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韻賞析
題破山寺後禪院
全詩不僅生動寫出禪院幽靜靜穆的環境氣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專更突出了詩人屬在禪院中自由自在和超塵脫俗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佛地的喜愛和希望脫離塵世,追求清靜隱逸的思想。
《登岳陽樓》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贊;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這首含蘊著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蟬
這是一首哲理詩,借物喻人,詩中的蟬,實是作者自己。以蟬來比喻高潔,抒發了位卑寄人籬下的感嘆
。鷓 鴣
這首詠物詩重在表現鷓鴣啼聲哀怨凄切,藉以抒寫遊子的鄉愁旅思。反復詠吟「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兩句,讓人彷彿置身湖邊古廟,聆聽鷓鴣聲聲哀鳴。
② 春江花月夜賞析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聞名。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沙、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③ 聞一多詩歌(太陽吟)賞析
賞析:
《太陽吟》一詩,全是詩人對太陽產生的感想,如我們以上所分析的,詩的情緒變化多端,遊走不定,一會兒是嫌厭,滿腹怨氣,一會兒又滿懷希望,打聽消息,一會兒呼為同類,認作知己,最後頂禮膜拜、奉為偶像。
在一些情緒之轉折之處,似也顯示了某種理性的邏輯聯系,但是,這些理性的成分均被詩人用充沛的激情包裹了起來,因此我們從整體上是難以感受到這些「異質」因素的存在的,這也是聞一多作為詩人最令人嘆服的地方!
在藝術特色上,《太陽吟》亦有兩處值得一提,其一是一韻到底,語言鏗鏘高亢,與《紅燭》中大多數的無韻詩形成對比。無韻詩講究的是自然天成,感情含蓄蘊藉,需要我們從字里行間去細細揣摩,而一韻到底的形式卻將詩人的內在情愫凸現出來,給人極大的震撼力。
其二是對「太陽」意象有人格化處理。在中國傳統詩歌里,「太陽」大多作為自然背景中的一個有機元素存在,是自然整體性質的一個符號,並未取得與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
曾經熱衷於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聞一多拋棄了這個傳統,他將「太陽」從宇宙中抽取出來,賦予他人格化的色彩,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對話,宇宙對於太陽,倒彷彿是它難以返回的「家鄉」,這種取象、立象方式,無疑是對中國詩歌傳統的一大開拓性貢獻。
(3)麻韻賞析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太陽吟》作於1922年7月詩人赴美留學兩個月之後。聞一多是一個具有愛國之心和民族氣節的詩人。身居異國他鄉,飽嘗了民族歧視的酸苦後,便無比思念祖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名家點評
1、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孫光萱:《太陽吟》每節三行,一韻到底,各節第一行均以「太陽啊」呼語領起。詩人這樣安排,既符合他建立格律詩的總的詩歌主張,也和《太陽吟》這首具體作品反復吟詠的特性相吻合,可說是文質俱佳,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2、現代作家何德功:這首詩的突出特點是構思精巧。作者先憑借想像把太陽擬人化,然後,通過日出日落的鮮明形象把太陽、地球、家鄉、外國的景象、祖國的景色、遊子的心腸等巧妙地聯接起來,組成一幅統的畫面,新穎、獨到、頗頗具匠心,使充沛、熾熱的愛國感情得到較好的表現。
④ 古詩詞的馬韻,麻韻
詩和詞一般不共用韻書。
詩韻(平水韻):
馬韻為「上聲二十一馬」,屬於仄聲。因近體詩極少回見仄韻答,故這個韻部很少用。
麻韻為「下平六麻」,因是平聲,常常用到。
詞韻(詞林正韻):
馬韻「上聲二十一馬」,與「去聲十卦(半)」、「二十二禡」通用。
麻韻「六麻」,與「九佳(半)」通用。
韻部所包括的字,可查閱相關韻書。
⑤ 古體詩押韻的賞析
從上面這此例子可以看出,古體詩雖然可以通韻,但是詩人們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韻。例如李白古風第十四首就以麌韻獨用,不雜語韻字。特別要注意的是:上聲和去聲有時可以通韻,但是平仄不能通韻,入聲字更不能與其他各聲通韻。就拿「雹」字來說,它也是入聲,並且是覺韻字。覺葯是鄰韻,本來可以跟葯韻相通的。
古體詩的用韻,是因時代而不同的。實際語音起了變化,押韻也就不那麼嚴格。中晚唐用韻已經稍寬,到了宋代以後,古風的用韻就更寬了。
(二)柏梁體
有一種七言古詩是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據說漢武帝築柏梁台,與群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其實鮑照以前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韻的,古代並非另有一種隔句用韻的七言詩。等到南北朝以後,七言詩變為隔句用韻了。句句用韻的七言詩才變了特殊的詩體。
下面是柏梁體的一個例子:
飲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
△ △ △
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
△ △ △
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蛟如
△ △ △ △
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
△ △ △
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
△ △ △ △
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
△ △ △
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 △
也有一些七言古詩,基本上是柏梁體,但是稍有變通。例如:
