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名句 » 賞析李憑箜篌引

賞析李憑箜篌引

發布時間: 2021-02-12 07:41:59

㈠ 李憑箜篌引的賞析給一下!

賞析;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㈡ 分析李憑箜篌引這首詩所用的表現手法

《李憑箜篌引》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像力。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三百九十。全詩語言峭麗,構思新奇,獨辟蹊徑,對樂曲本身,僅用兩句略加描摹,而將大量筆墨用來渲染樂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效果,大量的聯想、想像和神話傳說,使作品充滿浪漫主義氣息。

《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譯文
在深秋的夜晚,彈奏起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起來不再飄游。
湘娥把淚珠灑滿斑竹,九天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樂工李憑在京城彈奏箜篌。
樂聲清脆動聽得就像昆侖山美玉擊碎,鳳凰鳴叫;時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飲泣,時而使香蘭開懷歡笑。
清脆的樂聲,融和了長安城十二門前的清冷光氣。二十三根弦絲高彈輕撥,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樂聲直沖雲霄,沖上女媧煉石補過的天際。好似補天的五彩石被擊破,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
幻覺中彷彿樂工進入了神山,把技藝向女仙傳授;老魚興奮得在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樂悠悠。
月宮中吳剛被樂聲吸引,徹夜不眠在桂樹下逗留。桂樹下的兔子也佇立聆聽,不顧露珠斜飛寒颼颼!

賞析
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9]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像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㈢ 李憑箜篌引賞析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㈣ 李憑箜篌引中句子的賞析 要150字左右 一句就好

很妥當! ,「夢入神山教神嫗」——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李憑正在雲霧縹緲的海上版仙山中向神仙展示權他的絕技,那位傳說中最善於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為李憑的絕技所傾倒甘願向他學習;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了這美妙的音樂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老魚瘦蛟」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弱,也隨著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或許,這本來就是從李憑那支單純的弦樂器中幻化出來的一幅水光波影,龍騰魚躍的圖畫吧?

㈤ 《李憑箜篌引》的內容,感情,手法

李賀《李憑箜篌引》賞析
李憑箜篌引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賞析一】
此詩大約作於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當時,李賀在京城長安,任奉禮郎。李憑是梨園弟子,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李賀此篇想像豐富,設色瑰麗,藝術感染力很強。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相提並論,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見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詩人憑借想像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像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第五聯,詩人又從天庭描寫到神山。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教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致使「老魚跳波瘦蛟舞」。詩人用「老」和「瘦」這兩個似平乾枯的字眼修飾魚龍,卻有著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使音樂形象更加豐滿。老魚和瘦蛟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現在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這種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朱世英

㈥ 《李憑箜篌引》賞析

很妥當! ,「夢入抄神山襲教神嫗」——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李憑正在雲霧縹緲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絕技,那位傳說中最善於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為李憑的絕技所傾倒甘願向他學習;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了這美妙的音樂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老魚瘦蛟」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弱,也隨著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或許,這本來就是從李憑那支單純的弦樂器中幻化出來的一幅水光波影,龍騰魚躍的圖畫吧?

㈦ 《李憑箜篌引》全文及鑒賞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淚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寫不下

