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對留別王維的賞析

對留別王維的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3 13:41:12

『壹』 《留別王維》古詩全文

留別王維 【名稱】:《留別王維》
【作者】: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游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主題詞或關鍵詞】:唐詩
【體裁】: 五言律詩
【原文】: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①。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②。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③。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解】:
①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麼。空自:獨自。
②尋芳草:比喻追求理想境界。違:分離。
③當路:當權者。假:寬容。
【韻譯】:
這樣寂寞無聊還有什麼可待?
天天碌碌無為獨自空手而歸。
我想歸隱山林去尋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願分手相違。
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輩,
世上要尋知音實在寥寥無幾。
或許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還是回家關閉我的故園門扉。
賞析 】:
這首詩是孟浩然將離長安、贈別王維之作。孟浩然這次入長安無功而返,心中是很惆悵的。詩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是不遇的嘆息。孟浩然要回故鄉隱居,但可惜要與王維分別了。「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是一時的牢騷,他與王維還是很投合的。他是把王維作為知音。朝廷中沒有人幫助,求仕無望,孟浩然只能歸去故鄉,寂寞地度過餘生了。詩里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
【出處】:
唐詩三百首孟浩然詩集校注全唐詩:卷160_37
【賞析】
據《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這首詩便是臨行前留給王維的,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
第一聯寫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寂寂」兩字,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又有誰來理睬,又有誰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聯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來自《離騷》,王逸認為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理想。「欲尋芳草去」,表明他又考慮歸隱了。「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從這個思想活動里,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別之情。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准確地表達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實。這在封建社會里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這一聯是全詩的重點,就是由於這兩句,使得全詩才具有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鳴。如果再從結構上考慮,這一聯正是全詩的樞紐。由落第而思歸,由思歸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生了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於體驗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襄陽隱居。這一聯正是第四聯的依據。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後的心境,表現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餘味,耐人咀嚼。

『貳』 幫我解析下這首詩

【名稱】: 留別王維
【作者】: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四十八歲入長安趕考落第,失意東歸,自洛陽東游吳越。張九齡出鎮荊州,引為從事,後病疽卒。他不甘隱淪,卻以隱淪終老。其詩多寫山水田園的幽清境界,卻不時流露出一種失意情緒,詩歌淡雅而有壯逸之氣,為當時詩壇所推崇。在描寫山水田園上,孟浩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
【主題詞或關鍵詞】:唐詩
【體裁】: 五言律詩
【原文】: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①。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②。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③。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解】:
①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麼。空自:獨自。
②尋芳草:比喻追求理想境界。違:分離。
③當路:當權者。假:寬容。
【韻譯】:
這樣寂寞無聊還有什麼可待?
天天碌碌無為獨自空手而歸。
我想歸隱山林去尋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願分手相違。
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輩,
世上要尋知音實在寥寥無幾。
或許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還是回家關閉我的故園門扉。
【賞析 】:
這首詩是孟浩然將離長安、贈別王維之作。孟浩然這次入長安無功而返,心中是很惆悵的。詩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是不遇的嘆息。孟浩然要回故鄉隱居,但可惜要與王維分別了。「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是一時的牢騷,他與王維還是很投合的。他是把王維作為知音。朝廷中沒有人幫助,求仕無望,孟浩然只能歸去故鄉,寂寞地度過餘生了。詩里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

『叄』 《留別王維》的頸聯是全詩最重要的一聯,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其作用

留別王維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頸聯:「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是全詩最重要的一聯,關於詩句的分析和作用見賞析部分4、5自然段。