麗人行
[唐]杜甫
三月天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
△ △ △
細膩骨肉勻。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
△ △ △
翠微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穩稱身。就中雲暮椒房
△ △
親,賜名大國虢與泰。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
△ △ △
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鞍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
△ △
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
△ △ △ △
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
△ △ △
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 △
━━━━━━━━━━━━━━━━━━━━━━━━━━━━━━━━━
①麌,讀yǔ;薺,讀jì;潸,讀shǎn;銑,讀xiǎn;篠,讀xiǎo;哿,讀gě;
豏,讀xiàn。②寘,讀zhì;霰,讀xiàn;禡,讀mà;沁,讀qìn。③這里
所說的元半、阮半、願半及下面所說的月半,具體的字可參看《詩韻舉要》。
④第六類和第七類也可以通用。⑤蒸韻上去聲字少,歸入迥徑兩韻。⑥第
三類和第四類也可以通用。⑦不舉上去聲韻,因為在這七個韻當中,除尤韻
的上聲有韻外,其餘聲韻是罕見的。⑧莽,讀mǔ。
請看古體詩⑵
古體詩⑵
(三)換韻
律詩是一韻到底的。古體詩固然可以一韻到底①,但也可以換韻,而且可以換幾次韻。換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每兩句一換韻,四句一換韻,六句一換韻,也可以多到十幾句才換韻;可以連用兩個平聲韻,連用兩個仄聲韻,也可以平仄韻交替。現在舉幾個例子: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②。吏
△1△1 △1
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
△2△2 △2△3
二男新戰死。存都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
△3△3 △4
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
△4△4 △5△5
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5△6 △6
獨與老翁別。
△6
(「村」,元韻;「人」,真韻;「看」,寒韻。真元
寒通韻。「怒」、「戍」,遇韻;「苦」,麌韻。麌遇
上去通韻。「人」,真韻;「孫」,元韻;「裙」,文
韻。真文元通韻。「衰」、「炊」,支韻;「歸」,微
韻。支微通韻。「絕」、「咽」、「別」,屑韻。)
白雪歌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
△1△1 △2
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
△2△3 △3
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
△3△4 △4
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
△5△5 △6
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
△6△7△7
空留馬行處。
△7
(「折」、「雪」,屑韻。「來」、「開」,灰韻。
「幕」、「薄」、「著」,葯韻。「冰」、「凝」,
蒸韻。「客」,陌韻;「笛」,錫韻。陌錫通韻。
「門」、「翻」,元韻。「去」、「處」,御韻;
「路」,遇韻。御遇通韻。)
注意:換韻的第一句,一般總是押韻的。近體詩首句往往押韻,古體詩在這一點可能是受了近體詩的影響。四古體詩的平仄
古體詩的平仄沒有任何規定。既然唐代以前的詩在平仄上沒有明確規則,那麼,唐宋以後所謂古風在平仄上也應該完全自由的。但是,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的時候,著意避免律句,於是無形中造成一種風氣,要讓古體詩盡可能和律詩的形式區別開來,區別得越明顯越好,以為這樣才顯得風格高古。具體的做法是盡可能多用拗句,不但用律詩所容許的那一兩種拗句,而且用一切可能的拗句。我們可以從兩方面看拗句:
⑴從三字看,常見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種三字尾:
⒈平平平。這種句式叫做三平調,是古體詩中最明顯的特點。
⒉平仄平。
⒊仄仄仄。
⒋仄平仄。
⑵從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二、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還有第四、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試拿岑參《白雪歌》開始的八句來看,合乎第一種情況的有三句,即「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狐裘不暖錦衾薄」,合乎第二種情
········
況(同時也合乎第一種情況)的有五句,即「北風卷地
--------------------------------------------------------------------------------
千樹萬樹
···
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
現在再舉一個例子:
歲晏行
[唐]杜甫
歲雲暮矣多北風,蕭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罟凍,莫徭
····
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大傷農。高馬達官厭酒
···
肉,此輩杼軸茅茨空。楚人重魚不重鳥,汝休枉殺南飛鴻。況聞
····
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往日用錢捉私鑄,今許鉛錫和青
·····
銅。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萬國城頭吹畫角,此曲
·······
哀怨何時終?
