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賞析論文
A. 音樂欣賞論文,急求,3000字。
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之林紅的一棵古老而長青的叄天大樹,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是浩瀚的大海。僅僅從我們通常所說的民歌、器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的數量來看,也是令人驚嘆的。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約有30萬首左右。民族民間器樂約有200餘種樂器,獨奏、重奏、合奏樂曲難以數計,中國的曲藝約有200多個曲種。戲曲約有360多個劇種。曲藝和戲曲都是綜合性藝術,音樂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各種劇種、曲種特徵和風格的主要體現者。至於這眾多的劇(曲)種中豐富多樣的劇目、曲目、聲腔、板式、行當、流派、唱段、文武場音樂等等。更是難以數計。
產生我國這么豐富的民族音樂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第二,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眾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與歌舞、民族器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四章內容。
一、 民族與歌舞
民歌與歌舞是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書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紹。民歌和歌舞都來自人民的生活和勞動,這是它們一個很大的特點。民歌的體裁大體分號子、山歌、小調3個大類。號子直接為勞動服務,是在人民體力勞動中編唱的,它的音樂堅實有力、粗獷豪邁,和勞動聯系十分密切,音樂節奏和節奏緊密結合。山歌則產生山野勞作中,聲調高亢、嘹亮,節奏較自由,具有直暢而自由地抒發感情的民歌。小調是產生在群眾日常生活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的民間歌曲。中國的歌舞音樂也很豐富,他的音樂特點與小調很接近,只是因為要配合舞蹈動作,常家用更多的襯詞、襯腔和重復腔等。歌舞音樂大體分:秧歌類、花鼓類、花燈類、風俗舞類。此外,還有旱船、蓮湘、小車、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樂。
二、民族器樂 分類有吹奏、彈撥、拉弦、打擊樂器,曲式結構大多以曲牌為基礎,段落性很強。
三、曲藝音樂
曲藝是一種表演藝術,也是綜合藝術,它以講唱文學為腳本,安排布局,展開情節,汲取各種藝術表現手段。曲藝是敘事性的音樂,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千百年來,文學、音樂、表演三者在曲藝這一綜合體中相鋪相成,有機結合,達到了今日曲藝的豐富、成熟的境地。中國曲藝有200多種,分類問題很復雜,一般根據音樂特點分8類:鼓詞類、彈詞類、道情類、牌子曲、走唱類、琴書類、雜曲類、數唱類;曲藝唱腔體式分曲牌體、主曲體、綜合體。曲藝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長處,我們熟悉的如北方京韻大鼓、南方評彈。
四、戲曲音樂
戲曲,是一種綜有詩歌、音樂、舞蹈等多樣表現手段的中國傳統戲劇藝術。音樂是戲曲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樂兩種成分。中國傳統戲曲約有360多個劇種,音樂遺產非常豐富,形態十分復雜。戲曲的藝術特點有綜合性、戲劇性、民間性與專業性的結合三點。戲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敘述性、戲劇性三方面特徵。戲曲的器樂特點大多處於伴奏、陪襯的較次要的地位。戲曲的劇種全國性劇種有昆劇、京劇、兩種。我對京劇特別喜歡,對其中內容了解較詳細。京劇是以皮黃腔為主的全國性戲曲舉重之一,約有200年的歷史,因形成與北京而得名。由於京劇名師輩出,19世紀後半期至20世紀初,有了譚鑫培等一帶新人出現,譚鑫培是這一階段傑出的代表,他博採眾長,繼承余、張、程等又有所創新,為京劇老生的一帶宗師。