㈧ 琵琶行對比鑒賞李憑箜篌引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歌和音樂雖是緊密相連的,但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發於器,入於耳,來無影,去無蹤,很難進行描摹刻畫。而中唐詩壇上出現的《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卻以前所未有的高超藝術和出神入化的描寫創設了神奇的音樂境界,堪稱千古絕唱。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詩中敘述一位琵琶女晚年淪落的遭遇,也表達了詩人「謫居卧病」中的凄涼心境。詩的第二段摹寫琵琶女演奏《霓裳》和《六幺》,運用比喻寫樂曲的抑揚頓挫,出神入化,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藉助奇特的想像將抽象的音樂轉化為物象,高度贊揚了李憑演奏箜篌的卓越技藝。
《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一同被人稱道的是在描繪音樂時那透紙傳出、貫人雙耳的一連串的精妙的比喻。
《琵琶行》用現實生活中人們具體可感的聲音,比擬各種不同的難以捉摸的音響,把抽象無形的樂音,刻畫成有形可感的實體,使讀者彷彿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激越昂揚,或低回嗚咽的應接不暇的樂音。如以「急雨」比樂聲的粗重沉悶,以「私語」比其幽細圓潤,以「珠落玉盤」喻其清脆悅耳,以「鳥語」「泉流」喻其婉轉流利,以「銀瓶破」、「水漿迸」、「鐵騎突」、「刀槍鳴」形容其高亢雄壯,等等。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的樂音,就像聽了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揚開始,彷彿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輕快流暢,表現愉悅的情調,馬上又逐漸緩慢,轉入幽細以至聽不見,似悲慟抽泣;然後,樂曲轉為高亢嘹亮,讓人聯想到金戈鐵馬的戰場,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結尾是戛然而止,意味深長,給人留下了藝術想像的空間。怎能不叫人沉浸在美妙的音樂境界里!《李憑箜篌引》也用了不少比喻,使訴諸聽覺的有聲無形的東西,產生了具體生動的實感。如寫聲音清脆悅耳,像崑山美玉破碎;寫聲音婉轉動人,像鳳凰放開歌喉鳴唱;樂曲悲涼凄惻,叫芙蓉哭泣流淚;樂曲活潑歡快,叫香蘭喜笑顏開。作者以感官的通感來互為比喻,以視覺喻聽覺,使音樂變得更為絢麗多彩,既有聲,又有形有色。同時,作者注意到用以設比的意象,都能給人們一種特殊的美感,它們的形象,使人喜愛,它們所發出的聲音,自然也易令人神往。這就不僅調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和想像。
與春天相對的秋天,在人們的眼中往往充滿枯黃、充滿悲涼、充滿蕭瑟、充滿哀傷,無獨有偶的是《琵琶行》與《李憑箜篌引》二詩同寫秋,筆峰所至,曲聲悠悠,心聲凄凄,句句相扣,段段入情,都藉助音樂表現了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官居翰林的白居易,因直言敢諫,觸怒皇帝,被貶江州司馬。他空懷才學,徒抱理想,不為朝廷所用,失望悲憤的心情可以想像,惟有以詩抒發感慨。在《琵琶行》中,寫琵琶女彈奏是「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寫自己是「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不由得在心裡吶喊「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同的經歷使他傷感萬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而李賀出身於一個沒落的皇室後裔的家庭,少年時才能出眾,以遠大自期,但由於避父晉肅諱,不能應進士試,只作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奉禮郎,因此他的心情是十分悲憤的,也曾寫過一系列詩篇發泄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與牢騷。在《李憑箜篌引》中,他正是用非現實的幻想和富於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其哀憤孤激之思:寫長安城,變得冷氣森森,南天門,驚起紫皇天帝;天穹上,補天石破,秋雨淅瀝,神山中,神女捧琴,討教絕技;幽澗里,老魚瘦蛟,跳波起舞;月宮前,吳剛倚樹,徹夜不眠……全篇著力刻劃的這個怪誕凄惻的意境,是和李賀「自傷不遇」的凄涼心境和諧一致的。
當然,如果我們把這兩首詩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會發現白居易和李賀在創作風格上其實各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兩文雖然都描寫了音樂,但區別很大。下面簡要從五個方面加以比較。
