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賞析梵高
A. 關於梵高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梵谷的畫改變的傳統的色彩運用方法和印象派的客觀性,他更多的強調的畫回家的主管感受。繪畫上帶有答東方繪畫味道的大面積單純色彩和平塗,更突出肖像本身,色彩在強烈的對比中達到最完美的和諧,粗狂的筆觸間流露著他激情的情緒。梵谷說:「殊不知我並不著力謀求准確表現我眼前所見的事物,我是在相當隨心所欲地運用著色彩,我是在更有力地表現自己。」《割耳朵(吸煙斗)的自畫像》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從整幅畫看,構圖簡單,相當於一個大頭照。背景是簡單的淺紅和深紅,這幅畫可以表現出他的固執、倔強的堅持自我,黑色的大衣,還散發著煙圈的大煙袋。突出的額頭,尖削的下巴,以及用白紗布包著的耳朵。顯示了其內心的凄涼與無奈。一生的貧困與潦倒。從他那閃爍著淡綠色光芒的眼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困惑,驚恐不安,以及他敏感,理智的探求。它的畫以純情和真誠給人們以無法抗拒的力量。
採納哦
B. 梵高的自畫像的賞析
梵谷和丟勒、倫伯朗一樣,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梵谷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們只能看到三張關於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歲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間他卻以驚人的耐力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完成這些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象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戴黑邊帽的自畫像》完成於
梵谷和丟勒、倫伯朗一樣,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梵谷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們只能看到三張關於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歲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間他卻以驚人的耐力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完成這些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象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戴黑邊帽的自畫像》完成於1886年初,是他憂郁系列的一部分。這一時期, 他開始挨餓,還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療,並且拔了十顆牙,這最終使他蓄起了鬍子以掩飾缺齒的尷尬並正好為口音中的"hissing"聲找到了借口。"我仍然必須去承受很多,尤其是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比如容貌、說話的聲音以及服飾。"
這張自畫像作於梵谷1886年2月剛到巴黎後不久,在這里他比以前要自信許多。"無論在這兒的生活將如何艱難,即使會比從前更糟,但至少法國的空氣清新了我的頭腦,它對我是有好處的。"
這是第一張顯示出梵谷受到印象派影響的自畫像,盡管他對之理解很慢並且始終沒有全部認同其主張,但它卻改變了梵谷對色彩的看法。"永遠記住今天藝術所需要的是非常鮮活的東西,是強化有力的色彩。""我變得越丑、越窮、越有病,我越要通過創造明亮、有序、燦爛的色彩來復仇。"