這時京劇不僅受群眾歡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統治者的贊賞,逐漸取代了崑曲的地位而影響全國。從此,建國前後,老生有言菊明、譚福英、馬連良、周信芳、李少春、楊寶森等;旦角有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武生有蓋叫天、厲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葉盛蘭等;凈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龔雲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長華、劉斌昆等;琴師有孫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楊寶忠等。。。。。。他們在各個行當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創新,自成一派,將京劇藝術推到了鼎盛時期。京劇約有1000多個傳統劇。故事大多取材於「列國演義」、「西漢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楊家將」、「水滸傳」、「說岳全傳」等,也有從昆劇和其他地方小戲、民間歌舞中移植過來的,范圍十分廣泛。京劇的唱腔以皮黃腔為主。二黃強蒼涼深沉,長於抒發悲憤之情,有正、反二黃之分;西皮腔剛勁明快,長於表現靈活、昂揚、歡快之情。除了皮黃腔外,京劇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撥子、吹腔、崑腔和許多民間小調等唱腔。京劇演唱也很講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圓,聲情並茂。京劇器樂文場以京胡為主,輔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時還用笛、笙、嗩吶、海笛等;武場有鼓板、大鑼、小鑼、鈸,有時用堂鼓、水鈸、碰鈴、大饒等。京劇著名的傳統劇目有《二進宮》、《玉堂春·三堂會審》、霸王別姬》、《卧龍弔孝》等。其他的戲曲劇種如北方秦腔、晉劇、河北梆子、豫劇、評劇、碗碗劇,南方贛劇、川劇、湘劇、黃梅戲、越劇、湖南花鼓戲、錫劇等,各個戲曲劇種的唱腔都有分別,也各有自己的長處。
學習體會《中國民族音樂欣賞》後,感觸頗多,以前我們總是認為歐洲音樂是最優秀的,而我們民族音樂是不足以登入大雅之堂的,現在知道了民間音樂浩瀚如海,並不比歐洲優秀的音樂差了多少,也是那樣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和發揚光大的,我們更應為我們民族音樂能夠走向世界多做貢獻。
B. 求一篇音樂欣賞的論文,要求1500字左右!
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無論高低貴賤,我們都有欣賞音樂的自由.無論你是高興或悲傷.當你真正用心去聆聽音樂的時候.你就會忘記生活中的種種得失.盡情沉靜在美妙的音符之中.
音樂是一種心靈的產物.音樂是內心感情的一種宣洩.因此音樂往往會引起共鳴.會勾起你的喜怒哀樂.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在他失聰的情況下寫出來的.試想失去聽覺對一個音樂家來說意味著什麼.可是貝多芬的偉大正是在於他用心去聆聽這個世界,聆聽自己的命運.所以他才能寫出那麼震撼的交響曲.貝多芬正向一個音樂精靈,在他身上我們看到音樂的兩個屬性-靈性和神奇.
我是個感情很豐富的男孩子.我認為通常這樣的人對音樂的熱情會比較高.因為音樂本身是種很感性的東西.出於對音樂的喜愛我選擇了音樂欣賞課.這對我來說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了種突破.也糾正我對音樂的一些狹隘的理解.
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通俗流行音樂充滿了吸引力和號召力.這是因為符合了年輕人的口味.但盲目追求流行的同時我們也丟失了一些東西.流行中的確有很多好的東西.但也有很快餐的音樂.現在終於知道老鼠愛大米有多可笑了.
第一次那麼近距離和靜下心來聆聽高雅藝術還是在音樂欣賞課.那麼的震撼.感覺心靈受到洗禮.忘不了美妙的鋼琴曲的聲音. 我真的喜歡鋼琴的聲音.同時我也覺得自己的欣賞水平的提高.
在感受音樂的同時,我們更了解了許多的音樂家.其中有天才莫扎特.和音樂之父貝多芬.上面提過.不過他是讓人感受最深,心靈震撼最大的一個人.我覺得他太偉大了.