【注釋】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麼。
⑵空自:獨自。
⑶欲尋芳草去:意思是想去尋找理想。芳草:理想
⑷違:分離。
⑸當路:當權者。假:寬假,優容的意思。
⑹扉:門扇。
【譯文】
這樣寂寞還等待著什麼?天天都是懷著失望而歸。
我想尋找自己的理想去,又可惜要與老朋友分離。
當權者有誰肯能提攜我,知音人在世間實在稀微。
只應該守寂寞了此一生,關閉上柴門與人世隔離。
《留別王維》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將離長安時贈別王維之詩作。此詩先述說自己在京沒有什麼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離京卻又可惜與好友分別,表達了心中的悵惘和矛盾。接著慨嘆自己無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鄉隱居。全詩語調低沉,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語言淺顯,表達直率,對偶不求工整,但卻自然流暢,顯示出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文學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
第一聯寫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寂寂」兩字,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沒有人來理睬,更沒有人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聯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來自《離騷》,王逸認為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理想。「欲尋芳草去」,表明他又考慮歸隱了。「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斗爭,從這個思想活動里,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別之情。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准確地表達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實。這在封建社會里是具有典型意義的。
這一聯是全詩的重點,就是由於這兩句,使得全詩才具有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鳴。如果再從結構上考慮,這一聯正是全詩的樞紐。由落第而思歸,由思歸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生了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於體驗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襄陽隱居。這一聯正是第四聯的依據。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
這首詩是作者科舉落第離開長安時贈別友人王維的作品。首聯直接說出「自歸」,頷聯則寫題意「惜別」,頸聯說明「自歸」之故——乃是知音既少,當道不用,此時不走,更待何時。尾聯敘寫決心隱居不仕,歸隱田園。詩以失意後的牢騷貫穿全詩。語言平淡朴實,近於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詩中便充溢著對「當路誰相假」的憤懣,並用「獨尋芳草去」自我解嘲。
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跡。然而卻把落第後的心境,表現得頗為深刻。言淺意深,頗有餘味,耐人咀嚼。

『肆』 鑒賞孟浩然的詩《留別王維》

孟來浩然因為《歲暮歸南山》這首詩得自罪了皇帝唐玄宗,因此不想在長安多呆一天。王維非常生氣地對他說:「你是怎麼想的,你千里迢迢來應試,皇上又非常賞識你的才能,你就不能吟誦一首別的詩,偏偏念這首詩,惹得皇帝不高興,不賜你一死就算萬幸了。」晚上,孟浩然想起白天的事情,思緒萬千,仕途失意,惆悵與怨恨溢於言表。他決定歸隱山林,但不忍心與朋友分別,就寫下了《留別王維》這首詩。詩人抒發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這首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但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本內容來自查字典 http://www.chazidian.com 原文地址: http://www.chazidian.com/shici47266)

『伍』 關於孟浩然的《留別王維》

1通過題目可以知道這是一首贈別詩,因為作者的好友王維要走了,不能再陪自己了,而且俗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情,唯一的好友又將要遠去,所以才會有那樣的感慨。

『陸』 選5首送別詩,分別鑒賞比較異同。寫500字文章。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江淹《別賦》),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
一、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的往往有別。
第一,直接抒寫離別之情。
如李白的《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柳永的《雨霖鈴》,王維《渭城曲》等等或是對友情的詠唱或寫情人之別、親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
第二,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這類詩往往是詩人在艱難困厄之際寫就的,往往有不少見情見性的佳作,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胸懷,高尚的志節和堅強的性格。
第三,重在勸勉、鼓勵、安慰的。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人一洗以往送別詩黯然消魂的感傷情調,格調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尤其是頸聯「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顯示出大丈夫寬闊胸襟,勃勃英姿,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高適《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為「胸臆語,兼有氣骨」,因為是知音,說話才質朴而豪爽,又因別離,才以希望為慰藉,於慰藉之中傾注信心和力量。
這些詩從情感上看,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有著濃重的傷感情緒,意極為凄悲,催下淚下;或一洗悲酸之態,吹響豪邁的號角,激情盪漾,氣貫長虹。
二、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如下幾種:
第一,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勞勞亭,離建康古城大約十五里;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此送別朋友范雲,後來謝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別之地;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裡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裡,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裡分手;南浦,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後人們便用「南浦」作為送別詩的意象。
第二,楊柳。「柳」者,「留」也,二者諧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慣。這一古老的風俗最早出現於漢代,漢樂府有古曲《折楊柳歌》:「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第三,夕陽、日暮。許多詩人喜歡把離別與夕陽、日暮聯系在一起,表達濃濃的離情,這是因為憂傷的情感和蒼茫的暮色相協調,對於遠離家鄉的遊子來說,暮色漸起漸至蒼茫,最能勾起他們的離情別緒,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古人離別多設宴餞行,「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別宋之悌》),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釅釅的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二首》),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對巫山巫峽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國勢衰落,不禁發出「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的感嘆,抒發了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秋代表了蕭條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鬱,是送別詩中慣用的意象。
縱觀古代的送別詩,贈別也罷,留別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觸發心中情,是寓情於景、寓景於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陳。
三、送別詩歌積累
1、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自有一種激越之情。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雖然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卻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
2、孟浩然《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餘味。