"我喜歡畫人的眼睛勝過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處藏著一種無論多麼感人,多麼肅穆的教堂都沒有的東西。我關心人的靈魂而不是結構,無論這靈魂屬於一個貧窮的惡魔還是妓女。
這幅自畫像同上一張大致畫於一個時期(1887年夏季,巴黎)。"你知道,我個人的冒險主要是快速成為一個滿臉皺紋,鬍子粗硬、牙齒松動的小老頭。"
"我希望能畫出男人和女人那些永恆不滅的東西,人們常用光暈來象徵它,我則試圖通過色彩的真實顫動和閃爍來傳達它。"
這張自畫像畫於文森特和提奧關系不太好的一個時期,這時提奧受著神經緊張和身體疾病的困擾。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文森特輻射出的接近於攻擊性的自信。
這張《有日本畫的自畫像》很可能畫於巴黎著名的Tambourin咖啡館,在這兒梵谷曾說服它的女主人舉辦了一次日本繪畫展。梵谷和其他現代藝術家一樣深受日本浮士繪影響,他說:"我不可能不懷著喜悅與歡樂去學習日本藝術。"
這是梵谷1888年早期在巴黎畫的最後一張自畫像,他自己將它稱為"死亡之臉",並在一封信中這樣寫到:"透過這張面對鏡子畫的自畫像我得到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臉上長著一雙綠眼,死灰的頭發,額前與嘴周滿是皺紋,呆僵木訥,非常紅的鬍子,被忽略而且充滿哀傷。"後來,梵谷的兄嫂說這是他所有自畫像中最象的一張。
這幅肖像畫於梵谷到阿爾後不久,在這兒他非常喜悅並充滿熱情,"我確信哪怕僅僅呆在這兒,我的個性都會得到自由。"
1888年梵谷開始認識阿爾以及它周圍的鄉村,"打動我並且使繪畫如此有魅力的是這兒清新的空氣,在故鄉看到的只有灰色的地平線,而在這兒,即使再遠的地方,物象的輪廓也清晰可辨,這給了人空氣和空間的理念。"
梵谷1889年與高更大吵一架後割掉一隻耳朵,他畫這張畫使自己和提奧相信他已經從傷痛中康復過來,"我相信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訴你我這兒發生了什麼。"
這是梵谷的最後一張自畫像,令人悲傷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它事實上是一個謊言。1889年初,梵谷的母親度過了她70歲生日,盡管不常聯系,梵谷對她仍懷有溫暖的記憶,這年年底,他決定將這張自畫像送給她,主要是為了使母親對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這兒他比以往顯得健康、年輕、整潔許多,然而這些並無法掩飾其眼底的絕望。最後梵谷給了母親一張畫著阿爾卧室的畫而把這張掛在自己的牆上。
C. 梵高《割掉耳朵的自畫像》的表現手法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回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梵答高曾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D. 誰能幫我鑒賞一下梵高的「戴草帽的自畫像」
凡·高自畫像的美學分析
20世紀的藝術史研究,處在一個方法不斷變革的文化語境中,一件藝術作品歷久彌新,不但需要它自身具有藝術價值,也在於能夠有不同的解讀方法賦予它以豐富的意義差異。這種差異彼此之間不是互相否定和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和參照,形成一個召喚思想的整體。當然,藝術多元化特徵自身性質也決定了這一點。