貝多芬的一生是充滿了艱辛與痛苦,但他同樣是幸福與永恆的.因為有音樂伴隨他的一生.更影響他的後代. 當然我是無法用音樂評論家的角度去分析他的音樂,我只能用心去感受,試圖能與貝多芬音樂的靈魂接觸,對於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來說,音樂是生命,貝多芬同樣如此,音樂是讓人欣賞的,但貝多芬耳失聰後,仍對音樂那種至死不悔的精神讓我感動。他仍不斷的創作,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音樂篇章。此時此刻,音樂是有靈魂的,它飄忽於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人們熱愛音樂,更愛音樂給他們帶來的那份感情。
音樂的力量是偉大的,它甚至能拯救人的生命。當然偉大的音樂只能由偉大的音樂家來創造,或許這話過於絕對了,但有一點,音樂是值得我們去付出的,也只有我們去付出了,才會讓更多的人來了解音樂,才會讓音樂家的生命永恆,讓音樂的天使留在我們的身邊。每個音樂人都希望有貝多芬那樣的成績,但音樂又是自私的,而是在於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貝多芬的創作過程也是令人驚訝的,他善於捕捉每個音樂細胞。我想音樂與貝多芬已經合為一體了。貝多芬是音樂,音樂亦是貝多芬。音樂的升華就是生命,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去撥弄那把無玄琴時,才發覺音樂就在我們身上。其實音樂無所不在.關鍵我們缺乏發現的眼光.就是因為音樂的靈性和神奇吧.所以不是沒個人都能成為音樂家.
我看過西區故事,了解了黑人音樂.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過西方古典音樂的熏陶,或者曾經喜愛過已廣泛採用西方音樂體系的所謂中國民歌。我們接受那些起源於白人傳統的美國流行音樂來一般不成問題。但搖滾樂的基礎有一大半來自黑人音樂,其旋律特點,節奏方式,乃至音調高低等都與西方古典音樂有所不同。黑人樂手十分注重Showmanship。這個詞可以譯為職業道德。比如,早期的黑人民歌手即使再窮,上台也要穿西裝,因為他覺得這是職業歌手起碼的裝束。後來的黑人搖滾樂手在表演時一個比一個瘋,演出服一個賽一個地誇張。這個詞還可以譯為表演技巧。表現在音樂上,就是對即興演奏的重視。其實早期的西方古典音樂很重視即興演奏,據說莫扎特就是一個天才的即興演奏大師。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西方人把這個美好傳統給丟掉了。早期美國黑人樂手的唯一舞台就是酒吧。在那種嘈雜的環境下,面對喝得醉醺醺的聽眾們,沒有什麼比一大段出色的即興演奏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的了。美國搖滾樂吸收了黑人音樂這一特長,極為重視器樂獨奏,在主副歌之間總要來上一大段Solo,極為出彩。這在中國流行音樂中是少見的,這和中國樂手缺乏演出機會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人可以說是後來風靡美國的所謂「另類文化」的開山鼻祖。他們對世界文化的一大貢獻就是擴展了人們的視野,鼓勵人類第一次越過貧富、階級和膚色這些表面的差異,挑戰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許多基本價值觀念。不管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美國的文化藝術(尤其是搖滾樂)的發展受了他們很大的影響。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後果就是:人們比過去更能容忍另類的思想和藝術了,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鼓勵個性發展,崇尚標新立意。沒有這種態度,沒法想像美國搖滾樂在這四十多年裡會出現那麼多獨特的歌手,那麼多富有個性的作品,那麼多不同的流派。
雖然我們聆聽好音樂的時間不多.但我真的感覺到了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一切.不敢想像沒有音樂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沒有每次都去,可是我去的每次都用心聽了.感謝老師,感謝音樂欣賞課。我知道以後的時光中能有這樣的時間聽音樂的時候不多.可是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她將永遠伴我向前邁進。我想讓音樂支撐起所有的價值和尊嚴,因為音樂讓我多了一份睿智,讓世界多了幾縷溫馨……
C. 求音樂鑒賞論文 (1000字)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D. 音樂賞析論文180字左右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達再完善,也將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首先,要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和理論上,還要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要從尋找科學研究的空白處和邊緣領域中選題,科學研究
還有許多沒有被開墾的處女地,還有許多缺陷和空白,這些都需要填補。應考者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最後,要從尋找前人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課題中,許多雖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還有待於豐富、完整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考生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E. 要一篇音樂鑒賞論文,2000字左右。
高中音樂鑒賞課之我見