3、王昌齡《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4、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5、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寫餞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難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字里行間激情盪漾。開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氣概,珍重的送別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寫友人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五六句化惆悵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氣貫長虹。
6、賈至《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詩人先從自己離別洛陽時寫起,懷著被貶的失意離開故鄉,以物候的變化表達時間的變換。深得採薇遺韻。開首兩句灑脫飛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乎,離合無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世事如浮雲,更覺離情難遣如流水之悠長。結尾一個空字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而又依依不捨的深情。唐詩中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多,且各盡其妙,此詩以遷謫之人又送遷謫之人,情形倍加難堪,寫得沉鬱蒼涼,一結有餘不盡。

『柒』 古詩和鑒賞

第二次工業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1902年12月,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萬噸。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化學工業的建立也是這一時期科學技術應用與生產的一項重大突破。1867年,諾貝爾研製成功炸葯,80年代有改良了無煙炸葯,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80年代初,科學家提煉出來了氨,苯等化學產品。大大的促進了城市生活的發展。
額,覺得好就採納一下哈!

『捌』 送別詩、邊塞詩、閨怨詩、田園山水詩、詠物詩、悼亡詩、諷刺詩、記行詩、詠史詩、詠懷詩的解釋以及代表作

送別詩,.邊塞不是幾首了 是N首了 總夠你用吧 能算最佳不?謝謝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山中送別------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 王孫歸不歸?

送別------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別董大------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洲。
與君別離意,
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
兒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別 ------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1、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後兩句寓情於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後環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紙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寒,著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國維L*

3、宋之問
《送別杜審言》
卧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
——杜被貶。情真意切,朴實自然,「嗟」同知已離別而惆悵,為故人被貶而傷感受,因宦海無常而慨嘆。江邊垂柳依依惜別,儲蓄寫出人雖不至心意已到。後四句接連用典,慨嘆友人懷才不遇。音韻和諧,對仗勻稱,樸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孤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活用典故,充滿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語氣慷慨悲壯英氣逼人氣壯山河。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是何年。
——開頭別宴將盡分手在即,直接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真摯,二聯寫離情的纏綿,三聯時間已晚離別到來,「何」後會難期,隱隱的哀愁,沒有長吁短嘆,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不溫不火,意態從容,氣象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共悠悠。
——標志七絕進入盛唐。「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作者謫居岳州,梁知微經此入朝,送客。征帆遠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寫簡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轉向人,神話傳說使君山縹緲,浮——迷離撲朔之感,三句寫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通體散行風致天然惟在興致。

7、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餘味。

8、李頎
《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雲山兌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站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跎。
——把霜擬人化,寫出深秋時節的蕭瑟氣象,寒不可見樹色可見。催,生動有感,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

9、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卧南山陲。但去莫復向,白雲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餞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後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後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於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一剎那。
11、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於明月隨風而致。此兩句有三層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於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通過想像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點之一。當詩人要表現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空靈而有餘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既不同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強的離別,也不同於《渭城曲》那種深情的體貼,這是充滿詩意的離別,所以如此,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系。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有詩人李白的嚮往。三月前加煙花,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意境優美,文字綺麗。後兩句看似寫景卻包含一個詩意的細節,友人遠去依然目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接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交待行蹤,次聯隨和入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頸聯寫了遠景和近景,尾聯依戀老鄉卻不說思念,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來,懷著深情,更顯出自己思鄉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

12、高適
《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塗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兩句直寫日落之景,純用白描。

13、劉長卿
《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餞別王十一南遊》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藉助眼前的景物,通過遙望和凝思來表達離愁別緒,手法新穎不落俗套。友人遠去,頻頻揮手,依依惜別,沒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別處長江兩岸的景物入詩,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為一體,讓煙水、青山、飛鳥來烘托自己惆悵的心情,空字不只點出被送友人遠了,同時寫出詩人此時的空虛寂寞之情。五六句寫詩人心隨友人遠去,直到目的地。最後又回到現場,久久不忍歸去,心中充滿無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應。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首句寫氛圍,聲音、情狀、時間、地點,顯得黯然銷魂。二句用兩個自,以流水的無情,反襯人的傷心,三四句用同病相憐來寫依依惜別,通篇基本上直陳其事的賦體,緊扣江邊使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14、岑參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既不寫餞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難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字里行間激情盪漾。開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氣概,珍重的送別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寫友人的經歷,激勵其一往無前,五六句化惆悵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氣貫長虹。融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突破了一般送別詩的窠臼,語言口語化,親切灑脫,聲調悠揚流美,奔放明快,韻律自由活潑,節奏跌宕有致。
《武威送劉判官磧西行軍》
火山五月少行人,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明季節和所向,寫行程之難,次句寫李判官的過人之勇。馬之快,原之闊,身手矯健。尾句有迴旋天地的凌雲壯志,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徵之意,使詩脫卻一般私誼的范疇,升華到更高境界。此詩只就此地與彼地的情景略加誇張和想像,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於言外,在送別詩中可說獨具一格。