當代藝術史家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對藝術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研究,其中比較著名的藝術史分析方法有:形式主義美學分析法、圖像學方法、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分析法、新馬克思主義分析法和精神分析學方法等等。這些新方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不過,方法論本身並不具有本體意義,人們是要通過新的方法抵達被遮蔽的藝術本體,揭示藝術本體的深層內涵,從而展示出人本然的處境和存在的意義。
誠然,要洞悉一件藝術品的藝術本體,還需要創作者和觀者擁有一定的獨創性認識,這依賴於他們的學識和美學修養,它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社會、政治、經濟甚至性的觀念。此外,觀者觀賞一件美術作品的時間和空間,也是解讀一件藝術品的重要參照。本文試圖藉助於一些藝術史分析方法,考察荷蘭畫家文森特•凡 •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自畫像藝術本體的意義和解讀無限的可能。
凡•高,19世紀後期印象主義代表性畫家,他從1886年至1890年藝術成熟期自畫像作品多達四十幾件,這在自畫像藝術史上無疑是突出的,同時,也因凡•高對現代藝術產生的重大影響和受到現代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選取這一題材作為參照具有一定的價值。
形式主義分析法
形式主義分析者他們認為,形象出自線條、形態和色彩上觀察到的一點,再進一步講,是出自線條、形態和色綵排列的美學效果。
【圖1:《戴草帽的自畫像》,木版油畫,40.5×32.5cm ,1887年夏於巴黎,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館藏。 Self- portrait with Straw Hat,Oil on cardboard 40.5×32.5cm Paris summer 1887,Amsterdam Van Gogh Museum】
如圖,是一張凡•高1887年《戴草帽的自畫像》,用這種觀念來分析凡•高的這幅自畫像時,我們就能注意到:整幅畫面都是明亮的黃色,純色面積較大,無論人物和背景,黃色是基本的色調,畫家用明確的紅色線條勾勒出人像的輪廓,人像旁用粗略且不規則的藍色短線條交代出背景。即有一定的視覺真實感,又有很強烈的平面效果。凡•高說:「我始終固定一個位置作畫,注意掌握畫中最本質的東西,然後在輪廓線所限定的每塊空白處填滿色彩。不管它是否表達了什麼,反正是能感覺到的色彩,也是簡化了的色彩。」1這段話反映了凡•高對線條和色彩的個性化理解,同時,也傳達了他創造的視覺語言的獨特特徵。畫布上生動的描繪,依賴的是凡•高完全個性的、熱情的和濃厚的色彩和堅定的線條,畫家有力的眼神表達了他創作過程中強烈的自信心。另外,他熱衷於自然光的表現,正說明了那個時代畫家們對室外陽光真實性表現的探求。
誠然,凡•高自畫像本身色彩和線條構成的美學效果就足以有意味深長的感染力。但是一件成功的藝術品應在形式和意味兩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圖像學分析方法凸現重要。
圖像學分析法
圖像學方法涉及到內容和主題的含義。研究圖像學方法的代表人物帕諾夫斯基認為內容對藝術作品的含義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就像凡•高的自畫像一樣,主要取決於作品給人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相比較而言,人們對具象作品的解讀通常採用這種方法。比如,肖像畫創作的構思階段,往往藝術家先接受定件或者尋找模特,然後設計構圖和色彩,並在結合模特自身的個性基礎上創作出藝術形象。這樣創作完成的作品一定體現出藝術家個人化的藝術語言、模特獨特的身份和個性或兩者兼而有之。後來的鑒賞者和藝術史家據此寫下一段段解讀的文字和關於創作此件作品的敘事。勿庸置疑,這時的作品就有了更為寬泛的蘊涵,人們能夠把它放到整個文化史中討論,也就是說此時的「凡•高自畫像」就有了美學史和文化史的雙重意味。我們可以在藝術史中尋找有關「自畫像」的信息並作此項研究。當然,這是一項復雜的任務,不是短小的篇幅所能解決的,需要更深入專門的研究。這里僅以凡•高自畫像題材主題為著眼點談談形式背後的內容含義。
