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風雨全文賞析

風雨全文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2-12 20:16:44

㈠ 李商隱 《風雨》賞析

好啊!~!~!
動人

㈡ 賞析風雨一課,作者賈平凹

《風雨》是賈平凹初期的作品,卻顯示了作家敏銳,精細入微,且充滿想像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豐富、獨到的藝術表現能力。《風雨》在描摹意象上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和貼切的比喻。寫「樹林子像一塊發面團」, 「鼓」了「陷」,「陷」了「鼓」,實寫風的時強時弱;而這樣寫,風又給了讀者想像的「游刃有餘」,即風與樹林嬉戲的情趣與美感。
漢樂府《古歌》雲:「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賈平凹先生於1982年秋寫於寶雞的這篇《風雨》,正是秋風秋雨瑟瑟而來的精彩寫照。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方入秋時節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竟然那麼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文中這一塊面團,彷彿就是陝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彷彿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後,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後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兩組詞匯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後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後一段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喜的放出一隻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鬱,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彷彿令讀者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㈢ 盧荻<風雨>賞析

蘆荻《風雨》賞析

《風雨》
蘆荻

風中大地卷來
雨中大地卷來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輕的舵手的憂懷
在大地的海上

蘆荻(原名陳培迪)的創作高峰期是1935年至1940年左右,後來主要編刊物。所以我認為這首詩可能寫於20世紀30年代後期。

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作為一個廣東詩人,蘆荻久居南國,對中國南方的大風大雨應該十分熟悉。《風雨》一詩的立意,在當年應該很新穎。它將自然的風雨、社會的風雨以及心中的風雨融合在一起。詩也寫得簡潔、有力,前四行節奏不錯。然而,這種直抒胸懷的戰士般的詩,現在看,已經類似古董。歐洲藝術100年前進入現代主義後,中國「朦朧詩」以後,詩人們已經很少這樣寫了。

但是它可能仍然能激勵某些人,比如黃子建先生(當然還有將此詩選入教材者等)曾滿懷熱情地評道:「全詩只有6行36個字,然而,其風,呼嘯奔騰、摧枯拉朽;其雨,滂沱而下,變陸地為大海於一霎,有一種強大的沖擊力,令人不寒而慄。」不寒而慄的感覺,我沒有產生。但中間兩行「郊原如海/房舍如舟」的視野與氣勢都不小。

從動、靜關繫上看,第一段兩行是動,是兩個「卷」;第二段是靜,是兩個「如」。兩個比喻的畫面感很強。前四行是客體,後兩行轉向主體。

正是這個主體「我」在結尾的出現,十分突兀,它不僅破壞了詩人在前面苦心營造的風雨如磐的大氛圍,也破壞了全詩的語感與節奏。因此後兩行,尤其是倒數第二行,是敗筆。如果後面兩行改成「年輕的舵手的憂懷/匍匐在大地的海上」,會更好些?

另附別種說法:

讀這首詩,要讀出一幅畫面,從對畫面的呈現中體味情。當然最先一步還是要關注詩中一些有特徵的詞,如「卷」「海」「舟」「舵手」「憂懷」等等,然後讓學生想像出畫面並作描繪,這幅畫面首先是極有氣勢的自然景觀,其中「卷」字充分體現了自然的力,而「海」與「舟」之間的對比(空間、力量等方面),又給人帶來極大的視覺及精神沖擊。這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也許會是驚恐,也許會是毫無懼意,也許會是贊嘆自然神力……此一步後,就要結合「舵手」一詞了,舵手之於舟的意義,自不待言,於是「我有年輕舵手的憂懷」一句,便充分體現了「我」面對風雨的勇氣和責任感。這份勇氣與責任感會與學生先前的感受形成一種比照,則學生對「風雨」的情感體驗自會添上一層剛性。同時,「憂懷」兩字也須讓學生體會。它揭示出,「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自然的風雨,更是社會的、人生的風雨。

當然會有論者認為「我有年輕舵手的憂懷/在大地的海上」破壞了風雨如磐的氛圍,在藝術上是敗筆。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而這里想強調的是,如果沒有這兩句,則本詩至多是一首出色表現了自然景觀的詩,可作「題畫詩」來看,別無意義;而有了這兩句特別是前一句,則使本詩霎時有了強烈情感,並將這種情感有力地傳遞給我們年輕的「舵手」們。