音樂鑒賞課更是一門「聽」的藝術。什麼樣的音樂都離不開「聽」。「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對音樂的欣賞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進行。而應該深入到樂曲的音響結構及各種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真正地聽懂音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對一部音樂作品反復地聽。多聽是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我們的雙耳不僅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還要具很強的審美感受能力,這一能力與生俱來,反復地聽,會給我們的聽覺製造接觸音樂的機會,我們的音樂聽覺就會得到發展。同時,音樂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構成音樂作品的那些音響瞬間即逝,這些聲音以單音或多音組合的方式,先後展現給我們的聽覺。多聽,大腦中的記憶就會把聽覺中的印象慢慢綜合起來。聽的次數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樂的記憶力,欣賞音樂的能力就有了較大的進步。
現在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次的音樂,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音樂中感受。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聽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音樂鑒賞是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像聯想,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培養和熏陶出來的。
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去實踐獲得真知。所以,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多實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自己欣賞作品並能夠評價作品。老師在其中只不過起著引導作用。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深入不下去。那麼,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准。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麼是美和什麼是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並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F. 如何欣賞音樂 論文(1000字)
音樂的基來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源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為主的審美活動,使自已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感情,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自已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自己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課則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G. 流行音樂鑒賞論文 3000字左右
流行音樂即通俗音樂,比起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它更加融入大眾生活中。可以說它是像我們這樣的學生生活中的主流音樂。流行音樂是指一部分流行歌曲、影視歌曲、通俗器樂曲、爵士音樂和布魯斯音樂等。通俗音樂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歌詞簡單,語言生動形象,直白表達情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例如Westlife的《you raise me up》,首先從歌詞入手,簡單的語句,通俗易懂,稍微懂英文的人都可以看懂。它所抒發的感情也是很真摯很動人的,這種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從來都是在我們思想中最主流的。盡管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但是看待「孝」都是一樣的。我想這應該也是這首歌在全世界頗受歡迎的原因吧。Westlife其他的專輯《coast to coast》、《back to home》等,這些思想和感情都是教人正確對待love、home、life 等等。然後歌曲的節奏輕快自然、旋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傳唱。在流行音樂市場上,這些都是上佳之作,可是也有不少低劣的作品。在課上老師舉過一些例子,這些低劣性主要表現:曲調過於簡單,甚至是長時間不斷地重復,不僅枯燥無味而且毫無意義;歌詞大意曲解正確的社會觀、道德觀,或者違背常理等。不過這些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可以分辨這些作品,吸收流行音樂中的菁華。
我們欣賞流行音樂,除了它朗朗上口、節奏輕快、親切自然以外,還有它的表現形式。那些製作精良的MV,讓你隨著音樂融入它的風格之中,有時它強烈的節奏讓我們身體跟著起舞,有時它的輕柔讓我們感覺有人在耳邊輕輕細語。在緊張繁忙的學習工作之餘,這是最好不過的放鬆方式了。因為應試教育帶來的壓力,我們這些學生們總是試圖尋找心靈上的解脫。特別在中學時的我們,總是在排名和分數中掙扎,我們幼小的心靈被烙下無數個痛苦創傷,幸好那時開始接觸流行音樂的我們都在音樂找到了宣洩。流行音樂伴隨著我們長大,特別是在那時出道的歌手們,他們的音樂和我們的想法真正的無代溝。真該好好感謝流行音樂,陪我走過了這么多個困難。或許是寂靜的夜裡,或許是無人的教室,在音樂中聆聽我們自己的內心,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們就像老朋友一樣,總能抓住你的心。等我們都長大了,我們也不會忘記老朋友的。就像父輩們一直喜歡如李宗盛、羅大佑、鄧麗君等歌星,卻總也無法理解周傑倫的歌曲好在哪裡。不同年代的音樂應該也有代溝。