19世紀後期,活躍於巴黎的革新藝術家們,他們與現實社會是矛盾的,是精神上的孤獨者。在印象主義擺脫了對文學、歷史、題材和技法的依賴後,也拋棄了傳統的繪畫思想,探索繪畫自身獨立的價值。「繪畫就是繪畫,不是歷史、文學或者其它什麼東西。」等主觀思想照亮了這些革新者,也成為現代主義繪畫的一支精神源流。此時,社會振盪轉型,外國藝術的影響(這里主要指日本浮世繪版畫),科技尤其是光科學的進步,社會價值沖突日益顯露。這一系列的問題引起了藝術家們關注和思考。
藝術作品的題材和創作過程需要找到一個解決自身問題的辦法。因而,肖像畫這個古老的題材,在印象主義畫家手中衰落後,又一次在革新者眼中開啟了新的意義,也促成了這些藝術家人格的形成。對倫勃朗偉大肖像畫的記憶和對德拉克洛瓦的崇拜在凡•高自發對肖像主題中被喚醒。他知道這是一種回歸,因為當時的藝術偏離了人臉的研究。
凡•高這一時期的自畫像和荷蘭農民肖像畫,就是反映了他離開巴黎後正在尋找一種從印象派演化出來但超脫於印象派之上的藝術。因為當時的印象派已無法反映抱負遠大、反叛、幻滅的靈魂。他說:「如果印象派畫家立即對我的作畫方法橫加指責,我不會感到驚訝,因為滋養我的創作方法的,與其說是他們,不如說是德拉克洛瓦2的思想。我並不力求精確地再現我眼前的一切,我自如而隨意地使用色彩是為了有力地表現我自己」3。
另外,對凡•高系列自畫像色彩背後涵蓋內容的圖像學討論是最為重要和最有意義的,限於篇幅,我將另外撰文探討此問題。
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分析法
索緒爾4把符號引入語言學研究,引發了語言學研究的革命。他認為,符號是最基本的元素,由物體和其名稱或發音的統一體。物體是「所指」(被稱呼的),而名稱是「能指」(用來稱呼的)。所指+能指=符號。簡言之,被稱呼的物體是表述對象,是藝術品固有的物質材料,用來稱呼的名稱是表述結果,是精神觀念。在結構主義者眼中,表述對象和表述結果之間的連接完全是任意的。這方法運用於凡•高自畫像時,「Self-Portrait」的英文單片語成表述對象,是一個符號,符號本身不具有太多的意義,但我們在大腦中形成凡•高自畫像的形象時,就會附加上許多其它信息。例如凡•高的貧窮、偏執狂和持久的孤獨;盡管一生沒有賣掉一幅作品,但對藝術追求宗教般的虔敬。
另外,有些符號學家用發展中的流派和風格的術語解讀藝術符號,在這方面,凡•高的自畫像反映他受當時新印象主義(點彩派)領軍人物修拉和西涅克的影響,在畫布上用粗略的色點並置。他的自畫像中有幾幅是明顯在這種技法影響下創作成的。凡•高說:「……他們的點彩法是一個新發現。總之,我非常喜歡他們」。5同時,這種色彩和構圖方法的使用也反應了19世紀末印象主義對傳統藝術的革新,即從文藝復興以來追求錯覺的視覺效果向藝術平面化方向發展。當然,凡•高在創作這一作品時,並沒有賜予這張自畫像那麼多的含義,是後來的解讀者從大的文化和美術史出發附加到作品中的。
解構主義者則持深層懷疑論的思想,他們質疑一切,解構一切,形成相對開放的體系。法國哲學家德里達創造了「解構」、和「分延」兩個關鍵詞,開啟了解讀藝術作品的其它可能。這種解讀方法有點像電腦的病毒,它破壞了正常的解讀規則,但又通過尋求不確定性創造了新的意義。在解構主義者眼中,這幅自畫像中的人物是凡•高嗎?他是畫家還是農民?自畫像本質上是凡•高自己嗎?這些問題凡•高沒有給出答案,他只是畫了他的自畫像而已。
新馬克思主義分析法
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和英法的政治經濟學,發展出系統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是我們如果歷史和客觀的看待馬克思主義,他們的學術並沒有對文化藝術作出系統的解釋,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文化美學思想,我們只能在他的論著中找到相關藝術的只言片語。不過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藝術作為生產形式」、「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的學說」和「藝術是現實主義」等等極大的鼓舞著後來的許多學者,他們歷經法蘭克福學派的歷史興衰,演繹出系統的新馬克思主義藝術觀。它成為當代西方最為強勁的藝術思潮和分析方法之一。用新馬克思主義思想對凡•高自畫像進行研究,主要是看凡•高的經濟方面的因素如何影響他的作品和創作。這里的一段話是凡•高1888年9月17日從阿爾寫給他弟弟提奧信中的摘錄。
