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楊基賞析
【天平山中(予家赤山,相去不五里許)】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緩緩行過山路,記不住路程,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楊基(1326~?) 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於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曾入張士誠幕。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楊基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於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詩倍加稱賞,於是揚名吳中,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楊基以詩著稱,亦兼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其元末詩作,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後,仍眷懷元室。風格異於高啟,多不能擺脫元詩□麗纖細風習,他的無題、香奩諸體尤甚。王世貞批評它頗傷"風雅"(《藝苑卮言》)。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觀察入微,描繪如畫,詩人一路沉醉於花香鳥語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躍然紙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園雜興》等詩,亦細膩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一樹楊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綠萍多"等,向為人所稱頌。五律《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尤入神境。時人以此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古風《掛劍台》寫吳季子講求信義的坦盪胸懷,形象鮮明,風格蒼勁,語言俊爽峭拔,不同於他的其他近體詩風,另開一新境界。
著作有《眉庵集》12卷,補遺 1卷。按古體、歌行、律詩、絕句、長短句及詞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時,江朝宗為之作序。
㈡ 岳陽樓 楊基閱讀答案
為什麼用「落」來寫闌乾的狀態?請簡要分析。
㈢ 急求<<春草>> 楊基 的賞析`
嫩綠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綠,隔花偏襯舞裙紅。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牛羊一笛風。
茸茸:草木茂盛的樣子。六朝:歷史上吳、東晉、宋、齊、梁、陳都建都南京,於是稱南京「六朝古都」。南浦:泛指水濱,後多用來指送別之處。歌扇:歌舞時用的扇子。
這首詩是作者在南京寫的,看到融融的春色,激起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沉思,又寓情於景,了無痕跡。
「嫩碧柔香遠更濃,春來無處不茸茸。」首聯從實處著筆。春天來了,到處是嫩綠的芳草,散發出陣陣幽香,極目遠眺,「更行更遠還生」。看到春草馬上便引起了詩人的無盡情思:「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他愁的是什麼呢?原來是六朝舊恨與南浦新愁,一句弔古,一句傷別,愁不同而緣由一也。
「近水欲迷歌扇綠,隔花偏襯舞裙紅。」又回到眼前的春景,在迷離的草色中,春草和野花幻化成了舊時的歌扇和舞裙。「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當年的繁華到哪裡去了?「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牛羊一笛風。」六朝舊夢已完全逝去,代之以一幅「漁舟唱晚」般的田園風光:十里平川,暮歸的牛羊,悠閑的牧人,悠揚的笛聲,「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頗合此境。各種舊恨新愁也都隨之煙消雲散。
春草是報春的使者,更是詩人寄託羈旅鄉愁,離情別緒.春草詩純以狀物取勝,即便是詩中略有抒情,所抒發的也是一縷淡淡的閑愁.