(來源:互聯網)

㈣ 《風雨》 這篇課文重點句賞析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
方入秋時節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
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竟然那麼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
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
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文中這一塊面團,彷彿就是陝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
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
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
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
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
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彷彿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
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
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後,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
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
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
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後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
兩組詞彙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後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後一段
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
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
喜的放出一隻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
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鬱,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
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
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
「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
惟妙惟肖。品味此文,彷彿令讀者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
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㈤ 七年級語文課文風雨的賞析,

【賞析】
《風雨》是賈平凹初期的作品,卻顯示了作家敏銳,精細入微,且充滿想像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豐富、獨到的藝術表現能力。《風雨》在描摹意象上運用了豐富的想像和貼切的比喻。寫「樹林子像一塊發面團」,
「鼓」了「陷」,「陷」了「鼓」,實寫風的時強時弱;而這樣寫,風又給了讀者想像的「游刃有餘」,即風與樹林嬉戲的情趣與美感。
漢樂府《古歌》雲:「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賈平凹先生於1982年秋寫於寶雞的這篇《風雨》,正是秋風秋雨瑟瑟而來的精彩寫照。
全文,從「樹林子」起筆,以一個簡短的比喻開頭,把冷風驟雨中的樹林子比作一塊面團。北方入秋時節的樹林子滿目黃綠,濃郁勁美,與和好了的面團哪有一點可比?但是,在賈先生筆下,在特定的環境下,它們竟然那麼貼切的融合在一起,「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著就向一邊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騰上來了,飄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撲向另一邊去,再也扯不斷,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經完全沒有方向了。」文中這一塊面團,彷彿就是陝西廚師手中的面團,有勁道,有身骨,能屈能伸,能扁能方,躍上落下,隨力而形變,隨變而越有生命,就像這秋風中的樹林子,自然的風力搖役著它,令其左拉右扯,狂亂而不自持,但是沒有了方向的樹林子就此拔去了根基,失去了生命嗎?沒有,自然的威力下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奮力一搏,風到我倒,風止我直,順應,適應,以柔制剛,生生不息。文中,這一開頭大段的細致描寫,用了一長串的動詞,可以說寫的驚心動魄,直奔主題,彷彿直接把我們送到了一場疾風面前,一起天旋地轉。很有力,很有視覺感,沖擊感。

第二段,化整為零,從描寫樹林全貌,落筆到具體的垂柳、楊葉、蘆葦,垂柳表形,楊葉著色,蘆葦摹聲,充分調動讀者的感覺去細細的體會風雨來襲的場面。然後,筆鋒一轉,寫到斷了牽繩的羊,這只受到驚嚇的可憐生物,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此時「沖」出門尋羊的紅杉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突的「沖」到了讀者面前,比之前句「白的顏色」,沖擊力甚強,看來有「失」也有「得」啊,該段後半句「兩步遠」與「長時間」兩組詞彙的對比,也令人尋味,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翩翩。

之後的幾個段落,又分別描寫了葡萄蔓、蒼蠅、鳥、廢紙、貓、瓦片、浮萍、魚兒,最後一段視線由室外回到家庭,寫到了老頭和孩子們,與風雨中無法自主的植物,驚恐萬狀的鳥畜不同,孩子們天性活潑,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風驟雨也阻擋不了快樂的游戲,他們全都趴著門縫,驚喜的放出一隻只紙船。至此,揪著讀者心的這場風雨總算有了溫暖的畫面,可以鬆口氣,合上書閉目回味了。這是筆者的高明之處,文章寫實,但不會寫得沉鬱,文字剛勁,卻不失細膩,比喻新穎,又充滿生活的味道,讓每個讀者都能領略文章的精妙與傳神。

更精彩的是,作者主要運用側面襯托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像電影里的慢鏡頭,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展現風狂雨猛,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所以,文章描寫「風雨」,盡管文中無「風雨」二字,但作者無處不在描寫著風雨,風雨的形、聲、神、韻,無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彷彿令讀者置身於狂風暴雨的環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動的描寫,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如果滿意,請採納,謝謝。

㈥ 如何賞析詩經《風雨》

《風雨》


<譯文>

風吹雨打多凄凄,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寧靜 !