這就是音樂,抓住了感情,音樂就有了靈魂。我們熟知美國流行音樂中的布魯斯、爵士樂,布魯斯俗稱藍調,藍色在美國文化代表著憂郁、憂傷。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地說是出自於自願,他們基本上是願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說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自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郁積在心裡的痛苦與不平宣洩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黑人音樂在形成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包括汲取白人音樂成分,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樂等形式。而最初的搖滾樂就是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西方也有人把搖滾樂稱作為「下層階級反抗當局的一種形式」。關於節奏布魯斯,在網上搜到得答案:這是一種由布魯斯演變而來的音樂風格。在上個世紀初,隨意走進美國的一家小酒館,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個拿著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彈著扭曲的音符,用他那沒調的嗓子和聽起來十分膚淺的歌詞訴說著黑人在美國的遭遇。這就是布魯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音樂也變得更具有音樂性了。曾經沒調的音樂變得富有節奏,進而也更加旋律化。於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這樣形成了。
真正將R&B引入中國的是陶喆,也有人稱他「中國的R&B之父」。雖然說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風格,但是我們去KTV唱他的歌總是找不對感覺,而且也很難唱,對歌手要求很高,據我所知R&B是目前最難唱的音樂,歌手必須很有技巧地運用喉嚨與聲帶來推、擠,要能夠既曖昧又准確。盡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歡迎,可傳唱他的歌人確實不多。因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異,美國的R&B並不是很容易被中國人接受。直到周傑倫出了第一張專輯,開始我們一下子不明白這是什麼音樂,但是唱起來很順。這是周傑倫的帶有本土特色的節奏布魯斯,他摒棄R&B中一些美國元素,用本土的唱法,更輕松的詮釋了布魯斯。所以也有人說,不管陶喆先前的個人專輯有多麼的出色,周傑倫的出現絕對給他很大的壓力。
H. 音樂賞析論文
結合《牧童短笛》、《梁祝》、《春江花月夜》, 例析音樂表現手段
中國民族音樂是博大精深的。而西洋音樂的發展也經歷了十分漫長的過程。從近代以來,有很多中國音樂家致力於將中國民樂的元素融入西洋音樂中,即用西洋樂器演奏出中國民族樂曲、用西洋音樂表現手段演繹民族風格。鋼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和歌曲《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我願意這三部作品為例,談一下我對音樂的基本表現手段的理解。
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段有旋律、節奏、音色、和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音區、調式、調性、織體等。這些表現手段通常被作曲家綜合利用,用以達到某些效果,營造某些意境。在鋼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和歌曲《春江花月夜》三部作品中,作曲家對這些表現手段的靈活的運用使我嘆為觀止。以下分別作以詳細分析:
一 鋼琴曲《牧童短笛》
作為學鋼琴者,我很早就接觸並演奏過鋼琴名曲《牧童短笛》,近日又聽過石叔誠和郎朗的現場演奏版,不禁有意分析之。
1 綜述
《牧童短笛》是賀綠汀在1934年創作的,根據我國童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而定名。全曲為ABA』三段體。
呈示部(A)、再現部(A』)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明媚的春光,綠色的原野,清澈的溪流,歡樂的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起笛子,悠揚的笛聲,使我們彷彿看見了天真可愛的牧童,聞到了鄉野泥土沁人心脾的芬芳。
發展部(B)是一首比較歡快活潑的舞曲,以節奏和弦為背景,旋律猶如笛聲,明亮高昂,活潑跳盪,音樂描繪了牧童伴著清脆的笛聲在嬉戲,情緒輕松活潑。
「牧童短笛」既運用了西洋音樂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樂的特點。從它問世至今70多年來,以其濃郁的清新的鄉土情令國人歡欣感動,驚奇贊嘆。樂曲描繪了美麗的江南田野,上有浮雲,下有流水,牧童和老牛,笛聲和歌聲。它是一首聽得見的抒情詩,也是一幅看得見的風景畫。
以下就各個部分逐一分析。
2 呈示部(A),旋律如下:(曲譜略)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復調風格。雙手的旋律是對話的。在節奏方面,右手高聲部舒緩時,左手低聲部急促;反之左手舒緩時,右手急促。另外,樂句採用了反復的手法,右手高聲部先將主題樂句重復兩遍,兩句力度的對比好像表現了牧童的漸近。再提高音區好像自己同自己的對話,再次的樂句重復力度對比更加強烈,最後在強音中又回到原處:(曲譜略)
左手低聲部句式同高聲部,同樣具有很強的歌唱性。與右手高聲部形成了絕妙的呼應:(曲譜略)
接下來的樂句延續了前面的風格,與後面的發展部(B)相比,沒有過多的跳躍,旋律較舒緩。值得一提的是樂句的強弱。強(f)和弱(p)、很弱(pp)的對比,好像牧童的笛聲隨風飄散,若隱若現。另外,本部分結束時的漸慢和延長音,充分使人沉浸在作曲家營造的意境中,並且為與下一部分構成鮮明的對比而作了鋪墊。
整個呈示部(A),用明朗高亢的C大調,從容的節奏,表現出了幽悠瀟灑的意境。兩支結合在一起的復調旋律,猶如兩位牧童在騎牛漫遊,信口對吹,無拘無束。
3發展部(B),旋律如下:( 曲譜略)
4 再現部(A』)
二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陳鋼、何占豪於1959年寫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樂曲是以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為題材,以越劇里的部分唱腔為音樂素材寫成的。全曲以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三段劇情——相愛、抗婚和化蝶為主要內容,分成3部分。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西洋音樂中,並且用抽象的音樂去講述一個具體的故事。
