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夫賞析
1. 賞析: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這句話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原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白話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發,淚滿衣襟。
(1)征夫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將軍或者說詞人通宵不眠,發為之白的原因,很明顯是「燕然未勒歸無計」造成的,征夫落淚也是出於同樣原因。
他們和將軍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而戰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家鄉,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將軍與征夫的矛盾情緒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委婉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和婉約詞的風格完全不同。
這首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這首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
2. 理解,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蘊涵的情感
"人不寐來,將軍白發征夫淚"意思是:夜深了源,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出自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漁家傲·秋思》。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3. 古詩加賞析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仁宗慶歷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並,強化統治力量,以防 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 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 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
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 求正所以經世務」,設置專局,使子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 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 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 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鍾山目錄》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 子注》若干篇。
[注釋]
元日:農歷正月初一,即現在的春節。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燒竹,竹爆裂之聲令山魈畏懼而遠避。
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桃符: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後來演變成春聯。
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譯詩、詩意]
(一)
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已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碗。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舊的桃符更換。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賞析]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4. 征夫詞賞析征婦詞賞析
劉績《征婦詞》復
征婦語征夫,有身當制殉國.
君為塞下土,妾作山頭石.
《征夫詞》
征夫語征婦:死生不可知
欲慰泉下魂,但視褓中兒。
《征夫詞》
正值圓月十五夜,
丹桂又飄佳釀香。
自古仲秋團圓夜,
卻使斯人淚斷腸。
故國今歲長征戰,
夫君沙場保邊疆。
夜夜思念日日盼,
妾灑珠淚綉袍裳。
十年鴻雁月月書,
尚幸柳毅傳安康。
不盼夫君封疆域,
只盼策馬早日還
時時期盼時時老,
對鏡蒼鬢也懶妝。
又是八月桂飄香,
分明月圓人成雙。
菱鏡也染鴛鴦色,
夫歸執手淚眼茫!
5.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賞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闋一開頭就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6. 求怨婦詩和征夫詩及其鑒賞
隴西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作者】
陳陶:字嵩伯、嶺南人,晚唐著名詩人。大中時游學長安、善天文歷數、於時不合、隱居洪州西山、種柑橙、令賣之自給。妻子亦知讀書、自號三教布衣。宋世寶中猶見之、或雲仟去。
【譯詩】
唐軍將士誓死橫掃匈奴奮不顧身;
五千身穿錦袍的精兵戰死在胡塵。
真可憐呵那無定河邊成堆的白骨,
還是少婦們夢中相依相伴的戀人。
【評析】
《隴西行》共四首,這是第二首。首二句寫將士忠勇,喪亡甚眾;末二句寫犧牲者是春閨少婦日夜盼望歸來團聚的情人。全詩反映了唐代長期征戰帶給人民的痛苦和災難,表達了非戰情緒。三、四兩句,以「無定河邊骨」與「春閨夢里人」比照,虛實相對,宛若電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詩情凄楚,吟來潸然淚下。
首二句以精煉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悲壯的激戰場面。唐軍誓死殺敵,奮不顧身,但結果五千將士全部喪身「胡塵」。「誓掃」、「不顧」,表現了唐軍將士忠勇敢戰的氣概和獻身精神。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里借指精銳部隊。部隊如此精良,戰死者達五千之眾,足見戰斗之激烈和傷亡之慘重。
接著,筆鋒一轉,逼出正意:「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這里沒有直寫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也沒有渲染家人的悲傷情緒,而是匠心獨運,把「河邊骨」和「春閨夢」聯系起來,寫閨中妻子不知徵人戰死,仍然在夢中想見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知道親人死去,固然會引起悲傷,但確知親人的下落,畢竟是一種告慰。而這里,長年音訊杳然,人早已變成無定河邊的枯骨,妻子卻還在夢境之中盼他早日歸來團聚。災難和不幸降臨到身上,不但毫不覺察,反而滿懷著熱切美好的希望,這才是真正的悲劇。
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認為,此詩化用了漢代賈捐之《議罷珠崖疏》「父戰死於前,子斗傷於後,女子乘亭鄣,孤兒號於道,老母、寡妻飲泣巷哭,遙設虛祭,想魂乎萬里之外」的文意,稱它「一變而妙,真奪胎換骨矣」。賈文著力渲染孤兒寡母遙祭追魂,痛哭於道的悲哀氣氛,寫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寫家人「設祭」、「想魂」,顯然已知徵人戰死。而陳陶詩中的少婦則深信丈夫還活著,絲毫不疑其已經死去,幾番夢中相逢。詩意更深摯,情景更凄慘,因而也更能使人一灑同情之淚。
這詩的跌宕處全在三、四兩句。「可憐」句緊承前句,本題中之義;「猶是」句盪開一筆,另闢新境。「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麼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贊賞此詩後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二句「筋骨畢露」,後二句為其所累。其實,首句寫唐軍將士奮不顧身「誓掃匈奴」,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寫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間喪身於「胡塵」,確實令人痛惜。徵人戰死得悲壯,少婦的命運就更值得同情。所以這些描寫正是為後二句表現少婦思念徵人張本。可以說,若無前二句明白暢達的敘述描寫作鋪墊,想亦難見後二句「用意」之「工妙」。
7. 春怨的賞析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思念她遠征在外的丈夫。詩中沒有正面寫她是如何思念,而是寫她夢中去遼西和征夫相會。這就從另一個側面把她的真摯深情有力地表達出來。但天明鶯啼,將好夢驚醒,於是要趕去樹上黃鶯,「莫教枝上啼」希望把夢一直做下去。詩的春怨主題反映得十分生動活潑,同時含蓄而有餘味。
春 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這首詩,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環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雲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鵾雞」(《絕句六首》之一),屬於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但這些評論只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瞭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卻要「打起黃鶯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產生疑問,不能不急於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麼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於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麼,詩中的女主角為什麼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麼夢呢?最後一句詩的答復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採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後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後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里,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為什麼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麼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麼離鄉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麼?