「……為了在沒有模特的時候可以工作,我買了一面質量相當好的鏡子。把自己臉部的顏色畫出來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如果能夠把這畫好的話,那麼我也就能夠畫出其他男女的臉了。」經濟的貧困伴隨著凡•高一生,他賣不出一件作品,也常常因為缺錢而買不起畫布和顏料,更僱傭不起模特。因此對著鏡子自畫像成了他錘煉技法、完善個人和尋求精神超越最為有效而廉價的途徑。
就畫布上凡•高的穿著而言,再簡單不過的粗布衣服和極普通的草帽無疑屬於貧窮的下層市民,無論如何也不能與魯本斯自畫像中宮廷畫師非常講究的精緻的服裝相媲美。夏皮羅說:「文森特的肖像畫,跟勞特累克一樣,不是受人委託而畫的,是藝術家的自由選擇。他們不像過去的肖像畫,是為模特而畫,畫中人有權有勢、儀表堂堂,藉此來褒揚被畫者的社會地位和權力。恰恰相反,凡•高的畫中人以其開放的社會特徵與前者迥然相異。畫中人大部分是最平凡的人物。」6凡 •高對著鏡子畫自己這種肖像畫的題材和藝術家之間的巨大經濟差異,也真實的反映了19世紀末藝術從記載歷史走向表現真實自我的功能變化。
總的說來,凡•高的自畫像藝術屬於現實主義的(從色彩層面上,盡管部分有表現主義的成分。),縱觀其成熟期自畫像作品也真實的應證了這一點。他在給提奧的信中這樣寫道:「……因為我從不憑記憶畫畫。」7,「……沒有模特兒我不能畫畫。」8,「我的注意力已牢牢的固定在實實在在的存在物之上,以至不可能再有願望和勇氣去追求產生於抽象習作的理想了。……我誇張,有時還改變基調;盡管如此,我並未對整幅畫作虛假的捏造」9。
精神分析學方法
精神分析學是20世紀最為重要和最為藝術史家所重視的方法。弗洛伊德及其追隨者們不僅把它從一種精神病理學方法擴展為普通心理學理論,而且還把它從一種醫學思想發展為一種世界觀、一種哲學方法。因此,精神分析學涵蓋了心理學、宗教、倫理和人類學等等領域,尤其是文學藝術領域,他們認為精神分析運動對文學藝術的根本觀點和方法論的影響達到的深刻程度是迄今為止所有其它方法無法比擬的。1910年弗洛伊德撰文提議,要解讀達•芬奇《蒙娜麗莎》需要從藝術家孩提時代記憶的檔案為基礎。從此,精神分析學就引入了解讀藝術作品中。
凡•高的自畫像本身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和敘事內容,因此心理學家要探求它的深層內涵,必須從他的傳記中尋找答案。
我們知道凡•高的出生是他父母心靈的慰藉,他取名叫文森特,一年前死於難產的哥哥也叫文森特。弟弟提奧四年後才出生,這個時候凡•高就開始有憂鬱症。可能是長期的憂郁而精神受創,或是家庭遺傳,或是其它等等原因造成的。「關於他的疾病真正原因不是很確定;最近的醫學研究傾向於認為是「癲癇」,而非曾經認為的「精神分裂症」。在病情發作間隙,他還能畫畫。他最偉大的作品中的幾幅就是在發病和恢復那個時期創作的。」10不管怎樣說,凡•高從孩提時代就開始自我封閉和精神憂郁。青少年時代,家庭經濟窘困,梵谷不得不離開家門謀求合適的職業以便將來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先後做過畫商、牧師等職業,但是均被辭退。28歲才拿起畫板,又因為年齡較大前景不被看好。甚至連長期給他做模特的妓女都拒絕了他一起建立家庭的願望。1888年,凡•高主動邀請高更來阿爾一起寫生,但是執拗的凡•高因為對藝術的不同理解與高更大動干戈,這可貴而「罕見」的友誼在高更的憤然離去中撕裂,凡•高也因此割下自己的耳垂以示愧疚。但撕裂的友誼無法彌合,凡•高更加孤獨,可能也是他這一時期藝術最為偉大的原因。