楊基(1326—1378),字孟載,號眉底,原籍嘉州,生長在吳中(今江蘇吳縣)。九歲就能背誦六經,後來與高啟、張羽、徐責號稱「吳中四傑」。洪武初年任榮陽知縣,後任山西按察使。因事罷免,罰作勞役,死於貶所。詩作清潤峭拔。有《眉庵集》。
㈣ 楊基的介紹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回左,遂家吳中答(今江蘇蘇州),「吳中四傑」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後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於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㈤ 楊基 岳陽樓
五律《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尤入神境。時人以此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古風《掛劍台》寫吳季子講求信義的坦盪胸懷,形象鮮明,風格蒼勁,語言俊爽峭拔,不同於他的其他近體詩風,另開一新境界。
㈥ 楊基的岳陽樓的頷聯與杜甫的登岳陽樓的頷聯在意境上有何異同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楊基
春色醉巴陵,闌乾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
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楊基以詩著稱,亦兼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其元末詩作,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後,仍眷懷元室。風格異於高啟,多不能擺脫元詩□麗纖細風習,他的無題、香奩諸體尤甚。王世貞批評它頗傷"風雅"(《藝苑卮言》)。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觀察入微,描繪如畫,詩人一路沉醉於花香鳥語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躍然紙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園雜興》等詩,亦細膩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一樹楊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綠萍多"等,向為人所稱頌。五律《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尤入神境。時人以此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古風《掛劍台》寫吳季子講求信義的坦盪胸懷,形象鮮明,風格蒼勁,語言俊爽峭拔,不同於他的其他近體詩風,另開一新境界。
㈦ 急需<登岳陽樓>楊基的賞析
有杜甫的有范仲淹 陳與義的 就是沒有楊基的
春色醉巴陵,闌乾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
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楊基(1326~?) 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於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曾入張士誠幕。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楊基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於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詩倍加稱賞,於是揚名吳中,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
楊基以詩著稱,亦兼工書畫,尤善繪山水竹石。其元末詩作,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後,仍眷懷元室。風格異於高啟,多不能擺脫元詩□麗纖細風習,他的無題、香奩諸體尤甚。王世貞批評它頗傷"風雅"(《藝苑卮言》)。他的寫景詠物之作尚有佳品。如《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觀察入微,描繪如畫,詩人一路沉醉於花香鳥語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躍然紙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園雜興》等詩,亦細膩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舊恨斜陽里,南浦新愁細雨中","一樹楊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綠萍多"等,向為人所稱頌。五律《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尤入神境。時人以此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古風《掛劍台》寫吳季子講求信義的坦盪胸懷,形象鮮明,風格蒼勁,語言俊爽峭拔,不同於他的其他近體詩風,另開一新境界。
著作有《眉庵集》12卷,補遺 1卷。按古體、歌行、律詩、絕句、長短句及詞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時,江朝宗為之作序。
㈧ 岳陽樓 楊基 賞析
賞析:全詩以岳陽樓為聚焦點,生動描繪了暮色籠罩下的洞庭湖獨特美麗的景觀,專取材頗有新意屬,可謂別具一格。首聯直寫詩人登臨岳陽樓遠望洞庭所見的景象:暮色降臨,夜朗風定,湖水清澈,如練鋪開,水波不興。第二、三聯,著力描繪君山的美麗景色。「一點」表明是遠望,「青」是指君山的顏色。詩人已完全陶醉於悠悠的青山綠水之中。
拓展資料:
原文:春色醉巴陵,闌乾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闊魚龍氣,嬋娟帝子靈。何人夜吹笛,風急雨冥冥。
作者: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傑」之一。
生平: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後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楊基詩風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鵰手」。
㈨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歷來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其妙處。
「吞」字筆力千鈞,使讀者彷彿看到巨瀾飛動的氣勢;「接」字寫出了洞庭湖的深遠幽渺,橫無際涯。這兩句詩寫汪洋浩瀚的大水吞沒了三楚大地,遠山若隱若現,突出了洞庭湖水壯闊的氣勢,有前人未盡之秒。
㈩ 《岳陽樓》(楊基)賞析
楊基是元末明初詩人,是當時有名的才子,他的詩清俊纖巧。這首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猶入神境,因為這首詩,當時的人稱他為「五言射鵰手」。
詩人能在前人基礎上寫岳陽樓,寫得有氣勢,有意趣,創造了洞庭湖的萬千氣象。這足見其繼承性的特點,但詩人寫景所營造的意境更有情味,好像一幅壯闊的圖畫。
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去品味詩的語言,從字里行間去尋找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意象,就能品味出詩人所創造的意境。
(10)岳陽樓楊基賞析擴展閱讀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北宋慶歷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謫,任岳州知軍州事。北宋慶歷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擬修築偃虹堤。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月,岳陽樓毀於火災。北宋元豐二年(1079)春,岳州代理知州軍鄭民瞻重修岳陽樓。
元古八年(1085)孟夏,米芾將《岳陽樓記》寫成條幅饋贈索書者。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岳州知州軍孫勰重修岳陽樓。
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陽樓受損於大火。南宋慶元四年(1198)重修岳陽樓。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陽樓毀於火。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重修岳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