在創作方法的採用上。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明確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原則,強調詩歌要反映民生疾苦。《琵琶行》正是遵循了這些現實主義創作主張而寫成的。它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客觀描寫歌女動作、音調變化、演奏場景、當時環境。在音樂表現上,它也用生活中常見的形象來比喻、描寫,如實地再現琵琶樂聲的無比美妙。此外,作者還善於選擇和運用語言的聲音,用「嘈嘈」「切切」等擬聲詞直接模擬音樂,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而《李憑箜篌引》用的卻是浪漫主義的方法。李賀繼承了楚辭九歌、南朝樂府的傳統,並受到李白浪漫主義精神的直接啟發,因而詩中多用想像和誇張,從長安城外到長安城內,從地下到天上,作者縱橫馳騁,毫無阻礙,他筆下樂聲的力量,不僅穿雲裂石,而且可驅神使鬼,這樣神奇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真使人驚心動魄。
在表現手法的選擇上。《琵琶行》主要用正面描寫,寫琵琶女彈奏前試弦調音是「轉軸撥弦」,彈奏時是「低眉信手續續彈」,彈奏中指法為「攏」、「捻」、「抹」、「挑」,將結束時指法為「收撥」、「畫」。寫樂曲旋律變化是由舒徐流暢到逐漸沉咽,由間歇停頓到激越雄壯,最後是戛然而止。雖然段末也用「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來點染當時的環境氣氛,描寫聽者如夢初醒的意態,從而烘托出琵琶聲的妙絕入神,但總體上說側面描寫的成分較少。而《李憑箜篌引》主要用側面描寫,通過幻想境界的反響,烘托出了箜篌奇異變幻的聲音。瞧,天空流雲為之停步聆聽,湘妃素女為之愁啼哀思;天上紫皇為之扣動心弦,山上神嫗為之大大折服;仙人吳剛為之通宵不眠,月宮玉兔為之如狂似痴。如此的音樂演奏效果,怎能不叫人嘆服李憑彈奏技藝的高超和箜篌曲調的不同凡響。
在結構順序的安排上。《琵琶行》就全詩而言,依次寫江邊聞琵琶、江心聽琵琶、聽訴身世苦、共鳴感慨多,結構嚴謹;就音樂描寫而言,先寫琵琶女調弦動作,然後分兩個階段寫她的演奏內容,最後寫樂曲收束,層次分明。《李憑箜篌引》先渲染樂聲產生的藝術效果,用的是「先聲奪人」的筆法,再點明李憑在彈奏,只用兩句直接描寫聲音,卻著重刻劃奇異怪誕的藝術境界,通過客觀環境的反響來反襯李憑技術的高妙,意象繁密跳脫。《舊唐書》說李賀「其文思體勢,如崇岩峭壁,萬份崛起」,形象地點出了李賀詩作結構上的「怪」。
在表現內容的側重上。《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現琵琶女這個人物形象,對音樂的精妙描寫只是為表現琵琶女服務。因而作者對琵琶樂聲的描繪,處處緊扣琵琶女復雜的內心感情:「弦弦掩抑聲聲思」,是敘述她「平生不得志」的無限哀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是展現她起伏的心潮洶涌澎湃,而「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是感情又一次的大爆發,最後,「四弦一聲如裂帛」,戛然而止的琴聲,表現了琵琶女悲憤欲絕,五臟俱裂的內心。再加上琵琶女自敘悲慘的遭遇身世,怎能不引發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樣,不僅暗示了詩的主題,而且升華了詩的內容。《李憑箜篌引》中則基本上忽視了彈奏者和聽者,只用「李憑中國彈箜篌」一句作描寫、介紹,主要突出彈奏者的彈奏技藝,描摹樂曲的藝術效果。
在表達效果上。清人方扶南有一段評論:「白香山江上琵琶……李長吉李憑箜篌皆摹寫聲音……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移人、泣鬼,正可看作這兩首詩不同表達效果的形象概括。《琵琶行》觸景生情,因事起意。它用生動貼切的比喻描繪琵琶聲,用簡潔清晰的景物烘托氣氛,而這一切又都圍繞著人,圍繞著人的情感來寫,使眼前景、耳中聲、心頭景三者結合,渾然一體,聲情並茂,情景交融,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歌女再次彈奏時,作者把更復雜的環境氣氛和人物情態壓縮在四句詩中:「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描寫音樂,而能與人物情感融匯在一起,因此《琵琶行》以抒發委婉真切的情感著稱,確實能移人性情。《李憑箜篌引》通過描繪李憑箜篌所創造的離奇幽怪的藝術境界,贊美李憑的高超技巧,也曲折地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悲涼心境。寫湘妃素女聞聲泣下,在早已滴滿清淚的斑竹上又灑下點點淚斑,連善於鼓瑟的素女也惆悵萬端,黯然傷情;樂聲不僅感動了山上的神嫗,而且使仙人吳剛難以入眠……如果說《琵琶行》中作者的感受,我們也許有過類似的體驗,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則需要我們隨作者一起去想像。有人說這首詩的描寫「幽若神鬼,頑若異類」,一語中的地指出了它的特點,即以描繪幽冷怪誕的意境取勝,可以算得上是驚天地,泣鬼神。
總之,白居易的《琵琶行》與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二詩雖同寫音樂,卻各有千秋,令人嘆為觀止,不愧為中唐詩壇上的兩朵奇葩。