1呈示部(相愛)
2 發展部(抗婚)
3 再現部(化蝶)
長笛和豎琴將音樂帶入了仙境,加上了弱音器的小提琴重新奏出愛情主題。梁山伯與祝英台華為一對蝴蝶,從墓中飛出,雙雙翩翩起舞,永不分離。
三 歌曲《春江花月夜》
全曲如下:(曲譜略)
此曲由古曲《春江花月夜》改編而來。由於加上了歌詞,更加有利於我們理解歌曲想表達的意境。全曲中速、從容而有韻味。首句
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正如歌詞所述,旋律雖然有較大幅度的跳躍,但還是有「裊裊娜娜」的感覺。
在音樂的中部,節奏緩急相間,富有歌唱性;旋律起伏較大,具有分明的層次和韻律。
在音樂的尾聲,再現前面的主題,再輔以悲傷的調子,令人聽後久久不能釋懷。
以上我對鋼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節奏、和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音區和調式,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旋律、節奏、音色、曲式、力度、速度、節拍和織體進行了詳細分析,對歌曲《春江花月夜》進行了綜合簡略分析。通過這些分析,我可以很明顯地看見作曲家在綜合利用這些表現手段「達到某些效果,營造某些意境」。
I. 急求一篇音樂鑒賞論文 3000字
音樂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要把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納入到音樂教學之中。《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可見,音樂是最善於表現人們的情感,並能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在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中,作為音樂教師,應當立足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革,通過新的設計思路,全程滲透「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真正寓美育於音樂教學中。 一、審美感知,體驗情感 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音樂藝術不是像文學作品那樣直接敘述事件,也不是像美術那樣直接描繪生活,它是用悅耳動聽的音響以及精緻巧妙的音樂形式即特有的聲音語言敘說並作用於人的情感,所運用的聲音是有組織的樂音系列,必須依靠聽覺來感知。它通過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學生的審美活動來感染與教育學生,只有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才能聲情並茂,以情感人。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學生是審美的主體,教師的音樂活動是學生的審美對象。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正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優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凝情於筆,注情於音的結晶,經過專業人員的二度創作,較好地詮釋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學生的聽賞及領悟是三度創作,在從「二度創作」到「三度創作」的審美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即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性分析為引導的多種心理因素,由導入情感到體驗情感,產生美的聯想與想像。教師要抓住音樂的特點,善於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提供的規律中發現、尋找和研究音樂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規律,通過體驗感受、直觀感知、興趣誘發、自然滲透、啟發討論聽唱比較等方法,形成藝術審美施教力。同時,教師應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牽動和激發學生的情。神態、語言、動作、指揮、范唱等都要傳達情感的信息,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和啟發。當教師走下講台,穿行於學生之間,並隨著歌曲情感的表達,輔之以得體的動作與學生交流互動,學生會感到特別親切。教師的表現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歌曲中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作出准確的心理反應,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更能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這實際就是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活動。因此,教師首先要有飽滿的熱情,按樂曲所要求表達的感情和風格特點准確地范唱,力足於以情感人,使學生在學習時對樂曲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藝術形象,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只有老師動之以情,才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 當然,音樂美感的獲得和強化還需反復聽賞,更需動畫結合,利用視聽媒體最為直觀形象,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感是聽覺、視覺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離開聽覺、視覺是不能設想的。」