15、賈至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後到三湘。世情已逐浮雲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詩人先從自己離別洛陽時寫起,懷著被貶的失意離開故鄉,以物候的變化表達時間的變換。深得採薇遺韻。開首兩句灑脫飛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乎,離合無常之感。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世事如浮雲,更覺離情難遣如流水之悠長。結尾一個空字表達了一種無可奈何而又依依不捨的深情。唐詩中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多,且各盡其妙,此詩以遷謫之人又送遷謫之人,情形倍加難堪,寫得沉鬱蒼涼,一結有餘不盡。

16、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
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更有明朝恨,離杯惜共傳。
——此詩開始從上次的分別說起,接寫此次相會,然後寫敘談和惜別,描寫曲折,富有情致。上次別後相見不易,此間相思自在言外,正因如此,才相見如夢,加深了惜別和傷感的心情,前兩聯構成因果關系,翻疑夢,久別初見時悲喜交集的神態盡在其中,各問年,不僅在嘆息年長容衰,也在以實證虛後兩聯寫深夜長談,但太多的話說不完,故詩人避實就虛,只以景象來渲染映襯,孤燈、寒雨、浮煙、濕竹,景象多麼凄涼,不僅映襯出詩人悲涼暗淡的心境,也象徵人事的飄浮不定。既描寫了實景又虛寫了人的心情。結句表面上寫勸酒,實際上總寫傷別。綜觀全詩,中四句極工,寫盡悲喜傷感,不可收拾,末二句卻能輕輕收結,略略沖淡,可見詩人能運筆自如,具有重抹輕挽的筆力。

17、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寫的是送行及送行之後情景,前兩句寫送行,交代時間地點,一個愁字語帶雙關,後兩句寫別後的思念,三句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表達出來。日晚寫時間之久,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自然地帶出末一句,此句是所望之景,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作者的悠悠情思,日晚寒鴉盡,空餘江水東,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寞空虛的感觸,含有無限深情。這首小詩妙語連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把感情融入景物當中,言有盡而意無窮。

18、韋應物
《賦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業暮時鍾。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
——雖是送別詩,卻重在寫景。起句點雨次句點暮切題,暗中還寫了送,並且繪出了一個壓抑的場面,為後文做鋪塹,中間四句構成了一百萬幅富有詩意的畫面,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深和遠又染上一層迷濛暗淡的色彩,無不染上離愁別緒,形成濃重的壓抑的氛圍,詩人置身其間情動於衷,不能自已。結尾一聯直抒胸臆
19、盧綸
《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雨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以一個悲字貫穿全篇,首聯寫送別的環境,從衰草落筆,大大加重了離愁別緒,次句雖平直、刻露卻因承上句而無平淡之感,倒為全詩定下了深沉感傷的基調。二聯寫送別的情景,但仍是緊扣悲字,融入濃重的依依難舍的惜別之情。寒雲給人以沉重陰冷之感,烘託了悲涼的心境。三聯回憶往事感嘆身世仍扣悲字,感情沉鬱,將惜別、感世、傷懷合在一起,形成全詩思想發展的高潮。四聯仍歸到悲字遙望遠方掩面而泣,最後一句寫出了感情上的餘波。

21、權德輿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用樸素的語言寫久別重逢後的離別,通篇淡淡著筆,不事雕飾,在平淡中蘊含深永的情味,樸素中自有天然的風韻。前兩句一別一逢十年歲月,引發人事滄桑之感,平淡的敘述而別有情致。此詩不寫久別重逢的感觸,而是再一次分別的情味。三四句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別的素描,有一種令人神遠的意境,千峰無語立斜陽,境界寂靜而略帶荒涼,有黯然神傷的意味。前路漫漫四顧蒼芒,忽逢又別,使人想到人生離合,別逢總是那樣偶然、匆匆,難以預料。

22、薛濤
《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短幅有無限蘊藉,無數曲折。前兩句寫別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難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凜然生寒,此處不盡寫景暗用蒹葭的詩意,以表達一種友人遠去,思而不見的情緒,使詩的內含大為深厚。三句似寬慰的語調,與前兩句隱含的離傷構成了一個曲折,表現出相思發現情意的執著。末句美夢難得,一句之中層層曲折,將難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詩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語,讀來感受豐富,詩意層層推進,愈轉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清空與質實相對立,卻與充實無矛盾,耐人尋味。

