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

蘇軾詩詞名句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4 07:50:47

賞析蘇軾詩句五句

一、浣溪沙

內容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4。

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注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鑒賞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二、浣溪沙
作者:蘇軾

內容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鑒賞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三、浣溪沙
作者:蘇軾

內容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鑒賞
此為一首記游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⑵ 蘇軾名詩句加賞析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哲理詩,「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迷在局中者看這個世界,就像莊子筆下的井蛙與夏蟲一樣,永遠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2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賞析:無論是陽光明媚,還是煙雨蒙蒙,西湖都有一種不可言說的迷人,只有西施可以比擬。到底是蘇軾成就了西湖,還是西湖成就了蘇軾?

3

海棠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賞析:作者將花擬人,讓本詩極具藝術魅力。夜闌人靜,人卻無法入眠,如何度過這漫漫長夜?有海棠花作伴,就不會孤寂,點亮蠟燭,它就不會睡去,就是心靈的港灣。

4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本詩是蘇軾為惠崇所繪的鴨戲圖而作的題畫詩。蘇軾根據畫意,妙筆生花,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竹林、桃花、蔞蒿、蘆葦、鴨群、河豚、春水,讓本詩富於畫面感。

5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作者通過奇思妙想,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精神。上闋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下片寫賞月後的感受。作者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了物我交感,人月合一的境界,意境深邃,使得本詞成為千古絕唱。

6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賞析:蘇軾的代表作,是其謫居黃州時所作。上闋對赤壁的描寫和贊美,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下闋刻畫周瑜形象傾注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也表達了對自己身世浮沉的感慨。全詞意境開闊,感情奔放,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

⑶ 蘇軾所有詞以及翻譯和賞析

江城子密州出獵/ 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浣溪紗山下蘭芽短浸溪/滿庭芳蝸角虛名/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臨江仙送錢穆父/臨江仙送王緘/望江南超然台作/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江城子鳳凰山下雨初晴/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沁園春孤館燈青/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江城子

密州出獵①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③親射虎,看孫郎。④酒酣胸膽尚開張。⑤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釋】

①密州:今山東諸城。 ②黃:黃犬。蒼:蒼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 ③漢羽林軍戴錦蒙帽,穿貂鼠裘。這里與下句「千騎」均指蘇軾的隨從。 ④報:告、語。傾城:指全城觀獵的士兵。 ⑤孫權曾親自射虎於凌亭,這里藉以自指。 ⑥節:符節。漢時馮唐曾奉文帝之命持節復用魏尚為雲中太守。這里以馮唐自比,有不服老與赴邊的兩屋意思。 ⑦會:當。如滿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時以天狼星主侵掠,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評1】
出獵對於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願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於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於世。當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攻環、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事。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不但場面熱烈,音節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
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於侁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品評2】

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寫了這首出獵詞。作者在詞中抒發了為國效力疆場、抗擊侵略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
開篇「老夫聊發少年狂」,出手不凡。這首詞通篇縱情放筆,氣概豪邁,一個「狂」字貫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寫出獵的雄壯場面,表現了獵者威武豪邁的氣概:詞人左手牽黃犬,右臂駕蒼鷹,好一副出獵的雄姿!隨從武士個個也是「錦帽貂裘」,打獵裝束。千騎賓士,騰空越野,好一幅壯觀的出獵場面!為報全城士民盛意,詞人也要象當年孫權射虎一樣,一顯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孫權自比,更是顯出東坡「狂」勁和豪興來。
以上主要寫在「出獵」這一特殊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詞人舉止神態之「狂」,下片更由實而虛,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胸懷,抒發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酒酣胸膽尚開張」,東坡為人本來就豪放不羈,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過片一句,言詞人酒酣之後,胸膽更豪,興致益濃。此句以對內心世界的直抒,總結了上片對外觀景象的描述。接下來,作者傾訴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年事雖高,鬢發雖白,卻仍希望朝廷能象漢文帝派馮唐持節赫免魏尚一樣,對自己委以重任,赴邊疆抗敵。
那時,他將挽弓如滿月,狠狠抗擊西夏和遼的侵擾。
此作是千古傳誦的東坡豪放詞代表作之一。詞中寫出獵之行,抒興國安邦之志,拓展了詞境,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為詞的創作開創了嶄新的道路。作品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調動各種藝術手段形成豪放風格,多角度、多層次地從行動和心理上表現了作者寶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風與豪氣。

