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牡丹賞析

賞牡丹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12:33

A. 賞牡丹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聯系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運用對比的寫法,更能突出牡丹的特點和可愛之處

B. 劉禹錫《賞牡丹》一詩的賞析

詩中一個"賞來"字,總攬全局自,直貫通篇,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C. 賞小園牡丹有感的翻譯及賞析

《賞小園牡丹有感》韻譯

陸游
洛陽牡丹面徑尺,鄜疇牡丹高丈余。
世間尤物有如此,恨我總角東吳居。
俗人用意若倔促,目所未見輒謂無。
周漢故都亦豈遠?安得尺棰驅群胡。

洛陽牡丹的直徑能達到一尺,
鄜疇牡丹能長到一丈多高;
人世間有這么美好的事物,
可遺憾的是我年少時住在江南卻不曾看到;
世俗之人苦於心地狹窄,
沒看到的事物就認為根本沒有,
我們的故都就在左近,
何時能夠操起長鞭將胡人趕跑,
重鑄我大漢江山!
此詩是陸游賞家中小園里的牡丹時有感而作。陸游生於南宋屈辱的時代,一生要為國家報仇雪恥,念念不忘收復中原,願意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他的愛國熱情貫穿在他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中,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會勾起他報國雪恥的心事。這首詩就是因為他在自家小園里賞牡丹,幾朵花開啟了他愛國之情的閘門而揮筆寫成的。這也正是這首詩的閃光點和激動人心處。

D. 閱讀《賞牡丹》思考劉禹錫在牡丹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什麼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托物詠懷詩。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前二句以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使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後二句則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之句,來表現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贊頌牡丹為人賞愛的傾國之色。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後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為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長安所作;瞿蛻園的《劉禹錫集箋證》認為,此詩作於唐大和年間作者重入長安之時;高志忠的《劉禹錫詩編年校注》認為,此詩與《渾侍中宅牡丹》作於同時;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疑此詩為永貞革新時所作。

《賞牡丹》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院中的芍葯花艷麗雖艷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凈倒是明凈,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賞析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芍葯」,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 (王禹偁《芍葯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葯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葯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前兩句用的是抑彼揚此的手法,為牡丹的出現作鋪墊,而第三句筆鋒一轉,從正面贊頌牡丹。「唯有」一詞,突出強調了只有牡丹才配稱「真國色」,表明了詩人對牡丹的偏愛。「國色天香」則成了當時對牡丹的定評,也為後人所樂於接受和沿用。牡丹是花中之王,「百般顏色百般香」(邵雍《牡丹吟》)。但此詩卻隻字未提牡丹的色香,僅說「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表現了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贊頌牡丹為人賞愛的傾國之色。牡丹在詩人眼裡,她姿色超群,是國中最佳「美人」。由於牡丹具有無與倫比的姿色,競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競相品賞,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時尚,說出了多數人的心聲。這里「動」字用得極妙,彷彿使人看到了當時人們為了觀賞牡丹而萬人空巷、人頭攢動的生動場面。

這短短四句詩,寫了三種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詩人沒有忘記對芍葯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贊譽,卻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無窮。作為花木,本來無所謂格調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詩人用擬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動地把自然美變成了藝術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E. 劉禹錫賞牡丹的賞析

詩中一個復"賞"字,總攬全局,直貫通篇制,意境全出.
詩中"真國色"三字,力重干鈞,擲地有聲,牡丹與芍葯,芙蓉相比,雍容華貴,艷壓群芳,才產生"動京城"的效應,神韻畢現.
通過寫芍葯的妖無格和芙蓉的凈少情,和牡丹進行對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擬人 "妖無格"與"凈少情" 比喻 "真國色"
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這首詩運用了以下藝術手法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嫵媚之態,並非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比喻,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F. 《思黯南墅賞牡丹》賞析

思黯南墅賞牡丹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內晚發賽諸花容。

思黯南墅賞牡丹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sī àn nán shù shǎng mǔ dān
ǒu rán xiāng yù rén jiān shì , hé zài zēng chéng ā mǔ jiā 。 yǒu cǐ qīng chéng hǎo yán sè , tiān jiào wǎn fā sài zhū huā 。

鑒賞
劉禹錫(唐)的《思黯南墅賞牡丹》選自全唐詩:卷365-54。

G. 賞牡丹 劉禹錫 賞析

1、烘托手法的運用.這首詩寫了三種名花,褒貶都極有分寸,寫芍葯"妖",是寫其艷麗內,嫵媚之態,並非容貶意.寫荷花"凈",是潔凈之意,詩人並沒有因為突出牡丹而將這二花寫得一無是處,但為了突出牡丹,詩人還是將這二名花不如牡丹之處寫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貴富麗,令人喜愛,這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2、擬人手法使物性的花有了人情味,能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真」字加強語氣。如此高度的評價,順勢引出末句,即寫了時人對牡丹的痴狂般的觀賞習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3、這首詩借賞牡丹抒發表達了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喜愛和尊寵。

