,若花兒開了,你認真去體會,你會發覺它的過程有總有無限多的故事。

四、《光陰的故事》張曉風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霉了。

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里,埋下一壇壇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鍾,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溫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賞析: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里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

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麼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說時間改變了一切。

時間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讓一些東西隨著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後釀造的是一壇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五、《窗前的青春》席慕容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冗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著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裡猜測著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里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著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著,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著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賞析:這篇《窗前的青春》,讓人感到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㈦ 名家經典美文欣賞

周國平:善良 豐富 高貴
如果我是一個從前的哲人,來到今天的世界,我會最懷念什麼?一定是這六個字:善良,豐富,高貴。

看到醫院拒收付不起昂貴醫療費的窮人,聽憑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葯和偽劣食品,製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礦難頻繁,礦主用工人的生命換取高額利潤,看到每天發生的許多兇殺案,往往為了很少的一點錢或一個很小的緣由奪走一條命,我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驚,於是我懷念善良。

善良,生命對生命的同情,多麼普通的品質,今天彷彿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認為,同情是人與獸的區別的開端,是人類全部道德的基礎。沒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會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麼淪為獸的?就是從同情心的麻木和死滅開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壞事,成為法西斯,成為恐怖主義者。善良是區分好人與壞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後界限。

看到今天許多人以滿足物質慾望為人生惟一目標,全部生活由賺錢和花錢兩件事組成,我為人們心靈的貧乏感到震驚,於是我懷念豐富。

豐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長、開花和結果,上天賜給萬物之靈的最高享受,為什麼人們棄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認為,豐富的心靈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樂遠遠高於肉體的快樂。上天的賜予本來是公平的,每個人天性中都蘊涵著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滿足之後,這種需求理應覺醒,它的滿足理應越來越成為主要的目標。那些永遠折騰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從來不諳思考、閱讀、獨處、藝術欣賞、精神創造等心靈快樂的人,他們是怎樣辜負了上天的賜予啊,不管他們多麼有錢,他們是度過了怎樣貧窮的一生啊。

看到有些人為了獲取金錢和權力毫無廉恥,可以干任何出賣自己尊嚴的事,然後又依仗所獲取的金錢和權力毫無顧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嚴,我為這些人的靈魂的卑鄙感到震驚,於是我懷念高貴。

高貴,曾經是許多時代最看重的價值,被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現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認為,人要有做人的尊嚴,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違背,如果違背,就意味著不把自己當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這樣,不知尊嚴為何物,不把別人當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於他沒有把自己當人,事實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經看不出絲毫人的品性。高貴者的特點是極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人的靈魂應該是高貴的,人應該做精神貴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豈不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精神賤民?

我聽見一切世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們呼喚: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豐富的心靈,高貴的靈魂,這樣你才無愧於人的稱號,你才是作為真正的人在世間生活。

善良,豐富,高貴——令人懷念的品質,人之為人的品質,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擁有它們。
作者:周國平

㈧ 現代名家散文名篇賞析

《金色花》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
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 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 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賞析。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昵,那麼一種親熱。「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愛是交流的,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發想像——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金色花》無疑是一首充滿大膽新奇想像之作,詩人借用「金色花」這一擬物,把童稚之心表現得如幻如真。

㈨ 中國名家散文集句子賞析

天堂之門是怎樣向我敞開的?

我明白了,當地獄也不收容我的時候,天堂的門自然會轟然洞開。
摘自在
林淵液
《天堂般的閱讀》

——這不就是生活嗎?一些稚拙的美,一些驚人的丑,以一種牢不可分的天長地久
的姿態棲居的某個深深的巷底。
難道這不就是生活嗎?太陽割切著四季,四季割切著老人,老人無言地割切著一隻
只渾圓柔潤的橘子。想像中那老人的冬天似乎永遠過不完,似乎他一直還坐在那灰撲撲
的街角,一絲不苟地,以一種玄學家執迷的格物精神,細味那些神秘的金汁溢漲的橘子。
摘自
張曉
風《生活賦

冬天就來了,我們的婚禮在即,我喜歡選擇這季節,好和你廝守一個長長的嚴冬。
我們屋角里不是放著一個小火妒嗎?當寒流來時,我願其中常閃耀著炭火的紅火。我喜
歡我們的日子從黯淡凜冽的季節開始,這樣,明年的春花才對我們具有更美的意義。

我即將走入禮堂,德,當結婚進行曲奏響的時候,父母將挽著我,送我走到壇前,
我的步履將凌過如夢如幻的花香。那時,你將以怎樣的微笑迎接我呢。

我們己有過長長的等待,現在只剩下最後的一段了。等待是美的,正如奮斗是美的
一樣,而今,鋪滿花瓣的紅毯伸向兩端,美麗的希冀盤旋而飛舞,我將去即你,和你同
去采擷無窮的幸福。當金鍾輕搖,蠟炬燃起,我樂於走過眾人去立下永恆的誓願。因為,
哦,德,因為我知道,是誰,在地毯的那一端等我。
摘自
張曉
風《紅毯的那一端

以上個人還是蠻喜歡的~~~hoho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