對於梵谷自畫像的多樣化解讀,是用精神分析法走近藝術形象的典型步驟,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沒有時間用在「無意識」的分析上,它的表達就像做夢的要素,能夠把時間順序表面化。作為一種結果,精神分析法聚焦於主題材料也聚焦於歷史的敘述,它認為這些都是相互影響的,從本質上講,它們永遠處於動態的關系中。
小結
人們總是把藝術作為自身生存意義的揭示,當這種意義處在蒙蔽中時,人們開始重新詢問藝術本體和藝術存在的意義,而要抵達藝術本體的深層意義,則必須藉助於全新的方法。本文試圖使用幾種比較重要的方法,通過分析凡•高的自畫像題材以達到藝術本體的意義和解讀作品的多種可能。
當然,有限的篇幅不能窮盡所有的方法,大量的有力分析美術作品的方法還未涉及,例如,傳記和自傳文學研究法、象徵主義分析法、新批評研究法、現象學分析法、解釋主義分析法、接受美學分析法等等,不勝枚舉。這些都作為將來進一步的探討。
E. 梵高自畫像的介紹
梵高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1887年,通過弟弟提奧的介版紹,梵谷在權巴黎見到畢沙羅,修拉、和高更。開始接受印象派的畫風。更加強調用色彩突出主題的繪畫風格。在他的畫中,總是一片色彩和筆觸的狂歡,這種畫面所造成的氣氛效果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旺盛的生命力。這副《自畫像》就是如此。梵谷一生畫過無數的《自畫像》,這幅《自畫像》屬較前期作品。
F. 梵高割耳朵的自畫像的美術鑒賞
梵谷的畫改變的傳統的色彩運用方法和印象派的客觀性,他更多的強調的畫家的主管感版受。繪畫上帶權有東方繪畫味道的大面積單純色彩和平塗,更突出肖像本身,色彩在強烈的對比中達到最完美的和諧,粗狂的筆觸間流露著他激情的情緒。梵谷說:「殊不知我並不著力謀求准確表現我眼前所見的事物,我是在相當隨心所欲地運用著色彩,我是在更有力地表現自己。」《割耳朵(吸煙斗)的自畫像》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從他那閃爍著淡綠色光芒的眼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的困惑,驚恐不安,以及他敏感,理智的探求。它的畫以純情和真誠給人們以無法抗拒的力量。
G. 分析梵高的<自畫像>梵谷在法國阿爾時的一張自畫像
應該是割耳後的自畫像這副著名的自畫像吧。
這幅畫繪於割下耳朵以後的一個多月之後,其間,他在阿爾犯過幾次病,但在此作畫期間,他的心情確實十分平靜的,幾乎有一個月沉默不語。當時因為他在阿爾的放肆,使城內居民大為惱怒,有八十多個市民聯名上告,要求市長把梵谷關起來。警方卻對這位畫家表示了友好,沒有對他採取任何措施,可是他仍感到了不自由。他在給提奧的信中說,與其如此,不如死了的好。他也曾想到外籍軍團去當兵,以擺脫此種困境。1889年5月,提奧再把他送往巴黎附近的聖雷米瘋人院療養。 梵谷在聖雷米瘋人院住院期間,經常在犯病後立即作畫。每當病情發作之後,有一段平靜的精神狀態,他之狂熱的作畫不輟,是已預感到自己的生命有限,可他並不害怕死。他看到了提奧家庭收入的日益緊縮,而自己的瘋病又越來越嚴重,發作的次數也在增加。他在一次給提奧的信中說:「我把錢還給你吧,我現在就去尋找自己的歸宿。」1890年7月27日,梵谷借口去打鳥,從別人那裡搞到了一把左輪槍,到野外靠在一棵樹上,把槍口對准前胸自殺了。 生前那些在狂病發作以後完成的作品,可以說注入了畫家內心最奪人心魄的激情。他把一個備受疾病折磨的人的生命賦予了畫中的樹、麥田、雲天、星空、柏樹。賦予了畫上的一切。因此,那不再是色彩的組合,而是一個如飢似渴的在用繪畫表達自己內在精神狀態的形象記錄,是偉大的心靈的藝術!這是第一幅展現梵谷在阿爾的精神狀態的自畫像。作為這位畫家的形象見證,它是最確切不過的寫實作品。他在繪畫中所吐露的悲愴、激情和悲觀情緒,正是當初西方藝術為之共鳴的思想內涵。就《割掉耳朵的自畫像》來看,梵谷的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是那樣的銳利。他飽經風霜,接受了人生旅途的種種考驗,當然,他也是一個失敗者。