風吹雨打多瀟瀟,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風吹雨打天地昏,
雄雞啼叫聲不停。
既已見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歡喜!

<賞析>

蘊涵性的頃刻,包前啟後。在情境的選擇上,詩篇不寫未見之前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也不寫相見之後載笑載言的歡聚之樂,而是重章渲染「既見」之時的喜出望外之情。而這一頃刻,正是最富於蘊涵性的頃刻。讀者透過這位女子難以形容的望外之喜,既能想見她在「既見」之前,白日的「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和夜間的「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情;也能想見在「既見」之後,夫婦間的「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和「維士與女,伊其相謔」的融融之樂。以少許勝多許,以頃刻蘊過程,這是構思的巧妙。

哀景寫樂,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風雨、雞鳴起興,這些兼有賦景意味的興句,重筆描繪出一幅寒冷陰暗、雞聲四起的背景。當此之時,最易勾起離情別緒。賦景之句,也確成寫情之語。風雨交加和夜不能寐之無聊;群雞陣啼和懷人動盪之思;雞守時而鳴與所期之人盼而不至,可謂契合無間,層層映襯。然而,正在這幾乎絕望的凄風苦雨之時,懷人的女子竟意外地「既見」了久別的情郎;驟見之喜,歡欣之情,自可想見。而此時凄風苦雨中的群雞亂鳴,也似成了煦風春雨時的群雞歡唱了。

煉詞申意,循序有進。詩篇的結構是單純的,三章疊詠;詩人的易詞寫景卻是講究的,它細膩地表現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對風雨寒涼的感覺;瀟瀟,則從聽覺見出夜雨驟急;如夜的晦冥,又從視覺展現眼前景象。易詞寫景的這種微妙性,姚際恆《詩經通論》曾有精到的分析:「『如晦』正寫其明也。惟其明,故曰『如晦』。惟其如晦,『凄凄』、『瀟瀟』時尚晦可知。」詩篇在易詞申意的同時,對時態的運動和情態的發展,又有循序漸進的微妙表現。關於時態的漸進,姚氏說,「『喈喈』為眾聲和,初鳴聲尚微,但覺其眾和耳。『膠膠』,同聲高大也。三號以後,天將曉,相續不已矣。」民間尚有「雞鳴三遍天將明」之說;《風雨》的三章相疊,或許正是以此習慣規律為基礎的。隨著時態的發展,懷人女子「既見君子」時的心態也漸次有進。「雲胡不夷」,以反詰句式,語氣熱烈,言其心情大悅;「雲胡不瘳」,言積思之病,至此而愈,語氣至深;末章「雲胡不喜」,則喜悅之情,難以掩飾,以至大聲疾呼了。天氣由夜晦而至晨晦,雞鳴由聲微而至聲高,情感的變化則由乍見驚疑而至確信高呼。方玉潤說:「此詩人善於言情,又善於即景以抒懷,故為千秋絕調。」(《詩經原始》)實當此之謂。

象徵意象,一詩多解。《風雨》的詩旨,今人或主「夫妻重逢」,或主「喜見情人」;聯系詩境,前說更合情理。然而,漢代經生的「亂世思君」說,卻在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毛詩序》曰:「《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鄭箋申發之曰:「興者,喻君子雖居亂世,不變改其節度。……雞不為如晦而止不鳴。」這樣,「風雨」便象徵亂世,「雞鳴」便象徵君子不改其度,「君子」則由「夫君」之君變成為德高節貞之君子了。這雖屬附會,卻也有其文本依據。因為,「君子」,在《詩經》時代,可施諸可敬、可愛、可親之人,含義不定。因此,把賦體的白描意象理解為比體的象徵意象,就可能生發「亂世思君」的聯想;而把「風雨如晦」的自然之景,理解為險惡的人生處境或動盪的社會環境,也符合審美規律。故後世許多士人君子,常以雖處「風雨如晦」之境,仍要「雞鳴不已」自勵。