水調歌頭①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②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③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⑤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⑥

【注釋】
①大麴《水調歌》的首段,故曰「歌頭」。雙調,九十五字,平韻。 ②丙辰:熙寧九年(1076)。蘇轍字子由。 ③李白《把酒問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紀》:「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⑤司馬光《溫公詩話》記石曼卿詩:「月如無恨月長圓。」⑦嬋娟:月色美好。

【品評】
賞月詩詞往往清逸孤寒,東坡這首詞直如縹緲於雲端,掩映於清輝之間。抒酒問月,有李太白酒仙遺風,一片奇趣橫生。
明月皎皎照徹天上人間,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間是相思無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圓缺,此事古難全」,已是豁達,但「但願人長久,千里其嬋娟」更至樂觀誠摯,種種感情交融於月光之下,頓成千古絕唱。胡仔評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出,余詞盡廢。」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雲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胡仔《苕溪漁隱業話後集》卷三九)。吳潛《霜天曉角》:「且唱東坡《水調》, 清露下, 滿襟雪。」《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念奴嬌①

赤壁懷古②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④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⑤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⑥

【注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裝。 ⑥酹: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品評】
這首詞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謫居黃州時作。上片詠赤壁,下片懷周瑜,最後以自身感慨作結。起筆高唱入雲,氣勢足與「黃河之水天上來」相侔,而且詞境壯闊,在空間上與時間上都得到極度拓展。江山、歷史、人物一齊湧出,以萬古心胸引出懷古思緒。接著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邊故壘和周郎赤壁掛上了鉤。

「亂石崩雲」 三句正面寫赤壁景色, 驚心駭目。陸游《入蜀記》說赤鼻磯「亦茆岡爾,略無草木」。范成大《吳船錄》亦雲:「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見所謂『亂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東坡詞賦微誇焉。」詞中把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的氣氛和聲勢。對於周瑜,蘇軾特別激賞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喬初嫁」看似閑筆,而且小喬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遠在赤壁之戰前十年。特意插入這一句,更顯得周瑜少年英俊,春風得意。詞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風情,剛中有柔,與篇首「風流人物」相應。

「羽扇綸巾」三句寫周瑜的戰功,也很特別。周瑜身為主將卻並非兵戎相見,而是羽扇便服,談筆風生。寫戰爭一點不渲染士馬金鼓的戰爭氣氛,只著筆於周瑜的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這樣寫法更能突出他的風采和才能。蘇軾這一年四十七歲了,不但功業未成,反而待罪黃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蘇軾爽邁奮發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內心苦悶和思想矛盾。《東坡題跋》卷一記李邦語:「周瑜二十四經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飯,賢愚相遠如此。」蘇軾對此頗有同感。故從懷古歸到傷己,自嘆「人間如夢」,舉杯同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一醉銷愁了。

這首懷古詞兼有感奮和感傷兩重色彩,但篇末的感傷色彩掩蓋不了全詞的豪邁氣派。詞中寫江山形勝和英雄偉業,在蘇軾之前從未成功地出現過。因此這首《念奴嬌》歷來被看作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不但詞的氣象境界凌厲無前,而且大聲鏗鏘,需要銅琵琶、鐵綽板來伴唱。對於原來只宜紅牙拍板、女兒歌喉的傳統詞壇來說,確實是個重大突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1:

宋神宗熙寧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歲的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本詞是蘇軾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王弗十六歲嫁於蘇軾,天資聰穎、溫良賢淑,見識廣博,夫妻感情一向篤厚。但是,在她二十七歲時不幸於汴京(今開封)去世。次年歸葬於故鄉四川眉州。經過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蘇軾,在這首詞中表達了對亡妻深摯的懷念之情。
首句「十年生死兩茫茫」是從夫妻十年生死相隔、音容渺茫寫起。十年來,陰陽兩隔的夫妻,互相遙念,卻各無消息。「兩茫茫」表面看是寫自己也寫故去的妻子,實際上是寫自己無邊的惆悵和空虛的情懷。作為首句,為全文奠定下了傷悼的感情基調。作者無日無夜不在想念自己的妻子,即便是「不思量」,亡妻的形象卻時時地在腦際閃現,難怪詞人說「自難忘」。由此可見夫妻感情之深摯。如果說這是寫生死分割時間之久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兩句「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則是寫分處兩地,相距之遙了。當時的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亡妻則葬在四川故鄉,故曰「千里」,妻子孑然一身埋於墳塋,所以說「孤」。遙遠又孤單,滿腔的凄苦無法向親人訴說。夫妻無法共話,不僅是因為千里相隔,更主要的是生死別離,無法超越。這是何等的無奈?!接下來筆鋒一轉,「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意思是:即使生死可以溝通,夫妻得以重見,又能如何呢?作者用假設的語言逼進一步:縱使相逢,大概妻子也不認得我了。在這妻子離開的十年裡,蘇軾與變法派的政見不合,被當權派排擠出京,先是任杭州通判,再移知密州。仕途的失意與生活的顛沛流離使他過早地容顏衰老,「塵滿面,鬢如霜。」是作者對自己外貌的簡括而有特徵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感。
詞的上片寫夢前,抒發了對妻子綿綿不絕的相思之苦。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下片則是寫自己的夢中所見和所感。
下片首句「夜來幽夢忽還鄉」中,一個「忽」字,點出了夢境的恍惚迷離之情狀。「小軒窗,正梳妝。」是說:夢中看到妻子還像往常一樣在窗前對鏡梳妝打扮。這是虛中帶實的寫作手法,再現了夫妻青年時期的生活情景。闊別已久的夫妻,一旦相見,定然有著千言萬語要相互傾訴。然而思緒如麻,又從何說起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一有淚無聲的細節描寫,符合生活的真實情況,同時又取得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最後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則是抒寫夢醒後的感慨。作者想像著千里之外的故鄉,在荒郊野外,那長滿小松林的山岡上,孤寂的妻子一定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因思念丈夫而傷悲!這里作者表面是寫妻子因懷念丈夫而悲傷欲絕、柔腸寸斷,實際上則是表現了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悼念之情。作者將真摯而深沉的懷念之情,附註於夢中的景物,更讓讀者潸然淚下。
作者用虛實結合、敘述白描的寫作手法來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對妻子的悼念之中又有對自己身世的無限感慨,故而將夫妻之情表達的深沉而執著,感人至深。
用詞寫悼亡,蘇軾是中國詞壇的首創。

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蘇軾此詞境界開闊,感情純真,品格高尚,讀來使人耳目一新。用詞來悼亡,是蘇軾首創。在擴大詞的題材,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本篇應佔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賞析2:

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這天夜裡,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語)的悼亡詞。
蘇東坡的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實際上,詞中記夢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摯樸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恩愛夫妻,一朝永
訣,轉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當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歲的蘇東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說,更難得她蕙質蘭心,明事理。
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
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雖然不是經常懸念,但也時刻未曾忘卻!或許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此女頗有其堂姐風韻。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
以遏止。「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說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凄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格外感人。「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
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憂憤,包括在蒼老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了,「縱使相逢」恐怕也認「我」不出了。這個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作者索於心,托於夢的實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啊。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千言萬語,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別後種種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把現實的感受溶入夢中,使這個夢令人感到無限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
松岡。」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凄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

煙雨之中,坦坦盪盪一峭勁身影落落而行,何在等曠達灑脫!東坡好竹,字字句句便如峭撥修竹般一片疏影斑駁,不染俗塵,風起風住處,透出逍遙情致。

此詞作於蘇軾黃州之貶後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於簡朴中見深意,於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在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浣溪紗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賞析: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於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後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瀟瀟暮雨子規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境和悲涼心情。暮雨瀟瀟、子規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傑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唱黃雞」中的「白發」和「黃雞」都出自於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白居易感嘆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瀟瀟暮雨子規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彷彿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徵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
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⑷ 蘇軾勵志詩詞名句

蘇軾的詩詞勵志名句

1、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3、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4、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5、人生識字憂患始。

6、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

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9、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10、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1、人間有味是清歡。

1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3、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1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5、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16、人生看得幾清明。