值得注意的是,凡·高在掏受苦難的畫家的形象,考慮到他的病史,這是不難理解的。這幅自畫像是凡·高在自己割下左耳後不久創作,盡管從畫面上看其傷勢嚴重而顯著,可是這幅自畫像卻沒有受苦難的畫家的跡象。6個月前,凡·高曾把自己描繪為牧師或者僧人,而在這幅作品中,他恢復了更為平實的身份。他穿著工人的上衣、戴著皮帽子,看不出精神錯亂或痛苦的痕跡,即便遭受著身心痛苦的折磨,他也是表現得不以為意,還從容地吸著煙斗。然而畫面卻度溢著緊張的氣氛。帽子上一簇簇的深青色毛直立著,被桔紅色的背景襯托得格外醒目,似乎象徵著充沛的精力。背景以靠得很近的兩隻眼為軸線分為桔紅和鮮紅上下兩色,因而也反畫面和物分成了上下兩部分。在這條軸線下面,鮮紅的背景、綠色的上衣、包傷的綳帶配在一起顯得十分刺眼。其效果是造成了種獨特的矛盾,這是作者有意運用的一種視覺矛盾手法,表現出一個沉思的受傷男人為抵禦發燒而把自己緊緊地裹在皮帽和衣服里。
雖然幅自畫像似乎完全是一幅傳記式作品,可是它所表現的卻並不僅僅是畫中人的"創傷",還表現了兩位畫家之間"十分激烈"的爭論(L564),即凡·高和高更之間對畫家的地位、繪畫的方法以及象徵的風格等方面爭論。將它與1889年高更的一幅象徵主義"自畫像"進行一下比較,問題就會顯得更清楚。在高更那幅自畫像里,不但有抽象的彩色平面和曲折盤繞的線條,還有人們所熟悉的有象徵意義的飾物——蘋果、百合花、毒蛇、光環,所有這些便將畫家定位為多愁善感的人,他頭上披著頭罩似的黑發,頭頂懸著光環,象徵著人物徘徊於善惡之間。高更的這幅作品在風格既有激進的色彩又有傳統的痕跡。如果說乍看之下的印象來自畫面裝飾性的構圖,我們最終還是可以辯認出其象徵意義。但是凡·高在他這幅自畫像里則是把有象徵意義的色彩和構圖與自然肖像畫法結合起來,實踐了傳統風格新探索的合成。不過,這幅作品的生動性深刻含義並非來自善與惡等象徵性的表現手段,而是來自襯托受傷者漠然平靜神態的熱烈色彩和氣氛緊張的構圖。
H. 描述梵高自畫像並說說它的特點
梵谷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1887年,通過弟弟提奧的介紹,梵谷在巴黎見到畢沙羅,修拉、和高更。開始接受印象派的畫風。
《戴黑邊帽的自畫像》完成於
梵谷和丟勒、倫伯朗一樣,在畫史上以自畫像著稱。梵谷一生很少拍照,目前我們只能看到三張關於他的清晰相片,而且都是21歲之前的。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間他卻以驚人的耐力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完成這些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象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戴黑邊帽的自畫像》完成於1886年初,是他憂郁系列的一部分。這一時期, 他開始挨餓,還要接受梅毒病的治療,並且拔了十顆牙,這最終使他蓄起了鬍子以掩飾缺齒的尷尬並正好為口音中的"hissing"聲找到了借口。"我仍然必須去承受很多,尤其是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比如容貌、說話的聲音以及服飾。"
這張自畫像作於梵谷1886年2月剛到巴黎後不久,在這里他比以前要自信許多。"無論在這兒的生活將如何艱難,即使會比從前更糟,但至少法國的空氣清新了我的頭腦,它對我是有好處的。"
I. 梵高自畫像賞析推薦音樂
《vincent》本來就是唱梵高的,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的第四樂章也不錯回,
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的第一答或二樂章也可以
莫扎特的一些都可以,因為莫扎特和梵高有點相似的:雖然生活中都很痛苦(莫扎特是窮困,梵高是精神上無人理解),但帶給人們的卻是很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