在一首詩中,只有兩個律句(「今年米賤大傷農」,「萬國城頭吹畫角」),其餘都是拗句,而且在九個平腳的句子當中就有七句是三平調。可見不是偶然的。
當然,不拘粘對也是古體詩的特點之一,這時不詳細討論了。五古體詩的對仗
古體詩的對仗是極端自由的。一般不講究對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對仗,也只是修辭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象杜甫《歲晏行》這樣一首相當長的詩,全篇沒有用一處對仗;岑參《白雪歌》只用了一個對仗,即「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也還只是一種寬對。並且要注意:古體詩的對仗和近體詩的對仗有下列的兩點不同:
⑴在近體詩中,同字不相對;古體詩則同字可以相對。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⑵在近體詩中,對仗要求平仄相對;古體詩則不要求平仄相對。如白居易《傷宅》:「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又如岑參《白雪歌》:「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③。」
古體詩人們在近體詩中對伏求其工,在古體詩中對仗求其拙。在他們看來,拙和高古是有關系的。其實並不必著意求拙,只須純任自然,不受任何束縛就好了。
(六)長短句(雜言詩)
我們在前面講過,古體詩有雜言的一體。雜言,也就是長短句,從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隨意變化。不過,篇中多數句子還是七言,所以雜言算是七言古詩。
雜言詩由於句子的長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給人一種奔放排的感覺。最擅長雜言詩的詩人是李白,他在詩中兼用散文的語法,更加令人感覺到,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詩完全不同的一種詩體。現在試舉他的一首雜言詩為例:
蜀道難
[唐]李白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
何茫難!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
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
六龍回日之高際,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
猱欲度愁攀援④。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捫參歷井仰脅
息,以手撫膺坐長嘆⑤。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
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
道之難難天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
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
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
西望長咨嗟。
( 七)入律的古風
講到這里,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分別非常明顯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古體詩都和近體詩迥然不同的。上文說過,律詩產生以後,詩人們即使寫古體詩,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詩的影響。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時還注意粘對(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詩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還喜歡用律句。這種情況,在七言古風中更為突出。我們試看初唐王勃所寫的著名《滕王閣》詩:
滕王閣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
·
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
··
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平仄合律,粘對基本上合律⑥,簡直是兩首律絕連在一起,不過其中一
首是仄韻絕句罷了。注意:這種仄韻與平韻的交替,四句一換韻,到後來成為
入律古風的典型。高適、王維等人的七言古風,基本上依照這個格式的。現在
試舉高適的一個例子:
燕歌行
[唐]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賦。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
··
非常賜顏色。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
····
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⑦。戰
···
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
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
····
應啼別離後⑧。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
··
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塞聲一夜傳刁斗。
·····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爭戰苦,至今猶
···
憶李將軍⑨!