17、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1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1、小詩有味似連珠。

22、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2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2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6、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27、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28、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⑸ 蘇東坡名句賞析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其詩詞風格以灑脫、豪邁為主,讀來酣暢淋漓,但也有一部分婉約風格的作品,哀而不傷。蘇軾的詩、詞、文成就都很高,因此留下了很多經典名句,到今天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賞析一下蘇軾詩詞中的部分句子

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這是《水調歌頭》中的名句。《水調歌頭》是蘇軾在中秋之夜飲酒賞月有感而發所作。面對月色,想起在遠方的弟弟,已經七年未見,思念親人的感情夾雜著對人生的感悟,才唱出這一富有哲理的詞句。人生在世,有喜有樂,有聚有散,正如這月亮有圓有缺一般。悲歡聚散是人生常態,自古以來這件事就難以周全。

2、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選自《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近兩年很受歡迎。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同行的人都狼狽躲雨,唯有蘇軾灑脫自在的走在雨里。經歷了人生路上風風雨雨的他,又怎會畏懼這自然界的風雨呢?這雨甚至像是對蘇軾的饋贈,將他身心的風塵沖刷洗滌干凈。直到走完這段艱難的路,回過頭來才發現,那些風風雨雨又算得了什麼?

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這首詩選自《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他弟弟蘇洵的一首詩。人生在世,從這里到那裡,從年幼到年長,究竟像什麼呢?應該和鴻鵠飛過偶然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記一樣,等到天氣回暖,雪化了之後,就什麼也沒有了。人就像是寄存在這天地間的渺小生物,終究會離去,不留印記。關於人生如寄的思想,早在《古詩十九首》中就有提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也許人類從誕生以來,就慢慢有這種自我渺小的感覺吧。

4、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一句選自《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在這首詞中,蘇軾以孤鴻自比。被貶黃州的蘇軾,就像是離群的鴻雁一般,但即使是離群之雁,也不會隨意棲息,不會隨波逐流,寧願獨自在冰冷的沙洲上提心吊膽,也不願在幽林中苟且偷安。這正是蘇軾的氣魄,也是我們喜歡他的重要原因。

5、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此句選自《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是蘇軾被貶黃州時期的作品。當獨自一人飲酒到夜半的東坡回到居所,童子已經熟睡了。蘇軾孤身站在門外,對著滾滾長江,悲從中來,無法平靜,怎樣才能擺脫現實的困苦呢?如果能乘一葉扁舟,隨這江水而去,了卻餘生,多好啊。可是那終究只是幻想,但這句詞中的灑脫之意,卻讓我們羨慕和喜愛。

⑹ 蘇軾的詩的名句有哪些

1、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蘇軾

2、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3、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 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 《江城子》

4、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 《蝶戀花》

5、 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撫琴之人淚滿衫,揚花蕭蕭落滿肩 ——蘇軾

6、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蘇軾 《臨江仙》

7、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軾 《水龍吟》

8、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蘇軾 《行香子》

9、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蘇軾 《江城子》

10、 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蘇軾

11、 治身莫先於孝,治國莫先於公 ——蘇軾

12、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蘇軾 《江城子》

13、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蘇軾 《江城子》

1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15、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

⑺ 蘇軾十大經典詩詞名句,看看哪一句最入你的心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回,又恐瓊樓玉宇答,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蘇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不過李白這里的語氣比較舒緩,蘇軾因為是想飛往月宮,所以語氣更關注、更迫切。「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
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嬋娟」就是月亮的意思。兩個人像個千里,但卻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與東坡詩句頗有同趣。

⑻ 蘇軾的詩詞名句(帶出處的)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抄娟。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水調歌頭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運算元 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蝶戀花

就先寫這些了,也不知夠不夠

⑼ 蘇軾詩句賞析【三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東欄梨花》
賞析:梨花的淡白,柳的回深青,運用對答比的修辭。動靜結合,即寫出柳絮滿城飛舞的狀態,又寫出梨花盛開的季節,烘托出春意之濃,春愁之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春宵》
賞析:描寫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寶貴,花朵盛開,月色醉人。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
賞析:「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後半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以花喻人。「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寫出海棠的嬌艷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郁寡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