H. 賞曹州牡丹古詩句

一、賞牡丹

作者: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譯文:

庭前的芍葯妖嬈艷麗卻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潔凈卻缺少情韻。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驚動了整個長安城。

賞析:

此詩乃贊頌牡丹之作,其贊頌之手法,乃用抑彼揚此的反襯之法。詩人沒有從正面描寫牡丹的姿色,而是從側面來寫牡丹。詩一開始先評賞芍葯和芙蕖。芍葯與芙蕖本是為人所喜愛的花卉,然而詩人贊頌牡丹,乃用「芍葯妖無格」和「芙蕖凈少情」以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

「芍葯」,本來同樣是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但據說到了唐代武則天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葯之艷衰」 (王禹傅《芍葯詩序》)。以至有人將牡丹比為「花王」,把芍葯比作「近侍」。此處,劉禹錫也懷著主觀感情,把芍葯說成雖妖嬈但格調不高。

「芙蕖」,是在詩文中常以清高潔凈的面目出現的花卉,但劉禹錫大概因為她亭亭玉立於池面之中,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說她純潔而寡情。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凈、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

二、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

作者:唐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台月下,才能相逢!

賞析: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在藝術上,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容顏與衣裳之美,表現出楊貴妃的富貴之態。

其次,運用了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比如,「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就是通過擬人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三、買花·牡丹

作者:唐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譯文:

這一年暮春,長安城中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原來是到了牡丹盛開的時節,長安城裡的名門大戶紛紛相隨前去買花。牡丹花的價錢貴賤不一,價錢多少以花的品種來定。

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葉茂,鮮紅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絹的價錢。它們被精心呵護著,主人還給張上了帷幕,築起了樊籬,辛勤澆灌之餘還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顏色還和以前一樣鮮艷。

家家習以為俗,更沒有人認為是錯的。有一個老農無意中也來到了買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頭長嘆,然而此嘆又有誰在意呢:這一叢深色的牡丹花價錢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一年的賦稅了。

賞析:

與白居易同時的李肇在《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餘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召鋪宮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

這首詩,通過對「京城貴游」買牡丹花的描寫,揭露了社會矛盾的某些本質方面,表現了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從買花處所發現了一位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從而觸發了他的靈感,完成了獨創性的藝術構思。

四、紅牡丹

作者:唐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譯文:

紅牡丹的綠葉在悄悄地舒展,紅牡丹的花色有鮮有暗。面臨凋零,牡丹愁腸欲斷,請問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賞析:

這首詩以美人喻花,意境優美,耐人玩味。在用字造句上,更是煞費苦心.以「綠艷」襯托「紅衣」,使牡丹顯得嬌媚動人。作者不明言自己愁春光易逝,愁紅顏易衰,而讓花兒自愁自哀自傷自嘆,真是翻奇出新,別有一番情致。

全詩把牡丹花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感,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是一篇較好的詠物詩。

五、思黯南墅賞牡丹

作者:唐 劉禹錫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譯文:在人世間怎會遇見牡丹這樣漂亮的花,花開重瓣,層層疊疊如同西天王母九重的增城。有如此傾國傾城的好顏色,上天應該讓你晚點開放與諸花爭艷!

賞析:
七絕《思黯南墅賞牡丹》,則運用典故,寫牡丹花艷壓群芳的美麗。全詩詩人以虛寫稱妙,此詩首二句敘寫詩人偶遇牡丹之喜,牡丹 末二句嘆賞其色澤之佳。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首句點明在牛僧孺南墅中,偶然的機會,初次見到牡丹花,就如同遇到生命中「貴人」似的,無意之中技露出牡丹花在詩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在詩人看來,牡丹是日月精華的結晶,應栽天上,今日人間相逢,純屬「偶然」,所以一見到牛宅中牡丹,就作驚人語。

第三句由初見牡丹時的萼然驚嘆轉入對花容花貌的由衷禮贊,牡丹之貌,詩人美其名日「傾城」,這「傾城」二字,殊非過譽。

最後,詩人以「天教晚發賽諸花」一句再評花之品性。重在『晚」與「賽」兩字上做文章。牡丹晚發,開於暮春。湯顯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麗娘在「游園驚夢」一折中唱道:「牡丹雖好,她春歸怎佔得先!」既是嘆亦是贊。牡丹俏不爭春,天教晚發而集眾芳之長。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