對音樂的熟悉程度直接影響到體驗和參與,用心感受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音樂,在反復聽唱、觀賞畫面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從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如欣賞樂曲《春江花月夜》,通過畫面,配以生動的語言,每當聽到它那優美的旋律時,就彷彿有一幅氣韻生動、筆觸秀麗的山水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把學生的思緒帶到一個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使學生從視覺上和聽覺上產生美感,情不自禁地領略祖國大自然的美好河山,並在這融視、聽藝術於一體的情景中獲得美的陶冶,而且詩、詞、畫、音樂在這里完美地融為一體。動靜結合視聽相輔,綜合的美感,有聲有色的教學使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從而產生了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感情。二、審美表現,深化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而音樂教育則以審美對象來激發人的審美情感,而審美與情感又是那樣地密不可分。歌德說:「成功的藝術處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對音樂的處理,就是對音樂情感和演唱(奏)技巧的處理,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歌曲,各有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調式和不同的曲式風格,各類歌曲都蘊含著特有的激情。可見,歌曲的體裁總是與某種情感相聯系的;歌曲的結構,大至整個歌曲,小到短句,都蘊涵著音樂`的內容與美感,歌曲的調式、凋性在色彩上給人以明暗不同的感覺,給人的情緒的影響也就不同;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濃淡不同的音響效果,進而表現其特有的音樂情緒。在表現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任務,就是要對作品作仔細的琢磨與研究,以盡可能完滿的歌聲展現出它的全貌。這就需要教師認真探究音樂作品所表現的真情,悉心指導,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靈魂得到凈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達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僅如此,審美能力的培養又在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並產生心靈上的共鳴,以欲立刻體驗為快,產生愉悅情感。要通過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及識讀樂譜的教學,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和創造性潛能。培養學生以准確的音高和節奏、恰當的速度和力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並與他人溝通進行藝術評價。要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表現等特點,在學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能水平的范圍內,適時地向學生揭示歌曲的藝術形象。因此,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培養這三種能力,就是培養良好的樂感;有了良好的樂感就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經過長期的音樂藝術的熏陶培養自己高尚的藝術情操,促進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三、審美創造,升華情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存在於生活之中;而對於美的發現,則要靠人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高爾基也說:「美,是人自己從它的靈魂深處創造出來的。」強烈的審美情感,使學生的感知過程和體驗過程緊密結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們對美的形象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審美認識、審美愉悅使學生的身心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學生的精神得到充實事業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華。創造性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升華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在理解音樂內涵的基礎上進入到角色意境中通過自製節奏樂器,探索、發現、體驗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通過即興動作表現歌、樂曲,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其內容,表現其感情;通過即興表演,或對主題哼唱,發展旋律、或為作品創編伴奏或即興演奏,引導學生在音響流動的同時,在自己創造的音響中親身體驗與感受其形式美、內容美,進而在知識的應用、拓寬和延伸過程中延伸情感,達到創造美,最終讓學生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進入審美想像的聖境. 總之,音樂審美能力與情感的培養應在寓教於樂中得到切實體現,要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想像力。堅持音樂審美教育在形態特徵上的情感體驗,使音樂審美教育始終具有獨特的情感色彩。要採取多樣化的手段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抓住重點,使學生的審美情感不斷深化,提高學生情感外化的表現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