25、柳宗元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此詩寫監岐敘別,情深意長,不著一愁字,而表面的平靜中卻蘊藏著深沉的激憤和無限的感慨。首道出了二人共同的宦海經歷和人世滄桑,現在又共同遭難,感到難以再會,而以安慰的口氣與朋友相約,後二句看似平淡卻自然流露出譏諷與無奈。此詩以直抒離情構成真摯感人的意境,寓復雜的情緒和深沉的感慨於朴實無華的藝術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憤而憤意自現,語似質直而意蘊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結。
《別舍弟宗一》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全詩蒼茫勁健,雄渾闊遠,感慨深沉,感情濃烈,抒發了詩人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之情。首聯開篇點題寫惜別之情,三聯是景語也是情語,用比興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對照。末聯說自己處境不好,兄弟又在遠方,今後只能寄以相思夢。煙字確實寫出了夢境相思的迷離恍惚之態,顯得情真意濃,十分真切感人。二聯集中表現了詩人長期郁結於心中的憤懣與愁苦。 《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26、元稹
《重贈樂天》
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V0W;
——首句提到唱詩,把讀者引進離筵的環境中。首句休遣,次句解釋,筵上唱離歌本已添別恨,何況是自己與友人的贈別之作,不免讓人引起回憶,更加傷感。三句從眼前寫到明朝,又字上承多字,以別字貫穿上下詩意轉折自然,四句是想像中分別的情景,想像具體入微,詩以景結情,余韻不盡。此詩說到分手和分手的時間便結束,通篇只是口頭語、眼前景,可謂情無奇景不麗,但讀後卻有無窮餘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7、韓琮
《暮春泣水送別》
綠暗紅稀出鳳城,暮雲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歷來送別多言離愁別恨,而此詩匠心獨運,重寫古今情,不落俗套,別具新意。首句選用暗稀二字以暗渡的色彩,隱襯遠行客失意出京,氣氛沉鬱。次句化用,想到李杜深情,以都城的繁華襯離別的惆悵,——契闊離別之情,憂國憂民之情,壯志未酬之情,從中透出,歷代興亡,茫茫百感,一時交集。三四句抒情,行人指遠行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有才之人、有志之人、有為之人跨過這道水,這水流走了他們的大好年華,也流走了大唐五朝的國運。此詩寫得含蓄蘊藉,凝重深沉詩意深廣、韻味悠長。
28、許渾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這是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詩,首句寫友人乘舟運去,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二句寫友人走後的江上景色,以樂景寫哀情,急字透出詩人水流何太急的心理狀態。三四句寫暮色蒼茫暗淡,風雨迷濛凄清,心情也悵惘空虛,凄暗孤寂。四句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更含蓄更具感染力

29、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是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寫景上很成功,首聯色調明快,筆觸簡捷交代時間、環境、渲染氣氛,三四句展示了兩幅美景點明地點,富有地方特色和季節特色,透出對遠行友人的關切和惜別之情,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三聯寫行者與送行者不同的心境,行者樂觀開朗,送者空虛無著悵然若失。最後兩句寫隻身回京更加寂寞。詩前半部分的景與後半部分的情形成強烈的對比,使用反襯。

30、溫庭筠
《送人東歸》
荒戌落黃葉,浩然離故關。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首句以哀景寫離情,次句卻出人意料,有浩然遠志氣象格調不凡。頷聯兩句是互文,展示遼闊雄渾的境界,為友人壯行色。頸聯有兩層詩意,一與目送友人消失開際,一想親友望眼欲穿,既寫了對友人今後的關切,也寫了自己的懷念。此詩逢秋而不悲,送別而不傷,無論送與行都不引起更深的愁苦

31、李商隱
《杜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存?世路干戈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勝

『玖』 《於易水送人一絕》和《別薛華》;《留別王維》的意思!快!!!