㈨ 李憑箜篌引 鑒賞

常言道,千金易得,知音難覓。劉勰就曾感慨地說過:「得其知音,千載其一乎?」但音樂家李憑總算遇到了李賀這樣的「知音」;詩人不但有一副音樂的耳朵,更有一支把音樂美轉化為詩美的神筆!這的確是李憑的幸運。然而,在當時真正能夠欣賞李憑絕技的人,恐怕也正象能夠賞識李賀的人一樣稀少吧?深受壓抑的心情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可能正是形成李賀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奇峭風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藉以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二、三兩句寫樂聲。詩人故意避開無形無色、難以捉摸的主體(箜篌聲),從客體(「空山凝雲」之類)落筆,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力。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滯,彷彿在俯首諦聽;善於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空山」句移情於物,把雲寫成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銅仙人辭漢歌》)更進一層。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極力烘托箜篌聲神奇美妙,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憑中國彈箜篌」,用「賦」筆點出演奏者的名姓,並且交代了演奏的地點。前四句,詩人故意突破按順序交待人物、時間、地點的一般寫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寫琴,寫聲,然後寫人,時間和地點一前一後,穿插其中。這樣,突出了樂聲,有著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崑山」句是以聲寫聲,著重表現樂聲的起伏多變;「芙蓉」句則是以形寫聲,刻意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崑山玉碎鳳凰叫」,那箜篌,時而眾弦齊鳴,嘈嘈雜雜,彷彿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芙蓉泣露香蘭笑」,構思奇特。帶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屢見不鮮的,盛開的蘭花也確實給人以張口欲笑的印象。它們都是美的化身。詩人用「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而以「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這種表現方法,真有形神兼備之妙。 從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先寫近處,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其實,冷氣寒光是無法消融的,因為李憑箜篌彈得特別好,人們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聲中,以致連深秋時節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了。雖然用語浪漫誇張,表達的卻是一種真情實感。「紫皇」是雙關語,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詩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單是遣詞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種巧妙的過渡手法,承上啟下,比較自然地把詩歌的意境由人寰擴大到仙府。 以上八句以形寫聲,攝取的多是運動著的物象,它們聯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結末兩句改用靜物,作進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在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象皎潔的月亮投影於水,顯得幽深渺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詩的最後六句是全詩的第三個結構段。詩人在前面四句較現實的描寫之後,忽然又隨著那美妙的樂曲,讓自己的想像飛向了更加神奇的境界,那奇妙的音樂這時竟穿過天空中的凝聚的烏雲,直上九霄,致使女媧娘娘當年採用五色石補過的那塊天壁也為之震撼破裂,終於「石破天驚」,秋雨大作了!這音樂的偉力是何等的強大啊!把音樂的感染力描寫到這樣神奇,達到了這樣「異想天開」的地步,真可以說是「筆補造化天無功」了!一個「逗」字,把音樂的強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緊緊聯系起來了。而且,石破天驚、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視作音樂形象的示現。 在這樣奇特的想像面前,我們能不發出由衷的驚贊么?詩寫到這里,似乎已經登峰造極,難以為繼了,誰知詩人的筆鋒陡然一轉,又把我們從九天之上引入深山大澤之中,「夢入神山教神嫗」——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李憑正在雲霧縹緲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絕技,那位傳說中最善於彈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為李憑的絕技所傾倒甘願向他學習;甚至連江河海湖中的魚龍聽了這美妙的音樂也樂不可支,以致它們當中的那些「老魚瘦蛟」都不顧自己的年邁體弱,也隨著這優美的樂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這是何等奇特的景象啊!或許,這本來就是從李憑那支單純的弦樂器中幻化出來的一幅水光波影,龍騰魚躍的圖畫吧?或許,這一切也並非純粹的神話和幻想;現代科學不是已經證實了嗎?優美和諧的輕音樂不但有益人的身心,而且真的可以使母雞多下蛋,西紅柿多結果,連那俏皮的海豚,有時也會在音樂聲中不停地跳躍嬉戲……然而,正當我們神往於這美麗的遐想,這音樂與人和大自然關系的無窮奧妙,想要在這里流連一下之時,詩人突然又把我們引向了一個更加想像不到的世界。這神妙無窮、無遠弗屆的音樂,忽然又從深山大澤中一躍而起,直上藍天,帶著我們一起飛向了那皎潔的月亮。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想像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致力於把自己對於箜篌聲的抽象感覺、感情與思想藉助聯想轉化成具體的物象,使之可見可感。詩歌沒有對李憑的技藝作直接的評判,也沒有直接描述詩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對於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然而縱觀全篇,又無處不寄託著詩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達了他對樂曲的感受和評價。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內在的情思融為一體,構成可以悅目賞心的藝術境界。 [3]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