·
這一首古風有很多的律詩特點,主要表現在:
⑴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⑵基本上依照粘對的規則,特別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完全是對立的。
⑶基本上四句一換韻,每段都象一首平韻絕句或仄韻絕句:其中有一韻是八句的,象仄韻律詩。⑷
⑸韻部完全依照韻書,而且多數是工對。
⑹大量地運用對仗,而且多數是工對。
就古風入律不入律這一點看,高適、王維是一派(入律),後來白居易、陸游等人是屬於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後來韓愈、蘇軾是屬於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體」,實際上是把入律的古風加以靈活的運用罷了。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看見,在古體詩的名義下,有各種不同的體裁,其中有些體裁相互之間顯示著很大的差別。雜言古體詩與入律的古風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較多,七古入律的較多。當然也有例外,象柏梁體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風。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種「古風」,才不至於懷疑它們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
①黑體字是平聲字或仄聲字自相為對。②援,一作緣。③嘆,平聲,讀如灘。④「閣中」句不粘,是由於初唐律詩尚未定型化。⑤騎,去聲。⑥後,上聲。⑦「君不見」,這是七言古詩中常見的句首語。這句話應看作三字加五字。⑧柏梁體必須一韻到底。⑨一本作:「出看門」。
⑥ 請問詩歌中的六麻韻指的是什麼
嚴韻是相對寬韻而來的,又叫做「窄韻」。
窄韻: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刪、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鹽。作詩用這些韻,可供選擇的較少。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1] 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詞起源於隋唐,流行於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⑦ 《春江花月夜》的賞析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游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台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里「卷」和「拂」兩個痴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裡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著無落的離情,伴著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范水的景物詩,「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的哲理詩,抒兒女別情離緒的愛情詩。詩人將這些屢見不鮮的傳統題材,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憑借對春江花月夜的描繪,盡情贊嘆大自然的奇麗景色,謳歌人間純潔的愛情,把對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與對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奧秘的探索結合起來,從而匯成一種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遠的意境。詩人將深邃美麗的藝術世界特意隱藏在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之中,整首詩篇彷彿籠罩在一片空靈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著讀者去探尋其中美的真諦。 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也饒有特色。詩人灌注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盪,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沉,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迴旋。全詩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共換九韻。又平聲庚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霰韻、平聲真韻、仄聲紙韻、平聲尤韻、灰韻、文韻、麻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詩人把陽轍韻與陰轍韻交互雜沓,高低音相間,依次為洪亮級(庚、霰、真)──細微極(紙)──柔和級(尤、灰)──洪亮級(文、麻)──細微級(遇)。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後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創制者是誰,說法不一。或說「未詳所起」;或說陳後主所作;或說隋煬帝所作。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所錄,除張若虛這一首外,尚有隋煬帝二首,諸葛穎一首,張子容二首,溫庭筠一首。它們或顯得格局狹小,或顯得脂粉氣過濃,遠不及張若虛此篇。這一舊題,到了張若虛手裡,突發異彩,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時至今日,人們甚至不再去考索舊題的原始創制者究竟是誰,而把《春江花月夜》這一詩題的真正創制權歸之於張若虛了。
⑧ 美句賞析 !!
句子:如果抄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賞析:泰戈爾的這句看似朴實,實則深刻的哲理名言,教我們認識了失去與得到之間的關聯,為我們架通了一條化失望為希望,化痛苦為快樂的橋梁.太陽西下後隨之而來的是夜晚,夜晚有群星,如果流淚則會變得視野模糊,便看不到其他東西了,包括群星。
深刻含義應是:如果一個人過於沉溺於失去的悲痛中,那麼那個人將再也不會有得到。不要只顧著感傷眼前失去的而忽略了身邊的其他風景,切勿因小而失大
大概是指要以大局為重,為了干大事,失去一點東西是很正常的。太陽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成員,我們不應該只把目光停留在太陽上,而是更多的比太陽更大、更亮的星星。
⑨ 一首詩壓了魚韻和麻韻還算是格律詩嗎
同一首詩,近體詩,只能壓一個韻部。
但是連續的組詩,第一首和其他首,可以壓不同的韻部。
至多是,格律詩的第一句可以壓主韻腳的鄰韻,但是僅限第一句,僅限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