㈦ 《風雨》賞析句子兩個

1、樹林子像一塊面團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比喻,將樹林子比喻為版一塊面團,並著權一個「鼓」字、一個「陷」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林地狂風中飄搖的情景。
2、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銳聲叫喚,離台階只有兩步遠,長時間走不上去。
誇張。只有「兩步遠」卻「長時間走不上去」,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翩,可見風之大。

㈧ 七年級上冊課文風雨賞析

網路一下

㈨ 李商隱 《風雨》 賞析、寫作背景、作者簡介、全文翻譯及有關試問方面的問題

風雨
李商隱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
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
心斷新豐酒,消愁又幾千。

看了寶劍篇,感覺自已處境凄涼,羈旅漂泊的日子幾乎要窮盡一生。黃葉仍然在風雨中飄零,青樓上的富貴人家仍然歡歌曼舞。新朋友遭到世俗的攻擊誹謗,老朋友也隔斷良緣而疏遠。心中早已斷了酒,但憂愁起來,借酒消愁,又管它酒錢多少。

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晚年羈泊異鄉期間。這時,長期沉淪漂泊、寄跡幕府的詩人已經到了人生的窮途。詩人面對寶劍篇,想到自已空有才華,卻不得志,在外漂泊,沒有建樹,恰似在風雨中飄搖,不免心中苦悶,借酒消愁,抒發了自已悲涼的心境。全詩意境悲涼,自喻形象,自然流暢,意味深長。

㈩ 風雨 原文翻譯及賞析

風雨

作者 : 李商隱

朝代 : 唐代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舊好隔良緣。心斷新豐酒,銷愁斗幾千。

譯文
我雖然胸懷匡國之志,也有郭元振《寶劍篇》那樣充滿豪氣的詩篇,但卻不遇明主,長期羈旅在外虛度著
華年。黃葉已經衰枯,風雨仍在摧毀,豪門貴族的高樓里,闊人們正在輕歌曼舞,演奏著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澆薄世俗的非難,故舊的老友又因層層阻隔而疏
遠無緣。心中想要斷絕這些苦惱焦煩,要用新豐美酒來消愁解悶,管它價錢是十千還是八千。

注釋
1.此詩張《箋》編於大中十一年(857),雲:"'新知遭薄俗'謂鄭亞李回輩;'舊好隔良緣'謂子直(令狐綯)不能久居京師,翻使窮年羈泊。自斷此生已無郭震、馬周之奇遇,詩之所以嘆也。味其意致,似在游江東時。
2.
《寶劍篇》:張說《郭代公行狀》:"公少倜儻,廓落有大志,十八擢進士第,判入高等,授梓州通泉尉。則天聞其名,驛徵引見,令錄舊文,上《古劍篇》,覽而
喜之。"郭忠恕《汗簡》雲:"《郭元振文集序》:'昔於故鄴城下得異劍,上有古文四字雲:請俟薛燭。因作《古劍歌》。'"按《古劍歌》借古劍塵埋寓懷才不
遇之意,有句雲:"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塵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杜甫《過郭代公故宅》:"高詠《寶劍篇》,神交付冥漠。"商隱此
引郭元振事,自嘆懷才不遇。
3.羈泊欲窮年:盧思道《為高僕射與司馬消難書》:"羈泊水鄉,無乃窮悴。"庾信《哀江南賦》:"下亭飄泊,高橋羈旅。"窮年:終生。
4.黃葉句:自喻飄零如風雨中的黃葉。
5.青樓:富貴人家。
6.新知兩句:馮註:"新知謂婚於王氏,舊好指令狐。遭薄俗者,世風澆薄,乃有朋黨之分,而怒及我矣。"
7.
心斷句:《舊唐書·馬周傳》:"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
家……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即日召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六年,授監察御史。"此引馬周事,自嘆生不逢時,已無知遇之望。
8.銷愁句:《漢書·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又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又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斗十千。"

培謙《李義山詩集箋注》:"凄涼羈泊,以得意人相形,愈益難堪。風雨自風雨,管弦自管弦,宜愁人之腸斷也。夫新知既日薄,而舊好且終睽,此時雖十千買酒,
也消此愁不得,遑論新豐價值哉?"劉、余《集解》:"此詩首尾用典,貼切自然,畫出才士書劍飄零,英俊沉淪風貌。末聯尤不露痕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