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像、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徵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8.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意思是: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出自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漁家傲·秋思》。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作品原文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白話譯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在萬里之外自己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還沒有平定,功不成名不就,又怎麼可以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就已經是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穩的靜下心睡覺,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文學賞析
上片著重寫景。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秋來」,點明了季節。「風景異」,概括地寫出了延州秋季和內地大不相同的風光。詞人是蘇州人,對這個地方的季節變換,遠較北人敏感,故用一個「異」字概括,這中間含有驚異之意。
「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無留意」是說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奮飛,毫無留戀之意,反映了這個地區到了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反過來說,這個地區秋天的荒涼景象,盡括在雁「無留意」三字之中,顯得筆力遒勁。
下邊續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戰地景象:「四面邊聲連角起」,這種聲音隨著軍中的號角聲而起,形成了濃厚的悲涼氣氛,為下片的抒情蓄勢。「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上句寫延州周圍環境,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斗爭。
「長煙落日」,很容易使讀者聯想起唐代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四字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氣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所見;邊聲、號角聲,這是所聞。
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閉」三字,它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宋朝從建立之後,就採取重內輕外政策,對內加緊控制,把禁軍分駐全國各地,而在邊疆上長期放棄警戒,武備鬆弛。
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吳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討伐,而事起倉卒,將不知兵,兵不知戰,以致每戰輒敗。
詞人移知延州,到任後,一方面加強軍隊訓練,一方面在延州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始終居於守勢,不敢輕易出擊,延州局勢才暫時穩定下來,就整個形勢來說,延州仍處於孤立狀態。
所以「孤城閉」三字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態勢,反映出宋朝守軍力量是很薄弱的,作為指揮部所在地的城門,太陽一落就關閉起來,表現了形勢的嚴重性。這一句就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
(8)征夫賞析擴展閱讀:
名家點評
宋代
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範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嘗呼為「窮塞主之詞」。
明代
卓人月《古今詞統》:詩以窮工,惟詞亦然,「玉階獻壽」之語,不及「窮塞主」多矣。
沈際飛《草堂詩餘正集》: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不可筆記。「燕然未勒」句,悲憤鬱勃,窮塞主安得有之。
沈謙《填詞雜說》:小令中調有排盪之勢者,吳彥高之「南朝千古傷心事」,范希文之「塞下秋來風景異」是也。於此足悟偷聲變律之妙。
清代
賀裳《皺水軒詞筌》:廬陵譏范希文《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自矜「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為真元帥之事。按宋以小詞為樂府,被之管弦,往往傳於宮掖。
范詞如『『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將軍白發征夫淚」,令「綠樹碧簾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者聽之,知邊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觸。此深得採薇出車、楊柳雨雪之意。若歐詞止於諛耳,何所感耶。
馮金伯《詞苑粹編》卷四引《古今詞話》:范希文《漁家傲》邊愁雲,詞旨蒼涼,多道邊鎮之苦。歐陽永叔每呼為窮塞主,詩非窮不工,乃於詞亦雲。
先著、程洪《詞潔》:一幅絕塞圖,已包括於「長煙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詩最工、最多,不意詞中復有此奇境。
黃蘇《蓼園詞選》:《東軒筆錄》雲:范希文守邊日,作《漁家傲》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苦。永叔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及王尚書素守平涼,永叔亦作漁家詞送之。其斷章曰:「戰勝歸來飛捷奏。傾賀酒,玉階遙獻南山壽。」
且謂曰:「此真元帥事也。」沈際飛曰:希文道德未易窺,事業不可筆記。「燕然未勒」句,悲憤鬱勃,窮塞主安得有之。按:文正當西夏坐大,因自請出鎮以制之。所謂「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者也。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
9. 談一談你對"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理解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0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凄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盪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贊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勛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凄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閡一開頭就是「蝕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里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發人哩。「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1o個字扣人心弦,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復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發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參考網路
10. 請簡要賞析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句話的意思是羌笛聲悠遠的飄盪,寒冷的霜霧布滿大地。戰士們睡不著,能看見花白頭發的將領和戰士們的眼淚。
句詞用「羌笛悠悠」來表達到除強力的思鄉情感,在古詩詞中「羌笛」二字含有很深的思想之情。「霜滿地」描寫出的戰地的艱苦環境。
「人不寐」展現出戰士深深的憂慮之情。「將軍白發征夫淚」直接的描述了邊塞軍人的狀態,從「白發」和「淚」二字表達出強烈的厭戰和無奈之情。
全句通過對戰地環境,戰士狀態心態的描述,表達出詞人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強力的思鄉情懷。
出自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原文:
漁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翻譯: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10)征夫賞析擴展閱讀:
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這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燕然未勒歸無計」,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深夜裡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
他們和將軍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偉大勝利,而戰局長期沒有進展,又難免思念家鄉,妻子兒女魂牽夢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他們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將軍與征夫的矛盾情緒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委婉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和婉約詞的風格完全不同。
這首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這首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