《於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寫的五言絕句,亦叫《於易水送人一絕》。
易水是地名,本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並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
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
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別薛華》是唐代詩人王勃寫給同鄉良友薛華的一首含意雋永,別具一格,意境新穎的送別詩。此詩不著意寫惜別之情,而用感人的筆觸,抒發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這種別離是何等痛苦,更顯出這對摯友的分手之難。詩中所蘊含的深邃而綿邈的情韻,堪稱自出機杼。
別薛華

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
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詩的首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是以事寫情,又以情生景。此聯中一個「窮」字、一個「獨」字,真乃傳神之筆:窮路凄孤送摯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僅僅是作者,也是遠行人——薛華心情的真實寫照,語意雙關。 兩句詩,描繪出人生的一幅凄惶場面,一對患難知音跋涉在漫長、曲折、險阻的山道上。他們相送了一程又一程,難舍難分,但最後還是分別了,各自匆忙惶恐地去「問津」。「窮路」,借用的是阮籍窮途而哭的典故,含有「守死善道者,滯涸窮路」的意思。這就促人聯想,發人深思。阮籍之所以窮途而哭,是想假作醉酒躲避迫害,時常獨自駕車信道而行,走到絕路就痛哭而返,以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漢李固之所以「滯涸窮路」,正因為他「守死善道」,屢次上疏直陳外戚、宦官擅權的害處,後來被梁驥誣告,招致殺身之禍。在此,詩人以阮籍、李固自況,含蓄地指出:凡正直耿介之士,往往很難被當權者所容。這也說明了詩人與其摯友「多窮路」的原因。下句中的「遑遑」,不只是形容凄惶貌,或自嘲「遑遑爾競一時之虛榮」,還兼取宋玉《九辯》中「眾鳥皆有所登棲兮,鳳獨遑遑而無所集」的意義,藉以表示自己象鳳凰一樣清高,而不願象凡鳥一樣隨處棲登。頷聯「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是分別承接首聯中「窮路」、「問津」,進一步具體描寫道路的險遠,設想未來,抒發情懷的。所采有的手法是虛實相生,語義雙關。詩人既為朋友顛沛流離於千里道上而感傷,又自傷其遠在千里之外的異鄉。眼前道路崎嶇漫長,展望未來滿目悲涼,前程暗淡。這是詩人走上仕途三年來,對社會現實的真切的感受,從心底發出的深沉慨嘆,說明了詩人當時內心失望情緒低落。 生活是艱難的,但仍要堅持下去而且要努力使之變好,年輕的詩人雖然沮喪但沒有完全絕望。因此詩的頸聯寫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事業、建立功勛的志向與抱負,只能與船隻一同在風浪中漂泊不定。正因為風華正茂的詩人,有追求,有希望,因此才對挫折、失敗倍感痛苦。王勃《春思賦·序》中寫道:「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旅居巴蜀,浮游歲序,殷憂明時,坎土稟聖代。……此仆所以撫窮賤而惜光陰,懷功名而悲歲月也。」可見他的「悲」是因為「懷功名」而難以實現。這聯詩所表現的正是理想與現實矛盾,希望、失望交織的復雜心境。有志之士,不被賞識與重用,又不甘心自暴自棄,執意追求。就是他們「生涯共苦辛」的主客觀原因。李東陽在《麓堂詩話》中曾說過:「薛華與李白並稱,而無一字可傳,豈非有幸不幸也。」薛華也是才志高遠之人,也陷入同樣的境遇,可見,懷才不遇並非偶然,也更說明志向的難以實現。 尾聯「不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上句承詩題中的「別」字,下句直抒惜別之情。從字面看,這聯詩可以理解為王勃對朋友的安慰,表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會永遠相憶。另一方面,「俱是夢中人」包含有「命運之舟」難測的意思,彼此都像在夢里由不得自己。詩人對朋友和自己的前程懷著無限憂慮,而對明天仍抱著美好的希望。這個結尾,是雋永深長的。

留別王維》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將離長安、贈別王維之詩作。孟浩然入長安無功而返,心中惆悵。詩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是不遇的嘆息。孟浩然要回故鄉隱居,與王維分別。「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是一時的牢騷,他與王維還是很投合的。他是把王維作為知音。朝廷中沒有人幫助,求仕無望,孟浩然只能歸去故鄉,寂寞地度過餘生。詩里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韻譯】
這樣寂寞無聊還有什麼可待?
天天碌碌無為獨自空手而歸。
我想歸隱山林去尋芳馨花卉,
但又珍惜友情不願分手相違。
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輩,
世上要尋知音實在寥寥無幾。
或許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
還是回家關閉我的故園門扉。

意譯】
靜靜地生活還等待什麼呢?
每天都空手而歸。
想要尋找幽靜的山林歸隱,
可惜要與老朋友分離。
當權者有誰能容納我?
世上知音畢竟是稀少的。
只應該守住寂寞的日子,
回鄉關上故園的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